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高考模拟测试备考试题3280.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99225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59.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高考模拟测试备考试题328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高考模拟测试备考试题328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高考模拟测试备考试题328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高考模拟测试备考试题328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高考模拟测试备考试题328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高考模拟测试备考试题3280.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高考模拟测试备考试题3280.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高考模拟测试备考试题3280.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高考模拟测试备考试题3280.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高考模拟测试备考试题3280.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高考模拟测试备考试题3280.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高考模拟测试备考试题3280.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高考模拟测试备考试题3280.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高考模拟测试备考试题3280.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高考模拟测试备考试题3280.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高考模拟测试备考试题3280.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高考模拟测试备考试题3280.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高考模拟测试备考试题3280.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高考模拟测试备考试题3280.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高考模拟测试备考试题3280.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高考模拟测试备考试题3280.docx

《高中语文高考模拟测试备考试题328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高考模拟测试备考试题3280.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语文高考模拟测试备考试题3280.docx

高中语文高考模拟测试备考试题3280

高中语文高考模拟测试备考试题2019.10

 

1,,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游天姥吟留别》)

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黄山寻泉

洪烛

泉是水的童年。

在黄山,我寻找童年时代的水--婴儿般的眼神,未遭受任何污染。

认识一个陌生人,只需要一瞥。

哦,你就进入它的记忆,水的记忆是倒影。

你在倒影中变得无比真实……

金嗓子、银嗓子,叮叮咚咚响起来了,书声琅琅。

露天的课堂,一群孩子在朗读。

泉水并不识字,幸好它们捧着的,也是一部无字天书。

黄山是这一群孩子的课本。

松涛阵阵,掀开了一页又一页。

从静里面读出了动,从梦里面读出了醒。

涓涓细流,穿梭在群峰之间的一根根线。

织啊,织啊……为了织出一幅想像出的画,黄山的迎客松,抖落满地的针。

山、水、树木,都在等待一个会刺绣的人。

泉逐渐成长。

经历了它的变声期和青春期,摇身一变,成为溪流,成为山涧,成为有梦想的深潭、湖泊……

黄山作证,那著名的人字瀑,就是泉水的成年礼!

一次美丽得让人心跳的考验。

纵身一跃,以最快的速度、最夸张的动作,告别了童真,告别了青涩而幼稚的季节。

像一棵树,开出了花、结出了果,并且长出繁茂的枝叶。

柔若无骨的水哟,又像一个大写的人,长出血肉、骨骼、眉毛、胡须、喉结……长出一撇和一捺。

瀑布是站立起来的河,是立正的水,挺直腰杆,踮起脚尖。

黄山的水啊,通过瀑布,而展示着模特一样修长的身材。

黄山的水啊,不仅富有曲线美,而且站着也会做梦。

这流淌的雕塑,这豪华的梦境,这伟大的自由落体!

为水的成长史掀起了高潮。

我想起安格尔的那幅叫做《泉》的油画:

一位裸体的浴女,把水罐举过肩头,而水罐正在倾斜,制造最小的瀑布……

泉是水的昨天。

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水的前世还是水,只不过更为纯洁。

黄山有灵泉,心诚则灵。

那是最古老的温泉,比杨贵妃的华清池还要古老。

传说我们祖先的祖先--黄帝,在这里沐浴七七四十九天,白发变黑,返老还童,羽化登仙……这就是黄山的名字的起源:

黄山,黄帝之山。

泉水孕育了一个神话。

追随黄帝遥远的脚步,我来到黄山,是寻泉呢,还是寻梦?

寻一个古老的梦?

黄山,梦开始的地方。

瀑布,是黄帝的白发三千丈。

我从温泉里试探黄帝的体温。

温泉是正在酝酿的酒,使石头醉了,使松树醉了,使早来的李白醉了,也使迟到的我醉了。

温泉,酒香四溢、花香四溢,使整座黄山都醉了,纵横交错、龙飞凤舞的溪流、瀑布,是它写不完的草书……

黄山啊,我不得不相信:

你的身体是泥做的,而灵魂是水做的。

那深邃而温柔的泉眼,有你灵魂的起源。

半梦半醒之间的,是分不出性别的森林和随时变幻着面孔的云。

黄山,你的身体醉了,你的灵魂也醉了。

泉是水的初恋。

没有海誓山盟,依然刻骨铭心。

在离别之后,终日以泪洗面。

处女一样的清泉,赤子一样的温泉,正如亚当与夏娃,回忆着伊甸园,回忆着初恋的那一瞬间。

黄山,一个远离人间烟火的浪漫世界。

哦,我最畏惧的不是死亡,不是睡眠,而是醒来之后的告别……

人的记忆里,初恋最纯洁。

水的记忆,最纯洁的,是……刚刚诞生的泉。

在山外就听见水声,似曾相识,又无比陌生。

黄山是一种诱惑,温泉则是诱惑里的诱惑。

水中有一个你从来没有到过的家,为寻找温泉,我迷路了。

迷路本身,就是一条另类的路线。

我来黄山,寻找温泉,寻找初恋之前的初恋--那一份几乎已被彻底遗忘的浪漫与纯洁。

寂寞的温暖,也期待我的拥抱,不时在我耳边小声呢喃:

轻一点,轻一点……而我请求着的则是时间:

慢一些,慢一些……

虽然第一次见面,但我对黄山,早就有了乡愁。

它是我不曾见过的故乡。

来到黄山,我的双眼,成了最小的温泉。

温泉中的温泉,它只为美而流溢。

泉啊,又是山的乳汁、山的泪眼,日复一日,用一行又一行的热泪,为黄山--这座沉默的乐器,安上一根根充满弹性的琴弦。

飞鸟掠过,留下羽毛;落叶掠过,留下影子;影子掠过,留下再也看不见的风……风的手指掠过,一位无形的演奏者,留下无法模仿的颤音。

黄山,我走了,留下记忆里的倒影,和倒影里的记忆,构成经久不散的涟漪。

1.文章作者说“黄山作证,那著名的人字瀑,就是泉水的成年礼!

一次美丽得让人心跳的考验。

”这是怎样的一次美丽得让人心跳的考验?

联系文章的内容,试从内容、形式两方面回答

2.文章的标题是“黄山寻泉”,作者从哪三个层面在寻找?

结合全文内容,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3.“迷路本身,就是一条另类的路线。

”结合文章的内容,说说你对“一条另类的路线”的理解。

4.文章结尾段,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写出了作者告别黄山泉水后心中荡起的涟漪?

结尾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3,从下面给出的主题词中任选一个,仿照“示例”拟写一副对联。

要求:

内容健康向上,除“对仗”外,还需运用至少一种修辞方法;每联的字数在7~12字之间。

主题词:

1.孔子庄周;2.泉水垂杨;3.学生教师

示例:

泰山黄河

泰山无辞累土方成其大,黄河未弃细流乃见斯长

主题词:

对联:

4,请为下面的消息拟写一条导语。

(不超过40字)

新华社东京12月28日电(记者吴谷丰)据日本共同社报道,

今天,执政的公明党干事长北侧一雄说,日中两国领导人在会谈时确认将进一步发展两国战略互惠关系,这将成为推动两国关系向前发展的重要基础。

执政的自民党干事长伊吹文明说,两国领导人一致同意在环境和经济等广泛领域追求共同利益表明,双方共同认识到,两国不进行合作无益于人类和世界。

同一天,在野的民主党干事长鸠山由纪夫说,日中两国领导人会谈时就面向未来、加强友好关系发出了信号,令人欣慰。

共产党委员长志位和夫说,日中领导人确定了发展战略互惠的方向值得好评。

5,仔细观察理解下图,并认真阅读相关介绍文字,尝试着写一段说明文字。

要求:

必须运用说明的表达方式,并能用一句话概述它的象征意义,字数不超过100字。

简介:

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接力标志,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火凤凰”的概念,凤凰在中国文化中是吉祥、永生的代表,高贵美好的象征。

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春雨是柔和的,润物细无声,让禾苗解除干渴;月光是柔和的,皎洁如水,给大地镀上银辉;母亲的眼睛是柔和的,款款流转,温暖儿女的心房;善良人们的心地是柔和的,人间因而趋于和谐融洽。

柔和是一种美丽,柔和是一种力量,柔和还是……

读了上面的文字,你有何感受和想法,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7,阅读下文,完成:

①真是东方不亮西方亮,正当超女等各种选秀进入低潮渐近尾声的时候,一场因重拍电视剧《红楼梦》而进行的全民参与的选秀活动,热火朝天地拉开帷幕。

举办方和参与者都热情有加,红楼选秀的网站点击率爆棚,大学校园红楼讲座人满为患,大观园里秀一把贾宝玉林黛玉们的人摩肩接踵,街头随机来访行人,每人都有自己心目中的红楼梦中人的形象演绎准则。

