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整理软考高级系统分析师上午综合知识试题模拟练习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944926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5.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整理软考高级系统分析师上午综合知识试题模拟练习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新整理软考高级系统分析师上午综合知识试题模拟练习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新整理软考高级系统分析师上午综合知识试题模拟练习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新整理软考高级系统分析师上午综合知识试题模拟练习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新整理软考高级系统分析师上午综合知识试题模拟练习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新整理软考高级系统分析师上午综合知识试题模拟练习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新整理软考高级系统分析师上午综合知识试题模拟练习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新整理软考高级系统分析师上午综合知识试题模拟练习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新整理软考高级系统分析师上午综合知识试题模拟练习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新整理软考高级系统分析师上午综合知识试题模拟练习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新整理软考高级系统分析师上午综合知识试题模拟练习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新整理软考高级系统分析师上午综合知识试题模拟练习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新整理软考高级系统分析师上午综合知识试题模拟练习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新整理软考高级系统分析师上午综合知识试题模拟练习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新整理软考高级系统分析师上午综合知识试题模拟练习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新整理软考高级系统分析师上午综合知识试题模拟练习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新整理软考高级系统分析师上午综合知识试题模拟练习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新整理软考高级系统分析师上午综合知识试题模拟练习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整理软考高级系统分析师上午综合知识试题模拟练习Word格式.docx

《新整理软考高级系统分析师上午综合知识试题模拟练习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整理软考高级系统分析师上午综合知识试题模拟练习Word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整理软考高级系统分析师上午综合知识试题模拟练习Word格式.docx

A.接收者的公钥,接收者的私钥√

B.接收者的私钥,接收者的公钥

C.发送者的公钥,接收者的私钥

D.发送者的私钥,接收者的公钥

A.国际数据加密算法IDEA

B.椭圆曲线密码ECC

C.RSA算法

D.Rijndael数据加密算法√

为抵抗统计分析破译法,香农提出设计密码体制的两个一般原则,这两个原则为扩散与混淆。

按照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的异同,密钥体制可分为秘密密钥加密体制和公开密钥加密体制。

秘密密钥加密体制加密和解密采用相同的密钥,因而又称为对称密码体制。

因为其加密速度快,通常用来加密大批量的数据。

典型的方法有日本NTT公司的快速数据加密标准(FEAL)、瑞士的国际数据加密算法(IDEA)和美国的数据加密标准(DES)。

公开密钥加密体制又称不对称密码体制,其加密和解密使用不同的密钥。

其中一个密钥是公开的,另一个密钥保密的。

典型的公开密钥加密方法有RSA和NTT的ESIGN。

RSA算法的密钥长度为512位。

RSA算法基于一对密钥,用一个密钥进行加密的信息只有采用另一个密钥才能解开。

发送者可用私钥加密信息,供广泛阅读;

发送者也可用接收者的公钥加密信息,供指定的接收者阅读。

接收者必须使用对应的密钥才能解开密文。

早在1993年,美国政府就意识到DES安全性将会受到危害,但直到1997年,美国国家科学技术研究所(NIST)才开始发起AES项目。

1997年4月的一个AES研讨会宣布AES成就的最初目标:

可供政府和商业使用的功能强大的加密算法、支持标准密码本方式、要明显比DES有效、密钥大小可变,这样就可在必要时增加安全性,以公正和公开的方式进行选择,可以公开定义和公开评估。

2000年10月,NIST选择Rijndael作为AES算法。

Rijndael是带有可变块长和可变密钥长度的迭代块密码。

块长和密钥长度可以分别指定成128、192或256位。

Rijndael中的某些操作是在字节级上定义的,字节表示有限字段GF(28)中的元素,一个字节中有8位。

其他操作都根据4字节定义。

在使用UML建模时,若需要描述跨越多个用例的单个对象的行为,使用(23)是最为合适的。

UML结构包括基本构造块、公共机制和(24)。

UML中提供扩展机制,其中,构造型(Stereotype)扩展UML的(25),约束(Constraint)扩展UML(26)。

8.00)

A.协作图(CollaborationDiagram)

B.序列图(SequenceDiagram)

C.活动图(ActivityDiagram)

D.状态图(StateDiagram)√

A.把这些构造块放在一起的规则√

B.图形或文字修饰

C.类与对象的划分以及接口与实现的分离

D.描述系统细节的规格说明

A.构造块的特性,允许创建详述元素的新信息

B.构造块的语义,允许增加新的规则或修改现有的规则

C.语义,允许创建新的构造块

D.词汇,允许创建新的构造块√

B.构造块的语义,允许增加新的规则或修改现有的规则√

D.词汇,允许创建新的构造块

序列图用来反映若干个对象之间的动态协作关系,也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对象之间是如何交互的。

