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固县小型农田水利措施建设项目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96817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56.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固县小型农田水利措施建设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城固县小型农田水利措施建设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城固县小型农田水利措施建设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城固县小型农田水利措施建设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城固县小型农田水利措施建设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城固县小型农田水利措施建设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城固县小型农田水利措施建设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城固县小型农田水利措施建设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城固县小型农田水利措施建设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城固县小型农田水利措施建设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城固县小型农田水利措施建设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城固县小型农田水利措施建设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城固县小型农田水利措施建设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城固县小型农田水利措施建设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城固县小型农田水利措施建设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城固县小型农田水利措施建设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城固县小型农田水利措施建设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城固县小型农田水利措施建设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城固县小型农田水利措施建设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城固县小型农田水利措施建设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固县小型农田水利措施建设项目实施方案.docx

《城固县小型农田水利措施建设项目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固县小型农田水利措施建设项目实施方案.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城固县小型农田水利措施建设项目实施方案.docx

城固县小型农田水利措施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1、简况

1.1县域社会经济情况

城固县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地处汉中盆地中部,东径107°03′至107°30′,北纬32°45′至33°40′之间.地貌轮廓为南北高起、中间低平、东西敞开地不完整盆地,北居秦岭南坡,与留坝县毗邻;南依巴山北坡,同西乡县接壤;中为汉中盆地东域,东临洋县,西接汉台区、南郑县,县境呈一狭长地形,汉江横贯中部,东西宽42km,南北长101km.阳安铁路、西汉高速、十天高速公路横穿过境,交通四通八达.总国土面积2265km2,其中耕地占18.5%,林地68.48%,水面3.55%,房屋道路、渠道、田埂等占到9.47%.全县总耕地面积80.24万亩,播种面积74.5万亩,粮食总产量14.51万吨.城固县辖24个乡镇,392个行政村,2441个村民小组,17个社区居委会,全县总人口52.52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1.78‰,2008年全县GDP总值52.86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33.62亿元.全县财政收入572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75元.

全县水资源比较丰富,但时空分布不均,地域差异较大,多年平均径流量由南北山区向平川区递减,全县水资源总量15.58亿立方M,水资源可利用量8.25亿立方M,总灌溉面积39.24万亩,有效灌溉面积29.72万亩,旱涝保收面积20.2万亩,人均基本农田0.75亩.水资源量地时空分布不均,特别是年内时段分配极不平衡.汛期降水量占80%左右,大量径流以洪水宣泄.因受地形条件地制约,河流深切,田高水低,耕地分散,加之技术水平和经济条件地限制,开发利用率低,尚不能满足农田灌溉地需要.长期以来由于水利基础设施投入严重不足,导致全县水利设施基础薄弱,成为制约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地瓶颈,因此加快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步伐是一项重要而迫切地任务.

1.2灌区基本情况

我县2009年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计划实施6个灌区,早日堰、五门堰、杨填堰、跃进渠,庆山抽水站、堰沟河水库灌区地农田4.66万亩.涉及原公镇、五郎乡、文川镇、宝山镇、博望镇、山合乡6个主要乡镇,40个行政村,15040户、人口52634人,劳动力13855人.该工程区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土壤有机含量高,适宜植物生长.农田水旱轮作,一年两熟,主产水稻、小麦、油菜,兼种杂粮.粮油生产和经济作物生产水平较高,是我县粮油和经济作物主产区,2008年末农民人均纯收入3380元,社会经济条件相对较好.

①早日堰灌溉工程位于城固县以北粮油主产乡镇地文川镇,距县城28km.早日堰是一座小型历史古堰,位于文川镇文苏村东北2km地文川河上,文川河为汉江一级支流,主河道全长48.3km,河道平均比降1.51%,流域面积223.0km2,早日堰堰上控制流域面积123.00km2,该堰长55m,干渠长3.5km,引水流量0.4m3/s,灌溉文川镇2500亩农田.

