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知识点测试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603949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76.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知识点测试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中地理知识点测试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中地理知识点测试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中地理知识点测试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中地理知识点测试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高中地理知识点测试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高中地理知识点测试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高中地理知识点测试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高中地理知识点测试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高中地理知识点测试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知识点测试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docx

《高中地理知识点测试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知识点测试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地理知识点测试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docx

高中地理知识点测试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

高中地理知识点测试:

极地地区的

自然环境

一、单选题

黄河站是我国首个北极科考站。

读斯瓦尔巴群岛简图。

完成1~2题。

1.影响冰川在图示岛屿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B.地形C.太阳活动D.海陆分布

2.北京时间6月22日7点12分,太阳位于黄河科考站的方位最接近

A.正北B.正南C.东北D.东南

自1985年以来,我国先后在南极地区建成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四个科考站。

其中昆仑站和泰山站为度夏科考站,且设计寿命仅10年和15年。

2018年1月我国在南极的罗斯海海域的恩克斯堡岛(165°E,76°S)上正式开建第五个科考站——罗斯海新站(下图)。

罗斯海生物种类多达16000余种,恩克斯堡岛地面碎石遍布。

据此完成3~4题。

3.第五个科考站——罗斯海新站选址的主要原因是

A.东风吹散浮冰,利于船舶航行B.地表多碎石,利于建筑施工

C.罗斯海海域宽阔,气候较暖和D.海洋生物多,利于海洋研究

4.恩克斯堡岛上碎石遍布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变暖,岩石崩解破碎明显B.冰川融化,流水侵蚀作用强

C.基岩裸露,冻融、风化作用强D.岩石裸露,风力侵蚀作用强

自1985年以来,我国先后在南极地区建成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四个科考站。

2018年1月我国在南极的罗斯海海域的恩克斯堡岛(165°E,76°S)上正式开建第五个科考站----罗斯海新站(下图)。

罗斯海生物种类多达16000余种。

据此完成5~7题。

5.已建成的四个南极考察站中,位于西半球的是

A.长城站B.中山站C.昆仑站D.泰山站

6.拟建的科考站位于长城站的

A.东北方向B.西南方向C.西北方向D.东南方向

7.第五科考站---罗斯海新站选址的主要原因是

A.东风吹散浮冰,利于船舶航行B.地表多碎石,利于建筑施工

C.罗斯海海域宽阔,气候较暖和D.海洋生物多,利于海洋研究

荷兰航海家威廉·巴伦支曾致力于开拓通过北冰洋的欧亚东北航道,1594年起曾数次从荷兰到巴伦支海海域如图进行远征航行,往返需3个多月,但每次均无法通过喀拉海。

下图为该海域。

据此完成8~9题。

8.推测威廉·巴伦支每次从荷兰出发去北冰洋选择的时间是

A.5-6月B.3-4月C.7-8月D.9-10月

9.与喀拉海相比,巴伦支海利于航行的原因主要是

A.航行距离较短B.大型海洋动物少

C.海上风暴较少D.海面封冻期较短

1989年7月27日,我国科学家秦大河参加了“国际横穿南极考察队”,他们从南极半岛北端长城站附近出发,徒步横穿这个世界上最高的大陆。

秦大河主要承担深度为2米的雪层剖面观测和采集雪样等科学考察任务。

经过艰难跋涉,途经南极点后,于1990年3月3日胜利抵达本次考察终点——原苏联和平站。

据下图及文字资料回答10~11题。

10.秦大河在开展科学考察任务时面临的主要困难不包括

A.强风频繁,吹起积雪,能见度低B.严寒的天气,容易冻伤

C.有的地方雪层较深、坚硬,不易挖掘D.采集的样品难以储存

11.该考察路线沿途所经历的现象正确的是

A.每天都会看到绚丽的极光B.一望无际、地势低平的雪原

C.成群的企鹅及等野生动物D.该考察线路长度约为6000千米左右

二、综合题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南极大陆周边山前地带是世界陨石主要的富集区,截止到2019年4月26日,全球有采集记录的陨石69230块,其中43723块陨石发现于南极,并且大多保存完好。

