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期末复习试题13套.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973055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99 大小:56.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试题13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试题13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试题13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9页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试题13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9页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试题13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9页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试题13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9页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试题13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9页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试题13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9页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试题13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9页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试题13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9页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试题13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9页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试题13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9页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试题13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9页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试题13套.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9页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试题13套.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9页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试题13套.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9页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试题13套.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9页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试题13套.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9页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试题13套.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9页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试题13套.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9页
亲,该文档总共9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试题13套.docx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试题13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概论期末复习试题13套.docx(9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试题13套.docx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试题13套

文学概论(网络课程试点)-0002

试卷总分:

100答题时间:

60分钟

客观题

判断题(共10题,共40分)

1.从批评者与作者的关系来看,文学批评对作家不具有规范引导作用。

T√

参考答案:

F;考生答案:

F;试题分数:

4;考生得分:

4

2.暗示性可以说是象征型文本的核心特征。

T√

参考答案:

T;考生答案:

F;试题分数:

4;考生得分:

0

3.文学表现论强调文学是作家情感的外在表现的产物。

T√

参考答案:

T;考生答案:

F;试题分数:

4;考生得分:

0

4.典型形象的塑造往往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完成的一个形象。

T√

参考答案:

T;考生答案:

F;试题分数:

4;考生得分:

0

5.文学媒介产生只有这种媒介才会产生的形象及其意义。

T√

参考答案:

T;考生答案:

T;试题分数:

4;考生得分:

4

6.文学写作不仅是民族的,而且具有世界意义。

T√

参考答案:

T;考生答案:

T;试题分数:

4;考生得分:

4

7.媒介是文学中的次要因素。

T√

参考答案:

F;考生答案:

F;试题分数:

4;考生得分:

4

8.影视文学要把文学语言“翻译”成影视语言,使它们和银幕上的视觉形象发生间接关系。

T√

参考答案:

F;考生答案:

F;试题分数:

4;考生得分:

4

9.从意象的接受效果来看,文学意象往往显得意味多样,景象晦暗,不能最终确定其意义。

T√

参考答案:

T;考生答案:

T;试题分数:

4;考生得分:

4

10.语言是意义的生长地,语言使意义得以生成。

T√

参考答案:

T;考生答案:

T;试题分数:

4;考生得分:

4

主观题

作品分析题(共1题,共60分)

作品分析题:

请在下面所给出的诗歌、散文、小说三类文学作品中,选择一部作品进行分析与评价。

同学们可以根据文学概论课程学到的任何理论知识与观点,既可以选取文学的属性描述、文学的语言特点、文学的形象性认知理论、文学体裁的特征表现、文学的阅读理论或者文学批评的相关模式等等对所选择的文学作品进行分析与评价。

具体要求如下:

1.必须运用文学理论知识,结合作品展开分析与评价;

2.要准确、恰当地使用不低于2限次的学科专业术语;

3.问题回答要划分出层次,条理清晰,合乎逻辑;

4.避免出现照搬材料内容,就事论事,缺乏理论依据的表述。

 

诗歌评析

背影

汪国真

背影

总是很简单

简单

是一种风景

背影

总是很年轻

年轻

是一种清明

背影

总是很含蓄

含蓄

是一种魅力

背影

总是很孤零

孤零

更让人记得清

 

散文评析

信念的力量

鲁先圣

鲁西南深处有一个小村叫姜村。

这个小村子因为这些年几乎每一年都要有几个人考上大学、硕士甚至博士而闻名遐迩。

方圆几十里以内的人们没有不知道姜村的,人们会说,就是那个出大学生的村子。

久而久之。

人们不叫姜村了,大学村成了姜村的新村名。

姜村只有一所小学校,每个年级一个班。

以前的时候,一个班只有十几个孩子。

现在不同了,方圆十几个村,只要与村里有亲戚的,都千方百计把孩子送到这里来,人们说,把孩子送到姜村,就等于把孩子送进大学了。

在惊叹姜村奇迹的同时,人们也都在问,都在思索。

是姜村的水土好吗?

是姜村的父母掌握了教孩子秘诀吗?

还是别的什么?

