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表格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963252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 页数:95 大小:2.0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表格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表格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表格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表格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5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表格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5页
亲,该文档总共9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表格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表格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表格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9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表格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1.结合现实生活,通过具体观察活动,使学生能体验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它的实物图可以有多种摆放方式。

2.学生能通过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3.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初步学会欣赏生活中的数学美。

4.在活动中培养数学学习热情以及良好的交流、合作习惯。

教学重点

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教学难点

教具运用

课件,小正方体积木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复习导入】

师:

同学们都喜欢玩积木吗?

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搭积木的游戏。

请用手中的4块积木搭一个你喜欢的形状。

谁来展示一下你的摆法?

生展示不同的摆法。

师:

通过刚才的游戏,老师发现同学们越来越喜欢动脑筋了,大家探索出了这么多有趣的摆法。

老师真为你们高兴!

这一节课希望大家积极动手动脑,我们来继续探索《观察物体》中的奥秘,好吗?

(板书课题)

【新课讲授】

1.出示教材第2页例1

(1)师:

看同学们刚才学得真好,我又给大家提供了一个玩积木的机会(出示课件):

现在有四块积木,如果我想摆出从正面看是这一形状(如图),

应该怎样摆?

有几种摆法?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这一问题。

教师巡视指导。

刚才老师发现好多小组都在积极尝试多种不同的摆放方法,这种探索精神非常好,有谁愿意到讲台上,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们小组集体的智慧成果?

生摆

谁还有不同的方法?

电脑出示六种基本摆法,同时指出在这六种方法的基础上再进行移动,就延伸出了多种摆法。

(2)如果再加一个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变,你可以怎样摆?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

学生展示成果。

(3)同学们真棒!

想出了这么多种摆法,你们能尝试着找到一个如何摆放的规律吗?

可以讨论。

生讨论交流得出:

先照图用三个小正方体摆好从正面看到的基本形状,然后余下的一个正方体可以摆在原来物体的前边或后边,都可让正视图保持不变。

如果摆在前边,从正面能看到这个正方体,它必须与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齐着摆;

如果摆在后边,从正面不能看到这个正方体,它既可以与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齐着摆,也可以不对齐着摆。

【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3页练习一第1、2、4、5题。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它的实物图有多种摆放方式,你学会了吗?

你还有什么收获呢?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

第1课时观察物体

(1)

教学反思

观察物体(三)

教材第2页例2。

教材第3~4页练习一第3、6、7题

第2课时

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

2.能根据从正面、側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3.让学生主动参与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学习利用实物或图形进行直观和有条理的思考,发展空间观念。

能根据从正面、側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

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图形的平面和立体想象来找出被遮挡住的小立方块。

【复习导入】

给出一个实物图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让同学画不同的摆放方法,引导学习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1)屏幕出示教材第2页例2。

(2)师:

这是一个用3个小正方体搭出的立体图形,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所画下的形状。

同学们,你能不能用小正方体搭出这个立体图形?

(3)学生小组合作操作。

(4)各组展示本组搭好的作品。

(5)师:

请说一说你搭过程中的想法和做法。

生:

略。

(6)师:

可以先根据正面图形搭出符合正面的立体图形,再根据上面观察到的图形搭出符合上面的立体图形,最后根据左面图形确定最后的立体图形。

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只有唯一的一种情况。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2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3~4页练习一第3、6、7题。

【课堂小结】

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

你有什么收获呢?

