高中地理知识点测试极地地区的位置范围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942105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0.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知识点测试极地地区的位置范围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中地理知识点测试极地地区的位置范围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中地理知识点测试极地地区的位置范围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中地理知识点测试极地地区的位置范围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中地理知识点测试极地地区的位置范围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高中地理知识点测试极地地区的位置范围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高中地理知识点测试极地地区的位置范围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高中地理知识点测试极地地区的位置范围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高中地理知识点测试极地地区的位置范围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高中地理知识点测试极地地区的位置范围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高中地理知识点测试极地地区的位置范围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知识点测试极地地区的位置范围文档格式.docx

《高中地理知识点测试极地地区的位置范围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知识点测试极地地区的位置范围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地理知识点测试极地地区的位置范围文档格式.docx

25′S,77°

06′E),已在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冰穹地区胜利建成。

读图回答3~4题。

3.在昆仑站进行天文观测的优势是

A.纬度高,气温低B.全天候,观测广

C.极夜期长,空气稀薄D.极昼期长,海拔较高

4.由长城站往东,依次经过的大洋是

A.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B.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C.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D.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由于全球变暖,北极冰加速消融,北极不再寂静。

下图示意挪威探险家Ousland为见证北极冰消融,于某年6月23日到9月23日在北极地区航行的航线。

读图,完成5~6题。

5.关于Ousland此次航行的叙述,可信的是

A.从甲地到乙地探险的途中遇到了大量浮冰

B.大部分行程是顺风航行

C.沿途不断遇到大型运矿船

D.看到漂浮在海冰上的北极熊同类相残

6.北极不再寂静的主要原因是

A.北极航线的开辟,海底资源的大规模开发

B.世界各国为争夺海洋资源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冲突

C.北极考察等活动急剧增加,打破了原有生态的平衡

D.冰川大规模融化使海底火山爆发、地震等地质活动进入活跃期

近年来,南极旅游逐渐兴起,旅游者通常先乘飞机到达阿根廷,再乘游轮到南极半岛一带观光游览。

读下图,回答7~9题。

7.南极旅游的兴起,主要体现了

A.旅游主体的大众化B.旅游形式的多样化

C.旅游空间的扩大化D.旅游目的的娱乐化

8.南极半岛成为南极旅游首选目的地的原因有

①距离阿根廷近,交通便利②纬度较低,气温相对较高③风力较小,企鹅数量更多④在极圈内,极昼时间更长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9.南极旅游需防范的安全问题有

①强紫外线辐射②烈风③洪涝④酷寒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下图为南极附近区域图,完成10~11题。

10.图中四个箭头,能够正确表示P地主导风向的是

A.①B.②C.③D.④

11.一艘考察船大致位于图中(90°

W,60°

S)的洋面上,顺西风漂流环绕南极大陆航行一圈,依次经过的大洋是

A.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B.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

C.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D.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二、综合题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7月初,中国与俄罗斯开始开展北极航道开发和利用合作,共同打造“冰上丝绸之路”。

所谓“冰上丝绸之路”,就是通过北冰洋向欧洲开辟的北极航道。

俄罗斯邀请与中国合作共建的是东北航道,这条航道西起西北欧北部海域,东到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是连接东北亚与西欧最短的海上航线。

(1)“冰上丝绸之路”太平洋沿线,经过的大渔场是(北海道渔场;

秘鲁渔场),其成因是。

(2)为什么“冰上丝绸之路”直到最近才进行开发?

(3)与海上丝绸之路相比,简要评价“冰上丝绸之路”航线。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读南极洲图,回答下列问题。

(1)南极洲周围的海洋①洋,②洋,③洋。

(2)南极地区是科学考察的宝地,我国的科学考察站A__________,B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2.D

【解析】

1.根据所学知识南极地区的气候特征为酷寒、烈风,都是可能遇到的困难,A、B描述正确,不该选;

南极地区有的地方雪层较深厚,不易挖掘,C不该选;

南极地区酷寒,气温低,采集的样品不易融化,容易保存,故该题选D。

2.穿越过程南极地区有极昼现象,不能见到极光,A错误;

南极为冰雪高原,B错误;

沿途能看见企鹅但少见其他野生动物,C错误;

根据同一条经线,纬度差1°

,距离差111千米,两地纬度差50多度,距离相差约6000千米,故该题选D。

【点睛】

极光是由于太阳带电粒子流(太阳风)进入地球磁场,在地球南北两极附近地区的高空,夜间出现的灿烂美丽的光辉。

南极地区在北半球冬半年有极昼现象,极昼时不能看到极光现象。

经度相差1°

的赤道长约为111km,纬度相差1°

的经线长约为111km。

3.C

4.C

3.依题意,昆仑站位于南极地区,属于高纬度,有极昼极夜现象,海拔较高。

A、“纬度高,气温低”符合昆仑站的实际情况,但是与天文观测没有关系,A错误;

