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墨子》选读同步检测试题 新人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95539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7.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墨子》选读同步检测试题 新人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墨子》选读同步检测试题 新人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墨子》选读同步检测试题 新人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墨子》选读同步检测试题 新人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墨子》选读同步检测试题 新人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墨子》选读同步检测试题 新人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墨子》选读同步检测试题 新人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墨子》选读同步检测试题 新人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墨子》选读同步检测试题 新人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墨子》选读同步检测试题 新人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墨子》选读同步检测试题 新人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墨子》选读同步检测试题 新人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墨子》选读同步检测试题 新人教.docx

《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墨子》选读同步检测试题 新人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墨子》选读同步检测试题 新人教.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墨子》选读同步检测试题 新人教.docx

高中语文第六单元《墨子》选读同步检测试题新人教

【金版学案】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第六单元《墨子》选读同步检测试题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

《墨子》选读

三维目标导航

(1)了解墨子其人及著作,识记相关的文言知识,品读文章内容,鉴赏艺术手法。

(2)领悟墨子“兼爱”“非攻”“尚贤”的思想,并探究其观点及影响,传承优秀文化。

(3)认识墨子思想的进步性、局限性和现实意义,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作者论著背景

墨子,名翟,鲁国人,一说宋国人。

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教育家、学者。

关于其生卒年代,典籍中没有留下确切可靠的资料,因而说法甚多,一般推测为前468年至前376年之间。

墨子出身平民,当过木匠,擅长制造器械,其工艺水平可以跟当时的公输般匹敌。

他曾游历过鲁、齐、卫、郑、楚、越等国,当过宋国的大夫。

墨子生活于“史文阙轶,考古者为之茫昧”的历史剧变的时代。

当时,周朝制度完全崩溃:

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田氏代齐,各国家(此处“国家”不同于现代意义上的国家)的行政、官僚制度代替了世卿掌权制度,并由此产生了“士”这一阶层;经济上,封建领主经济转变成为封建地主经济,农业和手工业比较发达,大工商业暴兴,但小生产者仍遭受着压迫,过着艰苦的生活。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出身于小生产阶级的墨子形成了他独特的思想观念。

墨子是先秦时代的伟大智者,他及其后学在政治、军事、科学、哲学、逻辑、伦理等方面均有卓越建树,其代表作品为《墨子》。

《汉书·艺文志》著录《墨子》有71篇,后亡佚18篇,今传世本仅存53篇。

其中较能

代表墨子学说和思想的有《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等。

思想学说影响

1.思想学说

墨子的思想学说主要包括“兼爱”“非攻”“尚贤”“节用”等。

(1)“兼爱”“非攻”。

庄子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是因天下人不相爱、相互攻击所致。

所谓“兼爱”,是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

(2)“天志”“明鬼”。

宣扬天命鬼神的迷信思想是墨家的一大特点。

(3)“尚贤”。

墨子认为君主对于贤者应不拘出身,提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的主张。

(4)“节用”。

这是墨家非常强调的一个观点,他们抨击君主、贵族的奢侈浪费,尤其反对儒家看重的久丧厚葬之俗。

认为君主、贵族都应像古代大禹一样,过着极为俭朴的生活,而且要求墨徒在这方面也能身体力行。

2.影响

墨子学

说对思想界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为“显学”。

西汉以后,统治者崇儒抑墨,墨学渐趋衰微。

至清中叶后,墨学著作才被学者们重视研究。

中国文化精神深受墨子思想的影响:

墨子一生“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是以身赴义,以天下为己任的典型;墨子以大义引导任侠精神,从而对中国几千年的任侠文化起了主导作用;墨子的“兼相爱,交相利,等贵贱”具有绝对的平均主义思想,虽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其基调仍有推己及人、忠恕爱人的倾向,这点和传统文化倡导的敬老爱幼、助人为乐的社会道德是相一致的。

一、兼  爱

解析:

B项,“冠”读ɡuān;