假如你去问姜村的人。

他们不会告诉你什么。

因为他们对于秘密似乎也一无所知。

在二十多年前,姜村小学调来了一个五十多岁的老教师,听人说这个教师是一位大学教授,不知道什么原因被贬到了这个偏远的小村子。

这个老师教了不长时间以后,就有一个传说在村里流传。

这个老师能掐会算,他能预测孩子的前程。

原因是,有的孩子回家说,老师说了,我将来能成数学家;有的孩子回家说,老师说我将来能成作家;有的孩说,老师说,将来我能成音乐家;有的孩子说,老师说我将来能成钱学森那样的人,等等。

不久,家长们又发现,他们的孩于与以前不大一样了,他们变得懂事而好学,好像他们真的是数学家、作家、音乐家的材料了。

老师说会成为数学家的孩子,对数学的学习更加刻苦,老师说会成为作家的孩子,语文成绩更加出类拔萃。

孩子们不再贪玩,不用像以前那样严加管教,孩子也都变得十分自觉。

因为他们被灌输了这样的信念:

他们将来都是杰出的人,而有好玩、不刻苦等恶习的孩子都是成不了杰出人才的。

家长们很纳闷,也将信将疑,莫非孩子真的是大材料,被老师道破了天机?

就这样过去了几年,奇迹发生了。

这些孩子到了参加高考的时候,大部分都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大学。

这个老师在姜村人的眼里变得神乎其神,他们让他看自己的宅基地,测自己的命运。

可是这个老师却说,他只会给学生预测前程,不会预测其它的。

这个老师年龄大了,回了城市,但他把预测的方法教给了接任的老师。

接任的老师还在给一级一级的学生预测着,而且他们坚守着老教授的嘱托:

不把这个秘密告诉给村里的人们。

我的几个好朋友就是从姜村走出来的,他们说,他们从考上大学的那一刻起,对于这个秘密就恍然大悟了,但他们这些人又都自觉地坚守起了这个秘密。

听说完这个故事,我始终在被这位可敬的老师感动着。

人世间还有什么力量能超过信念的力量呢?

他通过中国最传统的方式,在这些幼小孩子的心灵里栽种了信念啊!

 

小说评析

回家

皮特·哈米尔(美)

几年前,我在纽约格林威治村遇到一个姑娘,就是从她那里我第一次听到这个故事。

这个故事也许是一个神秘的民间传说,每隔几年重复出现,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重新流传。

然而我仍然愿意相信它确实在某时某地发生过。

他们要到劳德戴尔要塞去——共三个小伙子和三个姑娘——上公共汽车时,他们拎着纸袋,里面装有三明治和葡萄酒,梦想见到金色的沙滩和大海的潮汐。

这时,纽约灰暗而寒冷的春天已经在他们身后消失。

公共汽车驶过新泽西州时,他们开始注意到文戈。

文戈坐在他们前面,衣着简朴,但不很合身。

他坐在那里,从来没有动一下,满是灰尘的脸上看不出他的实际年龄。

他一直咬着嘴唇,表情冷漠,一语不发。

深夜,汽车抵达华盛顿郊外,在霍华德·约翰逊饭店停下。

大家都下了车,只有文戈坐在座位上像生了根似的一动也不动。

几个小伙子感到奇怪,试图猜想他的身世:

也许他是一个船长,也许是抛下妻子,离家出走的人,也许是一个回家的老兵,他们回到车上时,一个姑娘坐在他身边,作了自我介绍。

“我们要到佛罗里达去,”她欣喜地说,“听说那儿真美。

“是的。

”他平静地说,仿佛他想起了曾极力忘掉的事情。

“想喝点葡萄酒吗?

”她问。

他微微一笑,对着酒瓶喝了一大口。

他向她道了谢,又陷入了沉默。

过了一会儿,她回到伙伴中间,文戈则打着盹睡着了。

次日早晨,他们一觉醒来发现汽车已停在另一家霍华德·约翰逊饭店门外。

这次文戈进了饭店,那个姑娘坚持要文戈与他们坐在一起。

他看来很害羞,要了一杯不加牛奶的清咖啡。

他听着年轻人闲聊海滩露宿的情景,紧张不安地抽着烟。

回到车上后,那个姑娘又与文戈坐在了一起。

过了一会儿,他讲述了自己辛酸的经历。

他在纽约监狱里关了四年,现在回家去。

“你结婚了吗?

“我不知道。

“你不知道?

”她问。

“是这样,在我坐牢时我曾给妻子写过信,”他说,“我告诉她,我要离开很长时间,如果她受不了,如果孩子们总是问这问那,如果她太伤心,那么她可以把我忘掉。

我能理解。

再找一个丈夫。

我说——她是一个极好的女人,确实了不起——把我忘掉吧。

我告诉她不必给我写信。

果真如此,三年半里她没有给我写过一封信。

“你现在回家,对家里的情况什么都不知道?

