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样品分析测试方法技术规定资料下载.pdf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975337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PDF 页数:181 大小:4.8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壤样品分析测试方法技术规定资料下载.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81页
土壤样品分析测试方法技术规定资料下载.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81页
土壤样品分析测试方法技术规定资料下载.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81页
土壤样品分析测试方法技术规定资料下载.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81页
土壤样品分析测试方法技术规定资料下载.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81页
土壤样品分析测试方法技术规定资料下载.pdf_第6页
第6页 / 共181页
土壤样品分析测试方法技术规定资料下载.pdf_第7页
第7页 / 共181页
土壤样品分析测试方法技术规定资料下载.pdf_第8页
第8页 / 共181页
土壤样品分析测试方法技术规定资料下载.pdf_第9页
第9页 / 共181页
土壤样品分析测试方法技术规定资料下载.pdf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1页
土壤样品分析测试方法技术规定资料下载.pdf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1页
土壤样品分析测试方法技术规定资料下载.pdf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1页
土壤样品分析测试方法技术规定资料下载.pdf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1页
土壤样品分析测试方法技术规定资料下载.pdf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1页
土壤样品分析测试方法技术规定资料下载.pdf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1页
土壤样品分析测试方法技术规定资料下载.pdf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1页
土壤样品分析测试方法技术规定资料下载.pdf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1页
土壤样品分析测试方法技术规定资料下载.pdf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1页
土壤样品分析测试方法技术规定资料下载.pdf_第19页
第19页 / 共181页
土壤样品分析测试方法技术规定资料下载.pdf_第20页
第20页 / 共181页
亲,该文档总共18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土壤样品分析测试方法技术规定资料下载.pdf

《土壤样品分析测试方法技术规定资料下载.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壤样品分析测试方法技术规定资料下载.pdf(18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土壤样品分析测试方法技术规定资料下载.pdf

5.2新鲜土壤试样的制备将新鲜土壤样品撒在干净、不吸收水分的玻璃板上,并充分混匀。

去除直径大于2mm的石块、树枝等杂质,待测。

-2-1-1-6分析步骤分析步骤具盖容器和盖子分别在1055的烘箱中干燥1h,烘干后立即盖上容器盖(戴手套),置于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至少45min)称量,记录质量m0,精确至0.1mg。

用样品勺将1015g风干土壤样品(5.1)或3040g新鲜土壤试样(5.2)转移到已称重的铝盒中,盖上容器盖,测定带盖铝盒和土壤的质量m1,精确至0.1mg。

把放有土壤样品的铝盒打开盖子放进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同时烘干容器盖。

烘干后立即盖上容器盖,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至少45min),取出后立即测定带盖容器和烘干土壤的总质量m2,精确至0.1mg。

注注1:

恒重指在干燥过程中,以:

恒重指在干燥过程中,以4h的时间间隔对冷却的样品的两次连续称量之间的差值不超的时间间隔对冷却的样品的两次连续称量之间的差值不超过最后测定过最后测定质量质量的的0.1%(m/m),此时的),此时的质量质量即为恒重。

即为恒重。

注注2:

一般情况下,新鲜土壤的干燥时间为:

一般情况下,新鲜土壤的干燥时间为16h至至24h,但对于某些特殊类型的土壤样品将需,但对于某些特殊类型的土壤样品将需要更长的干燥时间。

要更长的干燥时间。

注注3:

应尽快分析待测样品,以减少其水分的蒸发。

1-1-7结果计算与表示结果计算与表示7.1结果计算土壤样品中水分(%)的含量,按照下式进行计算:

水分(W2)(m1m2)(m2m0)100%也可进行土壤干物质含量的换算,按照下式进行计算:

干物质(W)(m2m0)(m1m0)100%式中:

WH2O土壤样品中的水分含量,%;

