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各步兵师沿革简要三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942361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1.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人民解放军各步兵师沿革简要三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国人民解放军各步兵师沿革简要三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中国人民解放军各步兵师沿革简要三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中国人民解放军各步兵师沿革简要三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中国人民解放军各步兵师沿革简要三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中国人民解放军各步兵师沿革简要三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中国人民解放军各步兵师沿革简要三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中国人民解放军各步兵师沿革简要三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中国人民解放军各步兵师沿革简要三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中国人民解放军各步兵师沿革简要三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中国人民解放军各步兵师沿革简要三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中国人民解放军各步兵师沿革简要三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中国人民解放军各步兵师沿革简要三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中国人民解放军各步兵师沿革简要三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中国人民解放军各步兵师沿革简要三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中国人民解放军各步兵师沿革简要三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中国人民解放军各步兵师沿革简要三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中国人民解放军各步兵师沿革简要三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中国人民解放军各步兵师沿革简要三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人民解放军各步兵师沿革简要三文档格式.docx

《中国人民解放军各步兵师沿革简要三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人民解放军各步兵师沿革简要三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人民解放军各步兵师沿革简要三文档格式.docx

  步兵第112师

  1948年11月由东北野战军第1纵队第1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8军第112师,该师部队前身有彭德怀所率领的湘军独5师第1团于1928年发动平江起义创建的工农红军第5军一部。

1939年11月,以115师343旅685团新2营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八路军115师东进支队成立,同年10月改编为115师教导第5旅,同年12月下旬南下支援新四军。

1941年1月25日改称新四军独立旅,1942年10月北上归建恢复教5旅番号。

抗日战争中参加了平型关等战役战斗,开辟了山东滨海根据地,1945年8月编入山东军区第1师,赴东北后称东北人民自治军总部直属第1师、东北民主联军总部直属第1师、东北民主联军第1纵队第1师、东北野战军第1纵队第1师,参加了四战四平、三下江南、辽沈、平津、衡宝,广西,滇南等战役,转战13个省、市,其中平津战役中334团6连活捉敌酋陈长捷。

1师“历史长,战斗锻炼多,有内战时期红军作风及传统,英勇顽强,执行命令坚决,战斗经验丰富,猛打猛冲的精神很好,不怕牺牲,经得起伤亡,有连续战斗反复冲锋的精神,有顽强性,战斗士气旺盛,防御、进攻、野战攻坚均备,为东北野战军头等主力师”。

1950年10月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12师入朝参战,参加第一至第四次战役,1953年7月回国,恢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12师番号。

1984年4月改编为机械化师,1985年9月改番号为陆军第38集团军机械化步兵第112师。

该师为我军主力王牌师,全军重点建设部队,著名侦察英雄杨子荣生前所在排就在该师。

现辖第334团(红军团)、335团、炮兵团、高炮团和装甲团。

  步兵第113师

  1948年11月由东北野战军第1纵队第2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8军第113师,该师337团前身可追溯到平江起义,338团前身是1932年11月29日重建的红25军74师221团,抗日战争中扩编为八路军第115师343旅补充团和344旅特务团,开赴华北抗日前线。

其中一部进入山东,开辟了山东滨海根据地,339团前身为东北军57军独立团。

抗战大反攻时上述各部编为山东军区第2师,开赴东北,后改称东北人民自治军总部直属第2师。

1946年2月上旬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东满军区直属第22旅,同年3月下旬改称东北民主联军总部直属第2师,后又改称东北民主联军第1纵队第2师、东北野战军第1纵队第2师,先后参加了四战四平、三下江南、辽沈、平津、衡宝,广西,滇南等战役,转战13个省、市,解放战争中歼敌5万余人。

其中平津战役中337团3连将第一面红旗插上天津城,338团8连首先攻占会师点金汤桥。

2师“富有朝气,执行命令坚决,战斗性顽强,但次于1师,有突击力,对于攻坚突破较有经验,善于野战进攻,为头等主力师”。

1950年10月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13师入朝参战,参加第一至第四次战役,第二次战役中,第113师以14小时行进72.5公里的速度,胜利完成穿插三所里任务,一举扭转战局。

