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一个两位数个位上是8十位上是这个数是.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960215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08.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题目一个两位数个位上是8十位上是这个数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题目一个两位数个位上是8十位上是这个数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题目一个两位数个位上是8十位上是这个数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题目一个两位数个位上是8十位上是这个数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题目一个两位数个位上是8十位上是这个数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题目一个两位数个位上是8十位上是这个数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题目一个两位数个位上是8十位上是这个数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题目一个两位数个位上是8十位上是这个数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题目一个两位数个位上是8十位上是这个数是.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题目一个两位数个位上是8十位上是这个数是.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题目一个两位数个位上是8十位上是这个数是.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题目一个两位数个位上是8十位上是这个数是.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题目一个两位数个位上是8十位上是这个数是.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题目一个两位数个位上是8十位上是这个数是.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题目一个两位数个位上是8十位上是这个数是.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题目一个两位数个位上是8十位上是这个数是.docx

《题目一个两位数个位上是8十位上是这个数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题目一个两位数个位上是8十位上是这个数是.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题目一个两位数个位上是8十位上是这个数是.docx

题目一个两位数个位上是8十位上是这个数是

题目:

一个两位数,个位上是8,十位上是5,这个数是(

正确答案:

58

学生中出现的错误答案:

85

错误原因分析:

没有分清数位顺序,没理解清楚每个数位所表示的意义。

错题讲评方案:

1、理解数位的意义:

自制一个计数器,并在上面标出计数单位个、十和百。

让学生摆出58根小棒。

先说一说它的组成,然后想一想,5捆(即50根)应摆放在计数器的哪个位上?

8根呢?

接着请学生在计数器上拨珠表示58,边拨边叙述:

5个十在十位上拨5颗珠,表示5个十;8个一在个位上拨8颗珠,表示8个一。

2、写法:

请学生在计数器的相应位置上写出58,并读出来。

然后提问:

“5在哪个数位上?

8在哪个数位上?

”,教师再摆出85根小棒,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以上过程。

当学生写出并读出85以后,让学生对比58与85中的“5”、“8”的意义,加深对不同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的理解。

3、小结方法:

写数时,要先写十位,再写个位。

十位上是几,就写几;个位是几,就写几。

十位是几表示几个十,个位是几表示几个一。

题目:

一件羊毛衫50元,一件外套84元,羊毛衫比外套便宜多少元?

正确答案:

84-50=34(元)

学生中出现的错误答案:

50-84=34(元)错误原因分析:

知道求相差数用减法,但没有分清谁是大数,谁是小数。

错题讲评方案:

1、进行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2、明确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实际上就是用大数去和小数比,把大数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与小数同样多的,另一部分是比小数多的,多的部分是几就是大数比小数多几。

所以求相差数就是从大数里面去掉和小数同样多的部分,剩

下的就是大数比小数多的部分,用减法计算

3、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也就是另一个数比一个数少几,实际上表达的是一个意思,只是说的角度不同罢了,所以都用相同的方法计算。

题目:

25+4=655+32=8258-20=5662-30=92

正确答案:

25+4=295+32=3758-20=3862-30=32学生中出现的错误答案:

25+4=655+32=8258-20=5662-30=92错误原因分析:

1、粗心,没看清符号,把减法当作加法来计算。

2、有的学生对数位的概念不了解,没有在相同数位上相加减。

错题讲评方案:

1、要求学生做题时要认真审题,看清符号,再计算。

2、通过拨计数器,让学生明确数位的概念,懂得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数表示几个十,个位上的数表示几个一,计算时一定要在相同数位上相加减。

3、通过(开火车、判断对错、夺红旗)等多种形式进行训练

题目:

十位上的数字比个位上的数字大8的两位数是()。

正确答案:

80、91学生中出现的错误答案:

19错误原因分析:

1、理解能力不够强。

这道题重点是十位比个位大8,而有些学生不能很好理解,因此造成上述的错误。

2、个位和十位没有区分好。

有些学生把个位当十位,十位当个位,因此也出现上述错误。

错题讲评方案:

首先,我复习了个位和十位的位置关系,使他们牢记从右边数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如:

36,6是个位,3是十位。

其次,让学生反复读这道题目,理解题目的意思,是十位上的数比个位上的数多8个。

最后,让学生说说19错在哪里,并说出正确答案。

题目:

一张10元能换(

)张1元和(

)张2元。

正确答案:

一张10元能换(

2)张1元和(

4

)张2元

4)(

3

6)(

2

学生中出现的错误答案:

一张10元能换(10)1元和(5)张2

元。

错误原因分析:

1、理解能力弱。

有些学生把和当做或在做,不能理解和跟或的区别,因此就出现上述错误。

2、这道题本身就有一定的难度,再加上有些学生上课开小差,没听好,于是就出现上述的错误。

错题讲评方案:

首先,我复习了人民币换算方法,并利用关系做了一些简单的换算,如:

一张5元换()张1元等等。

其次,重点讲解和跟或的区别,基本上让每个学生都理解这两个字的意思,能正确区分和跟或。

最后,让学生说说这道题错在哪里,并说出正确答案。

题目:

我要借5本数学故事,借走后还剩33本,原来有数学故事几本?

正确答案:

5+33=38(本)

学生中出现的错误答案:

33-5=28(本)

错误原因分析:

1、理解能力弱。

学生一看见借5本书,就马上用减法计算,不去理解题目中的意思,因此就出现了上述错误。

2、应用题的解题策略差。

应用题比起其他题目,更讲究解题策略,而一些学生拿到应用题就手足无措,胡乱进行加、减,于是自然而然就出现上述的错误错题讲评方案:

首先,我让学生反复读这道题目,理解题目的意思。

其次,让做错的学生来解释这道题的意思,让他们真正弄懂题目的意思。

最后,让学生列出正确的算式。

题目:

学生排队做操,从左往右数,小明站在第5个,从右往左数,他站在第

8个,这一排一共有()个。

正确答案:

这一队一共有(12)个人。

学生中出现的错误答案:

(1)、这一队一共有(13)个人。

(2)、这一队一共有(14)个人。

错误原因分析:

1、审题不清。

错题

(1)的学生是这样想的:

5+8=13,忽略了小明数了2次了,未减1。

2、学生受以前做题时思维影响。

错题

(2)的学生则是:

5+8+1=14。

以前曾让学生做过这么一题:

“学生排队,小红前面有5人,后面有8人,这一排一共有多少人?

”解题时,学生会说:

“小红也要算进去。

”即5+8+1=14。

错题讲评方案:

首先,对于解决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实际问题,可让学生模拟排队,或用简图表示。

如图:

○○○○小明○○○○○○○。

可列式:

4+7+1=12。

其次,学生对题目意思一知半解,考虑问题不全面。

教师可引导学生发现在这一题中,从左往右数,小明排第5个,这5人中有小明,而从右往左数,

小明排第8个,这8人中又有小明,因此,5+8=13中,小明有2次,应减去1次,13-1=12。

最后,平时训练学生教师读题时要专心,用铅笔点好,题目听好、看好。

应培养学生养成认真检查的好习惯,把结果对入题中再校对一遍。

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多教给学生一些好的解题方法,例如:

画图。

题目:

按规律接着画到第10个:

□○□□○□正确答案:

(1)□○□□○□□○□□

或者:

(2)□○□□○□□□○□

学生中出现的错误答案:

(1)□○□□○□○□□○

(2)□○□□○□□○□□○□□○□□

错误原因分析:

1、理解能力弱。

这道题要求按规律画,画满10个,有少数学生不理解画到第10个的意思。

自以为再要画10个,尽管规律找到了,不符合考试题意,所以就错了。

2、有十几个学生不会找规律。

首先学生看到题,不会分析,这道题一共有两种图形,□和○,○没有变化,而□变化了。

起先是一个□,一个○,后来是两个□,一个○;接着就是暗示学生要画3个□,题中的第三次□,已今有了一个□,学生只要画2个□了,画一个○,依次再接着画4个□,由于题目要求画到第10个,那么第四次画□时不要画4个□,只要画一个□,就可以结束该题的解答。

这一题的另一种解法是分析第一组应该是□○□,第二组也是□○□,第三组也是□○□,只要再画到第四组的第一个□,就可以停笔了,符合题意中的“画到第十个。

错题讲评方案:

首先,要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其次,教育学生仔细分析题目,理解题意,找出规律,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最后,培养学生认真数数的习惯。