2009年,中国科学家在南极格罗夫山发现了陨石富集地,迄今收集到的南极陨石已经超过了1万块。

下图示意南极冰川流动方向和陨石采集点。

说明陨石在格罗夫山的山麓地带富集的过程,并分析陨石大多保存完好的原因。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菲尔德斯半岛面积约为40平方千米,作为乔治王岛上最大的无冰区,是进行南极科学研究的理想场所。

半岛年平均大风日数为133天,地层主要由玄武岩、火山碎屑岩等组成。

菲尔德斯半岛是南极生物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

下图为我国某次南极科考土壤样品采样点简图,下表为长城站的气候资料。

季节

季平均气温(℃)

季平均降水(mm)

春季

-2.6

119.5

夏季

1.0

136.1

秋季

-1.5

169.8

冬季

-5.8

120.8

(1)菲尔德斯半岛是南极洲最湿润的地区,试分析原因。

(2)各采样点的地表均有一层棱角状砾石平铺在土壤的表面,称之为“漠境砾冥”。

请推测漠境砾冥的形成过程。

(3)菲尔德斯半岛上几乎见不到植食性或杂食性鸟类,而全为肉食性鸟类,试分析原因。

(4)有人建议将菲尔德斯半岛建设成南极旅游的目的地.你是否赞同?

请说明理由。

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7月初,中国与俄罗斯开始开展北极航道开发和利用合作,共同打造“冰上丝绸之路”。

所谓“冰上丝绸之路”,就是通过北冰洋向欧洲开辟的北极航道。

俄罗斯邀请与中国合作共建的是东北航道,这条航道西起西北欧北部海域,东到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是连接东北亚与西欧最短的海上航线。

(1)“冰上丝绸之路”太平洋沿线,经过的大渔场是(北海道渔场;秘鲁渔场),其成因是。

(2)为什么“冰上丝绸之路”直到最近才进行开发?

(3)与海上丝绸之路相比,简要评价“冰上丝绸之路”航线。

参考答案

1.B

2.A

【解析】

1.图中显示,在不同纬度都分布着冰川和非冰川区,因此纬度不是影响冰川在图示岛屿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排除A。

太阳活动与冰川分布没有关系,排除C。

图中显示,有些冰川居内陆,有些冰川逼近海岸,因此海陆分布不是影响冰川在图示岛屿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排除D。

地形和地势高低会影响冰川形成和流动,因此影响冰川在图示岛屿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是地形,选项B符合题意。

2.图中显示,黄河站的经度约12°E,它位于120°E以西108°,即7小时12分。

当北京时间6月22日7点12分时,黄河站应为6月22日0:

00。

黄河站位于北极圈以内,6月22日时出现极昼现象,零点时太阳位于正北方向,因此选项A符合题意,排除B、C、D。

3.D

4.C

【解析】

3.A.读图可知,罗斯海纬度高,常年有浮冰,A项错误;

B.地表多碎石使得地基不稳地,不利于建筑施工,B项错误;

C.罗斯海纬度高,气候并没有长城站附近温暖,C项错误;

D.罗斯海生物种类多达16000余种,海洋生物多,利于海洋研究,D项正确。

综合分析,D项正确。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恩克斯堡岛位于极地地区,气候寒冷,土壤发育程度低,地表基岩裸露,加上日温差、年温差较大,导致冻融、风化作用强,岩石崩解,故C项正确。

5.A

6.B

7.D

【解析】

5.因该图为南极俯视图,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

根据本初子午线的位置确定,位于200W以西(逆时针方向)到1600E之间西半球的是长城站,故A项正确。

6.从图上位置分析,拟建的科考站新站位于长城站的逆时针方向,所以位于长城站的西方;从纬度位置分析,长城站在南极圈以北,新建站在南极圈以南,所以新建站位于长城站南方。

综合起来,位于长城站西南方,故B项正确。

7.A.读图可知,罗斯海纬度高,常年有浮冰,A项错误;

B.地表多碎石使得地基不稳定,不利于建筑施工,B项错误;

C.罗斯海纬度高,气候并没有长城站附近温暖,C项错误;