C项,“有”读yòu;“敖”通“傲”,读ào;D项,“要”通“腰”,读yāo。

答案:

A

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既以非之,何以易之

B.昔越王句践好士之勇,教驯其臣

C.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故也

D.入以见于君,出以践于朝

 

解析:

A项,第一个“以”通“已”;B项,“驯”通“训”;C项,“辩”通“辨”。

答案:

D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

看待

B.既以非之,何以易之易:

改变

C.胁息然后带带:

腰带

D.是以仁者非之非:

反对

 

解析:

C项,带:

名词作动词,系好腰带。

答案:

C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x(项是)(  )

①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 ②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 ③视人之家若视其家 ④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解析:

所以:

①名词,“……的(原则)方法”;②名词,“……的原因”。

③代词,自己的;④代词,他的。

答案:

D

 

二、阅读鉴赏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子墨子言曰:

“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

”然则天下之利何也?

天下之害何也?

子墨子言曰:

“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

然则察此害亦何用生哉?

以不相爱生邪?

子墨子言:

“以不相爱生。

今诸侯独知爱其国,不爱人之国,是以不惮举其国以攻人之国。

今家主独知爱其家,而不爱人之家,是以不惮举其家以篡人之家。

今人独知爱其身,不爱人之身,是以不惮举其身以贼人之身。

是故诸侯不相爱则必野战,家主不相爱则必相篡,人与人不相爱则必相贼。

君臣不相爱则不惠忠,父子不相爱则不慈孝,兄弟不相爱则不和调。

天下之人皆不相爱,强必执弱,众必劫寡,富必侮贫,贵必敖贱,诈必欺愚。

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是以仁者非之。

既以非之,何以易之?

子墨子言曰:

“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

”然则兼相爱、交相利之法将奈何哉?

子墨子言:

“视人之国若视

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

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

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家之与家之相篡      篡:

改动

B.是以不惮举其国以攻人之国举:

发动

C.强不执弱 执:

执:

控制、驾驭

D.是以仁者誉之誉:

称赞

解析:

A项,篡:

争夺。

答案:

A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此则天下之害也   然则察此害亦何用生哉

B.以此为事者也以不相爱生邪

C.今家主独知爱其家不惮举其家以篡人之家

D.天下之人皆不相爱何以易之

解析:

C项,都是代词,自己的;A项,表判断,是/连词,那么;B项,介词,把/连词,因为;D项,助词,的/代词,它。

答案:

C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然则兼相爱、交相利之法将奈何哉?

答案:

既然这样,那么不分等级不分亲疏互相使对方得利的方法将如何实现呢?

(二)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8~12题。

墨者夷之因徐辟而求见孟子。

孟子曰:

“吾固愿见,今吾尚病,病愈,我且往见,夷子不来!

他日,又求见孟子。

孟子曰:

“吾今则可以见矣。

不直,则道不见;我且直之。

吾闻夷子墨者墨之治丧也以薄为其道也夷子思以易天下岂以为非是而不贵也?

然而夷子葬其亲厚,则是以所贱事亲也。

徐子以告夷子。

夷子曰:

“儒者之道,‘古之人若保赤子’,此言何谓也?

之则以为爱无差等,施由亲始。

(选自《孟子·滕文公章句上》)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吾固愿见       (      )

(2)病愈,我且往见(      )

(3)不直,则道不见(      )

(4)夷子思以易天下(      )

答案:

(1)本来 

(2)将要 (3)直截了当 (4)改变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例句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

墨者夷之因徐辟而求见孟子

A.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B.我欲因之梦吴越

C.虎因喜,计之曰D.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解析:

D项与例句均为介词,经由、通过。

A项,动词,根据;B项,介词,凭借;C项,副词,就。

答案:

D

10.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吾闻夷子墨者墨之治丧也以薄为其

道也夷子思以易天下岂以为非是而不贵也

答案:

吾闻夷子墨者/墨之治丧也/以薄为其道也/夷子思以易天下/岂以为非是而不贵也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

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而夷子葬其亲厚,则是以所贱事亲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然而夷子却厚葬自己的父母,那是用他自己所鄙薄的方式来对待双亲。

(注意“厚”“所贱”“事”的翻译)

 

(2)儒者之道,“古之人若保赤子”,此言何谓也?

