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内容概括.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99196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书笔记内容概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读书笔记内容概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读书笔记内容概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读书笔记内容概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读书笔记内容概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读书笔记内容概括.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读书笔记内容概括.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读书笔记内容概括.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读书笔记内容概括.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读书笔记内容概括.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读书笔记内容概括.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读书笔记内容概括.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读书笔记内容概括.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读书笔记内容概括.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读书笔记内容概括.docx

《读书笔记内容概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书笔记内容概括.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读书笔记内容概括.docx

读书笔记内容概括

读书笔记内容概括

【篇一:

《从优秀到卓越》内容简介及读书笔记】

大师档案

柯林斯是全球畅销书《基业长青》、《从优秀到卓越》等书的作者。

其中《从优秀到卓越》全球销量超过4500万册。

柯林斯还主持位于科罗拉多州博尔德(boulder)一家管理教学机构。

从优秀到卓越我想给你洗脑,我想让你忘记所有你了解到的关于产生伟大结果的做法,我希望你能够意识到,几乎所有让公司产生大规模变革的药方都只不过是个神话。

变革程序的神话:

认为变革的路径是开始、结束和中间阶段大规模的活动。

燃烧的月台的神话:

这个神话是说,只有当危机产生时,才能让没有明确动机的员工们接受变革。

员工认股的神话:

这个神话认为,职工优先认股权、高薪水和福利水平是变革的润滑剂。

恐惧驱动变革的神话:

认为对别人胜利的恐惧、对自身失败的恐惧都是变革的推动力。

技术驱动变革的神话:

认为采用跨越式进步的技术可以获得你所期待的突破。

革命的神话:

认为大的变革必须是根本性的、极端的、痛苦的,是一个巨大而突然的爆发。

错、错、错,这些全错了。

很多实现了从优秀到卓越的公司,并非师出有名,也完全没有制订一套完整的执行程序;他们对危机既不过分激动,也不过份倾心——他们决不会凭空制造出一个所谓的“危机”来;他们从不采用某种方式去“激励”职工,他们的职工总是自我激励,也从没有证据显示金钱和变革之间存在什么必然联系;恐惧也不是变革的驱动因素——但它确实使平庸者长存;技术当然是重要的.但它只能在变革已经开始之后起作用;至于最后一个神话,戏剧性的结果不见得来自戏剧性的过程,即使你希望这样的戏剧性不断地继续下去。

一个让经历其中的人感觉激动人心的革命,基本上不大可能导致从优秀到卓越的转变。

这里,我们试图通过一个关于这本书的“微型词典”,来帮助读者理解这部关于企业成长的当代经典。

“伟大”(Great/Greatness)

严格地说,柯林斯所说的“Great”和“Good”都找不到一个对等的汉语。

这两个词都有很强的口语色彩,二者的区别可以从两句口语中看到:

It'sagoodidea(这是个不错的主意)和It'sagreatidea(这个主意太棒了)。

在柯林斯那里,good是一个中性词,甚至有点贬意。

他说过,“good是great的敌人”。

“good”包含“尚可”、“活得下去”、“不死不活”、“平庸”、“不思进取”、“自我感觉良好”等意思,而great则被赋予了

“不甘于平庸”、“默默无闻但业绩辉煌”、“真人不露相”、“闷声发大财”等意思。

攀岩(RockClimbing)

《从优秀到卓越》没有专门讲到“攀岩”,但“攀岩”却是这本书的重要的潜台词和背景语言。

这与柯林斯的个人经验直接相关。

柯林斯是美国知名的攀岩选手(他自称如果奥运会有攀岩比赛的话,他一定能作为美国攀岩队成员参加比赛),他强烈地感到,企业“从优秀到卓越”的过程如同一次攀岩。

在这个过程中,任何花招和取巧都是没有用的,真正需要的是勇气、坚韧和沉着。

不少人以为,一个由普通变得“伟大”的企业,一定是什么奇招和奇人使然,有了奇人奇招,企业的成长就旗开得胜。

但柯林斯的研究小组发现:

戏剧般的结果并非来自戏剧般的过程,那些实现了“从优秀到卓越”的公司,无一例外地都没有“奇迹般的时刻”。

他认为,变革与其说是一个手术,不如说是一个生长的过程,它不是一束耀眼的闪电或来自上苍的启示,而是持续不断的修炼对临时性修补的胜利。

想象一下攀岩的过程:

一个攀岩者沿着陡峭的岩壁攀上了悬崖顶,这可以说是一个“奇迹”,但在创造这个“奇迹”的过程中,没有也不可能有什么奇招。

每个时刻都是决定性的——一步不慎就会满盘皆输甚至带来灭顶之灾,又都不是决定性的——成功地向上攀登一步,并不能保证下一步,更不能保证整个攀岩的成功。

暗中期待“奇迹般的时刻”和“一抓就灵”的手段,是一些成长性企业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常有的心态。

而柯林斯的这本书有力地证明,“几乎所有关于怎样实现公司大规模变化的现行处方都不过是神话。

”飞轮效应(theFlywheelEffect)

要理解企业“从优秀到卓越”的艰难历程,柯林斯让读者想象一个直径约30米、厚3米、重约26吨的铁制的轮子。

柯林斯说,“这个飞轮就是你的公司”——一家带着各种积习、陈规而且业绩“尚可”的公司。

你的任务就是让这个沉重的轮子运转起来。

你尽力推,轮子稍稍动了一下,又推,再微微动一下。

面对这个推一下,稍稍动一下甚至纹丝不动的轮子,你极容易绝望——你把这种绝望称为“面对现实”。

但实现了“从优秀到卓越”的企业的领导人的特点是不轻言放弃,

与此同时,他也决不幻想有什么神助出现。

他继续一点点地、几乎见不到成效地推,一圈,两圈?

?

旁观者觉得他在做无用功,但他渐渐感到轮子有了一点惯性和“冲力”(momentum)。

他继续推?

?

一百圈,二百圈。

突然在某个时候,别人、连同他自己也惊奇地发现,轮子的转速明显加大了。

轮子自身的重量转化成一种自推力,终于疾速转起来了。

厄运循环(DoomLoop)“厄运循环”是飞轮效应的反面。

一些公司也想对现状进行变革,但他们不相信持续、成效呈加速度(开始后很长一段时间成效都不明显,直到最后才突然显著)发展的“飞轮效应”。

他们汲汲以求速效,他们喜欢声势浩大的动作——请著名的咨询公司来开处方,请来据说有巨大魄力的CEO,在媒体上发布轮番轰炸的新闻?

?

这些公司一直忘记了如何将巨大的重力转换成能自我驱动的惯性和冲力,对每一次大动作都寄予厚望,但每一次大动作都收效甚微。

“他们不是‘转飞轮’,而是陷入‘厄运循环’:

令人失望的结果导致缺乏理解的反应,这又导致一个新的方向(新的领导,新的方向),而新的方向导致惯性和冲力的缺乏,没有冲力又导致令人失望的结果。

这是一个稳步下降的螺旋状过程。

那些经历过‘厄运循环’的人,知道它是怎样抽干一家公司的精神的。

刺猬概念�TheHedgehogConcept古希腊诗人Archilochus说过一句让后世的思想家反复提到的话:

“狐狸千伎百俩而有尽,刺猬凭一技之长而无穷。

”狐狸生性狡猾,总是想出无数伎俩来克敌制胜,但它永远是一种弱势动物;刺猬看似无所作为,但凭其独有的防御能力,任何动物都奈何不了它。

柯林斯认为,企业和企业家也有狐狸型与刺猬型之分。

狐狸型企业总是业务头绪繁多,总是想着“应该做哪些事”,而刺猬型企业总是聚焦于自己能独当一面的业务,对它们来说,“做什么”的问题与“不做什么”的问题同样重要。

柯林斯发现,“从优秀到卓越”的企业都是刺猬型的,企业的领导人总是找到一个“凭一技之长而无穷”的“刺猬概念”。

他们常常问三个问题:

一、我们最擅长的是什么(以及我们最不擅长什么)?

哪些是对我们的经济引擎推动力最大的经济指标(利润多少,现金流量多大)?

我们的核心人员最热衷于什么?