题目:

想想填填:

7+(

=13-(

正确答案:

7+

6

)=13-

0)

7+

5

)=13-

1)

7+

4

)=13-

2)

7+

3

)=13-

3)

7+

2

)=13-

4)

7+

1

)=13-

5)

7+

0

)=13-

6)

学生中出现的错误答案:

7+(6)=13-(7)错误原因分析:

(1)不理解题意。

我分析了一下,学生会出现上面的错例主要是这样想的:

他们把这一题分割成了两道题,先考虑7+()=13,所以填了“6”,学生错题的关键是不懂题目的意思。

我分析了一下,学生会出现上面的错例主要是这样想的:

他们把这一题分割成了两道题,先考虑7+()=13,所以填了“6”,前半题完成后,再想后半题,(6)=13-(),所以又填了“7”。

(2)读题不仔细。

他们没将题目完整地看一下,7+(6)=13-(7),前面的得数与后面的得数根本不相等。

错题讲评方案:

首先,学生对题目类型不熟悉,不理解题意。

应让学生明白此题的意思是前后两个()填进适当的数后,左面7+()的得数与右面13-()的得数要一样。

其次,缺少解题策略,做题目比较盲目。

可以引导学生这样想:

先确定前

面括号里的数,如果填1,那么7+

(1)=8,再只要想13-()等于8;如果填2,那么7+

(2)=9,再只要想13-()等于9;以次类推。

最后,培养学生多读题目要求、全面考虑问题的习惯。

也可以先确定后面

括号里的数,如13-(3)=10,那只要想7+()也等于13。

题目:

正确答案:

21+5=26(辆)学生中出现的错误答案:

21-5=16(辆)错误原因分析:

1、理解能力弱。

这是一题图文应用题,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也成了他们学习的一块硬骨头,一是他们识字不多,二是他们理解能力有限,三是他们易“知其然”难“知其所以然”。

这道题的已知条件有两个:

一个是“已经开走了21辆”;另一个是图片信息——还剩5辆车。

正确的理解这两句话,是解题的关键。

不过,一些学生却对这两个已知条件理解不好,因此就造成了上述的错误。

2、应用题的解题策略差。

应用题比起其他题目,更讲究解题策略,而一些学生拿到应用题就手足无措,胡乱的进行加、减,于是自然而然就出现了上述错误。

错题讲评方案:

首先,指导学生看图和文字说话,完整的把题目说一遍,教师板书:

停车场现在还剩5辆车,已经开走了21辆,停车场原来有多少辆车?

其次,让学生反复阅读题目,理解题目中每句话每个条件的意思。

明白:

原来包括现在的和已经开走的。

最后,让学生说说“21-5”这一算式错在哪里,并列出正确的算式。

题目:

的是第()盆,它左面一盆开了()朵。

正确答案:

5、1、2、5、2

学生中出现的错误答案:

5、1、2、1

错误原因分析:

1、理解能力弱。

这道题考查的是排序中的第几和几个。

“第1盆花开了3

朵,第2盆花开了()朵,第3盆花开了()朵,它左面一盆开了()朵”这些考察学生对第几个有几个的理解;而“开4朵花的是第()盆”,则是考查对第几的理解。

第几和几个在同一题中出现,学生不理解其含义,知识迁移不好,就出现了上述错误。

2、学生的学习习惯差。

有些学生出错的原因则是太粗心,以为都是让我们求第几,一做完就不仔细检查,自然就出现了上述的错误。

3、说明现在的数学题目都比较灵活,不会一成不变,常常在一道题目里就

出现多种题型。

这就要求孩子们必须认真审题,灵活解题。

这就是新老教材一个很大的区别。

错题讲评方案:

第几和几个历来是孩子容易混淆的两个数学概念。

为了帮助孩子理解,我特意请第三小组的六个小朋友站起来。

然后说,第三小组是由某某,某某等六个小朋友组成。

第三小组的第六个人指的是某某这一个人。

(某某指的是孩子们的名字)通过强调六个和一个这数量上的区别来帮助孩子理解第几和几个的不同含义。

让学生反复读题,理解题目。

再让学生说说“开4朵花的是第

(2)盆,它左面一盆开了

(1)朵”这一回答错在哪里,并得出正确的结论。

题目:

正确答案:

爷爷、小猪

学生中出现的错误答案:

奶奶、小象

错误原因分析:

体会左右的相对性是本节的一大难点,这要求学生不仅要弄清自己的左和右,还要理解和自己面对面的那人的左和右(也就是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思考)。

关于左右的相对性,有些地方我们成年人都觉得难理解,何况是这么小的孩子呢?

