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诗歌知识点详解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950136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64 大小:113.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诗歌知识点详解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中考语文诗歌知识点详解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中考语文诗歌知识点详解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中考语文诗歌知识点详解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中考语文诗歌知识点详解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中考语文诗歌知识点详解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4页
中考语文诗歌知识点详解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4页
中考语文诗歌知识点详解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4页
中考语文诗歌知识点详解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4页
中考语文诗歌知识点详解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4页
中考语文诗歌知识点详解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4页
中考语文诗歌知识点详解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4页
中考语文诗歌知识点详解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4页
中考语文诗歌知识点详解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4页
中考语文诗歌知识点详解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4页
中考语文诗歌知识点详解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4页
中考语文诗歌知识点详解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4页
中考语文诗歌知识点详解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4页
中考语文诗歌知识点详解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4页
中考语文诗歌知识点详解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4页
亲,该文档总共6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诗歌知识点详解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docx

《中考语文诗歌知识点详解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诗歌知识点详解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docx(6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语文诗歌知识点详解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docx

中考语文诗歌知识点详解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

2019中考语文诗歌知识点详解

诗歌与小说、戏剧、散文合称四大文学体裁

诗以表达方式为分类标准抒情诗――《沁园春雪》、《有的人》、《周总理、你在哪里》叙事诗――《木兰诗》《卖炭翁》

以诗歌体裁为分类标准

古代诗歌

近代诗

绝句:

特点--每首四句,一般双句押韵,有的首句入韵.分类--五言绝句.特点,每句五字.七言绝句.特点,每句七字.

律诗.特点――每首八句,两句一联,中间两句必须对仗,押韵同句。

分类--五言律诗。

特点,每句五字。

七言律诗。

特点,每句七字。

词又称长短句。

特点略,如《忆江南》

古诗(古体诗、古风)字句较自由,如:

《敕勒歌》、《木兰诗》、《卖碳翁》。

新诗自由诗,如《有的人》。

自由诗有的押韵(不一定一韵到底,可中途换韵,但每节要押韵),也有的不押韵。

散文诗:

形式是散文,但有诗的意境,如《海燕》

押韵押韵:

有相同或相近的韵母。

有些古诗现在读来不押韵的,是因为古今语音不同。

节拍即节奏:

格律诗一般以音节为单位。

五言诗为二、三顿,后三又可根据意义分为二、一顿或一、二顿。

例白发――三千――丈、润物――细――无声;七言诗为二五顿,后五亦可如上分,例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现代诗的节拍一般不固定,大体整齐即可)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秀颀(qí)猗郁(yī)狡黠(xiá)冥思苦想(mín)

B.韶华(sháo)挑剔(tī)阔绰(chuó)参观券(juàn)

C.泮宫(bàn)附和(hè)按捺(nà)彬彬有礼(bīn)

D.舔舐(shì)虬枝(qiú)绮丽(qǐ)沁人心脾(qì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葱茏锤炼急不睱择纵横决荡

B.荒诞惋惜一泻千里浮想联篇

C.释然谩骂前呼后拥不屑置辩

D.玄虚典籍舍生求法温文尔雅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老师经常提醒我们,写字时一定要正襟危坐,眼睛距离书本一尺远。

B.《中国诗词大会》因形式新颖,内涵丰富,引起了学校领导和老师的关注,要不要让学生每天背一首诗,大家七嘴八舌地商量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C.现在的电信诈骗案件如雨后春笋,行骗者手段之隐蔽,蒙骗形式之多样,简直令人防不胜防。

D.绵阳市广大政协委员自“我为扶贫攻坚做件事”活动开展以来,迅速响应,如行云流水般积极参与,下基层结穷亲、察民情、献良策,多渠道、多形式助力我市脱贫攻坚。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日裔英国小说家石黑一雄荣获2017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B.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历史悠久的饮食文化,提升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