“是的,”他羞怯地说,“不过,上一周,当我确信假释就要批准时,我又给她写了信。

我们过去住在布伦斯威克镇,就在杰克逊维海港前边。

镇口有一棵高大的橡树,你一进镇就能望见。

我告诉她,如果她没有改嫁,愿意等我回家,那就在橡树上系一条黄手帕。

我看见黄手帕就会下车回家。

如果她不想要我,就忘掉这件事——不系手帕,这样我就继续坐在车上走过去。

“哇,”那个姑娘叫起来,“哇!

她告诉了其余的人,很快大家都知道了。

他们都关注着布伦斯威克镇的到来,并相互传看着文戈拿出来的几张照片,照片上是他妻子和三个孩子——妻子透露出一种纯朴之美,孩子们尚未发育成熟。

可以看得出来,照片不知被文戈抚摩多少次了。

现在他们离布伦斯威克镇还有二十英里,几个年轻人都坐在右边靠窗的座位上,等待着那棵大橡树的出现。

文戈停止张望,脸上的肌肉绷得紧紧的,好像他在给自己鼓劲,决心战胜另一次失望。

这时离布伦斯威克镇只有十英里,五英里……突然,所有年轻人都从座位上站了起来,他们叫呀,喊呀,高兴得手舞足蹈。

但只有文戈除外。

文戈坐在那儿望着橡树惊呆了。

树上挂满了黄手帕——二十条,三十条,也许有几百条;这棵树,真像一面欢迎的旗帜,在迎风招展。

正当年轻人高声欢呼的时候,这位老囚犯慢慢地从座位上站起来,朝着汽车前面的方向,回家去了。

(试题分值:

60分)

参考答案:

评分参考:

答题要求:

1.运用文学理论知识,结合作品展开分析与评价;

2.准确、恰当地使用不低于2限次的学科专业术语;

3.问题回答要划分出层次,条理清晰,合乎逻辑;

4.避免出现照搬材料内容,就事论事,缺乏理论依据的表述。

评分标准

50--60分

完全达到试卷所提出的各项要求,且内容有新意。

30—49分

基本达到试卷所提出的多项要求,内容充实,理论运用、材料选取合理,语言流畅。

11—29分

有一定的观点和评述,达到试卷的个别要求,部分内容具体,语句基本通顺。

10分以下

空洞无物,漫无边际,内容表达不完整。

教师姓名操作类型试题得分评语

xianghuailin评阅48.0

文学概论(网络课程试点)-0003

试卷总分:

100答题时间:

60分钟

客观题

判断题(共10题,共40分)

1.单凭丰富的材料、经验的积累,就能马上写出作品来。

T√

参考答案:

F;考生答案:

F;试题分数:

4;考生得分:

4

2.文学写作中的语言敏感,是指作者在文学写作过程中对语言的敏锐感知和精当运用的能力。

T√

参考答案:

T;考生答案:

T;试题分数:

4;考生得分:

4

3.中国古代文论关于文学文本“言象意”三层面说和“粗精”两层面说,其共同点都是从“可见”(显示)与“不可见”(非显示)的分别上来加以立论的。

T√

参考答案:

T;考生答案:

T;试题分数:

4;考生得分:

4

4.文学是由语言的具体运用而实现的艺术。

T√

参考答案:

T;考生答案:

F;试题分数:

4;考生得分:

0

5.通常意义上,我们把具有象征意蕴的文学形象称为“意象”。

T√

参考答案:

T;考生答案:

T;试题分数:

4;考生得分:

4

6.中国古典文论的“风化”或“教化”说带有某种“实用论”的倾向。

T√

参考答案:

T;考生答案:

T;试题分数:

4;考生得分:

4

7.典型形象不仅仅是一种独特鲜明审美形象,也是一种深刻多义的历史形象。

T√

参考答案:

T;考生答案:

T;试题分数:

4;考生得分:

4

8.文学的原初含义就是指今天意义的诗歌、抒情散文等。

T√

参考答案:

F;考生答案:

F;试题分数:

4;考生得分:

4

9.作者角色论大致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投入论”,另一类是“回味论”,强调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必须注意从作品人物的角度去感受生活、考虑问题、说话和行事,这是“回味论”。

T√

参考答案:

F;考生答案:

F;试题分数:

4;考生得分:

4

10.作家创作的语境与读者阅读的语境应该是重合的。

T√

参考答案:

F;考生答案:

F;试题分数:

4;考生得分:

4

主观题

作品分析题(共1题,共60分)

作品分析题:

请在下面所给出的诗歌、散文、小说三类文学作品中,选择一部作品进行分析与评价。

同学们可以根据文学概论课程学到的任何理论知识与观点,既可以选取文学的属性描述、文学的语言特点、文学的形象性认知理论、文学体裁的特征表现、文学的阅读理论或者文学批评的相关模式等等对所选择的文学作品进行分析与评价。

具体要求如下:

1.必须运用文学理论知识,结合作品展开分析与评价;

2.要准确、恰当地使用不低于2限次的学科专业术语;

3.问题回答要划分出层次,条理清晰,合乎逻辑;

4.避免出现照搬材料内容,就事论事,缺乏理论依据的表述。

诗歌评析

背影

汪国真

背影

总是很简单

简单

是一种风景

背影

总是很年轻

年轻

是一种清明

背影

总是很含蓄

含蓄

是一种魅力

背影

总是很孤零

孤零

更让人记得清

散文评析

信念的力量

鲁先圣

鲁西南深处有一个小村叫姜村。

这个小村子因为这些年几乎每一年都要有几个人考上大学、硕士甚至博士而闻名遐迩。

方圆几十里以内的人们没有不知道姜村的,人们会说,就是那个出大学生的村子。

久而久之。

人们不叫姜村了,大学村成了姜村的新村名。

姜村只有一所小学校,每个年级一个班。

以前的时候,一个班只有十几个孩子。

现在不同了,方圆十几个村,只要与村里有亲戚的,都千方百计把孩子送到这里来,人们说,把孩子送到姜村,就等于把孩子送进大学了。

在惊叹姜村奇迹的同时,人们也都在问,都在思索。

是姜村的水土好吗?

是姜村的父母掌握了教孩子秘诀吗?

还是别的什么?

假如你去问姜村的人。

他们不会告诉你什么。

因为他们对于秘密似乎也一无所知。

在二十多年前,姜村小学调来了一个五十多岁的老教师,听人说这个教师是一位大学教授,不知道什么原因被贬到了这个偏远的小村子。

这个老师教了不长时间以后,就有一个传说在村里流传。

这个老师能掐会算,他能预测孩子的前程。

原因是,有的孩子回家说,老师说了,我将来能成数学家;有的孩子回家说,老师说我将来能成作家;有的孩说,老师说,将来我能成音乐家;有的孩子说,老师说我将来能成钱学森那样的人,等等。

不久,家长们又发现,他们的孩于与以前不大一样了,他们变得懂事而好学,好像他们真的是数学家、作家、音乐家的材料了。

老师说会成为数学家的孩子,对数学的学习更加刻苦,老师说会成为作家的孩子,语文成绩更加出类拔萃。

孩子们不再贪玩,不用像以前那样严加管教,孩子也都变得十分自觉。

因为他们被灌输了这样的信念:

他们将来都是杰出的人,而有好玩、不刻苦等恶习的孩子都是成不了杰出人才的。

家长们很纳闷,也将信将疑,莫非孩子真的是大材料,被老师道破了天机?

就这样过去了几年,奇迹发生了。

这些孩子到了参加高考的时候,大部分都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大学。

这个老师在姜村人的眼里变得神乎其神,他们让他看自己的宅基地,测自己的命运。

可是这个老师却说,他只会给学生预测前程,不会预测其它的。

这个老师年龄大了,回了城市,但他把预测的方法教给了接任的老师。

接任的老师还在给一级一级的学生预测着,而且他们坚守着老教授的嘱托:

不把这个秘密告诉给村里的人们。

我的几个好朋友就是从姜村走出来的,他们说,他们从考上大学的那一刻起,对于这个秘密就恍然大悟了,但他们这些人又都自觉地坚守起了这个秘密。

听说完这个故事,我始终在被这位可敬的老师感动着。

人世间还有什么力量能超过信念的力量呢?

他通过中国最传统的方式,在这些幼小孩子的心灵里栽种了信念啊!

小说评析

妈妈的秘密

赤川次郎(日)

千万不能让丈夫知道。

绫子拿着那个小包,站在桥上。

夜深人静,河水在黑暗中悄无声息地流淌着。

它能带走这秘密吧。

小包飞快落入河中。

回家吧,明天丈夫住院,得起个大早呢。

绫子疾步往回走。

轻轻打开后门,穿过厨房,溜进卧室——丈夫站在那里!

