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史学研究题专项训练解析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972578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8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史学研究题专项训练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中历史史学研究题专项训练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中历史史学研究题专项训练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中历史史学研究题专项训练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中历史史学研究题专项训练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高中历史史学研究题专项训练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高中历史史学研究题专项训练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高中历史史学研究题专项训练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高中历史史学研究题专项训练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高中历史史学研究题专项训练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高中历史史学研究题专项训练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高中历史史学研究题专项训练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高中历史史学研究题专项训练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高中历史史学研究题专项训练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高中历史史学研究题专项训练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高中历史史学研究题专项训练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高中历史史学研究题专项训练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高中历史史学研究题专项训练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高中历史史学研究题专项训练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高中历史史学研究题专项训练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史学研究题专项训练解析版.docx

《高中历史史学研究题专项训练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史学研究题专项训练解析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历史史学研究题专项训练解析版.docx

高中历史史学研究题专项训练解析版

高中历史-史学研究题专项训练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客观精神乃是历史写作的第一守则。

对史家来说,下列最容易坚守的是(       )

A.洋务运动起因B.曾国藩生卒年月

C.辛亥革命影响D.对康有为的评价

2.多年的研究成果表明:

以1931年9月作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开端,是科学的,这一看法基本上成为主流认识。

抗日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两者上限是截然不同的。

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

A.史学家学术争论难有定论

B.“抗日战争”更强调了反侵略的长期性

C.主流认识往往最具科学性

D.“七七事变”才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

3.在中国存在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是一把双刃剑,它“并非是一堆腐朽的垃圾,仅以批判两字所能了结。

它精华与糟粕并存,积极与消极同在”。

从中我们需要汲取的历史研究方法是

A.发展的方法

B.比较的方法

C.全面的方法

D.史料解读法

4.拿破仑1807年在致其兄弟杰罗姆的信中写道:

“我在信中附上了为你的公国制定的宪法。

你必须忠诚地执行。

……你的臣民急需得到的是你能够不拘等级,依照个人的才具亲善选拔人才,而且希望你能摒弃农奴制,以及存在于君主和低等阶层之间的一切封建特权。

《拿破仑法典》中的优点……将成为你的政体中的主要特点。

为了扩张以及稳固你的统治,我更依赖它们的成效,而不是依赖军事胜利。

对你说,这是一个极好的政策。

”与这种“政策”精神实质最接近的是

A.天赋人权

B.社会契约

C.法律至上

D.自由平等

5.下表是有关孔子诞辰的记载,据此可以得出较为合理的推论是

A.《公羊传》成书最早,故说法最可信

B.《史记》记载最详细,故说法最可信

C.海昏侯墓葬文物是地下最新发现,故说法最可信

D.“纸上之材料”应与“地下之新材料”相互印证

6.在近代通商口岸是西方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基地,是中国华殖民地化加深的明显标记;它是中国了解和学习西方近代化工业文明的窗口,也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开始走向近代工业文明的地方。

是中国工业基地、技术中心、商业中心和金融中心,对推动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带头作用:

它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使中国纳入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对以上材料反映的史观,排列正确的是

A.革命史观、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

B.现代化史观、革命史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

C.革命史观、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

D.现代化史观、革命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

7.有日本人观察到,20世纪20年代:

