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与圆锥常用计算公式表格文件下载.xls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961591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XLS 页数:3 大小: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圆柱与圆锥常用计算公式表格文件下载.xls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圆柱与圆锥常用计算公式表格文件下载.xls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圆柱与圆锥常用计算公式表格文件下载.xls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圆柱与圆锥常用计算公式表格文件下载.xls

《圆柱与圆锥常用计算公式表格文件下载.xls》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圆柱与圆锥常用计算公式表格文件下载.xls(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圆柱与圆锥常用计算公式表格文件下载.xls

a:

17:

{i:

0;s:

5003:

"@#@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综合卷@#@班别:

@#@姓名:

@#@学号:

@#@评分:

@#@@#@一、填空。

@#@(23分)@#@1、填口诀@#@二四()()得九()十二@#@三五()()得六三六()@#@2、9的3倍是(),4个5相加的和是()。

@#@@#@3、7×@#@6=(),口诀:

@#@(),读作:

@#@@#@(),表示:

@#@()@#@4、1米=()厘米45厘米-6厘米=()厘米@#@37厘米+5厘米=(  )厘米  23米-8米=()米@#@5、在下面的()里最大能填几?

@#@@#@()×@#@6<27()<3×@#@7@#@4×@#@(   )<1535>7×@#@()@#@6、一把三角板上有()个角,其中()个是直角。

@#@@#@7、比67多29的数是(),比67少29的数是()@#@8、联系生活实际,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姚明的身高是226()教室门的高度大约是2()@#@东方明珠电视塔高468()@#@9、有三个班进行乒乓球比赛,每两个班进行一场,一共要比赛@#@()场。

@#@@#@10、用2、4、6三个数可以写出的两位数分别是:

@#@(@#@)。

@#@@#@11、长方形有()条对称轴,圆有()条对称轴。

@#@@#@12、在○里填上“+”、“-”、“×@#@”或“<”、“>”、“=”。

@#@@#@8○6=4836○73-379×@#@7○65@#@2○2=443○6×@#@718○9=9@#@二、判断。

@#@(5分)@#@1、9个相加的和是13。

@#@()@#@2、小强身高大约是137厘米。

@#@()@#@3、角都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4、计算48+29,得数大约是70。

@#@()@#@5、1米和100厘米一样长。

@#@()@#@三、选择题。

@#@(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5分)@#@1、5个3相加是多少?

@#@正确的列式是(    )@#@A、5+5+5=15B、5+3=8C、5×@#@3=15@#@2、用2、6、0三个数字组成的两位数有(    )个。

@#@@#@A、2     B、4     C、6@#@3、小明有50元钱,买故事书花了28元,他大约还剩()元。

@#@@#@A、22B、30C、20@#@4、5+5+5+4,不可以改写成算式()。

@#@@#@A、5×@#@4B、5×@#@3+4C、4×@#@5-1@#@5、4个好朋友见面互相拥抱一次,共要拥抱()次。

@#@@#@A、3次B、4次C、6次@#@四、计算。

@#@@#@1、直接写出得数。

@#@(6分)@#@3×@#@4=6×@#@7=85-32=3+7=@#@8×@#@8=31-2=5×@#@2=7×@#@8=@#@26+6=1×@#@9=3×@#@5=8+41=@#@2、用竖式计算。

@#@(18分)@#@90-47=59+26=63-28=@#@37+46-54=81-32-27=42-34+57=@#@3、列式计算。

@#@(6分)@#@

(1)5个6相加,积是多少?

@#@

(2)9的3倍是多少?

@#@@#@(3)一个因数是9,另一个因数是7,积是多少?

@#@@#@五、画一画。

@#@(9分)@#@1、以给出的点为顶点,画一个比直角大的角,并写出它各部分的名称。

@#@@#@·@#@@#@2、画一条比3厘米长4厘米的线段。

@#@@#@3、请按对称轴画出图形的另一半。

@#@@#@六、解决问题。

@#@@#@1、看图列式并计算。

@#@(18分)@#@

(1)@#@加法算式:

@#@________________@#@乘法算式:

@#@________________@#@

(2)@#@加法算式:

@#@________________@#@乘加法算式:

@#@________________@#@(3)苹果:

@#@|5个|@#@雪梨:

@#@|||@#@?

@#@个@#@列式计算:

@#@@#@2.@#@2元一枝18元一个27元一本6元一副@#@

(1)买一枝铅笔,一个放大镜和一本书,一共需要多少元?

@#@@#@

(2)40元你可以同时买那三件商品,还剩下多少钱?

@#@@#@(3)你能提出一个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并解答吗?

@#@@#@3、根据表中的信息,制成统计图。

@#@(10分)@#@昆虫名称@#@@#@@#@@#@@#@人数@#@8@#@12@#@10@#@4@#@6@#@(人)@#@12@#@10@#@8@#@6@#@4@#@2@#@0@#@二年级

(1)班同学喜欢的昆虫@#@@#@蜻蜓蝴蝶蝉瓢虫蜜蜂@#@

(1)二年级

(1)班共有()位同学。

@#@@#@

(2)喜欢()的人最多,喜欢()的人比喜欢@#@(  )的少(   )人。

@#@@#@(3)请再提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问题:

@#@?

@#@@#@解答:

@#@@#@";i:

1;s:

7856:

"三上年级数学竞赛试题@#@一、我会填(每题2分,共26分)@#@1、小华和姐姐踢毽子。

@#@姐姐三次一共踢81下,小华第一次和第二次都踢了25下,要想超过姐姐,小华第三次最少要踢(  )个。

@#@@#@2、学校有篮球和排球共80个,篮球比排球多4个,篮球有(  )个。

@#@@#@3、7只猴子一共吃了13个桃,每只大猴吃3个,每只小猴吃1个,请你算一算,大猴有(  )只。

@#@@#@4、某学生第一次与第二次数学测验的平均成绩是62分,第三次测验后,三次平均成绩是68分,他第三次得()分。

@#@@#@5、由0、2、5、8组成的最大四位数是(),最小四位数是()。

@#@@#@6、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2时=( @#@)分 @#@ @#@8米=( @#@)分米=( @#@)厘米 @#@@#@ @#@5000千克=( @#@)吨 @#@ @#@60毫米=( @#@)厘米 @#@@#@7、下列算式中,□,○,△,☆各代表什么数?

@#@@#@

(1)□+5=13-6;@#@

(2)28-○=15+7;@#@(3)3×@#@△=54;@#@(4)56÷@#@☆=7@#@□=(),○=(),△=(),☆=()。

@#@@#@8、用4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 @#@)厘米,如果拼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 @#@ @#@ @#@)厘米。

@#@@#@9、小惠今年6岁,爸爸今年年龄是她的5倍,()年后,爸爸年龄是小惠的3倍。

@#@@#@10、四月份有30天,这个月共(   )个星期余( )天。

@#@@#@11、在○里填上“>”“<”或“=”@#@ 3时○300分 60毫米○6分米6千米○5800米6+7+8+9+0○6×@#@7×@#@8×@#@9×@#@0 @#@@#@12、 @#@一节课40分钟,如果10时40分上课,那么( @#@ @#@ @#@ @#@)时( @#@ @#@ @#@ @#@ @#@)分下课。

@#@@#@13、在□内填入适当的数字,使下列加法竖式成立:

@#@@#@@#@二、我会判断(每题1分,共6分)@#@1、0除以任何数都得0 @#@。

@#@ @#@ @#@ @#@ @#@ @#@ @#@ @#@ @#@ @#@ @#@ @#@ @#@ @#@( @#@ @#@ @#@ @#@ @#@)@#@2、一个三位数和9相乘,积一定是四位数。

@#@( @#@ @#@ @#@ @#@)@#@3、一捆绳子长600米,第一次用去37米,第二次又用去63米,这捆绳子比原来短了500米。

@#@(  )@#@4、1500是1506的近似数,10000是9995的近似数。

@#@ @#@ @#@ @#@ @#@ @#@ @#@ @#@( @#@ @#@ @#@ @#@)@#@5、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111。

@#@()@#@6、三千克铁比三千克棉花重。

@#@ @#@()@#@三、我会选择(将正确答案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2分,共20分)@#@1、小明每天睡9(   )@#@①小时   ②分   ③秒@#@2、□÷@#@9=△……○,○最大是(   )@#@①9    ②8    ③7    ④10@#@3、如图:

@#@●●○○○◎●●○○○◎……,按这样的顺序下去,第40个珠子是()。

@#@@#@①●  ②◎  ③○   ④不一定@#@4、两个锐角可以拼成()@#@①一个锐角②一个直角  ③一个钝角 ④锐角、直角、钝角都有可能@#@5、2个人同时吹大2个气球需要2分钟,那么,8个人同时吹大8个气球需要()①2分钟  ②8分钟   ③16分钟    ④64分钟@#@6、一根木料锯成3段要6分钟。

@#@如果每次锯的时间相同,那么锯6段要(  )分钟。

@#@@#@①10分钟  ②12分钟   ③18分钟    ④9分钟@#@7、在一块正方形场地四周种树,每边都种10棵,并且四个顶点都种有一棵树。

@#@这个场地四周共种树(  )棵@#@①20棵  ②36棵   ③38棵    ④40棵@#@8、同学们进行广播操比赛,全班正好排成相等的6行。

@#@小红排在第二行,从头数,她站在第5个位置,从后数她站在第3个位置,这个班共有()人。

@#@@#@①42  ②44    ③48    ④54@#@9、图中共有()条线段。

@#@@#@①9  ②10    ③12    ④15@#@10、小明家、小红家和学校在同一条笔直公路的附近。

@#@小红说:

@#@“我家到学校有460米。

@#@”小明说:

@#@“我家到学校只有230米。

@#@”小红家到小明家有()@#@①230米 ②460米    ③690米    ④920米@#@四、计算题(共13分)@#@1、直接写得数。

@#@(每题0.5分,共5分)@#@ @#@ @#@27÷@#@3= @#@ @#@ @#@ @#@ @#@ @#@ @#@18÷@#@4=170-90= @#@ @#@ @#@ @#@ @#@42×@#@3= @#@ @#@ @#@ @#@ @#@0÷@#@8=@#@ @#@ @#@24×@#@5= @#@ @#@ @#@ @#@ @#@15-8+8-8= @#@ @#@ @#@31÷@#@8= @#@ @#@ @#@ @#@ @#@123+321= @#@ @#@ @#@ @#@200-111=@#@ @#@ @#@2、列竖式计算(其中第4题要验算)(每题2分,共8分)@#@ @#@ @#@308×@#@9= @#@ @#@ @#@ @#@ @#@ @#@ @#@ @#@ @#@ @#@ @#@ @#@428+195= @#@ @#@ @#@ @#@ @#@ @#@ @#@ @#@634×@#@8=1000-356= @#@ @#@ @#@ @#@ @#@ @#@@#@五、我会发现(4分)@#@1、①1+2+3+4+5+6+7+8+9=5×@#@9@#@②6+7+8+9+10=8×@#@5@#@③472+473+474+475+476+477+478=475×@#@7@#@根据以上三题规律,请你完成下面一题:

@#@@#@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05×@#@(  )@#@你会写出有同样规律的加法算式吗?

@#@请你写出一个@#@@#@六、我会设计(5分)@#@三(3)班37名同学在班主任带领下乘车去郊游,可供租的车辆有两种:

@#@甲种车可乘8人,乙种车可乘4人。

@#@请写出3种以上的租车方案。

@#@@#@第一个方案甲种车辆、乙种车辆;@#@@#@第二个方案甲种车辆、乙种车辆;@#@@#@第三个个方案甲种车辆、乙种车辆。

@#@@#@七、我会解决问题(前两题每题3分,后五题每题4分,共26分)@#@1、学校举行美术作品展览。

@#@一、二年级展出48幅,三年级展出的图画是一、二年级总数的3倍。

@#@三年级展出多少幅?

@#@@#@2、一捆绳子长39米,剪8米可以做一条长跳绳,这捆绳子可以做几条长跳绳?

@#@还剩多少米?

@#@@#@3、如果公园的门票是每张8元,某校组织97名同学去公园春游,带800元线够不够?

@#@(只答不给分)@#@4、同学们在一个长方形水池边跑步,这个水池宽52米,长88米,绕水池跑2圈,共跑多少米?

@#@@#@5、果园里有120棵桃树,有梨树4行,每行42棵,?

@#@(先提问题,再计算解答)@#@6、在三年级三个班所订的《小学生数学报》中,有58份不是一班的,60份不是二班的;@#@26份既不是一班的,也不是二班的。

@#@三年级三个班一共订了多少份?

@#@@#@7、在一条马路两旁种100棵树,正好每隔3米一棵,而且两边种的树同样多,这条马路长多少米?

@#@@#@5@#@";i:

2;s:

7044:

"第一单元时分秒@#@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分别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时针最短,秒针最长)@#@2、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

@#@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3、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是秒针。

@#@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1秒。

@#@@#@4、秒表:

@#@一般在体育运动中用来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5、常用时间单位:

@#@时、分、秒。

@#@@#@6、时间单位:

@#@时、分、秒,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60。

@#@@#@1时=60分(60分=1时) @#@ @#@1分=60秒(60秒=1分) @#@ @#@@#@7、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

@#@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

@#@@#@8、计算一段时间,可以用结束的时刻减去开始的时刻。

@#@@#@第三单元测量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做单位。

@#@@#@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m)做单位。

@#@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km)做单位。

@#@@#@2、运动场的跑道,通常1圈是400米,2圈半是1000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身份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5、1厘米中间的每一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6、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单位不同时,要先转化成相同的单位再计算。

@#@@#@7、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

@#@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作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作单位;@#@表示大型物体的质量或载质量一般用“吨”作单位。

@#@ @#@@#@8、常用长度单位:

@#@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

@#@@#@9、长度单位:

@#@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1米=10分米(10分米=1米) @#@ @#@ @#@1分米=10厘米(10厘米=1分米) @#@@#@1厘米=10毫米(10毫米=1厘米)@#@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 @#@ @#@1千米=1000米(1000米=1千米(公里)@#@10、质量单位:

@#@吨、千克、克,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

@#@@#@1吨=1000千克(1000千克=1吨) @#@ @#@ @#@ @#@ @#@ @#@1千克=1000克(1000克=1千克)@#@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

@#@@#@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1@#@最大的二位数是99,最小的二位数是10@#@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2、笔算加减法时:

@#@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10,就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作10,加本位再减;@#@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3、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

@#@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4、加法公式:

@#@加数+加数=和 @#@ @#@ @#@ @#@和-另一个加数=加数@#@5、减法公式:

@#@被减数-减数=差 @#@ @#@ @#@被减数-差=减数@#@ @#@ @#@ @#@ @#@ @#@ @#@ @#@ @#@ @#@ @#@ @#@ @#@差+减数=被减数 @#@ @#@ @#@被减数=差+减数 @#@ @#@ @#@ @#@ @#@ @#@ @#@ @#@@#@ @#@6、口算时:

@#@例:

@#@

(1)35+48,先算35+40=75,再算75+8=83。

@#@

(2)72-28,先算72-20=52,再算52-8=44@#@7、问题中出现“大约”、“大概”、“约”、“估一估”、“估算”、“估计一下”等词语时,都是用估算。

@#@@#@第五单元倍的认识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用除法计算:

@#@一个数÷@#@另一个数=倍数 @#@例如:

@#@ @#@36是4的几倍?

@#@36÷@#@4=9@#@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A,求这个数。

@#@用除法计算:

@#@A÷@#@倍数=这个数@#@已知一个数的5倍数是35,求这个数?

@#@35÷@#@5=7@#@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用乘法计算:

@#@一个数×@#@倍数=结果例如:

@#@9的6倍是多少?

@#@9×@#@6=54@#@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1、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哪一位上乘得的数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2、在乘法里,乘数也叫做因数。

@#@@#@3、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这个数。

@#@@#@4、三位数乘一位数:

@#@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1、用相同的小正方形拼长方形或正方形时,拼成的图形长和宽越接近(或长、宽相等)时,周长最短。

@#@@#@2、四边形的特点:

@#@有4条直的边,有4个角。

@#@@#@3、长方形的特点:

@#@对边相等,有4个直角。

@#@@#@4、正方形的特点:

@#@4条边都相等,有4个直角。

@#@@#@5、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6、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 @#@ @#@ @#@ @#@ @#@ @#@ @#@ @#@ @#@ @#@ @#@ @#@ @#@ @#@ @#@ @#@ @#@ @#@ @#@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宽=长方形的周长÷@#@2-长长=长方形的周长÷@#@2-宽 @#@边长=正方形的周长÷@#@4 @#@@#@7、在一个长方形中剪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长方形的宽就是这个正方形的边长。

@#@@#@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1、分数的意义:

@#@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1份或几份的数就是分数。

@#@@#@2、比较大小的方法:

@#@ @#@@#@

(1)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就大。

@#@ @#@ @#@ @#@

(2)分母相同:

@#@分子大的分数就大。

@#@@#@3、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数字编码:

@#@1、身份证号共18位,第7个数字开始到第14个(共8个)表示出生年月日。

@#@身份证号倒数第2位的数字是用来区分性别的,单数表示男生,双数表示女生。

@#@@#@2、邮政编码共6位,前两位表示省(自治区、直辖市),第三位表示邮区,第四位表示县(市),最后两位表示投递局(所)。

@#@3、其他编码:

@#@观察各组成部分及顺序,找到相应排列规律。

@#@@#@";i:

3;s:

7009: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经历面积单位间进率的推导过程,并能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2、数学思考: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3、解决问题:

@#@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来源与用途,初步学会在解决数学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应用数学。

@#@@#@4、情感与态度:

@#@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和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并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一个面积为1平方米的正方形,面积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一个。

@#@@#@2、学生准备一张面积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白纸,面积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模型若干个;@#@尺子、铅笔等。

@#@@#@3、课件@#@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引出问题@#@1、回忆。

@#@@#@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还学过哪些面积单位?