C.共享单车是指企业与政府合作,在校园、地铁站点、公交站点……提供自行车共享服务,是共享经济的一种新形态。

D.有报道说,目前绝大多数企业的销售利润在8%以下,比去年下降了一倍。

5.把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科学家们还预言,凭借其耐腐蚀、抗撞击、耐冷热的特性及优异的力学性能,金属玻璃在将来可能会成为航天、军事及民用领域的理想候选材料。

②金属玻璃已被用于制造高档录音机、录像机的高耐磨音频视频磁头。

③目前,金属玻璃已经得到了广泛地应用。

④因为它具有较强的韧性、刚性、优良的磁性、良好的化学稳定性等,人们赞扬它是“敲不碎、砸不烂”的“玻璃之王”。

⑤因为具有良好的磁学性质,金属玻璃还被用于制造高压容器、火箭等重要部位的零部件。

A.④①③②⑤B.③①④②⑤C.④②⑤①③D.③④②⑤①

二、(6分,每小题3分)

阅读《柳宗元传》节选

元和十年,例移①为柳州刺史。

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②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

“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

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

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

”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

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③钱,过期则没④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

其以没者,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

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

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

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有删改)

【注释】①例移:

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

②播州:

今贵州遵义,当时为偏远荒凉的地方。

③质:

抵押。

④没:

没收。

⑤营护:

料理,护送。

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禹锡终易连州(交换)

B.西南绝域(阻断,与世隔绝)

C.宗元谓所亲曰(告诉,对……说)

D.时人义之(坚持正义)

7.下面各组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臣是以无请也

B.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吾父死于是

C.乃出私钱赎之乃入见

D.裴度亦奏其事其如土石何

第Ⅱ卷(共119分)

三、(26分)

8.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7分)

①吾与刘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

(3分)

②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

(4分)

9.本文短短两百字,却清楚的写出了柳宗元哪几方面的优秀品质?

请简要分析。

(3分)

 

10.阅读下边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早发

唐韦庄

早雾浓于雨,田深黍稻低。

出门鸡未唱,过客马频嘶。

树色遥藏店,泉声暗傍畦。

独吟三十里,城月尚如珪。

【注释】①珪:

美玉

(1)诗歌题为“早发”,请简要分析全诗是怎样扣住“早”字来写的。

(4分)

(2)诗歌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2分)

11.默写。

(10分)

(1)商女不知亡国恨,。

(杜牧《泊秦淮》)

(2),都护在燕然。

(王维《使至塞上》)

(3)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

(4)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5)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庄子《秋水》)

(6)但愿人长久,。

(苏轼的《水调歌头》)

(7),衣冠简朴古风存。

(陆游《游山西村》)

(8)它的皮,。

(茅盾《白杨礼赞》)

(9)王维在《使至塞上》中,以“征蓬”“归雁”自比,写飘零之感的句子是:

,。

(10)苏轼的《水调歌头》中,“?

”两句与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

我欲停杯一问之”有异曲同工之妙。

四、(11分)

12、【神话人物谈】综合性学习。

清苑中学举办第十届校园文化艺术节,以“七彩神话”为主题的探究学习是其中的活动之一。

请你走进缤纷绚烂的神话天地,走进神奇美妙的神话世界。

【神话与诗歌】

(1)在下列表格中填出相应的内容。

(2分)

神话故事

诗句

精卫填海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A

莫道匹夫枉逐日,艳阳岁岁照桃林

牛郎织女

B

答:

AB 

【神话人物谈】

(2)上面表格中神话故事的主人公的性格有什么共同特点?

故事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愿望?

