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5章第3节第2课时细胞呼吸的原理及应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99724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5.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第5章第3节第2课时细胞呼吸的原理及应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中生物第5章第3节第2课时细胞呼吸的原理及应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中生物第5章第3节第2课时细胞呼吸的原理及应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中生物第5章第3节第2课时细胞呼吸的原理及应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中生物第5章第3节第2课时细胞呼吸的原理及应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高中生物第5章第3节第2课时细胞呼吸的原理及应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高中生物第5章第3节第2课时细胞呼吸的原理及应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高中生物第5章第3节第2课时细胞呼吸的原理及应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高中生物第5章第3节第2课时细胞呼吸的原理及应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高中生物第5章第3节第2课时细胞呼吸的原理及应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高中生物第5章第3节第2课时细胞呼吸的原理及应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高中生物第5章第3节第2课时细胞呼吸的原理及应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高中生物第5章第3节第2课时细胞呼吸的原理及应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高中生物第5章第3节第2课时细胞呼吸的原理及应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高中生物第5章第3节第2课时细胞呼吸的原理及应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高中生物第5章第3节第2课时细胞呼吸的原理及应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高中生物第5章第3节第2课时细胞呼吸的原理及应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高中生物第5章第3节第2课时细胞呼吸的原理及应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第5章第3节第2课时细胞呼吸的原理及应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

《高中生物第5章第3节第2课时细胞呼吸的原理及应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第5章第3节第2课时细胞呼吸的原理及应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生物第5章第3节第2课时细胞呼吸的原理及应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

高中生物第5章第3节第2课时细胞呼吸的原理及应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细胞呼吸的原理及应用

 

一、有氧呼吸

1.概念:

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大量ATP的过程。

2.主要场所——线粒体:

3.过程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场所

细胞质基质

线粒体基质

线粒体内膜

反应物

葡萄糖

丙酮酸、水

O2、[H]

生成物

丙酮酸、[H]、ATP

CO2、[H]、ATP

H2O、ATP

能量

少量能量

少量能量

大量能量

4.有氧呼吸反应式:

C6H12O6+6O2+6H2O

6CO2+12H2O+能量。

5.特点

(1)必要条件:

有氧参与,多种酶催化。

(2)过程特点:

能量是逐步释放的,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

6.能量转化:

1moL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后释放出2870kJ的能量,其中1_161kJ的能量储存在ATP中,其余的能量以热能形式散失掉。

二、无氧呼吸

1.类型:

对于微生物而言,根据产物的不同,可分为酒精发酵和乳酸发酵。

2.两种类型的比较:

 

酒精发酵

乳酸发酵

场所

细胞质基质

过程

第一阶段

葡萄糖

[H]+丙酮酸+少量能量

第二阶段

丙酮酸

酒精+CO2

丙酮酸

乳酸

反应式

C6H12O6

2C2H5OH+2CO2+少量能量

C6H12O6

2C3H6O3+少量能量

能量转化

1mol葡萄糖分解成乳酸后只释放196.65kJ能量,其中有61.08kJ储存在ATP中

三、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连线]

 

一、有氧呼吸

1.教材问题探讨分析

(1)仔细观察教材P93图5-8,分析线粒体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有哪些?

提示:

线粒体内膜向内腔折叠形成嵴,大大增加了内膜表面积,在内膜上和基质中含有许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2)观察教材P93图5-9,并阅读教材文字叙述,讨论并交流下列问题:

①试从元素角度分析有氧呼吸过程中各物质的来源、去向,写出反应式并用箭头进行标注。

提示:

②分析糖类(葡萄糖)为什么必须分解成丙酮酸后才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

提示:

因为线粒体膜上不含有运输葡萄糖的载体蛋白,葡萄糖不能进入线粒体(或线粒体内没有催化葡萄糖分解的酶)。

③细胞呼吸过程中能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提示:

细胞呼吸过程中储存在有机物中的稳定化学能,转变成储存在ATP的高能磷酸键中活跃化学能和热能。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细胞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线粒体。

(×)

(2)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能量最多的是第三阶段。

(√)

(3)细胞呼吸分解有机物释放的所有能量都用于合成ATP。

(×)

二、无氧呼吸

 读教材P94~P95无氧呼吸内容,讨论并交流下列问题:

1.所有生物无氧呼吸的产物相同吗?