@#@@#@教师板书:

@#@长度单位:

@#@米分米厘米@#@面积单位:

@#@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2、质疑。

@#@@#@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那么相邻面积单位的进率是多少?

@#@……@#@3、学生猜测。

@#@@#@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一下“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

@#@让学生大胆的猜测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引发问题的出现——光凭看和猜不能统一答案,让学生带着问题,满怀疑惑和好奇去探索。

@#@】@#@

(二)探究新知@#@1、动手操作,推导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

(1)同学们看(课件),@#@它的边长是1分米,谁来说一说它的面积是多少?

@#@@#@(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1=1(平方分米)。

@#@@#@

(2)请同学们拿出学具袋中的白色正方形,如果这个正方形的面积用平方厘米做单位,是多少平方厘米呢?

@#@请同学们开动脑筋,发挥四人小组合作的力量,动手做一做实验,可以用学具袋中1平方厘米的方块,或者尺子、铅笔等学具(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各小组汇报实验的结果。

@#@@#@估计会出现以下几类情况:

@#@@#@方法①:

@#@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在正方形上,横排每排摆10个,竖排每排摆10个,一共可以摆10×@#@10=100个,所以正方形的面积是100平方厘米。

@#@@#@方法②:

@#@用尺量正方形的边,边长是10厘米,所以它的面积就是10×@#@10=100(平方厘米)。

@#@@#@方法③:

@#@正方形边长是1分米,1分米=10厘米,这个正方形面积是10×@#@10=100(平方厘米)。

@#@@#@(4)小结:

@#@刚才大家想的方法都很好,有的用摆,有的用量。

@#@同学们真聪明。

@#@但不管用什么方法,这个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如果用平方厘米做单位都是几?

@#@@#@(5)结论。

@#@同一个正方形,我们用平方分米作单位是1平方分米,用平方厘米作单位是100平方厘米。

@#@那么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来?

@#@@#@板书: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设计意图:

@#@苏霍姆林斯基说:

@#@“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知识,是启发学生思考积极性的教学技巧。

@#@”让学生自己从旧知主动引出新知,再逐一尝试解答、交流。

@#@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索,寻求达到对新知识的初步掌握——认知结构的初步建立。

@#@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概念】@#@2、知识迁移。

@#@理解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通过上面的动手操作,我们已经知道了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那么同学们再想一想:

@#@边长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

(2)根据前面的经验,你能推出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吗?

@#@你是怎么想的?

@#@仿照课本,把思考过程写下来。

@#@(先自己写一写,再小组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板书:

@#@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设计意图:

@#@面积单位换算时,老师要注重学生想的过程,多问几个“你是怎么想的”,甚至还可以要求学生把思考过程写下来。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暴露学生思维,构建解决问题的模型】@#@3、小结:

@#@相邻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几?

@#@引导学生将常用长度间的进率与相应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对比,学生讨论,教师板书:

@#@@#@找一找,相邻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的进率有什么不同?

@#@又有什么规律?

@#@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当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时,相应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就是100。

@#@@#@【设计意图:

@#@加强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进率的对比,体会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进率既有联系又有不同。

@#@这样安排避免学生受相邻长度单位进率是10的负迁移,减少换算错误】@#@4、巩固练习@#@1、填空。

@#@@#@  1米=( )分米 @#@ @#@ @#@ @#@ @#@ @#@ @#@ @#@ @#@ @#@ @#@ @#@ @#@1分米=( )厘米@#@  1平方米=( )平方分米 @#@ @#@ @#@ @#@1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2、判断。

@#@@#@  

(1)面积单位比长度单位大. ( )@#@  

(2)4平方米=40平方分米  ( )@#@  (3)50平方米和50米一样大  ( )@#@  四、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相邻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  课堂检测A@#@  1、3平方米=()平方分米 @#@ @#@ @#@ @#@5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15平方米=()平方分米 @#@ @#@ @#@26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2、一张写字台的台面长是13分米,宽是6分米。

@#@它的面积是多少?

@#@合多少平方厘米?

@#@@#@课堂检测B@#@1、在下面的()填上适当的单位。

@#@@#@课桌长5()、黑板的面积是3()@#@2、一条人行道长20米,宽4米。

@#@面积是多少?

@#@合多少平方分米?

@#@用面积是25平方分米的水泥方砖铺地,需要这样的水泥砖多少块?

@#@@#@答案:

@#@课堂检测A@#@1、30050015002600@#@2、13×@#@6=78(平方分米)78平方分米=7800平方厘米@#@答:

@#@它的面积是78平方分米。

@#@合7800平方厘米。

@#@@#@课堂检测B@#@1、分米平方米@#@2、20×@#@4=80(平方米)80平方米=8000平方分米@#@答:

@#@面积是80平方米。

@#@合8000平方分米。

@#@@#@8000÷@#@25=320(块)答:

@#@需要这样的水泥砖320块。

@#@@#@";i:

4;s:

6133:

"安徽蓝天教育@#@数学试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等级@#@得分@#@注:

@#@等级评定标准:

@#@90分及以上为优秀;@#@70分—90分以下为良好;@#@60分—70分以下为及格;@#@60分以下为不及格。

@#@wWw.xKb1.coM@#@同学们!

@#@一学期的学习生活就要结束了,通过自己的努力,你又有了新的进步吧!

@#@现在让我们拿起笔,好好读题,认真思考,相信你一定做的很棒。

@#@祝你取得好成绩!

@#@@#@一.任课教师综合评价(10分)@#@二.填空题。

@#@(每空1分,共28分)@#@1.由5个千、8个百和2个一组成的数是()@#@2.8050读作:

@#@();@#@二千零二写作:

@#@()@#@3.一个数的最高位是百位,它是一个()位数。

@#@wWw.Xkb1.cOm@#@4.最大的三位数是(),最小的四位数是()它们相差()。

@#@@#@5.小丽同学的体重是25();@#@一个梨子约重200()。

@#@@#@6.写出两道商是5的除法算式()和()。

@#@@#@7.升旗时,国旗的运动是()现象。

@#@新课标第一网@#@8.800里面有()个百,700是由()个十组成的。

@#@@#@9.在一个有余数的除法算式里,除数是7,那么余数最大是()。

@#@@#@10.用2、0、9、3组成一个四位数,其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是()。

@#@@#@11.一个四位数,它的最高位上的数是6,个位上是最大的一位数,其余各位都是0,这个数是()。

@#@@#@12.5050中,从左边数的第一个5表示(),第二个5表示()。

@#@@#@13.写出3998后面的第三个数是()、@#@14.算盘里一个上珠表示()。

@#@http:

@#@//www.xkb1.com@#@15.在算式30÷@#@5=6中,被除数是(),商是()。

@#@@#@16.有20朵鲜花,每5朵插入一个花瓶里,需要()个花瓶。

@#@@#@17.在()×@#@7<36中,括号里最大可以填几。

@#@@#@18.按规律接着填数:

@#@980、985、990、()、()、10005.@#@三.判断题。

@#@(对的打“√”,错的打“×@#@”。

@#@每题1分,共5分)@#@1.电风扇的转动是旋转现象。

@#@()@#@2.读8090时,要读出2个0.()@#@3.计算4+3×@#@2时,先算加法再算乘法。

@#@()@#@4.四位数一定比三位数大。

@#@()@#@5.24÷@#@8=3读作24除8等于3.()@#@四.选择题。

@#@(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每题2分,共10分)@#@1.下面各数一个0都不需要读出来的数是()XKb1.Com@#@A.5007B.6090C.9000@#@2.把20-15=5、5×@#@6=30这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正确的是()@#@A.20-15×@#@6B.5×@#@6-20C.(20-15)×@#@6@#@3按规律往后画,第24图形应画()@#@A. B. C.@#@4.小红、小芳和小兰进行跳绳比赛,她们跳了100、112、135下,小红说:

@#@“我跳的不是最高”。

@#@小芳说:

@#@“我刚好跳到100下”。

@#@小兰跳了()下。

@#@wWw.xKb1.coM@#@A.100B.112C.135@#@5.把3298、4326、2983从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

@#@@#@A.2983<3298<4326B.2983<4326<3298@#@C.3298<2983<4326@#@五.计算题。

@#@(共28分)@#@1.直接写出得数。

@#@(每题1分,共8分)@#@68-32≈24÷@#@6=5×@#@5=8+53=@#@372+29≈90+70=1600-700=9000-8000=@#@2.用竖式计算下列各题。

@#@(每题2分,共6分)wWw.xKb1.coM@#@42÷@#@7=39÷@#@8=83-57=@#@3.脱式计算下面各题。

@#@(每题3分,共9分)@#@85-27+18(44-26)÷@#@336+5×@#@4@#@4.在里填上“>”或“<”(每小题1分共5分)@#@6×@#@6 309 81÷@#@96千克 500克@#@2千克 3000克5×@#@3 5×@#@4-5@#@六.列式计算。

@#@(每题2分,共4分)@#@1.63平均分成9分,每份是多少?

@#@http:

@#@//www.xkb1.com@#@2.除数是8,被除数是65,商和余数各是多少?

@#@@#@七.解决问题。

@#@(1、2、3题每题3分,第4题6分,共18分)@#@1.有45名同学去郊游,每7名同学租一辆车,至少要租多少辆?

@#@@#@2.学校礼堂有1000个座位“,六.一”节要在学校礼堂举行演唱会,全校男生有400名,女生有500名,,全校学生都能坐得下吗?

@#@@#@@#@3.妈妈买了5千克番茄,1千克番茄7元,付给售货员50元,妈妈应找回多少钱?

@#@@#@4.下面是二年级

(1)班选举班长的票数统计表:

@#@@#@张亮@#@王小明@#@刘芳@#@正正正@#@正@#@正正正正一@#@①()得的票数最多;@#@()得票数最少;@#@@#@()最有可能选为班长。

@#@@#@②根据上面的数学信息,请你提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参考答案@#@一.略@#@二.填空题@#@1.58022.八千零五十3.三4.999、1000、15.千克、克6.略7.平移@#@8.8、709.610.9320、203911.600912.5个千、5个十13.400114.5@#@15.30、616.417.518.995、1000.@#@三.判断题。

@#@@#@1.√2×@#@3×@#@4√5×@#@X|k|B|1.c|O|m@#@四.选择题@#@1.C2.C3.B4.C5A@#@五.计算题@#@1.40、4、25、61、400、160、900、1000.@#@2.6、4余7、26@#@3.76、6、56@#@4.>、=、>、<、=http:

@#@//www.xkb1.com@#@六.列式计算。

@#@@#@1.63÷@#@9=72.65÷@#@8=8…1@#@七.解决问题。

@#@@#@1.7辆2.能3.15元4.刘芳、王明、刘芳略@#@1@#@";i:

5;s:

4672: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试卷@#@班级:

@#@姓名:

@#@评分:

@#@@#@一、填空。

@#@(每题1分,共15分)@#@1、笔算乘法时,乘到哪一位数满几十,要向()进几。

@#@@#@2、计算50×@#@70时,先算()×@#@(),再在积的末尾添上()个0。

@#@@#@3、27的30倍是(),12个30是()。

@#@@#@4、0和任何数都得(),1和任何数相乘都得().@#@5、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位数或者()位数。

@#@@#@6、19×@#@19的积大约是()。

@#@@#@7、最大的三位数与最小的两位数的积是()。

@#@@#@8、26×@#@50的积的末尾有()个0。

@#@@#@9、34的26倍是( @#@ @#@)。

@#@@#@10、最大的三位数与最小的三位数的差是( @#@ @#@)。

@#@@#@二、判断题。

@#@(对的打“√”,错的打“×@#@”,共5分)@#@1、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2、31×@#@69的积大约是2100.()@#@3、50×@#@60的积的末尾只有两个0.()@#@4、因数的中间有几个0,积的末尾一定也有几个0。

@#@()@#@5、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一定是四位数。

@#@()@#@三、精挑细选。

@#@(10分) @#@@#@1、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扩大10倍,积()。

@#@@#@A.缩小10倍 @#@ @#@ @#@ @#@ @#@ @#@ @#@ B.不变 @#@ @#@ @#@ @#@ @#@ @#@  @#@C.扩大10倍@#@2、在计算(14+16)×@#@30时,要先算()法,再算()法。

@#@@#@A.加 @#@ @#@ @#@ @#@ @#@ @#@ @#@ @#@ @#@ @#@  @#@B.乘 @#@ @#@ @#@ @#@ @#@ @#@ @#@ @#@ @#@ @#@ @#@  @#@C.无先后次序@#@3、下面算式中,积的末尾只有两个0的算式是()。

@#@@#@A.50×@#@20 @#@ @#@ @#@ @#@ @#@ @#@ @#@ @#@ B.35×@#@40 @#@ @#@ @#@ @#@ @#@ @#@ @#@ @#@  @#@ @#@ C.52×@#@40@#@4、如果□是○的15倍,下面哪个算式是对的?

@#@()@#@A.○÷@#@15=□ @#@ @#@ @#@ @#@ @#@  @#@B.○×@#@15=□ @#@ @#@ @#@ @#@ @#@ @#@  @#@C.□×@#@15=○@#@5、一架飞机每分飞行21千米,每时飞行()千米。

@#@@#@A.210 @#@ @#@  @#@ @#@B.226 @#@ @#@ C.1260@#@四、我是小小的神算家。

@#@(共34分)@#@1、直接写出得数。

@#@(10分)@#@50×@#@50=80×@#@30=50×@#@20=60×@#@30=21×@#@40=@#@60×@#@200=10×@#@500=600×@#@13=25×@#@200=70×@#@50=@#@2、用竖式计算。

@#@(24分)@#@32×@#@13=27×@#@56=43×@#@58=21×@#@28=@#@@#@25×@#@17=63×@#@72=45×@#@25=52×@#@23=@#@五、下面的计算对吗?

@#@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6分)@#@2848@#@×@#@24×@#@65@#@122240@#@616288@#@6282()528()@#@六、解决问题。

@#@(共30分)@#@1、学校组组织参观兵马俑,共46人去参观,其中有18名学生。

@#@票价如下:

@#@@#@学生票28/元成人票60/元团体票40/元@#@

(1)购学生票需要多少元?

@#@购成人票需要多少元?

@#@(4分)@#@

(2)如果按团体票购买,需要多少元?

@#@(3分)@#@(3)你会选哪一种方式,为什么?

@#@(3分)@#@2、张兰从家到学校要用25分钟,她每分钟走70米,她家到学校有多远?

@#@@#@3、某工厂有男职工32人,女职工的人数是男职工的18倍,这个工厂有职工多少人?

@#@@#@4、有163名同学乘3辆车旅游,前两辆车每车坐54人,第三辆车坐多少人?

@#@@#@5、学校的礼堂最后一个座位18排25号,我们学校共有436人,这些座位够坐吗?

@#@@#@";i:

6;s:

4166:

"5050以以内内加加减减混混合合练练习习题题2419=4729=4029=4324=1919=2714=5042=1428=2719=1329=4011=3618=4417=4012=3013=3418=4223=3117=4536=2619=1813=3023=2618=3319=4218=3018=3829=1814=1819=3012=4234=4229=3517=4124=3418=2619=4218=3012=3013=4223=4415=4518=4114=3314=2011=4426=4437=2816=4119=4015=2417=1529=4213=4125=2717=4738=2915=2011=4015=2417=2717=1916=4638=4319=4314=5032=4227=3526=3416=5037=4019=3115=3214=4326=2617=2716=5043=3519=4314=5032=3117=3122=1912=3527=3118=2011=1917=1825=3112=3829=2619=4235=3123=1924=1419=1518=1819=3517=2219=3117=3118=3829=1419=3117=3122=5037=4319=1718=2616=1625=1319=3629=2113=1318=5021=5026=4314=2518=5031=4719=5014=2517=1625=5021=5026=4719=4426=2417=4213=4114=4021=1529=4619=1519=2717=2915=4126=4738=4119=3314=4015=2816=4114=2717=2915=3314=2719=2214=4416=3019=1826=1727=3113=3425=1825=5050以以内内加加减减混混合合练练习习题题1815=3019=5011=4217=5016=2011=4116=1925=2719=2013=2818=1826=4114=2916=1519=4526=2417=4416=4728=4011=2011=2013=1519=4011=2011=1229=3014=4224=3819=2619=3419=4219=3019=2516=4126=2915=1814=3418=4213=4619=4536=4218=3112=2619=3419=4126=4619=4336=3619=3225=1615=3526=4024=3214=3219=2815=2419=4031=4019=4425=3318=3224=5038=1916=4336=3225=3219=4425=4718=5037=4418=3618=2314=4018=4012=4324=1328=2813=4017=4319=2819=1828=2714=4516=4023=1615=2617=1319=5021=3729=3225=5027=5016=1725=3023=3324=3012=4315=3319=1719=2113=1626=1714=1615=2617=3729=3023=1719=1427=2916=1827=2013=4527=2417=4011=2719=1925=4114=4416=4116=2916=4011=4116=5028=2617=5039=4316=2716=4228=5033=5034=4014=2619=4628=1726=4223=2213=2617=5033=5034=1726=4518=5012=3627=2114=1627=3215=1616=1529=4217=5022=5011=1928=5017=4617=5050以以内内加加减减混混合合练练习习题题2114=4217=4617=1828=4319=1516=2819=4023=2714=4718=1718=1728=4122=3427=4128=1318=2617=4134=3115=3317=3016=4227=3416=3728=3729=3021=4528=1817=1816=1718=4128=3317=3729=1718=1728=4334=5013=1617=1529=4033=1929=5012=4213=3123=5018=1924=4619=1618=2011=3628=2417=2516=1229=3217=4334=4033=5018=3628=3017=4019=3023=2315=1429=1829=1418=4013=3122=4425=2617=2815=4819=1823=4315=4418=4014=5037=4019=1418=2815=4819=4014=1319=2518=1626=3318=3018=2213=4435=5016=3417=2316=4012=1516=1828=1428=1429=1817=4418=1823=2315=1418=4819=2813=4425=2814=3427=2819=2316=1428=1429=2315=2814=1719=3318=2518=4128=3018=3023=3417=2617=3011=3729=1818=4435=3016=5016=3718=2519=3325=5021=1724=4123=1319=2518=4128=2617=3016=5021=3218=5013=3124=1519=2517=2719=1826=4214=1913=1219=3223=2916=5019=2012=1925=1618=3629=5050以以内内加加减减混混合合练练习习题题2319=5013=1826=2916=5019=3629=5027=1726=5038=2213=4014=4316=4419=1825=2316=2915=1924=2417=1628=1518=4213=1929=4415=4119=2011=4114=4519=1529=5018=2915=1518=2011=2915=5014=2518=4024=2818=4029=4829=4839=3316=4336=2419=3618=1619=4428=4128=4023=4435=4018=3628=2813=3213=3218=5014=2518=4839=1619=4018=3628=4132=3014=3819=4126=4219=3419=4224=4526=1814=4213=4536=4027=2516=4219=3419=1719=2518=1718=1318=1625=2112=5015=3022=5025=4314=5027=1724=3729=5032=3224=3318=5022=1625=4314=5027=2517=4115=2916=2817=3315=4028=4526=4225=2615=4033=4127=1717=4537=4427=4122=3015=4132=4839=2517=4115=3315=4033=4122=2717=3314=3619=3516=1917=4327=5011=3527=1928=1922=2318=2415=3116=4015=4233=4639=5038=1823=3215=4738=1516=4031=3314=5011=2415=5038=1823=4031=4228=2618=4235=2519=3517=4217=5028=5023=1912=5050以以内内加加减减混混合合练练习习题题4316=4223=5033=4629=2219=4628=4618=2519=1912=4316=2219=2819=3317=5014=4029=2517=2419=4829=4128=4839=2517=1219=5015=1318=4024=4336=2419=3224=1926=2112=4429=3618=3629=4029=3219=1619=3728=1625=5026=3317=2517=4024=2112=3219=1619=3317=1915=4319=4018=4325=4013=4638=2814=3213=3619=5037=5043=3115=3218=5042=2819=2715=5032=4325=4013=3619=5042=1715=3419=2619=3013=3326=1814=3325=2219=1726=4132=3112=3014=1716=4536=4537=2213=3018=4125=2619=2219=1716=4125=1715=3214=1828=1626=4517=1527=1615=1922=3319=5016=4738=5029=2719=4728=4022=4318=3518=4011=2318=2718=4334=5035=1912=4016=4329=4416=4224=4328=5029=4318=3518=4334=4416=4134=4129=4529=3416=3718=3017=4528=2617=4117=2918=1719=4124=3012=3729=2913=2919=4227=2519=4436=3417=4529=2617=4117=3012=2519=4425=4112=1829=4518=4025=1429=4118=2316=";i:

7;s:

5135: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知识要点:

@#@@#@

(一)认识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八个方向。

@#@@#@1.知道辨认方向的方法:

@#@可以借助太阳等身边事物辨别方向,也可以借助指南针等工具辨别方向。

@#@@#@2.能根据一个方向确定其它七个方向,知道哪些方向是相对的。

@#@南←→北,西←→东;@#@西北←→东南,东北←→西南。

@#@@#@3.会辨别地图上的方向: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书:

@#@练习一第3、4题;@#@)@#@4.了解绘制简单示意图的方法:

@#@先确定好观察点,把选好的观察点画在平面图的中心位置,再确定好各物体相对于观察点的方向。

@#@在纸上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用箭头“↑”标出北方。

@#@(书:

@#@练习二第2题。

@#@)@#@5.并能看懂地图。

@#@(p4例2:

@#@知道建筑或地点在整个地图的什么方向,地图上两个地点之间的位置关系:

@#@谁在谁的什么方向等)(大本p1双基训练)。

@#@@#@

(二)看简单的路线图描述行走路线。

@#@@#@1.看简单路线图的方法:

@#@先要确定好自己所处的位置,以自己所处的位置为中心,再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律来确定目的地和周围事物所处的方向,最后根据目的地的方向和路程确定所要行走的路线。

@#@@#@2.描述行走路线的方法:

@#@以出发点为基准,再看哪一条路通向目的地,最后把行走路线描述出来(先向哪走,再向哪走)。

@#@有时还要说明路程有多远。

@#@(书:

@#@p5做一做;@#@p9做一做;@#@)(大本:

@#@p3左边第1、2题;@#@右边第1、2、3题;@#@)@#@3.综合性题目:

@#@给出路线图,说出去某地的走法,并根据信息求出所用时间、应该按什么速度行驶、或几时能到达、付多少钱买车票等等。

@#@(大本:

@#@p5第1、3题。

@#@)@#@第一单元测试卷@#@一、填空题:

@#@@#@1、地图通常是按照上()、下()、左()、右()的方向绘制的。

@#@@#@2、早晨,面向太阳升起的地方,你的前面是(),后面是(),左面是(),右面是()。

@#@@#@3、小明站在阳台上面向东方,她向左转,面向()方。

@#@@#@北@#@东@#@4、@#@5、操场在教学楼的东北面,教学楼在操场的()面@#@6、在()里填上“东”、“南”、“西”“北”。

@#@@#@

(1)小松鼠住在小兔的东面,小猫住在小兔的()面。

@#@@#@

(2)小鹿住在小兔的()面,小兔住在小鹿的()面。

@#@@#@(3)小狗住在小熊的()面,小熊住在小狗的()面。

@#@@#@(4)小猫住在小狗的()面,住在小松鼠的()面。

@#@@#@7、蜗牛要和蚂蚁一起去甲壳虫家作客。

@#@@#@

(1)蜗牛先向()走()米,再向()走()米,就到达甲壳虫家。

@#@@#@

(2)蚂蚁先向()走()米,再向()走()米,就到达甲壳虫家。

@#@@#@@#@@#@二、解决问题:

@#@@#@1、三个小朋友都从家出发去看电影,请你根据下图填一填。

@#@@#@

(1)奇奇向()走()米到电影院。

@#@@#@

(2)格格向()走()米,再向()走()米到电影院。

@#@@#@(3)皮皮向()走()米,再向()走()米到电影院。

@#@@#@①鸟的天堂在小树林@#@的东北角;@#@@#@②熊猫馆在小树林@#@的东面;@#@@#@③海底世界在小树林的西南角;@#@@#@④猴山在小树林的@#@北面;@#@@#@⑤虎山在小树林的西@#@北角。

@#@@#@2、根据描述填图。

@#@@#@图标:

@#@小树林@#@大门@#@

(1)根据上面的描述,用序号在方框中标出它们的位置。

@#@@#@

(2)小明从大门进去,想到虎山去玩,那么他可以先向(  )方向走,再朝(  )方向走。

@#@@#@(3)请你写一写从大门到鸟的天堂的路线:

@#@@#@3、

(1)20路汽车从火车站到体育馆的@#@行驶路线是:

@#@@#@先向()行驶()站到新新小区,@#@再向( )行驶( )站到菜场,再向@#@(  )行驶( )站到体育馆。

@#@@#@

(2)从机场到南园的行驶路线是:

@#@向(  )行驶@#@( )站到百货商店,再向( )行驶()站@#@到菜场,再向(  )行驶( )站到南园。

@#@@#@4、选择“东、南、西、北”填空。

@#@@#@

(1)早晨上学,芳芳出家门,太阳在背后,家的大门对着()面;@#@@#@(2芳芳坐公交车上学,她看到太阳在她的右边,公共汽车开向()方向;@#@@#@(3)到了十字路口,公共汽车右转弯,公共汽车开向()方向;@#@@#@(4)转弯后,芳芳看到路的左边是医院的大门,医院对着()方向;@#@@#@(5)医院的对面是公园大门,公园对着()方向。

@#@@#@";i:

8;s:

8332:

"31、分数除法应用题

(一)@#@一、细心填写:

@#@@#@“一桶油的重6千克”,把()看作单位“1”,()×@#@=()@#@“男生占全班人数的”,把()看作单位“1”,()×@#@=()@#@“鸭只数的等于鸡”把()看作单位“1”,()×@#@=()@#@45是()的,吨是()吨的,()是平方米的@#@二、解决问题:

@#@@#@1、美术班有男生20人,是女生的,女生有多少人?

@#@@#@2、甲铁块重吨,相当于乙铁块的。

@#@乙铁块重多少吨?

@#@@#@3、小明家九月份电话费24元,相当于八月份的,八月份电话费多少元?

@#@@#@4、一本故事书162页,张杨今天看了,他明天从第几页开始看?

@#@@#@5、一辆汽车从甲地去乙地,已经行了120千米,相当于全程的。

@#@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6、601班男生人数比女生多,女生30人,全班多少人?

@#@@#@32、分数除法应用题

(二)@#@1、直接写得数@#@÷@#@×@#@8÷@#@×@#@4+2-@#@2、女生480人@#@全校?

@#@人@#@3、“1”?

@#@只@#@足球@#@45只@#@排球@#@@#@3、食堂运来800千克大米,已经吃去,吃去多少千克?

@#@@#@4、食堂运来一批大米,已经吃去600千克,正好吃去,这批大米共多少千克?

@#@@#@5、汽车厂8月份比7月份多生产500辆,已知8月份比7月份增产。

@#@7月份生产汽车多少辆?

@#@@#@6、小兰的邮票比小军多24枚,这个数目正好是小军的。

@#@小兰和小军各有多少枚邮票?

@#@@#@33、分数除法应用题(三)@#@一、细心填写:

@#@@#@“汽车速度相当于飞机的”,把()看作单位“1”,()×@#@=()@#@“杨树棵数占松树的”,把()看作单位“1”,()×@#@=()@#@“一桶油,用去”把()看作单位“1”,()×@#@=()@#@“梨重量的与桃一样多”把()看作单位“1”,()×@#@=()@#@二、解决问题:

@#@@#@1、列方程解答X公顷@#@玉米@#@棉花@#@50公顷@#@2、一批煤,烧去60吨,正好少去这批煤的,这批煤多少吨?

@#@@#@3、一批煤420吨,,烧去,烧去多少吨?

@#@@#@4、长跑锻炼,小明跑了1500米,小红跑了900米。

@#@小明跑的是小红的几倍?

@#@小红跑的是小明的几分之几?

@#@@#@5、一种电脑现在比原价降低,正好降低800元,这种电脑原价多少元?

@#@@#@6、一条彩带,用去15米,正好是剩下的,剩下多少米?

@#@全长多少米?

@#@@#@7、一堆煤,用去,剩下的是用去大几分之几?

@#@@#@34、分数除法应用题(四)@#@一、细心填写:

@#@@#@“甲数占乙数的”,把()看作单位“1”,()×@#@=()@#@“丙数的等于乙数”,把()看作单位“1”,()×@#@=()@#@80米是200米的(),200千克的是(),()125吨的。

@#@@#@二、解决问题@#@1、今年妈妈36岁,小明12岁。

@#@小明年龄是妈妈的几分之几?

@#@@#@2、今年妈妈36岁,小明年龄是妈妈的。

@#@小明今年多少岁?

@#@@#@3、今年小明12岁,是妈妈年龄的。

@#@妈妈今年多少岁?

@#@@#@4、小红做了40面红旗,60面蓝旗。

@#@蓝旗是红旗的几倍?

@#@红旗是蓝旗的几分之几?

@#@@#@5、果园有桃树280棵,正好是梨树的。

@#@梨树有多少棵?

@#@@#@6、果园有桃树280棵,桃树的与梨树同样多。

@#@梨树有多少棵?

@#@@#@7、一桶纯净水,喝去5升,占总量的。

@#@还剩下多少升?

@#@@#@8、小兰看一本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第二天看了全书的正好是60页。

@#@第一天看了多少页?

@#@@#@35、分数除法应用题(五)@#@一、谨慎选择@#@1、鸡20只,鸭25只。

@#@鸡是鸭的(),鸭是鸡的()。

@#@@#@ABC无法确定@#@2、饲养场养白兔51只,占兔子总数的,要求()可以列式为“51÷@#@”@#@A黑兔只数B兔子总数C无法确定@#@3、甲车每小时行60千米,乙车速度是甲车的,求乙车速度的算式是()。

@#@@#@A60×@#@10÷@#@9B60÷@#@C60×@#@@#@二、根据算式把题目补充完整;@#@@#@1某小学五年级150名学生,。

@#@四年级学生是五年级的几分之几?

@#@120÷@#@150@#@2、某小学五年级100名学生,。

@#@四年级有学生多少名?

@#@100÷@#@@#@3、某小学五年级200名学生,。

@#@四年级有学生多少名?

@#@200×@#@@#@三、解决问题:

@#@@#@1、一种电视机原价2500元,现在降价。

@#@现在售价多少元?

@#@@#@3、修一条2400米的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第二天修了全长的,第一天比第二天多修多少米?

@#@@#@2、小明今天上午练了100个字,下午练了140个字,今天练字的个数相当于昨天的,小明昨天练了多少个字?

@#@@#@4、修一条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第二天修了全长的,第一天比第二天多修200米。

@#@这条路长多少米?

@#@@#@36、分数除法应用题(六)@#@1、某校美术组有40人,美术组人数是音乐组人数的,音乐组人数又是数学组人数的。

@#@数学组有多少人?

@#@@#@2、一批煤480吨,用去,还剩下多少吨?

@#@@#@3、公园里有柳树160棵,是杨树的,杨树棵数又是槐树的。

@#@槐树有多少棵?

@#@@#@4、某小学有男生560人,是女生人数的。

@#@全校有学生多少人?

@#@@#@5、长方体的宽是长的,长是高的。

@#@已知宽是40厘米,高多少厘米?

@#@体积是多少?

@#@@#@6、一辆汽车小时行了6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4小时能行多少千米?

@#@@#@7、四年级有三好学生30人,是全年级人数的,四年级人数占全校人数的。

@#@全校有学生多少人?

@#@@#@8、小明从甲地去乙地,小时走了15千米,正好走了全程的。

@#@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37、分数除法应用题(七)@#@1、学校足球队有35人,篮球队人数足球队的,又是排球队的。

@#@排球队有多少人?

@#@@#@2、老王家养鸡120只,是鸭的,养的鹅又是鸭的。

@#@养鹅多少只?

@#@@#@3、妈妈今年40岁,小明年龄是妈妈的,又是外婆年龄的。

@#@外婆今年多少岁?

@#@@#@4、一批大米,第一天吃了总数的,又相当于第二天吃的。

@#@已知第二天吃了50千克,这批大米共多少千克?

@#@@#@5、一辆汽车小时行了75千米,照这样的速度,小时能行多少千米?

@#@@#@6、甲乙两地相距16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去乙地,小时行了6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行完全程要多少小时?

@#@@#@7、原来做一条裙子用布米,现在只要米。

@#@原来做900条裙子所用的布,现在可以做多少条?

@#@@#@38、分数除法应用题(八)@#@1、一堆货物,甲车运走24吨,是乙车的,乙车运的是丙车的。

@#@丙车运了多少吨?

@#@@#@2、一堆货物,甲车运走24吨,是乙车的,丙车运的是乙车的。

@#@丙车运了多少吨?

@#@@#@3、一堆货物,甲车运走24吨,乙车运的是甲车的,乙车运的是丙车的。

@#@丙车运了多少吨?

@#@@#@4、一堆货物,甲车运走24吨,乙车运的是甲车的,丙车运的是乙车的。

@#@丙车运了多少吨?

@#@@#@5、一辆汽车以每小时80千米的速度从甲城去乙城3小时行了全程的。

@#@甲乙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6、修一条公路,已修的是未修的。

@#@没有修的还有120米,这条路全长多少米?

@#@@#@7、修一条公路,已修的是未修的。

@#@已经修了120米,这条路全长多少米?

@#@@#@8、粮店有150袋大米,第一天卖出,第二天卖出第一天的。

@#@还剩下多少袋?

@#@@#@班级:

@#@姓名:

@#@学号:

@#@日期:

@#@等级:

@#@@#@9@#@";i:

9;s:

5515:

"@#@三上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试题@#@班级:

@#@姓名:

@#@@#@一、我会算@#@363×@#@2= 249×@#@3=543+327= @#@79×@#@6=102+376= 539-247=@#@516×@#@3=301-206=208×@#@7=@#@二、我会填@#@1.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

@#@@#@2.长方形的对边(),四个角都是()角。

@#@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必须量出它的()和()。

@#@@#@3.正方形的四条边(),四个角都是()角。

@#@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必须量出它的()。

@#@@#@4.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对角()。

@#@@#@5.用一根长14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可以是:

@#@()和()。

@#@@#@6.一张长方形纸正好可以裁成两张边长为3厘米的正方形纸,原来这张纸的周长是()厘米。

@#@@#@三、选一选@#@1.求长方形的周长用()。

@#@@#@A.长+宽×@#@2B.(长+宽)×@#@2C.长×@#@宽@#@2.长方形的一组长边同时缩短到和短边同样长,就变成了()。

@#@@#@A.正方形B.平行四边形C.四边形@#@3.如右图,A,B两个图形,两个图形的周长()。

@#@@#@A.A>@#@BB.A<@#@B@#@C.B=A@#@4.如图,将边长为24厘米的正方形纸板剪成四块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板,每块长方形纸板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

@#@@#@A.24厘米B.30厘米@#@C.12厘米D.60厘米@#@四、判断@#@

(1)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一定是正方形。

@#@()@#@

(2)两个周长是16分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它的周长是32分米。

@#@()@#@(3)周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它们的形状都一样。

@#@()@#@(4)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都是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五、求下面图形的周长@#@1.@#@2.@#@六、解决问题@#@1、一个长方形的停车场宽60米,比长少20米。

@#@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2、把一根铁丝围成一个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的长方形;@#@如果围成一个正方形,它的边长是多少?