东北“粟之使用,虽然没有大豆那样发达,但在满蒙是为农家之常食,最近对于粟之国外输出,益见隆盛,渐次成为腾贵之价格。

满蒙之中国人,自己吃便宜的高粱,而卖高贵的粟于朝鲜人;朝鲜人又买便宜的粟,而卖高贵的米与内地的日本人。

”这一现象表明

A.农业商品化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B.华北农村经济处于日本控制下

C.市场影响了农民的生产与生活

D.华北农民的饮食结构有所改善

8.距今约5000年的良渚古城遗址是人类早期城市文明的范例。

经考古发现,遗址中存在王陵、大规模墓葬、祭坛、大型宫殿基址以及大批玉制礼器等。

良渚古城遗址的考古发现

A.表明中国古代文明始终领先世界B.实证了中华五千多年的文明史

C.说明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证实D.表明黄河流域最早产生城市国家

9.1983年,在广州市区发现了一座距今(2019年)2100多年前的古墓,墓主人是南越国第二代王赵眛。

墓中出土玉佩风格各异。

从墓中可以看到赵眛佩戴的组玉佩由玉、金、玻璃等32件佩饰组合而成;而右夫人居各夫人之首,佩戴组玉佩最为精美。

古代女子腰间系上组玉佩走路时只有慢而轻,玉声才会悦耳和谐。

根据所述,下面表述正确的是

①中国古代人们有佩戴玉器的习惯

②古代女子佩戴玉佩可以约束仪表,规范形态

③墓葬反映了东汉人们的生活面貌

④中国古代玉器的佩饰可以显示其地位和身份

A.①③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0.甲午战争后,梁启超积极倡导“新史学”,呼吁“去民史”,力主史学通俗化;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的史家将注意力转向中国通史、近百年史、边疆史等没有领域,并积极编写面向大众的通俗读物。

这反映了当时

A.中国史家引领了学术潮流

B.学术研究的社会价值取向

C.实现近代化被国人所认可

D.中国对外积极开展抗战宣传

二、填空题

11.

(二)教育与时局

材料一:

与外国交涉事件,必先识其性情。

今语言不通,文字不辨,一切隔膜,安望其能妥协!

……欲悉各国情形必先谙其语言文字,方不受人欺蒙。

——《奏请创设同文馆说》1861年

材料二:

京外大小文武各学堂,均应钦遵谕旨,以端正趋向、造就通才为宗旨……无论为士为农为工为商,均上知爱国,下足立身,始不负朝廷兴学之意。

——《奏定学堂章程·学务纲要》1904年

材料三:

1912年3月,《临时政府公报》公布:

凡各种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清学部颁行之教科书,一律禁用;小学读经科一律废止。

小学实行义务教育和男女同校、设立女子中学、女子职业学校等;又颁布半日制学校规程,大量开办师范及各种职业学校,以补正规教育之不足。

——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上述材料中,属于一手史料的是___________;属于二手史料的是___________。

2.材料一中,清廷创设同文馆的主要目的是      ①      ,理由是        ②        ;材料二中,清廷奏定新学堂章程的主要目的是     ③     ,其奏设的背景是     ④     ;依据材料三,民国初年教育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⑤          。

12.辨别填空

(一)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国家政治制度和行政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与历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演变有着密切的联系。

以下是中国古代史上设立的官职和机构:

A.郡县制B.枢密使C.行省制D.内阁E.军机处

(1)从历史看,主要为了强化君主权力的是(填入字母);为了加强对地方管理的是(填入字母)。

(2)结合上述选项,完成下列填空(填入字母)。

①其基本架构在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久的是。

(填入字母)

②由少数民族政权创新出的制度是。

(填入字母)

(二)史料的分类方法之一,可将史料分为直接史料和间接史料,若要研究“辛亥革命”下列史料中,相对而言,哪些是直接史料?

哪些是间接史料?

(3)直接史料:

____________________(填入字母)

间接史料:

____________________(填入字母)

13.文明的足迹古人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文化,留下了文明的足迹,成为历史研究的珍贵史料。

如图所示史料中,有实物、有文献,更有兼具实物和文献价值的史料,按上述三个标准对图中史料进行分类(填写字母)。

14.时代的变迁历史犹如色彩斑斓的万花筒,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不同的时代特征。

中信出版社《新编中国史》将中国历史做了如下分期:

时期

特征

秦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多重性格的时代

……

……

中国近代史

(1)请选择相应的时代特征填入表格。

(填字母)

A.分裂与融合的时代B.世界帝国开明开放C.帝国的成立D.文治昌盛武功弱势E.危局与变革

(2)若对隋唐时期的对外交往展开研究,可选择下列哪些材料?