序列图强调对象之间消息发送的顺序,说明对象之间的交互过程,以及系统执行过程中,在某一具体位置将会有什么事件发生。

协作图描述对象间的协作关系,协作图与序列图相似,显示对象间的动态合作关系。

除显示信息交换外,协作图还显示对象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如果强调时间和顺序,则使用序列图:

如果强调上下级关系,则选择协作图。

这两种图合称为交互图。

活动图描述满足用例要求所要进行的活动以及活动间的约束关系,有利于识别并行活动。

活动图由各种动作状态构成,每个动作状态包含可执行动作的规范说明。

当某个动作执行完毕,该动作的状态就会随着改变。

这样,动作状态的控制就从一个状态流向另一个与之相连的状态。

活动图中还可以显示决策、条件、动作的并行执行、消息的规范说明等内容。

状态图用来描述一个特定对象的所有可能状态及其引起状态转移的事件。

大多数面向对象技术都用状态图表示单个对象在其生命周期中的行为。

UML结构包括UML的基本构造块、支配这些构造块如何放在一起的规则和一些运用于整个UML的机制。

UML中有3种基本构造块,分别是事物、关系和图。

UML用于描述事物的语义规则分别是;

为事物、关系和图命名;

给一个名字以特定含义的语境,即范围:

怎样使用或看见名字,即可见性;

事物如何正确、一致地相互联系,即完整性:

运行或模拟动态模型的含义是什么,即执行。

另外,UML还允许在一定的阶段隐藏模型的某些元素、遗漏某些元素以及不保证模型的完整性,但模型逐步地要达到完整和一致。

UML有4种在整个语言中一致应用的机制,使得该语言变得较为简单。

这4种机制是详细说明、修饰、通用划分和扩展机制。

UML提供丰富的建模概念和表示符号以满足典型的软件开发,但是,用户有时候需要另外的概念或符号来表示其特定领域的需求,因此,需要UML具有一定的扩充能力。

UML提供3种嵌入的扩充机制:

Stereotypes(构造型)、Constraints(约束)和Taggedvalues(标记值)。

其中Stereotypes是UML中最重要的扩充机制,通过扩展UML的词汇,提供一种在模型中加入新的构造块的方式,Constraints是对构造块的语义上的限制,使我们可以增加新的规则和修改现有的规则。

利用标记值可以扩展UML构造块的特性,可以根据需要来创建详述元素的新元素。

在UML中,对象行为是通过交互来实现的,是对象间为完成某一目的而进行的一系列消息交换。

消息序列可用两种图来表示,强调消息时间次序的图称之为(28),该图的特点是(29),强调参加交互的对象的组织图称之为(30),这两种图是(31)。

A.活动图(activitydiagram)

B.状态图(statediagram)

C.序列图(sequencediagram)√

D.协作图(collaborationdiagram)

A.有生命线及控制焦点,重点在消息的时间顺序上√

B.有路径有顺序号,为一个消息的时间顺序给消息加数字前缀

C.是对系统、子系统或类的行为建模

D.本质上是一个流程图,显示从活动到活动的信息流

C.序列图(sequencediagram)

D.协作图(collaborationdiagram)√

A.同构的,所以可以互相转换√

B.异构的,所以不可以互相转换

C.强调对象行为的事件顺序,常用于对反应式系统建模

D.专注于系统的动态视图,状态无法确定,所以不可以互相转换

序列图用来描述对象之间动态的交互关系,着重体现对象间消息传递的时间顺序。

顺序图允许直观地表示出对象的生存期,在生存期内,对象可以对输入消息做出响应,并且可以发送信息。

对象间的通信通过在对象的生命线间画消息来表示。

消息的箭头指明消息的类型。

顺序图中的消息可以是信号、操作调用或类似于C++中的RPC(RemoteProcedureCalls)和Java中的RMI(RemoteMethodInvocation)。

