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一通三防措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944319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4.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矿一通三防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煤矿一通三防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煤矿一通三防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煤矿一通三防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煤矿一通三防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煤矿一通三防措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煤矿一通三防措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煤矿一通三防措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煤矿一通三防措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煤矿一通三防措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煤矿一通三防措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煤矿一通三防措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煤矿一通三防措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煤矿一通三防措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煤矿一通三防措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煤矿一通三防措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煤矿一通三防措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煤矿一通三防措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煤矿一通三防措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煤矿一通三防措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煤矿一通三防措施.docx

《煤矿一通三防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一通三防措施.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煤矿一通三防措施.docx

煤矿一通三防措施

 

淮北广安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二0一一年度瓦斯综合治理方案

 

 

二0一0年十二月二十日

会审记录

单位

姓名

日期

编制

淮北广安

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淮北永泰

安全评价公司

会审

技术科

通风区

机运科

安监科

通风副总

采煤副总

掘进副总

机电副总

批准

矿总工

矿长

目   录

一、矿井概况1

㈠井田位置及交通1

㈡井田范围1

㈢矿井储量2

㈣开拓方式2

㈤生产现状2

㈥开采技术条件2

㈦通防系统现状3

二、矿井地质及瓦斯赋存状况分析5

㈠煤系地层赋存状况5

㈡地质构造及分布状况5

㈢主采煤层瓦斯赋存状况6

三、低瓦斯煤层瓦斯治理7

㈠瓦斯治理方案选择7

㈡巷道掘进瓦斯治理7

㈢采煤工作面瓦斯治理10

㈣巷道修护14

㈤其它17

四、石门揭煤瓦斯灾害治理20

五、管理21

㈠组织机构及人员21

㈡瓦斯治理规划21

㈢管理制度23

㈣应急救援预案31

淮北广安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瓦斯综合治理方案

一、矿井概况

㈠井田位置及交通

广安煤矿位于淮北市烈山区境内,距淮北市15km,井田地势平坦,海拔为+31~+33m。

符夹线在井田南部通过,濉阜线在井田西部经过,井田东面有合徐高速公路,南面有S101省道,交通方便。

㈡井田范围

矿井开采深度由-48m至-100m标高,井田面积0.208km2,共有6个拐点圈定,井田范围拐点坐标见下表:

井田拐点坐标表

点号

X

Y

1

3754265.00

39485679.00

2

3754013.00

39485133.00

3

3754241.00

39484907.00

4

3754555.00

39485266.00

5

3754443.00

39485283.00

6

3754494.00

39485398.00

㈢矿井储量

截止2006年未广安煤矿复核资源储量556kt,可采储量476kt。

矿井核定生产能力为60kt/a。

㈣开拓方式

矿井采用立井下山采区方式开拓,回风水平标高-57m,大巷水平标高-66m。

全矿井划分为两个采区,其中东翼为51采区,西翼为52采区。

㈤生产现状

矿井现有1个采煤工作面和1个掘进工作面,分别为522采煤工作面和513掘进工作面。

㈥开采技术条件

1、煤层赋存条件

矿主采煤层为5层煤,倾向314º,倾角15~17º,厚度1.3~2.03m,煤种为无烟煤~天然焦,灰份为21.4%,含流量为0.09%左右,发热量4800~7800卡/克左右,煤层结构简单,煤层顶板为砂页岩,火成岩厚度13~17m,煤层底板为黑色,灰色层状页岩,厚度20m左右。

2、瓦斯

2011年瓦斯等级鉴定时实测瓦斯绝对涌出量为0.246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为2.528m3/t,属低瓦斯矿井。

3、煤尘爆炸和煤层自燃倾向性

根据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抚顺分院2008年鉴定结果,矿井主采煤层煤尘无爆炸性、煤层自燃倾向性三类,不易自燃。