(填字母)

A.《步辇图》B.《唐三彩骆驼载乐俑》C.《日本招提寺鉴真和尚像》D.隋朝大运河E.《新唐书》

三、判断题

15.史料类型

历史研究离不开史料,史料类型不同,其研究价值不同,一般来说原始资料的价值大于第二手资料的价值。

请你判断下列资料的类型。

四、简答题

16.时代与史家

社会文化,时有更新:

史家智识,遂以变迁。

试以司马迁、司马光、梁启超为例,叙述中国史家治史理念的变化趋势及其社会原因。

17.请将①贞观之治②甲午战争③开元盛世④辛丑条约四个历史史实按照纪年方式分成两组并写出分组理由。

五、材料分析题

18.有学生设计了研究科举制度的学习单。

根据提示完成如下学习活动:

在图片中选择研究科举制的原始史料,并结合图片信息说明理由。

19.古代中西方政治文明

某校高三

(1)班组织同学们进行了关于“古代中西方政治文明比较”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请与他们一起完成以下研究内容。

研究主题

古代中西方政治文明比较

史料一

秦朝政府机构示意图

史料二

雅典公民大会碑刻

 

从史料的表现形式看:

史料一属于⑴史料;史料二属于⑵史料;

从史料的价值看:

史料一属于⑶史料;史料二属于⑷史料;

体制差异

 

差异原因

 

历史影响

 

当代及对后世影响⑻

当代及对后世影响⑼

学习感悟

 

谈谈你对中西两种不同政治模式的看法:

六、论述题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是要把研究对象——思想、思潮或思想家均置于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进行研究。

脱离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就不可能对历史问题产生深入、真切的认识,更无法对研究对象作出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理解。

二是要把研究对象——思想、思潮或思想家作为运动的历史发展过程进行研究。

一种思想、思潮或一位思想家往往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或时期的作用及地位是不同的。

三是要把研究对象思想、思潮或思想家作为统一的、有联系的有机整体进行研究。

——摘编自郑大华《优化中国近现代思想史研究方法》

根据材料得出观点,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内容予以评述。

(要求:

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英国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编著的《未曾发生的历史》一书的开篇,他提出了一系列假设:

“假如英国没有出现查理一世与议会的冲突,将会怎样?

假如美国没有爆发独立战争,将会怎样?

假如爱尔兰从未被分离出去,将会怎样?

假如英国未曾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将会怎样?

假如希特勒入侵英国,将会怎样?

假如他打败苏联,将会怎样?

假如苏联赢得冷战,将会怎样?

假如肯尼迪还活着,将会怎样?

假如没有戈尔巴乔夫,将会怎样?

”作为严肃的历史学家,他也清楚“时光不可能倒流,过去的行为无法改变”。

但他强调的是:

“这类对非事实的想象却是我们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

由于对未来的决断通常建立在对别的可能行为的潜在结果的估量上,因此把我们得到的实际结果与我们或许能得到的结果加以比较,并非没有意义。

”他主张,对历史的分析讨论,可以建立在对实际结果的掌握上,也可以建立在具体的人和事当时面临的各种选择和背景上。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围绕“历史研究与假设”,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就此简要论述。

(要求:

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为最佳型选择题,或称程度型选择题。

历史事件发生的时空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故B项符合题意;原因、影响和评价都是人对客观史实的主观分析,易受到历史学家主观意识的影响,排除A、C、D项。

考点:

史学理论和研究方法·史学研究·方法和原则

2.B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

据材料提到,以1931年9月作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开端……抗日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两者上限是截然不同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更强调了反侵略的长期性,即从1931年到1945年,故B正确。

材料主旨不在于史学家学术争论难有定论,故A排除。

主流认识往往最具科学性,过于绝对,故C排除。

材料认为“七七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起点,要区分抗日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故D排除。

考点: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抗日战争·特点

3.C

【解析】

【详解】

材料“存在了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是一把双刃剑,它并非是一堆腐朽的垃圾,仅以批判两字所能了结。