尽可能清晰地回答这三个问题,你就会形成一个关于自己业务方向的“刺猬概念”。

这样的概念可能使你的企业脱颖而出。

“谁”(Who)——而不是“哪儿”(Where)

仅有“刺猬概念”是不够的,没有合适的人,再好的刺猬概念也无法实施。

反过来,如果你的团队中只是一些思想涣散、对做事情无所热衷(做什么都行)或热衷于表面文章的人,你根本就无法完整地回答三个关键的问题,因而得不出一个刺猬概念。

柯林斯调查发现:

“从优秀到卓越”的公司的领导人,在开始再造企业之前,不是从“哪儿”开始,而是从“谁”开始。

他把公司比作一个巴士,把企业领导人比作巴士司机。

领导人首先关心的不是向哪儿出发,而是

“从让适当人上车、让不适当的人下车、让适当人坐在适当的位置上着手的”,“首先是人,然后才是方向。

CEO往往有意无意地以媒体和公众为参照系,以个人的成就和形象为指向,第五级领导则尽可能与媒体和公众绝缘,总是以有利于股东和客户的利益为指向。

柯林斯认为,这种类型的领导是最高级(“第五级”)的领导。

其特点是个人谦卑与职业意志、外表的胆怯与深藏的雄心形成巨大的反差——“谦卑而执着,羞怯而无畏”。

只有他们才能带领企业完成“从优秀到卓越”的转变,他们不是“卓越”的领导,而是“伟大”的领导。

《从优秀到卓越》读书笔记——理念思考文

学习《从优秀到卓越》这部案例研究的典范著作的第一至第五章第一遍的时候,感觉对读到的部分管理理念有了一些初浅的认识,于是稍稍总结了一下。

一、关于“帕卡德定律”(来自第三章《先人后事》)

“帕卡德定律”说:

没有那家公司能在收入增长持续超出能找到足够合适的人员来实现这种增长所需的能力的情况下,仍然能成为卓越公司。

书中解释到:

任何卓越公司的最终飞跃,靠的不是市场,不是技术,不是竞争,也不是产品,而是招聘并留住好的员工,是永远寻找最优秀的人。

人力不是最重要的财富,合适的雇员才是。

那么,怎样才能成为“合适的雇员”呢?

企业又应该如何找到这关乎超越的“合适的雇员”呢?

我联想到粗略读过的《彼得原理》(管理学家劳伦斯.丁.彼得的作品)。

彼得根据千百个有关组织中不能胜任的失败实例的分析而归纳出:

“在一个等级制度中,每个职工趋向于上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地位。

”于是,员工成为“不合适的雇员”了。

在“彼得原理”的作用下,员工总是趋向于成为“不合适的雇员”。

那么让我们跳出这个原理的框框,思考一下如何尽量不让“合适的雇员”变为“不合适的雇员”的解决办法。

企业中的每一个人都会在职位上力求表现,但是是原地踏步一再留恋过去的成绩,还是有勇气开辟新的天地?

如果是开辟新天地,又如何保证不成为不合适的人呢?

从员工和组织两个角度来研究,要避开彼得原理的陷阱,从我工作的经验和观察来看,员工必须非常善于学习,随时随地保

持强烈的学习欲望,对新事物的好奇心永不止息且勇于尝试。

员工不急于挤入高处不胜寒的阶层,而深刻领悟巧胜于早的哲理。

组织的领导和决策者要领悟,理想境界永远无法达到,明白管理要寻求满意解而不是最优解,运用建立学习型组织的策略以及不断进行工作轮换,员工提升和下沉的措施兼而有之、交叉使用,才能使组织中的成员素质不断革新。

回到《从优秀到卓越》,第三章结尾处总结到:

“衡量某人是否‘合适人选’,主要看内在性格特征和天赋能力,而不是专门知识、背景或实际技能。

”这似乎是组织选拔“合适的人”的关键所在。

二、关于“斯托克代尔悖论”(来自第四章《直面残酷的现实(但决不失去信念)》)“斯托克代尔悖论”说:

“坚持你一定会成功的信念,同时,要面对现实中最残忍的事实,不论有多大困难,不论他们是什么。

”这个源于越战时期被俘投入集中营达8年之久的美国海军上将吉姆.斯托克代尔事迹的原理,阐述了走向成功的一个关键的心理秘诀。

他告诫我们,将人们区分开的不是困难的有无,而是对待生活中无法避免的困难的态度。

这使我依稀回忆起以前学过的课文――毛泽东先生《矛盾论》中关于“对立统一的法则”的论述。

“坚定成功信念”与“直面残酷的现实”是一对矛盾,困难容易使人产生惰性,畏惧退缩。

而成功的信念则会支撑思想循着心灵的地图摸索前行。

信念使我们在遭遇挫折时不是变得软弱,而是变得更加强大。

正如毛泽东先生论述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时提出的“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一样,“坚定成功信念”即是“战略上藐视敌人”,“直面残酷的现实”即是“战术上重视敌人”了。