随后在三所里、龙源里阻击战中,该师死死卡住美第9军退路,并击退了美骑1师和英29旅向北增援接应,使南北敌军相距仅1公里,可望而不可及。

著名作家魏巍以335团3连在松骨峰战斗中的事迹为主,写成战地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为志愿军赢得了“最可爱的人”的赞誉。

彭德怀司令员在给该军的嘉奖电最后亲笔写下“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

第三十八军万岁!

”从此,“万岁军”名扬四海,“飞虎师”享誉全军。

该师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共歼敌17000余人。

1953年7月回国,恢复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113师番号。

1984年4月改编为甲种摩托化师,1985年9月改番号为陆军第38集团军步兵第113师,执行北方甲种摩托化步兵师编制。

跨入新世纪,该师改装为陆军轻型机械化师,为我军主力王牌师,全军重点建设部队。

现辖第337团、338团(红军团)、炮兵团、高炮团和装甲团。

  

  步兵第114师

  1948年11月由东北野战军第1纵队第3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8军第114师,该师前身为1942年8月2日在山东的东北军起义部队新111师,后改编为八路军山东军区滨海支队,1945年8月编入山东军区东北挺进纵队为第1支队,赴东北后改称东北人民自治军东北挺进纵队第1支队,1946年1月随纵队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7纵队第19旅,同年8月随纵队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1纵队第3师,后改称东北野战军第1纵队第3师,转战大半个中国。

3师“作战基础好,擅长防御作战,有较强的战斗力”。

1950年10月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14师入朝参战,参加第一至第四次战役,1953年7月回国,恢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14师番号,1984年4月改编为乙种摩托化师。

1985年9月改番号为陆军第38集团军步兵第114师,执行北方乙种摩托化步兵师编制。

1996年10月改称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第114师,现辖武警第340、341、342、703、704团。

  步兵第115师

  1948年11月由东北野战军第2纵队第4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9军第115师,该师前身1939年3月9日由344旅独立团、特务团、黄河支队等部队组建的冀鲁豫支队,1940年4月改编为第2纵队新编第2旅,1940年6月编入八路军第4纵队为第2旅,同年7月编入八路军第5纵队为第2支队,1941年1月改编为新四军第3师第8旅,1942年11月兼苏北军区盐阜军分区,为开辟盐阜根据地做出了贡献。

1945年11月改称为东北人民自治军第3师第8旅,1946年1月改称东北民主联军第3师第8旅,同年9月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2纵队第4师,1948年1月改称东北野战军第2纵队第4师,4师“装备比山东部队好,历史基础较老,战斗积极性好,执行命令坚决,战斗作风勇猛”。

在解放战争中,参加了三下江南、1947年夏、秋、冬季攻势,辽沈、平津、广西战役等。

其中在天津战役中,115师率先攻破坚固的城防进入市区。

1950年10月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15师入朝参战,参加第一至第五次战役,1953年4月回国,恢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15师番号,1955年11月115师参加辽东半岛抗登陆演习,1962年曾参加东南沿海紧急战备行动,后为全军战备值班部队。

1984年4月,改编为甲种摩托化师,1985年9月改称陆军第39集团军步兵第115师,执行北方甲种摩托化步兵师编制。

现辖第343团(红军团)、345团、炮兵团、高炮团和装甲团。

  步兵第116师

  1948年11月由东北野战军第2纵队第5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9军第116师,该师部队前身可追溯至1932年12月组成的西北红26军。