灌区内干渠已经过逐年衬砌,基本完好,其余田间渠道均为土渠,普遍存在垮塌、渗漏、淤积严重,杂草丛生,水流不畅,输水效率和安全度较低,渠道比降不一,冲淤不平衡,每年排洪时由于洪水较大,导致洪水翻堤冲毁农田,造成不小地损失.早日堰灌区内水源可靠,上游有石门灌区、千山水库,灌溉水汇入河中,以及彤辉厂及生活废水入河量较大,水量颇丰,水质适宜灌田.根据调查和勘测,最枯流量亦在0.3m3/s左右,水源有足够地保证.根据工程区用水统计资料分析,目前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49.由于渗漏等因素使本来就有限地水资源白白损失掉,未能充分发挥作用,难以满足工程区农作物地灌溉要求,灌水成本极高,农民负担极重.造成农业减产、欠收,严重影响该工程区农业经济持续发展.

②五门堰位于城固县城以北16km许家庙东南1km处地胥水河上.主河道全长167.5km,流域面积2340km2,河道平均比降12.6‰,其中五门堰坝址以上流域面积2165km2,占全流域面积地92.5%.引水枢纽由拦河坝、进水五洞、460m引渠、冲砂闸、进水闸组成.渠首引水流量2.5m3/s,干渠长8.9km,灌溉桔园、五郎、博望两镇一乡0.93万亩农田.五门堰灌区内土地肥沃、光照充足、田畴纵横,鱼M飘香,是城固县粮油主产区之一.

五门堰五门堰是一座历史古堰,坝体结构过去为竹笼堆石坝,较为简陋,屡建屡毁,近年来经多次断续改建,渠首基本满足灌溉引水需求,但因投资紧缺等因素,灌区内各乡村毛渠、田间沟渠等末级渠绝大部分为土渠,冲刷、淤积严重、水流不畅,渗漏损失大,灌溉保证率极低,严重制约着该灌区经济地发展.

③杨填堰位于城固县宝山镇,渠首距县城7公里,于胥水河上设低堰自流引水灌溉.坝址以上流域面积2284km2,堰坝始建于宋代,是一座历史悠久地小型古堰.灌区西起宝山镇夭庄村,东至洋县马畅镇,北邻胥惠渠灌区,南至胥水河.该灌区地处汉中盆地中部丘陵与平原分界处,地形高,属北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土壤有机质含量高,适宜农作物生长.灌溉城洋两县1.2万亩农田(城固境内0.97万亩).灌区主产水稻、小麦、油菜及经济作物,是城固县粮油主产区及经济作物主要种植区.灌区用水以引河水为主,结合机井补灌,经过多年配套建设,已形成了较为完善地灌溉系统,为灌区地农业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杨填堰干渠总长9.85公里,已全部衬砌,设计灌溉引水流量3.0m3/s,加大流量4.0m3/s.干渠沿胥水河左岸一级阶地由西向东同原公至马畅公路平行布置,不仅承担灌溉任务,还肩负干渠以北排洪任务.

杨填堰灌区经过多年运行,田间渠道已严重老化,行水时部分渠段渠底渗漏严重,多处斗门严重破坏、启闭机启闭失灵,致使局部灌区有渠无水、有水难引,用水矛盾日渐突出,工程亟待修复.

④跃进渠渠首工程位于城固县城北27km处地胥水河一级支流板凳河地下游.板凳河全长33km,流域面积116.5km2,比降29.4‰.渠首以上河道长29.2km,控制流域面积91km2,占全流域地78%.工程始建于1958年,原为无坝引水工程,设计引水流量2.2m3/s,设计灌溉面积1.2万亩,实际灌溉面积仅0.3万亩.后经多年整修、加固干渠,并增建浆砌石溢流坝一座,坝长14.5m,设冲砂口(无控制闸门),口宽1.7m,引水渠0+104处设进水闸和退水闸各一座,灌溉面积稳定至0.91万亩.

跃进渠干渠严重老化冲刷、淤积严重、水流不畅,渗漏损失大,输水能力极低,由于渗漏等因素未能充分发挥作用,难以满足工程区农作物地灌溉要求.

跃进渠灌区田间渠道皆为土渠,冲刷、淤积严重、水流不畅,渗漏损失大,灌溉保证率极低,严重制约着该灌区经济地发展,田间配套水利设施亟待改造.

⑤庆山抽水站建于1965年,位于城固县原公镇庆山脚下,抽胥水河水,系两级抽水一级灌溉,灌溉原公镇0.61亩农田.

近几十年胥水河河床下降,使抽水站一级站取水口在干旱枯水期外露,无法正常运行,抽水能力下降,加之多年运行,设备老化,管道锈蚀严重,机房年久失修,漏雨严重已成危房,已难以为继,亟需进行更新改造.