我们看到,“斯托克代尔悖论”符合《矛盾论》的“对立统一的法则”(纵观古今中外,这类理论总能找到异曲同工之处的。

)人生的信念仿佛灯塔,指引航船前行。

记得读到过一位旅人谈起一段令人难以忘怀的故事:

“我在某次的海外旅行时,有过一个非常的经历。

一群栖息在低地的蝴蝶,为了某种不可思议的力量,远离自己的家乡,勇猛地飞向高山,在喜马拉雅山那一片冰天雪地中,蝶群陆续地跌落,白皑皑的雪被它们黄色的翅膀所覆盖着。

但每个斗士都毅然决然地朝向那高耸的山岭,勇敢地拍动他们的小翅膀?

?

”至今仍历历在目,每每遭受挫折,就忆这段故事来,于是又有了前行的动力。

“斯托克代尔悖论”由军事上运用到企业管理研究中,它揭示了企业取得成功就要兼顾悖论的两个方面,达到对立统一,做出正确的决策。

三、关于“刺猬理念”(来自第五章《刺猬理念(三环内部的简化)》)

伯拉图在《特尔菲神谕》中说:

“认知你自己”。

“刺猬理念”来自于对三方面的深刻理解:

1、你能够在什么方面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

同样重要的是,你不能在什么方面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

2、是什么驱动你的经济引擎。

3、你对什么充满热情。

对照我读过的另一本不错的书《现在,发现你的优势》(马库斯.白金汉唐纳德.克利夫顿著,中国青年出版社),来探讨一下“刺猬理念”与盖洛普优势理论的共通之处。

从盖洛普优势理论出发来看,漠视优势有三种情形:

1、尽管优势如此重要和可爱,但人们历来并不注意它,更枉谈珍惜和发挥;2、就算我们看重优势,但我们知道自身优势何在吗?

3、就算我们知道自身优势何在,不少人确并不喜欢他们的发现。

相反,他们继续羡慕别人身上他们认为含金量更高的优势,并徒劳无功地通过各种努力去当别人,而不是他们自己。

盖洛普优势理论指出,大部分组织都建立在对人性的两大误解上:

每个人都能学会做好几乎任何事;每个人的最大弱点就是他/她进步的最大机会。

进而指出:

世界顶级经理人所遵循的两大观念是:

每个人的才干都经久不变,与众不同。

每个人最大的成长空间在于其最强的优势领域。

适用于组

【篇二:

读书笔记格式】

阳谷县实验中学

读书笔记

班级姓名

年月日

读书名言

1、读书使人心明眼亮。

——伏尔泰

2、为乐趣而读书。

——毛姆

3、积财千万,无过读书。

——颜之推

4、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

——叶圣陶

5、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三国志》

6、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朱熹

7、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培根

8、读书使人成为完善的人。

——培根

9、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

11、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

——郭沫若

关于读书笔记

我们在阅读书籍或文章时,遇到文中精彩的部分或好词佳句和自己的心得、体会,随时随地把它写下来的一种文体。

读书要做到:

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这“手到”就是读书笔记。

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应根据不同情况,写好读书笔记。

写读书笔记,对于深入理解、牢固掌握所学到的知识,对于积累学习资料,以备不时之需,很有必要。

作读书笔记不仅能提高阅读书、文的效率,而且能提高科学研究和写作能力。

摘要式即将书中或文章中一些重要观点、精彩精辟语句,有用数据和材料摘抄下来,目的是积累各种资料,为科研、教学、学习和工作作好准备。

可按原书或原文系统摘录;也可摘录重要论点和段落;还可摘录重要数字。

最好从修辞角度、描写方式和感情表达上对摘录内容做点评和赏析。

心得式读书笔记,即读后感。

是读书或读文章后写出的自己的认识、感想、体会和启发。

常用方法有:

札记,它是摘记要点与心得结合的产物;心得,也叫读后感。

将读书体会、感想、收获写出来;综合观点、见解,提出自己看法并记录下来,也是很好的读书方法。

【篇三:

读书笔记】

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课外阅读指导2009-01-0717:

48:

05阅读203评论2字号:

大中小

订阅

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很多。

从内容来说,无非两类,一类以记书的内容为主,一类以记自己

的感受为主,前者多是为了吸收,后者多是为了思考。

从形式上来说,可以分为三种,一种

是记在书上,一种记在本子上,再一种是记在活页纸或卡片上。

前两种比较系统,复习起来

可以联系全书;第三种比较灵活,可按问题重新组合,便于检索,或根据需要再次分类研究。

在阅读时应选用哪一种方法做笔记最好,要根据阅读的目的和个人的习惯、能力来决定,不

能一概而论。

下面介绍经常被采用的几种笔记形式,同学们可按阅读的步骤选择使用。

一、符号笔记

就是用不同开头或不同颜色的线条、图形在书刊上作出标记。

例如用绿色的直线表示重点,

用蓝色的波纹表示疑难,用紫色的双圈标在句末表示赞赏,用红色的问号标在正文左右的空

白处表示内容有错误等。

有时还可以配合符号,写上简要的几个字,使符号的意义更具体明

确。

这种笔记,一般在初次阅读时使用,目的是引起注意。

因为在阅读过程中感到有些问题须作

进一步思考,或者要设法记住它,便随手标示出来,准备回过头来仔细研究。

必须强调的是,

书刊应是属于自己的,才能在上面打上各种标记。

符号笔记的各种符号,各代表什么意思,由自己掌握。

对那些比较长的段落,还可以用阿拉

伯数字标出层次,以使其眉目清楚,条理系统。

但要注意:

各符号使用前要加以设计,线条

和图形的含义要固定,阅读自始至终都要前后一致,也不能一天一变,反而把自己弄糊涂了。

使用的符号不可过多,这样才能保证一打开圈点过的书就能明白。

还要注意圈点和勾画的地

方也不宜过多,通篇都加了五花八门的记号,反而起不到重点的作用。

二、批注笔记

批注笔记就是在书眉上写上校文、订误、提示、心得、评语等眉批,或在原文后面加眉批,

在行与行之间加行批,在正文两白边旁批,在佳妙处加旁点,在最精辟处加旁圈。

这类笔记

的好处是随读随写,不受约束,往往迸发出思想的火花。

写得好的批注笔记,小而精,见解

独到,一语破的,能启发顿悟,即所谓“思理入妙,要言不烦”。

这样的批注是哲学思辩性

与文学精炼性的统一,不但于笔记者本人有回味的价值,其他读者亦以一睹为快。

古人就很

珍爱这类批语笔记,像李贽的《史纲评要》,金圣叹、毛宗岗评的《水浒》和《三国演义》,

脂砚斋的《重评石头记》,流传甚广。

批注时应该做到即言之有物又简明扼要。

批语要有分析,不管是褒是贬,都应该说点根据来。

随便加上一些“好”、“绝妙”或“废话”、“胡说”之类的话是没有用处的。

但批语也不应过

长,啰里啰嗦地说不到点子上也不好。

和符号批记一样,这种形式也是当书刊是属于自己的才适用。

例一:

我说这三个例子是说明:

毛主席也是封建社会农民家庭出身的一个孩子,他也曾经迷信过,

他也曾经读过古书,他也曾经研究问题开始注重一个方面,对另一个方面没有注重。

他之所

以伟大,在于他从迷信中觉悟出来,否定旧的;他之所以伟大,更在于他敢于承认旧的过去。

四个“也”突出作为普通人的特点。

说明伟大的原因。

(周恩来《学习毛泽东》)

例二: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

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

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

杂样儿,有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

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

青草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唱出

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盼春。

以下描春

春草图。

小草的动态、质地、

色泽、长势。

春花图。

树上、花下、遍地:

春明明媚,令人沉醉。

春风图。

嗅觉写出春风的沉醉,视觉、听觉刻画出春风的和谐。

(朱自清《春》)

例三:

孔乙己显出极高兴的样子,将两个指头的长指甲敲着柜台,点头

迂腐炫耀

说:

“对呀对呀!

?

?

回字有四样写法,你知道么?