当收到消息时,接收对象立即开始执行活动,即对象被激活。

通过在对象生命线上显示一个细长矩形框来表示激活。

消息可以用消息名及参数来标识,消息也可带有顺序号。

消息还可带有条件表达式,表示分支或决定是否发送消息。

如果用于表示分支,则每个分支是相互排斥的,即在某一时刻仅可发送分支中的一个消息。

协作图用于描述相互合作的对象间的交互关系和链接关系。

虽然顺序图和协作图都用来描述对象间的交互关系,但侧重点不一样。

顺序图着重体现交互的时间顺序,协作图则着重体现交互对象间的静态链接关系。

序列图和协作图统称为交互图(InteractiveDiagram),是表示各组对象如何依某种行为进行协作的模型。

强调对象交互行为时间顺序时使用序列图,强调对象协作关系时使用协作图,它们之间没有什么本质不同,只是排版不尽相同而已。

Motif是Unix下的

(1)。

X-Windows是基于

(2)的系统软件。

管道是Unix中的一个重要功能,它通过(3),从(4)传递资料。

在Unix中,用户可以用一个简短的命令来替代经常使用的较复杂的命令行,这可用(5)命令来实现。

10.00)

A.编辑工具

B.编译工具

C.人机接口工具√

D.通信工具

A.Unix√

B.VMS

C.Windows95

D.WindowsNT

A.“池”文件

B.“井”文件

C.“流”文件

D.“哑”文件√

A.用户进程到系统进程

B.系统进程到用户进程

C.一个进程到另一个进程√

D.消费者进程到生产者进程

A.exit

B.exec

C.setenv

D.alias√

Motif最先实现并运行于支持X窗口系统上,它是Unix系统的主要用户接口。

目前已经应用于超过200种硬件和软件平台。

MotifGUIToolkit推动异种机和网络环境下的应用开发,各种机器包括便携机、PC、工作站、超级计算机都得益于Motif环境下的应用程序一致的行为和视感。

用MotifGUI开发的应用软件具有高度的可移植性、可交互性以及可伸缩性。

Motif技术的核心部分包含三个部分:

可扩充用户接口工具箱,用户接口语言(UIL),窗口管理器(MWM)。

X-Windows是基于Unix的一个窗口管理软件。

管道是Unix系统的一个重要特色,它建立一个临时的“哑”文件(管道文件),允许在生产者进程与消费者进程之间传递数据流。

在Unix中,用户可以用一个简短的命令来替代经常使用的较复杂的命令行,这可用alias命令来实现。

使用格式如下:

#alias{别称名}{别称所取代的命令1…;

别称所取代的命令n}

从静态角度看,一个进程由程序、数据和(11)组成。

(11)是进程存在的惟一标志,它描述进程的基本情况,其中的内容可分为调度信息和执行信息两大部分。

调度信息供进程调度使用,包括进程当前的一些基本属性;

执行信息即(12),刻画进程的执行情况。

也可以把进程看成为一个虚处理机,各进程之间的调度与正确通信由操作系统中的(13)来实现。

进程要获得物理CPU,需通过(14)。

进程之间的同步与互斥依靠(15)管理实现。

A.JCB

B.SMT

C.PMT

D.PCB√

A.状态

B.现场√

C.程序状态字

D.断点

A.调度

B.系统调用√

C.核心

D.shell

A.调度√

B.信号量

C.请求

D.时间片

A.队列

B.原语√

C.现场

D.调度

进程是一个程序关于某个数据集的一次运行。

进程是程序的一次运行活动,是一个动态的概念,而程序是静态的概念,是指令的集合。

进程具有动态性和并发性,程序是进程运行所对应的运行代码,一个进程对应于一个程序,一个程序可以同时对应于多个进程。

在操作系统中进程是进行系统资源分配、调度和管理的最小单位(注意,现代操作系统中还引入线程(thread)这一概念,它是处理器分配资源的最小单位)。

从静态的观点看,进程由程序、数据和进程控制块(PCB)组成;

从动态的观点看,进程是计算机状态的一个有序集合。

PCB是进程存在的惟一标志,PCB描述进程的基本情况。

其中的内容可分成为调度信息和执行信息两大部分。

执行信息即现场,刻画进程的执行情况。

PCB随着进程的建立而产生,随着进程的完成而撤销。

进程的基本状态有就绪、运行和阻塞三种。

阻塞态是指一个进程由于某种原因不具备运行条件时所处的状态,这时它必须等待,引起等待的条件一旦消失,进程便具备运行的条件,状态转变为就绪态:

就绪态是指一个进程具备运行的条件,但由于没有占有处理机而不能运行所处的状态,一旦处于就绪态的进程轮到该进程占有处理的时间片或处理机空闲,其状态就转变为运行态,投入运行;