@#@@#@3、一块长方形菜地,长6米,宽4米。

@#@四周围上篱笆,篱笆长多少米?

@#@如果一面靠墙,篱笆至少要多少米?

@#@@#@【答案】@#@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A卷@#@一、我会算(略)@#@二、我会填@#@1.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2.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必须量出它的(长)和(宽)。

@#@@#@3.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必须量出它的(边)。

@#@@#@4.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5.用一根长14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可以是:

@#@(6)和

(1)。

@#@@#@6.一张长方形纸正好可以裁成两张边长为3厘米的正方形纸,原来这张纸的周长是(18)厘米。

@#@@#@三、选一选@#@1.求长方形的周长用(B)。

@#@@#@A.长+宽×@#@2B.(长+宽)×@#@2C.长×@#@宽@#@2.长方形的一组长边同时缩短到和短边同样长,就变成了(A)。

@#@@#@A.正方形B.平行四边形C.四边形@#@3.如右图,A,B两个图形,两个图形的周长(B)。

@#@@#@A.A>@#@BB.A<@#@B@#@C.B=A@#@4.如图,将边长为24厘米的正方形纸板剪成四块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板,每块长方形纸板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D)。

@#@@#@A.24厘米B.30厘米@#@C.12厘米D.60厘米@#@四、判断@#@

(1)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一定是正方形。

@#@(×@#@)@#@

(2)两个周长是16分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它的周长是32分米(×@#@)@#@(3)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

@#@(√)@#@(4)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都是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六、求下面图形的周长@#@1.24米@#@2.@#@62米@#@六、解决问题@#@1.一个长方形的宽与一个正方形的边长相同,长方形的周长是56厘米,长18厘米,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56÷@#@2=28(厘米)@#@28-18=10(厘米)@#@10×@#@4=40(厘米)@#@2.甲正方形的周长是12厘米,乙正方形的边长比甲正方形的边长多3厘米,求乙正方形的周长。

@#@@#@12÷@#@4=3(厘米)@#@3+3=6(厘米)@#@6×@#@4=24(厘米)@#@3.一个正方形的鸡舍边长是6米,一面靠墙,三面用篱笆围起来。

@#@需要准备多长的篱笆?

@#@@#@6×@#@3=18(米)@#@";i:

10;s:

658:

"幼小衔接数学练习题一,口算题3+2=4+2=6+3=7+2=2+2=1+2=4+1=5+2=9-2=10-5=8-3=6-4=3+1=5+3=8-5=12-4=二,分层题三,数字排序题246917从小到大:

@#@从大到小:

@#@四,比大小题(大于,小于,等于=)3()56()411()66()84()423()11五,看图填空题1三角形有()个正方形有()个长方形有()个圆形有()个五,看图填空题2(几点了)()点()点六,应用题1.球场上有12人打球,后来走了2人,球场上还有多少人?

@#@()人2.池塘里有3只青蛙,又进来6只青蛙,现在池塘里有几只青蛙?

@#@()只编辑:

@#@fredchh";i:

11;s:

30084:

"第六单元年、月、日教案@#@单元教学要求:

@#@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以及季度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的天数,初步掌握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 @#@ @#@@#@2.使学生结合具体生活情境认识24时记时法,会用24时记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能正确进行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之间的相互转换。

@#@ @#@@#@3. @#@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初步掌握一些求简单经过时间的方法,能正确解答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

@#@ @#@@#@4. @#@使学生在发现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特点,以及认识24 @#@时记时法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 @#@@#@单元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

@#@认识年、月、日等时间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求简单的经过时间。

@#@ @#@@#@单元课时安排:

@#@ @#@6课时 @#@ @#@@#@第一课时 @#@ @#@认识年、月、日@#@教学内容:

@#@教材第76-78页。

@#@ @#@@#@教学目标:

@#@ @#@ @#@@#@1. @#@通过观察年历,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等方面的知识,能记住每个月的天数,能区分大月和小月。

@#@ @#@@#@2.通过计算,知道一年的天数可能是365天。

@#@ @#@@#@3. @#@从年历卡片上查找、交流一些有纪念意义的日子等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的兴趣、接受思想教育。

@#@ @#@ @#@教学重点:

@#@知道年、月、日之间的关系,认识大月、小月。

@#@ @#@教学难点:

@#@掌握大月、小月的判断方法,了解2月的特殊性。

@#@ @#@教具准备:

@#@班班通、课件、年历等。

@#@ @#@@#@教学过程:

@#@ @#@ @#@@#@一、谈话引入 @#@@#@1.提问:

@#@你知道今天是几月几日吗?

@#@(学生回答)你们还知道哪些有意义的节日呢?

@#@(学生回答) @#@@#@2.揭题: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二、合作探究、交流共享 @#@@#@1.教学例1。

@#@ @#@@#@

(1)观察、统计。

@#@ @#@@#@学生分组探究课前准备的2011年和2012年年历,完成教材第77页的表格。

@#@ @#@@#@

(2)小组交流。

@#@学生在独立观察、思考、统计的基础上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统计结果。

@#@指名展示统计结果,教师相应板书。

@#@ @#@@#@讨论:

@#@观察黑板上2011年和2012年的统计表,你发现了什么?

@#@ @#@@#@介绍:

@#@一年有12个月,有31天的月份是大月,有30天的月份是小月。

@#@ @#@@#@引导:

@#@把表格中的大月涂上红色,小月涂上绿色。

@#@观察表格,你有什么发现?

@#@ @#@@#@(3)认识大月、小月。

@#@ @#@@#@指名口答,教师适时归纳。

@#@ @#@@#@①大月有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小月有4月、6月、9月、11月。

@#@ @#@@#@②一年中有7个大月,4个小月。

@#@ @#@@#@③2月有28天,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 @#@@#@(4)记忆大月、小月。

@#@@#@提问:

@#@你有办法记住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吗?

@#@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相关知识进行交流,教师适时归纳。

@#@@#@ @#@① @#@7月和8月是连续的两个大月,7月以前的单数月是大月,8月以后的双数月是大月。

@#@ @#@ @#@@#@②拳头记忆法:

@#@(出示教材第78页拳头图)教师边演示边口头讲解 @#@用拳头记忆大月、小月的方法,要求学生边看、边听、边跟着学。

@#@ @#@@#@③儿歌记忆法:

@#@ @#@@#@a7个大月心中装,七前单数七后双。

@#@ @#@@#@b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 @#@@#@2.试一试。

@#@ @#@@#@提问:

@#@2011年全年有多少天?

@#@你是怎样算的?

@#@ @#@@#@学生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并在练习本上写出过程。

@#@指名交流,汇报。

@#@ @#@学生汇报预设:

@#@ @#@@#@方法一:

@#@将每个月的天数加起来:

@#@ @#@@#@31+28+31+30+31+30+31+31+30+31+30+31=365(天)@#@方法二:

@#@将大月的总天数、小月的总天数和2月的天数加起来:

@#@ @#@@#@31×@#@7+30×@#@4+28=365(天) @#@(让学生重点掌握方法二) @#@@#@小结:

@#@2011年全年有365天。

@#@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77页做一做。

@#@ @#@@#@让学生先交流,再独立在年历上圈出来。

@#@ @#@@#@2.完成教材第78页做一做。

@#@ @#@@#@学生完成后,指名汇报,全班交流。

@#@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 @#@@#@第二课时 @#@认识平年和闰年@#@教学内容:

@#@教材第79页及相关习题。

@#@ @#@@#@教学目标:

@#@ @#@ @#@@#@1.使学生了解闰年和平年,知道闰年二月份有29天,全年有366 @#@天;@#@平年二月份有28天,全年有365天。

@#@知道判断闰年和平年的方法。

@#@ @#@@#@2.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 @#@教学重、难点:

@#@判断闰年和平年的方法。

@#@ @#@@#@教具准备:

@#@班班通、课件、日历@#@教学过程:

@#@ @#@ @#@@#@一、情景导入 @#@出示填空题:

@#@ @#@@#@1.一年有____个月;@#@一年有_____天或_____天。

@#@@#@2.大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新课讲授 @#@@#@1.师:

@#@大小月的天数是固定的,我们可以用口诀和拳头来帮助记忆,可是2月看起来不够听话,有时候28天,有时候29天,谁知道为什么?

@#@ @#@ @#@ @#@ @#@ @#@@#@师:

@#@我们听听科学家是怎么说的。

@#@(课件:

@#@平年、闰年和2月) @#@ @#@ @#@ @#@ @#@@#@

(1)学生探究2月的变化规律。

@#@ @#@ @#@ @#@ @#@ @#@@#@师: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2月的奥秘。

@#@@#@课件出示:

@#@2011年2月和2012年2月,这两个月的天数一样吗?

@#@ @#@ @#@ @#@ @#@ @#@ @#@ @#@ @#@ @#@@#@学生观察后,出示填空题。

@#@ @#@ @#@ @#@ @#@ @#@@#@2月,有28天的是平年,有29天的是闰年。

@#@平年全年有( @#@ @#@)天,闰 @#@ @#@年全年有( @#@)天。

@#@ @#@ @#@ @#@ @#@ @#@@#@生1:

@#@平年2月有28天,闰年2月有29天。

@#@ @#@ @#@ @#@ @#@ @#@@#@生2:

@#@平年全年有365天,闰年全年有366天。

@#@ @#@ @#@ @#@ @#@ @#@@#@师:

@#@你是怎么计算的呢?

@#@ @#@ @#@ @#@ @#@ @#@@#@生:

@#@因为一年中大月有7个,小月有4个,平年2月有28天,闰年2月有29天。

@#@30×@#@4+31×@#@7+28=365(天)。

@#@ @#@ @#@ @#@ @#@@#@生:

@#@30×@#@4+31×@#@7+29=366(天)。

@#@ @#@ @#@ @#@ @#@ @#@@#@2.认识并判断平年和闰年。

@#@ @#@ @#@ @#@ @#@@#@

(1)出示教材第79页“做一做”。

@#@ @#@ @#@ @#@ @#@@#@思考:

@#@观察1997—2008年2月的天数,你发现了什么?

@#@ @#@ @#@ @#@ @#@@#@①把上面日历中的闰年圈出来。

@#@ @#@ @#@ @#@ @#@@#@②2008年是闰年,4年后,即( @#@)年又是闰年。

@#@ @#@ @#@ @#@ @#@@#@③今年是( @#@)年,上一个闰年是( @#@ @#@)年,下一个闰年是( @#@ @#@)年。

@#@ @#@ @#@ @#@ @#@@#@

(2)小组交流(四年一闰)。

@#@ @#@ @#@ @#@ @#@ @#@@#@生:

@#@1997年2月有28天;@#@1998年2月有28天;@#@1999年2月有28天;@#@2000年2月有29天;@#@2001年2月有28天;@#@2002年2月有28天;@#@2003年2月有28天;@#@2004年2月有29天;@#@2005年2月有28天;@#@2006年2月有28天;@#@2007年2月有28天;@#@2008年2月有29天。

@#@ @#@ @#@ @#@ @#@ @#@@#@生:

@#@简单说就是:

@#@2月有29天是2000年、2004年、2008年。

@#@2月有28天是1997年、1998年、1999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5年、2006年、2007年。

@#@ @#@ @#@ @#@ @#@ @#@@#@师:

@#@明确判断闰年、平年的方法:

@#@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都是闰年。

@#@“4年一闰”指的是4年中有一个闰年,可以用是否能被4整除的方式帮助判断闰年和平年。

@#@ @#@ @#@ @#@ @#@@#@(3)判断:

@#@ @#@@#@师:

@#@我们已经发现了2月的奥秘,下面你能利用刚才的这些发现,判断平年和闰年吗?

@#@(2009,1932,1983,1900)追问学生的判断依据。

@#@ @#@ @#@ @#@ @#@@#@(4)产生疑惑,解决疑惑:

@#@1900年为什么是平年?

@#@ @#@ @#@ @#@@#@( @#@教师操作年历,证实1900年确实是平年) @#@@#@师:

@#@2月里还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呢?

@#@让我们听听数学小博士的介绍吧!

@#@ @#@@#@(课件出示:

@#@因为我们设置闰年时,把5时48分46秒看作6时来计 @#@算的,这样长年累月也要造成很大的误差,所以整百年一般不闰,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有一句话叫:

@#@4年一闰,百年不闰,400年又一闰) @#@ @#@ @#@ @#@ @#@@#@归纳:

@#@ @#@ @#@ @#@ @#@ @#@@#@判断闰年、平年的方法:

@#@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都是闰年,但是公历年份是100的倍数时,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如:

@#@2000年„„ @#@ @#@ @#@ @#@@#@三、巩固练习 @#@ @#@ @#@ @#@ @#@@#@1.教材第79页做一做。

@#@ @#@@#@2.教材第81页第4、5题。

@#@ @#@@#@四、课堂小结 @#@ @#@ @#@ @#@ @#@@#@我们在不断的怀疑与探索中,对“年、月、日”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老师希望你们不仅能了解年、月、日,更要珍惜你的每一年、每一月、每一日。

@#@@#@第三课时 @#@ @#@练习课@#@教学内容:

@#@教材第80-81页的练习十七。

@#@ @#@@#@教学目标:

@#@ @#@ @#@@#@1.通过练习,强化学生对年、月、日之间关系的理解及对平年、闰年的判断。

@#@ @#@@#@2.让学生体会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 @#@@#@教学重点:

@#@强化学生对年、月、日之间关系的理解。

@#@ @#@@#@教学难点:

@#@体会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必然联系。

@#@ @#@@#@教学过程:

@#@ @#@@#@一、知识再现 @#@@#@1.课件出示表格,并让学生填写表格。

@#@ @#@@#@2.填空:

@#@平年的2月有( @#@)天,全年有( @#@)天;@#@闰年的2月有( @#@)天,全年有( @#@)天。

@#@通常每( @#@)年里有( @#@)个平年,( @#@)个闰年。

@#@公历年份数除以( @#@)没有余数的一般是闰年;@#@公历年份数是整百数的,必须除以()没有余数才是闰年。

@#@ @#@@#@二、基本练习 @#@@#@1.完成教材第80页“练习十七”第1题。

@#@ @#@@#@要求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全班反馈。

@#@教师适当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 @#@@#@2.完成教材第80页“练习十七”第2、3题。

@#@ @#@@#@

(1)先全班读题,分析题意,找出题中解决问题的关键。

@#@@#@

(2)让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明确思路,并完成问题。

@#@@#@3.完成教材第81页“练习十七”第4、5题。

@#@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 @#@@#@4.完成教材第81页“练习十七”第6题。

@#@ @#@@#@

(1)先鼓励学生认真读题,发现信息,理解题意。

@#@ @#@@#@

(2)让学生动手设计月历和制订暑假计划。

@#@ @#@@#@5.一个科学考察队乘船去考察,5月30日出发,7月12日返回,这次考察用了多长时间?

@#@ @#@@#@

(1)学生先读题,说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

@#@ @#@@#@

(2)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 @#@还有哪些疑问?

@#@ @#@ @#@ @#@@#@第四课时 @#@ @#@24时计时法@#@教学内容:

@#@教材第82~83页及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 @#@ @#@ @#@ @#@ @#@ @#@ @#@ @#@@#@1.初步了解24时计时法,知道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关系,会进行两种计时法之间的转换。

@#@@#@2.经历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感受24时计时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生活能力。

@#@ @#@ @#@ @#@ @#@ @#@ @#@ @#@@#@3.在探索活动中,发展空间想象力,培养探索精神,逐步养成遵守作息制度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 @#@@#@教学重点难点:

@#@ @#@ @#@ @#@ @#@ @#@ @#@ @#@ @#@ @#@@#@1.会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刻。

@#@ @#@ @#@ @#@ @#@ @#@ @#@ @#@ @#@ @#@@#@2.掌握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互化方法。

@#@ @#@@#@教学准备:

@#@钟表 @#@@#@教学过程:

@#@ @#@@#@一、情景导入 @#@@#@师:

@#@孩子们,喜欢猜谜语吗?

@#@ @#@@#@生:

@#@喜欢。

@#@ @#@@#@师:

@#@刘老师今天想考考大家的猜谜能力,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

@#@谜语。

@#@@#@生:

@#@钟表。

@#@ @#@@#@师:

@#@同学们的能力可真强,现在钟面上是几时(课件出示:

@#@钟表9时),你可能在做什么事情?

@#@ @#@@#@生1:

@#@上午9时,我在上课。

@#@ @#@@#@生2:

@#@晚上9时,我在睡觉。

@#@ @#@@#@师:

@#@原来一天中有两个9时,一个是上午9时,一个是晚上9时, @#@@#@(随机板书:

@#@上午9时晚上9时)像这样,在9时的前面加上上午或者晚上的词语,这种计时法叫做普通计时法。

@#@ @#@ @#@ @#@ @#@ @#@ @#@ @#@ @#@ @#@@#@师:

@#@谁能再举一个用普通计时法表示的时刻。

@#@ @#@ @#@ @#@ @#@ @#@ @#@ @#@ @#@ @#@@#@生:

@#@凌晨3时早上6时中午12时下午4时晚上11时 @#@ @#@ @#@ @#@ @#@ @#@ @#@ @#@@#@师:

@#@同学们对普通计时法已经掌握了。

@#@ @#@ @#@ @#@ @#@ @#@ @#@ @#@ @#@@#@二、新课讲授 @#@ @#@ @#@ @#@ @#@ @#@ @#@@#@1.认识24时计时法。

@#@ @#@@#@师:

@#@老师知道大家很喜欢看电视,中央台今天有哪些精彩的节目呢?

