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讲声音的传播与利用.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00187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838.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59讲声音的传播与利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第59讲声音的传播与利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第59讲声音的传播与利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第59讲声音的传播与利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第59讲声音的传播与利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第59讲声音的传播与利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2页
第59讲声音的传播与利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2页
第59讲声音的传播与利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2页
第59讲声音的传播与利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2页
第59讲声音的传播与利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2页
第59讲声音的传播与利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2页
第59讲声音的传播与利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2页
第59讲声音的传播与利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2页
第59讲声音的传播与利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2页
第59讲声音的传播与利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2页
第59讲声音的传播与利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2页
第59讲声音的传播与利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2页
第59讲声音的传播与利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2页
第59讲声音的传播与利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2页
第59讲声音的传播与利用.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2页
亲,该文档总共5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59讲声音的传播与利用.docx

《第59讲声音的传播与利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59讲声音的传播与利用.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59讲声音的传播与利用.docx

第59讲声音的传播与利用

第五讲: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相关知识

1.运动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或某一段路程中的平均快慢叫这个物体在这一段时间或这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

2.从公式v=s/t可知,如果我们测出了物体运动的路程s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t,就可以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

探究报告

1.生活背景

生活中看到很多运动的物体,例如运动的各种交通工具,自行车、摩托车、汽车、轮船、飞机等。

各种动物、飞鸟等。

要比较它们的快慢,就要求出它们各自的平均速度。

2.提出问题

1.小车从斜面上滑下,它作什么运动?

2.小车在斜面上滑下时前半程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否一样?

3.制定计划

实验装置见课本图1.4-1所示,斜面的一端用木块垫起,使它保持很小的坡度。

让小车从斜面上滑下,分别测出小车通过前半程和全程的时间。

4.实施计划

1.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通过的路程s1,把s1和后面测得的数据填入下表中。

2.将金属片放在斜面的中部,用刻度尺测出小车通过的路程s2,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程s2

所用的时间。

3.算出小车通过全程和上半程的平均速度。

5.数据处理

路程

运动时间

平均速度

s1=

t1=

v1=

s2=

t2=

v2=

6.讨论与交流

1.同学们测的平均速度一样吗?

2.若斜面高度不一样,平均速度一样吗?

巩固与提高

1.探究实验例题

例。

(临沂)运动会上,100m决赛,中间过程张明落后于王亮,冲刺阶段张明加速追赶,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

关于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大B.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小

C.二者的平均速度相等D.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无法比较

解答:

两人通过的路程和时间都一样,二者的平均速度相等。

选C

评析:

平均速度是路程和时间的比值,无论中间快慢如何,只要路程和时间相同,平均速度就相等。

2.探究实验练习

1(广安)牙买加短跑运动员博尔特在纽约锐步田径大奖赛上创造了9秒72的最新100m世界纪录,他在100m决赛时的最快速度大约为

A.l0cm/sB.10dm/sC.l0m/sD.1Okm/s

2(恩施)你一定听说过《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吧?

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跑出,兔子在远远超过乌龟后,便骄傲地睡大觉。

当它睡醒后才发现:

乌龟已经爬到了终点。

关于这个赛跑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兔子始终比乌龟跑得快B.只有选地面为参照物后,才能说乌龟是运动的

C.兔子在睡觉时肯定是静止的D.乌龟的平均速度比兔子的平均速度大

3(上海)P、Q是同一直线上相距10m的两点,甲、乙两小车从P点出发向Q运动,它们运动的s-t图像如图16所示,由图像可知()

A.甲车速度小于乙车速度B.经过6s,乙车离P点10m

C.甲车比乙车早3s通过Q点D.经过3s,甲、乙两车相距6m

 

4(镇江)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下面四个图象中能正确表示汽车速度与时间关系的是()

5(宜昌)甲、乙两同学在平直的马路上骑车匀速前进,甲同学的速度比乙同学的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甲运动的路程比乙长B.甲运动的时间比乙短

C.运动相同的路程甲用的时间比乙长D.在相同的时间内甲运动的路程比乙长

6(成都)在抗震救灾中,为了将救援人员和救援物资及时地运送到灾区,使用到了多种运输工具,下列运输工具正常行驶时,速度最大的是()

A.列车B.大卡车C.大型客机D.冲锋舟

7(湘西)2008年8月将在我国的北京举办第29届奥运会,以你在体育课中的经验估计,奥运会百米赛跑运动员的速度大小应该在()

A、lm/s左右B、2m/s左右c、4m/s左右D、10m/s左右 

8.(广州)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左图所示,右图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

 9.(铜仁)右下图是汽车上的速度表,一辆小汽车以此速度从玉屏驶向贵阳,若玉屏至贵阳约为3.2×105m,则()

A.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80m/sB.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80m/h

C.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80km/sD.该汽车只要4小时就可到达贵阳

10.(茂名)甲、乙两辆小车在平直的路面上向东运动,小明测出它们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并依据数据作出了相应的路程—时间关系如图所示。

由图知小车甲做______________运动,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m/s。

若以甲为参照物,乙车向_________________运动。

 

11.(资阳)5月12日16时30分,武警某部参谋长王毅率官兵600余人从驻地驱车开赴震中汶川。

13日凌展1时,行至古尔沟由于道路损毁受阻。

王毅率领先遣队徒步强行军90公里,于13日23时15分率先到达汶川县城,第一时间向抗震救灾指挥部报告了重灾区受灾情况。

先遣队徒步行军的时间是h;到达汶川县城时已是震后约h;先遣队徒步行军的平均速度约为km/h.(第二、三空四舍五入取整数)

