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事故案例汇编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978146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7.8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铁事故案例汇编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地铁事故案例汇编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地铁事故案例汇编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地铁事故案例汇编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地铁事故案例汇编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地铁事故案例汇编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地铁事故案例汇编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地铁事故案例汇编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地铁事故案例汇编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地铁事故案例汇编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地铁事故案例汇编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地铁事故案例汇编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地铁事故案例汇编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地铁事故案例汇编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地铁事故案例汇编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地铁事故案例汇编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地铁事故案例汇编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地铁事故案例汇编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地铁事故案例汇编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地铁事故案例汇编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铁事故案例汇编终.docx

《地铁事故案例汇编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铁事故案例汇编终.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铁事故案例汇编终.docx

地铁事故案例汇编终

地铁建设事故案例汇编

(内部资料)

 

西安市地下铁道有限责任公司安全质量监督处

二OO九年十一月六日

 

引言

地铁是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地铁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建设期的风险管理尤为重中之重。

近年来,全球地铁事故不断发生,我国的北京、上海、广州、杭州、南京等城市先后发生了不少事故。

收集地铁建设事故案例,分析地铁建设过程中突发意外事故的影响因素,对于制定预防事故相关对策以及突发事故后的救援措施,确保地铁建设的顺利进行、预防和减少事故、降低事故损失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此次地铁建设事故案例汇编主要收集了国内地铁建设过程中发生的意外事故,其内容包括地面沉陷、管线断裂、涌水坍塌、气体爆燃、高空坠物、机械侧翻、意外伤亡。

文字及照片均来自相关报道和有关资料,基本保留原文,以资借鉴。

【地面沉陷篇】

案例一、广州地铁海珠区二、八号线地陷导致居民楼倾斜

1.事故经过

2009年1月4日上午10时许,海珠区东晓南路瑞宝村一幢木桩结构的六层楼房突然发生倾斜,附近的地面也发生沉降,涉及沉降的房屋有三幢。

事故原因与地铁施工有关,相关部门对五幢楼的群众进行了疏散并安置。

事故没有造成人员伤亡,截至当日中午12时监测到的数据表明,房屋的沉降趋于稳定,暂无倒塌危险。

相关部门成立了专家组,对现场情况进行论证,对沉降房屋进行妥善处理。

2.事故原因

事故现场离正在施工的地铁东晓南站约100米,而发生倾斜的楼房正是位于地铁二、八号线(即二号线、八号线的并行路段)东晓南隧道上方。

地铁该项目负责人表示,在盾构机通过之前,施工单位已做了准备。

而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1)首先是该路段地质情况复杂;

2)其次是倾斜的房屋是木桩结构;

3)最后是地基稳定性较差。

3.事故图片

发生倾斜的楼房从最里面“探出头来”

案例二、广州地铁三号线北延段施工导致106国道地陷

1.事故经过

2009年1月3日傍晚7时许,106国道广州白云区嘉禾新科村路段突现地面沉降,造成106国道该路段由南向北车道围蔽近12个小时,现场无人员和车辆发生意外。

发生沉降事故的地点,位处地铁三号线北延段嘉禾至龙归区间。

地铁施工单位负责人表示,沉降与地铁盾构施工有关。

事发后,地铁隧道施工随即叫停。

据现场群众透露,一名治安员在巡逻时发现路面下沉,随即报告。

2.事故原因

现场工程师称,事发路段地下水相当丰富,地质状况较复杂,盾构机施工有一定风险。

隧道顶部距地面8米正好位于沙层位置,发生沉降事故时,盾构机已经掘进到事故地点前方10米。

北延段嘉龙项目部相关人员称,此次事故与地铁施工有关,但沉降事故并没有影响到地下隧道。

广州地铁方面对沉降事故的通报称,发生地面下沉的地方面积约80平方米,下沉约20厘米。

对于地面局部下沉的原因,地铁方面的结论是因地质灾害造成。

案例三、广州地铁三号线施工致地面下陷,居民连夜搬离

1.事故经过

2005年1月26日,受地铁施工影响,前晚8时番禺区大石镇厦滘村村北口一房屋小院忽然出现深达1米的大面积塌陷。

据了解,地铁三号线下穿该村近400米,其沿线20多幢房屋已出现不同程度的墙面地面开裂、屋体倾斜等现象,有十多户居民被迫搬离。

2.事故原因

项目部负责人介绍,厦滘村的塌陷是由于多种原因的综合作用造成的:

由于该村土质松软,多为沙土,再加上很多房屋缺少坚固的地基;又恰逢大学城自来水管线和村内改造、地铁施工等多项工程同时进行,众多因素的合力导致了厦滘村地面塌陷。

但他同时承认,塌陷原因确实和地铁地下施工有关。

针对村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他们一方面采取了多项防御地面塌陷的措施,同时项目部多次召开会议,和镇政府一起研究解决村民提出的塌陷问题。

“全村4户有危险的住户,我们已督促他们临时搬迁,我们也按政策向他们发放了每平方15元的补偿”。

3.事故图片

案例四、广州地铁三号线附近五山居民楼现裂缝

1.事故经过

2004年11月25日前的近一个星期,天河五山路194号大院40余户居民很是不安,因附近是在建的地铁三号线,他们对屋内屋外新添的数条裂缝和不时从下水道喷涌上来的水泥浆感到担心。

地铁施工单位表示,接到居民反映后已迅速约同省质量检测中心的检测人员前来现场查看,了解相关情况,并对该地段进行水泥灌浆加固。

2.事故原因

住户们认为,因地铁三号线将从大院地底通过,虽然施工点距离大院地下还有10多米,但附近的施工爆破是造成出现新增裂痕的重要原因。

3.事故图片

案例五、广州地铁五号线中山八路盾构隧道附近出现两米深小坑

1.事故经过

2007年7月12日,中山八路与南岸路交界处一草坪,今天上午出现塌陷,露出一个两米深的大坑,事件中并无人员伤亡。

塌陷显露的大坑大约3平方米左右,有2米多深,刚好位于中山八路的绿化岛回旋处。

目击者说,草坪塌陷的时间大约在早上8时左右。

虽然塌陷面积不大,但塌陷位置刚好位于地铁五号线盾构施工经过的地方,对地铁隧道的开挖造成一定影响。

接报后,地铁工程人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勘查塌方现场附近的地面水平,并采取措施加固刚开挖的隧道。

2.事故原因

由于抢险及时,事件并未对隧道工程造成破坏,地铁方面表示,塌陷地段曾经在起内环路的时候开挖过,很可能是地质松动引起,为了确保地铁隧道顺利开挖,他们会先行用泥沙将大坑回填。

案例六、广州地铁施工致使海珠广场发生地陷

1.事故经过

1999年11月27日,海珠广场北面因地铁施工发生地陷,广东贸易大厦门前的人行道上塌下去一个几十平方米的坑。

下陷地点深达1米多,宽达八九米,地陷下方为地铁二号线试验段的施工处。

据施工单位讲,地表沉降是在安装超前小导管时发生的。

据了解,地表下陷未造成人员伤亡,也未对交通构成影响。

2.事故原因

广州地铁总公司总经理卢光霖介绍说,海珠广场一带地表水丰富,地表水因地铁施工而向下流失,从而使地平面发生局部变形,这在地铁施工过程中是很难避免的。

他强调,地铁施工是在地表20米以下,开挖前也作过充分论证,类似地陷不会威胁周围建筑物的安全,也不会对地铁隧道本身造成危害。

案例七、上海轨交十号线盾构隧道渗水漏砂

1.事故经过

2008年6月26日17点,位于四平路、天水路路口的轨道交通十号线溧阳路~曲阳路区间隧道下行线盾构推进至+5环时,在洞圈翻板发生渗水漏砂,附近地面出现局部沉降。

险情发生后,有关方面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力量实施抢险,并根据抢险需要由交警对四平路、天水路路口由南向北的一根机动车道和一根非机动车道实施临时封闭。