运行态是指一个进程正占用着处理机时的状态,这时,处理机正在执行该进程的程序,运行过程中进程会因时间片已到等非资源请求原因退出运行转变为就绪态,因资源请求原因而不具备运行条件时,该进程的状态就要转变为阻塞态。

进程在这些状态之间的转换都是在操作系统控制下完成的。

操作系统提供对进程的基本操作,也称为原语。

这些原语包括创建原语、阻塞原语、终止原语、优先级原语和调度原语。

在单处理机中,由于多道程序的存在,即系统要对多个进程进行管理,这就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并发控制。

而进程间的互斥和同步是并发控制的有效手段。

不允许两个以上的共享某资源的并发进程同时进入临界区称为互斥。

此处,所谓的临界区是指每个进程中访问临界资源(临界资源是指公用数据、公用硬件或软件资源等)的那段程序代码。

进程同步是指一组并发进程因直接制约而互相发送消息进行互相合作、互相等待,使得各进程按一定的速度执行的过程。

在操作系统中,主要通过信号量和P、V原语来实现进程的同步和互斥。

信号量sem是一个整数,在sem≥0时表示可供并发进程使用的资源实体数;

但sem

C.同步与互斥√

D.调度与控制

A.读写操作

B.P-V操作√

C.消息操作

D.开关操作

A.调度算法

B.分配策略

C.进程控制

D.通信原语√

A.P操作√

B.V操作

C.开关操作

D.读操作

A.开关操作

B.P操作

C.V操作√

D.写操作

操作系统解决进程间的同步与互斥问题,常常运用对信号量进行P-V操作的低级通信原语来实现。

一个典型的应用是数据库中的锁机制,锁可看作是一个信号量,置初值为1,当有进程访问该库文件(或记录)时,给它加锁即做一次P操作;

若信号量减1后仍大于等于零,表示可以访问(反之,进程进入阻塞队列等待);

当访问结束后,解除该锁,即做一次V操作,以允许其他进程可以对该库文件(或记录)进行访问。

在段页式管理的存储器中,程序按逻辑分为若干(29),而实存则等分为若干(30)。

在多道程序环境中,每道程序都有一张(31)和一个作为用户标志的(32)。

一个逻辑地址中,除(32)、段号和页号外,还有一个(33),通过若干次查表等运算就可找到在实存中的物理地址。

A.页

B.块

C.段√

D.区

A.页√

C.段

A.页表

B.块表

C.段表√

D.区表

A.实页号√

B.基号

C.基地址

D.页内地址

A.实页号

D.页内地址√

在操作系统中,存储组织方式如下。

(1)分区存储组织分区存储组织的基本原理是给每一个内存中的进程划分一块适当大小的存储区,以连续存储各进程的程序和数据,使各进程得以并发执行。

按分区的时机,分区方法可分为固定分区和动态分区两种。

固定分区把内存固定地划分为若干个大小不等的区域,在整个执行过程中,每个分区的长度和内存中的总分区个数保持不变。

动态分区是在作业的处理过程中进行,且其大小可随作业或进程对内存的要求而改变。

动态分区的分配算法有最先适应法、最佳适应法和最坏适应法。

分区存储组织的主要优点有:

实现多个作业或进程对内存的共享,有助于多道程序设计,从而提高系统的资源利用率;

要求的硬件支持少,管理算法简单,容易实现。

主要缺点有:

内存利用率不高;

作业或进程的大小受分区大小控制;

难以实现各分区间的信息共享。

(2)段式存储组织一个作业是由若干个具有逻辑意义的段(如主程序、子程序、数据段等)组成。

在分段系统中,允许程序(作业)占据内存中若干分离的分区。

分段系统中的虚地址是一个有序对(段号,段内位移)。

系统为每一个作业建立一个段表,其内容包括段号与内存起始地址的对应关系、段长和状态等。

状态指出这个段是否已调入内存,若已调入内存,则指出这个段的起始地址位置和状态,同时也指出这个段的访问权限。

如果该段尚未调入内存,则产生缺段中断,以便装入所需要的段。

段式存储组织的主要优点有:

便于多道程序共享内存,便于对存储器的保护,各段程序修改互不影响。

其缺点是内存利用率低,内存碎片浪费大。

(3)页式存储组织页式存储组织的基本原理是将各进程的虚拟空间划分为若干个长度相等的页,把内存空间以与页相等的大小划分为大小相等的片或页面,—采用请求调页或预调页技术实现内外存的统一管理。