Wdm土壤样品中的干物质含量,%;

m0烘干后带盖容器质量,g;

m1烘干前带盖容器及样品总质量,g;

m2烘干后带盖容器及样品总质量,g。

7.2结果表示土壤中水分测定的试验结果以质量百分比(m/m)表示,精确到0.1%。

1-1-8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8.1测定风干土壤样品,当干物质含量96%,水分含量4%时,两次测定结果之差的绝对值应0.2%(质量分数);

当干物质含量96%,水分含量4%时,两次测定结果的相对偏差应0.5%。

8.2测定新鲜土壤样品,当水分含量30%时,两次测定结果之差的绝对值应1.5%-3-(质量分数);

当水分含量30%时,两次测定结果的相对偏差应5%。

1-1-9注意事项注意事项9.1试验过程中应避免具盖容器内土壤细颗粒被气流或风吹出。

9.2一般情况下,在1055下有机物的分解可以忽略。

但是对于有机质含量10%(质量分数)的土壤样品(如泥炭土),应将干燥温度改为50,然后干燥至恒重。

必要时,可抽真空,以缩短干燥时间。

9.3一些矿物质(如石膏)在105干燥时会损失结晶水。

9.4如果样品中含有挥发性(有机)物质,本方法不能准确测定其水分含量。

9.5如果待测样品中含有石子、树枝等的新鲜潮湿土壤,以及其他影响测定结果的内容,均应在检测报告中注明。

9.6土壤水分含量是基于干物质量计算的,所以其结果可能超过100%。

9.7将样品移出烘箱时一定注意烘箱温度不能低于100,防止样品在这个过程吸收潮气。

22总总铅铅22-11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ICP-MSMS)警告:

硝酸、高氯酸、过氧化氢具有强氧化性和腐蚀性,盐酸、氢氟酸具有强挥发警告:

硝酸、高氯酸、过氧化氢具有强氧化性和腐蚀性,盐酸、氢氟酸具有强挥发性和强腐蚀性酸,操作时应按规定要求佩带防护器具,溶液配制及样品预处理过程应在性和强腐蚀性酸,操作时应按规定要求佩带防护器具,溶液配制及样品预处理过程应在通风橱中进行操作。

通风橱中进行操作。

2-1-1编制依据编制依据本方法依据固体废物金属元素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HJ766-2015)编制。

2-1-2适用范围适用范围本方法规定了测定土壤中金属元素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本方法适用于土壤中铍(Be)、镉(Cd)、钴(Co)、铬(Cr)、铜(Cu)、钼(Mo)、镍(Ni)、铅(Pb)、铊(Tl)、钒(V)、锌(Zn)等金属元素的测定。

若通过验证,本方法也可适用于其它金属元素的测定。

当样品质量在0.1000g时,金属元素的方法检出限见表1-1-1。

表表1-1-1各元素的方法检出限(各元素的方法检出限(mg/kg)元素检出限定量限元素检出限定量限铍(Be)0.0030.01镍(Ni)0.31.2镉(Cd)0.030.1铅(Pb)2.08.0钴(Co)0.0070.03铊(Tl)0.020.8铬(Cr)0.41.6钼(Mo)0.10.4铜(Cu)0.62.4钒(V)0.030.12-4-锌(Zn)2.08.02-1-3方法原理方法原理土壤样品经消解预处理后,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进行检测,根据元素的质谱图或特征离子进行定性,内标法定量。

2-1-4干扰和消除干扰和消除4.1质谱型干扰质谱型干扰主要包括同量异位素重叠干扰、多原子离子重叠干扰、氧化物和双电荷干扰等。

消除同量异位素的干扰可以使用数学方程式进行校正,或在分析前对样品进行化学分离消解。

常用的质量数干扰主校正方程见表1-1-2。

表表1-1-2ICP-MS测定中常用干扰校正方程测定中常用干扰校正方程质量数干扰校正方程51511533.127+520.35335175751773.127+822.54850582821831.00911111111081.073+1060.76411411411180.023112082081+2061+2071多原子离子干扰是ICP-MS最重要的干扰来源,可以利用校正方程、仪器优化以及碰撞反应池技术加以解决。

