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防护器材及其防护.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985273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81.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个人防护器材及其防护.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个人防护器材及其防护.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个人防护器材及其防护.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个人防护器材及其防护.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个人防护器材及其防护.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个人防护器材及其防护.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个人防护器材及其防护.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个人防护器材及其防护.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个人防护器材及其防护.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个人防护器材及其防护.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个人防护器材及其防护.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个人防护器材及其防护.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个人防护器材及其防护.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个人防护器材及其防护.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个人防护器材及其防护.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个人防护器材及其防护.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个人防护器材及其防护.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个人防护器材及其防护.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个人防护器材及其防护.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个人防护器材及其防护.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个人防护器材及其防护.docx

《个人防护器材及其防护.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个人防护器材及其防护.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个人防护器材及其防护.docx

个人防护器材及其防护

第五章个人防护器材及其防护

个人防护器材是个人用于防护化学毒剂、放射性灰尘和生物战剂气溶胶的各种器材的总称。

接其防护功能可分为呼吸道防护器材、皮肤防护器材和防护盒等。

第一节呼吸道防护器材

一、防毒面具的种类与性能

防毒面具按防毒原理不同,通常分为过滤式防毒面具和隔绝式防毒面具两类。

防毒面具用于保护人员的呼吸器官、眼睛及面部免受毒剂、生物战剂和放射性物质的伤害。

过滤式防毒面具:

过滤式防毒面具是通过滤毒罐(过滤元件)将受染空气滤净供人员呼吸。

且前使用的过滤式防毒面具主要有64型、65型、69型和85型四种。

隔绝式防毒面具:

隔绝式防毒面具用于使人员呼吸器官完全同外界受染空气隔绝,依靠面具本身提供的氧气来满足呼吸需要的一种防护器材。

当核化生武器袭击时,不论浓度多高,均起到防护作用。

在高浓度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环境中,或在其它有害气体环境中,以及外界空气中的氧气低于16%时,均能使用。

隔绝式防毒面具主要有再生氧面具和氧气面具二

种。

再生氧面具是一种化学生氧面具。

利用装在再生盒中的再生氧化药剂,将呼吸出的二氧化碳和毒气吸收,放出氧气,来满足人员呼吸需要。

其反应式:

4NaO2+2CO2=2Na2CO3+3O2↑

4NaO2+2H2O=4NaOH+3O2↑

氧气面具是隔绝式防毒面具的另一种类型,它的氧气来源于钢瓶中的压缩氧气。

呼出的二氧化碳是用置于清净罐中的氢氧化钙来吸收的,这种器材又叫氧气呼吸器。

二、滤式防毒面具的构造

过滤式防毒面具由面罩、过滤元件(也称滤毒罐)和面具袋三部分组成。

1.面罩:

面罩由罩体、眼窗、Y形管、活门盒、通话器、导气管等组成。

面罩体是用天然橡胶制成的,柔软、弹性好,便于折叠和佩戴。

罩体内有Y形管,使吸入的空气先经过眼窗,以促使凝结在眼窗的水气蒸发。

面罩的眼窗由眼窗卡箍、镜片、簧圈、保明片、垫圈、压环和绝缘布组成。

镜片用玻璃或有机玻璃制成。

保明片用来消除镜片上的雾气,它是装置在眼镜片的内侧,保明片一侧对着镜片,用压环固定上。

面罩下部装有一个包括呼气活门和吸气活门的活门盒,吸气活门、呼气活门均为单向活门,吸入空气由吸气活门引入Y形管,呼出的废气不再经过滤毒罐,而由呼气活门直接排出。

这样降低了呼气阻力,又避免滤毒罐填层受潮。

呼气活门有内呼气活门和外呼气活门,两道呼气活门之间的空门称为生理室,容积约为50立方厘米。

它的作用是将经外呼气活门漏入面罩的污染空气稀释,这样,经内呼气活门漏入面罩的污染空气浓度就小得多了,从而提高了面具的气密性,通话器是依靠通话膜的振动来传声的。

各型号防毒面具、面罩的组成及特点(表5-1)。

表5—1防毒面具面罩的组成及特点

型号

组成

佩戴方式

重量

选配号码

64型

由罩体、通活器、眼窗、头带及导气管五部分组成

头带式

600克

分1、2、3号,最小号为1号

65型

由罩体、通活器、眼窗、头带组成

头带式

360克

分1、2、

3号,最小号为1号

69型

由罩体、通活器、眼窗、Y形管和进气孔等部分组成

头盔式

340克

分1、2、3、4号,最小号为1号

85型

罩体、空气导流

头带式

700克

分小号、中号、大号

2.过滤元件:

过滤元件亦称滤毒罐。

64型防毒面具的滤毒罐分里外两层装填,里层是

滤毒层,外层是滤烟层。

滤毒层主要作用是过滤有毒蒸气,滤烟层主要作用是过滤有害气溶胶。

3.面具袋:

面具袋是用帆布做成,用于携带和保护面具。

中国M64型防毒面具中国M65型防毒面具中国M69型防毒面具中国M85型防毒面具

三、防毒面具的防毒原理

滤毒罐之所以能防毒,就在于滤毒罐内装有的防毒炭能过滤毒剂蒸气,滤烟纸能过滤烟和雾。

防毒炭的防毒原理:

活性炭是防毒炭的基础,它具有发达的孔隙(1克活性炭总表面积达到800平方米以上),

活性炭的孔隙按大小可分为微型孔(孔半径为10-7厘米左右)、中型孔(孔的半径为10-6厘米左右)和大型孔(孔的半径在10-4厘米左右),其中微孔数量最多。

活性炭的三类孔隙是相互连通的。

在活性炭的中、大型孔表面添加金属铜、银、铬等氧化物,制成防毒炭,其防毒原理是:

物理吸附作用,当毒剂蒸气分子进入微孔后,受微孔四周引力作用而被吸附,从而清洁了空气。

物理吸附对分子较大的毒剂效果好。

当吸附较多的毒剂达到饱和以后,就不能再吸附,毒剂就会穿透面具伤害人员,所以滤毒罐都有规定的使用时间。

化学吸附作用对于分子较小的毒剂分子,防毒炭的微孔是吸附不住的,而是靠浸渍在防毒炭上的金属氧化物与毒剂起化学反应,把毒剂变成无毒物质。

2HCN+Cu2O=2CuCN+H2O

2HCN+CuO=Cu(CN)2+H2O

催化作用有的毒剂不直接与金属氧化物作用,而是在这些金属氧化物的存在下,与空气中的氧和水反应,生成无毒物质,如:

COC2+H2O=CO2+2HCl

CNCl+H2O=HCl+HOCN

|

|H2O

----→NH3+CO2

2AsH3+3O2=As2O3+3H2O

在上述反应中,催化剂虽然没发生化学变化,但逐渐被反应物所覆盖,而失去催化作用。

所以化学吸附及催化作用防毒的能力也是有限的。

滤烟层的滤烟原理:

毒烟不是以分子状态存在,而是以颗粒状态存在,颗粒的半径10-5厘米以上。

比分子约大1000倍,也比分子重得多,通过防毒层时,不是钻入防毒炭微孔,而是随着气流通过炭粒间的间隙,炭粒间的间隙距离在400微米左右,微粒将绝大部分通过防毒层。

所以防毒炭不

能滤烟雾。

滤烟层由滤烟纸折叠而成,滤烟纸由一些长短纤维混和构成,形成多层纵横交错的纤维网络,弯弯曲曲的细长气流通道。

染毒空气通过时,毒烟的微粒一方面随气流运动,同地相互碰撞,使微粒随时触到纤维表面被阻留,同地微粒有一定重量,比气体分子重1000倍,惯性作用大,通过弯弯曲曲的孔道时就可能因为惯性作用离开气流而触到纤维表面而阻留。

对有害气溶胶的防护原理,气溶胶颗粒主要是通过滤烟层时,由于纤维与微粒之间的分子引力的作用而被阻留。

主要作用过程为:

微粒借助于布朗运动,从气流中扩散到纤维表面而被阻留形成扩散沉积;气溶胶微粒具有一定的质量,在经过滤烟层的许多曲曲弯弯的孔道中,由于惯性作用而接触到纤维表面被阻留形成惯性沉积。

1.罩2.眼窗3.通话器4.内呼气活门5.外

呼气活门6.Y形管7.吸气活门8.导气管9.

