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历史地位与发展趋势的辩证分析资料下载.pdf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97533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485.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资本主义历史地位与发展趋势的辩证分析资料下载.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资本主义历史地位与发展趋势的辩证分析资料下载.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资本主义历史地位与发展趋势的辩证分析资料下载.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本主义历史地位与发展趋势的辩证分析资料下载.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资本主义历史地位与发展趋势的辩证分析资料下载.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资本主义历史地位与发展趋势的辩证分析资料下载.pdf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资本主义历史地位与发展趋势的辩证分析资料下载.pdf

《资本主义历史地位与发展趋势的辩证分析资料下载.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本主义历史地位与发展趋势的辩证分析资料下载.pdf(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资本主义历史地位与发展趋势的辩证分析资料下载.pdf

由此引起了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使各个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日益加强,从而使生产活动从个人行为变成了一系列的社会行动,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所以,恩格斯指出:

“自从蒸汽和新的工具机把旧的工场手工业变成大工业以后,在资产阶级领导下造成的生产力,就以前所未闻的速度和前所未闻的规模发展起来了。

”2(P618)其次是劳动者获得人身自由。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劳动者法律上成为自由的人,能够自由支配自己的劳动力。

与奴隶制和封建制中劳动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22008年第2期(总第110期)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与奴隶主、封建主之间存在的人身依附或半依附关系相比,资本主义制度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资本主义的内在机制促进了生产力发展就商品经济的内在运行机制而言,商品货币是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基础。

当货币形式出现后,货币成为价值实体的代表,成为各个经济主体追求的目标。

然而,“在质的方面,或按形式来说,货币是无限的,也就是说,是物质财富的一般代表,因为它能直接转化成任何商品。

但是在量的方面,每一个现实的货币额又是有限的,因而只是作用有限的购买手段”。

3(P153)货币存在着量的有限性和质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正是这个矛盾,使每一个商品生产者竭力通过获得更多的货币量来达到实现货币质的无限性。

为此,每个商品生产者不断地采取先进的技术设备,扩大生产,以获得尽可能多的货币,从而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就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而言,在于追求剩余价值。

在资本主义以前的社会形态,如奴隶社会、封建社会,都是以获取使用价值和满足物质生活需要为最终目标的,社会生产规模受到剥削者自身生活需求和生理条件的限制。

资本主义以剩余价值作为追求目标,对剩余价值的追求不受财富使用价值形态的限制,价值形式的财富积累可以无限制地扩大。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作为资本人格化的资本家生存的意义,就是无止境地追求剩余价值,因而,必然想尽一切办法来增加剩余价值的生产。

个别资本家不断采用新技术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使自己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以获取超额剩余价值。

为此,各个资本家都会竞相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导致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这就是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正是因为各个资本家为了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不断地提高劳动生产率、扩大生产规模,促进了整个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就资本主义的竞争机制而言,资本家相互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

资本家不断采用先进技术、扩大生产规模、采取合理的劳动组织、改善经营管理、提高设备利用率,生产出质量好、数量多、成本低的产品,不断地打败技术水平低、生产规模小、经营管理差的竞争对手,并且吞并它们,形成规模更大的资本;

进而进一步采取更新技术,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再进入更大范围、更大规模的竞争。

正是各个资本家之间激烈竞争的外部压力,推动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二)资本主义的历史局限性在资本主义经济中,上述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因素,具有历史局限性,在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制约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这构成资本主义经济的诸种矛盾。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制约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作用上升到了主要方面,阻碍着社会生产力发展。

1社会化生产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后,资本主义生产实现了社会化的生产,即资本主义生产中生产资料的使用、生产过程和产品都实现了社会化。

这种社会化的生产客观上要求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由全社会共同占有和支配,对社会生产进行统一组织、协调和管理。

只有这样,才能使社会化大生产所要求的比例关系得以实现,保障整个社会生产顺利协调地进行。

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却使社会化的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资本家私人占有。

在生产过程中,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何时生产,都服从于各个资本家攫取剩余价值的需要。

并且随着资本的不断积累,生产资料和产品的实际占有和控制进一步集中在少数大资本家手中。

这样,本应由社会共同占有的社会化的生产资料却归少数资本家私人占有,本应由社会共同管理的社会化的生产过程却被少数资本家控制,本应由社会共同占有的社会化的产品却为少数资本家占有和支配。

上述两方面,就形成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它使整个社会的生产力发展受到了制约,从而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2资本家与劳动者的雇佣奴隶地位:

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尽管劳动者获得了人身自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32008年第2期(总第110期)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由,但是资本家和雇佣工人的平等关系只是在流通领域形式上的等价交换。

一旦离开了流通领域,进入生产领域,“原来的货币所有者成了资本家,昂首前行;

劳动力所有者成了他的工人,尾随于后。

一个笑容满面,雄心勃勃;

一个战战兢兢,畏缩不前,象在市场上出卖了自己的皮一样,只有一个前途让人家来鞣”。

3(P200)工人阶级实质上是雇佣奴隶。

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雇佣工人不仅生产出相当于自己劳动力价值的价值,而且还要创造一个归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

不仅如此,资本家还用无偿获得的剩余价值去无偿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

因此,资本家阶级和工人阶级之间本质上是不平等的,是压迫与被压迫、统治与被统治、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这种雇佣奴隶和被剥削的地位,严重地制约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3剩余价值生产导致社会需求不足:

生产无限扩大趋势与广大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一是商品经济形成生产的需求约束。

商品经济关系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经济关系。

商品交换的第一个阶段就是商品换为货币,即商品完成售卖过程这一“惊险的一跳”,从而实现商品的价值。

但是这一过程的完成并不简单,“商品爱货币,但是真爱情的道路决不是平坦的”。

3(P126)这取决于货币所有者是否需要商品,若货币所有者不需要商品,则商品的价值难以实现。

因此,商品生产者是否能够出售商品,实现其价值,就受到货币所有者是否购买商品的制约。

从而,形成需求对社会生产的制约。

二是资本主义造成生产相对过剩和社会需求不足。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剩余价值为目的,造成生产相对过剩,社会需求不足,进一步制约社会生产的发展。

资本家追求剩余价值,一方面,要扩大生产规模,以增加销售额;

另一方面,则要压低工人的工资,以降低成本,工人的工资被限定在劳动力价值水平上。

然而,广大工人阶级的消费需求构成资本主义社会消费需求的主体。

因此,资本主义经济中,社会需求总是低于供给,生产相对过剩,社会需求不足。

这就是生产无限扩大趋势与广大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

这个矛盾严重影响着社会生产的正常进行,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在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中,劳动力价值的水平会降低,这进一步加剧社会需求的不足。

在资本主义的激烈竞争中,大量的农民、手工业者和中小资本家遭到破产,这些破产者的购买需求也会下降。

正是由于这些限制,资本主义社会的消费力会常常落后于社会的生产力,因而造成需要严重不足,使已经生产出来的商品及其包含的剩余价值不能全部顺利实现,这形成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的深刻矛盾。

当这种矛盾发展到尖锐化的程度,就必然爆发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

4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和竞争导致的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

企业内部的组织性与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一方面,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为了获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或利润,并且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然在本企业里采用先进技术设备、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加强企业内的组织性,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所以资本主义个别企业内部的生产具有严密的计划性、纪律性和组织性。

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的私有制把生产社会化要求的本应相互联系的各个生产部门和各企业分割开来。

资本家为了各自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或利润而展开激烈竞争。

这样就使整个社会生产不可能实现统一的计划指导或管理,必然处于无政府状态,从而导致资本主义各生产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必然严重失调,阻碍生产的正常进行与发展。

当这种比例关系的失调发展到十分严重的地步,引起整个社会出现大量商品过剩时,便会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

5经济危机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和需求的矛盾,决定了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之间的矛盾。

这两个矛盾的激化,必然造成生产与消费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破坏,造成商品实现困难,引起经济危机的爆发。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本身阻碍了生产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42008年第2期(总第110期)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力的发展,同时也说明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成为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桎梏。

二、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取代的辩证分析:

历史必然性与长期曲折性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对生产力发展的局限性日益强化,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其他诸种矛盾日益激化,最终,由资本积累的自身发展必将导致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

然而,这个过程是长期的、曲折的,这是一个历史必然性与长期曲折性的辩证统一过程。

(一)历史必然性1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

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取代在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通过使用暴力手段剥夺小生产建立起来的,它一方面把孤立分散的规模狭小的小生产,转化为社会化大生产;

另一方面又把建立在个体劳动基础上的私有制,转变为以剥削雇佣劳动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私有制。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之后,随着资本积累,会同时产生以下两方面的结果。

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越来越社会化。

生产的社会化必然要求在生产关系上实现对生产资料的社会共同占有。

另一方面,由于资本集中过程中,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日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中。