常见的多原子离子干扰见表1-1-3。

表表1-1-3ICP-MS测定中常见干扰测定的多原子离子测定中常见干扰测定的多原子离子多原子离子质量干扰元素多原子离子质量干扰元素CO2H+45Sc35ClO+51VArC+52Cr35ClOH+52Cr40Ar36Ar+76Se37ClO+53Cr40Ar38Ar+78SeAr35Cl+75As40Ar2+80Se34SO+50V、Cr81BrH+82Se34SOH+51VAr37Cl+77SeSO2+,S2+64Zn79BrO+95MoPO2+63Cu81BrO+97MoArNa+63Cu81BrOH+98MoTiO62-66Ni、Cu、ZnZrO106-112Ag、CdMoO108-116Cd氧化物干扰和双电荷干扰可通过调节仪器参数降低干扰程度。

4.2非质谱型干扰非质谱型干扰主要包括基体抑制干扰、空间电荷效应干扰、物理效应干扰等。

非质谱型干扰程度与样品基体性质有关,通过内标法、仪器条件最佳化等措施可以消除。

-5-2-1-5试剂和材料试剂和材料除非另有说明,分析时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优级纯化学试剂,实验用水为新制备的去离子水。

5.1浓盐酸(HCl):

1.19g/ml,优级纯或高纯。

5.2浓硝酸(HNO3):

1.42g/ml,优级纯或高纯。

5.3氢氟酸(HF):

1.49g/ml。

5.4双氧水(H2O2):

=30%。

5.52%硝酸溶液:

2+98。

5.65%硝酸溶液:

5+95。

5.7单元素标准储备溶液:

=1.00mg/ml:

可用高纯度的金属(纯度大于99.99%)或金属盐类(基准或高纯试剂)配制成1.00mg/ml含2%硝酸(5.5)的标准储备溶液。

或可直接购买有证标准溶液。

5.8多元素标准储备溶液:

=100mg/L用2%硝酸溶液(5.5)稀释单元素标准储备溶液(5.7),或可直接购买多元素混合有证标准溶液。

5.9多元素标准使用溶液:

=1.00mg/L用含2.0%硝酸(5.5)溶液稀释标准储备溶液(5.7或5.8)。

5.10内标标准储备溶液:

=10.0mg/L。

宜选用6Li、45Sc、74Ge、89Y、103Rh、115In、185Re、209Bi为内标元素。

可直接购买有证标准溶液配制,介质为2%硝酸溶液。

5.11质谱仪调谐溶液:

=10.0g/L。

宜选用含有Li、Y、Be、Mg、Co、In、Tl、Pb和Bi元素的溶液为质谱仪的调谐溶液。

可直接购买有证标准溶液配制。

所有元素的标准溶液配制后均应在密封的聚乙烯或聚丙烯瓶中保存。

5.12氩气:

纯度不低于99.99%。

2-1-6仪器和设备仪器和设备6.1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

能够扫描的质量范围为6240amu,在10%峰高处的缝宽应介于0.60.8amu。

6.2微波消解装置具备程式化功率设定功能,微波消解仪功率在1200W以上,配有聚四氟乙烯或同等材质的微波消解罐。

6.3自动消解装置6.4烘箱6.5温控电热板:

控制精度2.5。

6.6天平:

感量0.1mg。

-6-6.7赶酸仪:

温度150。

6.8一般实验室仪器。

2-1-7分析步骤分析步骤7.1.试液的制备7.1.1微波消解法准确称取0.10.2g(准确至0.1mg)经风干、研磨至粒径小于0.149mm(100目)的土壤样品,置于消解罐中,加入1ml浓盐酸(5.1)和4ml浓硝酸(5.2),1ml氢氟酸(5.3)和1ml双氧水(5.4),将消解罐放入微波消解装置(6.2)设定程序,使样品在10min内升高到175,并在175保持20min。

冷却至室温,消解后冷却至室温,小心打开消解罐的盖子,然后将消解罐放在赶酸仪中,于150敞口赶酸,至内容物近干,冷却至室温后,用去离子水溶解内容物,然后将溶液转移至50ml容量瓶中,用去离子水定容至50ml。

