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水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957925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8.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跳水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跳水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跳水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跳水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跳水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跳水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跳水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跳水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跳水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跳水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跳水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跳水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跳水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跳水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跳水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跳水教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跳水教学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跳水教学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跳水教学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跳水教学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跳水教学设计.docx

《跳水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跳水教学设计.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跳水教学设计.docx

跳水教学设计

跳水教学设计

第1篇:

跳水教学设计

《跳水》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体会孩子走向横木时的危险处境。

3、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船长在危急关头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明白遇事应该想想后果,不要一时冲动。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孩子、水手和船长在同一件事发展过程中的不同表现,体会船长处理问题的方法。

2、弄清孩子是怎样一步步走上桅杆顶端的横木上的以及得救的过程。

3、船长为什么要用枪逼迫孩子跳水,跳水是不是最好的办法。

一、回顾课文,导入新课

师:

昨天我们学习了《跳水》的第一课时,《跳水》这篇小说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生:

水手们拿猴子取乐,猴子逗孩子,孩子追猴子,发生了危险,船长要孩子跳水,水手们把孩子救上船,孩子得救了的一个故事。

二、学习4-6自然段

(一)处境的危险

师:

思路真清晰。

那孩子当时的处境危险吗?

生:

危险。

师:

文章的哪些描写表现了孩子危险的处境?

我请一个声音响亮、吐字清晰的孩子给大家读一下学习导航。

(出示学习导航)

师:

你们找到了哪些关键词能表现当时的孩子处境的危险呢?

生:

1、桅杆的顶端(批注:

高、危险)

2、从桅杆到挂帽子的横木的一头有一米多。

(批注:

远危险)要拿着帽子,手必须放开绳子和桅杆,此外没有别的办法。

(批注:

危险)

3、只要孩子一失足,他就会跌到甲板上摔个粉碎。

即使他不失足,拿到了帽子也难以转身走回来。

(批注:

危险)师:

孩子这时候失足没有?

生:

没有。

师:

对了没有,还没有发生的情况,只是大家的猜想,叫假设。

师:

那想来读一读这两个假设的句子呢?

生:

只要孩子一失足,他就会跌到甲板上摔个粉碎。

即使他不失足,拿到了帽子也难以转身走回来。

师:

声音很洪亮,如果能读出孩子当时危险的处境就更好了,谁再来试一试?

生:

师:

通过你的朗读我已经感觉到了危险。

全班像他一样用危险的语气来读一读这句话。

只要就„„

(二)甲板上的人的表现

师:

在孩子追猴子的这个过程中,甲板上的人的表现又是怎样的呢?

生:

1、甲板上的人笑得声音更大了。

(批注:

看热闹)师:

孩子当时的表现是怎样的呢?

生:

脸红了。

(批注:

生气)

师:

生气的孩子爬上桅杆,可猴子还在戏弄孩子,这时候孩子心里?

生:

气急了。

师:

可是猴子还是做怪样,孩子心里已经?

生:

气极了。

师:

气极了的孩子,丢开桅杆,走上横木。

这时甲板上的人们有什么反应?

生:

1、吓呆了。

(批注:

危险)

2、所有的人都不知所措。

(批注:

危险)

3、人群里有个人吓得大叫一声。

(批注:

危险)师:

这一声大叫让当时的孩子?

生:

醒悟过来了。

师:

孩子当时的处境到底有多危险呢,让我们一起到甲板上去看看。

(出示图片)你在甲板上看到了孩子站在什么地方呢?

甲板上的人他们又都是怎样的?

生:

孩子站在桅杆的顶端,甲板上的人惊呆了的表情。

师:

可见当时孩子的处境真是十分危险、万分危急!

三、高潮部分

师:

在这个万分危机的时刻,船长走了出来。

当看见自己的儿子站在横木上,他的表现是怎样的?

(出示学习导航)谁来给大家读一读学习导航?

生:

读学习导航,小组合作学习。

师:

哪个小组准备好了?