(3分)

【神话故事会】

(3)女娲补天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神话故事,请发挥想象,向同学们讲述这个故事。

(故事须包含环境、肖像、动作等要素。

不少于60字。

)(6分)

 

五、(3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3-20题。

(一)(18分)

冰窗花

任随平

  ①冰窗花盛开在冬日的窗棂上,是一道绝美的风景。

尤其是在久居乡下的那些日子里。

  ②于是,每到冬日,我会有意无意念起熨帖在冬日木格窗棂上的冰窗花。

冬日的居室里,总会生了炉火,白日里,落了雪,一家人和和暖暖地或斜倚、或平躺在温热的土炕上,母亲选了废旧的布料,熬了浆糊,炕头置一炕桌,安安静静地做着鞋垫。

父亲借了炉火,熬着罐罐茶,火苗间或跳出来,舔舐着茶罐,茶水滋滋地发着声响,茶香随着响声氤氲开来,整个屋舍内顿时茶香弥漫,即便是不常喝茶的人,浸淫在如此的茶香里,也会有几分迷醉,几分品咂的热望。

而我,总是斜倚在墙角,捧了热爱的书籍,一页页,在缓慢流走的时光里,细品一份恬美与温馨。

冬日的白天总是很短,像兔子率性的尾巴,一甩,一天的时光就溜走了。

而冬日的夜晚,唯有恬静与安谧。

雪花簌簌地落着,风安静地睡去,远山近水被夜色围拢而来,婴孩一般安卧在村庄阔大的臂弯里。

屋舍之内,炉火正旺,壶水呼呼地散发着热气,木格窗棂的玻璃上,热气凝结而成的水珠簌簌流泻下来,洇湿在墙壁上,像梦呓的印痕,烙着时光的印记。

  ③晨曦微亮,不必急于晨起,和衣而坐,望向邻近的窗棂,你会惊喜地发现,整个窗玻璃上冰窗花葳蕤①如春,轻轻地凑近鼻息,似乎能嗅出冰窗花散发着馥郁的馨香,冰洁,剔透,令人心灵震颤。

手指轻轻抚摸上去,冰窗花棱角分明,如一朵朵雪花,被夜神的手指悄悄安抚上去,灵动而又精美,既有花之妩媚造型,亦有花之悄然神韵,不是俗世那一双巧手能够裁剪得出的。

面对如此精美的自然神物,又有谁忍心去擦拭呢?

但又有谁能长久地屏息凝视,而不凑近鼻息呵气顽皮呢?

于是,悄然撮圆了嘴唇,凑上前去,吹灰般轻吹一口气,冰窗花随着热气消融开来,逐渐地四散开去,这个过程,是多么的美妙而悄然无声。

  ④就这样,冰窗花伴随着我走过了一个又一个寒冷的冬,而今我已走过而立之年,故园的老屋也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老去,像一个人的暮年,正在经历着风吹日晒的剥蚀。

而盛开在木格窗棂上的冰窗花,还依旧长久地驻扎在我的梦中,每每半夜惊醒,我都在与冰窗花相视而笑,彼此言说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⑤冰窗花,你盛开在故园窗棂上的,不只是花,更是人生路上愈走愈远的梦幻,带着我的牵念和期望。

(选自《人民日报》,略有删改)

【注释】①葳蕤(wēiruí):

形容枝叶繁盛。

13.请结合文章第③自然段,说说冰窗花具有哪些特点。

(4分)

14.文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其表达作用。

(6分)

雪花簌簌地落着,风安静地睡去,远山近水被夜色围拢而来,婴孩一般安卧在村庄阔大的臂弯里。

15.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文章以“冰窗花”为线索,回顾作者早年的故园生活,着力描写了盛开在冬日窗棂上的冰窗花。

B.第①自然段“尤其是在久居乡下的那些日子里”一句起强调作用,并自然地引起下文。

C.第②自然段中,作者从视觉、听觉、嗅觉等角度描写父亲煮茶的情景,极富表现力。

D.第④自然段写多年以后,冰窗花依旧长久地驻扎梦中,表现了作者对冰窗花秘密的好奇。

E.作者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表达了对悄然消融的冰窗花的惋惜之情。

16.请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4分)

(二)14分(17--20题)