头带10.滤毒器

图5—164型防毒面具

四、防毒面具使用前的准备

能否正确、迅速地使用防毒工具,对发挥其正常效能影响很大。

在使用前,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选择面具。

选择大小合适的面具是防护确实的必要条件之一。

选择面具可参照头围的大小和佩带的松紧程度来确定。

面罩分1、2、3号,1号最小。

号码的标志在罩体的右下头带调节的橡皮上。

检查面具。

检查防毒面具的目的,是判定其能否确定有效的防毒。

因此,对于所领取的新面具,或已库存一年以上的旧面具,以及在实行大型实毒作业前,均要进行防毒面具检查,检查通常分三步进行。

即外观检查、气密检查和实毒检查;外观检查是通过对面具外部察看的方法,检查面具各部件有无破损,零件是否齐全,结合是否牢固等;气密检查是用手指堵住面具的进气口,用力吸气,感到憋气,说明面具的密气性好。

否则,应沿进气路纸分段按上述方法进行检查,直到查出漏气部位为止;实毒检查是为了进一步检查面具性质,可进行实毒检查。

在毒气室内应明确专人负责并有医务人员参加,由专业人员实施布毒,同时明确注意事项。

人员戴好面具后,分组进入毒气室,做弯腰、摇头、原地跑、跳等动作,停留5分钟左右,如无刺激和中毒反应,则说明面具性能良好,配戴动作符合要求。

若有刺激,应立即停止呼吸,闭上眼睛,举手报告,迅速到室外,待查明原因或更换面具后,再进行检查。

实毒检查完毕后,人员到上风方向吹散身上的毒气,脱下面具。

五、防毒面具佩戴方法

面具检查合格后,就应使面具处于待用状态,将各部件连接好并随身携带。

听到毒袭警报的信号或带面具的口令时,应迅速将面具戴好,戴面具时,立即停止呼吸,闭口闭眼,右(左)手握住面具袋底,左(右)手迅速取出面具,两手分别握住面具两侧的中下头带,拇指在内撑开面罩,身体微向前倾,下颏微伸出,将面罩套住下颏,两手稍用力向上向后方拉头带,迅速戴上面具,用手对称调整头带,使面罩与脸部密合;然后深呼一口气,睁开眼睛。

戴面具时,“停止呼吸”、“闭嘴”是为了防止吸入染毒空气;“闭眼”是为了防止毒剂伤害眼睛;“深呼一口气”是为了排出面具内的染毒空气。

面具正确配戴合格的标准是:

眼窗中心位于两眼中央偏下,头带垫位于头的后下方,头带拉力适中。

当听到解除毒袭警报或“脱面具”的口令时,才可将面具脱下。

脱面具时,右手握住面具下部,向下向前脱下面具,然后将过滤器朝外装入面具袋内,人员的皮肤应避免与面具受染部位接触。

六、各国防毒面具简介

目前世界上有相当多国家具有使用化学、生物武器的能力。

最近十几年的战争中也不乏使用化学武器的例子。

照片由EnglcomS.A.N.V供资料来源

图片来自CBIAC人员照片来自CBIAC人员

加拿大C3型面具

法国德国M型面具(带饮水装置)