先来给大家汇报一下学习成果。

生:

1、四个感叹号。

(批注:

危险、担心)

2、立刻。

(批注:

果断)师:

只要孩子一失足„„

生:

他就会跌倒甲板上,摔个粉碎。

师:

即使他不失足„„

生:

拿到了帽子也难以转身走回来。

师:

当时的情况真是万分危急啊,在父亲刚刚喊出“三”的时候,小孩跳到了水里,这时大家还在看热闹吗?

生:

没有

师:

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

已经。

说明孩子还没跳水的时候,水手已经在海里了。

师:

四十秒钟以后——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你觉得这句话矛盾吗?

生:

不矛盾,因为大家当时心情都十分紧张。

(批注:

紧张)

师:

又过了几分钟,孩子又开始呼吸了。

当船长看到这儿时,他的表现是怎样的?

生:

呜咽起来。

师:

看来船长不仅机智果断,还有着作为父亲对儿子的?

生:

爱。

四、内容小结

师:

托尔斯泰通过对孩子当时所在的位置和甲板上其他人的变现,刻画出了当时孩子的处境万分危急。

作为孩子父亲的船长用他的机智果断,化解了这场危机。

我们也一直在这甲板上感受着当时的危险,现在孩子已经获救了,你有什么话,要对轮船上的人说吗?

生:

对船长说„„对甲板上的人说„„

第2篇:

跳水教学设计

《跳水》教案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及新词,积累好词佳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体会孩子走向横木时的危险处境。

4、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船长在危急关头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明白遇事应该想想后果,不要一时冲动。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孩子、水手和船长在同一件事发展过程中的不同表现,体会船长处理问题的方法。

2、弄清孩子是怎样一步步走上桅杆顶端的横木上的以及得救的过程。

3、船长为什么要用枪逼迫孩子跳水,跳水是不是最好的办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交流资料。

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跳水吗?

这是一项体育项目,在各种赛事上,我国的体育健儿在跳水项目上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无比自豪。

今天我们要欣赏的不是体育比赛,而是一个惊险的故事。

2.出示课题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谁跳水?

为什么跳水?

他在什么情况下跳的水?

经过怎样?

结果又如何等。

)我们一起来看课文

3.《跳水》是谁写的?

你还知道什么?

(学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

)(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的文学家。

他一生中写了很多作品,如《战争与和平》、《复活》等等。

)。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一)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二)自学生字新词,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或读不懂的句子。

(三)再读课文,直到把课文读熟读通顺。

(四)检查自学情况。

交流字、词的掌握情况。

1、出示电脑课件,检查学生认读生字新词。

这些生字词你掌握了吗?

想一想:

这些字在字形上有什么特点,你能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

2、理解词语。

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理解了哪些词,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把不理解意思的词语或句子找出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理解,然后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教师做适当点拨。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一)检查朗读课文情况:

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后师生进行评议。

(二)学生读书后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在书中标画出课文中都有谁?

他们之间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因为水手拿猴子取乐,所以猴子放肆;因为猴子放肆,所以去摘孩子帽子;因为帽子被摘,所以孩子去追猴子;谁能接着老师的话,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将事情的过程介绍完整?

(指名练说)

(水手们拿猴子取乐,猴子逗孩子,孩子追猴子,发生了危险,船长要孩子跳水,水手们把孩子救上船,孩子得救了。

四、自主合作学习课文。

(一)课件出示思考题:

孩子为什么会走到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去?

从哪些地方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

要求:

(1)学生自己读书做批注笔记。

(2)小组内互相交流个人收获。

(3)在班上汇报交流。

(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五、品读感悟,理解重点部分。

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不但对课文做了细致的学习,而且还做了认真的讨论探究,这对我们学习文章有很大的帮助。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品尝读书的果实。

学生品读课文中的段落,教师重点指导学生品读以下段落。

(一)孩子为什么会走到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去?

从哪些地方看出猴子非常放肆?

1、猴子跳到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面前,把他的帽子摘下来,戴在自己头上,很快地爬上了桅杆。

水手们都笑了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光着头站在那里。

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把帽子摘下来,用牙齿和爪子撕。

他好像故意让这孩子生气,指着孩子,冲着他做种种鬼脸。

孩子吓唬它,朝着它大声叫喊,但是它撕得更凶了。

指导学生理解“放肆”,猴子为什么会放肆起来?