除《红楼梦》的魅力之外,也足见大众文化的魅力和影响力。

此次媒体再次参与了大众文化的创造,并调动受众一起参与,才创造出了这样全民狂欢的神话。

②可以说,这次红楼选秀是以前曾经红火过的超级模仿秀的延续或变种,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超级模仿秀模仿者的角色还只是单兵作业;而今天因《红楼梦》是一部大戏,所模仿的角色便自然而然使得彼此有了联系,不仅增加了戏剧性,无形中还调动起人们童年过家家般的游戏性。

和刚刚红火过的超女相比,它不需要超女年龄和唱功两项基本要求,只要有对《红楼梦》中人物形象与性格的基本把握就行了,无论长幼男女,入门门槛很低,其娱乐性和参与性便更加强烈,更加便当,可以说超过了以往超级模仿秀或超女等任何秀场。

③不管最后《红楼梦》是拍还是不拍,拍得好坏,都已经不是这场活动的主旨;不管参与者的目的是为了对生活和现实的逃避或解脱,还是一种走火入魔的满足感,或是梦想的一条成功的捷径,也都不是这场活动所要和所能够承载的。

关键在于这场选秀活动,让受众看到了比电视剧《红楼梦》更好看好玩、也更真实更平民化更充满想象力的一面。

这便是大众文化的力量,它以崭新的形式,让媒体与受众一起互动,创造了一个想象的共同体和嘉年华的游乐场,为单调的电视节目和枯燥的日常生活增加了色彩。

④这确实是一个媒体左右社会想象的时代,媒体不再仅仅告诉你资讯,而且为你造白日之梦。

尽管这样的白日梦任何一个参与者都明白带有一目了然的游戏色彩,暂短一瞬梦中惊醒之后,不过是一场游戏一场梦。

但是,人们认同这种游戏色彩,并乐此不疲地参与这样的游戏,这个选秀过程,已经超出了游戏的范畴,成为了大众文化所创造的后现代一种新的文本。

这个文本的意义,一方面在于原像与镜像矛盾的凸显,一方面在于现实生活和虚幻界限的模糊。

前者隐现着人们内心的矛盾,后者彰显着人们梦想的渴望。

一部古典的《红楼梦》,便这样和今天的人们迅速而无障碍地连接在一起了,只要你愿意参加,每个人都可以被怀疑或被认为是梦中人,你自己更可以有强烈而主观的对梦中人的认同感。

一部《红楼梦》便不再是梦,而成为了生活的真实;《红楼梦》中的诸多人物,不再活在艺术中或活在屏幕上面,不再活在学者的权威诠释里,而可以“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它是你自己,是你自己的影子,或者是你自己的一种选择。

只有这样后现代的大众文化文本,才有可能借助我国文化元典,又融入现代时尚,再调动全民的参与,为我们创造出这样的可能性,将一锅《红楼梦》的百年老汤,重新搅拌出新的味道和滚沸的热气来。

⑤这场红楼选秀最值得我们重视的意义,还在于那么多普通人在选秀过程中,如数家珍般对《红楼梦》书中某一个人物的认同。

这是在世界的任何一个国家里都不会出现的现象,你能够想象在美国或在英国,能够也有这样一部经典之作,让全民一起那样熟稔并集中认同其中的任何一个人物吗?

在这里,尽管我们可以看出一些参与者的一些简单而浅薄的盲目,以及对于经典《红楼梦》认知的盲点,但是,应该从中看到值得我们高兴的事实,那便是大众越发理解《红楼梦》在历史文化传承中的价值与作用,以及中国人对传统经典认同的文化根性的把握和定力。

⑥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经典束之高阁保持完整性是没有意义的,经典被利用才有意义。

经典的学术研究,可以是少数人的事业,但经典为大众所拥抱,才能够焕发出青春。

一部《红楼梦》,经过这么多人热情的投入,才会重新演绎并创作出《红楼梦》新本来,重拍《红楼梦》,是值得期待的。

1.第②段中”单兵作业”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红楼选秀活动增强了戏剧性、娱乐性和参与性。

B.红楼选秀活动是一个充满了想象力的游乐场。

C.作者担忧的是参与者对于《红楼梦》认知的盲点。

D.红楼选秀与超级模仿秀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3.第④段引用“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④段认为人们乐此不疲地参与《红楼梦》选秀这样游戏的原因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纵观全文,红楼选秀的意义在于: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文,完成:

书院清池

①世上有各种各样的“池”,如供乐队演奏的乐池,让众人起舞的舞池,给文人挥洒的砚池。

然而,书院的那一方清池却特别令我钟爱,像有珠宝之癖者私藏昂贵的宝玉。

我将那一方清池珍藏在自己的心中。

②乡野之间有许多池塘,它们那天然的野趣,当然也引人注目留连,特别是久住尘嚣的人,天天囚禁在鸽笼般的居室,几乎不知池塘为何物,自然更愿一塘春水或秋水照亮他们蒙尘的眼睛。

我喜爱乡野的池塘,然而,我最珍爱的,毕竟仍是书院的那一方清池。

每隔一段日子,我就要渡湘江而西,去它的身边小坐。

③我来时正是夏日午后,池周高树上的夏蝉正在操练那古老而常新的乐曲。

唐代虞世南是它们的知音,只是不知它们懂不懂得他所写的“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的名句?

除了年复一年的蝉声,就是终年不断的水声了。

清池的身后就是岳麓山,山上百泉奔赴,潺潺的流水汇成了这永不干涸的一汪碧池。

如一匹软缎的清池,水面上本来绿得一无所有,但池的对称两角,却有两丛夏荷绣出几铢青钱数枝碧玉和几盏荷花,那红花是碧水也浇不灭的火焰。

它会从夏日一直烧到秋深,要等到来过长沙的李商隐“留得残荷听雨声”的那一声喟叹,才会将它吹熄。

红荷碧水,这本来已经动人心目了,但不时还有白蝴蝶和黄蜻蜓飞来,它们肯定是在说:

这是一幅印象派的明丽水彩,怎么不让我们也来着色?

④书院清池的美使我倾心,它的静也令我徘徊。

清泉之侧是学院历代山长的住所,晴明之日,粉墙青瓦飞檐的古建筑在池边拍一帧倒影,明月来时,碧水在池心将它洗得晶莹透亮,宛如李白小时不认识的白玉盘不慎掉落水中。

虽是千年书院,平时游人却不多,如果门庭若市,嚣声盈耳,如同时下的股票交易市场和日趋茂盛的夜总会,那就未免唐突山灵与水神而大煞风景了。

这一曲清池,据说从前名“碧沼观鱼”,我以前来游时和友人说可以改为“洗心池”。

人在世间忙碌奔波,或为柴米油盐,或为升沉荣辱。

费尽了心计与心机,人也蒙尘,心也蒙垢。

如果能到池边来对明镜而自鉴,濯清波以洗心,那不也是让灵魂净化的功课吗?

正如同仿效高僧之面壁,我此刻面池而坐,我的心池哪有这方明镜的纯净清明?

⑤世间也许还有不少这样的池塘,但是,像岳麓书院这一方清池那样富于文化意蕴的,恐怕还不多见吧?

它“得地独厚”,不是深山中隐姓埋名的野水,也不是宫苑里荣华富贵的池塘,它栖身于千年书院之内,非那种无名氏或暴发户可比。

此外,池以文传,历代有关的题咏且不去说它,南宋朱熹那首有名的《观书有感》,我就怀疑是这一方清池灌溉而成,宋代乾道三年(公元一一六七年)秋八月,时年三十八岁的朱熹来岳麓书院讲学,和抗金名将张俊之孙张轼寓居于清泉之侧的百泉轩,题匾额“百泉轩”三字。

他的《观书有感》是: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⑥他写的是读书的感受,不也正是我眼前的清池景色?

我想叩百泉轩的门环去请教朱老夫子,可是那里已经成了文房四宝等物的展卖厅,朱老夫子则早已不见踪影,只有注入清池的活水凉凉而潺潺犹似旧时。

⑦从滚滚红尘中偷跑出来,小坐在如此的清池之旁,读清池如同读一部佛典,可以消除你扰攘于尘世中的许多俗念与忧烦,好像远行人在赤日炎炎中于路边的一处凉亭歇息,和清池相映成趣的天籁与人籁,最好是几句鸟语,数行书声……

⑧不过,这清池究竟和什么相仿佛呢?