说明理由。

提示:

不同。

因为不同生物细胞所具有的酶不同,导致反应途径不同,产物也不同。

2.无氧呼吸为什么产生的能量是少量的?

提示:

因为无氧呼吸生成的乳酸或酒精中储存大部分能量。

 

一、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联系与区别

1.细胞呼吸的过程图解

[特别提醒] 

(1)图中忽略细胞与线粒体的大小比例。

(2)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完全相同。

从丙酮酸开始由于是否有氧的存在及酶种类的差异,才分别沿着不同的途径形成不同的产物。

2.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

项目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同点

条件

需氧

不需氧

场所

细胞质基质(第一阶段)、线粒体(第二、三阶段)

细胞质基质

分解程度

葡萄糖分解彻底

葡萄糖分解不彻底

产物

CO2、H2O

乳酸或酒精和CO2

能量释放

大量能量

少量能量

反应条件

需酶和适宜温度

本质

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生成ATP供生命活动所需

过程

第一阶段从葡萄糖到丙酮酸完全相同

意义

为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特别提醒] 

(1)由葡萄糖的有氧呼吸反应式可知,消耗的O2与生成的CO2体积相等。

(2)有氧呼吸和酒精发酵中都有CO2生成,但H2O是有氧呼吸的特有产物。

(3)人和动物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但有些高等植物的某些器官如玉米胚、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等无氧呼吸也产生乳酸。

二、影响细胞呼吸的外界因素

1.温度:

通过影响呼吸酶的活性来影响呼吸速率。

与温度影响酶催化效率的曲线特征一致。

如图所示:

生产上常利用这一原理在低温下储存蔬菜、水果,在大棚蔬菜的栽培过程中夜间适当降温,来降低细胞呼吸,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2.O2浓度

(1)对于无氧呼吸:

随氧气浓度增加而受抑制,氧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氧气浓度达到一定值时,被完全抑制,如图1所示:

(2)对于有氧呼吸:

氧气是有氧呼吸的原料之一,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加,有氧呼吸速率增强,但当氧气浓度增加到一定值时,有氧呼吸速率不再增加。

如图2所示:

(3)绝大多数植物的非绿色器官或酵母菌的呼吸速率受氧气浓度的影响。

如图所示:

[特别提醒]

除了温度、氧气外,二氧化碳对有氧呼吸有抑制作用。

生物含水量的多少影响呼吸作用,在一定范围内,呼吸作用强度随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大。

[例1] (江苏高考)如图为细胞呼吸作用的过程,其中①~③代表有关生理过程发生的场所,甲、乙代表有关物质。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

A.①和③都具有双层生物膜

B.①和②所含酶的种类不同

C.②和③都能产生大量ATP

D.甲、乙分别代表丙酮酸、[H]

[解析] 分析题图可推测①为细胞质基质,②为线粒体基质,③为线粒体内膜;甲为丙酮酸,乙为[H]。

①与②中的反应类型不同,故所含酶也不同;③中进行有氧呼吸第三阶段能产生大量ATP,②中进行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少量ATP。

[答案] BD

[例2] 现有一瓶酵母菌和葡萄糖的混合液,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产生的酒精和二氧化碳如图所示。

则在氧气浓度为a时(  )

A.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不进行有氧呼吸

B.用于无氧呼吸的葡萄糖的比例是2/5

C.酵母菌有氧呼吸消耗9mol氧气

D.O2浓度对酵母菌的呼吸作用方式无影响

[解析] 假设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x,消耗的氧气为y,则由图中数据和细胞呼吸的反应式可计算出:

C6H12O6+6H2O+6O2→6CO2+12H2O

1      6  6

xy 15-6

得x=3/2,y=9

C6H12O6→2CO2+2C2H5OH

1   2   2

366

因此,酵母菌既进行无氧呼吸也进行有氧呼吸;用于无氧呼吸的葡萄糖比例为2/3;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为9mol;从图中看出,随着O2浓度的增加,产生的酒精量逐渐减少直至不产生酒精,可见O2可促进有氧呼吸,同时抑制无氧呼吸。

[答案] C

细胞呼吸方式的判断方法

(1)依据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判断:

①不消耗O2,释放CO2―→只进行无氧呼吸;

②O2吸收量=CO2释放量―→只进行有氧呼吸;

③O2吸收量<CO2释放量―→两种呼吸方式同时进行,且多余CO2来自无氧呼吸。

(2)依据酒精和CO2生成量判断:

①酒精量=CO2量―→只进行无氧呼吸;

②酒精<CO2量―→两种呼吸方式同时进行,且多余CO2来自有氧呼吸。

 

[网络构建]

填充:

①C6H12O6―→2丙酮酸+4[H]+少量能量 

②2丙酮酸+6H2O―→6CO2+20[H]+少量能量 

③24[H]+6O2―→12H2O+大量能量 ④细胞质基质

⑤线粒体 ⑥酶的活性 ⑦有氧 ⑧无氧 ⑨抑制

[关键语句]

2.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

(1)细胞质基质:

C6H12O6

丙酮酸+[H]+能量

(2)线粒体基质:

丙酮酸+H2O

CO2+[H]+能量

(3)线粒体内膜:

[H]+O2

H2O+能量

3.无氧呼吸的两种反应类型:

(1)C6H12O6

2C3H6O3+少量能量

(2)C6H12O6

2C2H5OH+2CO2+少量能量

4.真核生物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而无氧呼吸的场所只有细胞质基质。

 

1.在有氧呼吸过程中,水分子参与反应的过程和生成水分子的过程分别发生在(  )

A.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

B.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

C.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

D.第三阶段和第二阶段

解析:

选C 在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2分子的丙酮酸和6分子的水在酶的作用下,生成6分子的CO2和20分子[H]并释放少量的能量;第三阶段是前两阶段产生24分子[H]与6分子的O2反应,生成水并释放大量的能量。

2.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都产生的是(  )

A.二氧化碳         B.丙酮酸

C.[H]和ADPD.ATP

解析:

选D 在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中,都释放出能量,合成ATP。

3.下列细胞中,其呼吸过程会产生乙醇的是(  )

A.缺氧条件下的马铃薯块茎细胞

B.剧烈运动时的人骨骼肌细胞

C.酸奶生产中的乳酸菌

D.受涝的植物根细胞

解析:

选D 动物细胞、乳酸菌、马铃薯块茎、玉米胚等进行无氧呼吸可产生乳酸。

植物的常态根细胞在受涝(缺氧)条件下呼吸作用产生乙醇。

4.用含18O的葡萄糖跟踪有氧呼吸过程中的氧原子,18O的转移途径是(  )

A.葡萄糖→丙酮酸→水

B.葡萄糖→丙酮酸→氧

C.葡萄糖→氧→水

D.葡萄糖→丙酮酸→二氧化碳

解析:

选D 有氧呼吸过程中,物质变化过程为:

C6H

O6→C3H

O3(丙酮酸)→C18O2。

5.某种抑制剂使细胞的呼吸作用明显下降,则同期下列物质吸收和产生减少的分别是(  )

A.Ca2+、丙氨酸B.甘油、二氧化碳

C.氧气、水D.脂肪酸、乙醇

解析:

选C 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和氧气,产生CO2和水;利用某种抑制剂抑制细胞呼吸的进行,氧气的消耗量和水的产生量都会同期减少。

6.某些植物在早春开花时,花序细胞的耗氧速率高出其他细胞100倍以上,但单位质量葡萄糖生成ATP的量却只有其他细胞的40%,此时的花序细胞(  )