①现在,读纸质书的人少了,手机阅读者却在增加。

对此,写书的人感受最深,因为书的发行数早已不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壮观。

对于一位写作者呕心沥血的文字,人们已经无暇顾及,这将写作者推向前所未有的尴尬位置,高纯度的文本也日益变成写作者的“独语”。

②书这个词,原本是指一本具体的书,就是《尚书》﹣﹣中国第一部历史文献集,后来意义变宽,指所有的著作。

生活要人们去挣扎、奋斗,因此,一部手机,就是一个高浓缩的书房,在见缝插针的地铁里读一读手机上的文字,也不失为一种温暖的抚慰。

现在手机上的书算不算书,我不知道。

假若让我决断,我认为手机上的书不叫书,只有纸质书才是书。

我认同手机阅读的便捷,同时担忧手机阅读的轻浅化和碎片化。

我相信载体的变迁,必定带来内容的变化。

当年我们古老的文字在甲骨、青铜、竹简、布帛、纸页上不断转移,与之伴随的必定是语言和内容的变化。

比如青铜器上的文字必然是精简的,所记内容也一定是国家大事,所谓“祀”与“戎”,也就是祭祀和战争。

当文字转移到纸页上,化作诗词、书札、文章,书写才自由自在,才成为一种均等的权利,抒情、议论也才成为可能,并蔓延出灿烂的文学史,有了我们浩大、辉煌的纸上文明,像王羲之《兰亭序》、李白《上阳台帖》、苏轼《寒食帖》,还有9亿字的《四库全书》。

③当书从纸页转移到电子屏幕上,改变的绝不仅仅是外壳,而是思维方式和传播方式。

网络呼唤点击量,因此造就了“标题党”,而一些沉静的、意蕴深藏的文字,显然是不适合手机阅读的。

手机的书库中当然也可以下载各类经典,但有谁会在手机上读黑格尔、韦伯、陈寅恪、钱锺书?

④有人说,纸的时代已然过去,就像甲骨时代、青铜时代终将过去一样。

但我仍顽固地认为,纸质书的时代不会消亡。

⑤文字需要阅读,文化则需要抚摸、感受、相融。

我们的文字,从来都是文化的一部分。

因此,我们碰触到的不应该仅仅是冰冷的显示屏,更应该是温润的纸页﹣﹣那是我们的文化,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

纸从自然中来,带着生命的气息,牵动着汉字的呼吸筋脉,与我们的生命血乳交融。

⑥“中国最美的书”“世界最美的书”,都依托纸而存在。

书的艺术,实际就是纸的艺术。

抽去一张纸,美就会被抽空,文化也会被肢解。

⑦当然,我们还没有到悲观的时候。

我们看到,书店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在增加,在各大城市不断进驻黄金地段。

像诚品、言几又、方所、西西弗这些品位高尚的书店也不断刷新着我们对书店的老印象,让阅读和选购变得更加轻松、时尚和舒适,在书店里翻书的,绝大多数是年轻人。

最近为拙著《故宫的隐秘角落》与读者面对面交流,我惊讶地发现,来聆听我回溯历史、讲述故宫的,居然多是年轻读者——在电子时代长大的一代,对阅读,尤其是纸质书的阅读,竟然有着天然的好感。

⑧读纸质书,才算得上真正意义上的阅读。

因为这样的阅读,让我们的思想沉静、深入,体验文明的纯美与辉煌。

这样的阅读是可贵的,哪怕只有短短几分钟。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年4月21日)

17.在作者看来,手机阅读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4分)

18.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

(3分)

19.第③段中的脚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3分)

手机的书库中当然也可以下载各类经典,但有谁会在手机上读黑格尔、韦伯、陈寅恪、钱锺书?

20.作者为什么坚定地认为“纸质书的时代不会消亡”?

(4分)

 

六、(50分)

21.请以“就这样,埋下一颗种子”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

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如出现请用XX代替。

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语文参考答案

一、1、D2、C3、B4、C5.D

二、6.D7.C

8、①我和禹锡是好朋友,我哪能忍心看他母子这样呢?

(3分)

②长江至岭南之间,凡是想考进士的人,不远千里都来跟随柳宗元,拜他为师。

(4分)

9、写出了柳宗元为友、为官、为师三方面的优秀品质(围绕这三点简要分析即可,一点1分)(3分)

10.