1940年2月由八路军115师344旅687团、689团各抽调一部分人员组成八路军第2纵队344旅新旅部,下辖687、689团,4月增编688团。

1940年6月344旅编入八路军第4纵队为第4旅,1941年1月改编为新四军第4师第10旅。

1941年9月与新四军3师9旅对调番号改称新四军第3师第10旅,10月与淮海军区合并为10旅兼淮海军区。

10旅抗战中作战1560余次,歼敌2万余人。

1945年11月改称为东北人民自治军第3师第10旅,1946年1月改称东北民主联军第3师第10旅,同年9月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2纵队第5师,1948年1月改称东北野战军第2纵队第5师,5师“东北解放军12个纵队36个师中表现和成绩最突出的,最有朝气的1个师,突击力最强,进步快,战斗经验丰富,攻防兼备,能猛打猛冲猛追三猛著称,善于运动野战,攻击力亦很强为东北头等主力师”。

其中在锦州战役中第5师15团战士梁士舍身炸碉堡,为部队开辟了胜利的道路,成为东北野战军著名战斗英雄。

1950年10月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16师入朝参战,参加第一至第五次战役,抗美援朝的云山战斗是该师的经典之作,重创美开国元勋师骑1师,开创了中美现代陆军首次交锋的胜利。

第116师于1950年12月4日和1951年1月5日先后解放平壤、汉城。

1953年4月回国,恢复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116师番号。

1961年1月116师被确认为全军首批十大战备值班师之一。

1962年3月116师曾紧急入闽备战,受到好评。

1964年7月,国防部授予陆军第116师348团4连为“神枪手四连”荣誉称号。

1984年4月改编为机械化步兵师,1985年9月改番号为陆军第39集团军机械化步兵第116师,为我军主力王牌师,全军重点建设部队。

现辖第346团、347团(红军团)、炮兵团、高炮团和装甲团。

  步兵第117师

  1948年11月由东北野战军第2纵队第6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9军第117师,该师前身是1945年3月以新四军第3师淮海分区第2、3支队组建的新四军独立旅,部队基础有一定红军成分。

八年抗战中,该师前身部队转战于陕西、山西、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七省,歼灭日伪军队、国民党顽固派军队和其他反动武装万余人。

1945年11月改称为东北人民自治军第3师独立旅,1946年1月改称东北民主联军第3师独立旅,同年9月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2纵队第6师,1948年1月改称东北野战军第2纵队第6师,6师“历史较短,老骨干少,战斗作风稳,吃苦耐劳精神很好,善于防守”。

在解放战争中,参加了三下江南、1947年夏、秋、冬季攻势,辽沈、平津、广西战役等,足迹遍及14个省、市、自治区,行军转战万余公里;

作战200多次,歼敌6.1万人(其中俘敌兵团司令周福成等4名中将)。

1950年10月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14师入朝参战,参加第一至第五次战役,其中在横城战斗中117师充分发扬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取得了战斗的重大胜利,共歼灭美2师9团两个步兵营、—个榴掸炮营和韩8师近两个团,毙伤敌850余人,俘敌2500余人,其中美军800余人,创抗美援朝战场上一个师在一次战斗中俘敌最多的战例,受到联司、联政的通令嘉奖。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该师共作战200余次,歼敌1.6万余。

1953年7月回国,恢复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117师番号。

1984年4月改编为乙种摩托化师,1985年9月改番号为陆军第39集团军步兵第117师,执行北方乙种摩托化步兵师编制,1989年6月117师349团执行特种警备团编制。

1996年10月改称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第117师,现辖武警第349、350、351、700团。

  步兵第118师

  1948年11月由东北野战军第3纵队第7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0军第118师,该师前身是1940年9月组建的八路军山东纵队第1旅,1942年8月改编为八路军第115师教导第1旅,1943年3月番号撤销,旅机关编入鲁中军区机关。

1945年8月中旬组建山东军区第3师(师部由鲁中军区机关一部组成),7、8团分别是鲁中老1团和老2团,1946年1月编入东北民主联军辽东第3纵队为第7旅,同年7月31日改称东北民主联军辽东第3纵队第7师,7师20团首创诉苦教育,1947年9月毛泽东主席亲自修改和批转了该纵队开展诉苦教育的经验报告,由此在全军掀起了以诉苦和“三查”(查阶级、查工作、查斗志)为中心的“新式整军运动”,有力提高了我军的战斗力。