这样,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形式同生产社会化的发展越来越不相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越来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

这就要求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因此,资本主义私有制必将被社会主义公有制所代替。

这就是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也就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历史趋势。

正如马克思所说:

“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资本主义占有方式,从而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是对个人的、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第一个否定。

但资本主义生产由于自然过程的必然性,造成了对自身的否定。

这是否定的否定。

”4(P832)在资本主义积累的同时,无产阶级也发展壮大起来,成为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主观力量。

2资本积累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条件:

必然性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表现在资本积累过程中,生产社会化日益发展,推动着资本关系的日益社会化,为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准备了日趋完备的社会经济条件和过渡条件。

这个过程也是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然性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表现。

一是股份制的产生。

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资本所有制的经典形式是资本家的个人所有制。

随着资本积累,生产规模日益扩大,这种资本主义的个人资本所有制已无法满足生产规模日益扩大的需要,于是,产生了股份制和股份资本。

股份资本已经是“直接联合起来的个人资本”,或“社会资本”。

这种股份资本是对经典的私人资本的“扬弃”。

首先,它“扬弃”个人资本形式,而采用社会资本形式。

其次,它“扬弃”了资本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一的形式,生产经营不再由资本家本人管理,而是由专业经理人员管理,使资本的所有权和经营权产生了分离。

而分离的结果不仅使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管理更加社会化,而且证明了资本家在现代生产中是多余的。

股份资本的出现,标志着个人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范围内的一种“扬弃”,意味着资本主义已开始向新的生产方式过渡。

对此马克思已指出:

股份资本表现为“通向一种新的生产方式的单纯过渡点”。

5(P496)二是股份资本向私人垄断资本过渡。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股份资本日益壮大,生产和资本也越来越集中,以至于每个部门只被少数几个大公司所控制,出现了私人垄断组织。

垄断的出现,在客观上,顺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实现资本关系的进一步社会化,在一定程度适应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同时也为向新社会过渡准备了条件。

对此,列宁认为,私人垄断是“从资本主义结构向更高级的社会经济结构的过渡”,6(P434)“是它过渡到社会主义去的开始”。

7(P71)三是私人垄断资本向国家垄断资本发展。

随着资本积累的不断增加,生产社会化程度迅速提高,私人资本也无法与此相适应,于是便产生了国家垄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52008年第2期(总第110期)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断资本主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社会化的高级形式,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社会化进一步发展的要求。

同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条件,是社会主义的入口。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所有制是对单纯的私人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否定和扬弃,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社会物质条件。

只要无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按照社会主义原则加以改造,使它们根据广大人民的利益和需要进行活动,那么它们就会变为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资本主义的经典(古典)精神是所谓“经济自由主义”。

但是,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这种经典的资本主义经济自由主义被扬弃了,随之而来的是国家对经济过程的干预,政府对经济过程的宏观调控。

这种对经典的资本主义经济自由主义的扬弃,这种国家对经济过程的干预和政府对经济过程的宏观调控,为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社会经济管理基础。

正如列宁所说,只要用“无产阶级国家来代替,那你们就会得到实现社会主义所需要的全部条件。

”8(P545)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列宁指出: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的最完备的物质准备,是社会主义的入口,是历史阶梯上的一级,从这一级就上升到叫做社会主义的那一级,没有任何中间级。

”8(P164)虽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缓和矛盾,但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的矛盾。

例如,20世纪70年代的“滞胀”和随之而来的新自由主义回潮,都说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社会化生产调节是有局限性的。

这种局限性的原因在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仍然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所以,缺乏调节社会经济的完备经济基础。

这也说明了只有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才能真正实现社会对经济的管理和调控,说明了资本主义必须向社会主义过渡。

(二)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是一个长期历史过程资本主义必然向社会主义过渡,并不意味着这个过渡过程会立即完成;

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生产社会化和资本社会化的高度发展,为社会主义社会准备了完备的物质基础,也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社会将在短期内自行灭亡。

资本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将触及资产阶级的既得利益,必然遭到阻挠和反抗。

因而,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必然是一个长期曲折的复杂历史过程。

资本主义必然向社会主义过渡是历史必然性与长期曲折性的辩证统一过程。

1社会形态过渡的曲折性人类历史发展过程各个历史形态的过渡,都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充满了长期曲折的发展历程。

例如,英国和法国,在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过渡过程中,都出现了几次曲折,最后才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于1640年。

