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永正作文教学实录及评课.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956615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6.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于永正作文教学实录及评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于永正作文教学实录及评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于永正作文教学实录及评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于永正作文教学实录及评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于永正作文教学实录及评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于永正作文教学实录及评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于永正作文教学实录及评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于永正作文教学实录及评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于永正作文教学实录及评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于永正作文教学实录及评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于永正作文教学实录及评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于永正作文教学实录及评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于永正作文教学实录及评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于永正作文教学实录及评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于永正作文教学实录及评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于永正作文教学实录及评课.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于永正作文教学实录及评课.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于永正作文教学实录及评课.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于永正作文教学实录及评课.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于永正作文教学实录及评课.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于永正作文教学实录及评课.docx

《于永正作文教学实录及评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于永正作文教学实录及评课.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于永正作文教学实录及评课.docx

于永正作文教学实录及评课

于永正作文教学实录及评课――《考试》

(于老师笑容可掬地走上讲台)

  师:

同学们,我姓什么?

叫什么?

  生(全体):

姓于,叫永正。

  师:

(板书:

于永正)这是我的名字。

我来自江苏徐州,是一位小学教师。

怎么称呼我啊?

  生(全体):

于老师。

  师:

称我于老师是表示对我的尊重。

还可以怎么称呼我?

  生1:

还可以叫您于爷爷。

  师:

握握手。

叫我于爷爷,说明他把我当作他的亲人。

还可以怎么称呼我?

  生2:

于伯伯。

  师:

于伯伯,我一下子年轻了,降一辈,由爷爷变成伯伯了。

(笑声)

  生3:

那我就再叫亲切一点?

永正叔。

(生笑)

  师:

握握手!

啊哟,多像我的侄女呀!

有没有敢叫我于永正的?

(几秒钟后)

  生4:

于永正好!

师:

我是说谁敢叫我于永正。

生5:

于永正!

  师:

到!

在下便是子永正!

(笑声)同学们,他叫我于永正,说明他把我当作他的朋友。

名字就是由人来叫的,是个符号。

叫我于老师是表示对我的尊重,叫我于爷爷、于伯伯,是把我当作他的亲人。

我们可以上课了吗?

  生(齐声):

可以!

  师:

据我所知温岭天平小学特别强调读书,同学们读了大量的课外书,背了好多古诗。

最近呀,我搞了一张试卷,据说是一位非常有名的专家出的,而且是专门给六年级的小学生出的。

专家说,这张卷子可以测试你们的知识掌握得怎么样。

如果你做得很好,就说明你的知识很渊博。

(板书:

知识渊博)我认真地把这张卷子看了一下,发现这张卷子并不难,特别是对你们太平小学的六年级同学来说,那是张飞吃豆芽?

小莱一碟。

我看在座的都可以做出来,都可以证明自己是知识渊博型的小学生,不知道同学们对考试有什么看法?

你们愿不愿意测试?

  生:

愿意。

  师:

有不愿意的吗?

  生1:

老师,我不想考试,考试太多了不好的!

  师:

嗯!

她讨厌考试,考试给她带来很大的负担。

(问另一名举手的学生)你呢?

  生2:

说实话,每个学生都不是心甘情愿参加考试的。

可是仔细想想,考试好像对我们也有益,所以我有点愿意,有点不愿意。

  师:

握握手,说了真话。

她对考试作了认真的分析,非常有道理。

我就猜想你们当中肯定有又想考试,又不想考试的。

你呢?

  生3:

其实我们都不愿意考试,是尊敬您,为了给您面子,所以我们才说愿意考试。

(生笑)

  师:

是为了给我面子才说愿意考试。

真好!

有时候,是要给别人面子的。

有愿意考试的吗?

  生4:

我愿意考试,因为我觉得平时自己在班级里是读书比较多的,我想测试一下自己的知识是否渊博。

  师:

噢!

她想证明一下自己,很自信。

你呢?

  生5:

我是愿意考试的,虽然说我是打灯笼上茅房?