险情未对道路交通造成较大的影响。

案例八、杭州地铁工地坍塌,造成17人死亡,4人失踪,24人受伤

1.事故经过

2008年11月15日下午14时30分左右,浙江省杭州市风情大道地铁一号线施工现场发生坍塌事故。

这起地铁施工塌方事故,导致萧山湘湖风情大道75米路面坍塌,并下陷15米,附近河流决堤,河水倒灌,一度水深达6米之高。

事故发生后9小时,国家安监局调查组一行已经抵杭,未进市区直接从萧山机场赶到事故现场。

有关专家为事故本身痛惜之余,直呼“这是中国地铁修建史上最大的事故。

2.事故原因

事故发生后,中铁四局立刻成立了事故调查专家组,对事故原因展开调查。

初步得出的原因有三点,一是杭州的土质特殊,经勘测,发生事故的这段路属于淤泥质粘土,含水的流失性强。

第二个原因是事故坍塌所在地点风情大道一直作为一条交通主干道来使用,来往车流量大,包括不少负载量很大的大型客车、货车都来往于这条路上,这给基坑西面的承重墙带来太大冲击。

另外一个原因是今年十月份杭州出现的一次罕见的持续性降雨过程,使得地底沙土地流动性进一步加大。

中铁四局杭州地铁一号线湘湖站常务副总经理梅小峰表示,“责任在我们施工方”。

国家安监总局副局长赵铁锤在杭州地铁施救现场视察情况时,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随即痛批了地铁施工相关负责人。

3.事故图片

【管线断裂篇】

案例一、广州地铁五号线工地挖掘机挖爆水管

1.事故经过

2008年7月5日凌晨4时左右,广州地铁五号线工地一台挖掘机施工时,将埋在路面下的自来水管挖爆,大水持续喷涌5个半小时,将桥中南路淹没。

围栏围着一块10余平方米的大窟窿,自来水不断从窟窿中涌出,流向四周,道路上水越积越深。

2.事故原因

维修工们将大窟窿附近路面的沙石逐寸翻开,寻找水闸。

9时30分,在大窟窿附近2米远处一段路面,一名维修工终于找到闸门入口,将水闸关上。

大窟窿停止喷水,路面上的积水转而往旁边的下水道中流去。

维修工又找来两台水泵和一些水管,抽走大窟窿中的积水。

案例二、广州地铁五号线煤气管道破裂万人大疏散

1.事故经过

2004年8月3日下午5时左右,广州地铁五号线施工单位在黄埔区港湾路和大沙东路交接处下钻勘察时,不小心把煤气管道钻破,造成煤气泄漏,泄漏的煤气很快到达爆炸极限,附近数万人被紧急疏散,半个小时后险情排除。

2.事故原因

据施工单位的工作人员介绍,他们下午在此施工是为地铁五号线勘察地形,开钻后不久,突然地下开始“咝咝”往外冒气,空气中很快有了浓浓的煤气味,感觉是把煤气管钻破了,他们赶紧拨打了110和119。

几分钟后公安和消防部门相继赶到现场,开始封锁现场,疏散人群。

3.事故图片

案例三、上海轨交十一号线工地煤气泄漏

1.事故经过

2008年10月28日上午9时左右,上海真南路上的轨交十一号线施工现场突然冒出大量煤气味儿,导致多位附近居民出现呕吐、恶心等不适症状。

所幸泄漏区域在一定范围内,未造成太大影响。

下午,燃气公司的抢修人员和机械设备将进场抢修,身体不适的居民也无大碍。

2.事故原因

在接到居民的保修电话后,燃气公司工作人员随即赶赴现场。

经调查勘验,他们认为事故可能是由于施工单位施工不慎引发,不过所幸泄漏区域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未造成太大影响。

