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币识别设计.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998533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736.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硬币识别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硬币识别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硬币识别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硬币识别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硬币识别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硬币识别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硬币识别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硬币识别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硬币识别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硬币识别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硬币识别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硬币识别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硬币识别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硬币识别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硬币识别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硬币识别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硬币识别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硬币识别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硬币识别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硬币识别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硬币识别设计.docx

《硬币识别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硬币识别设计.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硬币识别设计.docx

硬币识别设计

 

硬币识别设计(总32页)

目  录

第1章绪论

硬币与识别器的发展

硬币的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使用货币的历史长达五千年之久。

中国古代货币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先后经历了几次重大的演变:

1、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

在中国的汉字中,凡与价值有关的字,大都从“贝”。

由此可见,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

随着商品交换的迅速发展,货币需求量越来越大,海贝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开始用铜仿制海贝。

铜贝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一次重大演变。

随着人工铸币的大量使用,海贝这种自然货币便慢慢退出了中国的货币舞台。

2、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演变

从商朝铜贝出现后到战国时期,我国的货币逐渐形成了以诸侯称雄割据为特色的四大体系,即:

铲币、刀币、环钱、楚币。

秦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于公元前二一○年颁布了中国最早的货币法“以秦币同天下之币”,规定在全国范围内通行秦国圆形方孔的半两钱。

圆形方孔的秦半两钱在全国的通行,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一次重大演变。

秦半两钱确定下来的这种圆形方孔的形制,一直沿续到民国初期。

3、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

元鼎四年,汉武帝收回了郡国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从此确定了由中央政府对钱币铸造、发行的统一管理,这是中国古代货币史上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一次重大演变。

唐高祖武德四年(六二一年),李渊决心改革币制,废轻重不一的历代古钱,取“开辟新纪元”之意,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

开元通宝一反秦汉旧制,钱文不书重量,是我国古代货币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

开元通宝钱是我国最早的通宝钱。

此后我国铜钱不再用钱文标重量,都以通宝、元宝相称,它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后的“民国通宝”。

4、由金属货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

北宋时,由于铸钱的铜料紧缺,政府为弥补铜钱的不足,在一些地区大量地铸造铁钱。

据《宋史》记载,当时四川所铸铁钱一贯就重达二十五斤八两。

在四川买一匹罗(丝织品),要付一百三十斤重的铁钱。

铁钱如此笨重不便,纸币交子就在四川地区应运而生。

交子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金属货币向纸币的一次重要演变。

交子不但是我国最早的纸币,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5、由手工铸币向机制纸币的演变

清朝后期,随着国外先进科学技术的逐渐传入,光绪年间已开始在国外购买造币机器,用于制造银元、铜元。

后来,广东开始用机器制造无孔当十铜元。

因制造者获利丰厚,各省纷纷仿效。

清末机制货币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手工铸币向机制货币的重林演变。

从此,不但铸造货币的工艺发生了重大变化,而且使流通了二千多年的圆形方孔钱寿终正寝

人类铸造和使用金属硬币已有相当悠久的历史了。

在没有发明和使用金属硬币以前,人们曾经用形形式式的自然物来充当商品交换的等价物--货币,如贝壳、龟板、兽皮、禽畜、粟米、珠玉、兵器(大刀)、农具、布帛等等。

后来,人们在长期的商品交换中发现金属作为货币具有无与伦比优越性,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金属货币诞生了,并迅速取代了自然物货币和商品货币。

最早充当货币的金属是金和银,最初的金属币是没有固定的形状和重量的,中国是使用金属货币最早的国家之一。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金银作为货币使用时,每块金、银的形状和重量没有一定的规定,一般都被铸成饼状或锭状,严格地讲,它们还没有完全脱离商品货币的形态,一方面它被作为货币使用,另一方面它仍然还是一种商品,当人们把它们作为货币使用时,还需要用秤来衡量它们的重量和鉴别它们的成份。

我国古代,很长时期以来主要是用金属铜(锡青铜)来铸造钱币,其它还有用铁或铅来铸钱(如王莽时期所铸的铁钱),金银一般是在进行大宗交易时才被使用,其主要功能是作为收藏、赠与和赏赐之用。

到了近代,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和发展,出现了用机器制造金属硬币的技术,用金银来制造硬币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特别是银币更是得到了广泛的流通和使用。