(1)(4分)首联用“早雾”直接点题,第二联用“鸡未唱,马频嘶”强调客人起得早,第三联“树色遥,泉声暗”突出了时间之早,尾联写诗人行“三十里”后月亮依然高挂,可见诗人出发之早。

(一联1分,如果学生未分联作答,最多得3分)

(2)表达了诗人远行时的孤独寂寞之感。

(2分)

三、11略.(10分)

四、12、(11分)

(1)A.夸父逐日B.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2分,每空1分)

(2)执着,坚韧。

(1分)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追求自由幸福。

(2分)

(3)“环境”“肖像”“动作”各2分。

(6分)

五、

(一)(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13.(4分)①葳蕤如春;②冰洁,剔透,令人心灵震颤;③棱角分明,灵动而又精美(既有花之妩媚造型,亦有花之悄然神韵);④消融过程美妙而悄然无声。

14.(6分)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2分)生动形象(传神)地描绘出冬日雪夜,风停夜静,山野村庄一片恬静安谧的景象,(2分)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温馨(同这两词意思相近也可)故园的喜爱之情。

(2分)

15.(4分)结构上,照应开头并总结全文;(2分)内容上,深化主题,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故园那种甜美温馨生活的深深怀恋。

(2分)

16.(4分)DE(每项2分,选对两项4分,多选不给分)

(二)(14分)

17.(4分)优点:

方便快捷;容量很大。

(2分)

缺点:

轻浅化,不能用于阅读一些沉静的、意蕴深藏的文字;碎片化,只能见缝插针地进行阅读,阅读内容通常短小零碎。

(2分)

18.(3分)首先由当下“读纸质书的人少了”这一事实提出“只有纸质书才是书”这一观点并阐述理由;接着结合现实论述了“纸质书的时代不会消亡”的观点;(1分)最后强调指出“读纸质书,才算得上真正意义上的阅读。

(1分)

19.(3分)举例论证。

论证了手机不适合阅读沉静的、意蕴深刻的文字这一观点,进而论证了手机阅读改变了思维方式和传播方式的观点。

(论证方法1分,作用2分)

20.(4分)纸质书是文化的承载和传递者;纸质书具有艺术的美,书依托纸而存在;书店的增加,方便了纸质书的阅读和购买;年轻读者对纸质书有天生的好感。

六、作文评分标准。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25分)

1.下列各组词语的字形及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诀(jué)别忍俊不禁(

jīn)静谧(mì)广袤(mòu)

无垠

B.亵(xiè)渎义愤填膺(yīng)箱箧(xiá)鸣钟击磬(qìng)

C.繁衍(yǎn)贻(yí)然自得锃(zèng)亮强聒(guō)不舍

D.踌(chóu)躇脂粉奁(lián)腆(tiǎn)着鳞次栉(zhì)比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或俗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为庆祝五四青年节,我们把教室装饰得花枝招展,格外漂亮。

B.学校修建了一幢学生宿舍楼,平整了操场、水泥道,七七八八的花了五百多万。

C.第一次没有唱好,老师让她亦复如是一遍。

D.爷爷日薄西山了,但是每天和一些老年人一起晨练、郊游,过得非常开心。

3.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近日,华师附属梧桐湖学校举办了“廉洁文化进校园”学生手抄报,这是该校开展“廉洁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之一。

B.为了提高师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防灾、防害意识,加强安全教育,沼山一幼于4月17日9:

30组织全园师生进行了消防逃生演练。

C.通过宣传和教育后,三辆麻木车主金某、张某、胡某分别表态,今后不再用麻木车接送学生。

D.太和中学政教处以“唐山大地震”和“汶川大地震”为例提醒同学们,对地震一定要有了安全防护意识。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4月3日下午放学后,海博实验学校在三楼办公室组织教师开展了“鄂州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培训活动。

B.近年来,新城幼儿园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儿童减免部分杂费;尽力做到物质精神双重关怀。

C.为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和人文素养、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激发学生读书和写作的兴趣,宅俊小学举行了“沐浴书香”作文比赛。

D.他不得不认真思考企业的生产为什么会滑坡?