3.事故图片

案例四、广州地铁二号线工地局部塌方致公交线路受阻

1.事故经过

2004年9月26日,广州地铁二号线延长段琶洲塔至琶洲区间工地一辆运泥重型车把自来水管压断,引起大量涌水,造成工地的基坑挡土墙急剧变形,基坑北侧及南侧出现局部小范围塌方,并造成新港东路琶洲塔路段交通暂时中断。

2.事故原因

据地铁公司介绍,此次事故发生的原因是由于工地北侧道路下方负2米处的一条直径0.8米的水管受外力作用爆裂,引起涌水,造成基坑钢支撑下滑,进而造成基坑南北两侧施工工作面塌方。

自来水已填满整个基坑,事故导致新港东路路面局部出现塌方。

事故发生后,施工单位立即派人在道路塌方区域的东西侧拦截来往车辆以免发生危险,但仍有个别摩托车司机由于不明情况,强行通过,导致三辆摩托车掉入塌方处,其中一人皮肤擦伤送医院处理,另两人安全爬出基坑。

随后赶到的公安交警封锁了事发路段,并设置了标示和路障。

案例五、南京地铁二号线工地渗水塌陷引发天然气爆炸

1.事故经过

2007年2月5日凌晨6时左右,南京汉中路牌楼巷与汉中路交叉路口北侧,正在施工的南京地铁二号线出现渗水塌陷,造成天然气管道断裂爆炸。

事故导致附近5000多户居民停水、停电、停气,附近的金鹏大厦被爆燃的火苗“袭击”,事故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路面被炸出一个深五六米、宽十米左右的大坑,五六辆卡车和铲车正在往大坑回填沙土。

从外观看,金鹏大厦一楼到12楼的外墙面都黑了,8楼以下很多窗户和空调室外机被炸烂。

大厦一楼的“避风塘”、“浪涛发型”门脸毁坏严重,基本被炸得看不出原样。

2.事故原因

南京市政公用局的郑永亮副局长告诉记者,此次事故引起部分供电供水供气中断,5400户居民受影响。

为何塌方会造成天然气爆炸?

他解释说,燃气管为铸铁管,破裂过程中,可能出现火花,点燃了天然气。

3.事故图片

【涌水坍塌篇】

案例一、广州地铁五号线联络通道工地塌方

1.事故经过

2008年1月17日,广州地铁五号线大西盾构区间二号联络通道下午15时在施工中突然涌水、发生塌方,造成路旁边花圃内约100平方米地面塌陷,所幸没有人员受伤。

塌方造成包括珠江大桥及附近的内环路放射线在内的局部交通封闭,26条公交线路因此改线行驶。

2.事故原因

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事发现场是两条隧道的交界处,加上又位于珠江边,地质情况比较复杂,所以造成了施工过程中的塌方。

3.事故图片

案例二、广州地铁五号线地面再次塌陷

1.事故经过

2008年2月1日下午6时左右,中山八路与南岸路交界处的地铁五号线工地再次出现小范围地陷,该处1月18日曾经发生大面积塌陷。

所幸下陷位置处在之前抢险施工范围内,未对行驶车辆与行人造成影响。

2.事故原因

下陷地面位置1月18日曾经出现过险情,之前事故发生后,抢险施工部门已将下陷点附近围蔽施工。

不料,昨天再次发生地面下陷情况,抢险施工工作仍在进行。

事故发生在下午6时左右,之前已经灌浆填补的位置突然再次下陷,深度约30厘米,而且中间位置还出现手掌宽的一道裂纹,好在当时工地内并没有出现意外,施工部门立即着手抢险施工。

