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错题精选最新时事政治通货紧缩的知识点复习.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999008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2.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易错题精选最新时事政治通货紧缩的知识点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易错题精选最新时事政治通货紧缩的知识点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易错题精选最新时事政治通货紧缩的知识点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易错题精选最新时事政治通货紧缩的知识点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易错题精选最新时事政治通货紧缩的知识点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易错题精选最新时事政治通货紧缩的知识点复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易错题精选最新时事政治通货紧缩的知识点复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易错题精选最新时事政治通货紧缩的知识点复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易错题精选最新时事政治通货紧缩的知识点复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易错题精选最新时事政治通货紧缩的知识点复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易错题精选最新时事政治通货紧缩的知识点复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易错题精选最新时事政治通货紧缩的知识点复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易错题精选最新时事政治通货紧缩的知识点复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易错题精选最新时事政治通货紧缩的知识点复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易错题精选最新时事政治通货紧缩的知识点复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易错题精选最新时事政治通货紧缩的知识点复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易错题精选最新时事政治通货紧缩的知识点复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易错题精选最新时事政治通货紧缩的知识点复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易错题精选最新时事政治通货紧缩的知识点复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易错题精选最新时事政治通货紧缩的知识点复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易错题精选最新时事政治通货紧缩的知识点复习.docx

《易错题精选最新时事政治通货紧缩的知识点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易错题精选最新时事政治通货紧缩的知识点复习.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易错题精选最新时事政治通货紧缩的知识点复习.docx

易错题精选最新时事政治通货紧缩的知识点复习

一、选择题

1.10月24日,国家发改委发文称。

“我国居民消费运行总体平稳,消费升级的大势没有改变。

9月核心CPI降至近两年低点经济运行无通胀风险。

下列关于纸币发行量、物价上涨与通货膨胀三者关系的正确说法是

A.纸币发行量不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不会引起通货膨胀和物价普遍上涨

B.物价上涨总是因为增加纸币发行量引起的,其本质是通货膨胀

C.只要增加纸币量,必然引起通货膨胀,引导物价上涨

D.物价上涨必然导致增加纸币发行量和通货膨胀

2.2009年10月21日国务院经济形势分析会议首次提出“管理好通货膨胀预期”。

一般来说,下列形势下必须关注通货膨胀现象()

①经济快速增长②银行信贷规模增大③物价下降④消费减少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3.消费者总是想用同样多的货币买到更多的商品。

但从长远来看,物价持续下降、通货紧缩却不是我们所希望的。

因为这会导致

A.流通中的货币量增加→居民购买力下降→消费需求不足→生产萎缩

B.流通中的货币量减少→社会投资减少→社会失业率上升→经济衰退

C.生活资料价格下降→居民购买力上升→居民消费需求增加→物价上涨

D.生产资料价格下降→企业生产成本降低→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经济过热

4.通货紧缩是指物价持续全面下跌的经济现象。

防止通货紧缩是社会经济健康、平稳发展的保证。

下列选项的序号从图中的M开始,按所示方向,正确地反映了通货紧缩所产生的连锁反应顺序的是()

①社会投资减少②流通中的货币量减少

③社会失业率上升④经济衰退

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②①③④D.④②③①

5.一般说来,在一国经济出现通货紧缩时,其央行往往采取下调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的方法。

这一方法发挥作用的传导机制是

①贷款基准利率下调→贷款成本下降→企业增加贷款→扩大投资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②贷款基准利率下调→本币贬值→商品出口量增加→扩大外需,拉动经济增长

③存款基准利率下调→存款收入减少→居民增加消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④存款基准利率下调→存款实际收益减少→居民增加消费贷款→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

6.近年来,公安机关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制售假人民币的违法犯罪行为。

公安机关这样做是基于

①假币泛滥容易引发通货紧缩的问题

②人民币是我国现行的法定货币

③公民要珍惜爱护人民币

④制售假币破坏国家正常的金融秩序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7.2018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会议强调,要保持货币政策稳健中性。

这一政策的实施

①有利于保持物价基本稳定,减少工商企业贷款需求

②意味着国家保持货币供应量合理稳定,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③意味着货币市场需求减少,金融企业利润下降

④是根据我国经济金融形势变化实际做出的,能保障市场流动性的基本稳定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当上述现象发生时,会出现的经济现象是:

A.纸币购买力提高

B.物价上涨,纸币贬值

C.商品销售困难,阻碍商品流通

D.出现通货紧缩现象

9.通货紧缩不是我们所希望的,因为这会导致()

A.物价持续下降,纸币贬值

B.物价持续下降,纸币升值

C.物价持续上涨,纸币贬值

D.物价持续上涨,纸币升值

10.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在数字货币方面积极探索,构建并成功测试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交易平台,我国正朝着发行数字货币的方向迈进。

数字货币发行后将在统一的平台上运行,交易信息可查询,不可删除和篡改。

发行数字货币能够

①降低发行和使用传统纸币产生的成本

②丰富货币形式,增加现金货币的需求

③增加货币周转的次数,避免通货紧缩

④提升经济交易活动的便利性和透明度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1.2015年全年,我国国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持续低迷,同比上涨1.4%,创6年新低,存在通货紧缩风险。

对通货紧缩可能带来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社会总需求提高,经济过热

B.居民收入增加,消费水平提高

C.企业产品积压,利润下降

D.投资收益提升,投资热情提高

12.2009年11月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0.6%,由负转正。

有专家发出了通胀预警。

一般来说,通货膨胀发生时

①物价上涨②居民购买力提高

③影响人民的生活水平④外汇汇率升高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3.某国在一年里全社会待售商品价格总额为1500亿元,货币平均流通5次;假如该国政府当年实际货币供应量为360亿元,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这会导致()

①通货膨胀②通货紧缩③货币升值④货币贬值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4.2020年6月7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了2020年5月我国外汇储备规模数据:

截至5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017亿美元,较4月末上升102亿美元,升幅为0.3%。

由此可以推断出()

A.我国外汇储备充足,调节国际收支能力增强

B.人民币会贬值,不利于我国企业对外还债

C.人民币作为世界货币的地位不断增强

D.必然导致国内物价下跌,我国陷入通货紧缩的境地

15.作为两种不同的经济现象,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发生的原因相同之处

A.都是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所引起的B.都是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

C.都是社会总供给大于总需求D.都是总供给和总需求不平衡引起

16.假定2018年w国的商品和服务价格总额为8万亿元,货币平均流通速度是5次,该国本年度实际发行纸币2万亿元。

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该国经济可能出现的问题是

①通货紧缩,商品销售普遍困难

②通货膨胀,物价全面持续上涨

③纸币贬值,人们储蓄意愿降低

④纸币升值,居民生活质量提升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7.通货膨胀是经济发展中常见的经济现象。

判断社会经济生活中是否出现通货膨胀,主要是看

A.货币供应量是否过多,物价是否持续下跌

B.社会上是否出现抢购风与商品的价值量是否变大

C.物价是否上涨与经济是否快速增长

D.货币供应量是否过多,物价是否持续攀升

18.以物易物在封建时期,就是一种相对古老的商业交易行为,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互联网化时代的快速到来,以物易物逐渐成为一种新型的互联网交易模式。

小李通过“易吧”用自己闲置的手机换了旅游装备。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小李的置换行为属于商品流通的一种

②转换行为可能会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导致通货紧缩

③置换行为有利于节约资源,推动绿色消费

④置换行为应遵循价值规律要求,实行等价交换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9.2019年7月1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上半年CPI同比上涨2%,通胀整体仍保持温和态势。

预计下半年CPI仍会平稳运行,实现全年涨幅低于3%的通胀控制目标。

关于通货膨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

②会出现“持币待购”现象,造成商品销售困难

③导致纸币贬值,影响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经济秩序

④只要货币的发行量超过了实际需要的量,就会导致通货膨胀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关于纸币的发行()

①在一定时期内发行多少纸币是由国家决定的

②由国家规定人民币的面值与购买力

③每种面值纸币各发行多少是由国家决定的

④发行量过多会引起物价下跌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1.纸币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下列关于国家发行纸币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为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国家可以多发行纸币,以便人们消费

B.为了让纸币的购买力增大,提高人们的购买力水平,国家可以少发行纸币

C.为了政府需要,国家可以随意发行纸币

D.国家应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来发行纸币

22.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是两种不同的经济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通货紧缩表现为物价持续下跌,所以对消费者有好处

