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教案一上 20以内的进位加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97280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5.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数学教案一上 20以内的进位加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人教版数学教案一上 20以内的进位加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人教版数学教案一上 20以内的进位加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人教版数学教案一上 20以内的进位加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人教版数学教案一上 20以内的进位加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人教版数学教案一上 20以内的进位加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人教版数学教案一上 20以内的进位加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人教版数学教案一上 20以内的进位加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人教版数学教案一上 20以内的进位加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人教版数学教案一上 20以内的进位加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人教版数学教案一上 20以内的进位加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人教版数学教案一上 20以内的进位加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人教版数学教案一上 20以内的进位加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人教版数学教案一上 20以内的进位加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人教版数学教案一上 20以内的进位加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人教版数学教案一上 20以内的进位加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人教版数学教案一上 20以内的进位加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人教版数学教案一上 20以内的进位加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人教版数学教案一上 20以内的进位加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人教版数学教案一上 20以内的进位加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数学教案一上 20以内的进位加法.docx

《人教版数学教案一上 20以内的进位加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数学教案一上 20以内的进位加法.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数学教案一上 20以内的进位加法.docx

人教版数学教案一上20以内的进位加法

第8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第1课时 9加几

【教学内容】

教材第88页主题图、第89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二十第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会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加法。

【教学难点】

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准备】

PPT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复习准备

1.说说下列数的组成。

(1)6可以分成几和几?

(2)8可以分成3和几?

(3)9可以分成1和几?

(4)7可以分成几和4?

2.计算。

10+6=      10+5=      10+7=

9+1+6=9+1+5=9+1+7=

二、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PPT课件出示教材第88页主题图)运动会上的比赛热闹极了,请小朋友们认真看一看,同学们都参加了哪些比赛项目?

(学生自由发言)看来大家都是爱运动的孩子。

2.你能告诉老师你最喜欢哪个比赛项目吗?

数一数每个项目有多少人参加。

3.今天我们来一起解决运动场上的问题。

三、探究新知

1.运动会上,学校为了给运动员解渴,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

(PPT课件出示教材第89页主题图)

(1)你们知道还有多少盒吗?

互相说一说。

(学生互相说时,教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方法)

(2)交流方法。

方法一(数数法):

1,2,3,4,…,12,13,一共有13盒。

方法二(接着数法):

箱子里有9盒,然后再接着数10,11,12,13,一共有13盒。

方法三(凑十法):

把外面的一盒饮料放在箱子里凑成10盒,10盒再加上剩下的3盒,一共是13盒。

(3)你们说的几种方法都很好,这三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

2.刚才有的同学用数的方法知道了还有多少盒饮料,也有的同学是通过计算的方法得到的。

下面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些同学是怎样计算9加几的。

(PPT课件演示饮料的凑十法过程)

(1)要算还有多少盒饮料怎样列式?

(板书:

9+4)

(2)9加4该怎样计算呢?

请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

指导学生进行操作:

左边摆9根小棒代表盒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小棒代表盒子外边的4盒饮料。

(3)学生操作凑十法。

教师指导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

(4)全班交流,你是怎样做的?

(5)PPT课件演示小棒的凑十法过程,并同时展示计算过程。

(6)学生表述凑十法过程。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题是什么?

(9加几)怎样进行9加几的计算?

五、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89页做一做,第90页练习二十第1~5题。

六、布置作业

《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创设富有儿童情趣的活动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为目的。

新课开始,根据一年级儿童的好动、坐不住的特点,创设情境,以我们学校刚开过运动会为切入点,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积极性,并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体验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2.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提倡算法多样化是《新课程标准》计算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对原来的老师牵着学生鼻子走的教学方法的一种反击。

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独立思考,提供算法多样化,充分尊重学生自己发现的方法和自己的选择,只提问:

“你喜欢哪一种方法?