后来,人们感到金银的价格日益昂贵,就出现了用纯镍和铜镍合金来制造硬币,以作为银子的替代物。

现在,世界各国用于制造硬币的金属材料越来越广泛,除了传统的金和金合金、银和银合金、镍和镍合金、铜和铜合金、铝和铝合金以外,还出现了镍铁复合材料、铜铁复合材料、钢芯镀镍材料、钢芯镀铜材料、锌芯镀铜材料等等,这些材料统称为包复材料。

此外还有用不锈钢材料制造硬币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的经济水平大幅度的提高,人们的收入也提高了不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

人们的思想也在进步,事物都有两面性,一些人在积极进取,而另外一些人则在投机取巧做着损人利己的勾当,为了获取暴利和满足自己的欲望假币制造变成了他们的职业。

所以假币的出现扰乱了市场经济,国家也在严厉地打击中,验钞机的发展也使假钞毕显原型。

但是验钞机也不能应用在各种设备上。

因此对于某些事业机构需要专业的设备对假币进行鉴别。

硬币识别器的发展与分类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人们为了方便出行掀起了买车风暴于是私家车的数量猛增,但是反而是适得其反,就是因为私家车数量太多导致了能源的消耗加速加量,更使得交通拥挤,人们也意识到了这些问题。

于是政府大力倡导人们出行选择公交。

政府为了便于人们乘坐公交车,大力发展城市的公交系统,而为了让乘客便于到站下车城市公交车上安装了语音报站系统,刷卡器,由于刷卡并不是人人都能接受于是公交车上也保留了投币箱便于还没有使用公交卡的乘客使用零钱。

这种系统完全可以由驾驶员一人操作,于是通常的一人驾驶一人卖票报站的公交车大都转变为了无人售票车,这也象征着人们素质的提高。

但是这也给那些偷奸耍滑的素质低下的乘客有了可乘之机,为了逃票,游戏币、假硬币、假纸币变成了他们的乘车道具。

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公交公司每天、每月、直至每年要损失高达数万元万人民币。

为此公交系统急切的需要与公交车配合使用的人民币识别器以用来对付假币!

正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只要这一装置配备了整个公交系统那就可以毁灭某些乘客的侥幸心理,不给他们任何的可乘之机。

这一技术普及后不只是应用在公交车投币系统中,也可应用在自动售货机、自动投币饮水机、投币游戏机等等设备中。

硬币识别器的种类也是多种多样的,发展也是越来越先进在中国,硬币识别器的技术已经成熟,采用传感器技术与光电子技术和电磁技术对硬币的几何参数和材质进行检测使得识别器达到了很高的精度,即使是硬币的表面有很多污垢也能准确地辨别出真假。

在中国与投币器配套使用的仪器和设备数量庞大且种类繁多。

投币器需要适应市场的需求因此必须添加硬币识别器。

硬币识别器的种类并不多,硬币识别器是以其检测硬币哪方面特性进行分类的:

最常见的硬币识别器有:

单一式硬币识别器和复合式硬币识别器,而单一式硬币识别器又可分为几何参数识别器、材质识别器。

几何参数识别器主要是检测硬币的直径与厚度,在此类硬币识别器的发展过程中直径的检测方法有了新的改进,老式的识别装置用光电管队列来识别直径,如果排列组合得当的话,识别精度也不低于。

现在改进后的识别器都用偏心或异型线圈来测量,依据是直径小的硬币与线圈的重合部分也少,由此也带来频率变化的不同。

复合式传感器的传统识别原理为:

硬币通过投币入口进入由电感和电容组成的特定高频振荡线路所产生的磁场时,金属材质和体积的差异对电感量的影响大小也出现微弱差异,电感量的变化引起振荡频率的变化;再通过检测频率的变化,与设定值进行比较,确定某种硬币种类后,经窄带选频电路将频率信号变成电压信号输出,完成对金属硬币的识别.由于复合式识别器的价格适中、结构简单、识别精度比较高并且能广泛应用因此许多企业和有关部门都采用此类识别器。

但是我在设计复合式硬币识别器时原理有所改进:

我设计的硬币识别器的电路结构原理是直接利用硬币对平板电容传感器与电感传感器的电容或电压的参数变化转换为电压信号,再通过对与真硬币对这两类传感器参数的改变设定的电压值作比较完成对金属硬币的识别。