照片来自希腊照片来自CBIAC人

眼镜蛇型防毒面具员伊拉克面具

意大利型防毒面具

意大利M90型防毒面具波兰MC-1型防毒面具

罗马尼亚照片来自CBIAC人员南朝鲜KMA91型防毒面具

英国S10型防毒面具美国MCU-2NP型面具

第二节皮肤防护器材及其使用

皮肤防护器材是用于保护身体免受毒剂、生物战剂的伤害和放射性物质沾染的一种个人防护器材。

皮肤防护器材主要有防毒衣、防毒斗蓬、防毒靴套、防毒手等。

皮肤防护器材由不透气的橡皮制成。

一、防毒衣的性能

防毒衣几乎能防所有的毒剂。

防毒衣是山丁基橡胶的胶质层在白细布或尼龙布上制成的。

具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耐氧化、耐酸、碱,轻便。

防毒性能和机械性能较好。

我国现用的连身式防毒衣的性能(表5—2)

表5—2防毒衣性能

型号

66型

66—1型

66—2型

重量(公斤)

2

2.3

2.6

特点

光脚穿戴

可穿套解放鞋

可穿套棉鞋

防毒性能

防芥子气,沙林液滴,维埃克斯液滴都在2小时以上

热老化性能

老化150小时不粘不脆(温度100℃,风压3公斤/厘米2)

使用环境

低温-40℃,高温至人体可耐温度

二、防毒衣的构造

66型连身式防毒衣的上衣、裤子和靴套是连在一起的,它与腰带、三指防毒手套和防毒衣袋组成一套。

头罩上的松紧带、颈扣带及胸前的尼龙搭扣,是密封颈部、前胸,并保障与面罩密实配合用的。

胸襟布较大,便于穿脱。

袖口分两层,内层有套环,用以挂在拇指上,防止衣袖往上移动。

防毒手套戴于内外袖之间,内外袖口的松紧带能有效的保证袖口密封。

腰带和鞋带是用来固定防毒衣和化套的(图5—6)。

三、防毒衣的防毒原理

防毒衣的防毒作用,是依靠其胶质层减慢毒剂的渗透。

毒剂液滴接触防毒衣的胶质层后即被吸收,胶质层发生溶胀现象,同时毒剂向胶质层内部深处移动,发生扩散过程。

经过一段时间后,毒剂分子即到达胶质层的另一面。

从某种毒剂液滴接触防毒衣时起,到背面出现最低伤害剂量蒸气时为止,这段时间即为其对该种毒剂的防毒能力。

防毒衣的防毒能力一般在2小时以上。

图5—266型连身式防毒衣

四、防毒衣的使用:

当听到化学袭击警报或听到“穿防毒衣”的口令时,打开防毒衣袋,取出防毒衣,撑开防毒衣的颈口、胸襟,将两腿穿进裤内,穿好上衣,卷起外袖,并将拇指插入套环,结好鞋带、腰带。

然后戴上防毒面具。

接着戴上防毒衣头罩,认真扎好胸襟,结好颈扣带,最后戴上手套,放下外袖系紧,即穿着完毕。

待防化专业人员查明毒情后,再视情况确定是否需要脱掉防毒衣。

在脱防毒衣时,要避免未染毒部分与染毒部位接触。

防毒斗蓬、防毒靴、防毒手套均为局部皮肤防护器材。

这类器材适合于防护飞机布洒毒剂或放射性灰尘,使用一次后应立即用掩埋或焚烧等方法销毁。

第三节简易防护器材的制作

简易个人防护器材是指在缺少制式防护器材的情况下,利用就便材料制作或由成品改制而成的一类个人防护器材。

它包括防毒眼镜、呼吸道防护器材和皮肤防护器材。

通常,防毒眼镜和呼吸道防护器材需经仔细选材并认真制作后才可使用,而皮肤防护器材选材后一般可直接使用。

一、材料的选择

简易呼吸道防护器材的作用是在浓度不高的染毒区,给人们提供保护、减轻毒剂的伤害。

适宜于制作简易呼吸道防护器材的材料很多,但要具有材料来源广泛、制作方便之优点。

(一)选择滤毒材料

对滤毒材料选择,要求对毒剂吸附达到多、快、全的要求,可供选择的材料有如下几种:

活性炭和防毒炭。

用来做活性炭的原材料有煤、果壳、果核、谷壳、玉米秸及硬杂木下脚料等。

将上述材料炭化,经破碎、筛选、活化(炭粒在锅内烧成樱红色即成),在活性炭上浸渍化学药剂即得防毒炭。

添加化学药物的多少应和活性炭的总孔隙度相适应(表5—3)。

石灰土颗粒。

土的颗粒对沙林和芥子气的防毒能力较好。

为提高对氢氰酸和光气的防毒能力,常把等量的生石灰和去砂的粘土混合均匀,加水制成块,阴干后破碎、筛选,取其合适的粒度,即可使用(表5

—4)。

浸渍砖粒。

将砖块粉碎成直径1毫米大小的颗粒,浸放在调制好的碱液中(如肥皂水、碳酸钠、小苏打、硫代硫酸钠等物质的溶液)、直至不能继续吸收为止,取出阴干即可使用。

上述材料对氢氰酸、沙林、芥子气等毒剂的防护效果较好(表5—5)。

表5—3各种材料制备的防毒炭的性能

项目

无烟煤

椰壳

油棕壳

杏核

硬杂木

铜含量(%)

银含量(%)

铬含量(%)

氨含量(%)

11.1

0.1

3.1

0.8

10.5

0.1

3.0

0.72

10.590

0.11

2.81

0.67

10.4

0.1

2.64

0.6

10.57

0.05

1.49

0.41

防毒

有效

时间

(分钟)

氯乙烷

氢氰酸

氯化氰

32

55

52—60

40

72

67

36

64

51

44

58

42

55

105

53

表5—4石灰土颗粒防毒能力表

材料

粒度

(毫米)

装料

高度

(厘米)

气流比速(升/厘

米2·分)

浓度

毫克/升

防毒

能力

(分)

选取材料

注意事项

1∶1石灰土

0.6-1.2

5

0.31

沙林

0.1

343

1.含砂粘土防毒效果低

2.生石灰比熟石灰碱性保持时间长

3.不能长时间与空气接触

4.地表下土

1.2-5

8

274

1∶1石灰土

2-2.5

5

0.25

1.6

180

1∶1石灰土加10%硫酸亚铁

2.95

151

1.4

202

1∶1石灰土加10%硫酸亚铁

2-2.5

5

3

氢氰酸

2

72

1∶1石灰土加10%小苏打

2-2.5

5

氢氰酸

1.06

98

表5—5浸渍砖粒制作性能

材料

粒度

(毫米)

厚度

(毫米)

气流比速(升/厘米2·分)

浓度

(毫克/

升)

防毒

能力

备注

浸10%氢氧化钠

0.5-2

6

0.18

沙林

0.05

110

浸碱液干后就基本失去防毒能力

耐火砖石灰渣与石灰按1∶1∶1混合

0.7-/2.0

6

0.25

氢氰酸

2

10

手工砖性能比机制砖好。

(二)选择滤烟材料

对滤烟材料的选择,要求既能滤烟,又要吸气阻力和透气能力适当,常用的滤烟材料有三种:

锯木屑。

筛选0.6~1.2毫米的锯末装填,压实成锯末层,它对毒烟和放射性灰尘均有较好的防护能力(表5—6)

纸粉。

用机器或手工将纸磨成纸粉,纸粉与锯末适量配合,滤烟效果较好。

棉花和棉绒织物。

直接将脱脂棉或棉绒装填,滤烟效果更好。

表5—6锯木滤烟材料性能

粘度(毫米)

压紧厚度(厘米)

比速

(升/厘米2·分)

通过

系数

(%)

VX浓度

(毫克/升)

防毒

能力

(分)

1.2以下其中0.6以下60%,木粉8%

5

0.3

0.0005

/

/

0.6以下

5

0.3

/

0.09

240

0.6—1.2(其中0.6占6%)

10

0.3

/

0.2

240

1.2以下(其中0.6占60%,木粉8%)