它是精华与糟粕并存,积极与消极同在”,体现的是一分为二的辩证方法,即全面的方法故选C项。

A选项是用发展的眼光看历史的问题,结合特定历史时期分析特定历史问题,材料没有体现发展的观点;B选项指的是通过横向或者纵向的对比来分析历史问题,材料没有体现出比较的内容;D项是通过分析具体史料来进行分析历史,材料没有体现。

4.C

【解析】

【详解】

从材料中“我在信中附上了为你的公国制定的宪法。

你必须忠诚地执行”可分析出拿破仑所说的宪法是指《拿破仑法典》,强调法律至上。

《拿破仑法典》是资产阶级的第一部民法典,它对后来很多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产生了很大影响,故选C。

材料没有体现“天赋人权”的思想,故排除A。

材料没有体现“社会契约”的思想,故排除B。

材料没有体现“自由平等”的思想,故排除D。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在于抓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结合所学《拿破仑法典》的特点进行分析、解答问题。

5.D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公羊传》是史学记载,具备一定的史料价值;但不能以成书时间最早,故推断出说法最可信,A项说法错误,排除。

《史记》属于史学记载,但不能以记载内容最详细来作为推理的论据,说法可信与否,关键是看史料是否真实,排除B。

材料没有体现海昏侯墓葬文物是地下最新发现,排除C。

关于孔子诞辰的记载,既要考究《公羊传》、《史记》等史学记载,同时要关注历史文物,要多重史料互证,D项正确。

6.C

【解析】

【详解】

“在近代通商口岸是西方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基地,是中国华殖民地化加深的明显标记”体现的是革命史观;“也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开始走向近代工业文明的地方”体现的是文明史观;“是中国工业基地、技术中心、商业中心和金融中心,对推动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带头作用”是现代史观;“它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使中国纳入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体现的是全球史观。

故答案为C。

ABD不符合题意排除。

7.C

【解析】

【详解】

结合材料可知,由于国外市场需求及利润的刺激,东北与朝鲜对外出售本地日常的粮食品种,故C项符合题意。

材料未提及农村经济的发展,故排除A。

材料未体现华北地区农村的经济状况与农民的饮食结构,故排除BD两项。

8.B

【解析】

【详解】

良渚遗址距今有5000多年,该遗址的发现说明中华文明至少有五千年的历史,故选B;材料没有与其他文明进行比较,无法说明中国古代文明始终领先,排除A;C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根据良渚遗址无法证明,排除。

故选B。

9.C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赵眛及其夫人都有佩戴玉器,说明中国古代人们有佩戴玉器的习惯,①正确。

根据材料“古代女子腰间系上组玉佩走路时只有慢而轻,玉声才会悦耳和谐”说明古代女子佩戴玉佩可以约束仪表,规范形态,②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南越国第二代王赵眛的墓葬,是贵族的墓葬,不能反映了东汉人们的生活面貌,③错误。

根据材料“赵眛佩戴的组玉佩由玉、金、玻璃等32件佩饰组合而成;而右夫人居各夫人之首,佩戴组玉佩最为精美”说明中国古代玉器的佩饰可以显示其地位和身份,④正确。

综上所述,①②④正确,③错误,排除ABD,所以选C。

10.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晚清王朝面对外来侵略和内部腐败,其所代表的皇权专制政治也已经走到尽头,在这种背景下涌现了一大批具有救亡意识的进步知识分子渴望了解西方和借鉴西方政治制度的因素,并由此产生了日益强烈的改革要求。

梁启超的新史学是这一时期新思想的代表。

九一八事变后,民族矛盾逐渐成为主要矛盾,民族意识逐渐觉醒,促使这一时期的知识分子关注整个民族的发展历史,因此中国的史学家将注意力转向中国通史、近百年史等领域,即学术研究的价值取向随着社会条件的变化而不同,故B选项正确;材料体现了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史学家研究的主要领域也随其转变,没有体现中国史家引领了学术潮流,故A选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实现近代化的问题,故C选项与材料无关;材料强调了不同的历史时期,史学家研究的社会价值取向不同,没有体现中国对外积极开展抗战的问题,故D选项错误。

11.