@#@我们一起来看看。

@#@@#@课件出示:

@#@中央台节目单。

@#@ @#@@#@师:

@#@观察这个节目单,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获取信息,发言。

@#@ @#@ @#@ @#@ @#@ @#@ @#@ @#@ @#@@#@师:

@#@同学们的眼睛可真亮,你们有问题要问吗?

@#@@#@生1:

@#@为什么这些时间的前面没有加“上午、下午、晚上”的词语?

@#@ @#@ @#@ @#@ @#@ @#@ @#@ @#@ @#@@#@生2:

@#@16时是几时?

@#@ @#@ @#@ @#@ @#@ @#@ @#@ @#@ @#@@#@生3:

@#@《美术星空》和《七巧板》间隔多长时间?

@#@ @#@ @#@ @#@ @#@ @#@ @#@ @#@ @#@@#@师:

@#@同学们提的问题都非常有价值,先猜想一下16:

@#@00是几时?

@#@(课件出示) @#@ @#@ @#@ @#@ @#@ @#@ @#@ @#@ @#@@#@生:

@#@4时。

@#@ @#@ @#@ @#@ @#@ @#@ @#@ @#@ @#@ @#@@#@师:

@#@是4时吗?

@#@ @#@ @#@ @#@ @#@ @#@ @#@ @#@ @#@ @#@@#@生:

@#@下午4时。

@#@@#@师追问:

@#@16:

@#@00为什么是下午4时?

@#@ @#@ @#@ @#@ @#@ @#@ @#@ @#@ @#@ @#@@#@生:

@#@时针第一圈走了12个小时,再走4小时就是16时。

@#@16时就是下午4时。

@#@ @#@ @#@ @#@ @#@ @#@ @#@ @#@ @#@ @#@@#@师:

@#@真聪明,不愧是我们班的小数学家。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这种新的计时法。

@#@(板书:

@#@24时计时法) @#@ @#@ @#@ @#@ @#@ @#@ @#@ @#@ @#@@#@2.感知24时计时法。

@#@ @#@ @#@ @#@ @#@ @#@ @#@ @#@ @#@ @#@@#@师:

@#@课件出示(晚上12时),这是几时?

@#@ @#@ @#@ @#@ @#@ @#@ @#@ @#@ @#@ @#@@#@生:

@#@晚上12时。

@#@@#@师:

@#@对,当我们沉睡在梦乡时,新的一天开始了。

@#@晚上12时它既是前一天的结束,也是新的一天的开始,也可以说成是0时。

@#@(课件演示:

@#@0时) @#@ @#@ @#@ @#@ @#@ @#@ @#@ @#@ @#@ @#@@#@师:

@#@请把你钟面上的时刻调到0时,利用钟表学具,从0时开始,边拨边数,研究一下从0时往后是几时?

@#@然后把你的发现与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咱们看哪个小组的研究最深入,发现最多!

@#@学生汇报研究结果。

@#@ @#@ @#@ @#@ @#@ @#@ @#@ @#@ @#@ @#@ @#@@#@师:

@#@每个小组的研究发现都非常了不起,现在我们来证实一下你们的想法。

@#@开始一天的旅程吧!

@#@(课件出示) @#@ @#@ @#@ @#@ @#@ @#@ @#@ @#@@#@师:

@#@可以跟着数。

@#@一天结束了吗?

@#@ @#@ @#@ @#@ @#@ @#@ @#@ @#@ @#@@#@生:

@#@没有。

@#@ @#@ @#@ @#@ @#@ @#@ @#@ @#@ @#@@#@师:

@#@从0时到12时,时针走了几圈?

@#@是几小时?

@#@ @#@ @#@ @#@ @#@ @#@ @#@ @#@ @#@ @#@@#@生:

@#@1圈,12小时。

@#@ @#@ @#@ @#@ @#@ @#@ @#@ @#@ @#@ @#@@#@师:

@#@时针继续转动,现在是几时?

@#@ @#@ @#@ @#@ @#@ @#@ @#@ @#@ @#@ @#@@#@生:

@#@13时。

@#@追问:

@#@为什么是13时?

@#@ @#@ @#@ @#@ @#@ @#@ @#@ @#@ @#@ @#@@#@生:

@#@时针已经走了12个小时,再加上1小时就是13时。

@#@ @#@ @#@ @#@ @#@ @#@ @#@ @#@ @#@ @#@@#@师:

@#@说得真好,掌声送给他。

@#@老师希望其他同学也能像他一样认真听讲,积极思考。

@#@ @#@@#@师:

@#@继续,现在是几时?

@#@ @#@@#@生:

@#@17时,我正在写作业。

@#@ @#@@#@师: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现在是几时?

@#@ @#@@#@生:

@#@24时。

@#@(0时)我们正在睡觉。

@#@ @#@师:

@#@一天结束了吗?

@#@(结束了)@#@师:

@#@从12时到24时,时针走了几圈?

@#@是几小时?

@#@ @#@@#@生:

@#@1圈,12小时。

@#@(课件出示:

@#@一天的时间。

@#@) @#@@#@师:

@#@小博士告诉大家,这种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叫做24时计时法。

@#@ @#@师:

@#@根据刚才的研究探索,(课件出示:

@#@钟表)想一想,外圈数和 @#@内圈数有什么关系?

@#@ @#@@#@生1:

@#@内圈是时针走第1圈的时间。

@#@外圈是时针走第2圈的时间。

@#@ @#@@#@生2:

@#@外圈数比内圈数多12。

@#@ @#@3.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互换。

@#@ @#@ @#@@#@师:

@#@同学们已经会用24时计时法计时了,想不想做小主持人预报节 @#@目?

@#@正好我们学校的红领巾广播站正在招聘小广播员,条件是要用24时 @#@计时法预报,你想试试吗?

@#@老师相信你能行!

@#@@#@课件出示:

@#@红领巾广播站节目预报。

@#@学生自己练习播报。

@#@ @#@@#@师:

@#@谁第一个来应聘?

@#@(指名播报)生生互评、学生自评、根据学生 @#@表现师小结。

@#@ @#@@#@师:

@#@现在我们来思考一下:

@#@普通计时法是怎样转化成24时计时法的?

@#@你有什么好办法?

@#@ @#@@#@生:

@#@如果是第一圈的时间,直接把前面的词语去掉。

@#@如果是第二圈的 @#@时间,把前面的词语去掉,还要在几时的基础上再加12。

@#@ @#@@#@师:

@#@24时计时法又是怎样转化成普通计时法的?

@#@ @#@@#@生:

@#@如果是第一圈的时间,直接加上前面的词语。

@#@如果是第二圈的时 @#@间,把前面的词语加上,还要用几时减掉12。

@#@ @#@@#@师:

@#@同学们已经掌握了这两种计时法之间的转化。

@#@@#@24时计时法因为 @#@使用方便,被广泛的应用于交通、邮电、广播等许多部门。

@#@生活中你还 @#@在哪见过用24时计时法表示的时刻?

@#@ @#@生:

@#@电话、万年历、手机、电视„„ @#@@#@师:

@#@同学们真爱动脑筋,能大胆的发表自己的想法,真了不起。

@#@那赶 @#@紧来挑战一下!

@#@ @#@@#@三、巩固练习@#@1.教材第83页“做一做”。

@#@ @#@@#@2.教材第85~87页“练习十八”第1、2、6、8题 @#@@#@第五课时 @#@ @#@求经过的时间@#@教学内容:

@#@教材第84页及相关习题。

@#@ @#@@#@教学目标:

@#@ @#@@#@1.结合生活实际,自主探究计算经过时间的算法,能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进行有关计算。

@#@ @#@@#@2.进一步感知和体验时间,逐步建立时间观念。

@#@ @#@@#@3.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

@#@ @#@@#@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计算经过时间。

@#@ @#@@#@教学准备:

@#@课件 @#@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

(1)出示例题情境图(见教材第84页例3图)@#@

(2)问:

@#@从图上说说你得到哪些信息?

@#@如何计算乘车的时间呢?

@#@ @#@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简单时间的计算。

@#@(板书课题) @#@ @#@@#@二、新课讲授 @#@ @#@@#@1.讨论计算方法。

@#@ @#@ @#@@#@2.教师板书计算过程。

@#@ @#@ @#@18时-9时=9小时 @#@ @#@@#@3.计算从几时几十分到几时几十分经过的时间。

@#@ @#@@#@

(1)问:

@#@你还能想到什么办法?

@#@ @#@@#@

(2)师生共同进行拨钟表的方法。

@#@ @#@@#@(3)小结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 @#@ @#@@#@三、巩固新知 @#@ @#@@#@1.教材第84页“做一做”。

@#@ @#@@#@2 @#@.教材第85~87页“练习十八”第3、4、7、10题。

@#@ @#@@#@四、课堂小结 @#@@#@说一说你的收获,你是怎样计算经过时间的?

@#@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吗?

@#@ @#@@#@五、课后作业:

@#@@#@教材第87页“练习十八”第9题。

@#@@#@第六课时 @#@ @#@ @#@ @#@ @#@ @#@整理和复习@#@教学内容:

@#@教材第88页及相关习题 @#@ @#@@#@教学目标:

@#@ @#@ @#@ @#@ @#@ @#@ @#@ @#@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牢固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

@#@ @#@ @#@ @#@ @#@ @#@ @#@ @#@ @#@@#@2.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进一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进一步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 @#@@#@教学重点难点:

@#@ @#@ @#@ @#@ @#@ @#@ @#@ @#@ @#@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牢固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进一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进一步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 @#@@#@教学过程:

@#@@#@一、复习年、月、日 @#@ @#@ @#@ @#@ @#@ @#@ @#@ @#@ @#@@#@板书:

@#@年、月、日 @#@@#@这三个是时间单位,请说出关于它们的知识(一年有12个月,按天数来分,31天的为大月,分别是:

@#@1、3、5、7、8、10、12月,7、8月是连续的大月,7月之前的单数月是大月,8月以后的双数月是大月,一年有7个大月。

@#@一个月有30天的月为小月,可以对照大月,找它们剩下的月份。

@#@除了2月,还有4、6、9、11月。

@#@一年有4个小月。

@#@剩下的2月最特殊。

@#@7个大月+4个小月+特殊的二月=12个月)。

@#@ @#@ @#@ @#@ @#@ @#@ @#@ @#@ @#@ @#@@#@儿歌小结:

@#@一、三、五、七、八、十、腊,31天都不差,平年二月28,闰年二月29,其余30不用查,不用查!

@#@ @#@@#@二、复习平年、闰年 @#@ @#@ @#@ @#@ @#@ @#@ @#@ @#@@#@通常年份是4的倍数的那年是闰年,但遇到整百的年份就应该是400的倍数。

@#@ @#@ @#@ @#@ @#@ @#@ @#@ @#@ @#@@#@板书:

@#@×@#@×@#@×@#@×@#@年份都是四位数,为了计算的简便,我们只要用后面两位除以4就可以了,但遇到整百的年份,如×@#@×@#@00,就要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为了计算的简便,我们可以把前两位除以4来判断,所以说,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这一年一定是闰年,这句话是错误的。

@#@ @#@ @#@ @#@ @#@ @#@ @#@ @#@ @#@ @#@@#@三、季度 @#@ @#@ @#@ @#@ @#@ @#@ @#@ @#@ @#@@#@一年分4个季度,三个月一季度,1、2、3月为第一季度,4、5、6月为第二季度„„想一想,哪几个季度的天数是不变的?

@#@算一算。

@#@ @#@ @#@ @#@ @#@ @#@ @#@ @#@ @#@@#@第二季度:

@#@30+31+30=91天 @#@ @#@ @#@ @#@ @#@ @#@ @#@ @#@@#@第三季度:

@#@31+31+30=92天 @#@ @#@ @#@ @#@ @#@ @#@ @#@ @#@@#@第四季度:

@#@31+30+31=92天 @#@ @#@ @#@ @#@ @#@ @#@ @#@ @#@@#@第一季度由于二月天数的变化,所以有两种情况:

@#@平年:

@#@31+28+31=90天;@#@闰年:

@#@31+29+31=91天 @#@@#@四、24小时计时法及简单时间计算 @#@@#@问学生:

@#@明天又是周末了,你打算怎样安排周六一天的生活呢?

@#@为了让这一天过得充实而有意义,你能设计一个合理的时间表吗?

@#@(把时间都用24时计时法写出来) @#@ @#@ @#@@#@五、课堂作业 @#@ @#@ @#@ @#@ @#@ @#@ @#@ @#@@#@1.今天是__月__日,这个月是____月(大月还是小月),有___星期余___天,在第___季度,这个季度共有___天,上半年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月、___、___季度。

@#@今年上半年和下半年分别有多少天?

@#@哪个多?

@#@多几天?

@#@ @#@ @#@ @#@ @#@ @#@ @#@ @#@ @#@ @#@@#@3.在1990年、1920年、1921年、1996年、2000年中,____是平年,____是闰年。

@#@@#@3.2014年2月有____天,全年共____天,合___个星期零____天。

@#@ @#@ @#@ @#@ @#@ @#@ @#@ @#@ @#@@#@4.中华人民共和国是1949年10月1日成立的,到今年10月1日是周年。

@#@ @#@ @#@ @#@ @#@ @#@ @#@ @#@ @#@@#@5.中国共产党是1921年7月1日成立的,到今年7月1日是____周年。

@#@ @#@ @#@ @#@ @#@ @#@ @#@ @#@ @#@@#@6.小红的妈妈今年40岁,但她只过了10个生日,猜一猜小红的妈妈是___月_____日出生的。

@#@ @#@ @#@ @#@ @#@ @#@ @#@ @#@ @#@@#@7.如果7月9日是星期五,那么8月9日是_____。

@#@ @#@ @#@ @#@ @#@ @#@ @#@ @#@ @#@@#@8.2000年后的第4个闰年是____。

@#@ @#@ @#@ @#@ @#@ @#@ @#@ @#@ @#@@#@9.儿童节的前一天是我的生日。

@#@我出生在___月____日。

@#@ @#@ @#@ @#@ @#@ @#@ @#@ @#@ @#@@#@10.教材第89页“练习十九”。

@#@ @#@@#@六、课堂小结 @#@ @#@ @#@ @#@ @#@ @#@ @#@@#@说一说你的收获,你是怎样计算经过时间的?

@#@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i:

12;s:

24486:

"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概念与题型部分)@#@一、分数、百分数应用题解题公式@#@单位“1”已知:

@#@单位“1”×@#@对应分率=对应数量@#@求单位“1”或单位“1”未知:

@#@对应数量÷@#@对应分率=单位“1”@#@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公式:

@#@@#@一个数÷@#@另一个数=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2、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公式:

@#@@#@多的数量÷@#@单位“1”=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分之几(百分之几)@#@3、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公式:

@#@@#@少的数量÷@#@单位“1”=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分之几(百分之几)@#@二、熟练掌握:

@#@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熟练背诵:

@#@@#@=0.5=50%=0.25=25%=0.75=75%=0.2=20%=0.4=40%=0.6=60%@#@=0.8=80%=0.125=12.5%=0.375=37.5%=0.625=62.5%=0.875=87.5%=0.1=10%@#@=0.05=5%=0.04=4%=0.02=2%=0.01=1%@#@三、基本题型:

@#@@#@

(1)一条路全长1200米,第一天修了全长的,第二天修了全长的,还剩几分之没有修?

@#@@#@http:

@#@//ww.x@#@

(2)果园里有桃树200棵,梨树比桃树少,果园里有梨树多少棵?

@#@@#@(3)果园里有桃树200棵,比梨树少,果园里有梨树多少棵?

@#@@#@(4)一件上衣,打八折后是72元,这件上衣原价多少元?

@#@@#@(5)一条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第二天修了全长的,第一天比第二天少修60米,这条路全长多少米?

@#@@#@(6)五月份比六月份节约用水20吨,五月份用水80吨。

@#@五月份比六月份用水节约百分之几?

@#@@#@(7)一杯盐水,盐10克,水90克,这杯盐水的含盐率。

@#@@#@(8)在一个边长为4米的正方形钢板上截取一个最大的圆形钢板,求这块钢板的利用率。

@#@@#@(9)一条路全长1200米,第一天修了全长的,第二天修了全长的,两天一共修了多少米?

@#@条二天比第一天多修多少米?

@#@还剩多少米?

@#@@#@(10)果园里有桃树200棵,比梨树的少50棵,果园里有梨树多少棵?

@#@@#@(11)在一个半径是10米的圆形花坛里种红花和黄花,种红花和黄花的面积比是2:

@#@3。

@#@种红花和黄花各有多少?

@#@@#@X|k|B|1.c|O|m@#@(12)自行车的前轮直径是70厘米,如果自行车每分钟转100圈,要通过一座长2.512千米的大桥,需要多少分钟?