4、地温

井田地温属正常,开采范围内无热害。

5、水文地质条件

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第四系全新统孔隙含水丰富,但第四系底部隔水层平均厚度30m,分布稳定连续完整,粘塑性好,为第四系砂层与煤系良好的隔水层,上石炭统太原组灰岩溶裂隙水、奥陶系岩溶含水因距煤层较远,对矿井不构成突水威胁,井田范围含水组储量补给不足,加上长期受采动影响,对含水组起直接疏降作用,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矿井正常涌出量为13m3/h(而实际2m3/h),最大涌水量为26m3/h,地面无积水区,各钻孔封闭完好。

㈦通防系统现状

1、通风系统

矿井采用中央并列抽出式通风。

风井在地面安装2台BK54-4№12型轴流式通风机,一台使用,一台备用,配套电机功率为37kw。

矿井总进风量为998m3/min,总回风量为1052m3/min,负压为900pa,等积孔为0.99m2。

2、安全监控系统

矿井安装了KJ70N安全监控系统,配备了KHJ-6.1分站,KGJ-15型瓦斯传感器八台。

矿井现有JCB-C116型便携式瓦斯检测仪60台,AQG-1型光学瓦斯监测仪6台。

3、防火灌浆系统

井上下均设有消防材料库,消防管路与防尘管理共用。

4、综合防尘系统

地面建有防尘水池,容量约200m3,防尘水管从地面经混合井至井下运输大巷,再至采掘工作面,主管采用Φ50mm无缝钢管,进入采区后改为Φ25mm无缝钢管供水。

二、矿井地质及瓦斯赋存状况分析

㈠煤系地层赋存状况

1、区域地层概况

区域地层由老至新为远古界的青白口系,震旦系,古生界的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新生界的第三系、第四系。

2、矿井煤系地层赋存状况

矿井煤田属于石炭二叠系,厚约997m,含煤地层主要为二叠系的下石盒子组与山西组,原属杨庄矿五七采区部分块段。

煤系地层假整合于奥陶系之上,其顶部被厚67m的第四系冲积层覆盖。

3、煤层情况

矿井主采煤层5煤位于下石盒子组下部,下距K2一般20m,由于火面岩侵入,5煤层又被分为5上和5下两个煤层,该煤层结构简单,煤层顶板为砂页岩、火成岩。

煤层底板为黑色、灰色层状页岩。

㈡地质构造及分布状况

1、区域地质构造基本特征

井田地层为一单斜构造,地质构造特征以断层、岩浆侵入为主。

2、矿井地质构造

井田范围内主要断层三条,分别是AF1、AF2和AF3断层。

井田7个钻孔中有4个见火成岩,火成岩厚度大,煤层大部分被焦化而成天然焦。

3、构造分布状况及展布特征

AF1、AF2为正断层,位于井田的东部和中部;AF3位于井田的西部24-25线以西,落差分别为10~40m、20m、10m。

火成岩沿5煤层中上部侵蚀,厚度为13.53~17.78m。

㈢主采煤层瓦斯赋存状况

2011年瓦斯等级鉴定时实测瓦斯绝对涌出量为0.246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为2.528m3/t。

三、瓦斯综合治理方案

㈠生产概况与瓦斯治理方案的选择

2009年度计划一个工作面、一个掘进头组织生产,计划开采5煤层513工作面、522工作面。

由于矿井为低瓦斯矿井,瓦斯涌出量不大,矿井主要采用风排瓦斯,掘进工作面采用局部扇风机正压供风,采煤工作面采用负压通风。

进回风联络巷道间设正反向联锁风门,防止风流短路。

通过甲烷传感器、光学瓦斯机、便携式瓦斯检查仪等多种手段监测、检查瓦斯,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㈡巷道掘进瓦斯治理