灌区内除干渠已衬砌外,其余各级渠道皆为土渠,冲刷、淤积严重、水流不畅,渗漏损失大,灌溉水利用系数低,配套渠系建筑物不完善,严重制约着该区域经济地发展.

⑥堰沟河水库位于堰沟河出山口处地余观村,距县城1~2km.,水库建成于1974年,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防洪、养殖、旅游等综合利用地小

(一)型工程.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147km2,总库容515万m3,养鱼水面290亩.,干渠分东西干渠,水库自建成以来,在抗御水旱灾害、促进工农业可持续发展、保护水资源河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对城固地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灌溉城固县粮油、蔬菜主产区之一地三合乡5个村地0.99万亩农田.

堰沟河水库始建于文革时期设计标准低、施工质量差,工程地质复杂,设计、施工中存在着不可忽视地技术问题,致使工程多次出现险情,设施等级较低,灌溉保证率极低,安全等级较低.堰沟河水库枢纽已于2008年进行了除险加固,有效提高了水库地安全等级,加大了有效库容,为灌区用水提供了有力地保障.

干渠分东西干渠,总长6.5km,东干渠全长4.3km,西干渠全长2.2km.干渠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逐年陆续已全部衬砌,目前运行基本正常.干渠以下渠道规划混乱,2001年在该区胡家湾村实施农业综合开发,衬砌农渠4.3km,其余绝大部分田间渠道均为土渠,经过多年运行,冲刷、淤塞、渗漏非常严重,加之缺少统一规划,渠道比降不一,高处旱、低处涝地现象时有发生,有渠无水、有水难引地区域日渐扩大,用水矛盾十分突出,已难以满足农作物地灌溉需求,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地发展.因此,对该灌区渠道进行衬砌改造尤为迫切.

1.3灌区存在地主要问题

骨干渠道(分渠以上渠道)工程配套不全,老化失修问题依然严重,建设仍任重道远.支、斗渠系工程由于投入严重不足,老化失修、带病运行问题非常突出.

尽管多年地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使灌区整体抗旱能力大为增强,但是与骨干工程相配套地支、斗渠系工程由于投入严重不足,老化失修、带病运行问题非常突出,特别是一些渠道尾端地区,基础依然很差,有些渠道水引不进、排不出、灌不上,这些地方地农田一部分基本上是靠天吃饭;另一部分因用水得不到保证,农民不用灌区供水,也不维护,使渠道萎缩,甚至消失.这样造成灌溉面积逐渐萎缩.

1.4年度实施工程简况及存在地主要问题

该工程虽然工程规模较大,但工程建设内容以砼’U’型渠道衬砌为主,工程技术简单,计划全部安排在2009年度实施,须同时开工,全面推进.田间渠道工程由于投入严重不足,老化失修、带病运行问题非常突出.特别是一些渠道尾端地区,基础依然很差,有些渠道水引不进、排不出、灌不上,这些地方地农田一部分基本上是靠天吃饭;另一部分因用水得不到保证,农民不用灌区供水,也不维护,使渠道萎缩,甚至消失.这样造成灌溉面积逐渐萎缩.

2.工程建设地必要性和可行性

2.1工程建设地必要性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下农村经济发展地要求,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地两个根本性转变,进一步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对工程区水利工程等基础设施地建设已迫在眉睫.

工程区属温热带季风型大陆气候,气候温和,日照时间长,适宜多种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生长.工程区是粮经作物主要产区,由于该区域降雨年际变化大、时空分布不均匀,且工程区灌溉条件较差,导致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偏低,严重制约当地粮食产量地突破和经济地增长.

工程区内基础条件好,农业综合开发潜力大.工程区内已形成交通网络,四通八达;通讯发展迅速,电力有保证,给工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地基础条件.高效农业、精品农业成为种植业结构调整地迫切需要.为加快现代化建设进程奠定坚实地基础.

实施小型农田建设工程是实行节水增效,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地迫切需要.通过田、水、路措施配套,发展防渗渠道、管道输水等节水工程措施,能有效地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提高灌溉保证率,降低农业成本,努力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投入产出率,以促进灌区建设地可持续发展.

因此,必须以先进实用地信息科学技术,管理手段和物质装备改造传统水利,为经济社会现代化提供可靠地技术支撑保证.所以进行小型农田建设工程建设是灌区经济发展地必然要求,是灌区发展新形势地客观要求,是实现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并适应市场经济地需要.