@#@@#@数学第十一册期末复习(重要知识点)@#@1、填入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个铅笔盒的体积约有200();@#@一瓶醋的体积约0.5();@#@@#@一辆卡车的油箱容积约160();@#@一艘货轮的容积约300()。

@#@@#@2、()是24的;@#@的是();@#@X|k|B|1.c|O|m()比18的3倍少6;@#@24比()的2倍多4;@#@@#@36吨的()是24吨;@#@()米比米多米;@#@@#@3、鸡有χ只,鸭的只数是鸡的,鸭有()只,比鸡少()只。

@#@@#@4、一台插秧机χ小时可插秧10公顷,这台插秧机平均每公顷要()小时,它平均1小时能插秧()公顷。

@#@@#@5、看图写算式:

@#@()○()=()@#@6、工厂有一堆煤,用掉后,又运来36吨,这时工厂的煤正好与原来一样多,这个工厂原有煤()吨。

@#@@#@7、用边长1分米的小正方体搭成一个模型,从正面看是,从上面看是,从侧面看是,这个模型的体积是()立方分米。

@#@@#@8、用20个棱长2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表面积最小是()平方厘米,体积是()立方厘米。

@#@@#@9、将10克盐放入100克水中,盐占盐水的。

@#@@#@10、加工一批零件需8天完成,平均每天完成这批零件的(),照这样计算,5天可以加工这批零件的(),加工5天后还剩下这批零件的()。

@#@@#@11、()﹕4==24÷@#@()=0.75=1÷@#@()@#@12、一个长2米的长方体钢材截成三段,表面积比原来增加2.4平方分米,这根钢材原来体积是()@#@13、右图是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与4号相对5@#@1@#@2@#@3@#@4@#@的面是()面。

@#@@#@①2②6③5④1⑤3@#@14、一个饲养场,有蛋鸡360只,蛋鸡的只数比肉鸡只数的3倍还多6只,这个饲养场养肉鸡多少只?

@#@@#@新课标第一网@#@D@#@B@#@A@#@15、下面哪个不是正方体表面的展开图(每格都是正方形)()@#@C@#@16、如果a×@#@=b÷@#@(a、b≠0),那么a与b相比较,()。

@#@@#@A、a大B、b大C、一样大D、无法确定@#@17、一台收割机小时可收割公顷的水稻。

@#@照这样计算,小时能收割多少公顷的水稻?

@#@@#@18、一只大熊猫满月时,比刚出生时的体重增加了1105克,满月时的体重大约是刚出生时的7.5倍,这只大熊猫刚出生时的体重是多少克?

@#@@#@19、操作、探究题@#@1、画一个三角形,要求面积是6平方厘米,高是3厘米。

@#@@#@2、先观察、分析下面的各组摆放情况,再填写表格(注:

@#@每个小正方体棱长1厘米)@#@层数@#@1@#@2@#@3@#@……@#@5@#@……@#@正方体个数@#@1@#@3@#@6@#@……@#@……@#@图形表面积(平方厘米)@#@6@#@14@#@24@#@……@#@……@#@图形体积(立方厘米)@#@1@#@3@#@6@#@……@#@……@#@20、修一条千米的公路,已经修了千米,再修多少千米正好修完这条公路的?

@#@@#@21、一堆煤60千克,第一天烧了它的,第二天烧了千克,这堆煤比原来少了多少千克?

@#@@#@新|课|标|第|一|网@#@22、一盒饼干长20厘米,宽15厘米,高30厘米,现在要在它的四周贴上高为25厘米的商标纸,这张商标纸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3、六

(2)班有45名同学,现在有两种杂志要订,每人至少订一样,其中4/5的同学订阅《英语报》,2/3的同学订阅《数学报》,两种报纸都订阅的同学有多少人?

@#@@#@24、甲乙两车同时从相距540千米的AB两地相对开出,5小时后,甲车行了全程的3/4,乙车行了全程的2/3,这时两车相距多少千米?

@#@@#@wWw.xKb1.coM@#@第十一册易错概念题集(填空部分)@#@1、把一根米的绳子平均分成4段,每段长()米,每段占全长的()。

@#@@#@2、是的;@#@的是();@#@()的是。

@#@@#@3、根据算式补充条件或问题。

@#@@#@

(1)有两根绳子,一根长米,,第二根长多少米?

@#@新课标第一网@#@①×@#@②+@#@③×@#@(1-)④×@#@(1+)@#@

(2)一本书100页,,已经看了多少页?

@#@@#@100×@#@;@#@100×@#@(1-)@#@(3)一条路长400米,已经修了,?

@#@@#@400×@#@;@#@400×@#@(1-)@#@(4)光明小学计划植树1200棵,结果第一次植了,第二次植了。

@#@@#@①1200×@#@@#@②1200×@#@(-)@#@③1200×@#@(+-1)@#@4、()是40的;@#@40是()的@#@比20千克多是()千克;@#@20千克比()少@#@5、一堆煤重45吨,一辆卡车要10小时才能运完,那么,4小时完成任务的,完成任务的要()小时。

@#@@#@6、从A地到B地,甲车要10小时,乙车要15小时。

@#@甲乙两车的速度比是(),按照这样的速度,从B地到C地,甲乙两车所用时间比是()。

@#@@#@7、一根绳子长5米,平均分成8份,每份长米,每份占全长的。

@#@@#@8、把一个比的前项扩大2倍,后项缩小2倍,比值就()。

@#@@#@9、一台碾米机小时碾米吨,1小时可碾米()吨,碾1吨米要()小时。

@#@@#@10、大小两个正方体的棱长比是3∶2;@#@大小正方体的表面积比是();@#@大小正方体的体积比是()。

@#@@#@11、1吨菜籽可以榨油吨,140吨大豆可以榨油()吨;@#@要榨140吨油需大豆()吨。

@#@@#@12、一桶水可装满10碗或12杯,倒入5杯水和3碗水在空桶内,水面高度占桶高度的。

@#@@#@13、=20÷@#@()=8:

@#@()=0.8=()%@#@14、120增加15%后是()。

@#@()比60少10%@#@15、45米是90米的()%5吨是500千克的()%,@#@()是20米的80%()比8多10% @#@4小时比()少20%@#@16、一种油菜籽的出油率为35%,400千克油菜籽可以榨出()@#@千克油,要榨1400千克油需()千克油菜籽。

@#@@#@17、():

@#@20==24÷@#@()=()%=二成=()折@#@18、往30千克盐中加入()千克水,可得到含盐率为30%的@#@盐水。

@#@@#@19、某件商品按原价六折卖出是18元,亏2元。

@#@如果按原价卖出@#@可以赚()%@#@20、一种商品先降价10%,再涨价10%。

@#@ 现价是原价的()%@#@21、大圆的半径2厘米,小圆半径1厘米,大圆面积是小圆面积的()倍。

@#@@#@22、如果A是B的,那么B是A的()。

@#@@#@23、小圆半径是大圆半径的,小圆与大圆的周长比是(),面积比是()。

@#@@#@24、甲乙两圆的周长比是2:

@#@3,其中一个圆的面积是18,另一个圆的面积可能是(),也可能是()。

@#@@#@25、正三角形有()条对称轴,正方形有()条对称轴,正五边形有()条对称轴,由此推算,正n边形估计有()条对称轴。

@#@@#@26、一个圆的周长与它的半径的比是()。

@#@hcom@#@27、用一个长10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剪一个最大的半圆,这个半圆的面积是()。

@#@@#@28、原价90元的领带降价20%后是()元,原价()元的衬衫降价20%后是120元。

@#@@#@29、甲数除以乙数的商是2.5,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30、一种大豆的出油率是42%,2.1吨这样的大豆可榨油()千克,()千克的大豆可榨油2.1吨。

@#@@#@31、修一条20千米的路,若每天修它的,要()天修完,若每天修千米,()天修完。

@#@@#@32、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的度数比是1:

@#@2,那么较大的锐角是()度。

@#@@#@33、“故事书本数的80%是科技书的本数”这句话把看作单位“1”,如果科技书有600本,则故事书有本。

@#@@#@34、24千米比多20%15吨比20吨少%。

@#@@#@35、李师傅加工一批零件,3天加工这批零件的,那么,每天加工这批零件的,加工完这批零件需要天。

@#@@#@36、一块长方形地的周长是120米,其中宽比长短,这块地的面积是()平方米。

@#@@#@37、大圆的半径相当于小圆的直径,这两个圆的面积和是100平方厘米,大圆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38、A的与B的相等(A不等于0),则A∶B=()。

@#@@#@39、因为甲×@#@=乙×@#@,所以甲∶乙=()。

@#@@#@40、一根绳子用去一半,再用去余下的一半,还剩下全长的()@#@41、5米长的绳子平均剪了5次,每段是5米的,每段的长度是3米的,第三段长(   )米,剪3次所用的时间与总时间的比是(   )。

@#@@#@42、甲数的等于乙数的(甲、乙0),甲数与乙数相差10,甲数是(   ),乙数是(  )。

@#@@#@43、用3、3、8、8组成一个算式,使结果等于24,算式是,用1、5、5、5组成一个算式,使结果等于24,算式是。

@#@@#@44、一个正方形的边长增长,周长增长,面积增长,已知面积比原来增加了10平方分米,原来的面积是(     );@#@如果原来的周长是20厘米,现在的周长是(  )厘米。

@#@@#@45、一根绳子长米,分成3小段,第一小段的长度是总长度的,第三小段的长度与前两段总长度的比是1:

@#@2,第二小段长度是(   )米。

@#@新课标第一网@#@46、甲乙两个修路队同时从两端合修一条公路,经过20天,他们在距这条路中点60米处完成。

@#@已知甲乙两队每天修的米数比是7:

@#@5,这段路全长是(   )米。

@#@@#@47、修一条路,已经修了120米,再修,这时已修和全长的比是1:

@#@3。

@#@这条路长(  )米。

@#@@#@48、甲乙两人同时从AB两地的中点出发,反向而行,经过4小时,甲到达A地,乙离B地还有120米,已知甲乙两人的速度比是7:

@#@5。

@#@A、B两地相距(   )米。

@#@@#@49、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当甲到达B地时,乙车距A地还有40千米。

@#@当乙车到达A地时,甲车超过B地60千米。

@#@A、B两地相距(  )千米。

@#@@#@50、爸爸带儿子去郊游,爸爸让儿子先走100步再去追赶,已知爸爸走3步的时间,儿子走5步,爸爸走9步的距离与儿子走17步的距离相等,儿子走了(  )步时就被爸爸追上了。

@#@@#@51、用汽车运一批货物,已经运了5次,运走的货物比多一些,比少一些。

@#@运完这批货物至少要运( )次,最多要运( )次。

@#@@#@52、甲乙两人各存了一些钱,如果甲再存300元,甲乙存钱的比是2:

@#@3。

@#@如果乙再存300元,甲乙比是1:

@#@2。

@#@甲原来存钱(   )元,乙原来存钱(   )元。

@#@@#@53、六年级原来女生占,后来又有6名女生转进,这样女生就占全年级的。

@#@原来全年级有(  )人。

@#@@#@54、客车和货车从甲乙两地同时相对开出,经过3小时客车行了全程的,货车行了全程的,(   )辆车离中点近一些,(   )辆车离终点近一些,这时两车相距是全程的。

@#@@#@55、一堆沙运走54吨后,余下的重量比原来的多2吨,这堆沙原有(   )吨。

@#@@#@56、一堆沙运走54吨后,余下的重量比原来的少2吨,这堆沙原有(   )吨。

@#@@#@57、六年级有的同学订阅《数学报》,有的同学订阅《语文报》。

@#@两种报都没订的占全年级的,两种报都订阅的占全年级的()。

@#@新课标第一网@#@58、甲走的路程是乙的,乙用的时间是甲的,甲乙速度的比是(    )。

@#@@#@59、汽车和火车的速度比是4:

@#@7,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在距中点15千米处相遇,这时火车行了(   )千米;@#@两地相距(   )千米。

@#@@#@60、小红看一本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第二天看了54页,这样已看页数与未看页数的比是8:

@#@3,这本书共有(   )页。

@#@@#@61、小芳从甲地去乙地,原计划8小时到达,当行至全程的90千米处时,自行车出现了故障,速度比计划慢了,结果比原计划推迟了30分钟到达,原计划每小时行(   )千米。

@#@@#@62、甲乙两车汽车同时从A地开往B地,当甲车行了全程的时,乙车正好行了60千米;@#@当甲车到达B地时,乙车行了全程的,AB两地相距(  )千米。

@#@@#@63、六年级有学生112人,其中男生占,后来又转来若干名,这时男生和女生人数的比是5:

@#@4。

@#@又转来女生(   )人。

@#@@#@64、甲乙丙共有80元钱,丙比甲少20元,甲乙之和与乙丙之和的比是7:

@#@5,丙有(  )元钱。

@#@@#@65、甲乙两个建筑队原有水泥重量的比是1:

@#@3。

@#@各运进40吨后,甲乙两队水泥重量的比是3:

@#@4。

@#@原来甲有水泥(   )吨。

@#@@#@66、从甲地到乙地,其中是上坡路,是下坡路。

@#@一人在甲、乙间往返一趟,共走上坡路10千米,那么从乙地返回甲地时上坡行了(   )千米。

@#@@#@67、六年级共有学生300人,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六年级男生有(  )人。

@#@@#@68、六年级共有学生300人,女生人数的是男生人数的,六年级有男生(  )人。

@#@@#@69、生产一批零件,甲独做要6小时完成,乙每小时做36个,现在甲乙合做,完成时甲乙两人生产的数量的比是5:

@#@3,这批零件一共有(   )个。

@#@@#@70、长方形的长和宽的比是9:

@#@5,若将长减少12厘米,宽增加16厘米,就变成一个正方形,原来长方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71、小芳看一本书同,第一天看了全书的,第二天看了56页,这时已看的页数与未看的页数的比是3:

@#@5,这本书共有(  )页。

@#@@#@72、小芳看一本书同,第一天看了全书的,第二天看了56页,这时已看的页数与总页数的比是3:

@#@5,这本书共有(  )页。

@#@@#@73、小华看一本故事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多6页,第二天看的比全书的少8页,最后还剩下172页,这本书一共有(  )页。

@#@@#@74、小华看一本故事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少6页,第二天看的比全书的多8页,最后还剩下172页,这本书一共有(  )页。

@#@@#@75、三批货物共值152万元。

@#@第一、二、三批货物的重量比是2:

@#@3:

@#@4,单位重量价格的比是6:

@#@2:

@#@5。

@#@这三批货物各值(   )万元、(   )万元、(   )万元。

@#@@#@76、三批货物共值(   )万元。

@#@第一、二、三批货物的重量比是2:

@#@3:

@#@4,单位重量价格的比是6:

@#@2:

@#@5。

@#@已知第三批货物值80万元。

@#@@#@xKb1.Com@#@77、有一辆快车和一辆慢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经过12小时相遇,相遇后,快车又行了8小时到达乙地,慢车还要行(   )小时才能到达甲地。

@#@@#@78、师徒二人加工零件,徒弟加工的零件个数与两人加工总数的比是1:

@#@3,师傅加工的零件的个数比两人加工的平均数多24个,两人共加工了(   )个零件。

@#@@#@79、牛村今年和去年共养牛1600头,比去年增加了,今年比去年增加(  )头。

@#@@#@80、牛村今年比去年多养牛1600头,比去年增加了,去年养牛(  )头。

@#@@#@81、牛村今年养牛1600头,比去年增加了,比去年增加( )头。

@#@@#@82、一批稻谷,第一次运了总数的,第二次运了的又5吨,还剩18吨,这批稻谷共(   )吨。

@#@@#@83、某男生比全班的多12人,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这个班共有(  )人。

@#@@#@84、某班分三组参加植树活动,甲组人数占总人数的,如果从丙组调4人到甲组,三组人数刚好相等。

@#@全班有(   )人。

@#@@#@85、光明小学六年级学生中女生占,后来又转来了15名女生,这样女生占六年级总人数的,六年级原来共有(   )人。

@#@@#@86、小芳读一本书,已读的与未读的比是3:

@#@4,后来又读了33页,这时已读的与未读的比是5:

@#@3,这本书共有()页。

@#@wWw.xKb1.coM@#@87、五年级共有三个班,已知一班、二班、三班各班的学生数相同,一班男生数与二班女生数相同,三班的男生占全年级男生的,那么女生占全年级的。

@#@@#@88、三个边疆的偶数,最大的偶数是三个数的和,这三个数分别是(  )、(  )、(  )。

@#@@#@89、某校招收舞蹈队的学生,已录取女生10人,男生12人,还要录取女生(  )人,才能使女生占舞蹈队总人数的。

@#@@#@90、学校体育室里的篮球个数是排球的。

@#@篮球借出后,排球就比篮球多16个,体育室里原有篮球(   )个,排球(   )个。

@#@@#@91、已知甲校学生数是乙校学生数的,甲校的女生数是甲校学生数的,乙校男生数是乙校学生数的,那么,两校女生数占两校学生数的。

@#@@#@92、一个长方形的长增加,要使它的面积不变,宽就减少。

@#@@#@93、甲数的是甲乙两数的和的,那么甲占甲乙两数和的。

@#@xKb1.Com@#@94、甲、乙、丙三人共同加工零件180个,甲加工的个数是乙、丙的,乙加工的个数是甲、丙的,丙加工了(   )个。

@#@@#@95、一个分数,分子与分母的和是100,如果分子加23,分母加32,新的分数约分后是,原来的分数是。

@#@@#@96、甲乙两个工程队合修一条路,甲队的工作效率是乙队的。

@#@两队合修6天正好完成这段公路的,余下的由乙队单独修,还要(   )天才能修完。

@#@@#@97、甲乙两个车间一共180人,从甲车间调15人到乙车间后,甲乙两车间人数的比是2:

@#@3,原来甲车间有(   )人,乙车间有(   )人。

@#@@#@98、甲乙两队共有210人,如果从乙队调的人到甲队,那么现在甲乙两队的人数比是4:

@#@3。

@#@甲队原来(   )人,乙队原有(  )人。

@#@@#@99、一个两位数,十位数与个位数的和是9,把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交换位置所得到的新两位数与原来的两位数的比是5:

@#@6,原来的两位数是(   )。

@#@@#@100、甲乙两同学的分数比是5:

@#@4,如果甲少得22.5,乙多得22.5分,则他们的分数比是5:

@#@7。

@#@甲原来得(   )分,乙原来得(  )分。

@#@@#@101、甲车间的人数是乙车间的,如果从乙车间调70人到甲车间,那么乙车间的人数是甲车间的。

@#@原来甲车间有(   )人,乙车间有(   )人。

@#@@#@102、有一批书,其中的分给六年级,其中的分给五年级,这一批书至少有(  )本,还剩下(   )本。

@#@@#@103、小明和小军同时从同一点出发,在一个长30米的环形跑道上向相反方向跑步,第一次相遇时,小明跑了全程的,第二次相遇时,小军又从出发点跑了(  )米。

@#@@#@104、客车与货车同时在甲乙两地相对开出,第一次在离甲地处相遇,当客货两车分别到达乙甲两地立即返回客车与货车在离乙地(   )处相遇,这时货车共行全程的。

@#@@#@105、六年级240人,喜欢语文与不喜欢语文的比是5:

@#@3,喜欢数学与不喜欢数学的比是7:

@#@5,两门都喜欢的是86人,两门都不喜欢的有(   )人。

@#@@#@106、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经过8小时相遇。

@#@相遇后两车继续行驶。

@#@又经过10小时,这时甲车刚好到达B地,而乙车已超过A地120千米。

@#@A、B两地相距(  )千米。

@#@xKb1.Com@#@107、一根绳子长米,先剪下它的一半,再把剩下的剪下一半……剪4次后,剩下的部分长(   )米。

@#@@#@108、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120平方厘米,如果长缩短为原来的,宽缩短为原来的,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会变为(   )平方厘米。

@#@@#@109、青菜和芹菜的单价比是3:

@#@7,而重量之比是5:

@#@4,那么青菜和芹菜的总价之比是(   )。

@#@@#@110、一辆汽车每小时行72千米,小芳骑自行车每小时行的比汽车每小时的少4千米。

@#@小芳骑自行车每小时行(  )千米。

@#@@#@111、六

(2)班男生占全班人数的,全班有的同学是优秀生,六

(2)班女生有(  )人。

@#@@#@112、甲堆煤重吨,若从甲运到乙,则乙比甲轻吨,原来甲比乙重";i:

13;s:

3536:

"三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试卷分析@#@一、试题分析@#@本次数学试卷题型多样,覆盖全面。

@#@从整体上看,本次试题难度适中,注重基础,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考察的知识面广,题量也符合学生的练习要求,有利于考察数学基础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有利于教学方法和学法的引导和培养。

@#@是一份比较好的检测学生双基知识的试题,试卷有以下几个特点:

@#@@#@1、题型多样,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计算题(口算、竖式计算和脱式计算题)、统计题、位置与方向、解决问题等。

@#@@#@2、贴近生活,注重考查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数学中的应用。

@#@ @#@ @#@ @#@ @#@ @#@@#@3、注重基础知识的运用,有一定灵活性。

@#@@#@二、质量分析:

@#@@#@我们班有68人参加考试,90至99分的有11人,80至89分的有24人,70至79分的有18人,60至69的有5人,不及格的有10人。

@#@优秀率28%,及格率85%。

@#@从整体来看大部分同学对所学知识掌握不好,计算能力和分析能力有待提高。

@#@@#@三、存在问题。

@#@@#@一题填空题,第1小题全班才15人做对,主要是知识学得太死,不会前后联想;@#@第10小题全班有50多人出错,学生对算理不是真正理解。

@#@@#@二题判断,第1小题,一是读题不认真,二是对方向和方位没有理解。

@#@@#@三题选择题,1和3小题出错较多,出现错误原因就是不认真审题,做题马虎。

@#@@#@四题方位题,此题占了11分,也是我们班同学失分最多的一题,一是做题马虎,二是不会检查,以后要从计算方面多加训练,计算能力有待提高。

@#@@#@五题统计,这两题同学们做得比较好,失分少。

@#@@#@七题计算题,全班有三分之一的同学出错,我认为这类型题很简单,所以练得少以后要从这方面多加训练。

@#@@#@第八题解决问题,出现问题最多的是1题、3题、4题和5题。

@#@出现错误原因:

@#@一是不认真审题,二是不理解题意同,三是列对版式计算错误。

@#@以后要加强对应用题分析能理的训练及认真审题能力的培养。

@#@@#@四、今后教学的方向@#@从试卷的方向来看,我认为今后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最重要的还是要培养学生认真、细心、书写工整、独立检查等一些好的学习习惯。

@#@@#@2、在教学中,我们既要以教材为本,扎扎实实地渗透教材的重点、难点,不忽视有些自己以为简单的知识;@#@又要在教材的基础上,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多了解生活中的数学,用数学解决生活的问题。

@#@@#@3、培养学生的读题能力。

@#@自己能读懂题意,分析题意是一种不可缺少的能力。

@#@在平时教学中要注意抓住题中的关键词语,读懂题意,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避免过失失分。

@#@@#@4、抓好学困生的转化,努力采用多种方法,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让学困生不再对数学恐惧。

@#@教师对学困生应宽容以待,不轻言放弃;@#@注重学生间的互促互助,注重家校之间的沟通。

@#@@#@3、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能力,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与方法,尤其是检查的良好习惯。

@#@加强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i:

14;s:

5962: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测试卷@#@一、口算:

@#@(另卷,6分)@#@二、填空;@#@(12分)@#@1、1450克=()千克18分=()小时@#@2、是的;@#@的是();@#@()的是。

@#@@#@3、。

@#@@#@4、0.125的倒数是(),1的倒数是()。

@#@@#@5、小梅将米的丝带平均截成3段,每段是米的(),每段长()米。

@#@@#@6、小刚将一张长方形纸的一半涂上蓝色,将另一半的涂上红色,涂上红色的部分是这张纸的()。

@#@@#@7、一根绳子长米,第一次用去,第二次用去米。

@#@第()次用去的多。

@#@@#@8、甲数的是乙数的,乙数是12,甲数是()。

@#@@#@9、在、60%、100%和120%中,挑选合适的填入下面括号里。

@#@@#@ @#@ @#@ @#@①果园今年的苹果产量是去年产量的();@#@@#@ @#@ @#@ @#@②一段钢材长()米;@#@@#@ @#@ @#@ @#@③六

(1)班参加体能测试的人数是全班人数的();@#@@#@ @#@ @#@ @#@④长方形的长是宽的()。

@#@@#@10、六

(2)班有36名学生,每人用平方米的布做桌布,再用平方米的布做椅垫。

@#@班主任张老师计划买35平方米的布,够吗?

@#@()。

@#@实际一共需要用()平方米布。

@#@@#@11、20是16的()%;@#@20比16多()%。

@#@@#@12、用“>@#@”把下面各数连接起来。

@#@@#@

(1)0.2324.7%@#@

(2)1.08109.1%@#@三、判断题。

@#@(5分)@#@1、得数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100比50多50%。

@#@()@#@3、吨,可以写作17%吨。

@#@()@#@4、两个数相乘,积一定小于其中任何一个分数。

@#@()@#@5、周角的减去平角的,差是60°@#@。

@#@()@#@四、选择题。

@#@(5分)@#@1、n是非0的自然数,下面算式中得数最大的是()@#@ @#@ @#@ @#@①n×@#@ @#@ @#@ @#@ @#@ @#@ @#@ @#@ @#@ @#@ @#@ @#@ @#@ @#@ @#@ @#@ @#@ @#@ @#@ @#@ @#@ @#@ @#@②÷@#@n @#@ @#@ @#@ @#@ @#@ @#@ @#@ @#@ @#@ @#@ @#@ @#@ @#@ @#@ @#@ @#@ @#@ @#@ @#@ @#@③n÷@#@ @#@@#@2、一桶油重3千克,倒出后又灌进千克,这时桶里的油()@#@ @#@ @#@ @#@①比原来少②比原来多③与原来同样多@#@3、种植99棵树,全部成活,成活率是()。

@#@@#@①99%②100%③1%@#@4、甲船的速度比乙船快2%,即甲船速度是乙船的()。

@#@@#@①2%②98%③102%@#@5、a÷@#@(a、b不等于0)和()的结果相等。

@#@@#@①ab②③@#@五、计算。

@#@(共36分)@#@1、解方程。

@#@(8分)@#@10×@#@X=33÷@#@X=X×@#@×@#@=4X×@#@=18×@#@@#@2、计算下面各题。

@#@(能简算的要用简便方法计算。

@#@)(24分)@#@×@#@×@#@÷@#@÷@#@×@#@÷@#@@#@×@#@4×@#@(+7)×@#@+×@#@@#@3、列式计算。

@#@(4分)@#@

(1)一个数的是,这个数的是多少?

@#@

(2)除与的积,商是多少?

@#@@#@四、应用题。

@#@@#@1、看图列式。

@#@(4分)@#@2、先补充问题再列式计算。

@#@(4分)@#@

(1)某工厂有男生420人,女工人数是男生的,?

@#@@#@列式:

@#@@#@

(2)一条水渠修了,正好是200米,?

@#@@#@列式:

@#@@#@3、列式解答下列各题:

@#@@#@

(1)四年级有学生147人,五年级学生的人数是四年级的,六级学生的人数相当于五年级的。

@#@六年级有学生多少人?

@#@(用方程和算术方法解答)(6分)@#@

(2)制衣厂生产一批童装,合格的有395套,不合格的有5套,求这批童装的合格率。

@#@(4分)@#@(3)一块长方形木板长8分米,宽5分米。

@#@如果把它锯成一块最大的正方形木板,这块木板的面积是原来的百分之百几?

@#@比原来的面积减少百分之百几?

@#@(5分)@#@(4)果店运来一批苹果、梨和香蕉,苹果的重量是梨的,梨的重量相当于香蕉的。

@#@运来苹果135吨,运来香蕉多少吨?

@#@(5分)@#@(5)某商店购进一批压力锅,每个的购入价是元,售出价是77元。

@#@盈利率是多少?

@#@(百分号前面的数保留一位小数。

@#@)(4分)@#@4、.体育用品商店内(6分)。

@#@@#@想一想可以有几种购买方案,请你写出一种,并解答出来。

@#@@#@+=@#@÷@#@=@#@÷@#@=@#@÷@#@=@#@-=@#@÷@#@=@#@5-=@#@÷@#@=@#@+=@#@×@#@=@#@×@#@=@#@×@#@3=@#@×@#@=@#@-=@#@-=@#@-=@#@÷@#@=@#@+=@#@-=@#@-=@#@×@#@=@#@×@#@135=@#@+=@#@+=@#@×@#@=@#@+=@#@-=@#@-=@#@÷@#@=@#@-=@#@18×@#@=@#@÷@#@=@#@÷@#@=@#@÷@#@=@#@÷@#@=@#@+=@#@2.4×@#@20=@#@0.12×@#@3=@#@0.45×@#@2=@#@3×@#@1.5=@#@1.2÷@#@0.3=@#@1÷@#@2=@#@4.8×@#@100=@#@4÷@#@0.2=@#@0.25×@#@8=@#@0.89÷@#@8.9=@#@17.8+2.2=@#@4.2×@#@5=@#@0.8÷@#@0.2=@#@5.79÷@#@0.1=@#@0.35+0.65=@#@3.4-1.5=@#@8.9-0.9=@#@9.2-9.2=@#@3.6÷@#@0.4=@#@0.7×@#@11=@#@15.15÷@#@15=@#@0.2×@#@0.3=@#@1.34×@#@4×@#@2.5=@#@0.9÷@#@4.5=@#@";i:

15;s:

27376: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一)@#@教材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

@#@依照儿童空间方位认知顺序进行编排,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境,帮助学生辨认方向。

@#@@#@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新知识点:

@#@@#@1、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三个方向。

@#@@#@2、知道辨别地图上的方向。

@#@@#@3、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

@#@@#@4、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七个方向。

@#@@#@5、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路线。

@#@@#@教学要求:

@#@@#@1、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路线。

@#@@#@教学建议:

@#@@#@1、根据学生原有的认知,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运用方位知识。

@#@@#@2、使学生学会辨认地图上的方位和空间方位。

@#@最初,应当根据学生自身的方位来形成辨认方位的技能,然后把这些方位和地图上的方位联系起来。

@#@教材首先利用学生已有的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知识,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练习辨认东、南、西、北等方位的能力,然后让学生学习辨认地图上的东、南、西、北等方向。

@#@@#@单元课时安排:

@#@ 约5课时 @#@课题:

@#@认识东南西北第1课时总序第教案@#@课型:

@#@新授课编写时间:

@#@年月日执行时间年月日@#@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三个方向。

@#@@#@2、让学生参与活动,能用东、南、西、北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从现实生活的场景中引入新课,使学生体会在生活中需要用到的方位知识,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三个方向。

@#@@#@教学难点;@#@能正确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用具:

@#@指南针、课件。

@#@@#@教法:

@#@谈话、演示。

@#@学法:

@#@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1、复习旧知。

@#@@#@提问:

@#@你座位的前后左右分别是谁?

@#@@#@教室在第几层?

@#@楼上是几年级?

@#@楼下是几年级?

@#@@#@如果现在咱们要开家长会,请家长坐在自己孩子的座位上,你怎样告诉家长自己的位置呢?

@#@@#@2、导入新课。

@#@@#@师问:

@#@太阳是从什么地方升起?

@#@(学生结合已有知识进行发言)@#@二、探究新知@#@1、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

(1)全体到操场,找一找太阳在哪里。

@#@@#@

(2)说一说,太阳从什么方向升起。

@#@(东方)@#@(3)想一想,太阳从什么方向落下。

@#@(西方)@#@(4)指一指,西边在哪里。

@#@@#@(5)请同学们面向太阳升起的方向。

@#@@#@提问:

@#@你们面对的、背对的、左手的、右手的位置分别是什么方向?

@#@@#@(6)讲述前、后、左、右与东、南、西、北的联系。

@#@@#@2、指出校园内的四个方向。

@#@@#@说说我们学校的校门朝什么方向。

@#@@#@站在操场中央,看一看,校园内的四个方向各有什么建筑物。

@#@@#@3、学习两组相对的方向。

@#@@#@

(1)站在操场上,你能确定出你家在学校的什么方向吗?

@#@@#@

(2)面向你家所在的方向站好。

@#@@#@(3)观察:

@#@家在东、西方向的同学,他们是如何站着的?

@#@(背对背而战)(4)观察:

@#@家在南、北方向的同学,他们是如何站着的?

@#@(也是背对背而战)@#@(5)发现:

@#@东与西两个方向,南与北两个方向是相对的。

@#@@#@(6)说一说,操场四个方向的建筑物,那两个是相对的。

@#@@#@(7)说一说,你与谁家的方向是相对的。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1、把教材第3页例1补充完整。

@#@@#@

(1)提问:

@#@小明是面向什么方向站立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

(2)同桌互相交流,说一说操场四周的建筑物各在什么方向。

@#@@#@(3)把结果填在教材上。

@#@@#@2、教材第5页练习一的第1题。

@#@@#@

(1)说一说,教室在操场的什么方向。

@#@@#@

(2)说一说,教室里的东、南、西、北各有些什么。

@#@@#@(3)教材第5页练习一的第2题。

@#@@#@向同学们介绍你的房间是怎样布置的。

@#@@#@四、思维训练@#@出示天安门广场及四周建筑物平面图。

@#@观察后说一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结合今天所学的知识说一说天安门城楼、正阳门、人民大会堂、中国国家博物馆和毛主席纪念堂等建筑物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位置关系。

@#@@#@教@#@学@#@反@#@思@#@课题:

@#@认识地图上的方向第2课时总序第教案@#@课型:

@#@新授课编写时间:

@#@年月日执行时间年月日@#@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辨别地图上的方向。

@#@@#@2、使学生能够在图上表示出各建筑物的位置关系。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能正确绘制出校园示意图。

@#@@#@教学难点:

@#@能准确运用词语,正确描述行走路线。

@#@@#@教学用具:

@#@课件、四张卡片(东、南、西、北)、中国地图。

@#@@#@教法:

@#@谈话、演示。

@#@学法:

@#@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

@#@@#@

(1)回忆学习了哪些方向。

@#@@#@指名学生口述,其他学生补充。

@#@@#@

(2)连一连,找出相对的方向。

@#@@#@前左下东南@#@北西上右后@#@(3)提问:

@#@谁能说出我们校园内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教师根据回答,板书:

@#@@#@我们学校的四个方向各有些什么物体?

@#@@#@2、导入新课@#@出示中国地图,请学生指出北京市所处的位置,说一说你是怎样找到的。

@#@@#@说一说我们学校在哪个城市?

@#@@#@它在北京的哪个方向?

@#@@#@二、探究新知@#@1、完成校园示意图。

@#@@#@

(1)描述地图上的方位(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把教室内的黑板看作地图,指出北在什么位置。

@#@@#@(3)提问:

@#@现在我们确定了方向北,你能不能辨认出其他三个方向?

@#@请同学到前面黑板上贴出相应的位置。

@#@@#@(4)用语言描述建筑物的具体方位。

@#@@#@(5)提问:

@#@如果我们把上方规定为其他方向行不行?

