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导师指导手册修订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960301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9.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研学导师指导手册修订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研学导师指导手册修订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研学导师指导手册修订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研学导师指导手册修订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研学导师指导手册修订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研学导师指导手册修订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研学导师指导手册修订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研学导师指导手册修订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研学导师指导手册修订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研学导师指导手册修订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研学导师指导手册修订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研学导师指导手册修订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研学导师指导手册修订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研学导师指导手册修订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研学导师指导手册修订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研学导师指导手册修订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研学导师指导手册修订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研学导师指导手册修订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研学导师指导手册修订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研学导师指导手册修订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研学导师指导手册修订版.docx

《研学导师指导手册修订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学导师指导手册修订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研学导师指导手册修订版.docx

研学导师指导手册修订版

《研学导师指导手册》

主编:

台永利

 

专家委员会:

高子涵王一石树会

编辑委员会:

陈占龙张文凯黄文浩杨棪凯

陕西省大学生体验教育教导大队办公室印制

引言:

教育的本质是:

“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

我们常说:

最好的课堂是人生,最好的老师是自己。

一个人要想拥有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生、让自己的人生价值充分实现,就必须要冲破思想的藩篱,离开脚下的故土,开辟新的道路、走到新的境域去找寻一个全新的世界。

什么是最好的成长路?

生命的能量在脚下,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过去,书本是孩子们的世界。

现在,世界是孩子们的书本。

在现代文化中,研学旅行被定义成这样一种现象:

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到另一个全新环境里针对学科的某一板块进行研究性学习和旅行,既非单纯的旅行,也非纯粹的研究性学习,而是学与行的一种深度融合。

它为教育注入自然气息,给每位营员提供了一个有别于传统的充满自主选择性和趣味性的第二课堂。

一座城市,一段历史;一所大学,一种精神;一个人群,一种文化;一个主题,一份成长。

我们想要将孩子们从三点一线中解放出来,呼吸自然和社会的新鲜空气,感悟历史和未来的时空撞击;我们想要让孩子们与不同的人群相遇,在瑰丽神秘的各式文明中流连,知晓“坚持、探索、思考、包容”的意义;我们想要使教育回归本质,使快乐伴随成长。

一、关于研学旅行

(一)什么是研学旅行

1.研学旅行定义的提出

2014年4月19日,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王定华在第十二届全国基础教育学校论坛上发表了题为《我国基础教育新形势与蒲公英行动计划》的主题演讲。

在会上,他首先提出了研学旅行的定义:

学生集体参加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校外参观体验实践活动。

研学要以年级为单位,以班为单位进行集体活动,同学们在老师或者辅导员的带领下,确定主题,以课程为目标,以动手做、做中学的形式,共同体验,分组活动,相互研讨,书写研学日志,形成研学总结报告。

2.研学旅行活动的甄别

在主题演讲中,王司长还针对研学旅行的特点提出了"两不算,两才算":

第一个特点,校外排列课后的一些兴趣小组、俱乐部的活动,棋艺比赛、校园文化,不符合研学旅行的范畴。

第二个特点,有意组织。

就是有目的、有意识的,作用于学生身心变化的教育活动,如果周末三三两两出去转一圈,那不叫研学旅行。

第三个特点,集体活动。

以年级为单位,以班为单位,乃至以学校为单位进行集体活动,同学们在老师或者辅导员的带领下一起活动,一起动手,共同体验相互研讨,这才是研学旅行。

如果孩子跟着家长到异地转一圈,那也只是旅游。

第四个特点,亲身体验。

学生必须要有体验,而不仅是看一看、转一转,要有动手的机会、动脑的机会,动口的机会,表达的机会,在一定情况下,应该有对抗演练,逃生的演练,应该有出点力,流点汗,乃至经风雨、见世面。

3.研学旅行定义的确定

研学旅行是以中小学生为主体对象,以集体旅行生活为载体,以提升学生素质为教学目的,依托旅游吸引物等社会资源,进行体验式教育和研究性学习的一种教育旅游活动。

中小学研学旅行是有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的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体食宿的方式开展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