(因为猴子知道大家拿它取乐,它做鬼脸,模仿人的样子。

猴子摘下孩子的帽子、又撕咬。

)(猴子逗孩子,水手们在一旁”都笑起来”,孩子“哭笑不得”,很尴尬。

“哭笑不得”什么意思?

孩子为什么哭笑不得?

(猴子弄得孩子没有办法,由于猴子摘下孩子的帽子,水手们的哄笑,使孩子受到了羞辱,但又拿猴子没办法,只能哭笑不得。

2、水手们笑的声音更大了,孩子的脸红了。

他脱了上衣,爬上桅杆去追猴子。

引导:

猴子不怕孩子的吓唬和喊叫,撕得更凶了。

此刻,孩子心里想的是什么?

(我要是拿不回帽子,也太丢面子了。

)(我一定要追上这只可恶的猴子,夺回帽子,绝不能轻易便宜了它。

)(这时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很生气,于是爬上桅杆去追猴子,想制服它。

3、猴子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孩子气急了,不停地往上追,眼看就要爬到桅杆的顶端,„„把帽子挂在最高的横木的一头,然后„„扭着身子,龇着牙做着怪样。

孩子气极了。

他丢开桅杆,走上横木。

(猴子越来越放肆,竟然将孩子的帽子挂在最高的横木的一头,孩子忍无可忍,气愤到了极点,于是走上了最高的横木去取帽子。

)引导:

区分“气急了”与“气极了”,体会孩子“气极了”的心情,也就是孩子走上桅杆顶端横木的原因。

(二)从哪些地方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

指导学生理解以下两个句子。

1、出示句子理解

(1)当时甲板上的人有什么表现?

抓住“吓呆”一词,从中感悟这些经历许多困难的水手已被眼前情境(太危险的情境)吓得不知如何是好,只知道傻站着,更深入感悟了孩子的处境太危险了。

(从侧面衬托出事态的严重。

从水手们的表情可以看出“全都吓呆了”;“有个人吓得大叫一声”。

(2)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

即使他走到横木头上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

(孩子会不会失足?

为什么他拿到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

)(孩子有可能会失足,他就会跌到甲板上,摔得粉碎。

退一步讲,即使不失足,也难以回转身来,桅杆太高、太险。

)从“桅杆到挂帽子的横木的一头有一米多”、“摇摇晃晃”、“只要孩子一失足,他就会跌到甲板上,摔个粉碎。

即使他不失足,拿到了帽子也难以转身走回来”、“脚底下就摇晃起来”等词句的描述中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

学习方法引导:

抓住重点句、关键词语谈自己的理解,可联系上文。

2、出示电脑课件,指导学生看最高的横木与甲板的距离、横木的宽度,理解孩子的危险境地――难以转身,直观感受当时紧张的氛围。

引导:

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孩子处境的危险吗?

(万分危急、千钧一发、危在旦夕„„)指导朗读:

读出孩子的气愤及他处境的危险。

用什么样的语气读更能够表现出孩子的处境危险呢?

引导:

语速再快一点、声稍高一些,突出重点词语。

你们读文的技巧掌握得真好,太令老师欣赏了!

(三)看到这里紧张吗?

你想救他吗?

如果当时你就站在甲板上,看到这样危险的情景,你会怎样做呢?

你想用什么办法救孩子?

赶快想办法,时间可不等人啊!

(让学生各抒己见。

)(找海绵垫(床上被褥)、让水手围成一圈手拉手在下面接着、找直升飞机、让水手上去救孩子„„)

采用小组讨论的办法,逐个分析,看哪个办法既能赢得时间,又有把握。

(四)这些办法实际上都不能行,默读课文,“正在这时候”指什么时候?

这句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这时是千钧一发的紧急关头,这句话是个过渡句,上文讲孩子处境险恶,下文讲船长出来果断处理。

(五)面对这样危险的情景,那船长----孩子的父亲是怎样做得呢?

自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看一看船长是怎样做得?

请同学们再把这几个自然段读一读,想一想:

船长为什么要用枪瞄准孩子,命令他跳水?