如果有人说它像一方砚池,那我倒会欣然赞同,因为它们不仅外形相似,而且文房四宝之一的砚池也是书院中的必备之物。

身为越来越商业化功利化的社会中的文人,我也祈望清池能洗我俗肠,助我灵思,润我彩笔,让我也写出可圈可点甚至鹏飞远举的文章来。

于是,记不起是哪一天,我离开书院时就将这一曲清池一方名砚带走,至今珍藏在我的怀袖。

1.写出高中课本中与荷花有关的一个篇名《》。

2.文章第③段对蝉声的写作是为了体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第②~⑤段的内容,概括作者描写的书院清池所具有的特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⑧段划线句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A.第⑤段提到南宋朱嘉的《观书有感》,体现了岳麓书院这一方清池富有的文化意蕴。

B.第④段“如同时下的股票交易市场和热闹的夜总会”,用对比突出了清池给人们带来心灵上的安静。

C.第⑥段写到百泉轩只有注入清池的活水仍是旧时的,表达出作者对物是人非的悲哀之情。

D.第②段对乡野的池塘的写作,是为了衬托我对书院的那一方清池的喜爱。

E.第⑦段“几句鸟语”,一个“句”字,巧妙地把学府氛围和作家志趣所共有的“清雅”暗示出来了。

F.作者把书院清池比作一方“砚池”,是表明作者对越来越商业化功利化的社会愤慨不平的一面。

6.第③段作者对书院清池的描写很有特色,请选择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者建议将书院清池的雅号“碧沼观鱼”更名为“洗心池”,你觉得哪个名字更好?

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__________,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柳永《雨霖铃》)

10,____________________,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书怀》)

11,玉鉴琼田三万顷,____________________。

(张孝祥《念奴娇》)

12,《出师》一表真名世,____________________?

(陆游《书愤》)

13,有志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亦不能至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14,工欲善其事,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

15,竭诚则吴越为一体,____________________。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16,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

水调歌头•闻采石战胜

张孝祥

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

何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

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①。

剩喜②然犀处③,骇浪与天浮。

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

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

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

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

【注】①吴钩:

指刀。

②剩喜:

甚喜,非常喜。

③然犀处:

指采石矶。

1.“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这里的“周与谢”指的是____________(写出其中一个的人名即可)。

2.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上片反映了作者“闻捷”以后的高兴、亢奋的心情,同时又包含有悲慨情绪。

B.作者把采石鏖战的激烈战况构想成“骇浪与天浮”的画面,可见其词风豪放的一面。

C.从题目《闻采石矶战胜》可以想见词人激动的心情,同时也说明了写作本词的缘由。

D.下片由回忆古代两位北抗强敌的英雄写起,情感低沉,充斥着浓重的悲绪。

3.就作品中的画线句,联系全篇内容,从一个角度写一段鉴赏文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下文,完成:

翰,字子羽,并州人。

景云元年,卢逸下进士及第。

又举直言极谏,又举超拨群类科。

少豪荡,恃才不羁,喜纵酒,枥多名马,家蓄妓乐。

翰发言立意,自比王侯。

日聚英杰,纵禽击鼓为欢。

张嘉贞①为本州长史,厚遇之。

翰酒间自歌,以舞属嘉贞,神气轩举。

张说尤加礼异,及辅政,召为正字,攫驾部员外郎。

说罢,翰出为仙州别驾。

以穷乐畋饮,贬岭表,道卒。

翰工诗,多壮丽之词。

文士祖咏、杜华等,尝与游从。

华母崔氏云“吾闻孟母三迁,吾今欲卜居,使汝与王翰为邻足矣。

”其才名如此。

燕公论其文,“如琼杯玉斝,虽烂然可珍,而多玷缺”云。

有集今传。

太史公恨古布衣之侠,湮没无闻,以其义出存亡生死之间,而不伐其德,千金驷马,不啻草芥。

信哉,名不虚立也。

观王翰之气,其功人之俦乎!

(辛文房《唐才子传·王翰》)

【注】①《旧唐书》本传中记载:

张嘉贞任并州长史,这段时间,王翰未担任官职,居住本乡太原,受到张嘉贞的礼遇。

张嘉贞入朝后,张说为并州长史。

王翰曾举直言极谏、超拔群类等制科,又调为昌乐县尉。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恃才不羁()

(2)纵禽击鼓为欢()

(3)翰工诗()(4)而不伐其德()

2.下列句中加点词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A.及辅政,召为正字B.说罢,翰出为仙州别驾

C.吾今欲卜居D.太史公恨古布衣之侠

3.下列句子中“其”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其才名如此B.以其义出存亡生死之间

C.其若人之俦乎D.燕公论其文

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以穷乐畋饮,贬岭表,道卒。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信哉,名不虚立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作者对王翰的评价。

(用自己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