找死,(生笑)但我家是开书店的,我阅读的也比较多。

人们常说,重要的不在于成绩,而在于参与,所以我愿意!

  师:

握握手!

虽然你引用的这个歇后语不好听,但是这个歇后语能说明问题,有意思!

而且,我赞同你说的观点,过程比结论更重要。

你呢?

  生6:

我也是比较愿意考试的,虽然我的知识不是特别渊博,但是我觉得考试也可以测试一下自己。

如果现在知识已经比较渊博,也要继续学习;如果不渊博,今后就要更加努力学习。

  师:

这种态度好。

听见没有?

证明一下,如果真的知识渊博,那时自己是一个鼓励,增强自信心。

你呢?

  生7:

我既喜欢考试,也不喜欢考试,喜欢的是那种另类的考试。

  师:

另类的?

什么意思?

  生7:

比如说考的是课外知识而不是课内知识。

因为课内知识要死记硬背,比如默写什么的,而课外知识只要你掌握了就好了,所以我不喜欢考课内的。

  师:

这位同学的话对我很有启发,作为老师一定要思考你的意见。

但是课内的知识该记的还是要记。

知识的获取,特别是学语文,更重要的是读课外书。

这一点我很赞同。

好的,最后一个。

  生8:

我愿意考试,因为我在一本书上看到这样一种说法:

“考试并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

”我们可以在考试中得到一些启发,从中知道哪些知识我们已经掌握了,哪些还没有掌握。

  师:

多会分析问题,头脑多冷静!

我听了你们的发言,觉得你们都很好。

你们对考试的看法,对考试的分析,对于老师都有很大的启发。

我可以断定,你们会考好,你们的知识都是渊博的。

咱们下面考一考好不好?

即使不愿意考的,不妨试一试,行吗?

  生(全体):

行。

  师:

我有两个要求,第一,要细心;第二,要按要求做。

(板书:

细心要求)记住一定要按要求做。

细心到什么程度?

把每个字都要看清,时间5分钟。

  (发试卷,生赶做)

  师:

好,时间到。

(收试卷)成绩马上就可以公布了。

(师边翻着试卷,边自言自语:

怎么回事?

坏了!

真坏了!

楷糕,楷糕!

发现一个,终于发现一个!

)咱们班谁姓赵?

叫赵一帆,请站起来。

  师:

赵一帆,请把卷子读一读。

(投影仪投出试卷内容)

  生:

(读)知识渊博型小学生测试题。

要求:

先填写自己所在的学校、班级、姓名,再读读每道题,读后再做。

一、写出你最喜欢的两首古诗的题目和作者。

二、默写一首诗,不写题目和作者。

(三至九题略?

编者)十、读完以上各题,

  只做一、二两题。

  (全场哄堂大笑)

  师:

白纸黑字,印得清清楚楚。

赵一帆你请坐。

全班只有赵一帆按要求做了。

老师不是说了,第一要细心,把每个字都要看清楚;第二,要按要求做。

要求多明确啊!

要求是先读每一道题然后再做。

看到你们此时此刻的表情,我想你们心里一定有很多的感受。

谁想说?

  生1:

我觉得出试卷的教授简直神了!

他想到我们心里去了。

一般我们拿到试卷就写名字,然后就接下去做,他一开始就让我们读一遍,然后再做。

但我没按要求做,其他题目有诱惑人的感觉。

  师:

诱惑?

你被诱惑了?

是吗?

你呢?

  生2:

我感觉好像被人当猴子“耍”了一样,(生笑)这么多都白做了,就因为最后一题没看清楚。

我真不明白,那个教授为什么后面还要写,多浪费字啊!

前面两题写出来不就行了吗?

多简单,一下子就写完了!

偏偏让我们看清楚全文。

我以为下面还有,已经翻过去看了,可是最后一题没仔细看就开始写了,害得我白写了很多字。

  师:

那你现在最想用一句什么话来概括自己的心情?

  生2:

我好像被人给耍了。

  师:

哈哈!

被人给“耍”了!

用北京话说就是被人给测了!

这话很深刻呀!

如果这个“耍”加上引号的话,你就会思考得更多!