之则以为爱无差等,施由亲始。

 

答案:

按儒家的学说,“古代的圣人(爱护百姓)就像爱护初生的婴儿”,这句话什么意思呢?

我认为是说,对人爱是不分差别等级的,只是施行起来是从自己的父母开始。

(注意“道”“以为”“施”的翻译)

 

12.请结合《兼爱》理解本文主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是孟子和墨者夷之对“爱”有没有差别的一次对话,孟子认为爱有差等,而墨者夷之却坚持爱无差等的主张。

参考译文:

墨家学说的信奉者夷之,通过徐辟的关系求见孟子。

孟子说:

“我本来愿意相见,但我现在有病,等病好了,我会去见他,夷先生就不必来了吧!

过了一些时候,他又求见孟子。

孟子说:

“我现在就可以会见了。

如果不直话直说,真理就

不能显现。

我就照直说吧。

我听说夷先生是墨子的信徒,墨家办理丧事,以简单为原则;夷先生以此变革天下的风俗,难道是认为不这样做就不足为贵?

然而夷子却厚葬自己的父母,那是用他自己所鄙薄的方式来对待双亲。

徐辟把这话转告给夷子。

夷子说:

“按儒家的学说,‘古代的圣人(爱护百姓)就像爱护初生的婴儿’,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我认为是说,对人的爱是不分差别等级的,只是施行起来是从自己的父母开始。

 

三、语言运用

13.某中学研究型学习小组举办《红楼梦》读书交流会。

主题是“《红楼梦》诗词鉴赏”。

请为主持人写一则开场白。

要求:

①紧扣主题;②表达得体,富有文采;③不写称呼语、问候语;④不超过6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满纸荒唐言”“谁解其中味”,绝世奇书《红楼梦》中的诗词也是难得的艺术瑰宝。

让我们走进宝山,去欣赏它们的璀璨与绚丽吧。

14.请提取下面一段文字的关键词,不超过10个字。

几个孩子在“日本之家”观看机器人踢球。

位于长富官饭店的“日本之家”是日本奥委会在北京的临时总部,同时也是东京申办2016年奥运会的展示舞台。

“日本之家”突出科技、文化和环保主题,希望通过体育加强国际交流。

 

答案:

(示例)“日本之家” 东京 申奥 舞台

 

15.请你用具体的意象置换加横线的词语,使下面句中对抽象概念“美丽”的表

述生动起来。

当你克服了自卑,增强了自信,你就会有一种无所畏惧的美丽,一种永不退缩的美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霜重枫独红、雪压梅更傲 雨燕迎风上、海鸥破浪飞

美文——飘香万里

心灵之夏:

墨家

王 博

夏天给人的感觉是炽热的,酷暑、暴雨和狂风,一切都是那么奔腾和豪放。

随着万物的成长,世界显得比春天更拥挤,当然,也更紧密。

这非常类似于墨家的气质,这个学派给世界的最大感觉便是火一般的理想和热情。

墨家的开创者墨子不满意于儒家的主张,以之为分歧、冲突和战争的根源,因此提出要“以兼易别”。

所谓别,即是爱有差等,如爱自己的父亲超过爱别人的父亲,爱自己的国家超过爱其他的国家;所谓兼,即兼爱,视人如己的爱,因此也是普遍而无差别的爱,如“视人之国若视其之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墨子想用兼爱来取代爱有差等

,这样一方面可以保留人类最需要的爱的精神,另一方面又避免差异的爱所产生的问题。

墨子是一个非常讲究逻辑的人。

他的一个逻辑是:

“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

”因此,兼爱的结果是彼此获得利益,所谓“兼相爱,交相利”。

但生活确实不等于逻辑,我们对他人的爱未必能够换来他人同样的爱。

很多人把墨子说成是功利主义者,其实他更像是一个生活在逻辑世界的理想主义者,甚至空想主义者。

一个人固然可以做到“视人如己”,可是你如何要求或保证他人也能够实践这个原则呢?

