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培育学复习福建农林大学19页word.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950670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4.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森林培育学复习福建农林大学19页word.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森林培育学复习福建农林大学19页word.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森林培育学复习福建农林大学19页word.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森林培育学复习福建农林大学19页word.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森林培育学复习福建农林大学19页word.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森林培育学复习福建农林大学19页word.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森林培育学复习福建农林大学19页word.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森林培育学复习福建农林大学19页word.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森林培育学复习福建农林大学19页word.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森林培育学复习福建农林大学19页word.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森林培育学复习福建农林大学19页word.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森林培育学复习福建农林大学19页word.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森林培育学复习福建农林大学19页word.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森林培育学复习福建农林大学19页word.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森林培育学复习福建农林大学19页word.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森林培育学复习福建农林大学19页word.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森林培育学复习福建农林大学19页word.docx

《森林培育学复习福建农林大学19页word.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森林培育学复习福建农林大学19页word.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森林培育学复习福建农林大学19页word.docx

森林培育学复习福建农林大学19页word

绪论

1、森林培育

是从林木种子、苗木、造林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个培育过程中按既定培育目标和客观规律所进行的综合培育活动,是森林经营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其不可或缺的基础环节。

2、四旁绿化

宅旁、村旁、路旁和水旁

3、森林五大树种

生产木材的用材林、森林调节功能的防护林、生产木材之外的林产品为主的经济林,薪柴能源的用材林,提供保健、观赏游憩及自然保护为主的特殊用途林

第1章 森林的生长发育与调空

1、林木生长的周期性

1)前期生长类型:

又称春季生长类型,高生长期和侧枝延长生长期很短,每年之省长1个生长期,一般到5~6月高生长即结束。

2)全期生长类型:

高生长期持续整个生长季节。

2、林木个体生长发育的各个时期

1)幼年期:

从种子萌发开始,到第一次开花结实时为止。

2)青年期:

从第一次开花结实----到大量结实之前(3--5次结实)。

3)壮年期(结实盛期,成年期):

从开始大量结实起,到结实开始下降为止。

4)老年期(衰老期):

从结实量大幅度下降开始,直至个体死亡。

3、林木群体的生长发育

1)幼苗阶段(成活阶段):

植树造林后1~3年。

2)幼树阶段(郁闭前阶段):

幼树成活后至郁闭前的这一段时期。

3)幼林阶段:

林分郁闭后的5~10年或更长时间。

4)中龄林阶段5)成熟林阶段6)过熟林阶段

4、提高和维持森林生产力的途径

1)遗传改良:

通过遗传改良提高树木的遗传品质,包括:

速生性、丰产性、优质性、抗逆性等。

要实现这些目的应采取的措施是良种壮苗,良种壮苗要经过精心的栽植。

2)林分结构的调控:

林分结构影响树木的生长和木材的品质,林分结构的调控分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两个方面。

为达到调整结构的目的,采取的措施是密度控制、合理混交。

3)立地的选择和调控:

不是所有的土地都适合培育森林,需要对造林地进行选择。

还需要改善树木生长的环境,使树木生长在适宜的环境下。

主要措施有适地适树、整地、抚育保护。

第2章森林立地

1、森林立地基本概念

立地与生境:

立地指一个地方的环境总和,生境指林木禾其他活体生物生存和相互作用的空间总体。

立地质量:

是指某一立地上既定森林或者其他植被类型的生产潜力。

包括土壤、气候、生物因素。

 

立地条件:

指在造林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

立地指数:

该树种在一定基准年龄时的优势木平均高或几株最高树木的平均高。

森林立地类型:

是森林土壤养分和水分条件相似地段的总称。

2、森林立地的基本构成

1)物理环境因子

气候因子:

温度,降水,空气湿度,太阳辐射,风、雪、雷电等。

土壤因子:

土壤种类、土层厚度、土壤结构、土壤养分状况、土壤腐殖质等。

地形因子:

地形是地表的形态变化。

包括:

海拔、坡向、坡度、坡位、坡形、小地形等。

水文因子:

水文因子在平原或沙地是影响树木生长的重要因子。

在山地常常不被考虑。

2)植被因子:

地表植物的种类、组成、高度、盖度等都影响将要栽种树木的生长。

此外,植被还是其他立地因子的综合反应者。

3)人为活动:

资源利用,生产措施。

3、森林立地分类

立地区划和分类单位组成的统一6级分类系统

立地区域;立地区;立地亚区

立地类型小区;立地类型组;立地类型组

立地分类依据

1)系统区划单位的划分依据

地貌、水热状况、岩性等的分异。

2)系统分类单位的划分依据

地形、土壤、植被、水文等立地因子的差异。

第3章造林树种选择

1、适地适树(造林原则)

是使造林树种的特性,主要是生态学特性与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

以充分发挥生产力,达到高产水平。

随着发展的需要适地适树的树已不是停留在树种的水平,可扩展到种源、品种、无性系。

2、人工林的五大林种包括:

1)用材林:

以生产木材为主的森林

2)防护林:

以发挥森林的防护效益为主的森林。

3)薪炭林:

以生产燃料为主的森林。

4)经济林:

以生产木材以外的其它林产品为主的森林。

5)特种用途林:

发挥特种用途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3、各林种对树种的要求:

 

1 )用材林的树种选择:

速生、优质、丰产 

2) 经济林的树种选择:

早实、优质、速生、丰产 

3)防护林树种的选择:

根系发达、枝繁叶茂、落叶丰富 

4) 薪炭林及能源林地树种选择:

生长迅速、适应性强、丰产 

5) 特种用途林树种选择:

母树林(通直、扭曲度小)、风景林(弯曲、花果枝要异样)、环保林(抗污染)。

4、造林达到适地适树的途径和方法

1)选择

选树适地:

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确定主栽树种或拟发展的造林树种后,选择适合的造林地。

选地适树:

在确定了造林地后,根据其立地条件选择适合的造林树种。

2)改造

改树适地:

通过选种、引种驯化、育种等手段改变树种的某些特征使树和地能够相适应

改地适树:

通过整地、施肥、灌溉、混交等措施改变造林地生长环境,使之适合原来不太适应的树种。

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改树和改地的程度是有限的,因此,选择应是达到适地适树的基本途径。

5、用材林的树种选择

1)速生性营造速生用材林是迅速扩大未来木材供应来源,满足市场对各种用材的需求,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

2)丰产性指单位而积能获的较高的产量,即单位面积蓄积量高。

3)优质性主要包括良好的干形和材质两个方面。

4)稳定性应该选用一些抗性强的树种,如抗风、抗雪折、抗病虫害能力强的树种,尽量实行多树种造林、混交造林等以形成较稳定的人工用材林。

第4章林分结构及其培育

1、混交林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树种组成的林分

2、密度对林木生长的作用(了解下,稍微记下)

1)密度对树高生长的作用

在立地条件较好的林地,密度对树高影响不大,立地条件较差的林地,密度对树高生长有抑制作用;

只有一些顶端优势不明显的树种,才可能在一定范围内,表现出密度加大促进高生长。

2)密度对直径生长的作用

密度越大,直径生长越小。

3)密度对单株材积生长的作用

密度越大,平均单株材积越小。

4)密度对林分蓄积量的作用

在较稀的密度范围,密度起主要作用,林分蓄积随密度增大而增大,密度增大到一定范围,密度竞争效应增强,单株材积和株数的作用达到平衡,蓄积量保持一定水平。

3、混交林的培育技术

1)混交类型混交林中的树种分类:

混交林中的树种,依其所起的作用可分为主要树种、伴生树种和灌木树种。

主要树种与主要树种混交;

主要树种与伴生树种混交;

主要树种与灌木树种混交;

主要树种、伴生树种与灌木树种混交。

2)混交树种的选择原则

选择的混交树种应该与主要树种之间在生态上尽可能互补,种间关系总体表现以互利或偏利于主要树种的模式为主;

要很好地利用天然植被成分作为混交树种;

混交树种应具有较高的生态、经济和美学价值;

混交树种最好具有较强的耐火和抗病虫害的特征,尤其是不应与主要树种有共同病虫害;

混交树种最好是萌芽率强、繁殖容易的树种,以利采种育苗、造林更新,以及实施调节种间关系后仍然可以恢复成林。

3)混交方法

星状混交;株间混交;行间混交;带状混交;

块状混交;不规则混交;植生组混交

*4)混交林的优缺点。

优点:

a、能充分地利用营养空间

•深根性与浅根性树种混交,增加养分利用空间。

•喜光与耐荫树种混交,形成复层林,充分利用光能。

•需肥性不同树种混交,表现出对土壤养分的充分利用。

b、能够更好地改善立地条件

•通过与固氮树种混交,可以直接补给营养物质。

•改善小气候因子。

•枯枝落叶的数量较多,分解速度快。

c、混交林具有较高的产量

d、可发挥较高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功能强:

凋落物多、根系量大、树冠层次复杂对降水再分配。

•防风固沙:

多层林冠。

•混交林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

•美学价值高。

e、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强

•抗病虫能力强:

食物分散、天敌增加、小环境改善不利发生病虫害。

•抵御火灾能力强,抗风倒、风折、防止霜冻等能力增强。

混交林的缺点:

a、培育技术复杂。

b、目的树种产量低于纯林。

c、极端立地只能营造纯林。

第5章林木种子

林木种子区划(p65,判断)

*种源:

指取得种子或其他繁殖材料的地理来源或原产地。

良种:

指遗传品质和播放品质都优良的种子

良种基地:

是按照国家营建种子园、母树林、采穗圃等有关规定的要求而建立的,专门从事良种生产的产所。

*种子的休眠:

具有生命的种子,因得不到发芽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或由于种皮障碍、种皮尚未成熟或种子内含有抑制物质等原因,在适宜萌发条件下,也不能萌发的现象。

种子成熟:

种子成熟是受精卵细胞发育成有胚根、胚芽、子叶、胚轴的完整种胚的过程。

1、种子调制(脱粒、净种、种子干燥、种粒分级p105-108)

2、影响种子寿命的因素

内因:

种子内含物;种皮结构;种子含水量;种子成熟度和损伤

外因:

温度;湿度;通气条件;生物因子

3、种子贮藏方法

1)干藏(适合安全含水量低的种子)

普通干藏;密封干藏

2)湿藏(适合安全含水量高的种子)

坑藏法;堆藏法;流水贮藏法

3)超低温贮藏

4)超干贮藏

4、种子休眠的类型

按休眠程度:

强迫休眠(浅休眠);生理休眠(深休眠)

5、种子催芽方法

1)浸种催芽

2)层级催芽:

低温层级催芽;变温层级催芽;暖温层级催芽

3)其他方法:

机械、化学催芽(种皮阻碍发芽,擦伤种皮)

6、林木种子品质检验(步骤)

1)抽样

2)种子品质指标测定

净重;千粒重;含水量;发芽能力(发芽率、发芽势、绝对发芽率、品均发芽时间);

种子活力;种子生活力;种子优良度;种子真实性鉴定

第6章苗木培育

*工厂化育苗:

在人工创造的优良环境条件下,采用现代生物技术、无土栽培技术、环境调控技术信息管理技术等新技术,达到专业化、机械化、自动化等规范化生产,实现高效稳定地生产优质苗木的规模化育苗方式。

1、苗木类型

按苗木繁殖材料:

实生苗、营养繁殖苗

按苗木培育方式:

裸根苗、容器苗

按苗木培育年限:

1年生苗、多年生苗

按苗木是否进行移植:

移植苗、留床苗

按育苗环境:

试管苗、温室苗、大田苗

按苗木规格:

标准苗、大苗

按苗木培育基质:

土育苗、无土育苗

按苗木质量:

等外苗、合格苗、目标苗、最优苗

2、苗木年龄的表示方法:

1-1-1第一个数字为形成苗木后生长的年数,第二个为第一次移植后的生长年数,第三个表示第二次移植后的生长年数。

*3、露地育苗

育苗作业方式

1)苗床育苗:

高床、低床、平床

2)垄作:

高垄、地垄

施肥方法

基肥、种肥、追肥、根外追肥

播种期选择

春播、夏播、秋播、冬播

播种方法

撒播、条播、点播

苗期管理

间苗、补苗、截根、水分管理、温度管理、养分管理和中耕除草

扦插育苗

1)2种类型:

皮部生根型;愈伤组织生根型

2)影响插条生根的因素

内在因子:

树种生物学特征、插穗年龄、枝条着生部位

外在因子:

温度、湿度、通气、光照、基质

4、育苗作业方式:

1)苗床育苗高床(凸出来)、低床、平床(稍微凸出来)

*2)垄作高垄、低垄

5、播种期的选择(p146)

6、播种方法:

撒博(把种子均匀撒在苗床上)、条播(按一定距离,开沟播种,种子均匀撒在沟内)、点播(按一定距离开小穴,点播)

7、扦插成活的原理:

皮部生根型、愈伤组织生根型

8、工厂化育苗的两种方式:

组织培养工厂化育苗、工厂化容器育苗

9、工厂化育苗质量控制关键技术:

育苗容器选择、育苗基质选择(p167)

10、苗木质量评估(p170)

1)形态指标

苗高、地径、高径、高径比、苗木重量、根系指标、茎根比、质量指数

2)生理指标

苗木水分、导电指标

3)活力指标

11、苗木出圃(p174)

第7章造林技术

*造林整地:

造林地的整理,指造林前,清除造林地上的植被或采伐剩余物或火烧剩余物,并以翻垦土壤为主要内容的一项生产技术措施。

1、造林地种类

1)荒山荒地:

草坡、灌木坡、竹丛地、平坦荒地

2)四旁地、农耕地及撂荒地

3)采伐迹地和火烧迹地

4)已局部更新的迹地、次生林地及林冠下造林地

2、造林整地

A、造林地整地的作用

1)改善立地条件,提高立地质量:

改善林地小气候条件、改善土壤物理性质、改善土壤化学性质、减小杂草危害

2)保持水土

3)便于造林施工,提高造林质量

4)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林木生长

B、剩余物和植被清理方式

全面清理;带状清理;块状清理

C、整地方法

1)全面整地:

全部翻垦造林地土壤

2)局部整地:

带状整地;块状整地

3、造林方法P197(记住方法即可)

1)播种造林:

人工播种造林;飞机播种造林

优点:

苗木根系完整,避免根系损伤;对造林地的适应性强;保留优良的单株,提高林分质量;施工简单,成本低。

缺点:

对立地条件要求严格;播种后的抚育管理要求高;种子需求量大

2)植树造林

优点:

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较强,适用多种立地条件;造林初期生长迅速;节约种子。

缺点:

育苗、栽植费工,成本高;根系容易受到损伤。

3)分殖造林

优点:

保存母本优良性状;节省育种、育苗工序,施工简单,成本低;造林初期林木生长快。

缺点:

要求立地条件较高;一些树种多代连续无性繁殖,生长出现衰退。

4)爆破造林

第8章幼林抚育

1、幼林抚育的步骤

1)松土除草2)灌溉与排水3)抹芽接干4)修枝抚育

*2、松土除草的方式和方法

松土除草方式应与整地方式相适应,全面整地的全面松土除草,局部整地的进行带状或块状松土除草;松土除草的深浅根据幼林生长条件和土壤条件确定,里浅外深,树小浅松;树大深松;砂土浅松,粘土深松;湿土浅松,干土深松。

方法:

人工松土除草;机械松土除草;生物松土除草;化学除草。

*3、修枝抚育的意义

1)林木修枝能提高木材的材质;

2)修枝可增加树干圆满度;

3)修枝可提高林木生长量;

4)修枝能改善林内通风透光状况及林木生长条件;

5)修枝还能提供燃料、饲料、肥料,增加收益。

第9章林农复合经营

1、林农复合经营的分类

1)农-林(果)系统型

农-林间作型、农-果间作型、农田防护林型

2)林-牧(渔)复合型

林-牧间作型、护牧林型、林-渔复合型

3)林-农-牧(渔)复合型

农-林-牧系统型、林-牧-渔复合型、林-农-渔复合型

4)特种农林复合型

林-果间作型、林-药间作型

第十章封山育林

封山育林:

是遵循森林演替的动态变化规律,利用树木的自然繁殖能力,以封禁为主要手段,铺以人工促进措施,使具有天然下中或萌芽更新能力的疏林、灌丛、采伐迹地、荒山荒地以及其他林地恢复或发展为森林或灌草植被,提高森林质量的一项技术措施。

1、封山育林的类型

1)按培育树种和目的树种比例划分

乔木型;乔灌型;灌木型;灌草型;竹林型

2)按封育区作业类型划分

封禁类型;封育类型;封造类型

2、封山育林的方式

1)全封死封,在较长时间内,将封山育林区彻底封闭起来,禁止除实施育林措施以外的各种生产、生活活动。

2)半封活封,将封山育林封闭起来,平时禁止入山,到一定季节进行开山,在保证林木不受损失,不影响森林植被恢复的前提下,有计划组织经营活动。

3)轮封将具备封山育林条件的地方,区分划片轮流进行全封或者半封。

第十一章造林规划设计

1、造林规划设计的内容和类型

造林规划设计按其细致程度和控制程序,可分为3个逐渐控制而又相对独立的类型:

造林规划;造林调查设计;造林施工设计

*2、造林调查设计可分为准备工作、野外调查和内业设计

野外调查中编制的“三表”:

立地类型表、造林类型设计或造林类型表、林分经营措施类型表

3、专业调查(P258三个表必考)

1)立地类型表的编制

2)造林典型设计及造林类型表的编制

3)林分经营措施类型表的编制

第十二章森林抚育采伐

抚育采伐:

也称抚育间伐,是在林分郁闭后直至诸法的期间,对未成熟的森林定期而重复的伐去部分林木,为保留的林木创造更好地生长条件,同时获取一部分木材的一种森林培育技术措施。

森林自然稀疏:

在林业生产上,把森林随着年龄的增加,单位面积上森林株数不断减少的现象,称为森林自然稀疏。

1、抚育采伐的目的

1)调整树种组成,防止逆行演替;

2)降低林分密度,改善林木生境;

3)促进林木生长,缩短林木培育期;

4)清除劣质林木,提高林木质量;

5)实现早期利用,提高木材总利用率;

6)改变林分卫生状况,增强林分的抗逆性;

7)建立适宜的林分结构,发挥森林多种效益。

2、林木分级(克拉夫特分级法)

I级:

优势木

Ⅱ级:

亚优势木

Ⅲ级:

中等木

Ⅳ级:

被压木(Ⅳa级木;Ⅳb级木)

Ⅴ级:

濒死木(Ⅴa级:

生长极落后的濒死木;Ⅴb级:

枯死木)

主林冠层主要是由I、Ⅱ、Ⅲ级木组成,Ⅳ、Ⅴ级木组成从属林冠层。

3、抚育采伐的种类和方法(必考)

1)透光伐:

全面抚育、团状抚育、带状抚育

2)疏伐:

下层疏伐法、上层疏伐法、综合疏伐法、机械疏伐法、景观疏伐

3)生长伐(砍掉近熟林)

4)卫生伐(砍掉不好的)

第十三章林分改造

林分改造:

对在组成、林相、郁闭度与起源等方面不符合经营要求的那些产量低、质量次的林分进行改造的综合营林措施,目标是使其转变为能生产优质木材和其他多种产品并能发挥多种生态效能的优良林分。

*1、低效人工林的改造技术措施

1)留优去劣,间伐补植;2)深翻土壤;3)开沟埋青、施肥;

4)平茬复壮;5)封禁林地

*2、低价值次生林的改造

1)全部伐除,全面造林;2)清除活地被物,林冠下造林;

3)抚育采伐,林窗造林;4)带状采伐,引入珍贵树种

5)局部造林,提高密度;6)封山育林,育改结合

第14章森林收获与更新

天然更新:

天然更新是是没有人力参与或通过一定的主伐方式,利用天然下种、伐根萌芽、地下径萌芽、根系萌蘖等方式形成新林。

1、森林采伐类型和主伐方式

森林采伐类型包括主伐、抚育采伐、低产林改造采伐、更新采伐4种。

2、主伐方式:

1)皆伐:

在一次采伐中伐除林分中全部林木,同时进行人工更行,或者由临近林分或伐倒的树木下种进行天然更行。

2)渐伐:

在轮伐相对短的时间内,在一些列采伐中伐除成熟林分,同时在保留母树的庇护下,形成基本同龄的新林分。

全面渐伐法、带状渐伐法、渐伐的变型(群状渐伐、瓦格纳氏渐伐法、带状皆伐式渐伐)

3)择伐:

用相对短的时间间隔内,以单株或以小的树木群作为单位,无线期的重复伐除最老或径级最大的成熟林木,使林分不断更新并维持异林状态。

单株择伐、群状择伐

3、典型的间伐作业:

预备伐、下种伐、受光伐、终伐

4、皆伐作业的应用评价:

优点:

采伐成本比较低;对立木没有损伤;不需要复杂的技术;可通过植苗,引进改良种;解决槲之类的卫生问题;对种子不自由落的植物,是唯一的作业方法;更新的幼林长到一定额高度可放牧不造成损伤;生长衰退过熟林可以使用该法更新

缺点:

只适用于在空旷地上成活的树种;不易控制树种的组成;土壤更易侵蚀和退化;更新可能延误,生长条件恶化;种子轻保证有足够距离下种;未成熟树木也砍;对景观影响大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

1、生命对某些人来说是美丽的,这些人的一生都为某个目标而奋斗。

2、推销产品要针对顾客的心,不要针对顾客的头。

3、不同的信念,决定不同的命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