第2课时观察物体

(2)

先摆出符合正面的立体图形,再摆出符合上面的立体图形,最后确定立体图形。

反思

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

1、因数和倍数

认识因数和倍数(教材第5页内容,以及第7页练习二的第1题)。

1.从操作活动中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会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

//www.L绿色圃中学资源网http:

//cz.L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以及热爱数学学习的情

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

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

课件

1.教师用课件出示口算题。

10÷

5=16÷

2=12÷

3=100÷

25=150×

4=

220÷

4=18×

4=25×

4=24×

3=20×

86=

学生口算

2.导入:

在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相乘,得到的结果叫做它们的积。

乘法算式表示的是一种相乘的关系,在除法算式中,两个数相除,得到的结果叫做它们的商。

除法算式表示的是一种相除的关系,在整数乘法和除法中还有另一种关系,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探讨的内容。

(板书课题:

因数和倍数

(1)

【新课讲授】

1.学习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1)教师用课件出示教材第5页例1,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的算式,把这些算式分为两类。

学生说出自己的分类方法,商是整数的分为一类,商不是整数的分为一类。

教师以商是整数的第一题为例,板书:

12÷

2=6。

教师:

在这道除法算式中,被除数和除数都是整数,商也是整数,这时我们就可以说12是2和6的倍数,2和6是12的因数。

谁来说一说其他的式子?

学生回答。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

//www.L绿色圃中学资源网htt

教师板书:

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

(2)说一说第一类的算式中,谁是谁的因数?

谁是谁的倍数?

学生回答,如:

在20÷

10=2中,20是10和2的倍数,10和2是20的因数。

或:

20是10的倍数,20是2的倍数,10是20的因数,2是20的因数。

(3)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回答,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倍数与因数是相互依存的。

2.举例概括

请同学们注意,为了方便,我们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所说的数一般指的是自然数,而且其中不包括0。

教师:

在自然数中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我们每个同学都在心中想一个,想好了说给大家听。

学生举例,并说出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教师同时板书。

教师小结:

像这样的例子举也举不完,那能不能用比较简洁的方式来叙述因数与倍数的关系呢?

引导学生根据“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表述因数与倍数的关系。

如:

N=P,M、N、P都是非0自然数,那么N和P是M的因数,M是N和P的倍数。

B=C,A、B、C、都是非0自然数,那么A和B是C的因数,C是A和B的倍数。

你能从这些数中挑出两个数,说出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吗?

3、9、15、21、36

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

1.完成教材第5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7页练习二第1题。

//www.L3.下面每一组数中,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

16和24和2472和820和5

4.下面的说法对吗?

说出理由。

(1)48是6的倍数。

(2)在13÷

4=3……1中,13是4的倍数。

(3)因为3×

6=18,所以18是倍数,3和6是因数。

因数和倍数一般指的是自然数,而且其中不包括0。

一个数因数的求法和一个数倍数的求法(教材第6页例2、例3,教材第7~8页练习二第2~8题)。

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

2.学生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

3.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www.L绿色圃中学资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条理性,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求索精神。

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说出下列各式中谁是谁的因数?

20÷

4=56×

3=18

在上面的算式中,6和3都是18的因数,你知道还有哪些数是18的因数吗?

18是3的倍数,你知道还有哪些数是3的倍数吗?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板书课题:

因数和倍数

(2))

(一)找因数:

1.出示例1:

18的因数有哪几个?

一个数的因数还不止一个,我们一起找找18的因数有哪些?

学生尝试完成后汇报

(18的因数有:

1,2,3,6,9,18)教师:

说说看你是怎么找的?

(生:

用整除的方法,18÷

1=18,18÷

2=9,18÷

3=6,18÷

4=…;

用乘法一对一对找,如1×

18=18,2×

9=18…)

18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

最大的是几?

我们在写的时候一般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

2.用这样的方法,请你再找一找36的因数有哪些?

小组合作交流后汇报,36的因数有:

1,2,3,4,6,9,12,18,36

你是怎么找的?

举错例(1,2,3,4,6,6,9,12,18,36)

这样写可以吗?

为什么?

(不可以,因为重复的因数只要写一个就可以了,所以不需要写两个6)

仔细看看,36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

教师板书:

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

3.你还想找哪个数的因数?