1、局部通风机和备用局部通风机必须安装在新鲜风流的巷道内,严禁任何人随意停开局部通风机。

2、局部通风机必须设专人管理,挂牌管理。

非对旋式局部通风机必须安设消音器。

每个掘进巷道安装的局部通风机,必须同时安装同等能力的备用局部通风机。

3、严禁使用1台局部通风机同时向2个掘进工作面供风。

4、使用局部通风机通风的掘进工作面,不得停风;因检修、停电等原因停风时,必须撤出人员,切断电源。

5、局部通风机因故停止运转时,必须立即将停风区人员撤到新鲜风流的安全地点,并在掘进工作面的入口处设置临时栅栏、揭示警标。

在恢复通风前,首先检查瓦斯,只有停风区中最高瓦斯浓度不超过1.0%和最高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1.5%,且局部通风机及其开关地点附近l0m范围风流中的瓦斯浓度不超过0.5%时,方可人工开启局部通风机,恢复正常通风。

6、风筒使用阻燃性风筒和不延燃电缆。

严禁风筒、电缆同挂一帮,风筒吊挂平直,逢环必挂,不得挤压、撕裂、断开风筒,漏风处及时修补,严禁脱节,保持清洁。

7、掘进巷道必须装备通风安全监控系统,并具备甲烷断电仪和甲烷风电闭锁装置的全部功能。

8、应按照以下要求使用掘进工作面甲烷传感器:

⑴传感器应垂直悬挂在风筒异侧的巷帮,距顶板(顶梁)≯300mm,距巷道侧壁≮200mm。

传感器悬挂地点必须挂牌标明其断电复电浓度、断电范围、管理责任人等。

⑵在距工作面不超过5m处设甲烷传感器T1,在局部通风巷道中距其回风流与其它风流汇合点10~15m处设甲烷传感器T2。

⑶甲烷传感器必须安设在顶板坚固或支护完好处,要防止冒顶及其它损伤。

⑷爆破时,应先将甲烷传感器移到安全地点,爆破后再移回到规定位置,施工期间必须妥善保护好监测线。

9、掘进工作面风筒末端距迎头的距离,煤巷不超过5m,半煤岩巷不超过8m,岩巷不超过10m。

10、当掘进工作面回风巷风流中瓦斯浓度超过1.0%或二氧化碳浓度超过1.5%时,必须停止工作,撤出人员,汇报矿调度所,并查明原因,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11、掘进工作面及其他作业地点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1.0%时,必须停止用电钻打眼;爆破地点附近20m以内风流中的瓦斯浓度达到1.0%时,严禁爆破。

12、掘进工作面及其他作业地点风流中、电动机或其开关安设地点附近20m以内风流中的瓦斯浓度达到1.5%时,必须停止工作,切断电源,撤出人员,进行处理。

13、掘进工作面及其它巷道内,体积大于0.5m3的空间内积聚的瓦斯浓度达到2.0%时,附近20m内必须停止工作,撤出人员,切断电源,进行处理。

对因瓦斯浓度超过规定被切断电源的电气设备,必须在瓦斯浓度降到1.0%以下时,方可通电启动。

14、恢复已封闭的停工区或掘进工作面接近这些地点时,必须事先排除其中积聚的瓦斯。

排除瓦斯工作必须制定安全技术措施。

严禁在停风或瓦斯超限的区域内作业。

15、当岩巷掘进遇到煤线或接近地质破碎带时,应加强瓦斯检查,如果发现瓦斯大量增加或其它异状时,必须立即停止掘进,撤出人员,进行处理。

空顶处要进行瓦斯监测和防火处理。

16、掘进巷道在揭露老空前,必须制定探查老空的安全技术措施,包括接近老空时必须预留的煤(岩)柱厚度和探明水、火、瓦斯等内容。

必须根据探明的情况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在揭露老空时,必须将人员撤至安全地点。