页式存储组织的主要优点是利用率高,产生的内存碎片小,内存空间分配及管理简单。

主要缺点是要有相应的硬件支持,增加系统开销:

请求调页的算法如选择不当,有可能产生抖动现象。

(4)段页式存储组织段页式存储组织是分段式和分页式结合的存储组织方法,这样可充分利用分段管理和分页管理的优点。

在段页式管理的存储器中,程序按逻辑单位分成基本独立的段,再把每段分成固定大小的页。

实存则等分成与上述页大小相等的页。

程序对内存的调入或调出是按页进行的。

但它又可按段实现共享和保护。

在多道程序环境中,每道程序都有一张段表和一个作为用户标志的基号。

在一个逻辑地址中,除基号、段号和页号外,还有一个页内地址。

每个逻辑地址变换成实地址的过程如下。

根据基号找到相应的基址寄存器,由该基址寄存器内容找到该程序对应的段表始地址,再由段号找到该段表中相应行地址,该行地址中的内容为页表地址起始地址,再由页号找到物理页号的地址(已是内存中的某页),与页内地址拼接后即得物理地址。

可见段页式管理中需要多次查表才能最终获得物理地址。

段页式管理将段式存储管理和页式存储管理两种方式相结合,互相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它们的优点。

使段页式虚拟存储器管理方案具有空间浪费小、存储共享容易、存储保护容易、能动态连接的特点。

但由于管理软件的增加,复杂性和开销也随之增加,需要的硬件以及占用的内容也有所增加,使得执行速度大大下降。

(5)联想存储组织联想存储组织采用平行比较技术按内容(段号、虚页号)得到相应的实页号(如果在联想存储器中)。

在段页式管理的存储器中,实存等分成(38),程序按逻辑模块分成(39)。

在多道程序环境下,每道程序还需要一个(40)作为用户标志号。

每道程序都有对应的(41)。

一个逻辑地址包括(40)x、段号s、页号p和页内地址d四个部分。

假设逻辑地址长度做如下分配,且x、s、p、d均以二进制数表示。

其转换成的物理地址为(42)。

A.段

B.段长

C.页√

D.页号

A.段√

C.页

D.基号√

A.一个段表和一个页表

B.一个段表和一组页表√

C.一组段表和一个页表

D.一组段表和一组页表

A.x×

220×

214+p×

211+d

B.(((x)+s)+p)×

211+(d)

C.(((x)+s)+p+d

D.(((x)+s)+P)×

211+d[注]:

式中(Y)表示地址为Y的单元的内容√

在段页式管理的存储器中,实存等分成若干页,而程序则按逻辑模块分为若干段。

在多道程序环境下,每道程序还需要有一个基号作为用户标志号。

每道程序都有一个段表和一组页表(该道程序中每段程序都有一个页表)。

一个逻辑地址由基号x、段号s、页号p和页内地址d四个部分组成。

由逻辑地址找到实物理地址的过程如下:

首先,由基号在基寄存器中找到该道程序的段表起始地址;

接着,由该地址及段号在该程序段表中找到该程序特定段的页表起始地址;

再由页表起始地址及页号找到物理地址的实页号;

最后,由该实页号拼接上页内地址就是物理地址。

该过程可简单地用一个式子来示意,即(((x)+s)+p)×

211+d其中,(x)表示基寄存器中地址为x的单元的内容。

由于本题中给出页内地址占11位(从位0到位10),故实页号c与d拼接成的物理地址为c×

在操作系统中,解决进程间的(43)和(44)问题的一种方法是使用(45)。

(43)是指进程间具有的一定的逻辑关系。

(44)是指进程间在使用共享资料方面的约束关系。

对于(45)可以做(46)操作和(47)操作。

(46)操作用于阻塞进程,(47)操作用于释放进程。

程序中的(46)和(47)操作应谨慎检查,保证其使用的正确性,否则执行时可能发生死锁。

B.通信

C.互斥

D.同步√

C.互斥√

D.覆盖

A.信号量√

B.阻塞量

C.调入调出量

D.封锁量

A.P√

B.R

C.T

D.V

A.P

D.V√

进程的同步与互斥是支持多道程序设计的操作系统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进程的同步是指进程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逻辑制约关系,使这些进程不能完全独立地运行到底。

进程的互斥是指进程在使用一些共享资源的约束关系。

解决进程中的同步与互斥可以有多种办法,如信号量、管程等。

信号量是一种被保护的整型变量,只有P操作、V操作和初始化操作可以访问和改变它的值。

信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