你呢?

  生3:

我觉得出这张卷子的专家就是您?

于老师。

  师:

没错,我故意说是专家出的,您真有眼光!

  生3:

您本来就是一个专家。

我是说,您设下的这个陷阱是够深的。

(笑声)

  师:

听见吗?

他认为我设了一个“陷阱”,而且是很深的。

(笑声)

  生3:

首先,您说要细心,要按要求做。

一般考试的时候,同学们不会注意一个字一个字读过去,这就是我们的弱点,而您在最后写上只做前面的一、二两题,而且您要求是在5分钟之内做完。

这就让同学们产生了矛盾,就只能“哗哗哗”地做,5分钟时间做不完怎么办?

当听到您在阅卷时说“糟糕、楷糕”时,同学们以为名字忘记写了,这就说明您太聪明了!

(生笑)师:

我太聪明了!

哈哈哈,感受很深刻。

你呢?

  生4:

我觉得像参加一次跑步比赛,快要到终.点,突然被一块石头绊倒了而到不了终点;也像一群乌龟面对着火锅,一直在纳闷儿,该怎么吃呀?

所以我觉得于教授出的这张试卷就像谢张天(生3)所说,陷阱太深了,每一个同学不细心按要求做的话,真的会考不好。

  师:

不仅考试要按要求,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要求,做任何事情都有它的要求和规则。

好!

你说!

  生5:

以前我听过一个故事,一个招聘公司也出过这样的试卷,结果许多人落聘了。

当时我觉得那些人好笨呀!

为什么他们会没看清呢?

现在自己也这么做,我也觉得自己好笨呀!

而您于教授好聪明!

您很会利用人之常情来给我们编这样的试卷,所以我非常敬佩您!

  师;我利用了多数人的思维习惯。

  生6:

刚才同学们几乎把我的想法都说完了,可是我还是有话要说。

我忽然想起昨天我们的语文老师跟我们说的话。

他说,明天给我们上课的是一位很有名的老师。

现在我才知道,您这位老师有名在哪里啦!

您知道学生心里在想什么,而且您刚才说有两点要求。

一是要细心,二是要看清题目的要求。

因此,我觉得您说的这几句话完全是在引诱我们走进那个很大很大的陷阶。

  师:

不!

我是真的在提醒你们要按要求做,恐怕你们上当,怎么反而说我的陷阱越来越深呢?

(生笑)

  生6:

也许您于老师没有注意到,您刚才说5分钟内做完。

我们就在想,既然只有这5分钟,那就只能快点做,根本没有想过要看后面。

如果说是以前考试的话,我都会去看后面,因为平时考试时间多。

可是现在只有5分钟,谁还会去管下面的题目?

谁知道您说的要细心、要看清题目的要求是在后面?

所以我觉得于老师您真的好聪明!

利用了我们的心理。

怪不得别人说您书教得好,出题都出得这么妙!

  师:

是吗?

我题目出得不够妙,是你的话说得妙!

出口成章,如果把你刚才说的话记下来,就是一篇不错的作文!

(赞叹声)

  生7:

我现在觉得后悔莫及,我怎么没有发现您于老师这么阴险狡作?

(生笑)

  师:

听见吗?

他说我“阴险狡作”。

  生7:

您于老师设下的陷阱是环环相扣,因为您先是说要细心,然后说按要求做,后来又说在5分钟内做完。

原来试卷一发下来,我就看见后面第十题“只做一、二两题”,我当时觉得很奇怪。

  师:

你既然看清楚了,为什么不去做呢?

  生7:

因为我看题目有十题,又说只做一、二两题,当时就觉得莫名其妙了,就稀里糊涂地做了下来。

  师:

哈哈!

搞不大清楚就稀里糊涂做下来!

要说的同学太多了,这样吧,下面我请赵一帆来说一说。

  生8:

我和大家一样地觉得老师的陷阱挖得比较深。

也许有人想我比较聪明,其实不是我比较聪明,我只是记清老师的话,要细心而且要看清每个字的要求,我当时就想老师肯定是有陷阱的。

  师:

噢!