取上清液进行测定。

7.1.2高压密闭消解法准确称取0.1g0.2g(准确到0.1mg)经风干、研磨至粒径小于0.149mm(100目)的土壤样品于内套聚四氟乙烯坩埚中,用几滴水润湿后,再加入硝酸3ml,氢氟酸1.0ml,摇匀后将坩埚放入不锈钢套筒中,拧紧,放在180的烘箱中消解8h,取出。

冷却至室温后,取出内坩埚,用水冲洗坩埚盖的内壁,置于电热板上,在100120加热除硅,待坩埚内剩余约23ml溶液时,加入1ml高氯酸,调高温度至170,蒸至冒浓白烟后再缓缓蒸至近干,用2%稀硝酸(5.5)溶液冲洗内壁,定容至50ml。

若通过验证能满足本方法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要求,也可以使用电热板消解法、全自:

若通过验证能满足本方法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要求,也可以使用电热板消解法、全自动消解仪法等其他消解方法。

动消解仪法等其他消解方法。

由于土壤种类较多,所含有机质差异较大,在消解时,要注意观察,各种酸的用量可视:

由于土壤种类较多,所含有机质差异较大,在消解时,要注意观察,各种酸的用量可视消解情况酌情增减。

土壤消解液应呈白色或淡黄色(含铁量高的土壤),没有明显沉淀物存在。

消解情况酌情增减。

注注4:

电热板温度不宜太高,否则会使聚四氟乙烯坩埚变形。

7.2空白试样的制备不加样品,按与试样消解相同步骤和条件进行处理,制备空白溶液。

7.3仪器操作参考条件不同型号仪器的最佳工作条件不同,标准模式和反应池模式应按照仪器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

7.4仪器调谐点燃等离子体后,仪器需预热稳定30min。

用质谱仪调谐溶液(5.11)进行仪器的灵敏度、氧化物和双电荷进行调谐,在仪器灵敏度、氧化物、双电荷满足要求条件下,质谱仪给出的调谐液中所含元素信号强度的相对标准偏差5%。

在涵盖待测元素的质量数范围进行质量校正和分辨率校验,如质量校正结果与真实值差别超过0.1amu或调谐元素信号的分辨率在10%波峰高度处所对应的峰宽超过0.60.8amu的范围,应按照仪-7-器使用说明书的要求对质量校正到正确值。

7.5校准曲线的绘制分别取一定体积的多元素标准使用液(5.9)和内标标准储备液(5.10)于容量瓶中,用2%硝酸溶液(5.5)进行稀释,配制成金属元素浓度分别为0g/L、10.0g/L、20.0g/L、40.0g/L、60.0g/L、80g/L的校准系列。

内标标准溶液(5.10)应在样品雾化之前通过蠕动泵在线加入,所选内标的浓度应远高于样品自身所含内标元素的浓度,常用的内标的浓度范围为100g/L。

用ICP-MS进行测定,以各元素的浓度为横坐标,以响应值和内标响应值的比值为纵坐标,建立校准曲线。

校准曲线的浓度范围可根据测量需要进行调整。

7.6试样测定每个试样测定前,用5%硝酸溶液(5.6)冲洗系统直到信号降至最低,待分析信号稳定后才可开始测定。

将制备好的试样加入与校准曲线相同量的内标标准溶液(5.10)。

在相同的仪器分析条件下进行测定。

若样品中待测元素浓度超出校准曲线范围,需经稀释后重新测定,稀释液使用2%硝酸溶液(5.5)。

7.7空白试样测定按照与试样相同的测定条件测定空白试样。

2-1-8结果计算与表示结果计算与表示土壤样品中各金属元素的含量1(mg/kg),按下式进行计算1(0)f103式中:

1土壤样品中金属元素的含量,mg/kg;

由标准曲线计算所得试样中金属元素的质量浓度,g/L;

0实验室空白试样中对应金属元素的质量浓度,g/L;

V消解后试样的定容体积,ml;

m称取土壤样品的质量,g;