D.罗斯海生物种类多达16000余种,海洋生物多,利于海洋研究,D项正确。

综合分析,D项正确。

【点睛】

地球上两地的东西方向要从经度差小于1800的方向确定。

8.A

9.D

【解析】

8.根据材料,往返需要三个多月,北冰洋纬度高,封冻期长,7-8月气温较高,海冰融化较多,易于在北冰洋海域航行,因此从荷兰出发应在一个半月以前,如此到达北冰洋海域时间正好在7-8月,故选择在5-6月从荷兰出发更好,A正确;3-4月出发时间太早,9-10月出发时间太晚,BD错误;若选择在7-8月出发,到达北冰洋海域时间约为9-10月,海面开始结冰,气温较低,不利于返航,C错。

故选A。

9.相对而言,巴伦支海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海面封冻期较短,利于航行,D正确;其他选项均不是主要原因。

10.D

11.D

【解析】

10.根据所学知识南极地区的气候特征为酷寒、烈风,都是可能遇到的困难,A、B描述正确,不该选;南极地区有的地方雪层较深厚,不易挖掘,C不该选;南极地区酷寒,气温低,采集的样品不易融化,容易保存,故该题选D。

11.穿越过程南极地区有极昼现象,不能见到极光,A错误;南极为冰雪高原,B错误;沿途能看见企鹅但少见其他野生动物,C错误;根据同一条经线,纬度差1°,距离差111千米,两地纬度差50多度,距离相差约6000千米,故该题选D。

【点睛】

极光是由于太阳带电粒子流(太阳风)进入地球磁场,在地球南北两极附近地区的高空,夜间出现的灿烂美丽的光辉。

南极地区在北半球冬半年有极昼现象,极昼时不能看到极光现象。

经度相差1°的赤道长约为111km,纬度相差1°的经线长约为111km。

12.富集过程:

陨石坠落南极洲冰体中,冰川由南极洲中心向格罗夫山运动,陨石随之运动,到达格罗夫山受山体阻挡在山前停留,并逐渐富集。

保存完好的原因:

陨石受到厚厚冰层保护,易保存;冷干燥环境,流水作用弱;南极洲地处板块内部,地壳稳定,陨石受内力破坏小。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南极洲陨石富集为背景,以相关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陨石富集过程、陨石保存完好的原因,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

【详解】

陨石在格罗夫山的山麓地带富集的过程应结合冰川运动和地形阻挡等方面进行说明。

流星体穿过大气层,坠落南极洲形成陨石,陨石坠落南极洲时会在冲击力作用直接进入冰体中。

图中显示,南极洲冰川受地势影响,冰川由南极洲中心向四周运动。

图中显示,一部分冰川携带着保存在冰体中的陨石向格罗夫山运动,冰川和陨石到达格罗夫山后,会受山体阻挡,陨石会在山前停留沉积,并逐渐富集起来。

南极洲陨石大多保存完好的原因应从陨石受到的内外力作用强度进行分析。

陨石坠落南极洲时会在冲击力作用直接进入冰体中,陨石受到厚厚冰层保护,温差较小,风化较弱,外面风力很难侵蚀到它,因此容易保存下来;南极洲降水稀少,具有寒冷干燥环境,很少产生地表径流,因此流水作用对陨石破坏作用弱,使得陨石容易保存;南极洲地处板块内部,地壳稳定,地壳运动不活跃,陨石受挤压、岩浆活动等内力作用破坏的可能性小,使得陨石容易保存。

13.