B、昆仑站位于南极圈以内,有极昼现象,在极昼期间不便于天文观测,B错误;

C、昆仑站位于南极地区,属于高纬度,有极昼极夜现象,在极夜期间便于观测,再加上海拔高,空气稀薄,云层少,非常便于观测,C正确;

D、昆仑站在极昼期间不便于观测,D错误。

故选:

C。

4.该图为南极俯视图,长城站位于南极半岛顶端的乔治岛上,是大西洋与太平洋的界限,往东依次是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故C正确,A、B、D错误。

5.D

6.C

【分析】

该题考查区域地理的相关知识。

5.图示从甲地到乙地的航程中,受西风影响大,是顺风航行,乙地以后的航行受极地东风的影响大,是逆风航行。

从甲到乙的航行途中盛行西南风,同时还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不会遇到大的浮冰。

目前北冰洋沿岸尚未进入商业航行阶段,故不可能不断遇到大型运矿船。

因全球变暖,海冰锐减,北极熊的食物短缺,因此不惜残杀同类。

故D正确。

6.目前北极航线仍处于尝试当中,北冰洋海底资源还没有被大规模开发,也就不存在各国为争夺海洋资源而发生的冲突;

海底火山爆发、地震等地质活动是内力作用导致的,冰川大规模融化不会导致海底火山爆发和地震等地质活动进入活跃期;

故A、B、D项错误。

近年来,北极考察等活动急剧增加,给北极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影响,打破了原有生态的平衡,使北极不再寂静。

故C正确。

该题从全球变暖,北极冰加速消融入手,结合区域图,考查区域地理的相关知识,通过图文资料获取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和归纳。

7.C

8.A

9.B

7.南极距离游客居住地遥远,南极旅游的兴起表明旅游空间的扩大化,故C正确。

南极旅游人数虽然在增加,但目前还不能成为普通大众的消费行为,不能体现旅游主体的大众化和旅游形式的多样化;

南极旅游不是以娱乐为目的,不能体现旅游目的的娱乐化。

故A、B、D错误。

8.说明南极半岛成为南极旅游首选目的地的原因应从距离远近、交通运输条件、气温、浮冰分布等。

南极半岛距离阿根廷近、交通便利;

纬度较低、气温相对较高、浮冰较少、易于登陆。

①②正确。

目前,到南极旅游的主要目的是科考,相对于南极大陆,南极半岛纬度较低,且为全部进入南极圈,④错误;

南极半岛受极地东风影响,风力强劲,风速常常达到55.6米/秒以上,有时甚至达到83.3米/秒,③错误。

故A正确,B、C、D错误。

9.南极大陆是高原大陆,海拔高、空气稀薄,该地区紫外线强烈,且气候酷寒、干燥、多烈风,旅游需防范。

①②④正确,南极地区降水量小,没有洪涝危险,③错误。

故B正确,A、C、D错误。

10.D

11.C

本题主要考查了南极地区,试题难度较易。

10.决定风向的是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在南极附近,形成冷高压中心,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垂直于纬线向正北,在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风向发生一定的偏转,南半球受到地转偏向力向左偏,所以④正确,故选D。

11.90°

W位于太平洋的东部地区,西风漂流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在60°

S附近,从太平洋的东部地区向东,依次经过的大洋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2.

(1)北海道渔场处于寒暖流交汇处。

(2)近些年来全球气候变暖使我北冰洋结冰期缩短(海冰减少);

造船和航海技术的发展,使船只克服恶劣自然环境的能力增强。

(3)有利:

航程距离短;

运输成本低;

过的其它国家海域少,从国际关系看航线相对安全。

不利:

航线的纬度高,结冰期长,通航时间短;

自然条件恶劣;

沿途补给点少;

沿线港口少,对沿线地区经济拉动有限。

本题考查北极航线。

【详解】

(1)读图,“冰上丝绸之路”太平洋沿线,经过的大渔场是北海道渔场,成因是处于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交汇处。

(2)从自然原因分析,近些年来全球气候变暖使我北冰洋结冰期缩短,海冰减少,航行的安全性增加;

从社会经济因素分析,造船和航海技术的发展,使船只克服恶劣自然环境的能力增强。

(3)“冰上丝绸之路”航线连接东北亚与西欧最短的海上航线,航程距离短,运输成本低,经过的其它国家海域少,从国际关系看航线相对安全。

但是航线的纬度高,结冰期长,通航时间短。

自然条件恶劣,沿途补给点少。

13.

(1)北海道渔场处于寒暖流交汇处。

14.略

(1)读图结合经纬度判断,①为太平洋,②为大西洋,③为印度洋。

(2)1985年,中国在乔治王岛建立了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站--A长城站(62°

13′S,58°

58′W).1989年,中国在东南极大陆沿海建立了第二个南极科学考察站--B中山站(69°

25′S,76°

10′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