Wdm土壤样品干物质的含量,%;

f稀释因子。

测定结果小数位与方法检出限保持一致,最多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1-9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9.1每批样品至少应分析个空白试样,空白值应符合下列的情况之一才能被认为是可接受的:

(1)空白值应低于方法检出限;

(2)低于标准限值10%;

(3)低于每一批样品最低测定值的10%。

9.2每次分析应建立标准曲线,曲线的相关系数应大于0.999。

-8-9.3每分析20个样品,应分析一次校准曲线中间浓度点,其测定结果与实际浓度值相对偏差应10%,否则应查找原因或重新建立校准曲线。

每批样品分析完毕后,应进行一次曲线最低点的分析,其测定结果与实际浓度值相对偏差应30%。

9.4在每次分析时,试样中内标的响应值应介于校准曲线响应值的70%130%,否则说明仪器响应发生漂移或有干扰产生,应查找原因进行重新分析。

如果是基体干扰,需要进行稀释后测定;

如果是由于样品中含有内标元素,需要更换内标或提高内标元素浓度。

9.5在每批样品中,应至少分析一个试剂空白(2%硝酸)加标,其加标回收率应在80120%之间。

也可使用有证标准物质代替加标,其测定值应在标准要求的范围内。

9.6每批样品应至少测定一个基体加标和一个基体重复加标,测定的加标回收率应在75%125%之间,两个加标样品测定值的偏差在20%以内。

若不在范围内,应考虑存在基体干扰,可采用稀释样品或增大内标浓度的方法消除干扰。

2-1-10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0.1分析所用器皿均需用(1+1)HNO3溶液浸泡24h后,用去离子水洗净后方可使用。

10.2当向消解罐加入酸溶液时,应观察罐内的反应情况,若有强烈的化学反应,待反应结束后再将消解罐盖密封。

10.3使用微波消解样品时,注意消解罐使用的温度和压力限制,消解前后应检查消解罐密封性。

检测方法为:

当消解罐加入样品和消解液后,盖紧消解罐并称量(准确到0.01g),样品消解后待消解罐冷却到室温后,再次称量,记录下每个罐的重量。

如果消解后的重量比消解前的重量减少超过10%,舍弃该样品,并查找原因。

22-22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ICP-AESAES)2-2-1编制依据编制依据本方法依据固体废物22种金属元素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HJ781-2016)编制。

2-2-2适用范围适用范围本方法规定了土壤中金属元素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本方法适用于土壤中铍(Be)、镉(Cd)、钴(Co)、铬(Cr)、铜(Cu)、镍(Ni)、铅(Pb)、钒(V)、锌(Zn)等金属元素的测定。

若通过方法验证,本方法也可适用于其痕量金属元素的测定。

本方法中各元素的分析检出限及定量限见表1-2-1。

表表1-2-1元素的检出限及定量限元素的检出限及定量限单位:

单位:

mg/kg元素检出限定量限元素检出限定量限Be0.040.16Ni0.41.6Cd0.10.4Pb1.45.6-9-Co0.52.0V1.56.0Cr0.52.0Zn1.24.8Cu0.41.62-2-3方法原理方法原理土壤样品经酸消解后,进入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的雾化器中被雾化,由氩载气带入等离子体火炬中,目标元素在等离子体火炬中被气化、电离、激发并辐射出特征谱线。

特征光谱的强度与试样中待测元素的含量在一定范围内呈正比。

2-2-4干扰和消除干扰和消除4.1光谱干扰光谱干扰主要包括了连续背景和谱线重叠干扰,校正光谱干扰常用的方法是背景扣除法(根据单元素试验确定扣除背景的位置和方式)及干扰系数法,也可以在混合标准溶液中采用基体匹配的方法消除其影响。

当存在单元素干扰时,可按公式

(1)求得干扰系数。

t=()

(1)式中:

Kt干扰系数;

Q在分析元素波长位置测得的含量;

Q分析元素的含量;

Qt干扰元素的含量。

通过配制一系列已知干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