A.主要通过无氧呼吸生成ATP

B.产生的热量远多于其他细胞

C.线粒体基质不参与有氧呼吸

D.没有进行有氧呼吸第三阶段

解析:

选B 耗氧速率高说明有氧呼吸强;单位质量的葡萄糖有氧分解产生的总能量,有产热和形成ATP两个去路,ATP少说明产热多,B正确。

7.如图是酵母菌细胞有氧呼吸过程的图解。

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②③所代表的物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依次写出图中④、⑤、⑥所代表的能量多少:

__________(选填“少量”或“大量”)。

(3)如果氧气供应不足,其产物是________,反应的场所是________,该反应可以写成:

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根据图示物质转化关系及有氧呼吸过程中的物质变化过程判断,①是葡萄糖,②丙酮酸,③是氧气,④⑤⑥都是能量。

(2)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第二阶段都释放出少量能量,第三阶段则释放出大量能量。

(3)若氧气供应不足,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其反应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答案:

(1)丙酮酸 O2 

(2)少量、少量、大量 (3)C2H5OH(或酒精)和CO2 细胞质基质 C6H12O6

2C2H5OH+2CO2+少量能量

(时间:

45分钟;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高等植物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能产生CO2,它们分别形成于(  )

①细胞质基质 ②叶绿体 ③核糖体 ④线粒体

A.②④          B.①④

C.③②D.④①

解析:

选D 有氧呼吸放出的CO2是在线粒体内进行的第二阶段产生的,无氧呼吸只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2.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子风干脱水后呼吸强度增强

B.土壤淹水可导致根系发生无氧呼吸

C.破伤风杆菌在有氧条件下能大量繁殖

D.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氧呼吸逐渐减弱

解析:

选B 种子风干脱水后呼吸强度减弱;土壤淹水,导致根系因缺氧而发生无氧呼吸;破伤风杆菌属于厌氧型细菌,无氧条件下才能大量繁殖;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氧呼吸逐渐增强。

3.在生物体内有机物氧化分解的全过程中,完全在线粒体内进行的是(  )

A.C6H12O6+6O2

CO2+6H2O+能量

B.丙酮酸和水形成CO2和[H]

C.C6H12O6

2C2H5OH+2CO2+能量

D.丙酮酸转化成乳酸

解析:

选B 除有氧呼吸的后两个阶段是在线粒体中进行以外,无氧呼吸全过程、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均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4.在用酵母菌进行家庭酿酒的过程中,从密闭的发酵罐中检测到3种化学物质,其浓度变化如图,图中P、Q、R三曲线依次代表(  )

A.CO2、C2H5OH、O2B.CO2、O2、C2H5OH

C.C2H5OH、O2、CO2D.C2H5OH、CO2、O2

解析:

选A 在密闭的容器内,酵母菌开始进行有氧呼吸,消耗容器内的氧气,产生CO2和水,随着氧气的消耗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在整个过程中,O2减少直至消耗干净,酒精和CO2都是逐渐增加,直至容器内的葡萄糖被消耗干净,酒精和CO2的产生量不再增加。

5.一密闭容器中加入葡萄糖溶液和酵母菌,1小时后测得该容器中O2减少24mL,CO2增加48mL,则在1小时内酒精发酵所消耗的葡萄糖量是有氧呼吸的(  )

A.1/3倍B.1/2倍

C.2倍D.3倍

解析:

选D 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消耗O2,容器中O2减少24mL就等于有氧呼吸消耗的O2为24mL,根据有氧呼吸的反应式可推出有氧呼吸消耗O2的量等于其产生的CO2量,这样有氧呼吸产生的CO2为24mL,容器中CO2增加量为酵母菌进行呼吸作用产生的CO2总量,则无氧呼吸产生的CO2为(48-24)=24(mL),那么无氧呼吸所消耗的葡萄糖/有氧呼吸所消耗的葡萄糖=(24/2)/(24/6)=3。