@#@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请你们尝试着做一做,并说出其他三个方向。

@#@@#@(6)小组交流。

@#@@#@(7)集体反馈。

@#@比较各种方式,说一说,怎样画最清楚。

@#@@#@2、小结。

@#@@#@通常情况下,地图都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律来绘制的,这样标准统一,简单清楚。

@#@当我们看一幅地图时,一定先看清所给方向,然后根据所给方向,辨认出其他方向。

@#@@#@3、老师对一些地图上的特殊情况也稍作提示。

@#@@#@如:

@#@@#@北@#@三、课堂作业新设计@#@尝试操作:

@#@@#@

(1)绘制出自己房间的平面示意图。

@#@@#@

(2)确定图上的方向。

@#@@#@和同伴交流。

@#@@#@教@#@学@#@反@#@思@#@课题:

@#@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第3课时总序第教案@#@课型:

@#@新授课编写时间:

@#@年月日执行时间年月日@#@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教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

@#@能够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七个方向。

@#@@#@难点:

@#@培养正确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教学用具:

@#@寻宝课件、指南针、动物卡片@#@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教学过程:

@#@@#@1、闹闹寻宝。

@#@@#@

(1)课件演示@#@

(2)学生交流多种寻宝路径。

@#@@#@(3)提问:

@#@闹闹向北、向南、向西、向东走分别能寻找到书包、铅笔盒、水和画笔四件宝,那么在方格中还有字典、电脑、跳绳、钢琴四件宝,闹闹怎样才能拿到呢?

@#@@#@2、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1、学习例3.@#@

(1)出示指南针。

@#@@#@

(2)全体到操场。

@#@@#@(3)提问:

@#@谁能说出校园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4)教师指着校园厕所,问:

@#@厕所在什么方向?

@#@@#@(5)用指南针验证。

@#@@#@(6)师生返回教室,回顾刚才学习过程。

@#@@#@师根据回顾的内容板书:

@#@@#@(7)观察东北、西南这两个方向在什么位置。

@#@@#@(8)由此推出西北角、东南角的位置。

@#@@#@师板书:

@#@西北北东北@#@西东@#@西南南东南@#@(9)说一说校园西北和东南方向分别有什么建筑物。

@#@@#@2、巩固新知。

@#@@#@

(1)集体拿出小动物卡片。

@#@@#@

(2)游戏:

@#@给小动物找家。

@#@@#@(3)按要求把熊猫馆、爬行馆、水族馆、飞禽馆分别安置在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4)同桌互查。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1、请学生指出教室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2、看一看自己座位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的同学分别是谁。

@#@@#@3、教材第7页的“做一做”。

@#@@#@

(1)说明题目要求。

@#@@#@

(2)集体参与,分组学习。

@#@@#@把自己家的位置在黑板上标出来。

@#@@#@4、教材第9页练习二的第1题。

@#@@#@观察情境图,说一说,十字路口四周的店铺分别在什么位置上。

@#@@#@四、思维训练@#@教材第9页练习二的第3题。

@#@@#@教@#@学@#@反@#@思@#@课题:

@#@会看简单的路线图第4课时总序第教案@#@课型:

@#@练习课编写时间:

@#@年月日执行时间年月日@#@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路线。

@#@@#@2、体会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 @#@@#@重点:

@#@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七个方向。

@#@@#@难点:

@#@准确、简洁地描述行走路线。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法:

@#@尝试指导法。

@#@@#@学法:

@#@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提问:

@#@你去过米易县城哪些地方?

@#@你是怎样辨认方向,找到要去的地方的?

@#@@#@二、探究新知@#@1、创设情境。

@#@@#@参观动物园。

@#@@#@

(1)熟悉导游图。

@#@@#@师出示例4主题图。

@#@提问:

@#@动物园里有哪些主要场馆,每个场馆都坐落在什么位置?

@#@@#@

(2)了解学生的参观意向。

@#@@#@问:

@#@你最想参观哪个地方?

@#@从大门出发可以怎样走?

@#@@#@学生一人当游客,一人当导游介绍行走方向和经过的地方。

@#@@#@师生共同评价,引领集体参与。

@#@同桌二人各选一个角色参与到游戏中,再换角色,多次练习。

@#@@#@教师指导,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指导他们说清行走方向和经过的地方。

@#@@#@(3)解决问题@#@文文位于长颈鹿馆,她要去看狮子,再去猴山,应该先往西北方向走到狮山,再从狮山往西南方向走到猴山;@#@小平位于狮山,要去熊猫馆,可以向西北方向走,也可以先向西走到大象馆,再从大象馆向北走到熊猫馆。

@#@@#@同桌互相提问题时,可以提的问题有很多。

@#@例如,从大门到熊猫馆怎么走?

@#@@#@2、拓展。

@#@@#@师:

@#@看着这张导游图,作为游客,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教材第9页练习二的第5—7题。

@#@@#@

(1)明确题目要求。

@#@@#@

(2)按要求独立完成。

@#@@#@(3)集体订正,叙述自己的解题思路。

@#@@#@四、思维训练@#@从你所在市区的地图中,指出自己家所在的大概位置,并说一说自家相对于学校的位置。

@#@@#@教@#@学@#@反@#@思@#@课题:

@#@位置与方向练习第5课时总序第教案@#@课型:

@#@练习课编写时间:

@#@年月日执行时间年月日@#@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加深学生对八个方向的认识,会进行一些简单线路的认识。

@#@增强学生的方向意识。

@#@@#@2、通过对位置的整理和复习,使所学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提高学生方向的熟练程度。

@#@@#@3、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会归纳、整理和应用。

@#@  @#@@#@重点:

@#@辨识方位的方法。

@#@@#@难点:

@#@用方位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法:

@#@尝试指导法。

@#@@#@学法:

@#@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填一填@#@1、早晨起来面对太阳,前面是(),后面是(),左面是(),右面是();@#@傍晚面对太阳,前面是(),后面是(),左面是(),右面是()。

@#@我们看地图时,上面是(),下面是(),左面是(),右面是()。

@#@@#@2、、八个方向中,东与()相对,北与()相对,东北与()相对,西北与()相对。

@#@@#@3、、当我们迷路时,可以借助太阳或()指明方向。

@#@@#@4、、位置是相对的,如:

@#@操场在教学楼的南面,教学楼在操场的()面。

@#@@#@5、、把手表平放在桌面上,用数字12正对着北方。

@#@正对着南方的是数字();@#@数字3正对着()方。

@#@@#@6、、小铃面向西站立,向右转动两周半,面向();@#@向左转动l周半,面向()方@#@二、选择@#@1.太阳()是东升西落。

@#@@#@A.一定  B.不一定  C.不会@#@2.与北极星相对的方向是()。

@#@@#@A.东B.南C.西@#@3.小明座位的西南方向是张强的座位,那么小明在张强的()方向。

@#@@#@A.东南B.西北C.东北@#@4.三

(1)班教室的黑板在教室的西面,那么老师讲.课时面向()面。

@#@@#@A.东B.南C.西D.北@#@5.张丽面向南站立,当她向后转之后,她的左面是(),右面是()。

@#@@#@A.东B.西C.北@#@三、判断@#@1.人的影子在西方,太阳应在东方。

@#@()@#@2.和西北相对的方向是西南。

@#@()@#@3.在森林中可以利用树叶的疏密来识别方向。

@#@()@#@4.面对早晨的太阳,你的右手边是南方。

@#@()@#@四、实践操作@#@1、三个小朋友都从家出发去看电影,请你根据下图填一填。

@#@(10分)@#@

(1)奇奇向()走()米到电影院。

@#@@#@

(2)格格向()走()米,再向()走()米到电影院。

@#@@#@(3)皮皮向()走()米,再向()走()@#@2、(12分)@#@小明家在学校的()面,学校在小明家的()面;@#@@#@小兰家在图书馆的()面,图书馆在小兰家的()面。

@#@@#@小红家在学校的()面,学校在小红家的()面;@#@@#@丁丁家在图书馆的()面,图书馆在丁丁家的()面。

@#@@#@你发现了什么?

@#@@#@教@#@学@#@反@#@思@#@第二单元:

@#@单元教学计划@#@教学内容: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材分析:

@#@@#@本单元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

(1)它是在二年级的表内乘、除法及三年级的一位数乘多位数、除法竖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

(2)它为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学习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

@#@@#@学生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也是按照“先口算──再估算──再笔算”的顺序进行编排的。

@#@因此,本单元分两个小节:

@#@先学口算除法(含估算),再学笔算除法(也含估算)。

@#@这样编排,和三年级上学期“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结构是一致的,体现本套教材在逻辑结构上的一种对称美,易于广大师生从横向上把握乘除法之间的联系,以及学习方法上的迁移。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

@#@@#@2.使学生经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一般的笔算方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3.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的习惯。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三、教学建议:

@#@@#@1、加强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使学生重视对算理和计算规律的探求。

@#@@#@为了避免学生在不理解算理的情况下,机械地记忆口算过程,套用计算法则,本册教材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既没有注明一般的口算思路,也没有出示笔算除法的法则,二是充分调动已有的计算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计算的算理和算法。

@#@@#@

(1)激活学生已有的口算经验,使之顺利迁移到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中。

@#@@#@学生已有的与除法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相关联的口算经验:

@#@表内乘法和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

@#@这些口算经验是帮组学生解答除法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基础。

@#@因此,教学时应该采取积极措施,激活学生已有的相关口算经验,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并将它灵活运用到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这样一个新的情景中。

@#@@#@四、单元课时安排:

@#@@#@口算除法 @#@ @#@ @#@ @#@ @#@ @#@ @#@ @#@3课时@#@ @#@笔算除法 @#@ @#@ @#@ @#@ @#@ @#@ @#@ @#@10课时@#@ @#@整理和复习 @#@ @#@ @#@ @#@ @#@ @#@2课时@#@课题:

@#@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第1课时总序第教案@#@课型:

@#@新授课编写时间:

@#@年月日执行时间年月日@#@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2、使学生了解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除法的一般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口算。

@#@@#@3、培养学生口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能正确进行口算。

@#@@#@教学难点:

@#@掌握口算除法的思维方法,理解算理。

@#@@#@教学用具:

@#@口算卡片、小棒。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1、口算。

@#@@#@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抢答。

@#@@#@2、口答。

@#@@#@60里面有几个十?

@#@800里面有几个百?

@#@240里面有几个十?

@#@@#@3、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根?

@#@@#@二、探究新知@#@1、学习教材第11页例1。

@#@@#@

(1)教师:

@#@我们来帮助小朋友解决问题吧。

@#@@#@提问:

@#@一共有多少张纸?

@#@平均分给几人?

@#@怎样理解平均分给几人?

@#@求每人得到多少张,用什么方法计算?

@#@怎样列式?

@#@@#@教师板书:

@#@60÷@#@3@#@

(2)尝试解答60÷@#@3@#@(3)交流、汇报计算方法。

@#@@#@(4)动手操作。

@#@@#@请同学们拿出6捆小棒,分一分。

@#@@#@(5)说说谁的方法最简单,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进行口算。

@#@@#@(6)同桌交流60÷@#@3的口算过程。

@#@教师指导,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2、学习600÷@#@3=@#@

(1)板书:

@#@600÷@#@3=@#@师:

@#@这道题应怎样想呢?

@#@@#@

(2)尝试口算600÷@#@3=@#@(3)提问:

@#@谁能说出600÷@#@3的口算方法。

@#@@#@3、学习教材第12页例2。

@#@@#@

(1)教师:

@#@一共有几个班上手工课?

@#@一共用去多少张彩色手工纸?

@#@怎样理解求平均每班用了多少张,怎样列式?

@#@@#@板书:

@#@120÷@#@3@#@

(2)观察被除数与刚才所学例题中的被除数有什么不同。

@#@@#@(3)引导学生独立口算。

@#@@#@(4)说一说思考的过程。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1、教材第11页“做一做“。

@#@@#@

(1)集体看“做一做“。

@#@@#@

(2)观察每组中上下两题的异同。

@#@@#@(3)找出其中的运算规律。

@#@@#@(4)独立完成。

@#@@#@(5)验证其运算规律是否正确。

@#@(当被除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除数不变时,商也扩大到原来的10倍)@#@2、教材第13页练习三的第1—3题。

@#@@#@

(1)独立完成。

@#@@#@

(2)边做边口述口算过程。

@#@@#@四、思维训练@#@1、列式并写出得数。

@#@@#@

(1)6000除以3的多少?

@#@@#@

(2)3600除以4的多少?

@#@@#@教@#@学@#@反@#@思@#@课题:

@#@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第2课时总序第教案@#@课型:

@#@新授课编写时间:

@#@年月日执行时间年月日@#@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2、使学生了解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除法的一般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口算。

@#@@#@3、培养学生口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

@#@口算方法要灵活多样@#@教学难点:

@#@口算方法要灵活多样@#@教学用具:

@#@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方法:

@#@引导法、讲授法、讨论法、操作比较法@#@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1、口算。

@#@@#@教师出示口算卡,学生口答得数。

@#@@#@2、口答。

@#@@#@450除以9得多少?

@#@被除数是8000,除数是8,商是多少?

@#@@#@3、导入新课@#@妈妈要买8个茶杯,每个茶杯15元,妈妈大约要带多少钱就够了?

@#@你是怎样想的?

@#@@#@通过聆听学生的思考过程,揭示今天的教学内容。

@#@@#@二、探究新知@#@教师:

@#@要把6张彩色手工纸平均分给3人,每人得到多少张?

@#@用你手中的小棒跟小组成员们一起分一分,说一说。

@#@@#@学生在小组里进行分小棒,交流算法的活动,老师巡视了解情况。

@#@@#@教师:

@#@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说出想法。

@#@问:

@#@该怎样列式计算呢?

@#@@#@学生尝试自己计算后,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发现,老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只要学生说的有道理,就要给予肯定并表扬和鼓励。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出示分桃图。

@#@@#@1、平均每筐大约装多少个?

@#@@#@

(1)理解题意。

@#@@#@

(2)提问:

@#@要分多少个桃?

@#@平均分成几份?

@#@求什么?

@#@怎样理解“大约“两个字?

@#@@#@(3)列式。

@#@@#@(4)思考“怎样求出平均每筐大约装多少个?

@#@@#@(5)集体交流。

@#@@#@(6)质疑:

@#@为什么要将260看作是240或280,而不把它看作250?

@#@(因为240,280都是4的倍数)@#@还有其他估算方法吗?

@#@@#@2、估算。

@#@@#@78÷@#@4470÷@#@8178÷@#@6@#@83÷@#@9360÷@#@5410÷@#@7@#@

(1)学生独立完成。

@#@@#@可简写思考过程。

@#@@#@教师巡视,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

(2)集体订正,叙述估算过程。

@#@@#@3、估算。

@#@@#@71÷@#@8181÷@#@2359÷@#@6@#@440÷@#@9138÷@#@7323÷@#@4@#@请学生说出估算过程。

@#@@#@4、用你喜欢的方法估一估。

@#@@#@125÷@#@2378÷@#@5435÷@#@7297÷@#@4469÷@#@8194÷@#@6@#@教@#@学@#@反@#@思@#@课题:

@#@口算练习课第3课时总序第教案@#@课型:

@#@练习课编写时间:

@#@年月日执行时间年月日@#@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熟练掌握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和几百几十数以及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2、提高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同一个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算理。

@#@@#@教学难点:

@#@口算方法要灵活多样@#@教学用具:

@#@课件@#@教学方法:

@#@引导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1、口算。

@#@@#@450÷@#@96000÷@#@6100÷@#@10270-52@#@15×@#@337+1839÷@#@372÷@#@480÷@#@5@#@30÷@#@3200-262700÷@#@9120+48@#@2、估算。

@#@@#@387÷@#@5426÷@#@8218÷@#@4142÷@#@5135÷@#@7320÷@#@6@#@说一说426÷@#@8、142÷@#@5的估算过程。

@#@@#@二、巩固练习@#@1、教材第13页练习三的第7题。

@#@@#@指名学生读题。

@#@@#@分析数量关系。

@#@@#@集体列式计算。

@#@@#@说一说,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请学生说出不同算法。

@#@@#@2、教材第13页练习三的第8题。

@#@@#@理解题意。

@#@@#@说一说,题中要我们求什么。

@#@@#@要求这两个问题,都需要哪些相关信息?

@#@@#@说一说,为什么用除法计算,怎样计算360÷@#@4、360÷@#@9@#@三、课堂作业新设计@#@1、三年级的学生去茶园里劳动,女生有56人,男生有64人。

@#@4名学生分成一组,一共可以分成多少组?

@#@@#@";i:

16;s:

1611:

"已知条件圆柱各项计算公式(用字母表示)圆锥体积(用字母表示)S侧底面周长高S侧ChS表底面积2侧面积S表S底2S侧V底面积高VS底hV底面积高VS底hr和hd和hC和h已知条件圆柱各项计算公式(用字母表示)圆锥体积(用字母表示)S侧底面周长高S侧ChS表底面积2侧面积S表S底2S侧V底面积高VS底hV底面积高VS底hr和hd和hC和h已知条件圆柱各项计算公式(用字母表示)圆锥体积(用字母表示)S侧底面周长高S侧ChS表底面积2侧面积S表S底2S侧V底面积高VS底hV底面积高VS底hr和hd和hC和h已知条件圆柱各项计算公式(用字母表示)圆锥体积(用字母表示)S侧底面周长高S侧ChS表底面积2侧面积S表S底2S侧V底面积高VS底hV底面积高VS底hr和hd和hC和h3131313131313131圆圆柱柱,圆圆锥锥的的计计算算公公式式已已知知条条件件圆圆柱柱的的侧侧面面积积圆圆柱柱的的表表面面积积圆圆柱柱的的体体积积圆圆锥锥的的体体积积SS侧侧底底面面周周长长高高SS侧侧CChhSS表表底底面面积积22侧侧面面积积SS表表SS底底22SS侧侧VV底底面面积积高高VVSS底底hhVV底底面面积积高高VVSS底底hhr和和hSS侧侧2r2rhhSS表表rr22222r2rhhVVr2hr2hVVr2hr2hd和和hSS侧侧ddhhSS表表(d2)(d2)2222ddhhVV(d2)(d2)22hhVV(d2)(d2)22hhC和和hSS侧侧CChhSS表表(C2)(C2)2222CChhVV(C2)(C2)22hhVV(C2)(C2)22hh3131313131313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