研究:

如果孩子不跳水,父亲会不会开枪?

(小组展开辩论。

)从课文中找出根据,说明父亲不会开枪。

结果怎样?

(这时,要救孩子,唯一的方法就是跳水了,退了不行,摔下来必然粉身碎骨。

船长担心孩子不当机立断,所以一再提到“开枪”。

)船长当时会怎样想?

把自己想到的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提示:

你可以这样说:

船长当时会这样想或船长还可能这样想„

感情朗读:

这是一位机智、勇敢、果断的船长。

你能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吗?

“四十秒钟以后――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这里互相矛盾吗?

(四十秒钟非常短,可是时间宝贵,人们救人心切,已经觉得四十秒钟太长了。

(八)这段和课文题目有什么关系?

作者要赞扬什么?

(末尾回应课题,“跳水”是事情发展的结局。

课文以解决问题的方法——跳水做题目,这既与故事情节的发展紧密相关、又突出了船长处事的果断。

(九)文章对船长的描写只有寥寥几笔,仅仅两句而已,但却把一个沉着冷静,机智果断的船长形象活脱脱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感觉真实又生动。

这种对人物的描写手法,是我们在写作中值得借鉴和学习的。

六、总结全文。

(一)教师结合板书总结全文。

(二)学习课文后,你印象最深的地方是什么?

你最佩服谁?

佩服他什么?

(这篇课文作者就是要告诉我们,遇事不要慌,不要束手无策,要想办法,用最好的办法解决。

(三)此时此刻,你想对船长的儿子说些什么?

(你做错了事,要敢于回头,不要怕别人笑话。

)(你为了一顶帽子,差点失足跌到甲板上,摔个粉碎,这不是勇敢,而是莽撞。

)(你想过没有,万一失足,你会给亲人、朋友带来多么大的痛苦。

你为了赢回一点儿面子,险些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今后做事一定要想想后果„„)

七、拓展延伸。

(一)孩子被救上来以后,会说些什么?

船长会说些什么?

水手们又会说些什么?

展开想象,

第3篇:

跳水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跳水吗?

奥运会上,我国的体育健儿在跳水项目上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无比自豪。

今天我们要欣赏的不是体育比赛,而是一个惊险的故事。

(板书:

跳水。

)《跳水》是谁写的?

(出示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

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师:

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翻开课本,自由朗读。

(1)出示电脑课件,检查学生认读生字新词。

(2)理解词语。

说说自己理解了哪些词,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出示注释)

3、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

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

4、这篇课文有那些人物?

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水手们逗猴子,猴子气孩子,孩子追猴子,发生了危险,船长命令孩子跳水,水手们把孩子救上船,孩子得救了。

)师:

用怎样的方法能够清楚的表现出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提议可用图示法)(生自己画)出示。

5、根据图示简练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你能按这个顺序将课文分成三个段落吗?

第二课时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的《跳水》,通过初读课文,我们知道文中先后出现了哪些角色?

(板书:

水手猴子孩子船长)

2、谁能用简洁的语言这些角色之间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水手逗猴子,猴子逗孩子,孩子追猴子,孩子遇险,孩子得救。

(老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出课文的脉络)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师导:

教师:

故事发生在什么背景下?

学生:

一艘环游世界的帆船正在往回航行。

这一天风平浪静,水手们都在甲板上。

(出示)接下来我们把目光集中到挑起事端的猴子身上,看看甲板上发生了什么事?

1、指名读,其它同学想一想:

水手为什么要逗猴子?

2、说这是一只怎样的猴子?

(调皮、顽皮)

3、齐读第一自然段

4、你们发现了吗?

这一小节中有的词语与下文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请你们找一找。

(学生找出“环游世界”、“风平浪静”等词,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教参p138

(二)学习课文第2—6自然段

教师:

孩子遇险的部分是文章中最精彩的部分,让我们先来学习这部分。

(出示自学提示)

师: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分享读书的收获。

注意同学们在交流时先概括地谈一谈自己的观点,再说明自己的理由。

师:

孩子为什么会走到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去呢?