只有经过检查,证明老空内的水、瓦斯和其他有害气体等无危险后,方可恢复工作。

在掘进巷道与老巷形成空间关系时,也必须采取相应措施。

17、掘进工作面防尘洒水系统应齐全,隔爆设施应保持完好。

岩巷必须安设3道喷雾,半煤岩巷必须安设2道喷雾,煤巷必须安设1道喷雾。

爆破和装载时必须能正常喷雾洒水。

耙装机上必须安装联动喷雾设施。

采用刮板输送机、胶带输送机出煤(矸)时,每个转载点必须安设一道喷雾设施。

18、施工单位要爱护传感器,放炮时移到后路安全地点,放炮后移到迎头按规定悬挂。

19、班队长必须配带瓦斯便携仪,工作时悬挂在迎头风筒对过一侧。

其悬挂要求和传感器一样。

20、瓦斯检测每班不少于三次。

严禁空、漏、假检。

21、掘进单位严格按设计施工。

对因故造成的盲巷,必须及时联系通风区予以封闭。

并把盲巷位置作为隐蔽工程在图纸上标注清楚。

22、对绞车窝、水仓、躲避硐等利用风流扩散作用进行通风的小硐室,其长度不得超过5m。

并加强瓦斯检查,杜绝漏检。

其中瓦斯浓度较高时,必须使用风袖、风障等设施进行通风,杜绝瓦斯超限。

23、加强对巷道冒落空洞中的瓦斯进行检查,发现瓦斯积聚必须立即处理,处理办法通常有压风排除、风袖和黄泥充填等。

24、掘进施工人员必须妥善保护好风门、密闭、风桥、栅栏等通风设施,并保持其正常使用状态。

风门必须连锁,严禁将两道风门同时打开,矿车或电机车过风门严禁撞风门。

㈢采煤工作面瓦斯治理

1、采煤工工作面的风量不得低于作业规程规定要求。

风流不稳、风量不足时,工作面不得生产。

2、采煤面遇到断层等地质构造变化时,地测科和施工单位必须及时通知通风区,及时采取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

工作面初次放顶或瓦斯异常时,通防区必须派专职瓦斯检查员现场跟班检查。

3、测风员除每10天进行1次全面测风外,还必须根据实际需要对工作面随时进行测风,每次测风结果应记录并写在测风地点的记录牌上。

测风地点设在距工作面上下端头大于20m并符合测风站要求的地点。

4、及时检查可能瓦斯涌出的地点,消灭瓦斯积聚,并做到无瓦斯超限作业。

瓦斯检查人员必须执行瓦斯巡回检查制度、请示报告制度、“两签字”制度(瓦斯员、班组长)和“三对口”制度,并持有效瓦斯检查证件上岗。

瓦斯超限时瓦检查员、安监员立即责令现场人员停止工作并撤到安全地点。

5、工作面进风流中瓦斯或二氧化碳浓度不得超过0.5%;氧气浓度不低于20%。

工作面风流、进、回风流中的一切有毒有害气体都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100条规定。

否则,必须停工、撤人、处理。

工作面空气温度不得超过26℃,机电设备硐室空气温度不得超过30℃;当空气温度超过时,必须缩短超温地点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并给予高温保健待遇。

当工作面的空气温度超过30℃、机电设备硐室空气温度超过34℃时,必须停止作业。

6、工作面及其他作业地点风流中瓦斯浓度超过1%时必须停止用电钻打眼。

7、工作面及其他作业地点、电动机或其开关安设地点附近20m以内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1%时,必须停工、断电、撤人、处理。

工作面及其他巷道内体积大于0.5m3的空间内局部积聚瓦斯浓度达到2%时,附近20m内,必须停工、撤人、断电、处理。

对因瓦斯浓度超过规定被切断电源的电气设备,必须在瓦斯浓度降到0.8%以下时,方可通电开动。

工作面风流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达到1.5%时,必须停工、撤人,查明原因,制定措施,报矿井总工程师批准,进行处理。

严禁在瓦斯超限的区域内作业。

8、当工作面风流中瓦斯浓度接近0.8%时,通防区必须派专职瓦斯检查员现场跟班检查。

跟班瓦斯检查员必须在工作面瓦斯牌板处交接班,并有记录可查。

9、采煤工作面回风巷风流中瓦斯浓度超过1%或二氧化碳浓度超过1.5%时,都必须停工、撤人,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10、工作面回风巷内瓦斯浓度不超过0.8%,否则必须断电停产,进行处理。