”不急于评价每一种方法的好坏,通过同学间的相互交流,让学生了解计算的多种方法。

3.利用教材资源,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今天的教是教他们的学习方法,而不是生搬硬套做几套题。

本节教材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自己提出问题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学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抽象出算式,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结果,这样使学生从中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密切,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使其数学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

[不足之处] 没有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凑十法”的优点。

[再教设计] 算法多样化是课堂标准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是指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方法,并不是指让学生掌握多种方法。

学生有着不同的知识背景和思考角度,“凑十法”并不是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是绝对的好方法,所以教师应开放自己的思想,开放学生的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只要是学生自己动脑想出来的方法,就是好方法。

但学生的方法往往不是最简便的,有时导致速度很慢,面对多而杂的计算方法,一部分学生还可能会看得眼花缭乱,不知所以,导致一种方法也没掌握好,所以教师适时地强调“凑十法”的好处还是有必要的。

第2课时 8、7、6加几

【教学内容】

教材第91~92页例2、例3及做一做、练习二十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自主探索得出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8、7、6加几。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及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数学应用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计算8加几、7加几、6加几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说出“凑十法”计算的算理,并体现算法多样化。

【教学准备】

PPT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复习准备

填一填,算一算。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PPT课件出示教材第88页主题图)运动场上真热闹,很多同学都在跑步呢!

(PPT课件出示教材第91页主题图)

(1)学生观察主题图,并说说你从图中看到哪些数学信息。

(2)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可能有学生直接说:

一共有13个人。

教师可请一名学生说说是怎么算的,除了数数,还有没有其他方法?

三、操作活动,发现方法

1.动手操作,探讨8+5的算法。

(1)独立思考,可以借助小棒摆一摆,算一算。

(2)小组同学之间讨论、交流各自的算法。

(3)汇报:

小组派代表边操作边演示算法。

方法一:

从8开始,接着数9、10、11、12、13。

方法二:

左边摆8根小棒,右边摆5根小棒,从右边的5根中拿出2根,和左边的8根凑成10根,再加上右边剩下的3根,一共是13根。

方法三:

左边摆8根小棒,右边摆5根小棒,从左边的8根中拿出5根,和右边的5根凑成10根,再加上左边剩下的3根,一共是13根。

2.引导学生比较各小组的算法,说一说自己喜欢用哪种方法。

第2种算法好,因为这种算法算起来方便,把少的一部分分成2根和3根,拿2根和8根凑成10,10+3=13;第3种算法也可以,但从8根中拿出5根去和另一边的5根凑成10,麻烦了一点。

3.方法总结。

(1)总结:

计算8+5时,可以用接着数法、凑十法等。

(2)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熟练说出算理。

要想凑成十,见9想1,见8想几呢?

指导学生利用“凑十法”说计算8加几的算理:

见8想2,把5分成2和3,8+2=10,10+3=13。

(指名反复练习算理)

4.迁移内化,探讨7、6加几的算法。

(1)出示7+4,6+5。

你会用“凑十法”计算吗?

(2)学生独立思考,计算。

(3)口述算法,算理。

四、自主探究,揭示规律

PPT课件出示教材第92页例3。

(1)学生独立计算,你会用几种方法计算?

(2)全班汇报计算方法。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因为9+8=17,所以8+9=17。

(3)请学生评一评这几种算法:

你喜欢哪一种方法?

为什么?

在计算时,可以用“凑十法”“拆小数,凑大数”或“拆大数,凑小数”的方法,也可以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来计算。

在以后的口算中,可以选择自己认为最快的方法进行计算。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问题没解决?