1948年1月改称东北野战军第3纵队第7师,7师“战斗力顽强,作风顽强,战斗积极性高,有朝气,善于夜战及爆破,兼备野战运动与城市攻坚,为东北头等主力师”。

解放战争中参加了保卫辽阳、两次保卫本溪、四保临河、四平保卫战、四平攻坚战、辽沈、平津、广西战役等,被称为“暴风雨部队”。

辽沈战役的锦州攻坚战中,第7师20团以顽强的精神拿下了城防要塞配水池,尔后第19团和第8师23团首先突破锦州城墙。

辽西会战,21团与19团捣毁廖耀湘兵团前进指挥所及所属3个军军部。

平津战役后118师参加了解放北平的入城仪式。

解放海南岛战役中,第一批偷渡海南岛的是118师352团1营,第118师是解放海口的主力部队,第352团1营被授予“渡海先锋营”荣誉称号,1950年10月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18师入朝参战,参加第一至第五次战役,1953年8月回国,恢复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118师番号。

1985年9月改称陆军第40集团军步兵第118师,执行北方甲种摩托化步兵师编制。

1998年参加松花江抗洪,后缩编为步兵第118旅。

  步兵第119师

  1948年11月由东北野战军第3纵队第8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0军第119师,该师前身是以冀东暴动队伍组建的八路军第4纵队苏陈支队,1939年12月扩编为冀热察挺进军第12团,1944年7月改称冀热辽军区第16分区第12团,是首批进入东北的我军部队,12团9月在沈阳以南奉吉堡机场缴获驻扎此的日本航空军第二航空军团第四训练飞行大队全部飞机和设备,9月底在凤凰城小塔子沟接受大队长林弥一郎和航空大队的投降,10月下旬将500余名空、地勤人员及46架飞机移交东北人民自治军航空队,为我空军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1945年9月下旬扩编为冀热辽16军分区第21旅,1946年1月编入东北民主联军辽东第3纵队为第8旅,同年7月31日改称东北民主联军辽东第3纵队第8师,1948年1月改称东北野战军第3纵队第8师,参加了保卫辽阳、两次保卫本溪、四保临河、四平保卫战、四平攻坚战、辽沈、平津、广西战役、湘赣战役等,衡宝战役中119师与兄弟部队全歼桂系钢七军。

解放海南岛战役中,119师解放了三亚和榆林。

1950年10月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19师入朝参战,参加第一至第五次战役,1953年8月回国,恢复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119师番号。

1985年9月改称陆军第40集团军步兵第119师,执行北方乙种步兵师编制,1998年改编为摩托化步兵第119旅。

  步兵第120师

  1948年11月由东北野战军第3纵队第9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0军第120师,该师前身是于1946年1月由山东军区警3旅及冀热辽第16军分区23旅合编而成的东北民主联军辽东第3纵队第9旅,1946年7月31日改称东北民主联军辽东第3纵队第9师,1948年1月改称东北野战军第3纵队第9师,9师“原系山东地方武装的基础,作战力弱,入东北后进步甚快,战斗力有很大提高,顽强性较强,有攻坚经验”。

解放战争中参加了保卫辽阳、三次保卫本溪、四保临河、四平攻坚战、辽沈、平津、湘赣战役等,其中辽沈战役中27团1营摧毁范汉杰东北“剿总”锦州指挥所和第6兵团指挥部,广西战役120师强行军追击21昼夜全歼敌125军,创造一个师歼敌一个军的光辉范例。

1950年10月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20师入朝参战,参加第一至第五次战役,1950年10月25日7时许120师360团1营在云山阻击南朝鲜第1师,打响了抗美援朝第一枪,使10月25日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纪念日。