B.通货膨胀表现为商品价格持续下跌,影响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

C.都是货币发行量与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不相等引起的

D.都对经济发展起刺激作用,导致物价上涨,纸币贬值

23.“菲利普斯曲线(如下图)”用横轴表示失业率,纵轴表示通货膨胀率,它表明了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

对“菲利普斯曲线”认识正确的是

①通货膨胀率高,失业率就低,政府不应该调控物价

②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就低,政府应该调控物价

③出现通货紧缩时,失业率会增加,政府应加强调控

④政府应保持适当的财政赤字,允许物价在可控范围内上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4.受疫情影响,北京租赁市场成交量下降,部分区域甚至出现了租金下跌的情况。

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5月份,北京租房月平均租金为4592元,环比下跌了2.3%。

对此,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①材料中的“4592元”执行了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

②租赁房屋使租赁者暂时获得了房屋的所有权和使用权

③市场供过于求就会导致通货紧缩,价格下降

④租赁市场价格下降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5.纷繁复杂的经济生活中存在许多“双刃剑”现象,即同一现象或措施,有时会产生截然不同的两种效果。

下列表述中,能正确体现这一现象的是

①货币的供应量过多易引起通货膨胀,货币的供应量不足会导致通货紧缩

②人民币升值不利于我国企业扩大出口,但有利于我国居民出国旅游

③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会导致消费者对其需求量急剧减少,也会带来市场供应量的增加

④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有利于增加劳动者收入,同时也会增加企业经营成本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B选项错误,物价上涨有可能是因为增加纸币发行量引起的,其本质不是通货膨胀;C选项错误,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才可能引发通货膨胀;D选项错误,表述颠倒了物价上涨与增发纸币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纸币发行量不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不会引起通货膨胀和物价普遍上涨。

故本题选A。

【点睛】

纸币发行规律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叫做通货膨胀。

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反的一种经济现象,是指社会总需求持续小于社会总供给,物价总水平在较长时间内持续下降,货币不断升值的经济现象。

2.A

解析:

A

【详解】

①②项,通货膨胀多发生在经济快速增长时期,此时,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投资增加,银行信贷规模增大,投入到流通中的纸币大量增加,可能会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造成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结果,故正确。

③④项,通货膨胀发生后,由于纸币贬值,购买力下降,物价上涨,商品市场处于供不应求状态,消费增加,故错误。

故选A。

3.B

解析:

B

【解析】

通货紧缩表现为物价水平在较长时间内全面、持续下降,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的出现,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

通货紧缩情况下,社会需求减少,社会投资减少,导致社会失业率的提高,导致经济衰退,选B;A流通中的货币量增加是通货膨胀的表现;C不选,因为通货紧缩的表现是物价下降;D不选,因为通货紧缩不会导致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考点定位】通货紧缩

【名师点睛】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区别:

①含义及实质不同。

前者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的、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

纸币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数量,是其主要原因之一,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而后者是与之相反的一种经济现象,它表现为物价水平在较长时间内全面、持续下降,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的出现,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

②形成的原因不同。

前者有四种类型,需求拉动型、成本推动型、结构型、综合型,其中纸币发行量过多属于需求拉动型。

而后者则是由宏观经济环境由商品短缺转为相对过剩,货币供应量增长乏力,国外经济危机传导的物价下降等原因造成的。

③表现不同:

前者表现为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经济过热的现象;后者表现为物价持续下跌、市场疲软、经济衰退的现象。

④危害不同:

前者会直接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如果居民的实际收入没有增长,生活水平就会下降,购买力降低,商品销售困难,造成社会经济生活秩序混乱;后者引起物价下降,在短期内对居民生活有好处,但物价总水平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和居民的消费心理,导致市场销售不振,对经济长远发展和居民的长远利益不利。

⑤解决的方法不同。

解决通货膨胀的主要方法有:

一是要大力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

二是要控制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努力增收节支等措施。

而要解决通货紧缩,主要靠综合运用投资、消费和出口等措施拉动经济增长,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

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来说,特别需要靠扩大内需的方针。

联系:

①都表现为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不平衡。

②都会影响正常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

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抑制。

4.C

解析:

C

【详解】

C符合题意,出现通货紧缩后,流通中的货币量会减少,导致社会投资减少,失业率上升,经济萎靡不振,故其连锁反应顺序是②①③④;因此,A、B、D不合题意。

故选C。

5.A

解析:

A

【解析】本题考查科学的宏观调控。

一国经济出现通货紧缩时,贷款基准利率下调,贷款成本下降,使企业增加贷款,从而扩大投资需求,拉动经济增长,①正确且符合题意;存款基准利率下调,存款收入减少,居民可能增加消费,有利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③正确且符合题意;贷款基准利率下调与本币贬值没有直接关系,②说法错误;存款基准利率下调不一定存款实际收益减少,④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

6.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人民币的流通,是我国国民经济、人民生活赖以维持和发展的血脉。

爱护人民币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

公安机关严厉打击制售假人民币的违法犯罪行为,这是因为人民币是我国现行的法定货币,制售假币破坏国家正常的金融秩序,②④适合题意;货币的供应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如果货币的供应量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假币严重破坏金融秩序,①不适合题意;③不是本题的原因,排除;故本题选D。

7.D

解析:

D

【解析】根据我国经济发展形势,保持货币政策稳健中性。

这一政策的实施意味着国家保持货币供应量合理稳定以及市场流动性的基本稳定,可以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②④项符合题意;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有利于保持物价基本稳定,但不能减少工商企业贷款需求,①项说法错误;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并不意味着货币市场需求减少和金融企业利润下降,③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

8.B

解析:

B

【详解】

当通货膨胀发生时,会出现物价上涨,纸币贬值,B项符合题意;通货膨胀时纸币购买力下降,A项说法错误;通货膨胀出现时需求旺盛,商品销售顺畅,C项说法错误;D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

【点睛】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①如果货币的实际供应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就会导致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

货币供应量过多是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②与通货膨胀相反,通货紧缩是指物价总水平持续下跌的现象。

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

③国家通过宏观调控,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可以抑制通货膨胀,防止通货紧缩,实现经济平稳发展。

9.B

解析:

B

【详解】

发生通货紧缩,物价总水平会持续下降,纸币升值,故B正确;A错误,物价持续下降是通货紧缩的表现,但通货膨胀会引起纸币贬值;C是通货膨胀所具有的特点,排除;D错误,物价持续上涨是通货膨胀的表现,但通货紧缩会引起纸币升值。

故本题答案为B。

10.B

解析:

B

【详解】

数字货币是指对货币进行数字化。

数字化不是指扫描。

这一点就如同数字签名一样,数字签名不是指将你的签名扫描成数字图像,或者用触摸板获取的签名,更不是你的落款。

数字货币发行后将在统一的平台上运行,交易信息可查询,不可删除和篡改。

发行数字货币能够降低发行和使用传统纸币产生的成本,提升经济交易活动的便利性和透明度,①④适合题意;发行数字货币并未增加现金货币的需求,也不能增加货币周转的次数,更不能避免通货紧缩,②③错误;故选B。

11.C

解析:

C

【解析】

A项是通货膨胀可能带来的影响,不选;通货紧缩使市场萎缩,生产低迷,人们收入减少,B项不选;通货紧缩会造成产品积压,利润下降,C项正确;在通货紧缩时,生产低迷,投资收益普遍下降,D项不符实际,故本题答案选择C。

【考点定位】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名师点睛】通货紧缩是指纸币的发行量低于流通过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从而引起的物价全面持续下降现象。

这种现象会导致生产缩减,市场萧条,失业人数增多,居民收入下降,对经济发展不利。

12.D

解析:

D

【详解】

①③④:

一般来说,通货膨胀发生时,会出现物价上涨,纸币贬值,影响人民的生活水平。

同时外汇汇率升高,外币升值,本国货币贬值,①③④符合题意。

②:

通货膨胀发生时,由于纸币贬值,物价上涨,会导致居民购买力降低而不是提高,②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13.B

解析:

B

【详解】

①④:

根据材料,该国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

1500亿元÷5=300亿元,而该国政府实际发行货币360亿元,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60亿元。

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这会导致通货膨胀,该国货币贬值,①④正确。

②③:

货币发行超过实际所需不应导致通货紧缩和货币升值,②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点睛】

14.A

解析:

A

【详解】

A:

截至5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达31017亿美元,较4月末上升102亿美元。

这表明我国外汇储备充足,调节国际收支能力增强,A项符合题意。

B:

我国外汇储备增加,人民币相对升值,我国偿还外债的能力增强,B项说法错误,排除。

C:

材料强调的是我国外汇储备的变化,没有涉及人民币国际化问题,C项与材料不符,排除。

D:

我国外汇储备增加,人民币会相对升值,但不意味着国内物价必然下跌,也不意味着一定会陷入通货紧缩境地,D项说法错误,排除。

故本题选A。

【点睛】

15.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A选项观点与题干不符,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不会引起通货膨胀,也不会引发通货紧缩,排除。

B选项观点与题干不符,通货膨胀是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通货紧缩不是,排除。

C选项观点与题干不符,通货紧缩是社会总供给大于总需求,通货膨胀不是,排除。

D选项观点与题干相符,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都是总供给和总需求不平衡引起,入选。

故本题选D。

16.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假定2018年w国的商品和服务价格总额为8万亿元,货币平均流通速度是5次,由此可根据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公式首先计算出该国本年度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

8/5=1.6万亿元.而该国本年度实际发行纸币2万亿元,货币供应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该国经济可能出现通货膨胀,物价全面持续上涨,纸币贬值,人们储蓄意愿降低,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①④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本题答案选C。

17.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

因此,判断的标准主要是看货币供应量是否过多,物价是否持续攀升,D符合题意;物价持续下跌是通货紧缩,A说法错误;社会上是否出现抢购风与商品的价值量是否变大等都不是判断社会经济生活中是否出现通货膨胀的标准,B说法错误;通货膨胀会导致物价上涨,但物价上涨与经济快速增长并不等于通货膨胀,C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

【点睛】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①如果货币的实际供应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就会导致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

货币供应量过多是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②与通货膨胀相反,通货紧缩是指物价总水平持续下跌的现象。

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

③国家通过宏观调控,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可以抑制通货膨胀,防止通货紧缩,实现经济平稳发展。

18.D

解析:

D

【详解】

③④:

小李通过“易吧”用自己闲置的手机换了旅游装备,这一置换行为应遵循价值规律要求,实行等价交换,有利于节约资源,推动绿色消费,③④符合题意。

①:

商品流通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小李的置换行为属于直接的物物交换,不属于商品流通,①错误;

②:

这一转换行为未使用货币,不可能会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更不会导致通货紧缩,②错误。

故选D。

【点睛】

直接的“物物交换”与商品流通的区别:

(1)公式不同:

直接的“物物交换”是早期的商品交换,是物与物直接交换,其公式是商品—商品,商品流通是指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其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

(2)直接的“物物交换”一般在货币产生前,而商品流通则是在货币产生后;

(3)直接的“物物交换”的买、卖是同时进行的,双方只要满意就可成交,而商品流通的买、卖在时间、空间上是分离的。

19.B

解析:

B

【详解】

本题考查货币流通规律、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①③:

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其原因主要是纸币的发行量超过实际需要货币量一定限度,这时往往伴随物价上涨,纸币贬值,影响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经济秩序,①③符合题意。

②:

通货紧缩会出现“持币待购”现象,造成商品销售困难,②不符合题意。

④:

货币的发行量超过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一定限度,会导致通货膨胀,④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

纸币的流通规律

纸币:

①含义:

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国家能决定纸币的发行量、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或者纸币代表的价值)

②优点:

制作成本低,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磨损减少贵金属的无形流失

③限度:

发行量要以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货币流通规律——纸币发行的依据:

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

①其内容是: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的流通次数成反比

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

②其公式: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货币流通次数货币流通次数

如果纸币发行量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如果纸币发行量小于这个限度,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20.B

解析:

B

【详解】

①③:

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在一定时期内发行多少纸币是由国家决定的,每种面值纸币各发行多少是由国家决定的,①③符合题意。

②:

国家可能规定人民币的面值,其与购买力则由市场形成,②说法错误。

④:

纸币发行量过多会引起物价上涨而非下跌,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

纸币的含义,纸币的发行量如何规定?

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国家有权发行纸币,有权规定纸币的面值和发行量,但国家不能滥发纸币。

因为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限度。

否则就会出现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

21.D

解析:

D

【详解】

A:

国家虽然有纸币的发行权,但不得任意发行,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限度。

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A错误。

B:

纸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