丈夫满脸愤怒。

“上哪儿去了?

“这……”

“哼,是把见不得人的东西扔到河里了吧!

”丈夫真的动了气。

绫子的脸也变白了。

“扔了什么?

说!

绫子忍不住反问一句,“你怀疑我什么?

“我替你说吧——是北山的信!

”绫子睁大了眼睛。

接着,慢慢将视线移至脚下。

“跟那家伙勾搭上啦!

”“啪!

”一记沉重的耳光。

绫子头晕目眩,一头栽倒在床上。

好不容易抬起头时,女儿有纪子正怯生生地站在床边,黑黑的瞳仁里充满了恐惧和疑惑。

“我到底是谁的孩子?

”有纪子问,“是爸爸的,还是叫北山的那个人的?

“你为什么问这个?

“想知道。

良久,绫子没有作声。

微风吹拂着她那业已大部分变白的头发。

“好,”绫子终于开口了,“那就告诉你吧。

“和我结婚前,你爸爸爱着一个人,她叫……晶美”。

晶美,并不出众。

在中学,比爸爸他低一年级。

当时很迷恋爸爸的绫子,偏偏和晶美又是最好的同性朋友。

不过,这两个女孩儿那时都还不到敢向异性吐露爱心的年龄。

因此,也就没有发生什么争“郎”大战。

论家庭背景,绫子占上风。

晶美死了父亲,与母亲二人相依为命,度日维艰。

她自然穿不起绫子身上的漂亮衣裤,也不善于玩耍。

不过,绫子知道,晶美特有的那种清纯、温柔和娴静是谁也学不到手的。

那件事发生在一个炎热的暑假。

晶美突然跑到了绫子家。

爸爸正巧也在。

紧追而至的是一群恶煞似的男仆,他们的主人是当地首富,晶美的母亲在那家干活。

“让那个女孩儿滚出来!

”男仆们叫嚣说,他们小姐放在梳妆台上的宝石不见了,晶美当时正进府找她母亲,偷宝石者必是晶美无疑……爸爸,发怒了,让晶美躲进里屋,转身直奔门口,跟那帮男仆大吵起来。

大概是被爸爸那不要命的样子吓住了,男仆们嘟嘟哝哝着回去了。

本来他们也没有充分的证据。

爸爸走向面色惨白、颤抖不已的晶美,温柔地拉起她的手……然而,那件事并未结束。

暑假期间,晶美偷盗宝石的传言飞遍整个镇子。

新学期开始后,没一个人愿跟她说话。

她母亲也失去了工作,娘儿俩的日子更难过了。

爸爸则明明确确地爱起了晶美。

那不是出于怜悯或同情,而是纯粹发自内心深处的诚挚之情。

绫子一如既往关心着晶美,同时暗暗在心里发誓:

委屈自己,成全他们。

然而,单靠一个学生的爱情,是无法支撑母女俩的生计的。

这个事终于画上了一个句号——晚秋的一个黄昏,晶美和她母亲一同投河自尽了。

“后来,你爸爸倒插门到了咱们家,再后来,就有了你。

”绫子停顿了一下,“不过,你爸爸在心里一直思念着晶美。

我只是他的妻子,晶美才是他的恋人,而且只有她一个……”

有纪子长长地叹了口气。

“可这与你扔到河里的东西有什么关系呢?

“我打扫里屋的时候,发现了塞在天棚上的宝石,就把它偷偷地扔进了河里。

“是,是这样……”有纪子几乎喘不过气来。

“晶美被人追到咱们家,趁你爸爸跟人吵架的当儿,踩着板凳,把宝石塞到了天棚里。

“那你为什么不告诉爸爸呢?

绫子莞尔一笑:

“我那时已经得知,晶美的不幸使你爸爸在身心方面所受的沉重打击和极度悲痛该有多大。

对你爸爸来说,晶美是完美无瑕的女性偶像。

如果告诉他真实情况,你想会发生什么事儿?

“妈妈!