现场抢险施工方负责人表示,上次事故发生后,他们已对塌陷位置进行灌浆处理,连日下雨,造成下方泥土松散,导致之前灌浆地面再次下陷。

3.事故图片

案例三、广州地铁六号线工地突然塌方,无人员伤亡

1.事故经过

2007年10月5日凌晨3时,正在进行暗挖施工的地铁六号线如意坊工地,突然有巨大不明涌水涌出,致使地表塌陷,呈现一个深约五六米、面积约300平方米的大坑,一座80平方米的餐厅当场被埋进了泥水当中,但未造成人员伤亡。

据了解,此次塌方使广州港集团新风港务分公司的食堂也随之“沉没”了。

万幸的是,餐厅其他地方都沉没了,就在“悬崖”边上保住了安放煤气罐的小房间。

由于通知及时,塌方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2.事故图片

案例四、广州地铁三号线大石站工地塌方,导致一工人死亡

1.事故经过

2006年8月2日,广州地铁三号线支线段石牌桥站工地在进行附属工程暗挖施工过程中,由于作业面有1立方米左右的软弱土体突然意外塌落,致使在底部作业的三名工人受伤,其中两人轻伤,一人伤势较重死亡。

2.事故原因

大石车站所处地段地质条件多为淤泥,昨日下午下了一场大雨,使得土质更为疏松。

案例五、广州地铁五号线工地路面沉陷

1.事故经过

2006年1月4日上午8时20分左右,由于广州地铁五号线盾构施工中机器扰动地层使地下水流失,导致黄埔区大沙东路路面发生面积近30平方米、深约60厘米的沉陷。

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

2.事故原因

事故发生地位于黄埔区大沙东路,沉陷范围位于道路中,影响范围直径约6米,深度为60cm。

专家们认为,该地段为地质条件极复杂的断裂带,且上部为回填砂土层,塌陷处地下水丰富。

施工采用了盾构法进行,因施工中机器扰动了地层,地下水流失而引起路面局部沉陷。

3.事故图片

案例六、广州地铁五号线大文区间发生路面塌陷

1.事故经过

2006年1月5日,地铁五号线大文区间地下是大面积断裂带,地质情况十分复杂。

次日上午8时20分左右,正在施工的地铁五号线大文区间盾构施工路面发生塌陷。

据了解,为尽量减少对道路交通的影响,现场已启动了应急预案。

2.事故原因

地铁公司有关专家于次日上午赶赴现场,对事故现场进行了分析。

事故发生地位于黄埔区大沙东路,沉陷范围位于道路中,影响范围直径约6米,深度为60cm。

专家认为,该地段为地质条件极复杂的断裂带,且上部为回填砂土层,塌陷处地下水丰富。

为保证安全和确保工程质量,土建部门采用了先进的暗挖盾构法进行施工,因施工中机器扰动了地层,地下水流失而引起路面局部沉陷。

3.事故图片

案例七、广州地铁三号线工地塌方事故致一死两轻伤

1.事故经过

2006年8月2日上午8时左右,地铁三号线支线段石牌桥站工地在进行附属工程暗挖施工过程中,由于作业面有1立方米左右的软弱土体突然意外塌落,致使在底部作业的3名工人受伤,其中两人轻伤,一人伤势较重。

事发后施工单位迅速将伤者送往医院抢救,两名轻伤者已无大碍,1名伤者伤势过重,抢救无效死亡。

2.事故原因

事故发生后,施工单位广州二建和地铁方面迅速成立应急工作小组,对发生塌方的作业面进行加固。

昨天下午,工地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塌方土量大约有1立方米,作业面目前已经恢复安全,没有影响后续施工,事故原因尚在调查当中。

一位姓王的工程师向记者介绍,三号线石牌桥站附近地下有通往珠江的暗渠存在,又是沙层结构,在地下9米处进行暗挖,矩形断面,施工具有相当难度。

3.事故照片

案例八、广州市地铁“10·4”基坑坍塌事故

1.事故经过

2006年10月4日上午11时03分,广州市南沙区广州市轨道交通四号线区间十标工程施工现场发生一起基坑坍塌致1人死亡、3人受伤的安全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8万元。