儒家在传统中国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奠基在最真实的人性之上,尤其是对血缘亲情特殊性的强调。

墨子看起来是要摧毁这个

血缘的纽带,其政治哲学中的尚贤主张直接针对着儒家的亲亲原则,便是这种摧毁的一个体现。

可以想象,墨家的学说在现实的世界中会遇到严重的挑战。

墨子组成了一个拥有严格纪律的团体,力图实践兼爱和非攻的原则。

类似的团体在他死后虽然有分化,却仍然延续着。

团体的首领称为“巨子”,和所有成员一样富于自我牺牲的精神,以自苦为极,日夜不休以利天下。

对于正义之事,墨者之徒皆可“赴汤蹈刃,死不旋踵”,颇类似于后来的侠客。

由于墨者团体的存在及活动,墨家在战国时期发生了很大的影响,与

儒家并称显学。

但它在汉代以后却迅速式微,究其原因,该是其思想和现实世界之间的巨大距离。

当一个“兼”的主张遇到一个“别”的世界时,尴尬的局

面是显而易见的。

世界本身未必会被改变,不适应它的主张却会销声匿迹。

如《庄子·天下篇》恰当指出的,墨子“真天下之好也,将求之不得也”,但“其行难为也,恐其不可以为圣人之道,反天下之心,天下不堪。

墨子虽独能任,奈天下何!

离于天下,其去王也远矣。

”脱离了现实世界的想法无论多么美好,也不可能有持续的生命力。

素材——源头活水

“毛笔字通知书”走红的文化隐喻

这个夏天如果你收到了陕西师范大学的通知书,请务必珍藏,因为它是全国高校中唯一用毛笔手写的通知书。

暑期,陕西师范大学几位老先生放弃休息时间,书写了4500余份录取通知书。

这些通知书被称为“最值得珍藏的录取通知书”。

任何一种流行现象的背后,都对应着一种深刻的社会背景或者文化思考。

小小通知书,不仅见证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也折射出时代的特征。

“毛笔字通知书”的走红,和国民床单走红一样,散发着浓烈的怀旧气息。

按照文化学者朱大可先生的说法,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经历了3次大规模的怀旧浪潮。

其中第三次怀旧浪潮,始于2

1世纪,最初是以数码方式张贴老照片的怀旧,而后便转向各类老器物。

而引发怀旧思潮的动因,不仅来自市场消费,更是针对现实的一种柔软抗议。

在“毛笔字走红”身上,能够找到相同的精神脉络。

“毛笔字通知书”的走红,因其涉及高校和文化,还是有其与众不同的地方。

在人们心目中,高校应该是一个极其安静的地方,安心教书、潜心求学。

可现在的高校,留给人们的印象,却更多的是浮躁和急功近利。

“毛笔字通知书”,一笔一画,写的不仅是字,更是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这一意义上,“毛笔字通知书”走红,是又一次集体性怀旧,但又不仅仅是怀旧。

今天,“多元”这个词常常被人们提及,但揆诸实际却又发现,多元时代其实已经失去了自己的一元。

现在都强调与国际接轨,与时代同步,可在不知不觉中,也丢弃了过去的一些美好。

毛笔被硬笔甚至键盘代替,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取向,也很难回到过去。

但在接轨中,是否就应该完全放弃传统呢?

多元视野应有文化宽度,更应该有文化坚守,一些文化传统和思想价值,应该在当下被适度保存和坚持下来。

如果时光是记忆的橡皮擦,我希

望从没用过它。

在这个更加强调多元和接轨的时代,有些传统或许不会成为主流,但也应该有其一席之地。

(选自《广州日报》,2013年7月17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