警惕性变高的。

(生笑)

  生8:

还有,我以前做试卷一般先把整张试卷中每题看一下。

师:

噢,你有一个好习惯!

  生8:

我觉得我们班同学一般比较聪明的,为什么这次都没有看到最后一题?

为什么除了我一个,其余都没看最后一题呢?

很奇怪唤!

(生笑)

  师:

大家很有感受,考试以前有想法,考试当中也有想法,考试以后感受更多,刚才都是有感而发。

想不想写下来?

什么叫作文?

作文就是有感而发,把看到的、听到的、对自己很有感触的事和现象动笔写一写,在这种情况下写的作文,一般都有真情实感。

这件事你确实感受很深,那你一定会把作文写好,真正好的作文不在于字数多少,只要把你想说的话说出来,把你表达的意思说清楚了,都是好作文。

如果你想写这次所谓考试的过程那是记叙文;如先把这件事简单说一下,然后说说自己的惑受,那就是议论文。

请你们拿起笔来,就今天这次考试,把你最想说的写下来。

你准备先出个什么题目?

  生1: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师:

好题目!

还有别的题目吗?

  生2:

都是您这个“老孤狸”惹的祸。

(生大笑)

  师:

哇!

在你面前,我变成了“老孤狸”!

我相信这个老孤狸是加引号的。

对吗?

  生2:

是的。

  师:

如果加引号,我就接受;如果不加引号,我就要难受了!

  生2:

加!

  师:

加引号,第一,我不是老孤狸。

第二,我不是在骗你。

我一再说大家要细心,把每一个字看清楚,一定要按要求做。

为什么你不做呢?

那到底怪谁呢?

  生2:

怪我这支笔!

  师:

除了怪这支笔,还应该怪什么呢?

(指指该生的脑袋)这就找到根源了,既不怪我“老孤狸”,又不怪这支笔,而该怪自己的大脑,请你写下来?

用《到底怪谁?

》作为题目好不好?

同学们,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有人说,好题文一半。

什么意思呢?

有个好题目,文章就成功了一半,记住了吗?

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把你们真实的感受写下来,写吧!

(生习作,师边巡视边个别指导。

  师:

写完了的同学,我送给你们一句话:

“再念,再念,再念。

”(叶圣陶语)有人请教叶圣陶,怎么改作文?

叶老说:

“再念,再念,再念。

”什么叫念呢?

出声音读作文。

这样就会发现自己作文的毛病,但是不要理解为只读三次,而是反复念。

如果你写好了,为了不影响大家,可以轻声念,这是修改作文的方法。

写好的同学请按叶老的方法修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文章不厌百回改。

  师:

下面我们交流一下,好吗?

交流的时候要注意倾听,学会倾听。

因为任何人的作文,只要你听了,都会对你有帮助、有启发。

学会倾听,对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谁来读呢?

我想请一位同学来指定。

(一女生走到讲台前)

  师:

(师在该生耳边嘀咕了几句)请你指定一位不喜欢作文的人读。

(生犹豫)

  师:

指定一位平时跟你过不去的男同学。

(笑声)

  生:

平时跟我过不去的男同学多着呢!

  师:

女同学也行!

生:

还是男同学吧!

让我看看!

师:

看看谁不顺眼。

(笑声)(被指定的一男生走上讲台)师:

平时得罪她了吗?

  生:

我没有得罪她,是她乱讲。

(生笑)

  师:

等会儿,你要感谢她的,因为她给了你很好展现自己的机会,喜欢作文吗?

  生:

还成。

  师:

还成,说话很有分寸。

这一次作文写完了没有?

生:

写完了。

  师:

来!

读一下。

生:

题目:

《智力陷阱》。

师:

听见了吗?

是智力陷阱,不是一般的陷阱。

多好的题目哇!

读!