1953年8月回国,恢复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120师番号。

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120师紧急开赴抗震救灾第一线,第360团1连后被中央军委授予“抗震救灾模范连”荣誉称号。

1985年9月改称陆军第40集团军步兵第120师,执行北方乙种步兵师编制。

1996年改称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第120师,下辖武警第355、359、360、701团。

  步兵第121师

  1948年11月,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第10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1军第121师。

该师前身是1945年8月组建的山东军区第6师一部,1945年11月编为东北人民自卫军第2纵队第1支队,12月改为第1旅,1946年2月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4纵队第10旅,1946年7月改番号为第4纵队第10师。

解放战争时期,参加了3次保卫本溪、鞍海、新开岭、四保临江,东北夏季、秋季、冬季攻势、辽沈、平津、衡宝、广西等战役战斗,涌现出塔山守备英雄团、鞍山团等英模集体和个人。

该师“质量成分好,战斗作风猛,动作快,能打运动战,有突击精神。

防御战斗中有顽强的战斗力”,为东北野战军主力师。

1953年7月,121师361团配属第122师参加东山岛战斗。

1979年参加中越边境自卫还击战,战后有1个单位、5名个人被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号(其中361团4连继1968年8月1日被中央军委授予爱民模范连称号后又一次被中央军委授予穿插英雄连称号,成为我军首支被中央军委两次授予荣誉称号的连队)。

1985年,整编为陆军第41集团军步兵第121师,执行南方摩托化步兵师编制。

1998年,该师参加长江流域抗洪抢险,361团9连1班战士李向群在抗洪抢险中,不畏艰险,奋不顾身,于8月22日因极度劳累引起病情恶化,不幸光荣牺牲,1999年3月17日被中央军委授予“新时期英雄战士”荣誉称号,现为我军8名挂像英模之一。

该师现辖步兵第361团(塔山守备英雄团)、步兵第364团(英勇善战模范团)、炮兵团、高炮团和装甲团。

  步兵第122师

  1948年11月,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第11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1军第122师。

该师前身是1945年8月组建的山东军区第6师一部,1945年11月编为东北人民自卫军第2纵队第2支队,12月改为第2旅,1946年2月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4纵队第11旅,1946年7月改番号为第4纵队第11师。

解放战争时期,参加了3次保卫本溪、鞍海、新开岭、四保临江,东北夏季、秋季、冬季攻势、辽沈、平津、衡宝、广西等战役战斗,涌现出英勇善战模范团(364团)等英模集体和个人。

1953年7月,122师参加东山岛战斗。

1979年参加中越边境自卫还击战,歼敌2730名。

战后有2个单位、3名个人被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号。

1985年,步兵第122师撤销,364团调归步兵第121师建制。

  步兵第123师

  1948年11月,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第12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1军第123师。

该师前身是1945年8月组建的山东军区第5师一部,1945年11月编为东北人民自卫军第3纵队,12月分编为第3纵队第4、第5旅,1946年2月第4、第5旅合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4纵队第12旅,1946年7月改番号为第4纵队第12师。

解放战争时期,参加了3次保卫本溪、鞍海、新开岭、四保临江,东北夏季、秋季、冬季攻势、辽沈、平津、衡宝、广西等战役战斗,涌现出塔山英雄团、白台山英雄团等著名英模集体。

1979年123师参加中越边境自卫还击战,战后有1个单位、3名个人被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号。

1985年,整编为陆军第41集团军步兵第123师,执行南方摩托化步兵师编制。

90年代被中央军委确定为全军应急机动作战部队。

1998年,参加长江流域抗洪抢险。

2006年,改建为两栖机械化步兵师。

该师现辖步兵第367团(塔山英雄团)、步兵第369团(白台山英雄团)、炮兵团、高炮团和装甲团。

  步兵第124师

  1948年11月,东北野战军第5纵队第13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2军第124师。