学生汇报交流。

预设:

交流时关注以下句子和词语的品悟。

A学生:

我认为是因为猴子逗孩子,所以孩子才会走到桅杆顶端横木上去的。

出示三个描写猴子表现的句子,注意指导孩子朗读。

教师:

这些描写猴子的句子都有什么特点?

你标出了哪些动词?

师:

这些精准动词的连续使用,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充分显示出猴子调皮、放肆、动作敏捷的特点)

师:

这只猴子确实太顽劣了,太气人了,猴可忍,人不可忍呀!

因为有了猴子的挑逗,孩子才一步步走到了桅杆的顶端横木上。

所谓察言观色而知其心,这时孩子心情怎样呢?

说说你们都勾画了哪些描写孩子神态的词语。

B学生:

孩子哭笑不得→孩子脸红了→孩子气急了→孩子气极了(出示)

师:

这只猴子确实太顽劣了,太气人了,猴可忍,人不可忍呀!

因为有了猴子的挑逗,孩子才一步步走到了桅杆的顶端横木上。

这个孩子也真是,干嘛那么生气?

为什么非要去抢那顶帽子,难道那帽子就那么值钱?

(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师:

说得真好!

是啊,他再怎么样也是个堂堂正正的人啊,怎么能被一只猴子戏弄呢,那他作为人的面子和尊严何在?

但是,他却为了面子差点连命都丢了!

值得吗?

对此,你想说点什么吗?

(学生谈生活体验,)

教师总结:

实际生活中危险时刻都有,千万不要争强好胜,一时蛮干,把自己陷入危险境地呀!

除了猴子的挑逗和孩子自己的争强好胜以外还有别的原因促使孩子走到桅杆顶端吗?

学生交流:

水手。

教师:

你勾出了哪些描写水手表现的词语?

(三笑)

师:

同学们联系猴子的动作,水手的表现来说一说。

出示句式

小结:

一笑猴放肆,二笑孩尴尬,三笑孩气极,推波助澜孩子身陷险境。

从水手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学生交流:

开玩笑要有分寸,不要太过分。

师:

是啊,此时,孩子被气昏了头了,他失去了理智,孩子走到哪里了?

教师:

老师画了一艘帆船,谁能帮老师把猴子、帽子和孩子的位置在黑板的图上标出来吗?

(生上台画,其余学生念相关语句:

从桅杆到挂帽子的横木的一头一米多。

)师:

他画得对吗?

师:

孩子当时的情况怎样?

生:

十分危险!

师:

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这种危险的情况吗?

当时的情形真是„„

6、引读,体会危险

出示句子:

只要孩子一失足,——

引读1:

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们全都吓呆了,因为他们知道:

(生读句子)

引读2:

忽然,人群里有个人吓得大叫一声。

孩子听见下边的叫声才醒悟过来。

他往下一望,脚底下就摇晃起来,因为他自己一下子也明白了:

(生读句子)

引读3:

在这性命攸关的千钧一发之际,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都为孩子的处境感到万分焦急,因为我们都知道:

(生读句子)是的,如果你们能抓住这两个关键词,“只要„„就„„”“即使„„也„„”,相信一定会进一步地去体会孩子的处境,让我们再一起读一遍。

师:

读到这里时,你紧张吗?

你想救孩子吗?

用什么方法?

得快呀,你看孩子马上就要掉下来了!

学生汇报救人方法。

师生讨论和理性和时间紧迫性能不能解决。

师: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船长出现了!

谁来读?

生:

正在这时候,——”

教师注意指导学生朗读。

(出示)船长是这样喊的吗?

如果,我是孩子,我才不会跳呢?

现在,你就是船长,你要救自己的儿子,来,喊出你的气魄来!

师:

好,我有点想跳了,但还在犹豫着,

师:

好,我们都来当当船长,自己读读吧!

师:

读得真不错!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连续4个感叹号的使用让我们体会到了船长的坚定语气、不容置疑。

师:

船长不好当呀!

你们还想当吗?

让我们继续走进船长的内心世界。

我做记者,你们都是船长。

教师采访:

1、水手都吓呆了,你为什么能“立刻”瞄准儿子呀?

2、你为什么要用枪逼着孩子跳水呢?