  生:

一张试卷,一个智力陷阱。

这就是于老师出的试卷。

于老师出的试卷主要是出其不意,就像“耍猴”。

我们这群“猴子”,当然除赵一帆外,以为很安全,所以放心地被于老师引进他挖的不浅的陷阱。

  师:

同学们,很安全、很放心地掉进我挖的不浅的陷阱,这句话多富有诗意。

这句话写得好,就这句话该加5分。

继续读。

  生:

谁知他这是害我们!

  师:

“害”字加引号吗?

  生:

没有。

(生笑)

  师:

大家说要不要加引号?

生(全体):

要。

  生:

我觉得主要是我们太轻“敌”。

以为陷阱很浅,走过去没关系,所以放心大胆地跟着“引导者”?

于老师走。

  师:

晦,这个破折号用得好,跟着引导者?

于老师走。

继续!

  生:

被牵进“陷阱”,还以为不但会顺利过去,而且会被称之为勇者。

谁知这是白日做梦。

朋友,做事千万要三思而后行。

知果草草了事,不但会被人骂,而且要赔钱。

这钱可是血汗啊!

  师:

同学们听见没有?

这钱可是血汗呀!

继续!

  生:

不扯远了。

就说近的吧。

比如做作业,如果不做好,不但会被老师骂,也会被家长骂。

  师:

暂停!

“骂”在温岭是不是批评的意思?

  生:

是。

  师:

那就好!

(生笑)

  生:

看,如果不三思,要惹多少祸。

最后一点,我要提醒大家,做于永正老师出的试卷,要百分之一百二十地仔细。

(生笑)

  师:

这是教训,做我出的试卷要百分之一百二十地仔细。

最后这句话好,虽然有.点扯远了,但是中心明确,说明了不管做什么事,都该按要求做。

这是一篇非常好的作文,形散神不散。

起评分100,再加5分,105分!

  生:

谢谢老师!

  师:

请你再来指定下一个同学。

(继续在学生耳边嘀咕。

这次于老师要求指定一位作文写得好的人来读。

)生:

那就找我好朋友啦!

师:

你好朋友是哪一位?

  生:

钟可歆。

  师:

读,什么题目?

.

  生:

《粗心的惩罚》。

  师:

“粗心的惩罚”,粗心可以惩罚我们的。

题目好!

  生:

歌手“刀郎”不是唱过一首歌叫《冲动的惩罚》吗?

现在我没有感受到“冲动的惩罚”,却感受到了什么叫“粗心的惩罚”。

  师:

哎!

(生笑)这个写法好呀,由别的事说到了今天这个事,这叫什么写法,大家明白吗?

这个写法是很高明的!

读!

  生:

全国名师于老师来给我们上一堂作文公开课。

在位子上我就思考,老师会让我们写什么呢?

是《公开课》还是其他什么?

是不是要列提纲呢……总之,我的想法就是:

一定是有关公开课的!

一般来说,上作文课是让同学们先说“从几个方面写,"“注意什么”等等,再让同学们写。

可是,于老师居然说要考试,什么知识渊博卷,作文会开课要考试,真是大姑娘上花桥?

头一回。

  师:

嗯!

这个歇后语好听呀!

比刚才那个同学说的好听多了。

(生笑)很生动!

因为这个歇后语加5分。

  生:

当时,大家心里都不停喊苦,可表面上都点头说好,我哭丧着脸想:

好好的考什么试啊?

好不容易双休日了,又考试!

考不好又得“竹笋妙肉”!

  师:

嗯嗯,停下来,“竹笋炒肉”什么意思?

  生:

就是用竹片打屁股。

(生笑)

  师:

是我们当地流行的吗?

  生:

嗯!

  师:

这个比喻好!

再加5分。

  生:

当试卷发下来后,我看都没看就先写上性名。

这时,于老师又说:

“限时5分钟”,我一听,“刷刷刷”下笔如流水,就稀里糊涂地写了大约5题左右,当做到“中国四大发明是什么?

”无论我怎么想,都只想出了3个,我心里那个急呀!

考试考不好啦!

偏偏于老师又说:

“停!

交卷!

”我们大家都“啊”了一下,不情愿地把试卷传了上去,同学们都理怨自己速度不够快。

你猜结果怎么着?