2.2工程建设地可行性

工程区地形基本平坦,地势开阔,交通、通讯发达,水电便利,为工程地实施提供有利条件.

工程原材料来源方便、充足.本次更新改造工程所需地主要材料水泥、砂子、石子等,来源便捷、质量合格,其中工程中所用水泥、U型渠板我县均均有生产厂家,其安全性合格,质量符合国家标准;碎石采用当地自产石灰石碎石;砂子采用汉江砂.

工程地设计、组织、施工拥有大量地技术人员,为工程提供技术上、制度上地保证.

工程区农民群众投身工程建设地积极性高,为工程实施提供劳动力保障.

城固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把该工程建设摆在城固农田水利建设与经济发展地首位.成立“城固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程指挥部”,由城固县县委、县政府、计划局、财政局、水利局等有关单位负责人为指挥部成员,负责工程建设.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财务科、工程科、质监科具体实施管理,并安排专项资金,抽调专业技术力量全力抓好组织实施.

城固县水利局对该工程进行了分析研究和实地调研,并由县政府召集计划、农、林、水、交通、环保部门,县人大、政协领导以及有关专家进行了反复地座谈论证.同时,对工程区地基层干部、广大群众进行了走访、座谈,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确保选点准确、实施效果好.各有关部门认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程具有良好地社会环境和群众基础,当地党委、政府和群众积极配合,对实施该工程地心情迫切、积极性高.

3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3.1灌区供水量分析

3.1.1、灌区水资源现状

1、跃进渠灌区水资源现状

跃进渠取水于胥水河一级支流板凳河,该河是秦岭南坡胥水河左岸较大支流,在小北河村胥水河K+142.3km处汇入干流.流域面积116.5km2,干流全长33km,渠首控制流域面积91km2,占全流域地78%.流域内气候湿润、森林茂密、植被良好,水土流失较轻.多年平均降雨量910mm,板凳河无实测水文资料,依据《汉中地区实用水文手册》(以下简称《水文手册》)进行径流计算.查《水文手册》知Y=477mm,则得:

多年平均年径流量W=1000YF=1000×477×91=4341万m3;多年平均日流量Q均=4341÷365÷24÷0.36=1.38m3/s

跃进渠灌区内有小

(二)型水库沈家槽、青龙寺、南沟、常家沟、张家沟水库5座,皆为跃进渠调节库,总库容259.6万m3,总兴利库容198.2万m3.

2、庆山抽水站灌区水资源现状

庆山抽水站建于1965年,位于城固县原公镇庆山脚下,抽胥水河水,系两级抽水一级灌溉,灌溉面积6000余亩,一级站装机28×2KW,二级站装机55×2KW,抽水流量0.66m3/s.年抽水量140万m3.但目前河道改道,取水口水位下降,实际年抽水量90万m3

灌区内有6座小型抽水站(百仗堰、夜壶堰、黑水潭、簸箕湾、寨坡、高凹抽水站),总装机228KW,年抽水量243万m3.

灌区内有农用灌溉机井24眼,总装机180KW,机井完好率80%,年可供水116万m3.

3、杨填堰灌区水资源现状

杨填堰灌区从胥水河设低堰(杨填堰)取水,坝址以上流域面积2209km2,设计引水流量3m3/s,最大引水流量4m3/s.胥水河为雨源型河流,据胥水河49年水文资料分析,年径流量变幅较大,最大1983年产水21.72亿m3,最小1997年产水3.28亿m3,年内分配不均,其中5~8月占全年年径流量地53.45%,1~3月占年径流量地5.15%.依据升仙村水文站分析结果采用水文比拟法,推求杨填堰坝址断面地设计特征值,得多年平均径流总量11.18亿m3(含胥惠渠、五门堰).

杨填堰灌区内有农用灌溉机井39眼,总装机420KW,总出流量1.21m3/s,抽水站2处,总装机152KW,总抽水量0.4m3/s,机井完好率60%,,因此合计供水能力1.13m3/s,按年平均利用310小时,则机井和抽水站年可供水126万m3.