从船长的动作和语言中,你感受到这是一位怎样的船长?

(沉着、冷静、机智)让我们带着对父亲的佩服再来读读这段话。

师:

在父亲刚喊出‘三’的时候,小孩把头往下一低就跳了下来。

”孩子得救了吗?

谁来读一下第

8、9自然段。

教师:

从“像一颗炮弹”这个比喻中你明白了什么?

预设:

我从中明白了孩子从那么高的地方跳下来,落水的速度很快,声音很响。

师:

40秒钟时间长不长啊?

生:

不长。

师:

(出示)40秒钟时间太短了,可是后面说“40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为什么觉得太长了?

师:

船上等的人心情非常焦急,他们还没有从刚才孩子胜似系于一刻的紧张中缓过神来。

师:

四十秒钟本来不长,这人们觉得它长,在这里,破折号起到了什么作用?

学生:

起了一个转折作用。

师:

就在这样危急的时刻,父亲急中生智,救了自己的孩子,在父亲的帮助下,孩子跳进水里,最后在水手的帮助下,孩子得救了。

船长用他的沉着冷静,机智果断救了儿子一命。

船长看孩子得救了,内心的紧张担忧一下松弛下来,悬着的心落了下来,不由得喜极而泣。

“跳水”背后饱含着他对儿子深切的爱呀!

父爱如山!

师:

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段!

师:

跳水”这个故事使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课文给予人们的启迪是多方面的。

作家本意很可能是赞扬船长在紧急关头沉着镇定、机智果断的品质,还可以从孩子过于生气激动而失去冷静,因而陷入绝境的角度受到启发:

遇事要冷静;读者还可以从水手们的起哄促使孩子陷入绝境中得到启发,开玩笑要有分寸,不要太过分„„)

2.师总结:

枪口下的跳水,是应对几乎无计可施的生命险情,是一个父亲的机智果断、沉着冷静的体现。

船长的选择源自他丰富的经验、超人的智慧、以及对孩子深切的爱,当深知孩子获救,船长竟然呜咽起来,此时他心里蕴集的紧张、担忧一下松弛起来,更让我们感受到了船长坚强背后的柔情。

你给我们在学习船长沉着、冷静、机智的同时,更让我们深刻地去理解父爱吧!

最后送给你们一句话:

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要注意安全,考虑后果,危机时刻要沉着冷静,学会珍爱自己的生命。

出示第一段前两句话的作用。

(为下文作铺垫。

)拓展:

出示托尔斯泰的名言。

第4篇:

跳水教学设计

《跳水》教学设计

学生分析:

我校是一所农村学校,我班共54人。

在近四年的学习中,他们在学习方式、质疑能力、朗读能力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

大部分同学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有着自己的见解,并敢于各抒己见,表达能力比较强。

在学习课文时,经常为阐明自己的观点展开激烈的辩论。

经历了三年多的学习,他们已经养成课前独立预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理解词语方法多样,有效;识字、写字能力突出,大部分同学很少出现错别字。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模仿、显然”造句。

2、理清课文层次,给课文分段。

3、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体会船长在危急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教育学生懂得遇到危险情况要沉着冷静,果断处理。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抓住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理解感悟表现孩子处境危险的句子,并有感情地朗读。

2、学习船长的智慧,冷静的处事方法。

教具准备:

媒体课件:

(镜头

一、一望无际的大海、一艘轮船,甲板上水手、孩子、猴子;镜头

二、孩子追赶猴子走向最高横木摇摇晃晃;镜头

三、船长举枪要射击情景;镜头

四、孩子跳入大海被水手救上?

醢宓那榫啊#?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谈话导入

1、师:

课前老师已布置大家阅读了《跳水》这个故事,你对故事有了哪些了解?

(学生纷纷发言,各抒已见)

2、课文是怎样记叙这个故事的呢?

老师要请同学来读读课文,注意要读得正确流利。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理一理:

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

(1)个人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2)小组内交流,这个故事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

2、师依据汇报交流板书:

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点评:

把握文章脉络为学文做好铺垫。

]

三、精读课文,体验感悟

1、学习第4―6自然段。

(1)师:

这篇课文的人物有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