该师前身是1946年5月组建的辽南军区独立第1师,1947年3月改称辽东军区独立第1师,1948年3月改编为东北野战军第5纵队第13师。

解放战争时期,参加了辽沈、平津、安阳、鄂西、进军西南等战役战斗。

1950年10月,赴朝参战,参加了第一至第四次战役,是战争初期表现最为出色的几个师之一,涌现出“黄草岭英雄连”、“三八线尖刀英雄连”等英雄单位。

1952年11月回国。

1961年1月被中央军委确定为全军首批10个战备值班师之一,1962年参加东南沿海紧急战备行动。

1970年10月至1983年10月,该师承担对外开放任务。

1979年124师参加中越边境自卫还击战,歼敌2991名,战后有2个单位、3名个人被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号。

1985年,整编为陆军第42集团军步兵第124师,执行南方摩托化步兵师编制。

2000年底,开始改建为两栖机械化步兵师。

该师现辖步兵第370团、步兵第372团、炮兵团、高炮团和装甲团。

    步兵第125师

  1948年11月,东北野战军第5纵队第14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2军第125师。

该师前身是1945年11月成立的东北人民自治军通化支队,1946年7月改称杨靖宇支队,8月改称辽宁军区独立师,11月师机关改为辽宁军区前进指挥所,1947年9月师机关及4、5团归建,恢复师建制并改称辽东军区独立第2师,1948年3月改编为东北野战军第5纵队第14师。

解放战争时期,参加了辽沈、平津、安阳等战役战斗。

该师“游击战经验多,有朝气,有猛冲精神”。

1950年10月,125师赴朝参战,1952年11月回国。

1964年8月撤消建制,师机关和373团、378团机关调广西田阳组建广州军区边防师,373团和378团部队调往广东省军区。

1967年2月广州军区边防师改称陆军第220师,归陆军第55军建制,1968年9月归陆军第43军建制,1969年9月18日改称陆军第129师。

1979年参加中越边境自卫还击战,歼敌875人,战后有2个单位、4名个人被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号。

1985年撤销,师部和坦克11师44团整编为陆军第54集团军坦克旅,1998年改为陆军第20集团军装甲旅。

  1968年9月,广东省军区独立第1师转隶陆军第42军,改为陆军第125师。

1979年参加中越边境自卫还击战,战后有1个单位、3名个人被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号。

1985年师部及375团撤销建制,373、374团调归步兵第126师。

1989年9月,373团改为警备团,374团撤销,11月,373团执行特种警备团编制。

1996年随126师改隶武警部队,改称武警第373团。

  步兵第126师

  1948年11月,东北野战军第5纵队第15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2军第126师。

该师前身是1947年11月以安东保安司令部为基础组建的辽东军区独立第3师,1948年3月改编为东北野战军第5纵队第15师。

1950年10月赴朝参战,1952年11月回国。

1985年整编为陆军第42集团军步兵第126师,调入步兵第373、374团,执行南方乙种步兵师编制。

1986年10月,按照总参谋部颁发的南方集团军《步兵师(教导师》编制表(草案)》,由步兵师改为教导师。

1989年9月,又改为南方乙种步兵师,1996年10月改隶武警部队,改称武警第126师,1998年,参加长江流域抗洪抢险。

现辖武警第373、376、378、712团。

  步兵第127师

  1948年11月,东北野战军第6纵队第16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3军第127师。

该师前身是1928年4月由朱德率领的南昌起义余部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后组成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1933年6月,与红22军第64师整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1方面军第1军团第2师。

土地革命时期,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作战,红5团被中革军委授予“模范团”称号,红4团被一军团授予“英勇冲锋”奖旗一面。

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红2师为前卫师之一,强渡乌江、智取遵义、飞夺泸定桥、奇袭腊子口,出色地完成中革军委赋予的开路任务。

1937年8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红2师改编为八路军第115师第343旅第685团,开赴华北抗日前线,首战平型关。

1938年底,东进苏鲁豫边区,改称八路军苏鲁豫支队。

194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