(18、5、42……)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在自练本上写一写,然后汇报。

4.其实写一个数的因数除了这样写以外,还可以用集合表示:

如18的因数。

小结:

我们找了这么多数的因数,你觉得怎样找才不容易漏掉?

从最小的自然数1找起,也就是从最小的因数找起,一直找到它的本身,找的过程中一对一对找,写的时候从小到大写。

(二)找倍数:

1.我们一起找到了18的因数,那2的倍数你能找出来吗?

小组合作交流后汇报,2的倍数有:

2、4、6、8、10、16、……

为什么找不完?

你是怎么找到这些倍数的?

(生:

只要用2去乘1、乘2、乘3、乘4、…)那么2的倍数最小是几?

最大的你能找到吗?

2.让学生完成做一做1、2小题:

找3和5的倍数。

汇报

3的倍数有:

3,6,9,12

应该怎么改呢?

改写成:

3,6,9,12,……

(用3分别乘以1,2,3,……)

5的倍数有:

5,10,15,20,……

表示一个数的倍数情况,除了用这种文字叙述的方法外,还可以用集合来表示2的倍数,3的倍数,5的倍数。

我们知道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那么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怎么样的呢?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1.完成课本第7页练习二第2~5题。

2.完成教材第8页练习二第6~8题。

【课堂小结】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

因数和倍数

(2)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是1,最大的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2、2,3,5的倍数的特征

2、5的倍数的特征(教材第9页例1,教材第11页练习三第1~2题)。

1.经历自主探索2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

2.知道2、5的倍数的特征,会判断一个自然数是不是2和5的倍数。

3.培养学生的观察、猜想、分析、归纳的能力,愿意与同学交流自己发现的结果,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通过探索发现2、5的倍数的特征,

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和5的倍数。

同学们,我们一起玩个猜数游戏,好吗?

你们任意说出一个自然数,不管是几位数,我都能很快的判断出它是否是2或5的倍数。

不信可以试试看。

学生报数,老师答,同时请大家验证。

同学们的眼神里闪现出惊讶的目光。

你们想知道老师为什么不计算就能马上判断出来吗?

学了今天的知识,你们就知道老师猜数的奥秘了。

板书课题:

2和5的倍数的特征。

1.探索5的倍数特征

(1)引入百数表。

(2)出示课件:

百数表,在这些数中找出5的倍数,写出来。

(3)你们找的数和老师找的相同吗?

(课件出示百数表)

(4)观察5的倍数,你有什么发现?

把你的发现说给同桌听听。

(5)归纳:

谁来概括一下5的倍数到底有什么特征?

板书:

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6)验证:

除了这些数以外,其它5的倍数也有这样的特征吗?

请举例验证。

请你写一个多位数,并且是5的倍数。

(7)过渡:

学习了5的倍数的特征有什么好处?

师随机在黑板上写一个数,让学生猜猜它是不是5的倍数。

(8)练一练:

下面哪些数是5的倍数?

240,345,431,490,545,543,709,725,815,922,986,990。

过渡:

那172是几的倍数呢?

请同学验证。

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想不想研究?

下面我们一起研究2的特征。

2.探索2的倍数特征

(1)猜一猜:

根据研究5的倍数特征的经验,你猜一猜2的倍数可能会有什么特征呢?

(2)课件出示:

百数表找出2的倍数。

(小组合作找出所有2的倍数)

(3)汇报后,观察2的倍数的特征,看看你刚才的猜测是不是正确。

(4)归纳:

2的倍数有怎样的特征?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5)验证:

除了这些数以外,其它2的倍数也有这样的特征吗?

(6)填一填:

下面哪些数是2的倍数?

1,3,4,11,14,20,23,24,28,31,401,826,740,1000,6431。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

3.奇数、偶数的再认识

自然数按是不是2的倍数来分可分为奇数和偶数两大类,2的倍数都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就是奇数。

4.那么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

(1)在5的倍数中找出2的倍数;

(2)在2的倍数中找到5的倍数。

比较:

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都是看什么?