这试卷最后居然写着:

“读完以上各题,只做一、二两题。

”而我们班只有赵一帆过了这一关?

细心关。

  师:

停下来,这里有一个词用得好?

“居然”这词最能表达当时的心情。

加5分,用词准确。

继续读!

  生:

我心里那个气啊,于老师再三提醒让我们按要求做,要细心。

可是我是这么想的:

“这很正常。

大多数老师在我们考试前都会说这类话的。

”谁会想到这是一次另类考试啊!

在后悔之余,我又想到了一个问题:

中国的教育。

你们说这次考试难吗?

一点也不难!

可是为什么全班只有1个人做对了呢?

这就是因为不够细心。

如果把这份试卷给全校的同学做,有10个人做对已经很不错了吧!

中国的教育始终如一:

死板。

这很容易让学生养成粗心,考试之前不审题的坏习惯。

  师:

批评我们老师啦!

很深刻,我代表老师,至少我自己接受同学的批评,好好反思!

  生:

如果中国的教育注重素质、心理、习惯的培养,我坚信这次考试,所有人都会过关的!

今个儿给大家提个醒,粗心的惩罚比冲动的惩罚还要厉害。

  师:

起评分是120,再加15分,一共135分。

(生笑)

  师:

你有什么话跟我说吗?

(生笑)

  生:

有。

首先我来听你的课非常荣幸,其次呢!

我觉得这次考试吧,对我们来说肯定是人生当中最难得,也是最难忘的一次。

  师:

祝贺你,掌声!

下面请蔡佳枉同学读一读。

  生:

于老师,还是我来拿话筒吧!

我看你拿着挺吃力的。

  师:

(面对听课的老师)老师们啊!

这就是太平小学学生的素质!

她见我拿着话筒挺累的,就自己拿,多懂事!

  生:

《到底怪谁》。

我真的好后悔,于老师这只“老孤狸”(解释:

“加引号”,笑声)给我们出了一张卷子,最后一题居然写着:

读完以上各题,只做一、二两题,害得我看也没看最后一题,就做到第三题。

我到了这地步只有在“陷阱”里大叫后悔,不过仔细想想,这到底怪谁呢?

第一,这份卷子我之所以会做错,是因为自己没看清题目才造成的;第二,“于孤狸”(还是加引号)先前也说过要看清楚题目,问题还是在我自己;第三,于老师也没做错什么,只是在卷子上设了个“陷阱”,把题目出得“另类”了点,卷子是我自己做的,又不是于老师写的,我干嘛怪他呢?

综合以上三点,我得出一个结论,于老师没什么错,怪只怪我们自己太粗心了。

如果说于老师是只“孤狸”的话,那么他就是聪明的、老谋深算的“孤狸”,而我们不就是由于粗心而误入陷阱的兔子吗?

如果老师们都像于老师这样,那我们岂不都是很聪明的学生了吗?

总而言之,干什么事都不能急于求成,要细心才能干好事。

(插白:

我还没写完)

  师:

话还没写完,但这已经够精彩,够深刻的了!

  生:

于老师,我还想说一下。

  师:

说。

  生:

其实,我在班里的地位不是很高,习作水平只是一般。

而你这回真是高估我了!

我只不过口头表达能力好一点,说得好听一点而已,平时只是有勇气爱发言,其实这回您真的高估我了!

(生笑)

  师:

这回,我又进入了一个陷阱。

(生笑)你说的能力和写的能力比较起来,可能说的更好一些,我也承认。

你认识很深刻,很会归纳,你以后会更厉害的。

我真的不是高估你了,你真的很优秀!

  生:

起评分是多少呀?

(生笑)

  师:

135分!

掌声鼓励!

  生:

好朋友钟可歆,我跟你的分数一样高!

(生笑)

  师:

对不起,想读的同学还有很多,下课的时间快到了。

最后请赵一帆来读,看她怎么写?

她的感受肯定跟大家的不一样。

  生:

我想先说个开场白,这是我们班语文老师经常让我们说的。

  师:

好!