5

0.3

/

0.15

480

0.6以下

10

0.8—0.9

/

0.2

240

(三)选择制作面罩的隔绝材料

隔绝材料的穿透能力极小才能起到隔绝作用。

有一定强度,且柔软、不透气的材料,均可用来制作简易面具的面罩。

如塑料薄膜、橡胶布、人造革、桐油布等。

二、简易防护器材的制作

(一)制作简易滤毒罐

图5-3简易滤毒罐

选用一个内径8~10厘米,高为8~10厘米的硬纸筒或罐头盒、竹筒作为滤毒罐的外壳。

在罐底均匀凿出孔径为3毫米左右的进气孔,用剪刀将罐口剪成与人员口鼻部相适应的形状,以确保密合。

在嘴下方的罐壁上,开一直径为5毫米的呼吸孔用来安装呼气活门。

呼气活门用弹性较好的橡胶片制成。

滤毒罐装填之前应先检查罐壁的气密性,然后在罐的内壁涂一层胶浆,以防罐壁边缘提前穿透。

按(图5—3)所示的顺序,由下而上逐层装填即成简易滤毒罐。

几种简易防毒筒装填方案及防毒性能(表5—7)。

表5—7简易防毒筒装填方案及防毒性能表

序号

层的类别

材料

厚度(厘米)

概略防毒能力(一般条件下)

方法一

装填层

1∶1粘土石灰粒0.6—1.2毫米

3

对氢氰酸30分钟,对沙林2小时

滤烟层

0.6—1.2毫米的锯末(0.6毫米以下占60%、80%的木粉)

7厘米压实到5厘米

方法二

装填层

0.6—1.2毫米的电石渣粒与粘土混合

3

对氢氰酸20分钟,对沙林2小时,对VX2小时

滤烟层

0.6—1.2毫米的锯末(0.6毫米以下占60%80%的木粉)

7厘米压实到点5厘米

方法三

装填层

1∶1粘土石火粒0.9—1.2毫米

3

对氢氰酸20分钟,沙林2小时

滤烟层

2克纸粉

装料过程一定注意装置均匀,保障吸入气均匀通过,若在滤罐的罐口一圈围贴着密闭棉花、海棉等软性材料加四条固定带,即成滤毒罐的防毒口罩(或防毒筒)(图5-4)。

图5—4装料防毒筒

(二)制作简易防毒面具

用选定的面罩材料按照(图5—5)标出尺寸,裁成罩体,用松紧带做成T型,试定出相应的长度,分别缝合在罩体与太阳穴和额中央的相应部位。

缝合前,可在缝合部位先贴上医用胶布以保证缝合部位的牢固性。

然后,将面罩下额部位用医用胶布贴好,并箍在滤毒罐上用胶布固定住,具体位置可经试戴确定。

再在滤毒罐上增加两条固定带,以增加行动时的稳定性。

面罩的窗眼可采用透明材料。

(三)制作防毒口罩

防毒口罩是利用就便材料经过浸碱或装料等加工处理而制成的一种简易呼吸道防护器材。

浸碱防毒口罩制作。

把普通毛巾迭成鼻垫,加上带子,制成口罩,也可用纱布折迭三十至四十层制成(图5—6)。

图5—5简易面具的制作尺寸

图5—6浸碱防毒口罩

使用前,浸在碱性溶液中加20%石灰水、10%苏打水或肥皂水、草木灰水等,取出稍加拧干。

戴上后,在鼻梁部位应加压条或增加两块棉花等,以保证气密性。

使用时要经常使口罩保持湿润,也可事先配好碱水,装在小瓶内以备使用,用后洗净、晾干以备用。

浸碱口罩对防沙林、路易氏气、光气、氢氰酸等毒剂和毒烟效果较好、毒雾防护效果较差。

浸制防毒口罩的防毒效能(表5—8)。

表5—8浸制防毒口罩防毒效能

装料

小便

浓肥皂水

10%苏打水

10%小苏打

沙林

20分钟

10分钟

10分钟以上

8分钟以上

5分钟

注:

上表中毒剂浓度约004毫克/升,气体流量为75升/分钟,近似人的呼吸量。

图5—7装料防毒口罩

装料防毒口罩用纱布或毛巾缝制而成。

装3厘米厚的活性炭和粘土(不能用砂土)各半,搅拌均匀,制成米粒大小颗粒,晾干即可(图5—7)。

制成的装料口罩或石灰土颗粒,应放在塑料袋内密封保存。

装料防毒口罩对沙林、氢氰酸和芥子气的防毒效果较好。

装料防毒口罩的防毒效能(5—10)。

表5—9装料防毒口罩的防毒效能

装料

浸10%苏打水的湿木屑

(35厘米厚)

稻草灰

1厘米厚

干木屑

3厘米厚

木屑2.5厘米厚

土3厘米厚

沙林0.04

毫克/升

10分钟以上

10分钟以上

8分钟以上

8分钟/以上

7分钟/以上

光气0.7

毫克/升

35分钟以上

说明:

1.气体流量为7.5升/分钟,近似人的呼吸量。

2.木屑和土要干燥,颗粒直径为0.2-0.3厘米。

值得注意的是工业上劳保防毒器材多数是专用的,用前必须仔细阅读说明,防止错用器材。

(四)制作防毒眼镜

防毒眼镜是用于在受染环境中保护人员眼睛的一种防护器材。

通常与简易呼吸道防护器材配合使用。

防毒眼镜的结构形式很多,比较容易制作。

其方法是:

将较粗的铁丝弯曲成镜片开关的铁丝,用橡皮筋圈或具有弹性的材料将铁丝连接起来,使之与人员头型和眼睛位置相适合。

在铁圈上缠上棉花,用胶布将剪成镜片状的透明塑料或现成镜片贴合在铁圈上,再缝合上系带即可备作(图5—8)。

也可用普通风镜;游泳用的防水镜改制或用塑料袋开全口,把防毒口罩缝在口上使用时套在头上,扎紧即可。

图5—8防毒眼睛镜

(五)简易皮肤防护器材的加工

简易皮肤防护器材是用来防止毒剂和放射性灰尘直接溅落在皮肤上,它不能防染毒蒸汽。

皮肤防护器材尽量采用隔绝性能好的材料,使用时要注意气密性并方便解脱。

隔绝材料的选择,制作简易皮肤防护器材的隔绝材料来源广泛。

各种塑料薄膜均具有一定的防毒能力,表(5—10)列出了几种材料对芥子气液滴的防毒能力。

各种橡胶制品也都是理想的隔绝材料。

工矿单位使用的紧口工作服,一般的茄克衫,在领子口上稍加改制,提高衣服的气密性即可做成对毒剂蒸气有一定防毒能力的浸制服。

其方法是在上衣钮扣和裤扣开缝处内侧各加按扣,与另外加工的头罩配合,保证头部和脖子的气密性,然后浸上化学药剂。

再穿上胶鞋、戴上手套。

这种浸制服具有透气散热快、对人员生理影响小的优点。

表5—10各种材料的防毒性能

材料名称

厚度(毫米)

防毒能力(分)

聚苯乙烯薄膜

0.02

不能防毒

聚乙烯塑料薄膜

0.04

5

偏氯乙烯塑料布

0.08

35

尼龙6塑料布

0.02

120

聚四氟乙烯薄膜

0.04

180

桐油布

1.00

4000

这种浸渍服要在使用前浸渍化学药剂。

浸好的衣服阴干,密封保管,通常可保证在一周左右。

为防芥子气、路易氏气的毒剂蒸气,要浸渍的化学药剂的配比(表5—11)。

表5—11浸渍服的浸渍药剂配方

药剂名称

作用

重量比

NN'—双(2、4、6—三氯苯基)

脲(氯胺)

能与糜粒性毒剂作用的化学活性剂,吸收剂

100

氯化石蜡〔聚乙烯醇〕

使氯受固定在织物上,并能吸收一部分毒剂

25

聚乙烯醇乳化剂,用以分散氯胺在水中

1

分散剂(逐渐加入,搅拌使其乳化为止)

三、就便器材的利用

在突然遭受核、化、生武器的袭击,而又没有上述防护器材的情况下,为了避免和减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