(详请参见:

教育部官方相关文件)

4.开展研学旅行的意义

(1)有利于促进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党、对国家和对人民的热爱之情;

(2)有利于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

(3)有利于加快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从小培养学生文明旅游意识,养成文明旅游行为习惯。

(二).研学旅行开展的现状

目前从国家相关部门公布的信息材料来看:

在全国范围内:

各地积极探索开展研学旅行,部分试点地区取得显著成效,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积累了有益经验。

但一些地区的部分单位和机构在研学旅行活动组织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以下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1.重活动形式、轻教育内容,思想认识不到位;

2.组织与执行、交通与景点,协调机制不完善;

3.研学活动各方有序参与责任机制不健全;

4.研学活动中安全预案不落地、保障不规范;

5.研学产品大多“旅重研轻”、教育效果不明显;

6.研学导师队伍能力素质参差不齐,履职能力有待进

一步提升;

7.相关研学产品体系不健全、研发更新后力不足等问题。

二、关于研学导师

研学导师是为了更好适应研学旅行行业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职业,是指在研学旅行过程中,具体制定或实施研学旅行教育方案,指导学生开展各类体验活动的专业人员。

研学导师在学生研究性旅行学习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职业角色定位

在研学旅行活动中研学导师和研学辅导员承担和履行的是:

营员的陪伴者、支持者、引导者和传递者的角色责任,陪伴营员研学,共同进步成长。

1、陪伴者在研究性旅行学习过程中,研学导师需要和营员一起生活、一起做活动,照顾他们的起居、饮食、心理,在这个过程中导师也在潜移默化的引导营员,陪伴在他们成长的重要阶段。

2、支持者在研究性旅行学习过程中会有各种各样的第一次,营员们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包括独立生活、社交、活动挑战等方面。

研学导师会以帮助者、支持者的身份出现,来鼓励他们克服这些困难、迎接挑战,让他们走出自己的舒适区,步入成长的延展区。

3、引导者在每一个景点参观结束之后,带营员做一些分享、反思,内容不局限于活动之内,营员们也愿意敞开心扉去和导师聊天,在这个过程当中导师会引导他们朝非常积极、正面的方向发展,然后让营员能够去适应这里的生活,学会在学校里或者家庭当中学习不到的一些能力或品质,这是营地最重要的一部分,也是以人来影响人的一种教育方式。

4、传递者研学导师接受了培训,认同了教育理念,之后就形成了一个具有独特文化的教育团体,他们在实际操作过程当中会传递给营员我们对教育的思考与探索,在这个过程当中研学导师践行了教育理念,传递着教育理想,影响和帮助营员逐渐成为研究性旅行学习的核心。

(二)基本能力素养

1、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能进行精确的活动规划和管理;

2、具有较强的体魄和较强的适应力;

3、具有一般空间感、形体知觉、手臂灵活性和动作协调性。

4、具有在广博的各学科的知识积累,尤其是要有心理学、管理学、组织行为学、成功学、领导学、行销学以团队建设、教练技术等学科知识素养。

(三)导师等级与培养

1、基础培训体验、学习研学旅行,对研学旅行活动有初步的认识,并在相关技能方面有一定程度的掌握。

(1)什么是研学旅行、研学旅行的意义、模式特点、国内外研学旅行行业的发展及现状

(2)研学导师在研学旅行活动中的角色定位与基本素养

(3)省内相关研学旅行基地及部分教材的了解

2、中级培训通过此阶段的培训,参与培训的研学导师在对应的认知方面有更深入的认识,技能方面有较大的提升。

(1)《研学导师与营员的和谐关系构建》及《青少年心理发展特征》系列课程系统培训学习;

(2)《研学旅行活动安全操作流程及规范》的系统培训

3、高级培训:

参与培训的研学导师可以参与活动项目和营地方面的管理,对营员管理技巧和研学导师培训有较高层次的认知。

(1)《研学课程设计》和《研学项目排布与管理》等课程的系统学习与实践;

(2)《大型研学活动操作与风险把控》课程的讨论与实践;