1.①材料一和材料二②材料三

2.①培养外语人才②进行外交活动需要学习外国语言文字③培养忠君爱国的通才④清朝推行新政或教育改革是新政中的重要举措之一⑤培养新国民,巩固新政权。

【解析】

【详解】

1、一手史料又叫原始史料,是历史发生最初的、最原始的记录。

《奏请创设同文馆说》和《奏定学堂章程·学务纲要》都是原文,属于原丝史料,二手史料是指经过后人运用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

金冲及的《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是对各种历史的裁剪而成的历史文本,故属于二手史料。

2、由材料“欲悉各国情形必先谙其语言文字”可得出培养外语人才。

由材料“与外国交涉事件”可得出行外交活动需要学习外国语言文字。

由材料“正趋向、造就通才为宗旨”,可得出培养忠君爱国的通才。

由材料“1904年”,结合所学,改革学制正是清末新政的措施之一。

由材料“1912年3月”“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可得出适应中华民国的需要,培养新国民,巩固新政权。

12.

(1)BDE、AC

(2)①A②CE

(3)直接史料:

ACDE间接史料:

BF

【解析】

【详解】

(1)结合所学知识知识可知,宋代实行二府三司制,枢密院分散宰相军事权,有利加强皇权;明成祖埋藏设立内阁为内侍机构以代咨询,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雍正时期设立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郡县制的设立形成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元朝在地方设立行省制,行省的军政民政向中央负责,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故一问依次填BDE,二问依次填AC。

(2)结合所学知识,郡县制的设立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为后世地方行政区划奠定基础,县制区划为后世历代王朝所沿用。

满族入主中原后建立清王朝,雍正时期设立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蒙古族入主中原后建立元朝,在地方设立行省制以加强中央集权,故①处应填A,②处应填CE两项。

(3)结合所学可知,直接史料指能直接反映或还原当时历史真相的第一手史料,间接史料指除第一手史料的如口述史料、研究论文、史学著作及其他间接反映历史事件的作品,故ACDE为直接史料,BF为间接史料。

13.文明的足迹实物:

B、E、F。

文献:

C实物和文献史料兼具:

A、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是古代埃及的建筑、四羊方尊是中国商朝青铜器,佛陀坐像古代印度时期的雕塑作品,三者是文明足迹的实物;文献资料即有文字记载内容,泥板文书、《古兰经》、汉简;实物和文献史料兼具的是泥板文书和汉简,前者是古代两河流域及西亚地区的重要史料,后者是中国汉代历史研究的重要资料。

14.

(1)①C②A③B④D⑤E

(2)BCE

【解析】

【详解】

(1)结合所学可知,秦汉时期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阶段,故其对应的时代特征为帝国的成立;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频繁,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中原少数民族大量南迁,出现了自春秋战国后的有一次民族大迁徙、大融合,故其时代特征为分裂与融合的时代;隋唐时期国家统一、强盛,民族交往频繁,政府采取对外较为开放的政策,中外经济交往频繁,故其时代特征为世界帝国开明开放;宋代吸取唐朝灭亡的教训,重文轻武,故其时代特征为文治昌盛武功弱势;近代中国受西方侵略,签订诸多不平等条约,但也因此逐步走上挽救民族危机,学习西方的历程,故其时代特征为危局与变革。

综上所述,答案为①C②A③B④D⑤E。

(2)结合所学可知,《唐三彩骆驼载乐俑》是典型的盛唐时期的作品,舞乐者均穿着汉族衣冠,使用的却大都是从西域传入的乐器,故可成为对外交往的研究材料,B符合题意;《日本招提寺鉴真和尚像》是中日经济文化交流的典型例证,故可成为对外交往的研究材料,C符合题意;《新唐书》全面系统地记载了唐代二百九十年的历史,是研究唐代历史的基本史料,这其中包含诸多对外交往的事例,E符合题意。