第2章总体设计方案

在确定硬币识别器总体设计方案前,我们还要拟定本设计的基本步骤及其要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从而使设计方案更合理。

总体设计思路

设计硬币识别器大体上可分为两个阶段:

1、系统分析阶段

根据系统的目标,明确所采用硬币识别器的目的和任务。

分析硬币识别器所在系统的工作环境。

根据识别器的工作要求,确定其的基本功能和方案。

如识别器的材料选择、识别范围、存储量、识别精度的要求以及对温度、震动等环境的适应性。

2、技术设计阶段

根据系统的要求确定识别器允许的空间工作范围,一般来说硬币识别器的体积比较小,且与投币器结合使用因此并不会占用很大的空间;

拟订硬币识别器的识别流程图;

③选择具体电路结构,进行识别器总电路图的设计;

④进行硬币识别器的整体和机械部分的设计

⑤绘制硬币识别器的零件图,并确定尺寸。

总体方案的确定

1、我们希望它整体不要太大,可以安置在仪器设备上,即小型化、轻型化。

在设计此识别器时我就已经考虑到了其整体外观大小和内部结构相配合。

由于在电路设计方面我使用的方案是:

“各个电路分开连接”其特点在于各个电路可以依照识别器外壳的形状结构来改变所处的位置,其缺点是各个电路比较分散,占用空间比较广;优点是能灵活改变电路布局。

2、为节约开支,要求成本低。

首先对于制造硬币识别器外部与机械部分的材料来言:

外壳与投币通道最好是使用塑料,首先投币通道连接有两种传感器,这样可以防止漏电,防止金属外壳对于传感器的电磁干扰;其次又能使设备的总重量减轻。

因为我所设计的分币器是由电磁铁吸引摆动的,所以电磁铁的吸引重量是选用材料的前提。

机械部分(既分币器)的设计要依据微型电磁铁的具体参数来定(这在下文机械部分设计中回详细介绍)

3、电路设计有可行性。

在设计本设备的电路时,首先我想到的是如何将真假硬币用电子检测的方法区分出来于是我选用了两种应用广泛的传感器:

(公式1)

为空气的介电常数(已知为1)

(公式2)

平板电容变介质电容传感器和电感传感器。

通过真假硬币通过两种传感器时电

 

 

(公式3)

容和电感参数的改变量不同来辨别。

电容传感器:

当未投入硬币时电容中的介质为空气

当真硬币从变介质电容传感器通过时电容发生改变,则通过(公式3)可以算出来。

(真硬币的介电常数与厚度已知)可以计算出电容的改变量。

再将电容改变量转换为电压,这样这个参数就可以作为电压比较器的设定电压,可以与其他硬币通过传感器是的变换参数做对比。

从以上的公式也可以看出电容传感器可以通过材质和厚度检测硬币的真假;对于电感传感器原理与电容传感器相似。

原理分析清晰后需要设计信号的传输、放大、转换、控制等电路,由于拥有这些功能的电路是多种多样的因此需要从功能范围、电子元器件、工作环境的范围、信号的传输特性等方面做对比然后才能选择合适的电路。

4、电源的设计:

在我设计的这个硬币识别器中使用的电源为220V的交流电,但是对于某些电路来说显然太大因此在电源上我连接了一个双线圈变压器使其变为12V和15V的电压,这两个变小了的电压分别连接在微型电磁铁和AD574A-AD转换器上使其能够正常工作。

在需要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的时可以直接连接一个整流电路就可以了。

信号的改变、放大、以及能否输入单片机控制电路都需要选择正确的电路。

因此我查阅了很多资料使得此次设计有充分的可行性。

5、在满足前四点的要求下,尽可能的要造型美观。

造型的美观就主要在于外壳的设计由于外壳的材料我选用的是塑料,塑料的一个特性就是可塑性高也就是说制造容易。

因此完全可以满足表面粗糙度或者是设计精度的要求。

第3章电路与程序设计

电路设计

在设计这部硬币识别器之前借鉴了很多关于这方面的资料经过研究决定设计复合式硬币识别器。

这种识别器结构简单,造价低廉,识别精度高且能够广泛应用在各种领域。

因此此类识别器将占据较大的市场,并且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复合式硬币识别器的原理:

复合式硬币识别器主要是由平板电容传感器、电感线圈传感器、检测电路、单片机控制电路组成。

变间隙式平板电容传感器是是通过检验硬币的厚度来辨别真伪的,当硬币通过投币口进入平板电容传感器时会引起传感器电容的变化,这个传感器也可以实现对硬币材质的检测但这只是一个附加功能。

通过电容传感器配用的交流电桥将电容的变化转换为电压信号,再通过放大电路将信号放大进入整流电路将交流变为直流。

再通过有源低通电路滤去干扰信号在通过电压比较器后输入AD转换器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传入单片机控制电路。

而电感线圈传感器是通过不同的金属材质通过线圈时电感改变量不同来检测的。

当硬币通过电感线圈时也会是电感量改变,通过电感式传感器配用的交流电桥电路使电感的改变转换为电压信号,由于硬币通过传感器的时间比较短,所以所获得的信号比较微弱,因此需要在信号输出口连接一个放大电路使信号放大。

在复合硬币识别器中需要用到单片机,而传入单片机的信号必须是直流信号,所以在放大电路的末端我们需要连接一个整流电路是交流变为支流再传入单片机控制系统。

在整个过程中也需要连接有源低通滤波电路和电压比较器在输入单片机。

接整个信号的传输、接收流程图如下图

流程图

在信号传输与接收线路中运用到了很多的电路与单片机。

以下则是对各环节电路、芯片的介绍。

3.2各组成电路原理与应用

电桥电路

当信号从传感器中传出后主要是传感器的信号,需要将其转换为电压信号,因此需要连接电桥电路,此类电路是传感器接口电路中经常使用的,主要用于把传感器的电阻、电容、电感变化转换为电压或电流信号。

根据电桥电源的不同,可分为直流电桥和交流电桥。

在复合式硬币识别器中使用的电源为交流电并且交流电桥主要用于电容式传感器和电感式传感器。

交流电桥

(1)电容式传感器配用的交流电桥。

这种电桥有两种接法:

图⑴为单臂接法的桥路,其中C1、C2、C3、Cⅹ为电桥的4个桥臂,Cⅹ也是电容式传感器的电容输出值。

交流电源经变压器T接到桥路的一条对角线上,从桥路的另一对角线输出电压Uo。

当电容式传感器输入被测物理量X=0时,输出Cx=C0,交流电桥平衡,此时

C1/C2=C0/C3,Uo=0

(1)

(2)

(而当x时)传感器输出为Cx=C0+△C,交流电桥失去平衡,(Uo),则可按电桥输出电压的大小来测定被测物理量X。

(2)电感式传感器配用的交流电桥

(2)Z1和Z2为螺管式查差动变压器的两个线圈的阻抗。

另外两桥臂为变压器次级绕组。

因为电桥有两桥臂为传感器的差动阻抗,所以这种桥路又称差动交流电桥,它常用于电感式测微仪传感器的接口电路。

当差动式电感传感器在初始状态时,两线圈电感相等,阻抗Z1=Z2,此时电桥处于平衡状态,电桥在这种条件下的输出电压Uo=0。

当差动式电感传感器进行测量时,有一个线圈的阻抗增加,另一个线圈的阻抗下,假定Z1=Z0+△Z,Z2=Z0-△Z,则电桥的输出电压为

Uo=△Z/2Zo*U

如果假定Z1=Z0-△Z,Z2=Z0+△Z,则电桥的输出电压Uo=-△Z/2Z0*U这样输出的电压就能很快地算出来。

测量放大电路

当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以后,由于传感器输出的信号一般比较微弱,有的传感器输出电压最小仅有。