错题评价方案:

确定判断标准:

其实上述问题就是判断左右时以谁为标准的问题。

以谁为标准,一般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

为了便于说明我们把观察的对象按属性进行分类。

(1)观察的对象是无生命的物体(如下图),一般确定左右的标准是观察者。

圆的左边有(3)个三角形,右边有(4)个三角形

2)观察的对象是人或动物,有两种情况

①当问及的问题涉及到人或动物身体的左右时(如下图),一般以人或动物为标准。

②当问及的问题不涉及到人或动物身体的左右时(如下图),以谁为标准皆可。

如上左图,如果以观察者为标准,女孩的左边就是奶奶;如果以女孩为标准,女孩的左边就是爷爷。

像这样判断照片中某人的左边或右边是谁时,以照片中的人或看照片的人为标准都是可以的。

但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最好是标明参照的标准,如给下图中的某人或某动物加上标明参照标准的说话框,这样就没有异议了。

所以此题的答案是:

爷爷、小猪

 

题目:

12-9=、17-9=

学生中出现的错误答案:

12-9=7、17-9=12

错误原因分析:

1、退位减的计算方法掌握得不好。

比如想加算减的方法,他知道9+8=17或9+3=12,但他无法根据加和减之间的关系得出17-9=8或12-9=3。

2、17-9=12、13-9=16、12-9=7,在被减数的个位上的数不够减的情况下,他采用了用减数减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字而十位上的数字不变的方法,因此得出17-9=12、13-9=16、12-9=7(此题他忘了写被减数十位上的1)的典型错题。

错题讲评方案:

1、通过看图列式来理解加和减之间的关系。

2、通过实物操作来理解当一个两位数减一个一位数,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时,应该怎么办。

之后,指导学生用破十法来计算。

3、通过实物操作,运用该生自己的错例,让他判断17-9=12、13-9=16、12-9=7的正确性,如17个小圆片拿走9个,还剩12个,那么12+9=()个,会是17个吗?

4、通过实物操作指导该生用连减的方法来计算。

题目:

39+4=31

正确答案:

39+4=31=12

学生中出现的错误答案:

39+4=31=2错误原因分析:

在计算的时候,忘记了把从个位上的数之和进位的1与十位上的数字合并起来。

如,37+4=31错题讲评方案:

1、用手指帮助。

个位上的数字相加进位以后用左手的一根手指表示进位的“1然后再与十位上的数字相加。

2、用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字头上写一撇的方法提醒进位后的“1”。

3、判断。

4、学会检查。

两个数相加后,和小于其中一个加数,从而知道计算的结果是错误的。

题目:

在的()面;

在的()面;在()的上面。

的下面是()。

正确答案:

在的(上)面;在的(下)面;在(圆)的上面。

的下面是(三角形)

学生中出现的错误答案

在的(下)面;

在的(上)面;

在(圆三角形)的上面。

的下面是(圆)。

错误原因分析:

1、理解能力差,生活经验不够。

2、缺乏必要的空间观念,不能够准确对三个及三个以上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进行判断。

错题讲评方案

1、学会根据句子的描述找参照物。

2、把问题分解,然后找出研究的两个对象用铅笔圈起来,进行上下位置的判断

3、认真检查。

4、通过实物操作,比如,利用数学书、语文书及笔盒这三种物品的上下位置关系去理解判断它们之间的上下关系。

题目:

小松鼠已经吃了25个松果,还剩7个,原来有果子多少个?

正确答案:

25+7=32(个)

学生中出现的错误答案:

25-7=18(个)

错误原因分析:

1、理解能力弱。

这道题目重点词语是:

原来。

正确的理解这个词语,对解题至关重要。

不过,一些学生却对这个词语不能很好的理解,因此就造成了上述的错误。

2、文字题的解题策略差。

文字题比起其他计算题目,学生更喜欢计算题,没有耐心去看懂文字,就胡乱地用减法,于是自然而然就出现了上述的错误。

错题讲评方案:

首先,我复习有关“原来有多少,还剩多少”的文字题,在此基础上再来解决这个题目。

如:

原来有32个桃子,我采了5个桃子,还剩多少个桃子?