《步辇图》描述的是松赞干布派遣使者向唐太宗求亲的场面,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属于内部民族问题,不能成为对外交往的研究材料,排除A;隋唐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的水利建筑工程,不涉及对外交往问题,排除D。

15.原始史料:

ACD;二手史料:

BEF

【解析】

【详解】

殷墟牛骨是考古文物,属于实物考证,是原始史料。

周恩来的最后一封书信和开国大典的照片,属于实物考证,是原始史料。

《高中历史》是文献史料,汉代黄帝画像石是对传说人物的想象,而油画《开天辟地》属于有一定历史依据的艺术作品,可作为二手史料。

故原始史料为ACD;二手史料为BEF。

16.史实(7分)

答案1:

能围绕与问题关联性较强的核心知识进行回答。

(7分)

从司马迁到司马光:

社会背景上,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制进一步加强,统治者对史学编纂的控翻不断强化:

治史目的上,从探索天道和人事的关系转向为帝王提供历史经验。

取材和体裁上,从百科全书式的人物纪传转向以政治军事为主的、以朝代兴亡为主线的历史编年,治史立场日益转向统治者。

从司马光到梁启超:

社会背景上,20世纪初中国社会变革转型。

历史学亦由传统史学。

向现代史学转变:

治史目的上,从为帝王提供历史经验转向为一般民众提供借鉴:

取材更强。

调多样化,强调历史进化观,以全体国民为读者对象。

答案2:

仅运用边缘性知识进行回答(按与题意相符程度赋分)

《史记》的具体内容:

《资治通鉴》的具体内容:

粱启超“新史学”的具体内容等。

其他答案:

(0分)     

组织(3分)

答案l:

叙述两组变迁关系.(3分)

答案2:

仅叙述一组变迁关系。

(2分)

其他答案:

按人物分别叙述,没有体现变迁。

(0分)

【解析】

【详解】

先根据三位史家所处的时代分出司马迁到司马光和司马光到梁启超两组变迁关系,然后结合史家的时代背景从治史目的和取材、体裁上分析史家治史理念的变化趋势及其社会原因即可。

17.①贞观之治、③开元盛世,使用了年号纪年的方式。

②甲午战争、④辛丑条约,使用了干支纪年的方式。

【解析】

【详解】

古代纪年法一般有年号纪年法,以及干支纪年法,依据所学可知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属于年号纪年的方式。

甲午战争和辛丑条约可知是干支纪年的方式。

18.B为原始史料。

因为A是文学艺术作品,B是明朝科举考试答卷,上有万历皇帝亲笔批答,能直接反映当时科举制的情形。

【解析】

【详解】

根据图片可知,B是万历皇帝题字的状元试卷,因此是原始史料。

《儒林外史》是文学作品,有人为加工痕迹,主观性较强,而B是明朝科举考试答卷,上有万历皇帝亲笔批答,能直接反映当时科举制的情形。

19.表现形式:

(1)文献

(2)实物(答对两点得1分)

价值:

(3)第二手(4)第一手(答对两点得1分)

体制差异:

(5)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6)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各1分)

差异原因:

(7)地理因素:

大河与海洋;政治因素:

大一统帝国与城邦国家;经济因素:

工商业与农业;思想文化因素:

自由平等思想与法家集权思想。

(能从至少2个角度对比,每个角度2分,其他言之成理也可适当得分)

历史影响:

(8)巩固了秦朝的统一,成为历代政治制度的蓝本(1分)

(9)创造了雅典的繁荣,成为西方民主政治的源头(1分)

学习感悟:

(10)本题评分要求:

能从地理环境、生产力发展、文明地域性与多元性等任意2个角度形成认识即可,每个角度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共4分。

参考:

人类早期历史受地理环境的影响较大,随生产力的提高地理环境对人类决定作用就逐渐减弱;制度文明有多元性,与不同的国情相适应;尊重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中西方政治制度都为人类政治制度的发展提供宝贵经验。

【解析】

【分析】

【详解】

解答本题主要是要正确理解历史概念,如史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