我愈不耐烦了,

努着嘴走远。

(鲁迅《孔乙己》)

三、摘抄式笔记

就是把原文重要的语句、数据、公式、定理、精彩段落、精辟的论述、佳句、警句或重要的史实、资料等摘录下来,甚至全抄原文,以便日后查检。

关于词句、个别论点、个别事物的摘录,则宜用卡片或活页约的形式,以便于分类保存查检;整本书或长篇文章的详细抄写,宜用笔记本的形式,可多备几个笔记本。

按需要门类分别抄写。

更为省事的就是将这些文字(或图画)剪下来,贴在笔记本或不用的杂志上,如果书刊不是自己的,则可以先复印后剪

贴。

采用摘抄式笔记须注意:

1.要摘抄那些精彩、有价值、有必要的内容;

2.摘录后要经过核对,注意与原文相符,甚至标点符号也要与原文一样,否则就有可能把作者的原意弄错;

3.摘抄前后或中间有所省略,要用省略号表示。

如果遇上原文已有的省略号,要加括号注明“(省略号为原文已有)”,以便区别;

4.摘录可以帮助记忆,同时,抄录下来的资料也有利于保存,便于今后温故知新或写作征引,所以,一定要在抄录(或剪贴)后注明资料的来源,如书名或刊名、编著者、出版社、出版年月等,需要时可查考原文;

5.使用卡片摘抄资料,一张卡片只能记一条材料,不能因为怕浪费纸张而在一张卡片上记几条材料。

否则,不便于分类,也不便于检索;

6.如果能在抄录后,随时写一点体会、感想,可以促使自己对原文的理解。

例一:

(妙录名言)

类:

名人名言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马克思:

《资本论》法文版序言,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26页。

——端正学习态度,培养良好习惯

例二:

(摘抄优美的语句)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星罗棋布玉立婷婷的荷花。

红荷垂露,盈盈欲滴;白荷带雨,皎皎无瑕;怒放的,嫩蕊摇黄;含苞的,娇羞欲语。

再加上绿盖叠翠,青盘滚珠,好一幅迷人的景色。

(描写夏日荷塘景色。

摘自《荷叶咏》)

见《散文选读——少年课外阅读辅导》第119页

少年儿童出版社1981年7月出版

四、索引式笔记

就是将所读书、文中的重要资料,按问题性质记明出处、作者、页数等在卡片上。

索引是检索资料的一种工具。

严格说来,它同勾画一样,还不是真正的读书笔记。

在什么情况下要做索引笔记呢?

第一种情况是为了研究某个问题,急于从很多书中找全有关这方面的资料,读过以后来不及摘抄;第二种情况是整本书中有关某个问题的论述材料很多,简单抄摘不解决问题,详细抄下来又太耽误时间;第三种情况是自己有这本书,只需要按问题编出索引,随时查阅起来就很方便,不需要时再专门抄摘;第四种情况是有时做的专题笔记很多,使用时查阅起来仍有困难,也还需要做一个笔记材料索引。

做笔记材料索引的方法,将在后面第二节谈到。

索引的特点就是只记一个意思(或文题)和出处,非常简明。

除了方便查阅外,有时单把有关某个问题的所有索引浏览一下,也非常有益,能够帮助你概要地掌握全部观点和材料。

例一:

(笔记材料索引卡)

春(朱自清)类:

散文

见《读书笔记》3号本第5页

例二:

如何培养创造力类:

创造篇

见杨智主编《青少年心理健康指南》

第115-118页,第257-259页

中国戏剧出版社1995年版

五、提纲式笔记

提纲,就是把整本书的内容要点,用简练的语言,以标题的形式依次地记载下来。

提纲是一篇作品的明细表,采用不同种类的提纲,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得到作品不同角度的内容。

所以做提纲式笔记既概括了读物内容,锻炼了概括能力,又使我们印象中的作品更具条理性,便于掌握全书的内容、逻辑结构、作者的思想脉络和写作方法,其效果比重读一遍还要好。

复习时便可凭借这些提纲生发开去,产生丰富联想而又不把主要意思遗漏掉。

不少同学就是通过提纲的办法,把书“读薄”的。

提纲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段落提纲、情节提纲、描写提纲、说明提纲、人物提纲、论点论据提纲和论证提纲等多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