”有纪子紧紧地抱住了母亲。

“您才是最爱爸爸的人啊。

绫子的脸微微发红。

(试题分值:

60分)

参考答案:

评分参考:

答题要求:

1.运用文学理论知识,结合作品展开分析与评价;

2.准确、恰当地使用不低于2限次的学科专业术语;

3.问题回答要划分出层次,条理清晰,合乎逻辑;

4.避免出现照搬材料内容,就事论事,缺乏理论依据的表述。

评分标准

50--60分

完全达到试卷所提出的各项要求,且内容有新意。

30—49分

基本达到试卷所提出的多项要求,内容充实,理论运用、材料选取合理,语言流畅。

11—29分

有一定的观点和评述,达到试卷的个别要求,部分内容具体,语句基本通顺。

10分以下

空洞无物,漫无边际,内容表达不完整。

教师姓名操作类型试题得分评语

xianghuailin评阅48.0

文学概论(网络课程试点)-0004

试卷总分:

100答题时间:

60分钟

客观题

判断题(共10题,共40分)

1.开放式结构倾向于使戏剧行动的时间、地点和角色人数极端集中化,以便保持行动的统一。

T√

参考答案:

F;考生答案:

T;试题分数:

4;考生得分:

0

2.中国古典文学意境理论追求空灵的审美境界。

T√

参考答案:

T;考生答案:

T;试题分数:

4;考生得分:

4

3.加拿大学者伊尼斯提出“传播的偏斜”的理论。

T√

参考答案:

T;考生答案:

T;试题分数:

4;考生得分:

4

4.同样是注重作者情感的表现,但西方的“表现论”与中国的“诗言志”论是有所不同的。

T√

参考答案:

T;考生答案:

T;试题分数:

4;考生得分:

4

5.所谓审美,指的是特定符号所传达的感性画面蕴含丰富的理性意味的状况。

T√

参考答案:

T;考生答案:

T;试题分数:

4;考生得分:

4

6.作者创作了一件本文,读者则在此基础上生成多种解释,因为读者的阅读语境可以是多重的。

T√

参考答案:

T;考生答案:

T;试题分数:

4;考生得分:

4

7.读者与跨文化语境,是指读者在阅读中跨越本民族生活界限而尝试理解其他民族生活的情形。

T√

参考答案:

T;考生答案:

T;试题分数:

4;考生得分:

4

8.文学鉴赏具有一定的创造性。

T√

参考答案:

T;考生答案:

F;试题分数:

4;考生得分:

0

9.文学的原初含义不仅指今天意义的诗歌、抒情散文等,今天一般不被看作文学的但有文采的一些语言作品,也可以称之为文学。

T√

参考答案:

T;考生答案:

F;试题分数:

4;考生得分:

0

10.与再现型文本不露声色相反,表现型文本常常直接表露作者的主观态度。

T√

参考答案:

T;考生答案:

T;试题分数:

4;考生得分:

4

主观题

作品分析题(共1题,共60分)

作品分析题:

请在下面所给出的诗歌、散文、小说三类文学作品中,选择一部作品进行分析与评价。

同学们可以根据文学概论课程学到的任何理论知识与观点,既可以选取文学的属性描述、文学的语言特点、文学的形象性认知理论、文学体裁的特征表现、文学的阅读理论或者文学批评的相关模式等等对所选择的文学作品进行分析与评价。

具体要求如下:

1.必须运用文学理论知识,结合作品展开分析与评价;

2.要准确、恰当地使用不低于2限次的学科专业术语;

3.问题回答要划分出层次,条理清晰,合乎逻辑;

4.避免出现照搬材料内容,就事论事,缺乏理论依据的表述。

诗歌评析

感谢

汪国真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

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捧起一簇浪花

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撷取一枚红叶

你却给了我整个枫林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亲吻一朵雪花

你却给了我银色的世界

散文评析

感谢遗憾

王文

曾听过一位哲人讲的故事。

一个旅人在路旁看到许多盛开的鲜花,他一边走一边采。

沿途的花一朵比一朵大,一朵比一朵美,一朵比一朵香,到黄昏的时候,将近旅程的终点,他看到一朵巨大的奇异的花,在暮色中散发着沁人心脾的芬芳。

他喜出望外,抛掉了手中的花,奔跑过去,但他的脚步却因跋涉的疲劳而显得有些沉重。

他终于赶到了那朵花的面前的时候,那朵花已经枯萎了,他绝望地握住花梗,手一摇动,花瓣一片一片地掉了下来。

于是,有人为旅人感叹,如果他不留恋那些小花而大踏步地一直向前走,就可能得到那朵奇异的花。

我却不以为然,就算他得到了那朵令他喜出望外的奇异的花,当他回眸时,也会以同样地心情遗憾错过的那么多芬芳的无名的小花,也许就在这不起眼的无名小花丛中会有一朵更让他心驰神往,更让他感慨不已,更让他喜极而泣……

人生是一个遗憾的过程,正因为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