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992820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月夜》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月夜》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月夜》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月夜》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月夜》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月夜》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月夜》教案.docx

《《月夜》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月夜》教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月夜》教案.docx

《月夜》教案

《月夜》教案

一、教材分析:

  1、 歌曲《愉快的梦》这是一首优美抒情的儿童歌曲,它描绘了儿童在梦中那神奇般的想像,同时也反映出他们对生活、对自然景色的认知和理解。

歌曲具有摇篮曲的特点,6/8拍,速度较慢,节奏平稳,无太多的变化,表现了恬静、悠闲的意境。

第一乐段的旋律进行具有下行的倾向,使音乐显得深沉而带有神秘的意味。

第二乐段旋律进行转为上行,音区移高,前乐句的后半部分以模进的方式将前半部分的音型带入歌曲的最高音(la),和声上构成下属调,产生了明亮的色彩,使人好像听到孩子们在看到了幻境中的神奇景象时发出惊喜的呼喊。

歌曲反映了儿童对新奇而美好的事物所怀的向往和追求。

  2、歌曲《月亮月光光》这是一首以台湾童谣为歌词的创作歌曲。

由于歌曲旋律吸取了台湾地区的音调特点,因此歌曲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

歌曲由四个乐句组成,它们节奏完全相同,音调上抑扬起伏,优美流畅,勾勒出一幅月夜美景。

充满乡土气息的歌词更是给人以亲切、温馨之感。

合唱的两声部在音程关系上以四、五度为主,具有柔美、谐和的和声效果及我国的民族风格。

  3、弦乐四重奏《小夜曲》本曲为海顿所作《F大调第十七弦乐四重奏》中的第二乐章。

乐曲分为两个部分。

首先由第一小提琴带上弱音器奏出呈下行的柔美、活泼的主题旋律:

其他三个声部由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用拨弦奏法奏出吉他伴奏的效果,第二个主题由于运用大跳和变化音,使人感到更为活跃:

第一部分反复一遍以后,进入乐曲的第二部分。

这里的主题是第一个主题的变化和发展:

由于大跳和装饰音的运用,使这段音乐显得热情而富于生气。

接着出现了平稳柔和的另一段旋律。

乐曲在渐弱和渐慢中结束,留给听者是一派宁静、安祥的气氛。

这首小夜曲色彩明朗,节奏轻快,旋律优美,具有典雅质朴的情调,深受人们喜爱。

此曲也被改编为管弦乐曲、小提琴曲、钢琴曲和吉他曲。

   作者介绍,海顿(1732~1809) 奥地利作曲家。

出身贫苦,从小在艰苦条件下学习音乐。

1761年在公爵家当乐长,工作繁重,地位低下,但在此逆境中创作了大量作品。

至18世纪90年代初,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音乐家,后赴伦敦旅行,写了12部《伦敦交响曲》,这是他一生最优秀的作品,由此名震全欧。

他的创作以交响曲和弦乐四重奏最为杰出。

  4、无伴奏合唱《梦幻曲》,德国作曲家舒曼在1847~1848年间创作了一部钢琴套曲,题名为《童年情景》。

套曲共有十三首曲子,或写景、或状物、或抒情,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儿童纯真的心灵。

作者通过对童年生活的甜蜜回忆,把人们引入天真无邪的儿童世界。

根据作曲家的要求,十三首小曲要连续演奏,但是人们却常将第七首《梦幻曲》作为独立的乐曲来演奏或欣赏。

这段音乐的旋律温馨甜美,和声纯朴厚实,听来令人神往。

此曲除了作为钢琴曲外,还被改编成各种器乐独奏曲、合奏曲以及无伴奏合唱曲。

这首曲子为单主题的三段体结构。

主题旋律由两个四小节的平行乐句组成:

旋律气息悠长,起伏匀称,极富歌唱性,刻画了回忆和沉思的意境。

中音区和低音区的伴奏 (唱)声部和谐地呼应,更衬托出主旋律的隽永秀丽。

到了中段,这一主题除了在调性上作了变化处理之外,音乐性格并没有改变,依然充满了温馨与柔和的情调:

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主题旋律的变化再现。

它又一次使人感受到渗透在曲中的诗情画意,勾起人们对童年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憧憬。

当第二乐句在高音上作延长时,速度也逐渐慢下来,柔美的旋律将人们引入了美妙的梦幻境界,留下了无穷的遐想与回味:

无伴奏合唱是一种没有乐器伴奏的合唱形式。

它要求充分发挥人声特性,运用和声手段造成丰满多彩的音响,运用复调手法造成音乐的流动感、层次感,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

二、教学内容:

  1、表演愉快的梦

2、聆听歌曲《月亮月光光》、弦乐四重奏《小夜曲》

3、聆听《梦幻曲》、学习竖笛的吹奏要求。

三、教学目标:

   1、学习歌曲《愉快的梦》,学习6/8拍的含义,掌握歌曲的节奏情绪。

  2、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掌握“连线”、“下行”的音乐知识,并用于创作活动。

3、通过演唱体验“月夜”的音乐带给人们的美好的意境。

4、 本课的四首描绘“月夜”的中外音乐作品,充满着诗意,表达了音乐与社会的人文性。

让我们用轻柔的声音深情地表现这一特定的情景,体验这“月夜”的音乐带给人们的美好的意境。

四、重点难点:

    学习歌曲《愉快的梦》,学习6/8拍的含义,掌握歌曲的节奏情绪。

五、教学准备:

   琴、录音机、磁带、竖笛

六、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第1课时

【激兴导入】

 晚上你做梦吗?

你听听这是日本孩子做的《愉快的梦》

【寓教于乐】

 1、聆听范唱。

 

2.再听一次:

要听清他做一个什么梦?