怎样才能扩大产品的销路?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达,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名人传》讲述了贝多芬、托尔新泰和高尔基三位巨人的英雄事迹。

作者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

B.《我的叔叔于勒》、《变色龙》、《威尼斯商人》三篇小说的作者分别是法国作家莫泊桑、俄国作家契诃夫、英国作家莎士比亚。

C.《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史书,它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在中国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D.古人尚右,以右为尊,右丞相比左丞相大;“左迁”即表示贬官。

6.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百般不能排解思情,不妨往这类诗文中寻个消遣处。

②没有什么再像乡愁一样令我悲伤,这么美丽的文字,这么伤感的情怀,只有诗人才能表达。

 

③王维的乡思亦有画意: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④从古至今,乡愁是诗人的惆怅。

 

⑤诗云: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A.①③②④⑤B.②③①⑤④C.④①⑤③②D.⑤③①②④

7.根据提示,用作品原句填空。

(6分)

⑴江山代有才人出,。

(赵翼《论诗》)

⑵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

⑶《陋室铭》中反映作者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境界,暗示陋室不陋的句子是:

,。

⑷蓬山此去无多路,。

(李商隐《无题》)

⑸,日晚倦梳头。

(李清照《武陵春》)

⑹时难年荒世业空,。

(白居易《望月有感》)

8.综合性学习:

⑴【探源】阅读下面的文字,用一句话简要

说明座右铭的来源。

(2分)

“座右铭”出现的历史比较久远。

东汉书法家崔瑗(yuàn)年轻时好意气用事,他因哥哥被人杀害,大怒之下杀了仇人,只身逃亡。

几年后,朝廷大赦,才回到故乡。

崔瑗自知因一时鲁莽惹了大祸,吃足苦头,就把“铭”放在座位的右侧,用以自戒。

后来人们就把这种勉励自己、鞭策自己、约束自己的警言称为“座右铭”。

⑵【交流】九

(1)班准备举行一次“交流座右铭”口语交际活动。

假如你是该班学生,并被同学们推举为这次活动主持人,作为主持人你应该先有一段精彩开场白。

你的开场白是:

(3分)

⑶【运用】别人的座右铭不一定适合自己。

请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仿照下面的示例为自己创作一条座右铭。

(2分)

自创座右铭示例:

抱最大的希望,尽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

二、阅读(共45分)

(一)阅读古诗,完成9-10题。

登岳阳楼(其一)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9.填空:

颔联思昔抚今,忆“________”融入厚重历史感,说“________”渗透个人怅惘情。

(每空填2个字,2分)

10.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分)

(二)阅读古文,完成11-15题。

【甲】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

“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

”先主曰:

“君与俱来。

”庶曰: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

“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

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选自陈寿《隆中对》)

【乙】班超字仲升,扶风①平陵

②人,徐③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④五年,兄固⑤被召诣校书郎⑥,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

“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⑦、张謇立功西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

”左右皆笑之。

超曰:

“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选自范晔《后汉书·班梁列传》)

【注释】①扶风,汉朝郡名。

②平陵:

汉朝县名。

③徐:

徐县,汉朝县名。

④永平:

汉明帝年号。

⑤固:

班超的哥哥班固,《汉书》的作者。

⑥诣:

到,往,这里指上任,任职。

校书郎:

官名。

⑦傅介子:

西汉冒险家,以计斩楼兰王闻名于世。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

⑴先主器之器:

⑵欲信大义于天下信:

⑶不耻劳辱耻:

⑷尝辍业投笔叹曰尝:

1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4分)

⑴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⑵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1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之:

时人莫之许也徐令彪之少子也

B.为:

谓为信然为人有大志

C.与:

颍川徐庶元直与亮

友善超与母随至洛阳

D.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