11、现场设瓦斯员和安监员跟班检查,实行现场交接班并做到问题及时处理,交接清楚。

12、瓦检员必须对工作面的隅角、工作面的回风巷进行瓦斯检查。

一般情况至少每3~5小时检查一次。

13、工作面及回风隅角瓦斯浓度接近0.8%时,要提前采用进风隅角建挡风帘,回风隅角建导风帘的方法治理瓦斯。

14、采煤单位必须加强两端头的管理。

两端头必须保持畅通,端头架及时前移。

采煤单位必须使用维护管理好挡风帘和导风帘。

进风隅角的挡风帘必须及时前移,减少向采空区漏风。

15、采煤单位必须在工作面进风隅角、采煤机组附近及回风隅角后部架间地点悬挂便携式瓦斯检测报警仪。

若需要瓦斯员跟班检查瓦斯时,则回风隅角后部架间由瓦斯员负责悬挂,并随时监视仪器显示的瓦斯数据。

采煤单位必须安排专人随时监视仪器显示的瓦斯数据。

16、瓦斯浓度超过1%时,禁止用锤敲打矸石和铁器。

17、采煤区要及时拆除工作面两隅角网、金属梯(带)的螺丝,及时回撤支护材料放顶。

18、采煤区要搞好机械设备的管理及施工安全,防止磨擦产生高温或火花。

19、溜子运转时,溜子看管工负责对溜子采取降温措施,及时观察瓦斯便携仪,瓦斯超限时及时停止运转。

遇见大矸石,要停机处理,防止硬拉而挤压出现的火花。

负责使用好转载点喷雾。

20、检修工作面溜子时,要首先检查工作地点瓦斯深度,瓦斯超限要停止作。

检修期间要小心操作,防止出现火花。

21、端头回柱工进行工作时,要首先检查工作地点瓦斯深度,瓦斯超限要停止作业。

回柱时要小心操作,防止出现火花。

上端头及时移挪、挂好挡风帘。

22、工作面的进、回风巷道内堆放物不得超过巷道断面的2/3,由于受特殊地质构造,受采动压力影响,巷道变形大,但其有效通风断面不得低于3m2。

23、工作面附近的密闭前5m、风门前后5m范围内要支护完好,无片帮冒顶,无积水、淤泥、矿车、设备、杂物等。

24、采煤单位的区长、技术员、班组长、流动电钳工下井时必须领用瓦斯便携仪。

25、采煤单位要实行“包机制”明确专人对工作面上所有的电器设备及运转部件进行日常检查,严禁各类电器设备失爆。

对运转部件要实行降温措施,杜绝温度过高及出现磨擦火花现象。

尤其要做好工作面范围内的电缆防漏电管理,防止失爆。

㈣巷道修护

1、矿井建立巷修队伍,配齐专门设备、器材和工具;巷修工作纳入矿井年、季、月度生产作业计划。

主要巷道保证安全畅通,巷道失修率不超过7%,其中:

严重失修率不得超过3%。

2、矿井根据采煤、掘进、运输、通风和修护等部门的管辖和使用范围,制定明确的井巷维修责任制度。

3、实行巷道改扩棚责任制,每月底矿将下月计划改扩棚的地点、时间、施工单位等情况按规定格式填表后交由掘进矿长、总工程师、技术科、安监处备案。

月度内临时决定的巷道改扩棚工程,要在开工前补填。

4、维修井巷支护时,必须编制专门的安全技术措施,并经矿总工程师批准,贯彻后方可实施,维修井巷时的材料和处理事故备用料按掘进工作面的要求配备。

5、矿井在停产、停工期间,井巷状况巡视工作不得停止。

巡视时至少有两人同行,并应保持一定距离,如果遇事故或发现异常时,必须采取措施,并立即报告矿调度所。

6、在有架线电机车或安装有其它运输设备的井巷中进行维修时,开工前要切断电源,挂好停电牌,指派专人看管,确认无电后才能进行井巷维修。

7、倾斜的井巷维修时,必须停止行车,并挂上停止行车牌,以保证维修工的安全。

需要通车作业时,必须制定行车安全措施,严禁上、下段同时作业。

8、维修井巷前,应首先检查井巷通风情况和维修地点及其周围有害气体情况,瓦斯和有害气体含量不得超过《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