在梦中看见了什么?

(教师参与认真听,并打拍子。

 3.师生谈话议论歌曲内容。

 4.你们是否注意到我刚才听的时候在做什么?

——打拍子。

请大家看谱,我们过去打拍子,都是四分音符为一拍。

而今天的拍子不一样,是八分音符为一拍。

请大家听我唱4小节曲调,我边唱边打拍,请大家认真听,认真看(教师范唱4小节曲调)。

 5.请大家边看谱,边跟我打拍子。

我再唱这4小节,已经领悟的同学可轻轻跟我唱。

 6.按刚才的方法,大家自学下面第二句的4小节曲调。

也就是带色块的4小节曲调。

 7.第三句曲调再听我唱,请注意在什么地方换气。

(教师示范乐曲的曲调,在换气处要示意一下)

 8.大家跟着我一起唱第三乐句。

 9.请大家整理一下全曲,自学把歌的曲调唱会。

 10.大家要非常连贯流畅地把曲调唱一下。

注意连音线。

 11.再听一次范唱。

【巩固延伸】

 1.全体唱歌词。

设问:

怎样才能把歌曲唱好?

 2.师生讨论。

答案:

 

(1)唱的时候好像自己在梦中看到小矮人,看到金星。

 

(2)因为是做梦,所以声音是柔和的,要唱得连贯。

 3.有感性地背唱歌曲。

听辨活动:

曲调的上行或下行

1.教师弹奏二遍。

  2.学生用手指向下或向下,表示听辨的答案。

 3.跟着钢琴唱一唱,感受一下旋律行进的方向。

音乐知识:

“下行”教学基本要求

 1.结合歌曲《愉快的梦》的教学进行讲解。

 2.当学生自学第二乐句时讲解。

设问:

这4小节曲调的行进方向有什么特征?

答案:

每两小节都是往下进行。

小结:

在音乐中曲调行进的方向往下行的,我们称为“下行”。

同时复习“上行”——温故而知新。

3、巩固:

《愉快的梦》曲调还有哪几处是下行的曲调请找一找并唱一唱,有没有上行的曲调也找一找并唱一唱。

编创与活动——编自己的歌

 1.创作4小节下行的曲调,节奏与音符完全按学生自己的愿望进行创作。

 2.教师对学生的创作,把典型的曲调介绍给全体学生,鼓励积极参与者。

【完美结课】

总结学习内容,师生再见。

【教后反思】

     在新课之前让学生复习3/8拍子的节奏及含义从而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6/8拍子。

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的学习降低了难度,同时使学生更加易于掌握和理解。

学生通过口读和打拍子的方式感受6/8拍子的节奏型。

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

使学生更容易感受节拍、节奏,在音乐教学的各项活动中都能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的创新能力,而通过自身感受的学习对音乐知识的理解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2课时

【复习导入】

复习歌曲《愉快的梦》,先跟琴演唱歌谱,再跟伴奏带演唱歌词。

一、聆听《月亮月光光》

 1.由于这是台湾民歌,歌词中带有方言,所以在聆听前要出示歌词,对方言要作解释(详见教材分析的谱例)。

 2.欣赏《月亮月光光》,要求边听边看歌词,设问:

这首歌曲讲述什么内容?

 3.复听全歌。

设问:

这首歌用什么速度演唱?

这样的速度对表演这首歌起什么作用?

 4.再次复听。

设问:

(1)这首歌的节奏有什么特点,你能用线条把它画出来吗?

  

(2)这首歌曲由几个声部演唱,也请用线条把它画出来行吗?

二、聆听《小夜曲》教学基本要求

  1.解题:

小夜曲原是中世纪欧洲骑士文学的爱情歌曲,是一种黄昏或夜间在室外演唱的歌曲或演奏的器乐曲。

  2.欣赏《小夜曲》。

介绍作品:

这是18世纪奥地利作曲家海顿所作《F大调第十七弦乐四重奏》中的第二乐章,音乐柔美、活泼动听。

  3.介绍作家:

海顿

  4、复听《小夜曲》主题旋律。

要求:

大家看着书本上的图形谱,第一个音是Mi。

设问:

你能听出是几个声部?

主旋律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衬托乐器的演奏方法上有什么特征。

(答案:

主旋律由一小提琴演奏,衬托的乐器用拨弦伴奏,由四件乐器合奏。

  5.再听一次全曲。

简单介绍弦乐曲重奏的形式,结合课本上的插图。

  6.小结:

这是描绘“月夜”主题的器乐曲。

【完美结课】

教师小结下课。

第3课时

一、欣赏

1.介绍《梦幻曲》是《童年情景》之七。

顺带介绍一下《童年情景》这部作品,有助于学生对《梦幻曲》的理解。

   2.初听《梦幻曲》。

设问:

这一演唱形式有什么特征?

是哪个声部演唱的?

听完后介绍童声无伴奏合唱的形式特征。

   3.复听《梦幻曲》主题旋律。

  讲解:

刚才听到的音乐都是由一个主题发展变化而成全曲。

聆听主题音乐(出示主题旋律谱)。

你感受到了什么气氛?

给你的感觉是什么?

跟着这段音乐哼唱一下。

   4.复听全曲。

要求学生闭上眼睛听音乐,用手势来表示旋律的起伏。

   5.小结:

这是夜晚温馨而甜美的梦。

二、学习竖笛  竖笛“Tu”的口腔动作

  1.吹气的练习:

  

(1)吹纸片

  

(2)吹气泡,按教材的图示练习。

  2.Tu的口腔动作:

   

(1)长音 

  

(2)短音

三、师小结,下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