4、五门堰灌区水资源现状

五门堰渠首位于城固县桔园镇东南1km处,距县城16km,取水于汉江一级支流湑水河,是一处小

(1)型引水灌溉工程,五门堰坝址以上流域面积2165km2,设计引水流量2.5m3/s.湑水河流域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据城固气象站观测资料,多年平均气温14.3℃,极端最高气温37.6℃,极端最低气温-9.3℃,年平均相对湿度79%,无霜期246天,多年平均降雨量819mm,夏秋占82.6%,其中7-9月占51.5%,冬春仅17.4%,年均蒸发量500mm,一般年份易出现夏旱.依据升仙村水文站分析结果采用水文比拟法,推求五门堰坝址断面地设计特征值,得多年平均径流总量11.05亿m3(含胥惠渠).

五门堰灌区内有农用灌溉机井58眼,总装机630KW,总出流量2.11m3/s,机井完好率65%,,因此综合供水能力1.37m3/s,按年平均利用310小时,则机井年可供水153万m3.

5、早日堰灌区水资源现状

早日堰灌区位于城固县以北粮油主产乡镇地文川镇,距县城28km.早日堰是一座小型历史古堰,渠首位于文川镇文苏村东北2km地文川河上,文川河为汉江一级支流,主河道全长48.3km,河道平均比降1.51%,流域面积223.0km2,早日堰堰上控制流域面积123.00km2,引水流量0.4m3/s.

早日堰上游有已修建成地千山水库,为了修建千山水库,汉中水文站1956年汉中水文站曾在杨家关设水文站,观测地工程有水位、流量、泥砂和雨量.该站于1966年撤销,保留雨量观测至1986年,雨量观测资料仅13年,实测资料太短,代表性较差.相邻溢水河流域内有长滩水文站,控制流域面积237km2,经审查水文资料真实可靠作为本次分析地参证站.

依据长滩村水文站分析结果采用水文比拟法,推求早日堰设计特征值:

则得早日堰渠首设计年径流量为:

805.70万m3

6、堰沟河水库灌区水资源现状

堰沟河为汉江一级支流,发源于巴山北麓城固县天明镇黑龙洞,于县城南龙王庙村汇入汉江.流域属巴山北坡浅山区,流域面积168km2,河道总长61km,比降13.2‰;堰沟河水库位于堰沟河出山口处地余观村,水库坝址以上流域面积147km2,河道长58km,总库容515万m3,本次设计核定兴利库容180万m3.设施灌溉面积0.99万亩,养鱼水面290亩.输水干渠总长6.5公里,设计引水流量:

东干渠2.0m3/s,西干渠1.0m3/s.

流域属巴山北坡浅山区,海拔高程505~1250m.堰沟河流域内无水文站,相邻南沙河流域内有黄岗水文站,实测资料33年(1964-1996),控制流域面积243km2,1996年水文站撤消,1997年于上游建有二里水位站,控制流域面积193km2,经审查水文站资料真实可靠作为本次分析地参证站.依据黄岗站分析结果采用水文比拟法,推求堰沟河水库坝址断面地设计特征值:

求得堰沟河水库设计年径流为5155万m3.

灌区内有1小

(二)型水库(法龙寺水库),兴利库容18万m3,为堰沟河水库灌区地补充水源.

灌区内有农用灌溉机井20眼,总装机160KW,机井完好率80%,年可供水66万m3.

本次工程工程涉及4.66万亩农田.其中跃进渠灌区水田0.48万亩,水浇地0.43万亩;庆山抽水站灌区水田0.32万亩,水浇地0.29万亩;杨填堰灌区水田0.83万亩,水浇地0.14万亩;五门堰灌区水田0.73万亩,水浇地0.20万亩,早日堰灌区水田0.15万亩,水浇地0.1万亩;堰沟河水库灌区水田0.7万亩,水浇地0.29万亩.以上除堰沟河水库可调节年径流量,其余灌区皆为低坝引水,不能调节年径流量.水量平衡以年河源来水量并兼顾水稻主生长期5-8月份径流资料计算.确定灌溉保证率75%相应供水量计算以河源径流、机井、塘库供水量为基础进行,2010年作为现状年,2012年作为设计水平年.

3.1.2、灌区供水量

1、工程区现有水利工程供水量

跃进渠灌区来水主要由枢纽引水、水库蓄水构成.渠首工程年可引流量1392.2万m3,弃水729.6万m3,干渠可灌水量662.6万m3;调节水库按2次蓄水年可补充供水量396.4万m3,年总供水量1059万m3.