六、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91~92页做一做,第93页练习二十一第1~3题。

七、布置作业

《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积极参与是表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态度和方法,它决定了活动的质量;有效参与是表明教师要着力创造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学习方面的条件,提升学生学习的能力。

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两者在教学中缺一不可。

2.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在教学“8+5”时,设计了学生独立操作,小组交流的方式来获得计算方法。

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就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全员参与,同时也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交流空间,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而在教学“7+4、6+5”时,完全采用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式,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参与者和合作者,给学生充分表现的时间和机会,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不足之处] 没有充分体现“凑十法”的优势。

[再教设计] 增加引导归纳9、8、7、6加几的计算规律的环节,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体现“凑十法”在计算中的优势。

第3课时 5、4、3、2加几

【教学内容】

教材第95页例4及做一做、练习二十二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计算5、4、3、2加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出多样化的算法。

2.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自己探究的能力,得出多样化的算法。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计算5加几、4加几、3加几、2加几。

【教学难点】

使学生掌握计算5加几、4加几、3加几、2加几的方法。

【教学准备】

PPT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复习准备

1.拍手唱“凑十歌”。

2.口算。

9+5=   9+3=   8+5=   6+5=   7+4=

3.用多种方法计算:

7+8=。

二、开门见山,导入新知

同学们学得不错,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5、4、3、2加几。

三、自主探究,发现方法

1.(PPT课件出示教材第95页例4)计算5+7=。

(1)学生独立计算,同桌互相说说自己的算法。

(2)全班交流,对学生的合理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

方法一:

把7分成5和2,5+5=10,10+2=12,所以5+7=12。

方法二:

把5分成2和3,7+3=10,10+2=12,所以5+7=12。

方法三:

因为5+7就是7+5,7+5=12,所以5+7=12。

(3)组织学生交流、讨论,体会交换加数的方法计算要快一些。

或在计算时喜欢用哪一种方法并能计算准确,就可以选择哪种方法。

2.计算5+8=。

(1)学生独立计算5+8,教师巡视。

(2)根据学生的计算情况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交换加数的方法计算的优势。

(3)刚才同学们计算了5+7,现在我们再观察一下5+8这道算式,怎样做能很快算出得数?

3.学生自主学习:

4+8=,3+9=。

(1)看到4+8,你想到哪道算式?

你能很快算出它的得数吗?

看到3+9呢?

你可以怎样很快说出得数呢?

(2)自由回答。

4.观察、比较。

(1)让学生观察例4的四道算式,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你们是用什么方法很快算出得数的?

(2)引导学生小结,用交换加数的方法来计算小数加大数的加法。

(3)同桌之间互相说一道和例4类似的题目。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用多种方法计算5、4、3、2加几,并选出最喜欢的一种方法。

你们还有哪些疑问?

五、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95页做一做,第96页练习二十二第1~5题。

六、布置作业

《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发展为主,合作交流。

有关20以内进位加法,学生已经学过9、8、7、6加几,所以整堂课不再像前面那样教学怎样去凑十,而是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主讨论。

在出示5+7=后,让学生先自己独立计算,再小组说一说。

这样,既创立了一个合作讨论的氛围,又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让每个学生都在小组中发表自己的看法,互相交流、补充、完善,使每一个小组成员都取长补短,同时也养成倾听别人说话的好习惯。

2.尊重学生个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学生在开放自主的环境里,思维也会开阔、活跃起来。

在学习完例题后,引导同桌间互相说一道和例4类似的题目,比起教师直接给出20以内进位加法表记忆更深刻。

3.尊重学生的思维多样性,鼓励用不同方法计算。

在出示5+7=后,学生想出很多种方法,教师应适时引导,鼓励创新,提倡学生算法多样化。

学生看到自己的方法得到老师的认可,学习的兴趣会更高,真正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4.本节课教师把重点放在“突出思考过程,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上,每道题要求学生口述思考过程,如:

计算5+8,想:

因为8+5=13,所以5+8=13。

最后引导归纳总结:

两个加数的位置交换了,得数(和)不变。

[不足之处] 学生计算时使用三种方法的情况都比较普遍,并不能一下就想到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计算方法。

存在的原因有三:

一是学生能接受或喜欢的是三种方法中的任意一种;二是对于较大数加较小数的计算结果不熟练;三是经过前面的学习,形成的思维定势影响。

[再教设计] 新课标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不必强求学生一定使用哪种方法。

只要是学生熟悉的,能提高自身计算速度和准确率的都可以。

第4课时 解决问题

(1)

【教学内容】

教材第97页例5及做一做、练习二十三第1~4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掌握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

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掌握“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的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复习准备

8+8=     6+8=     9+3=     3+8=

2+9=     9+4=     4+8=     7+4=

6+6=     5+6=     7+7=     9+9=

2+7=     5+7=     6+9=     7+8=

二、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PPT课件出示教材第88页主题图)

看,运动会上热闹非凡!

还有拉拉队在加油呢!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PPT课件出示教材第97页例5主题图)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1)引导学生观察图意,用自己的话说图意。

(2)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怎样解答?

(1)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2)同桌交流。

①你用什么方法来解决?

为什么?

②你是怎样算的?

(3)全班交流,总结所有的计算方法。

方法一:

数出表演的总人数。

1,2,3,4,…,15,一共有15人。

方法二:

数出前后两排的人数,再加起来。

后排有8人,前排有7人,算式是:

8+7=15(人),一共有15人。

方法三:

按性别数,男生有9人,女生有6人,要求一共有多少人用加法算。

算式是:

9+6=15(人),一共有15人。

(4)说出各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5)哪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好?

为什么?

3.解答正确吗?

(1)这几种方法有什么不同?

(2)观察后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4.小结。

(1)梳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2)解决问题时,只能有一种方法吗?

解决问题时,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幅图,就可以获取不同的数学信息,也会找到多种方法来解答,但都是把两部分合起来,所以都用加法计算。

四、课堂小结

我们今天用数学知识解决了许多生活中的问题。

想一想,你们学到了什么?

还有哪些问题?

五、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97页做一做,第99页练习二十三第1~4题。

六、布置作业

《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教师在教学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在尝试中发现问题,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与发展,更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世界一样丰富多彩。

2.本节课我组织学生在前面计算的基础上,再通过引导学生“看一看”“做一做”“说一说”“比一比”等形式达到对解决问题这部分知识的掌握。

让学生通过尝试的方法和合作探究的方法,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内容。

学生先做一做,从做的过程中发现方法,再在小组里和同学交流出更多的方法,使学生的认知又有了更深的挖掘,让学生给学生讲方法,反而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知,又让他们自主地总结出计算方法。

[不足之处] 没有把图抽象到学具的操作上,缺少了学生的操作活动。

[再教设计] 学生观察、思考,找到信息和问题后,让学生把看到的信息用学具摆出来,同时结合图,把信息和问题完整地说一说。

第5课时 解决问题

(2)

【教学内容】

教材第98页例6及做一做、练习二十三第5~8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并找准“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中的条件,并确定解题方法且能正确地解答;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原来有多少”这类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解答。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原来有多少”这类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解答。

【教学难点】

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原来有多少”这类实际问题的

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解答。

【教学准备】

PPT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复习准备

1.一共有多少个水果?

2.一共有多少个球?

二、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PPT课件出示教材第88页主题图)运动会上有各种类型的比赛。

每个负责比赛项目的体育老师胸前都有一个哨子。

在运动会开始前,我们的李老师去领取哨子。

(PPT课件出示教材第98页例6主题图)

今天我们解决的问题就发生在这里。

(板书课题:

解决问题

(2))

三、自主探究,发现方法

1.你知道了什么?

(PPT课件出示教材第98页例6主题图)观察主题图。

(1)用你的语言和同桌说一说图里的故事。

(2)全班交流。

完整叙述:

你知道了什么?

要解决什么问题?

2.怎样解答?

(1)学生尝试解决问题。

(2)全班交流:

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正确吗?