结论:

个位上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1.完成教材第9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11页练习三第1~2题。

1.现在,你们知道老师猜数的奥秘了吗?

现在老师说数,请同学们判断出它是不是5或2的倍数。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问题?

第1课时2、5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3的倍数的特征(教材第10页的内容及教材第11页练习三的第3~6题)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想、验证、理解并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

2.引导学生学会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

3.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概括的能力。

理解并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

会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

1.学生口述2的倍数的特征,5的倍数的特征。

2.练习:

哪些数是5的倍数?

3241533452460986756

看来同学们对于2、5的倍数已经掌握了,那么3的倍数的特征是不是也只看个位就行了?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

3的倍数的特征。

1.猜一猜:

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2.算一算:

先找出10个3的倍数。

1=33×

2=63×

3=9

4=123×

5=153×

6=18

7=213×

8=243×

9=27

10=30……

观察:

3的倍数的个位数字有什么特征?

能不能只看个位就能判断呢?

(不能)

提问:

如果老师把这些3的倍数的个位数字和十位数字进行调换,它还是3的倍数吗?

(让学生动手验证)

12→2115→5118→8124→4227→72

我们发现调换位置后还是3的倍数,那3的倍数有什么奥妙呢?

(以四人为一小组、分组讨论,然后汇报)

汇报:

如果把3的倍数的各位上的数相加,它们的和是3的倍数。

3.验证:

下面各数,哪些数是3的倍数呢?

2105421612992319876

从上面可知,一个数各位上的数字之和如果是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板书)

4.比一比(一组笔算,另一组用规律计算)。

判断下面的数是不是3的倍数。

3402500312722967

5.“做一做”,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0页“做一做”。

(1)下列数中3的倍数有。

1435451003328767488

①要求学生说出是怎样判断的。

②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2)提示:

①首先要考虑谁的特征?

(既是2又是5的倍数,个位数字一定是0)

②接着再考虑什么?

(最小三位数是100)

③最后考虑又是3的倍数。

(120)

【课堂作业】完成教材第11~12页练习三的第4、6、7、8、9、10、11题。

【课堂小结】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想?

【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第2课时3的倍数的特征

一个数各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2、5、3的倍数特征的练习(教材第12~13页练习三第7~12题)

第3课时

练习

1.熟练掌握2、3、5倍数的特征,熟练应用2、3、5倍数的特征进行判断。

2.会运用2、3、5倍数的特征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3.感受知识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以及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

会正确判断2、3、5的倍数

会运用2、3、5倍数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整理导入】

同学们都喜欢花吗?

你都喜欢些什么花?

小明的妈妈也非常喜欢花,有一天她去逛花店:

玫瑰3元/枝,郁金香5元/枝,马蹄莲10元/枝,她买了一些马蹄莲和郁金香,付给售货员50元,找回了13元,小明的妈妈马上就知道找回的钱不对。

你知道她是怎么判断的吗?

(多媒体出示教材练习三第12页第7题图片)

引导学生分析:

由于妈妈买的是马蹄莲和郁金香,马蹄莲10元/枝,所以它的总价是10的倍数,也就是整十数,而郁金香5元/枝,所以它的总价是5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两者合起来的总价一定是几十元或几十五元,因此,服务员找的钱数不对。

5的倍数的和还是5的倍数。

那么:

2的倍数的和(还是2的倍数),3的倍数的和(还是3的倍数)。

同学们灵活地利用了5的倍数的特征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非常了不起,这节课我们就来针对这些内容进行相关的练习。

2、5、3的倍数特征的练习

【归纳提高】

1.2、5的倍数,都只要判断哪个数位上的数就可以了?

3的倍数怎样判断呢?

引领学生回顾,梳理2、3、5的倍数特征。

2.你能否一眼看出下列各数一定有一个什么因数(1除外),为什么?

2940、305、850、723、998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