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基础知识考点知识点电子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974375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0.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基础知识考点知识点电子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综合基础知识考点知识点电子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综合基础知识考点知识点电子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综合基础知识考点知识点电子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综合基础知识考点知识点电子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综合基础知识考点知识点电子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综合基础知识考点知识点电子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综合基础知识考点知识点电子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综合基础知识考点知识点电子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综合基础知识考点知识点电子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综合基础知识考点知识点电子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综合基础知识考点知识点电子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综合基础知识考点知识点电子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综合基础知识考点知识点电子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综合基础知识考点知识点电子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综合基础知识考点知识点电子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综合基础知识考点知识点电子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综合基础知识考点知识点电子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综合基础知识考点知识点电子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综合基础知识考点知识点电子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综合基础知识考点知识点电子教案.docx

《综合基础知识考点知识点电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基础知识考点知识点电子教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综合基础知识考点知识点电子教案.docx

综合基础知识考点知识点电子教案

1.“人们总是按照自己的形象和经验来塑造鬼神的”的哲学依据是:

各种仪式形式都是物

质的反映。

2.自然界的物质性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是统一的,这种统一是通过:

①人类社会对自然界的依赖;②人类社会对自然界的改造;③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④自然界的人化。

实现的。

3.“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一观点表明: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观念的东西同物质的东西具有同一性。

4.具有重要方法论意义的社会形态范畴是指: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统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5.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1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2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们在存在着,它就仍然是这种产物。

6.古代唯物主义观点:

认为物质是所谓“终极的宇宙之砖”

7.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出发点是: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8.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

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

9.唯心主义观点:

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

10.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的根本对立在于:

对世界本原的不同回答。

11.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

这一结论是辩

证法观点。

12.印度一教授曾对一棵树算了两笔不同的账:

一棵正常生长50年的树,按市场上的木材价格计算,最多值300多美元;但从它产生的氧气、减少大气污染、涵养水源、为鸟类与其他动物提供栖息环境的生态效益看,则值20万美元。

这种算账方法强调了事物联系的多样性。

13.私有制、阶级、国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生产力的发展。

14.古代社会科学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是:

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工。

15.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生效的条件是:

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

16.在我国,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体现在:

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权机关都处在党的统一领

导下;党管干部;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17.法律事实:

凡是能直接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条件或根据。

18.法律主要内容是:

权利与义务。

19.法的适用:

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职权和法定程序,将法律规范用于具体事件或案件

的活动。

20.法律一般只能适用于生效后发生的事件和行为,不适用于生效前的事件和行为。

(×,我国刑法规定“从旧兼从轻”——新法原则上不适用于颁布以前发生的行为,但新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认为罪轻的,应适用新法)

21.按照规定的内容不同,法律可以划分为:

实体法和程序法

22.法系是按照:

法律的历史传统,法律的某种传统或共性划分的。

23.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渊源中有:

行政法规。

24.法律的社会作用:

维护统治阶级的阶级统治。

25.法律的规范作用:

指引和教育、评价和预测、强制。

26.社会主义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主要在于形成过程、表现形式、要求内容、实施保障不同。

27.社会主义法是社会主义国家对社会关系进行规范性调整的手段。

28.法与统治阶级道德的一致性,主要体现在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29.法律的指引功能主要是对自己的行为。

30.规范性法律文件系统化的方式有:

法律整理、法律汇编、法律编纂。

31.社会主义法律实施可以划分的方式有:

执法、司法、守法、法律监督。

32.人们往往将法律称为“国法”,因为它:

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具有普遍约束力,是靠

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33.《国家赔偿法》第5条规定,国家不承担赔偿责任的情形有:

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形

式与行政职权无关的个人行为;因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自己的行为只是损害发生的。

3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确立公有制为主题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是由下列条件决定的:

①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②初级阶段生产力的现实状况;③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当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3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收入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的直接原因:

社会主义社

会劳动的特点。

36.作为国家主人和领导力量的工人阶级是指工人队伍中的:

所有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企

业的职工。

37.抽象劳动: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38.市场的基本功能是调节功能。

39.国家的实质是管理公共事务的机关。

(×,统治阶级的暴力机构)

40.我国的执法机关是:

各级人民政府。

41.财政部就国家财政收支实施的监督是职能监督。

42.财产权是一种绝对权利。

43.特殊义务包括有:

债务。

44.行政处罚的决定程序分为:

简易程序、一般程序、听证程序。

45.我国行政诉讼的对象是具体行政行为。

46.防止行政机关自由裁量权的滥用是行政合法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是行政合理性要求)

47.公文式一种特殊的文体,这种特殊性表现在:

采用白话文形式;具有真实性、合法性;具有规范性、相对确定性。

48.公文具有的其他任何文献形式无法替代的功能是:

权威性。

49.可用来发布规章的文件有:

命令、通知。

50.函在文种上属于商洽性文件,在公务活动领域上属于通用公文。

51.当前我国具有综合性审批控制职能的组织系统是:

人大常委会及各级国家行政机关。

52.唯物史观所说的人民群众是指:

所有对历史发展有推动作用的人;广大劳动人民和在历史上起过进步作用的先进阶级、集团和个人。

53.马克思说:

社会生活在本职上是实践的。

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是:

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内容;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存在方式;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54.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因为:

揭示了实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揭示了实物普遍联系的本质内容;贯穿于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主线。

55.个体生产经营的收入,按其性质来说是:

劳动所得;包含有一定的经营收入;包含有一定的资产收益。

56.只要存在同等条件,规律就会重复出现并发生作用。

(√)

57.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人们就能突破历史条件所许可的范围,开拓新的局面。

(×)

58.党的基本路线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和政治灵魂。

(√)

59.市场上商品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降。

所以,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

(×,价格是由价值所决定的)

60.保证社会主义法律实施的方法主要是强制方法。

(×,是必要的强制方法)

61.法律制裁是指国家专门机关或国家授权机关对触犯刑法者依其所应负法律责任而采取的措施。

(×,法律制裁是指由特定国家机关对违法者依其法律责任而实施的强制性惩罚措施)

62.行政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具有不对等性。

(√)

63.专门议事协调机构的协调,是通过授予有关职能部门在某一方面的综合协调权,就该事项对其他相关部门进行协调。

(×)

64.政府职能的实施主体是各级国家机关,其本质上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受人民委托行使行政权力(×,实施主体是行政机关,国家执行机关包括:

行政、审判、检察、军事、金融。

65.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

生产力的发展。

66.质和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

(质一旦失去,事物就不存在了)

67.辩证法所要回答的是:

世界的状况是怎么样的问题。

(唯物论所要说明的是:

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68.谬误与真理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因此谬误在一定条件可以变为真理。

69.概念、判断、推理是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感觉、知觉、表象是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70.在认识论上,“跟着感觉走”是否认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71.我党一贯倡导并长期保持的优良学风是:

理论联系实际。

72.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

由实践到认识、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7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能动的反映是:

摹写和创造的统一。

74.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区别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显著特点有:

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

论;把辩证法应用于认识论;认为认识的本质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75.感觉、知觉、表象的依次发展,初步显现出:

认识发展从部分到全体的发展趋势;认识发展从直接到见解的发展趋势。

76.教条主义亦称“本本主义”。

主观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

主要特点是把书本、理论当教条,思想僵化,一切从定义、公式出发,不从实际出发,反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否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77.唯心主义认识论把认识看成是先于物质的,先于实践经验的,否认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把认识看成是人脑中固有的。

78.真理与谬误的关系是:

真理不是谬误,谬误不是真理。

真理超出一定范围就转化为谬误,在一定条件下谬误可以转化为真理。

79.理性认识是:

对事物全体的反映,对事物内部联系的反映,对事物本质联系的反映。

80.或然率是指:

可能性在量上的一种科学说明和预测。

81.矛盾斗争的无条件性是指:

能打破特定条件的限制。

82.爆发式飞跃是:

解决矛盾的一种对抗的质变形式。

83.区分同质事物的差别依据是:

事物的特殊矛盾。

84.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在于:

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世界。

85.现实性范畴是指:

包含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

86.辩证法所说的矛盾是指:

事物内部各方面之间及各事物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87.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

88.白天和黑夜之间的先后相继现象是:

非因果联系。

89.质和量的关系是在度的方位内相互规定的关系。

90.量变的复杂性是指:

量变形式的多样性和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

91.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指: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不平衡;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不平衡。

92.看问题、办事情都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既要全面,又要抓重点。

93.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的发展:

是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是前进行和曲折性相统一的过程。

94.决定事物的根本性质及其发展的基本趋势的联系时:

内部联系、本质联系、必然联系。

95.人的价值的最显著特点在于:

人在价值关系中既可以是客体,又可以是主体的二重性。

96.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

生产工具的状况。

97.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是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

98.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绿色植物。

99.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就是说一切社会的上层建筑都根源于经济基础

100.在生产方式内部各要素中,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是:

生产力。

101.当代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作用的表现有:

由科技因素造成的劳动生产率越来越高;自然科学从理论突破到新产品试制成功的周期日益缩短;科技使生产力的发展明显地呈现加速度的趋势;科技能把生产力诸要素组合起来构成现实生产力。

102.地理环境为人类提供的生态资源:

太阳辐射、气温、水分等,他们不依人类意志为转移。

103.社会进步:

其基本趋势通过新旧社会的更替来表现;其最根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表现在社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中;是指社会的前进和发展。

104.作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地理环境指:

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构成。

105.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之所以能起促进作用在于:

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它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愿望和要求;它能被群众所掌握。

106.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内在、本质的必然联系;是人类社会发展最基本、最普遍的规律;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依据。

107.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在于:

它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它是解决阶级社会中的社会基本矛盾的手段;它是阶级社会形态更替的决定性环境。

108.人的解放与社会进步的关系表现在:

两者互为条件,互为因果;人的解放程度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人的解放受社会进步程度的制约;人的解放程度影响着社会进步的性质和水平。

109.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有共同性,其表现有:

一般都应从低级到高级依次经历五种社会形态;同一社会形态的不同国家和氏族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关系体系、上层建筑大致相同;社会形态发生依次更替的根本原因是一样的,都只能从经济中去寻找。

110.下列各项属于上层建筑的有: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监狱、语言学、哲学(政治、法律、宗教、哲学、文化等)

111.国家的消亡是指:

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消亡。

112.把物质说成是一种或几种可直接感知的实物是: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113.意识能动性的实现必须通过一定的途径,这个途径就是:

必须通过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

114.唯物主义一元论主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从微生物直到人类本身都是物质的存在,精神、意识是非物质的,但它根源也归于物质。

115.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辩证统一表现在:

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二者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组成部分,人类社会和自然界辩证统一的基础是劳动。

116.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对观世界的反映,有客观内容的,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117.最早把马列主义传入中国的先进分子的代表是:

李大钊。

118.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明显的局限性是:

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

119.下列著作属于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丰富和发展的有:

《实践论》、《矛盾论》、《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反对本本主义》。

120.世界上最古老的三大哲学传统分别是:

中国哲学、希腊哲学、印度哲学。

121.《国家赔偿法》第5条规定,国家不承担赔偿责任的情形有:

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行使与行政职权无关的个人行为;因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自己的行为致使损害发生的。

122.辩证联系的含义是:

事物或现象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

123.久旱缺雨时,下雨对庄稼生长有益;雨涝成灾时,下雨对庄稼生长有害:

事物的联系是现实的、具体的。

124.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对立统一规律。

125.系统论的最基本原则是:

整体性。

126.唯物辩证法认为:

所谓系统就是指由诸要素构成的相对稳定的有机整体。

127.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128.“金要足赤,人要完人”:

这是一种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129.“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这是一种形而上学观点。

130.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

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

131.人类认识事物的秩序是:

从特殊→普通→特殊。

132.爆发式飞跃是解决矛盾的一种对抗的质变形式。

133.事物发展的局部性部分质变是由于:

事物内部各部分发展的不平衡性。

134.事物发展的阶段性部分质变是由于:

事物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变化的不平衡性。

135.把同质事物区别开来的主要依据是:

是事物量的规定性。

136.质和属性的区别在于:

质是内在的,属性是外在的。

137.“防微杜渐”的哲学依据是质量互变规律。

138.只承认量变而否认质变就会导致:

庸俗进化论。

139.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

140.事物的质和量的区别在于:

质与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量与事物的存在不是直接同一的。

141.下列说法包含矛盾同一性表现:

真理和谬论相比较而存在;离开内容而没有形式,离开形式而没有内容;贫生于富,弱生于强;因祸得福,转败为胜。

142.古语说:

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祸福相因。

这句话表明祸与福这一对矛盾的双方是相互包含、相互依存、相互转换、相互贯通的。

143.“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这句话没有体现出量变到质变的哲学道理。

144.“水滴石穿,绳锯木断”这句话体现了量变到质变的哲学道理。

145.事物由肯定、否定到否定之否定,从发展的表现形式上看:

是一个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146.事物发展的周期性体现了事物发展的前进行与曲折性的统一。

147.事物由肯定、否定到否定之否定,从内容上看是:

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

148.因果联系是由于人们多次看到两组现象前后相随而形成的心理习惯。

这一观点属于:

唯心主义非决定论。

149.“在自然界中,既没有原因,也没有结果”,“因果律的一切形式都是从主观意向中产生的”。

这种观点是:

唯心主义非决定论。

150.在大风扬起的尘土中,每一粒尘土的运动状况都是纯粹必然的。

这是一种:

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的观点。

151.价值规律是通过商品交换中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浮动表现出来的。

这说明:

必然性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

152.真象和假象的区别在于:

从正面表现本质的是真相,从反面表现本质的是假象。

153.在原因和结果这对范畴中,原因是指:

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

154.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是由教师的水平、学校的设施、学生的主观努力以及社会影响等方面造成的,从因果关系来看,这是:

同因异果?

多因一果?

155.假象从反面歪曲的表现本质,这是:

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156.偶然性是指:

客观事物发展中不确定的趋势。

157.时间是指:

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

158.空间是指:

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

159.时空是指:

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160.质和量的关系是:

在度的范围内相互规定的关系。

161.本质是:

指事物的根本性质,是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是由事物内部所固有的特殊矛盾所决定的。

162.现实性是指:

包含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

163.联系和运动的关系是:

事物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运动;离开事物的运动不可能发生联系和作用。

164.辩证唯物主义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分歧在于主张:

世界时运动变化的,还是静止不动的;意识有能动作用,还是没有能动作用;社会发展有客观规律,还是没有客观规律。

165.“此亦彼也,彼亦此也”,这种说法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符合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

166.“一切以条件,地点和时间为转移”。

这句是:

辩证唯物论的观点,肯定联系的条件性的正确观点。

167.解决矛盾的基本形式:

一般有矛盾的一方克服另一方;矛盾双方“同归于尽”,为新的矛盾双方所代替;矛盾双方融合成一个新事物;矛盾双方在运动中不断地打破旧平衡,建立新平衡,长期并存,共同发展。

168.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根本属性是:

斗争性和同一性。

169.体现矛盾发展不平衡的概念有:

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170.矛盾普遍性的含义是: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个事物的发展过程自始至终存在着矛盾运动。

(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171.形而上学割裂量变和质变关系的表现为:

激变论、庸俗进化论

172.在认识上割裂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会导致:

改良主义?