1649年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但很快便出现了克伦威尔的独裁。

1653年,克伦威尔去世,斯图亚特王朝乘机复辟,查理二世即位。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于1688年6月发动宫廷政变,史称“光荣革命”。

1689年,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为限制王权提供宪法保障。

英国,经过半个世纪的复辟与反复辟、反反复复地斗争,才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专政的君主立宪制。

法国,从1789年5月爆发革命以后的80多年,历经君主立宪统治、1792年的吉伦特派统治、雅各宾派专政、热月党统治、拿破仑统治、波旁复辟王朝统治、七月王朝统治、法兰西第二共和国的统治、第二帝国统治、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巴黎公社,直到1879年革命的最后胜利,资本主义制度才最终确立。

英国和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曲折复杂史实告诉我们:

任何一个新制度代替旧制度的过渡过程并不是直线的、单方向的,而是长期反复曲折的。

社会主义以前的社会交替大多是一种私有制代替另一种私有制,一种剥削制度代替另一种剥削制度。

而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则是对私有制的否定,是对剥削制度的彻底废除,因此,更加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不能期望在短时期内完成。

2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世界是复杂多样的,各个国家和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同国家和地区在社会形态的演进过程上是不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62008年第2期(总第110期)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同步的。

这种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了社会形态过渡的曲折性和长期性。

例如,在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尤其是当拿破仑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后,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强化资本主义制度,把资产阶级的革命成果用国家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建立了资本主义的基本政治和经济秩序。

但是,与此同时,欧洲其他主要国家仍然是封建君主制。

法国大革命引起了这些国家不安,反法同盟一再地被欧洲各封建君主拼凑起来,它们一轮轮地围剿法国革命,企图恢复法国波旁王朝的封建统治。

拿破仑率领军队粉碎了第3、4、5次国外的反法联盟,用武力输出资产阶级革命,在欧洲主要国家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然而,拿破仑最终还是被欧洲7国组成的反法联军打败,不仅在拿破仑曾占领的各个国家恢复了封建君主制度,而且,在资产阶级革命的发源地法国也恢复了封建王朝的统治。

但是,封建王朝的复辟没有能够在人们的头脑里消灭新制度的思想,也不可能彻底消灭新的生产关系,完全恢复旧的生产关系。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一旦条件成熟,新的社会制度又会顽强地发展壮大,最终取得胜利。

几经反复曲折,资本主义制度最终在法国得以确立。

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政治的发展是不平衡的,特别是到了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不平衡性更为加剧。

在这种条件下,会出现两种社会制度并存的局面,这使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过程充满了复杂激烈的斗争,加剧了过渡的曲折性和长期性。

当前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状况,有些与法国拿破仑战争后的状况相似,一些国家的社会主义遭到了严重挫折。

但是,同样,“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一旦条件成熟,社会主义制度又会顽强地发展壮大,最终取得胜利。

几经反复曲折后,社会主义制度最终会在地球上得以确立。

3新生事物的完善需要一个过程任何新生事物刚一出现,自身总是不完善的,因此,会表现的比旧事物要弱,难以确立自身的优势地位。

但是,当新事物自身完善后,就会远远强于旧事物,新事物就会确立其无法动摇的优势地位。

新事物的完善需要一个时间过程,有时,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过程。

然而,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例如,火车刚刚发明时,它的设计、工艺、部件和机制都不完善。

有人用牛车与火车比赛,结果,火车没有牛车跑得快,有人便认为,火车应该被淘汰。

然而,当火车的主要方面完善起来后,火车对牛车具有了不可比拟的优势,用牛车与火车赛跑,变成了荒唐可笑的行为。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社会主义制度还是新生事物,社会主义制度是刚刚建立,而且是在生产力发展较低且不平衡的几个国家建立,还缺乏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完全适应的生产力基础。

同时,在社会主义国家,虽然,社会主义上层建筑已经建立,劳动人民已经成为国家的主人,但是,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组织形式和工作方式还未完善。

因此,在某些方面,社会主义国家的表现弱于资本主义国家,但是,当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相适应的生产力基础和上层建筑完善之后,社会主义的无比优越性就会表现出来,社会主义制度会得到最终的确立。

虽然,在全世界,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将是一个相当长的曲折的历史过程,但是,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必然。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5.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5.3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75.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72.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75.6列宁全集,第27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0.7列宁全集,第28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0.8列宁选集,第3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5.责任编辑:

郑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