6.将酵母菌研磨成匀浆,离心后得上清液(细胞质基质)和沉淀物(含线粒体),把等量的上清液、沉淀物和未曾离心的匀浆分别放入甲、乙、丙三个试管中,各加入等量葡萄糖溶液,然后置于隔绝空气的条件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试管中最终产物为CO2和H2O

B.乙试管中不发生反应

C.丙试管中有大量的ATP产生

D.丙试管中无CO2产生

解析:

选B 根据题目中对酵母菌的处理,甲试管中装入的是细胞质基质,乙试管中装入的是线粒体,丙试管中装入的是未曾离心的酵母菌匀浆。

三只试管中都装入葡萄糖,在无氧条件下,甲试管能够完成无氧呼吸的整个过程,产生酒精和CO2,释放出少量的能量;乙试管不发生反应;丙试管中能够完成整个的无氧呼吸过程。

7.如图表示呼吸作用过程中葡萄糖分解的两个途径。

酶1、酶2和酶3依次分别存在于(  )

A.线粒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B.线粒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C.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D.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解析:

选C 图中酶1参与催化葡萄糖分解生成丙酮酸,为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酶2参与的是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它是在线粒体中进行的;酶3参与的是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它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

8.我国加入WTO,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是当务之急,其中,延长保鲜期是让产品在竞争中取胜的条件之一。

为了延长水果、蔬菜的保鲜期,可采取如下措施(  )

A.充入O2,温度为5℃B.充入O2,温度为20℃

C.充入N2,温度为5℃D.充入N2,温度为20℃

解析:

选C 生产中延长水果、蔬菜的保鲜期,实质上是降低其有氧呼吸速率,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因此可采用充入N2,抑制有氧呼吸,控制0℃以上低温,降低酶的活性,从而使细胞呼吸速率减慢。

9.有一瓶混有酵母菌的葡萄糖培养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产生的C2H5OH和CO2的量如下表所示。

通过对表中数据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  )

氧浓度(%)

a

b

c

d

CO2产生量(mol)

9

12.5

15

30

C2H5OH产生量(mol)

9

6.5

6

0

A.a浓度时酵母菌有氧呼吸速率等于无氧呼吸速率

B.b浓度时酵母菌有氧呼吸速率大于无氧呼吸速率

C.c浓度时有50%的葡萄糖用于酵母菌的无氧呼吸

D.d浓度时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未进行无氧呼吸

解析:

选D 酵母菌无氧呼吸的反应式为:

C6H12O6

2C2H5OH+2CO2+少量能量,有氧呼吸反应式为:

C6H12O6+6H2O+6O2

6CO2+12H2O+大量能量。

氧浓度为a时,CO2和C2H5OH产生量相等,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氧浓度为b时,无氧呼吸产生的C2H5OH的量等于CO2的产生量,都是6.5mol,消耗葡萄糖的量为6.5÷2=3.23mol;有氧呼吸释放的CO2为12.5-6.5=6mol,消耗的葡萄糖为1mol,无氧呼吸速率大于有氧呼吸。

氧浓度为c时,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3mol,有氧呼吸产生CO2的量为15-6=9mol,消耗葡萄糖为1.5mol,用于酵母菌无氧呼吸的葡萄糖占

×100%=66.7%;d浓度时,没有酒精产生,表明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过程,没有进行无氧呼吸。

10.将苹果储藏在密闭容器中,较长时间后会闻到酒香。

当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O2的消耗量和CO2的产生量如表所示(假设细胞呼吸的底物都是葡萄糖)。

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氧浓度(%)

a

b

c

d

e

CO2产生量(mol/min)

1.2

1.0

1.3

1.6

3.0

O2的消耗量(mol/min)

0

0.5

0.7

1.2

3.0

A.氧浓度为a时,苹果的细胞呼吸只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B.氧浓度为c时,苹果产生C2H5OH的量为0.6mol/min

C.氧浓度为d时,消耗的葡萄糖中有1/4用于酒精发酵

D.氧浓度为b时,较适宜苹果的储藏

解析:

选C 氧浓度为a时,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氧浓度为c时,两种呼吸方式并存,无氧呼吸产生的CO2与酒精均为0.6mol/min;氧浓度为d时,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CO2产生量分别为1.2mol/min和0.4mol/min,消耗葡萄糖之比为1∶1,即有1/2葡萄糖用于酒精发酵;CO2产生量最少的氧浓度点是储藏苹果的最佳浓度。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11.(14分)生物体内葡萄糖分解代谢过程的图解如下,请据图回答:

(1)图中A是________,其产生的部位是________。

(2)反应①②③④中,必须在有氧条件下进行的是__________,可在人体细胞中进行的是__________。

(3)苹果贮藏久了,会有酒味产生,其原因是发生了图中________过程。

(4)如果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等量的CO2,所消耗的葡萄糖之比为____________。

解析:

(1)根据细胞呼吸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可判断,A是丙酮酸,其产生的部位是细胞质基质。

(2)图中①是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不需要氧气参与,②是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其中第三阶段需要在有氧条件下完成,③和④表示无氧呼吸过程,其中能够在人体细胞进行的是①②④。

(3)苹果贮藏久了,内部果肉细胞会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即图中①③过程。

(4)有氧呼吸的反应式:

C6H12O6+6H2O+6O2

6CO2+12H2O+大量能量,无氧呼吸的反应式:

C6H12O6

2C2H5OH+2CO2+少量能量,如果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等量的CO2,所消耗的葡萄糖之比为1∶3。

答案:

(1)丙酮酸 细胞质基质  

(2)② ①②④ (3)①③ (4)1∶3

12.(18分)为研究淹水时KNO3对甜樱桃根呼吸的影响,设四组盆栽甜樱桃,其中一组淹入清水,其余三组分别淹入不同浓度的KNO3溶液,保持液面高出盆土表面,每天定时测定甜樱桃根有氧呼吸速率,结果如图。

请回答:

(1)细胞有氧呼吸生成CO2的场所是________,分析图中A、B、C三点,可知__________点在单位时间内与氧结合的[H]最多。

(2)图中结果显示,淹水时KNO3对甜樱桃根有氧呼吸速率降低有________作用,其中________mmol·L-1的KNO3溶液作用效果最好。

(3)淹水缺氧使地上部分和根系的生长均受到阻碍,根系缺氧会导致根细胞无氧呼吸增强,实验过程中能否改用CO2作为检测有氧呼吸速率的指标?

请分析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细胞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生成CO2,进行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由图示可知,A、B、C三点中A点有氧呼吸速率最高,在单位时间内生成的[H]最多。

(2)据图可知,加KNO3溶液组与清水组对照,有氧呼吸速率在相同时间内都高于清水组,说明KNO3溶液对甜樱桃根有氧呼吸速率降低有减缓作用,其中30mmol·L-1的KNO3溶液组速率最高,作用效果最好。

(3)根系缺氧会导致根细胞无氧呼吸增强,但不能改用CO2作为检测有氧呼吸速率的指标,因为无氧呼吸可能会产生CO2。

答案:

(1)线粒体基质 A 

(2)减缓 30 (3)不能,因为无氧呼吸可能会产生CO2

13.(18分)如图是一种可测定呼吸速率的密闭系统装置。

(1)关闭活塞,在适宜温度下,30分钟后,读取有色液滴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的距离。

(2)为了使测得的有色液滴移动数值更准确,必须进行校正。

校正装置的容器和小瓶中应分别放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活中发现,受到机械损伤后的樱桃易腐烂。

有人推测易腐烂与机械损伤引起樱桃呼吸速率升高有关。

请结合测定呼吸速率的实验装置,设计实验探究机械损伤能否引起樱桃呼吸速率升高。

①实验变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假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步骤:

第一步:

按图安装装置,关闭活塞,在适宜温度下,30分钟后,记录有色液滴移动距离为a。

第二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预期结果及结论:

i.如果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i.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关闭活塞,在适宜温度下,30分钟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