(3)《研学团队管理和注意事项》和《应急突发事件的有效处置办法》等规定的深入学和研学实践。

三、关于研学活动的组织实施

(一)组织领导

1.领导成员

总指挥:

副总指挥:

(校方)

副总指挥:

(活动实施方)

2.配合人员

研学导师:

研学辅导员:

活动后勤:

随队医务员:

(二)职责分工

总指挥研学活动总指挥要高度统筹研学活动全局,严密关注学员安全问题,严格把控研学进程,全面领导并及时有力处置其他突发事件,对整个研学活动负主要领导责任。

副总指挥研学活动副总指挥作为校方代表(活动实施方的主要组织者),在积极协同总指挥做好相关工作的同时,针对研学过程中出现的其他问题,及时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并有力督促相关问题能得以有效解决,对整个研学活动的安全顺利进行负责。

研学导师研学导师作为在研学旅行过程中,具体实施研学旅行教育方案,指导学生开展各类体验活动的专业人员。

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要重点关注自己所属班级学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对于研学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问题能够及时有效处置。

对于能力范围外的突发事件应积极寻求外援并在第一时间内向总指挥报告,在得到相关指令后视实际情况依令而行。

研学导师要对本研学单元所有营员的研学效果负主要责任。

研学辅导员研学辅导员是研学导师力量的重要补充,是向研学导师晋升的初级阶段。

在自身未能独立操作具体研学单元进行研学活动时,以助理的身份协助本研学单元的研学导师针对营员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相关研学内容、研学手册、交通、饮食和住宿等细节进行全面关注。

研学辅导员需要对每个营员的研学效果负责。

研学活动后勤研学活动后勤在整个研学活动过程中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后勤应主要负责的事项有:

1、活动车辆调配;

2、研学活动后勤物资准备;

3、研学营员、研学导师及其他随团工作人员人身意外险信息收集和购买;

4、研学目的地(景区/营地)协调与门票预置;

5、研学营员用餐地点的对接和预约;

6、研学营员及导师团队宿营地点的选定及安排;

7、其他需要后勤完成的工作(例如:

临时补位替换因

故不能正常履行职责的研学导师和研学辅导员等)。

随队医务员随队医务员由具备专业资格的医护人员担任,是整个研学活动过程中院前急救和常见伤病员救治的核心力量。

除轻微病症外,队医一般不对患病营员进行治疗,仅作相应应急处置,及时与家长联系,根据病情或家长要求,送往县(市)级以上医疗机构就诊,并全程跟踪治疗。

随队医务员的主要职责是:

1、处置营员轻微外伤;

2、针对开放性伤口能及时进行清创、止血和包扎;

3、在第一时间判明伤病员骨折(骨裂)类型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有效施救;

4、熟练使用心脏急救技术进行院前急救;

5、配合相关医疗机构妥善处置其他突发性疾病营员

6、在重大事故发生时能够积极组织、领导、协调具备院前急救能力的研学导师和其他社会力量对相关伤病员进行院前急救。

(三)研学流程

1、研学活动行前安排

(1)研学需求调研

在校方提出(表达)有研学活动计划意向后,相关工作人员随即进入校园会同校方研学活动负责人(和学生代表)进行相关信息采集。

经过对校方和营员进行活动需求认真分析深入探讨的基础上,然后共同确定本次研学活动主题。

参加会谈的工作人员将会议纪要等调研资料发送给方案组,进入活动方案设计环节。

(2)研学活动方案设计

研学方案组(由研学导师、辅导员和相关板块课程研发人员等组成)要根据校方及学生代表的实际需求,精确提炼能确保研学效果的关键要点,依据相关要点策划和设计研学活动方案。

活动方案须率先标明活动的主题目标,列出项目的内涵意义(与主题对应)。

方案组负责人应及时和校方研学活动负责人就相关内容进行确认,并根据校方反馈意见及时对文案进行修正。

(3)研学活动行前会议

完整有效的行前会是保证研学活动安全有序实施的前提。

研学活动行前会议中,研学活动总指挥要将以下内容向校方相关人员和研学导师(研学辅导员)进行全面分享:

①本次研学活动的主题和相关要求;

②参加本次研学活动人员的基本情况(人数、男女比例、学段、时间、地点等);

③依据活动需求所安排的项目;

④明确需要彼此通力协作和相互配合的时间、节点以及其他相关事项(主要指我方执行团队与校方),进一步促进参会人员明晰本次研学旅行活动的目标任务;

⑤召开会后会。

根据营员情况分配落实工作任务,并提出具体工作要求:

一是,敬业精神(注意自身形象和职责良好履行);二是,强调安全(要求执行团队所有人全程保持高度警惕,绝不能丝毫懈怠和抱有侥幸心理)。

2、研学活动行中实施

研学活动方案的有效执行与及时适度调整是本次活动能达到预期收效的重要保证。

(1)活动展开前(导入主题、悬念铺设、规则明确、沟通方式等);

(2)活动进行中:

认真观察、仔细记录;“沟通方式”强化;环境氛围适时营造、引导营员展开随机分享;

(3)活动返程中:

引导学员自主分享、总结升华;小结并致祝福语(下高速后、即将到达学校时<3-5分钟>)。

3、研学活动行后总结

(1)系统总结(全面复盘)

研学导师在每一次研学旅行活动后要对整个活动进行全面总结。

主要从自身履职情况和研学活动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展开总结,例如:

①所负责的工作完成情况;

②与其他导师或相关方面的配合情况;

③学校方面存在的相关问题;

④学生个体存在的突出问题;

⑤相关合作方存在的问题;

⑥针对本次研学旅行活动的方案内容设计、景点线路安排等方面的见解和建设性建议;

⑦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完成节奏。

(2)回头看(行后应用会)

行后应用会上,会议重点须落在将活动收获转化为有形的“行动措施”或“行为规范”上。

会后,要在建立承诺的基础上,持续推动新的《行动措施》和《行为规范》的修订与落实。

(在形成“有形化”的过程中,研学导师可借助行动学习的相关工具促进团队的共识。

主要动作如下:

①活动目标回顾与确认;②活动效果持续强化建议。

4、研学活动跟踪反馈

(1)研学导师评价

研学导师评价主要是指:

各研学单元导师针对所属营员在整个研学旅行活动中的总结性评价。

①评价的期限:

研学旅行活动结束7个工作日内,研学导师要根据营员在研学活动中的现实表现(闪光点和待提升方面),及时给予每位营员相应评价。

②评价的依据:

活动展开前,研学导师应根据研学手册中的研学目标,向学生明确本次活动需达成什么目标和需要完成什么样的研究性学习任务;在活动结束后,导师一方面要根据营员在当天的研学活动中体现的的学习能力和目标任务达成情况给予中肯的评价和建议;另一方面要有机结合营员在其它方面(例如:

言谈举止、素质养成等方面)的综合表现进行总结评价。

③评价的载体:

营员在研学旅行活动中的总结性评价。

通过“线上互动”、“爱心卡片”和“世界咖啡屋”等多样渠道实现。

(2)研学导师再访校园

研学导师再访校园时应当积极促进师生座谈会的召开。

研学导师团队要带着问题进入校园进行回访工作,并向校方提出问题,沟通见解,解决问题。

着重解决以下问题,为下一次研学出行做好充分准备。

调研我们在研学活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②研学旅行活动后对学生的是否起到作用?

如何更好的使校内课堂和校外的研学旅行活动完美的结合,给学生们达到良好的效果。

③了解学校方面在研学旅行方面或学生管理所面临的困扰和难点,认真聆听仔细解答;

④听取校方关于研学旅行的主张和建议,以及他们期望达到的理想效果是什么?