、庸俗进化论、激变论。

173.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都是:

多样性的、事物本身所固有的。

174.任何事物都有多方面的量的规定性,工厂的量的规定性是:

劳动生产率、技术水平。

175.认识事物量的意义在于:

能促使认识深化和精确化;能对实践进行准确、具体的指导。

176.辩证否定:

把新、旧事物联系起来,这种联系表现在:

新事物在旧事物的“母腹”中生长起来,新事物保留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

177.肯定中包含着否定,否定中包含着肯定。

这种观点是:

辩证法一分为二的观点。

178.否定之否定过程的两次否定是:

从肯定到否定,从否定到否定之否定。

179.扬弃是指:

对旧事物根本性质的否定,克服旧事物中消极、腐朽的东西,保留旧事物中有利于新事物发展的某些特征。

180.辩证法的否定观与形而上学的否定观的根本对立表现在:

前者主张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后者主张否定是外力的否定;前者主张否定式包含某种肯定的否定,后者主张否定是“否定一切”;前者主张否定棵肯定相互渗透,后者主张否定与肯定绝对对立。

181.事物的内容是指:

构成事物的一切要素的总和。

182.唯物辩证法所讲的形式是指:

把内容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

183.在内容和形式的矛盾中:

内容活跃一边,形式相对稳定。

184.内容和形式的统一表现为:

相互依赖,密不可分;在一定条件下两者可以相互转化。

185.现象和本质的区别在于:

现象是外在的,本质是内在的;现象是可感知的,本质是借思维才能把握的;现象是易变的,本质较稳定的。

186.事物中必然性和偶然性与因果联系的关系是:

必然性产生于事物内部的主义原因,偶然性产生于事物的次要原因;有的必然性和偶然性有因果联系,有的必然性和偶然性有因果联系没有因果联系。

187.揭示了事物本质的有: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主义必然战神资本主义,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暴力工具。

188.因果联系多样性和复杂性的主要表现为:

一因多果,同因异果;多因一果,异因同果;多因多果,复合因果。

189.“某一豆荚中结出几粒豆,某条狗的尾巴有几寸长,不多不少,不长不短,这些都是必然的”,这种观点:

把必然性绝对化,是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

190.把物质理解为某种具体物质形态的观点属于:

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191.原子是“宇宙之砖”的观点属于:

机械唯物主义

192.唯心主义一元论主张世界的本原是:

某种精神。

193.规律是指:

本质和本质之间的关系。

194.黑格尔认为,割下来的手就失去了它的独立存在的地位。

这种观点表明:

整体和部分相互依存。

(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

195.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对立的发展观。

196.矛盾的同一性是指:

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的性质。

197.我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相对对外开放方针的主要理论基础是:

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理论。

198.正确认识具体事务的基础是:

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199.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这一基本原则的重要理论基础是: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

200.事务的度是指:

事务保持自己的质的数量范围。

201.辩证的否定是:

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

202.“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这种观点属于机械决定论。

203.唯物辩证法认为:

现实是指合乎必然性的存在。

204.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的相互区别主要在于:

第一次飞跃主要是认识世界,第二次飞跃主要是改造世界。

205.在一定条件下真理会转化为谬误主要是因为:

真理是具体的,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206.实践标准具有不确定性,这是因为实践标准的历史局限性和过程性(有条件为范围)。

207.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实事求是。

208.“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这一观点属于:

历史唯物主义。

209.社会存在是指: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210.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所体现的关系是:

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

211.生产力所体现的关系是:

人与自然的关系。

212.生产资料包括:

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

213.决定国家性质的是:

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214.社会意识构成的高低层次可分为:

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理论意识/社会意识形式)。

215.划分经济社会形态的标准是:

生产关系的性质。

216.列宁关于阶级的定义表明,阶级是个经济范畴。

217.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218.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是:

社会基本矛盾。

219.资产阶级思想家考察人的方法的最大缺陷是:

从抽象的人出发。

220.人的最根本的特性是:

人的社会属性。

221.“人是生而自由的”,这是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家的观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