事故发生后,南沙区安监局及时上报,引起广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委书记朱小丹作了重要批示。

2.事故原因

广州市南沙区“10·4”事故调查组经现场勘察和调查取证后一致认为,事故的主要原因是挖掘机司机违反操作规程冒险作业,在紧急情况下未能正确操作处理,导致挖斗撞碰钢板桩,破坏基坑钢板桩支撑体系的稳定,且基坑围檩钢支撑和斜支撑的连接点电焊强度不够,未完成闭合的支撑体系不牢固,基坑在侧压力过大及挖掘机碰撞钢板桩的外力作用下失稳坍塌。

此外,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对安全生产管理不力,施工现场安全监管、检查不到位,未能及时发现事故隐患,不及时督促跟踪整改等也间接导致了事故发生。

南沙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事故调查组决定对责任单位及责任人员做出相应处理,至于其他有关责任人员的行为是否涉嫌构成犯罪,已建议由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案例九、广州地铁二号线琶洲塔段工地塌方

1.事故经过

2006年6月22日,广州地铁二号线延长线新港东路琶洲塔路段施工工地上,正在修建的地铁隧道基坑旁的路面突然大面积塌方,形成了一个面积约50平方米、深约2米的大坑。

所幸塌陷速度并不快,坑里的工人都在第一时间冲上地面,一名韦姓工人在堵漏时被石块砸伤头顶。

2.事故原因

工地的有关负责人表示,事件疑与暴雨有关。

在检测中还发现,就是雨水冲击的同时,还有一股不知来历的地下水不停地“侵蚀”着路面下的泥沙,怀疑是附近有地下水管发生泄漏所致。

案例十、广州地铁五号线局部塌方,施工遇地下溶洞所致

1.事故经过

2005年11月7日上午9时,地铁五号线大坦高架段(试验段)工地在打桩施工过程中碰到溶洞而致使附近发生小面积局部塌方。

在地铁五号线大坦沙施工段,现场塌陷面积接近十二个平方,钻机也陷在里面,一些用做防护栏的钢管就被钻机拦腰压断,幸好作业工人及时撤离。

从地面出现裂缝到钻机下陷,只是短短的几分钟。

由于下陷拉力,附近的水泥路面也被硬生生的扯成了几块。

事发后,地铁公司与施工单位广东省基础工程公司一起按照预案进行抢险,把插入溶洞的桩机拔起,并对局部塌方的地面实施回填处理。

事故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2.事故原因

事故地点位于五号线大坦沙站附近,珠江大桥侧面。

工地地下是大面积溶洞群,地质情况十分复杂。

该路段在初步设计时就已勘测出有大面积溶洞群,事前已知是五号线建设中的难点工程之一。

施工前,承包商已制订了详细的抢险预案,在施工过程中,同步对周边的建筑物、构建物实施监测,工地还备有大量抢险物资。

此前该工地在施工过程中已成功化解了多次遇到土洞、溶洞的险情。

据地铁方面介绍,从目前的监测数据看,此次因打端成桩遇到溶洞造成的小面积塌方,不会对附近的建筑物造成影响,五号线的建设工期也不会因此而受影响。

相关技术人员说:

塌陷主要是由该地段特殊的地质结构引起的。

由于地铁上面的粉沙层太厚,有二十多米的粉细沙,虽然钢护桶已经打到地下二十多米,最后还是没有控制住塌陷。

3.事故图片

坍塌现场

钻机陷在坑里

案例十一、广州地铁附近工地塌方,数万人疏散

1.事故经过

2005年7月21日中午,海珠区江南大道中某建筑工地基坑挡土墙突然发生坍塌,事故工地基坑南端约100米长的挡土墙突然坍塌,拉动工地与居民楼之间宽约6米的水泥路整体下陷,并造成位于工地边的砖木平房倒塌,压倒5人。