所以需要连接放大电路使其信号放大再输入检测电路。

信号放大电路是传感器信号调理最常用的电路。

目前的放大电路几乎都采用运算放大器,由于其输入阻值高,增益大,可靠性高,价格低廉,使用方便,得到了广泛应用。

常用的放大器有运算放大器、仪表放大器、可编程增益放大器和隔离放大器。

各种非电学量的测量,通常由传感器将非电量转换成电压(或电流)信号,此电压(或电流)信号一般情况下属于微弱信号。

对一个单纯的微弱信号,可采用运算放大器进行放大。

但是运算放大器对微弱信号的放大,仅适用与信号回路不受干扰的情况。

但是在此类硬币识别器当中使用的两种传感器都会受到相互的干扰,并且在传感器的两个输出端上经常产生较大的干扰信号,有时是完全相同的,即共模干扰。

对简单的反相输入或同相输入接法,由于电路结构的不对称,地狱共模干扰的能力很差,故不能用在精密测量场合,因此需要引入另一种形式的放大器,即测量放大器,又称仪用放大器、数据放大器,它广泛用于传感器的信号放大,特别是微弱信号及具有较大共模干扰的场合。

因此在此类硬币识别器中我选用的是AD612测量放大电路。

测量放大器除了对低电平信号进行线性放大外,还担负着阻抗匹配和抗共模干扰的任务。

它具有高共模抑制比、高速度、高精度、高频带、高稳定性、高输入阻抗、低输出阻抗、低噪声等特点。

如下图测量放大器由三个运算放大器组成,其中A1、A2两个同相放大器组成前级,为对称结构。

输入信号加在A1、A2的同相输入端,从而具有高抑制共模干扰的能力和高输入阻抗。

差动放大器A3为后级,它可以切断共模干扰的传输。

该测量放大器的放大倍数为

G=Uo/Ui=R3/R2(1+R1/RG+R1`/RG)

式中。

RG为用于调节放大倍数的外接电阻,通常RG采用多圈电位器,并靠近组件,若距离较远,应将联线绞合在一起,改变RG可使放大倍数在1~1000范围内调节。

AD612是一种高精度、高速度的测量放大器,能在恶劣环境中工作,具有很好的交直流特性。

测量放大器内部结构(见电路图)。

电路中所有电阻都是采用激光自动修刻工艺制作的高精度薄膜电阻,用这些网络电阻构成的放大器增益精度高,最大增益误差不超过10*10-6/Oc,用户可以很方便地连接这些网络的引脚,获得1~1024倍二进制关系的增益,这种测量放大器在数据采集系统中应用广泛。

当A1反相端

(1)和精密电阻网络的各引出端(3)~(12)不连接时,RG=∞。

Af=1。

当精密电阻网络引出端(3)~(10)分别和

(1)端想连时,按二进制关系建立增益,其范围为2的1次方~2的8次方。

当要求增益为2的9次方时,需把引出端(10)、(11)和(12)端均与

(1)端相连。

若要求增益为2的10次方需把(10)、(11)和(12)均与

(1)端相连。

所以只要在

(1)端和

(2)~(12)断之间加一个多路转换开关,用数码去控制开关的通与断,就可以方便地进行增益控制。

另一种非二进制增益关系的测量放大器与一般三运放测量放大器一样只要在

(1)端和

(2)端之间外接一个电阻RG,其增益为:

Af=1+80k/RG

AD612放大电路的用法:

在电路图中可以看出测量放大电路是由三个运算放大器组成的,在使用是应该注意:

(1)差动输入端的连接。

由于AD612放大器是三运放结构,它的两输入端都是有偏置电流的,使用时要特别注意为偏置电流提供回路。

如果没有回路,则这些电流将对分布电容充电,造成电压不可控制的漂移或处于饱和。

因此对于浮置的,例如变压器耦合、热电偶以及交流电容耦合的信号源,必须对测量放大器的每个输入端构成到电源地的直流通路

(2)护卫(GUARD)端的连接。

连接护卫端主要是为了对交流共模干扰VCM有效的抑制。

在我设计电路时,我将AD612的REF端作为了信号的输出端而∑OIUN端接电源地,这样也形成了差动输入端的连接。

正是因为AD612的这些特点所以我选用了它做为信号传输的放大器。

整流电路

由于硬币识别器所用电源为交流电而当信号要输入单片机时需要变为直流电,所以在电路中我们需要接入一个整流电路,所谓整流电路就是将交流信号转换为直流信号。

单相整流电路分为半波整流、全波整流、桥式整流及倍压整流电路等。

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

具有电阻性负载的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

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的主电路,如图1所示。

设图中变压器副边电压为v2,负载RL为电阻性负载。

现将这种可控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分析如下:

  