(3)画一画:

用彩笔画出点子图分别代表拿走的哨子和剩下的哨子,指出哪部分是原来的。

(4)小组讨论。

①用什么方法计算?

②为什么用这种方法?

(5)全班交流。

桌子上原来的哨子是总数,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拿走的7个,另一部分是还剩下的5个。

求原来有多少个哨子,就是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列式:

7+5=12(个)或5+7=12(个)。

3.解答正确吗?

按照题目的叙述,用学具操作,验证计算是否正确。

4.归纳小结。

(1)回忆解决问题的过程,为了弄清问题,我们做了什么?

(2)看看图中的文字和我们画的图,你更喜欢哪种方式?

(3)以后遇到不懂的问题,我们怎么办?

5.编一编,说一说。

像这样的数学问题,你在生活中也遇过,你能编一个这样的问题吗?

同桌互说,全班交流。

6.小结:

今天我们学的解决“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就是要反过去想,用加法算。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的内容就是学习解决“原来有多少”的问题的方法。

我们今天又一次用数学知识解决了许多生活中的问题。

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吗?

五、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98页做一做,第99页练习二十三第5~8题。

六、布置作业

《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本节课在“怎样解答”的环节中,首先让学生独立列式,展示各种方法(这些方法中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

用“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正确吗”引出矛盾冲突。

接着由学生画一画进一步理解题意,小组讨论出正确的解决方法及其中的算理。

最后操作学具进行验证。

整个环节学生都在自主探究、操作活动、讨论交流的氛围中进行。

[不足之处] 没能大胆地将任务放给学生,没能充分尊重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对学生的思维框得比较死。

[再教设计] 将课堂大胆地还给学生,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

加强小组合作的建构,充分相信学生。

学生初步理解题意后,直接小组合作,可以通过摆一摆、画一画等方式讨论交流出正确的方法。

第6课时 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1页第1,2题及练习二十四第1~9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发现20以内进位加法表的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2.通过整理和复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仔细看题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能熟练地计算20以内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

灵活选择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复习准备

9+3=     8+4=     7+6=     5+7=

10-5=12-2=5+3=12+1=

1.谁来说说你是怎样计算9+3,8+4,7+6,5+7的?

2.学生交流。

二、讨论交流,发现规律

(PPT课件出示20以内进位加法算式)

1.引导学生观察加法算式。

你能把这些算式进行分类吗?

小组讨论。

2.交流分类情况。

方法一:

把第一个加数相同的分成一类。

方法二:

把得数相同的分成一类。

方法三:

把第二个加数相同的分成一类。

3.小组操作,把这些算式按一定的规律排列起来。

(仿照教材第69~70页的表格)

4.展示各小组的排列方式,并让学生说一说各小组排列的规律。

5.(PPT课件出示20以内进位加法表)这是第3小组整理的,和老师整理的一样,他们已经说了排列的规律,你们能发现表中还有哪些规律吗?

(1)竖着看。

分别读出每列的算式及结果,边读边思考,每竖列的算式是怎样排列的?

小结:

第一个加数相同,另一个加数越大,所得的和就越大。

(2)横着看。

让学生默读每行的算式及结果。

想一想,各行的算式是怎样排列的?

小结:

一个加数增加几,另一个加数减少几,增加和减少的数相等,它们的和仍相等。

6.学生补充算式。

(完成教材第101页第1题)

7.任意指一道算式说出得数和思维过程。

8.小结。

只需要熟记20以内进位加法表中20道算式,就能计算所有20以内的进位加法。

9.这个单元,我们还学习了解决“一共是多少”和“原来有多少”的问题。

现在来一起解决这些问题。

(PPT课件出示教材第101页整理和复习第2题)

学生看图说图意,指出图中已知的数学信息,并列式解答。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四、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102页练习二十四第1~9题。

五、布置作业

《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本节课教材的设计理念主要突出了以下三个层次:

第一,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