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94270.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959221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9427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9427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9427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9427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9427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94270.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94270.docx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9427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94270.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94270.docx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94270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

1.免疫(immunity):

机体能够识别“自己”和“异己”,并最终排除“异己”,保护“自己”,维持机体生理功能的稳定。

2.淋巴细胞归巢(lymphocytehoming):

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免疫器官后,在循环过程中趋向性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或不同组织的特定区域。

3.淋巴细胞再循环(lymphocyterecirculation):

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或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

5.抗原(antigen,Ag):

是指能与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的TCR或BCR结合,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

6.抗原表位(epitope):

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的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抗原决定簇(antigenicdeterminant)。

7.交叉反应(cross-reaction):

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结合具有相同和相似抗原表位的不同抗原分子所产生的免疫反应。

8.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dependentantigen,TD-Ag):

此类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依赖T细胞的辅助,故又称T细胞依赖性抗原。

【示例】TD-Ag:

即胸腺依赖性抗原(1分)。

此类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依赖于T细胞辅助(1分)。

绝大多数蛋白质抗原均属此类抗原(1分)。

9.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hymusindependentantigen,TI-Ag):

该类抗原刺激机体时产生抗体时无需T细胞的辅助,又称T细胞非依赖性抗原。

10.异嗜性抗原(heterophileantigen):

是一类与抗原种属性无关,存在于不同种属动物、植物、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11.超抗原(superantigen,SAg):

只需要极低浓度(1~10ng/ml)即可激活2%~20%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这类抗原被称为超抗原。

(SAg不涉及TCR的识别,也不受MHC分子的限制)

12.佐剂(adjuvant):

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

13.抗体(antibody,Ab):

是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糖蛋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体液免疫功能。

14.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

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可分为膜型(mIg)和分泌型(sIg)。

15.抗体的调理作用(opsonization):

指抗体如IgG的Fc段与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上的IgGFc受体结合(1分),从而增加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2分)。

16.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ntibody-dependentcell-mediatedcytotoxicity,ADCC):

特异性抗体IgG、IgA结合了靶细胞的膜表面抗原后,其Fc段可以与具有杀伤作用的细胞(如NK细胞和巨噬细胞等)表面的Fc受体结合,致使细胞被激活,释放穿孔素和颗粒酶发挥杀伤作用。

17.独特型(idiotype):

每一个Ig的重链和轻链的V区均有独特的氨基酸序列,它不仅是抗原的结合位点,也是自身独特的抗原表位,称为Ig的独特型。

18.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antibody,mAb):

是指识别一种抗原表位的B细胞克隆所产生的均一性抗体。

结构均一,纯度高,特异性强,少或无血清交叉反应,易于制备。

19.攻膜复合物(membraneattackcomplex,MAC):

由补体激活的后续成分C5b~9组成,是补体激活的最终效应分子,可在靶细胞表面打孔,造成靶细胞膜的损伤和靶细胞的溶解。

20.细胞因子(cytokine):

是由免疫原、丝裂原或其他因素刺激免疫细胞产生的低分子量可溶性蛋白,为生物信息分子,具有介导和调节免疫应答、促进造血、参与炎症发生和创伤愈合等功能。

21.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

一组由淋巴细胞、单核吞噬细胞和其它非免疫细胞产生,介导白细胞和其它细胞间相互作用的细胞因子,其主要作用是调节细胞生长分化,参与免疫应答中介导炎症反应。

22.白细胞分化抗原(leukocytedifferentiaionantigen):

是指造血干细胞在分化成熟为不同谱系、分化不同阶段及细胞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标记。

23.分化群(clusterofdifferentiation,CD):

应用以单克隆抗体鉴定为主的方法,将来自不同实验室的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同一种分化抗原称为分化群。

24.细胞黏附分子(celladhesionmolecule,CAM):

是一类介导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相互接触、结合和作用的分子,参与细胞的识别、活化、信号转导、增殖与分化和移动等。

25.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molecularpattern,PAMP):

指可被固有免疫细胞的受体所识别的某些病原体或其产物所共有的高度保守的特定分子结构。

PAMP主要包括:

①以糖类和脂类为主的细菌细胞壁成分;②病毒和细菌的核酸成分。

26.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recognitionreceptor,PRR):

是指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固有免疫细胞表面或胞内器室上能够识别并结合病原体某些共有特定分子结构(即PAMP)或

组织细胞损伤所产生的某些物质(即DAMP)的受体。

27.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histocompatibilitycomplex,MHC):

是脊椎动物某一染色体上(人为第6号,小鼠为第17号)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控制细胞间相互识别、调节免疫应答的一组紧密连锁的高度多态性的基因群,决定组织的相容性,是移植排斥反应的主要决定因素。