(1)工作原理若晶闸管的控制极上未加正向触发电压,那么根据晶闸管的导通条件,不论正弦交流电压v2是正半周还是负半周,晶闸管都不会导通。

这时,负载端电压Vo=0、负载电流io=0,因而电源的全部电压都由晶闸管承受,即VT=V2。

当v2由零进入正半周,设a点电位高于b点电位,晶闸管承受正向电压,如果在

时「见图2」,在控制极加上适当的触发脉冲电压,晶闸管将立即导通。

电路中电流流向为a→T→RL→b。

晶闸管导通后,其管压降约1V左右,若忽略此管压降,则电源电压全部加在负载RL上,即

,这样负载电流

此后,尽管触发电压随即消失,晶闸管仍然继续导通,直到电源电压v2从正半周转入负半周过零的时候,晶闸管才自行关断。

当v2在负半周时,因为晶闸管承受的是反向电压,所以即使控制极上加触发电压,晶闸管也不会导通。

这时,负载电压、电流都为零,晶闸管承受v2的全部电压。

在以后各个周期,均重复上述过程。

从整流电路的工作波形图看,v2、io均是一个不完整的半波整流波形(阴影部分)。

在晶闸管承受正向电压的半周内,加上触发脉冲电压,使晶闸管开始导通的相位角

称为控制角,而晶闸管从开始导通到关断所经历的电角度

称为导通角,故

显然,

的大小是由加上触发脉冲的时刻来控制的。

改变

的大小称为移相。

的变化范围称为移相范围。

因此,改变

就可以方便地获得可调节的整流电压和电流。

比较图2(a)与(b)可见,控制角

越小,则输出电压、电流的平均值越大。

(2)负载电压和电流

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的负载电压和电流的平均值,可以用控制角

为变量的函数来表示。

由图2可知,负载电压vo是正弦半波电压的一部分,一个周期的平均值为

 

 

而负载电流的平均值为 ?

?

?

?

在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中,触发脉冲的移相范围为0°~180°。

.

时,则晶闸管在正半周内全导通,输出电压平均值最高,其值为

,当

时,则晶闸管全关断,输出电压、电流都为零。

可见,输出电压的可控范围为

单相桥式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

单相桥式整流电路如图1(a)所示,图中Tr为电源变压器,它的作用是将交流电网电压vI变成整流电路要求的交流电压,RL是要求直流供电的负载电阻,四只整流二极管D1~D4接成电桥的形式,故有桥式整流电路之称。

单相桥式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可分析如下。

为简单起见,二极管用理想模型来处理,即正向导通电阻为零,反向电阻为无穷大。

在v2的正半周,电流从变压器副边线圈的上端流出,只能经过二极管D1流向RL,再由二极管D3流回变压器,所以D1、D3正向导通,D2、D4反偏截止。

在负载上产生一个极性为上正下负的输出电压。

其电流通路可用图1(a)中实线箭头表示。

在v2的负半周,其极性与图示相反,电流从变压器副边线圈的下端流出,只能经过二极管D2流向RL,再由二极管D4流回变压器,所以D1、D3反偏截止,D2、D4正向导通。

电流流过RL时产生的电压极性仍是上正下负,与正半周时相同。

其电流通路如图1(a)中虚线箭头所示。

图1(a)

(b)

综上所述,桥式整流电路巧妙地利用了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将四个二极管分为两组,根据变压器副边电压的极性分别导通,将变压器副边电压的正极性端与负载电阻的上端相连,负极性端与负载电阻的下端相连,使负载上始终可以得到一个单方向的脉动电压。

根据上述分析,可得桥式整流电路的工作波形如图2。

由图可见,通过负载RL的电流iL以及电压vL的波形都是单方向的全波脉动波形。

图2

桥式整流电路的优点是输出电压高,纹波电压较小,管子所承受的最大反向电压较低,同时因电源变压器在正、负半周内都有电流供给负载,电源变压器得到了充分的利用,效率较高。

因此,这种电路在半导体整流电路中得到了颇为广泛的应用。

电路的缺点是二极管用得较多。

通过对以上两种整流电路的介绍对比正是由于桥式整流电路的这些特性硬币识别器所以我选用选用了单相桥式整流电路。

滤波电路

滤波电路的分类及幅频特性:

所谓滤波,就是保留信号中所需频段的成分,抑制其他频段信号的过程。

根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