同时,塌方事故引起邻近一幢9层楼宾馆和一幢8层居民楼出现倾斜,部分墙面开裂,198户居民及酒店人员约590人疏散。

由于事故现场距离地铁二号线隧道较近,为安全起见,有关专家正在对地铁隧道状况进行监测,因此地铁二号线中大站至市二宫站区段从当日下午开始暂停运营,有关方面立即在电台、电视台发布消息,告知市民。

2.事故原因

经初步调查,工地在事故发生时,正进行地下室底板施工,在7月21日下午12时,位于基坑南边支护结构倒塌,位于东南角的斜撑脱落。

支护结构倒塌范围为104.55延米,面积约2007平方米,南面海员宾馆的基础桩折断滑落,住宅楼基桩近基坑面外露并发生变形,并导致海员宾馆北楼在7月22日的倒塌。

而在上报设计方案时,广州市建设科技委员会已提出,基坑深度达16.2米,超过安全标准,要求建造单位作出修改,然而在实际施工时施工单位并没有理会,更加挖4.1米,使基坑深度加深至20.3米,造成支护桩失去功用;另一方面,根据相关规定,基坑支护结构安全期为1年,而工地早在2002年10月31日起开始基坑方面的施工,已经超过有效期;而且,基坑边缘在施工时有多部机械运作,重达140吨,严重超载,导致基坑滑坡,引起事故。

2005年9月12日,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海珠城广场“7·21”重大安全事故调查报告书》,对涉嫌的广州市南谊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广东省机施公司等7家工程公司及20名责任人做出行政处罚及处分,对于工程监管的14名执法人员做出降级或降级以下的处分并做出检讨。

7家公司合共罚款280.38万人民币。

3.事故图片

塌方现场

塌方导致水管爆裂,不断地喷水冲刷着脆弱的地基

案例十二、广州地铁三号线施工引发枯井喷发

1.事故经过

2005年4月2日,一口枯井突然有水了,并向空中喷水柱,这是在华南农业大学第三教学大楼旁出现的奇观。

据正在现场处理的施工人员介绍,枯井下面正进行地铁施工,枯井喷水是地铁施工引起的。

喷水的枯井就在游泳池旁的草地上,浑浊的泥水从枯井中溢出。

奇特之处在于,枯井中不时有带着泥浆的水柱喷向空中,水柱约有半米高。

由于常有数个水柱齐发,看上去好像枯井中的水被煮沸了似的。

2.事故原因

据正在现场处理的数名地铁施工人员介绍,10天前地铁三号线施工推进到华南农业大学附近。

修建地铁是在地下17米左右施工,施工时会向地下充气以加强地下工事中的气压。

由于枯井所处位置以前是一条水渠,在被填平后土壤没有压紧,就把地下的水压上了地面,形成了小喷泉。

经过一段时间的处理后,枯井已停止下陷,也不再向空中喷水柱。

据施工人员称,施工不会造成危险,枯井喷水的现象已经排除。

3.事故图片

案例十三、广州地铁三号线工地塌方,附近楼房倾斜

1.事故经过

2004年4月2日上午8时左右,由广东省源天工程公司承建的地铁三号线沥滘站地下连续墙围护结构突然出现塌方,造成车站北端周边范围内一定的沉降,附近民房受到一定影响,事故中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事故发生后,地铁总公司、施工单位及有关部门迅速组织抢险,目前事故已得到控制,受影响的居民已得到妥善安置。

事发后,地铁公司及施工单位立即启动了抢险预案,成立抢险工作组组织抢险。

抢险组对事故现场进行了封闭,立即组织疏散塌方区域周围30米范围内的居民。

对车站北端已塌方区域立即进行回填砂石、混凝土增加反压,控制塌方范围扩大。

地铁公司调用了正在邻近其他地铁工地施工的施工队、抢险车辆及物资。

到当天下午3点止,车站北端塌方区域已回填混凝土500余方,塌方的监控面基本覆盖。

2.事故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