  生:

就是觉得我这一次写得很差很差的。

因为毕竟这一次我跟大家都不一样,心里有点紧张,而且这次作文时间好像有点短,而我平时写的作文比较长,所以这次于老师叫我读真的是抬举我了。

希望老师多多给我指教,我很高兴得到老师赐教。

(生笑)

  师:

能用“赐教”一词,说明你的语文能力非同一般。

读吧!

  生:

大家不要笑我。

  师:

大家喜欢你才笑。

读吧!

(生笑)

  生:

《神话发生在我的身边》。

  师:

神话发生在她的身边,题目好不好?

加上5分,读!

  生:

今天,我到温岭中学上课,是全国名师于老师给我班同学上作文课,心情好激动!

我在途中一直想象着老师的模样,是高的还是摇的,胖的还是瘦的?

  师:

是丑陋的还是英俊的?

(生笑)

  生:

可一到台前,竟发现老师是个平易近人的老爷爷,而且奇怪的是一上课就给我们做试卷。

于老师在考试前反复强调要细心,看清要求,只有5分钟的时间。

我一听,想:

老师肯定有什么“陷阱”设在这张试卷里,我做试卷时一般都先审题。

于是,我认真看了看所有题,结果发现最后一题让我们只做一、二两题,果然设有陷阱啊!

想完我就动笔写起来。

不一会儿,老师就收了试卷,我想,同学们应该不会被“骗”吧!

可老师一边看试卷,一边连声说:

“糟糕、糟糕”,我的心又提到了嗓子眼儿,莫非中间又暗藏玄机?

可老师说我是唯一看清要求并按要求做的人,其他同学都没按要求做,真是神话。

哎!

“按要求做”,真是重要啊!

上课要按要求做,做试卷要按要求,几乎所有事都得按要求做,如果不按要求可能就乱套了!

开汽牟不遵守交通规则,那不惨了?

审题是我平时的习惯,可今天却因为这个好习惯按要求完成了试卷。

看来只要大家人人按要求去做,神话就会发生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

今天这堂课不只是使我明白了怎样写作文、做试卷,也使我明白了做什么事都要按要求去做的道理。

  生:

老师,我结尾写得有点潦草。

  师:

噢!

草稿可以潦草,只要自己能看懂就行。

  生:

是作文写得潦草,不是字写得潦草;当然,字也写得有点潦草。

  师:

噢!

如果说涂草的话,那不能怪你,因为时间来不及让你思考。

多可爱的孩子,非常懂事!

140分!

  生:

老师你太高估我了,我只有几句写得比较好。

师:

你不要太谦虚了,只要有一句好就值千金;一个字好也值千金。

“春风又绿江南岸”就一个“绿”字,那不值千金了!

掌声鼓励!

(另一生提醒:

老师,你刚才忘加分啦,应该是145分。

)师:

唤,对不起,你真细心。

回校以后,大家修改一下,抄在作文薄上好吗?

下课了,亲爱的同学们,咱们后会有期!

(全场报以热烈掌声)

                       心有所感,不吐不快

                   ――说说《考试》的习作教学

                            于永正

  朱作仁教授多次说过:

“作文教学要注意三个积累?

生活的积累,感受的积累,语言的积累,三者缺一不可。

”同一班学生参加了同一项活动,为什么有人写得好,有人写得不好?

写不好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感受,或者说感受不深。

感受来自对生活的思考。

比如说参观菊展,光看不行,还得会想。

这种菊花为什么叫“玉佛座”?

“佛座”是什么?

一想,佛座是“莲花宝座”呀!

再看呀,这菊花多像白莲花呀!

难怪人们给它起了一个这么富有诗意的名字啊!

--这就叫想。

这样的观察才叫真观察,思考才会有感受。

如果再引导学生注意菊花以外的世界?

寒风遭咫,万木凋零,那么对菊花的感受会更多、更深,写出的文章会更好。

这次习作--《考试》,就是让学生去感受。

本来学生对考试就很有感受了,因此,上课开始,就让学生以“考试”为话题,说说自己的看法和对考试的态度。

学生们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