独头巷道必须首先恢复通风,如果瓦斯超限或局部瓦斯积聚,必须按规定处理好以后才能进行井巷维修作业。

9、在有积水或流水的井巷内维修时,首先要检查水路是否畅通,如有淤塞,要先清理水路,排尽积水,然后再进行维修。

必要时还应制定专门的探放水措施,确保安全施工。

10、维修井巷时,要妥善保护好风管、电缆以及其它管线,不得损坏。

移动设备、电缆时必须先停电,并挂停电牌。

电缆不得放入水沟或积水内。

11、扩大和维修井巷需连续撤换支架时,必须保证有在发生冒顶堵塞井巷时人员撤退的出口,作业前要检查后路和安全出口支护是否完好可靠。

若遇有支架折损、断裂、失稳、巷道掉顶、片帮危及安全时,必须修复后再向前进行。

12、独头巷道维修时,必须由外向里逐架进行,严禁两段或多段作业,并严禁人员进入维修地点以里。

13、井巷维修时要注意围岩及支架的变化情况,发现问题要立即采取措施。

严禁单人作业。

14、井巷维修应由具有一定生产经验的人员担任。

维修作业前,要进行敲帮问顶,探清顶板、两帮有无危岩活石,并及时处理。

找顶人员要站在支护完好的地点进行。

15、在撤掉要翻修和更换的支架前,应先加固工作地点的其它支架,具体加固方法应在安全技术措施中作出明确规定,防止推垮支架发生冒顶事故。

⑴更换棚腿和蹬腿刷帮时,必须先打挑棚(或点柱),托住待改支架的顶梁,并对临近支架进行加固。

⑵维修交岔点必须使用挑棚、托棚或木垛等进行加固,并编制专门的安全技术措施。

16、撤换支架的工作应连续进行,在一架未完工之前,不得中止工作。

不连续施工时,每次工作结束前,必须接顶封帮,确保工作地点的安全。

17、井巷倾角较大时,要有防止煤(矸)滚落伤人的措施。

采用溜槽出煤(矸)时,溜槽要加挡板,挡板高度要保证煤(矸)不会窜出。

倾斜15°以上的井巷上山维修时,应在工作点下方8m内安设一排挡板,挡板材料为φ160mm的优质坑木2至4根。

柱窝深度煤底应不小于400mm,岩底应不小于200mm。

挡板处支架必须牢固可靠,顶板破碎要带帽,并用木楔打上劲。

挡板与巷道底板的夹角应在70°~85°之间。

18、维修砌碹井巷扒碹、砌碹前,应先对临近地点顶帮进行加固,加固段长度应不少于3m。

19、立眼维修:

⑴首先要对立眼上口的井巷予以加固,防止冒顶。

⑵立眼上部锁口如果损坏严重,应先修复锁口或用坑木做临时锁口。

⑶立眼维修作业时上口必须用木板盖严,如为通风眼时,要打围栏。

立眼上、下口都必须悬挂警示牌,设置警戒,防止坠物伤人。

20、处理冒顶:

⑴冒顶口向外的支架至少必须加固5m,保证后路畅通。

⑵在处理冒顶作业之前,必须由瓦斯检查员对冒顶孔洞内的瓦斯进行检查,如果积存的瓦斯超限应先进行处理。

⑶冒顶孔洞内的煤层如有自燃倾向,必须采取措施,防止自然发火。

⑷当巷道冒顶严重需打木垛接顶时,应设专人观察观板,并用长钎进行敲帮问顶,确认安全后,方可架棚接顶。

接顶时应设撤人滑绳,并应有临时支护措施。

⑸当冒顶范围较大或情况复杂时,还必须制定专门的安全技术措施。

㈤其它

1、加强对矿井通风设备、设施的管理,经常检查维修,保证设备、设施一直处于良好运行状态。

2、经常进行各用风地点的风量、风速、瓦斯、煤尘等参数测定,使之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要求。

3、矿井通风系统中设置控制风流的风门、风桥、挡风墙、调节风门、风筒、风幛、挡板等设施,保证风路的畅通。

4、在进风井口加装空气预热设备,保持进风井口进风温度必须达到2℃以上。

5、主要进回风巷道之间的联络巷设置两道联锁的正向风门和两道反向风门,为矿井及采区工作面反风创造必要条件。

6、在风井井口装设防爆门,以保护主通风机。

主扇风机共装备2台,1台工作,1台备用。

主通风机反风风量不小于正常风量的40%。

7、各主要机电设备硐室均应处于新鲜风流中。

回采工作面及掘进工作面均设有完善的风电闭锁瓦斯断电报警仪。

8、机电科正常对工作面的电器设备和进入工作面人员矿灯进行检查,严禁失爆。

下井人员必须配备过滤式自救器。

9、及时对采空区实施封闭,并根据有关规定及具体情况定期检查。

10、根据瓦斯涌出特点,在矿井生产期间采取其它针对性防治措施。

11、矿井必须从采掘生产管理上采取措施,防止瓦斯积聚;当发生瓦斯积聚时,必须及时处理。

12、矿井必须有因停电和检修主要通风机停止运转或通风系统遭到破坏以后恢复通风、排除瓦斯和送电的安全措施。

恢复正常通风后,所有受到停风影响的地点,都必须通过通风、瓦斯检查人员检查,证实无危险后,方可恢复工作。

所有安装电动机及其开关的地点附近20m的巷道内,都必须检查瓦斯,只有瓦斯浓度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时方可开启。

13、井下机电设备应设在进风风流中,如果硐室深度不超过6m、入口宽度不小于1.5m而无瓦斯涌出,可采用扩散通风。

14、每年必须对矿井进行瓦斯等级和二氧化碳涌出量鉴定,报有关部门备案。

15、严禁在停风或瓦斯超限的区域内作业。

停风区中瓦斯浓度超过1%或二氧化碳浓度超过1.5%,最高瓦斯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3%时,必须采取安全措施,控制风流排放瓦斯。

停风区中瓦斯浓度或二氧化碳浓度超过3%时,必须制订安全排瓦斯措施,报矿技术负责人批准。

在排放瓦斯过程中,排出的瓦斯与全风压风流混合处的瓦斯和二氧化碳浓度都不得超过1.5%,且采区回风系统内必须停电撤人,其它地点的停电撤人范围应在措施中明确规定。

只有恢复通风的巷道风流中瓦斯浓度不超过1%和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1.5%,方可人工恢复局扇供风、巷道内电气设备的供电和采区回风系统内的供电。

16、岩石巷道接近煤层时,必须按掘进工作面距煤层的准确位置,在距煤层垂距10m以外开始打探煤钻孔,钻孔超前工作面的距离不得小于5m,并有专职瓦斯检查员经常检查瓦斯。

岩巷掘进遇到煤线或接近地质破坏带时,必须有专职瓦斯检查员经常检查瓦斯,发现瓦斯大量增加或其它异状时,必须停止掘进,撤出人员,进行处理。

17、所有入井人员必须经过安全知识培训,熟悉避灾路线及避灾方法,知道应急措施且能自救互救。

当有害气体超限或发生火灾、瓦斯、煤尘事故时,应马上佩戴好自救器,并尽快进入新鲜风流,迎着新鲜风流方向回到地面。

四、石门揭煤瓦斯灾害治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