积极探索我们和学校下一步如何很好的相互配合的机制。

(3)研学活动授勋颁奖

授勋颁奖工作,是研学旅行活动跟踪反馈环节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导师研学旅行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性工作。

无论是研学旅行途中,还是导师再访校园现场,搞好奖励工作,对于激励积极分子,鼓舞研学热情,调动营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保证研学活动开展、研学经验总结和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①授勋颁奖的目的

根据《研学旅行勋章荣誉体系及授勋办法》规定,授勋颁奖的目的在于维护活动纪律,鼓励先进营员,调动全体营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为进一步促进营员行动力与责任感良好养成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升”的自律意识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全面服务于营员的“乐学善学和自觉进取”未来能再次选择、积极参加各类研学旅行活动。

②授勋颁奖的原则:

奖励应当坚持下列原则:

第一,严格标准,按绩施奖(研学中的实际表现);

第二,充分发扬民主,将导师营员观察纪要和营员公共推选有机结合;

第三,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

③授勋颁奖的项目

研学活动奖励项目,按照《研学旅行勋章荣誉体系及授勋办法》规定,分嘉奖、三等研学勋章、二等研学勋章、一等研学勋章和“研学之星”荣誉称号五个项目。

这五个项目依次以嘉奖为最低奖励,“研学之星”荣誉称号为最高奖励。

④关于授勋颁奖工作的相关补充

除了表彰研学单元里那些推动营员自助管理的人员外,研学导师也要根据细致观察的结果,对研学活动中那些表现相对优秀、好人好事或有自主奉献意识的营员进行特别口头表彰或颁发奖状(如最佳奉献XX,最佳助人为乐XX等)。

另外,也可以根据营员的实际表现,举行以年级为单位的授勋颁奖仪式,以此来增强学生的荣誉意识,营造和谐健康的研学成果巩固与应用氛围(后研学阶段)。

(在出发前研学导师应积极引导营员制定《研学活动公约》,督促实行班级间的PK积分制<正向积分和反向加分>。

最终的评优评先进依据的是:

研学任务<目标>达成及该研学单元的研学表现情况。

四、研学团队管理与注意事项

(一)研学活动中的团队管理

1、研学导师管理

研学导师(研学辅导员)是研学单元活动的组织者和直接参与者在研学活动过程中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研学导师的言行举动甚至会在某些层面上直接影响到整个研学活动的预期效果。

因此,过程中我们会对参与研学的相关导师执行较为严格的管理。

大致的情况如下(详见附件):

(1)研学活动中所有研学导师执行半军事化管理制度。

统一服装,统一标识,统一行动,统一食宿,统一质量标准输出,确保研学活动计划能高效落实执行。

①职业化与特色着装;

②标志标识贴戴到位;

③站立行走规范得体;

④履职带队尽心高效。

(2)研学活动中所有研学导师执行“营员状态瞬时报告制度”。

具体内容如下

营员状态瞬时报告分为微信平台报告和对讲语音报告两种。

第一种,微信平台报告。

①蹬车离校前报告所属研学单元人员情况(总人数、人员成份<师生或其他>、学生男女比例);

②离开研学目的地时,报告所属研学单元人员有无变化(总人数、人员成份、变动人员具体去向);

③其他需要使用微信平台报告的时机和事项。

第二种,对讲语音报告。

对讲语音报告主要针对研学过程中的这几种情况:

①中途停车、再次出发时(有人员上下车辆);

②即将到达研学目的地收费站口时;

③转换参观景点,即将离开停车场时;

④用餐后蹬车完毕,即将再次出发时;

⑤返程中即将经过收费站口时(上下高速);

⑥其他需要对讲语音报告或播报的事项。

第三种,即时清点人员制度。

①上下车辆时;

②更换交通工具时;

③景点转换时;

④景区人员拥挤时;

⑤队伍调整时;

⑥其他研学导师认为必要的时机和节点。

2、所属营员管理

研学活动中营员的管理应当本着鼓励、支持、引导的原则进行。

大力鼓励营员热情参与营中管理,支持每一位小伙伴为研学单元的和谐氛围构建、活动有序推进建言献策,引导全体营员自动、自发、自觉做好本次研究性学习。

为了促进营员逐步养成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良好习惯、提升个体营员的行动力和责任感。

在活动开始前研学导师组织营员进行研学团队初步建设,选拔出本研学单元的“领导团队”(5名左右)。

例如:

旗手、前队(带路)、尾队(收尾)、安全员、卫生员)等等。

活动结束后根据营员表现打分,并依据《研学旅行勋章荣誉体系及授勋办法》(详见附件),在“研学活动跟踪反馈”环节隆重召开授勋大会,授予优秀营员以相应勋章。

(二)研学活动中的注意事项

(1)交通工具

①车辆概况介绍

②安全带(安全带子手中拿,铁扣推进塑料卡;小小设备要重视,生命安全全靠它。

③座椅扶手(口令:

扶手扶手放下来,现在大家拍一拍。

④逃生及通道

⑤零食(主要指刺激性气味食品)

⑥饮水(小技巧)

(2)研学目的地

①拥堵踩踏

②意外丢失

③意外伤害(扭伤、磕伤、摔伤和其他人为因素导致的伤害。

(3)食宿管理

①餐饮安全与就餐时间节点安排

②宿营点消防设施及应急通道

③营员就寝秩序与睡眠质量保障

(4)其他不可控风险(洪灾、滑坡、泥石流、火山、地震、火灾和暴恐等。

处置办法详请参见附件、附件、附件之规定。

五、研学活动应急处置办法

为了充分提高研学旅行活动的安全保障,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切实保障每位营员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研学旅行活动正常圆满开展,促进区域素质教育的健康有序发展。

依据宪法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参照《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结合研学旅行活动的实际需要和以往之经验教训,制定本研学活动应急处置办法。

(一)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类与级别

1.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类

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以下四类:

(1)自然灾害。

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水上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

(2)事故灾难。

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核与辐射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

(3)公共卫生事件。

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4)社会安全事件。

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民族宗教事件,经济安全事件,涉外突发事件等。

2、突发公共事件的级别

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分为四级:

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Ⅳ级(一般)。

(二)研学活动风险等级划分、应急处置要素与应急处置办法

1.研学活动风险等级划分

根据研学旅行活动的实际情况、对照突发公共事件级别划分原则和情况,我们将研学旅行过程中的相关风险划分为以下四个级别(风险等级越低,风险程度越高):

(1)四级风险(需一般施治的伤病情况)

(2)三级风险(需住院治疗的伤病情况)

(3)二级风险(营员或导师出现伤亡事故)

(4)一级风险(不可抗拒的灾难事故)

2.研学活动风险应急处置要素

(1)需要应急处置的时机:

当某一事件(现象)已经对营员或导师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一定威胁(损失)且事态继续朝着人们主观愿望反面发展时。

(2)负责应急处置报告的人员:

①研学导师;

②研学辅导员;

③或事故现场其他知情者(班主任或其他老师);

④总指挥、副总指挥。

(3)应急处置报告的通道(方式):

①对讲播报;

②电话和其他移动终端;

③微信和QQ等软件平台;

④其他可应急使用的通讯工具。

(4)应急处置报告的主要内容:

①事故发生单位、时间、地点、信息来源;②事故类型、性质、影响范围;

③初步判定的伤亡情况、导致事故的初步原因;

④预计发展趋势和采取的措施;⑤需要支援的项目。

3、研学活动风险应急处置办法

(1)四级风险(需一般施治的伤病情况)

“需要一般施治的伤病情况”主要是指:

营员在研学活动过程中的意外擦伤、磕伤、扭伤、摔伤和互相推搡踩踏以及其他人为因素所导致的危险与伤害。

处置流程如下:

①本研学单元导师:

在险情发生后,本研学单元导师(研学辅导员)应迅速通过对讲将现场情况播报给随队医务员(受队医委托向研学总指挥报告伤员情况)。

②随队医务员:

赶到事故现场后,须在第一时间判明伤病员有无骨折(骨裂)现象。

如果有,应尽快确定骨折(骨裂)类型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有效施救。

与此同时,队医要委托研学导师(研学辅导员)向总指挥报告营员伤病情况,并依据指令由专人将伤病营员护送至指定医疗机构;如果营员没有骨折(骨裂)情况,应及时处置轻微外伤、针对开放性伤口能及时进行清创、止血和包扎。

而后,队医应及时做好患病营员的情绪平复和心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