(1)纬度较低气温较高,海面蒸发较旺盛,水汽较充足;半岛(面积狭小)周围海域广阔,气候海洋性强;多大风天气,水汽在半岛遇冷降温。

降水较丰富。

(2)地质时期岩浆活动剧烈,地表玄武岩、火山碎屑岩广布;气温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较大,岩石热胀冷缩作用强烈;降水较丰富,岩石的裂隙中水的冻融作用强烈;经过风力、流水等外力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形成漠境砾冥。

(3)半岛植物以地衣、苔藓和藻类等低等植物为主,缺少大型植物,植食性鸟类食物匮乏;岛屿周边海洋面积广阔,磷虾和鱼类资源极为丰富,为肉食性鸟类提供丰富食物来源。

(4)赞同理由:

纬度较低,气候较为适宜;极地景观环境独特,游览价值高;无极夜现象,可开展旅游的时间较长;距离其他大陆相对较近。

不赞同理由:

多大风、暴风雪等气象灾害;面积狭小,基础设施匮乏,接待能力有限,旅游环境承载力小;生态环境脆弱,易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对南极科学研究活动产生干扰。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南极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详解】

(1)形成降水的重要条件包括充足的水汽、遇冷降温、凝结核,其中最主要的是前两个条件。

该半岛成为南极洲最湿润的地区一定是降水较多,降水较多的条件应该包括水汽和与遇冷,加上当地受海洋影响强,所以当地比较湿润。

分析结果总结如下:

纬度较低气温较高,海面蒸发较旺盛,水汽较充足;半岛(面积狭小)周围海域广阔,气候海洋性强;“半岛年平均大风日数为133天”多大风天气,水汽在半岛遇冷降温。

降水较丰富。

(2)材料显示“地层主要由玄武岩、火山碎屑岩等组成”说明当地地质时期岩浆活动剧烈,地表玄武岩、火山碎屑岩广布;“一层棱角状砾石平铺在土壤的表面”说明地表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形成碎屑物,并经外力作用最终沉积在地表形成:

在气温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较大,岩石热胀冷缩作用强烈;降水较丰富,岩石的裂隙中水的冻融作用强烈;经过风力、流水等外力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形成漠境砾冥。

(3)动物的天性是寻找食物丰富的地方,就像渔场附近一定是饵料丰富,这里几乎见不到植食性或杂食性鸟类,而全为肉食性鸟类,说明当地没有植食性或杂食性鸟类的食物,只有肉食性鸟类的食物。

表中数据显示,气温最高的季节平均气温仅为1.0℃,气温低,导致半岛植物以地衣、苔藓和藻类等低等植物为主,缺少大型植物,植食性鸟类食物匮乏;岛屿周边海洋面积广阔,磷虾和鱼类资源极为丰富,为肉食性鸟类提供丰富食物来源。

(4)本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既可以回答赞同,也可以回答不赞同,只要言之有理,便可以得分。

赞同将菲尔德斯半岛建设成南极旅游的目的地的,主要从当地独一无二的旅游资源来进行分析:

纬度较低,气候较为适宜;极地景观环境独特,游览价值高;无极夜现象,可开展旅游的时间较长;距离其他大陆相对较近。

不赞同理由主要从恶劣的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对自然的破坏角度进行分析:

多大风、暴风雪等气象灾害;面积狭小,基础设施匮乏,接待能力有限,旅游环境承载力小;生态环境脆弱,易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对南极科学研究活动产生干扰。

14.

(1)北海道渔场处于寒暖流交汇处。

(2)近些年来全球气候变暖使我北冰洋结冰期缩短(海冰减少);造船和航海技术的发展,使船只克服恶劣自然环境的能力增强。

(3)有利:

航程距离短;运输成本低;过的其它国家海域少,从国际关系看航线相对安全。

不利:

航线的纬度高,结冰期长,通航时间短;自然条件恶劣;沿途补给点少;沿线港口少,对沿线地区经济拉动有限。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北极航线。

【详解】

(1)读图,“冰上丝绸之路”太平洋沿线,经过的大渔场是北海道渔场,成因是处于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交汇处。

(2)从自然原因分析,近些年来全球气候变暖使我北冰洋结冰期缩短,海冰减少,航行的安全性增加;从社会经济因素分析,造船和航海技术的发展,使船只克服恶劣自然环境的能力增强。

(3)“冰上丝绸之路”航线连接东北亚与西欧最短的海上航线,航程距离短,运输成本低,经过的其它国家海域少,从国际关系看航线相对安全。

但是航线的纬度高,结冰期长,通航时间短。

自然条件恶劣,沿途补给点少。

沿线港口少,对沿线地区经济拉动有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高对口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