28.连锁不平衡(linkagedisequilibrium):

指在某一群体中,分属2个或2个以上基因座位的等位基因,同时出现在1条染色体上的频率高于随机出现的频率。

29.BCR复合物(BCR):

即B细胞抗原受体(1分)。

BCR由mIg和Igα/Igβ(CD79a和CD79b)组成复合物(1分)。

其中mIg负责识别和结合抗原,Igα/Igβ负责传递抗原刺激信号(1分)。

30.TCR复合物(TCR):

TCR为所有T细胞表面的特征性标志,以非共价键与CD3结合,形成TCR-CD3复合物,作用是识别抗原,能特异性识别APC或靶细胞表面的MHC分子-抗原肽复合物。

识别具有MHC的限制性。

31.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cell,APC):

是指能够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提呈给T淋巴细胞的一类细胞,在机体的免疫识别、免疫应答与免疫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32.T细胞突触(Tcellsynapse)/免疫突触(immunologicalsynapse)/超分子黏附复合物(supermolecularadhesioncomplex,SMAC):

T细胞与其他免疫细胞(APC、靶细胞)相互作用形成中央为一组TCR-pMHC,周围是一圈黏附分子的特殊结构。

33.体细胞高频突变(somatichypermutation):

生发中心中的母细胞的重链和轻链的可变区基因发生高频率的点突变。

34.亲和力成熟(affinitymaturation):

B细胞分化和成熟过程中那些表达高亲和力抗原受体的B细胞,才能有效的结合抗原,并在抗原特异的Th细胞辅助下增殖,产生高亲和力的抗体,此即抗体的亲和力成熟。

35.抗体类别转换(antibodyclassswith):

抗体可变区不变,但重链类别发生改变,从IgM向其他类别或亚类Ig转换。

36.免疫调节(immuneregulation):

是免疫应答过程中通过体内多系统、多细胞和多分子间相互协同,共同调节免疫应答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并控制其质和量,以期产生有利于机体的复杂的生理现象。

37.免疫耐受(immunologicaltolerance):

在抗原刺激下(1分),T细胞与B细胞不能被激活,不能产生特异性免疫效应细胞及(或)效应分子(1分),不能执行正免疫应答的现象,称为免疫耐受(1分)。

(免疫耐受同正常的免疫应答一样,需抗原诱发,且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

38.免疫忽视(immunologicalignorance):

如果T细胞克隆的TCR对组织特异性自身抗原的亲和力低或自身抗原浓度很低,虽有APC提呈,却不能活化相应的初始T细胞,从而出现自身应答T细胞克隆与相应组织特异性抗原并存的现象,不会引起自身免疫疾病,称为免疫忽视。

39.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

机体对某些抗原初次应答(致敏)后,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出现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的异常适应性免疫应答。

又被称为变态反应(allergy)。

40.自身免疫(autoimmunity):

是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细胞或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应答,存在于所有的个体,在通常情况下不对机体产生伤害。

41.免疫缺陷病(Immunodeficiencydisease,IDD):

是免疫系统先天发育不全或后天损害而使免疫细胞的发育、增殖、分化和代谢异常并导致免疫功能不全所出现的临床综合征。

42.获得性免疫缺陷病(AIDD)(acquiredimmunodeficiencydisease):

后天因素造成的继发于某些疾病或使用药物后产生的免疫缺陷性疾病。

43.疫苗(vaccine):

将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生物制剂。

44.人工主动免疫(artificialactiveimmunization):

是用疫苗接种机体,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从而预防感染的措施。

45.人工被动免疫(artificialpassiveimmunization):

是给人体注射含特异性抗体或细胞因子的制剂,以达到紧急预防或治疗某些疾病的目的。

46.肿瘤特异性抗原(tumorspecificantigen,TSA):

是指肿瘤细胞特有的或只存在于某种肿瘤细胞而不存在于正常细胞的新抗原。

47.肿瘤相关抗原(tumor-associatedantigen,TAA):

并非肿瘤细胞特有,正常细胞也存在,只是其含量在肿瘤时期明显增加的抗原。

此类抗原只表现量的变化而无严格的肿瘤特异性,大多数肿瘤细胞都属此类抗原。

48.宿主抗移植物反应(HVGR):

受体对供体移植物产生的排斥反应。

可分为超急性排斥反应、急性排斥反应和慢性排斥反应三种。

49.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R):

移植物中的免疫细胞对宿主的组织抗原产生免疫应答并引起组织损伤。

50.免疫治疗(immunotherapy):

利用免疫学原理,针对疾病的发生机制,人为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达到治疗目的所采取的措施。

(BySilentWizard)

 

WelcomeTo

Download!

!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