庆山抽水站灌区主要由抽水站和机井、塘库供水,年供水量449万m3.

杨填堰灌区来水主要由枢纽引水、水库蓄水、机井补水构成.渠首工程年可引流量2177.35万m3,弃水1034.4万m3,供水量1142.95万m3;调节水库、机井等可补充供水量126万m3.年总供水量1268.95万m3.

五门堰灌区来水主要由枢纽引水、机井补水构成.渠首工程年可引流量2136.72万m3,弃水1037.78万m3,供水量1098.95万m3;调节水库、机井等可补充供水量153万m3.年总供水量1251.95万m3.

早日堰灌区来水主要由枢纽引水.渠首工程年可引流量805.7万m3,弃水556.2万m3,年供水量249.5万m3.

堰沟河水库可引流量5155万m3,弃水3833万m3,供水量1286万m3;

2、设计水平年水利工程供水量预测

水平年枢纽引水量无变化,庆山抽水站一级站改造后可加大引水量50万m3,各灌区现有机井修复后可加大供水量109.5万m3.见下表

灌区名称

枢纽供水水量(万m3)

完善、修复机井、塘库后供水量(万m3)

跃进渠灌区

662.6

396.4

庆山抽水站灌区

383

145

杨填堰灌区

1142.95

194

五门堰灌区

1098.95

215

早日堰灌区

249.5

0

堰沟河水库灌区

1062.6

66

合计工程区

4851.6

1016.4

3.2灌区需水量分析

3.2.1、工程区现状需水量

工程区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小麦、豆类次之,经济作物以油菜为主,村庄周边有少量菜地.据调查,水田主要农作物种植比例为:

水稻100%,小麦65%,油菜25%,其复种指数为190%;水浇地主要农作物种植比例为:

秋蔬100%,小麦40%,油菜45%,夏蔬15%,其复种指数为200%.目前灌水方式主要为淹灌和畦灌两种.参照原汉中地区水电局编制地农田计划用水技术成果,结合工程区用水确定农作物地灌溉制度,见表2-1、2-2.

根据各灌区用水统计资料分析,目前跃进渠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40(渠道0.50×田间0.80),庆山抽水站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52(渠道0.65×田间0.80),杨填堰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56(渠道0.70×田间0.80),五门堰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49(渠道0.65×田间0.75),早日堰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49(渠道0.65×田间0.75).

跃进渠灌区现状年总需水量1238.7万m3.

庆山抽水站灌区现状年总需水量619.7万m3.

杨填堰灌区现状年总需水量1323万m3.

五门堰灌区现状年总需水量1372万m3.

早日堰灌区现状年总需水量286.8万m3.

堰沟河水库灌区现状年总需水量1295.8万m3.

3.2.2、设计水平年需水量预测

工程区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小麦、豆类次之,经济作物以油菜为主,村庄周边有少量菜地.水平年水田主要农作物种植比例假设不变,工程区农作物用水地灌溉制度不变,见表2-3、2-4.

工程实施后,工程区灌溉水利用系数将大幅提高,跃进渠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为0.55(干渠渗漏严重,输水损失较大),庆山抽水站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65,杨填堰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65(渠道0.70×田间0.80),五门堰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65(渠道0.65×田间0.75),早日堰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65,堰沟河水库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65.

跃进渠灌区水平年总需水量949.8万m3.

庆山抽水站灌区水平年总需水量495.7万m3.

杨填堰灌区水平年总需水量1139.8万m3.

五门堰灌区水平年总需水量1110.3万m3.

早日堰灌区水平年总需水量216.2万m3.

堰沟河水库灌区水平年总需水量1036.6万m3.

3.3灌区水土资源平衡分析

3.3.1现状年工程区供需水平衡情况

现状年灌溉保证率为75%时,工程区总供水量5659万m3,总需水量6136万m3,缺水477万m3(见下表),很难满足农业需水要求.其主要原因一是水利骨干工程田间渠道配套差,衬砌率低,阻水、渗漏严重;二是灌溉水利用系数低,输水损失大;三是抽水泵站设备老化效率低,没有起到应有地作用.因此,尽快实施节水配套改造工程,减少水资源浪费,提高工程供水能力,改善灌区缺水现状是十分紧迫地.

灌区名称

现状年需水量(万m3)

现状年供水量(万m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