题目:

我们班领了12袋牛奶,还剩8袋。

原来有多少袋牛奶?

正确答案:

12+8=20

学生中出现的错误答案:

12-8=4

错误原因分析:

1、理解能力弱。

这道题目重点有两句话,领了12袋和还剩8袋。

正确理解这两句话对解题至关重要。

有些学生对题目理解不够,造成以上错误。

2、关键词语的误区。

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题目看到一些关键的词语就会误认为是正确的解题方法,如:

“一共”就是用加法做,“还剩”就用减法做。

题目中出现了一个“还剩”,就误认为用减法做了。

3、应用题的解题策略差。

应用题比起其他题目,更讲究解题策略,而一些学生拿到应用题就手足无措,胡乱的进行加、减,于是自然而然就出现了上述的错误。

错题讲评方案

首先,我用最简单的方法来解释这道题:

口袋里的钱。

学生对钱还是比较敏感,懂点事了就会用。

举一个比较简单的例子:

口袋里有一些钱,用了1元,还剩2元。

口袋里原来有多少钱?

对于这道题,学生能够很快的理解,并说出答案3元。

其次,理解“还剩”的意义,告知学生,一般来说,“还剩下”这个词在问题中一般都是用减法的,而在条件里你就要去理解,跟现实生活去联系一下;也可以用摆小棒的方法去加深理解。

最后,纠正错误。

题目:

当时针即将到5时,而分针指向11的时候,是()时()分。

正确答案:

4时55分

学生中出现的错误答案:

5时55分错误原因分析:

1、思路单一直观。

学生比较喜欢先看时针,再看秒针。

遇到此类题目时,他们的解题思路比较单一,对题目还不够理解,看到时针指向的是5,就迅

速地写出了5时55分的错误答案。

2、对钟表的观察不够。

学生直观的看时针和分针,对生活实际的时间观察不够。

造成时针跟分针没有联系。

错题讲评方案

我利用实物钟给经常错误的学生进行动手操作,从4时30分开始。

一般学生都认识半时,所以对4时30分比较熟悉。

然后让他们看分针在走动时,时针的变化。

当分针走到11时,发现时针并没有超过5,而是差一点点,就这么一点点,说明还没到5时,只是4时多,多多少,多了55分,得出答案:

4时55分。

题目:

一张一元的人民币可以换()张5角的人民币和()张1

角的人民币。

正确答案:

一张一元可以换

(1)张5角的人民币和(5)张1角的人民币;一张一元可以换

(2)张5角的人民币和(0)张1角的人民币;一张一元可以换(0)张5角的人民币和

(10)张1角的人民币。

学生中出现的错误答案:

一张一元的人民币可以换

(2)张5角的人民币和

10)张1角的人民币

错误原因分析:

学生审题不清,读题能力不强。

主要是对题目中的一个“和”字不够理解,学生出现错误往往是因为想当然的理解为一张一元的人民币可以换成()张5角,一张一元的人民币可以换成()张1角的人民币。

错题讲评方案:

可以让学生通过现实的换钱活动来进行解题,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进行换钱活动。

平时教师也要训练学生读题时要细心,用铅笔点好,题目听好、看好。

题目:

个位是2的两位数有()个。

正确答案:

个位是2的两位数有(9)个。

学生中出现的错误答案:

1、有(10)个

2、有(12、22、32、42、52、62、72、82、92)个

错误原因分析:

审题不清。

错题1的学生是这样想的:

个位是2的数有2、12、22、32、42、52、62、72、82、92,总共10个,根本没思考是不是所有以上这些数都是两位数。

错题2的学生则是这样想的:

个位是2的两位数有2、12、22、32、42、52、62、72、82、92这些数,他们根本没注意括号后面还有一个“个”字。

错题讲评方案:

对于做这些题目,我想平时还是应多训练学生读题时要专心,用铅笔点好,题目听好、看好,培养学生养成认真检查的好习惯,把结果对入题中再校对一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