12.(巴中)如图为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

小球从A点到F点作的是运动(选填“匀速直线”或“变速直线”)。

小球从B点到F点运动的路程是cm,平均速度是m/s。

13.(柳州)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_________m/s;为实现我国的探月计划,向月球发射的激光到达月球并返回地面共需2.56s、则地球和月球间的距离是______________m。

14.(上海)2008年北京奥运火炬传递的主题是“传递激情,传递梦想”。

若火炬手以1m/s的速度沿直线匀速通过60m,需________s,以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火炬手是________的。

(选填“静止”或“运动”)。

15.(沈阳)目前,沈阳市的出租车统一使用车载计价器打印发票。

如图所示是一张乘车发票,该车在这段时间内行驶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__km/h。

 

3.探究实验拓展

1.(株洲)

有一段用固定镜头拍摄的一列武广高铁动车组视频,小田通过播放该视频来测算机车运行速度。

已知机车长度是s,测算的步骤如下,

请将步骤C补充完整,并排列测算步骤的合理顺序(填字母)。

A.记下机车头到达观测点的时刻

B.计算整列车通过观测点所用时间t。

C.在画面上选择一个。

D.利用v=s/t计算出机车运行的速度。

E.记下机车尾到达观测点的时刻

2.(江西)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值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15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

分:

秒”

(1)请你根据图示完成下表

小车由甲至乙

小车由乙至丙

小车由甲至丙

路程S/m

26

时间t/s

4

平均速度v/(m/s)

15

(2)分析表中的数据,小车全程是做匀速运动吗?

为什么?

第一章复习题

一选择题

(潍坊)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

B.4s~8s内,甲乙同学都匀速直线运动

C.0s~8s内,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

D.8s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

2.(成都)在学校运动会上,小明参加的项目是百米赛跑。

起跑后,小明越跑越快,最终以12.5s的优异成绩获得冠军。

关于上述小明的百米赛跑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明在前50m-定用了6.25sB.小明每秒钟通过的路程都是8m

C.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m/sD.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km/h

3.(临沂)运动会上,100m决赛,中间过程张明落后于王亮,冲刺阶段张明加速追赶,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

关于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大

B.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小

C.二者的平均速度相等

D.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无法比较

4.(恩施)可以用图像来表示物体的运动状态,如图所示,表示物体运动速度相同的是:

()

 

A.甲乙B.甲丁

C.乙丙D.丙丁

5.(上海)P、Q是同一直线上相距12米的两点,甲从P点、乙从Q点同时沿直线相向而行,它们运动的s-t图像如图4所示,分析图像可知()

A.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B.经过3秒,甲、乙相距4米

C.乙到达P点时,甲离Q点6米D.甲到达Q点时,乙离P点2米

6.(深圳)下列各图中,表示物体处于匀速运动状态的是

二填空题

1.(荆门)用“频闪摄影”可记录物体相隔同样时间的不同位置,图11所示是甲、乙两个网球运动时的频闪照片。

甲中相邻两位置距离相等,由照片可知,_球做匀速直线运动,球的速度越来越大(全部选填“甲”或“乙”)。

2.(百色)小明乘坐公交车去学校时,看到车窗外的树木在向后运动,小明这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作出的判断(选填“自己”或“地面”)。

若从家到学校的路程是4km,乘车时间为0.1h,那么公交车的平均速度为______km/h。

3.(呼伦贝尔)如图甲、乙两个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

由图象可知:

甲做的是运动;第3S末,甲和乙的图线相交,这说明了甲、乙具有相同的。

 

4.(陕西)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采用锂电池驱动的电动能源汽车已经投入生产.其设计最大速度为l20km/h合_______m/s;该汽车每行驶100km耗电8kW·h,合____________J.

5. (郑州)从2009年6月,郑州市在交通拥挤的内环线上开通了BRT快速公交系统,应该有专用车道,并且在交叉路口享受优先通行信号,所以全长20Km的线路营运时间大约只需50分钟,则其平均速度约

为km/h。

5.(贵阳)汽车追尾是高速公路上常发生的交通事故,其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况时不能立即停车。

研究发现,司机从看到情况到踩刹车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在反应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速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反应距离;从踩刹车到车停止,汽车还要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制动距离。

如图17所示。

下表是一个机警的司机驾驶一辆保养得很好的汽车,在干燥的水平公路上以不同的速度行驶时,测得的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

(1)利用上表数据,算出该司机的反应时间大约是s;(保留两位小数)

(2)由这个测试可见,是影响汽车制动距离的主要因素;

(3)请在图18中画出从司机看到情况开始计时,到汽车停止的这段时间内,汽车运动的υ-t图像。

(不需准确描点)

 6.(河南)郑州快速公交(BRT)已在今年5月底开通运行。

某时刻有一辆快速公交车甲和一辆普通公交车乙,从同一路口同时向东匀速行驶.它们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2所示,则运行2min后,甲车相对于乙车向方向行驶,两车相距m。

三问答题

1.(恩施)如图11,是某实验小组做“测平均速度”实验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数字钟的时间格式是“时:

分:

秒”。

则小车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cm/s。

 

2.(莆田)屋檐下有一木质直角三角架(如图所示),已知AB=3m,BC=4m,抓抓猫逮到跑跑鼠后,在A点让跑跑鼠逃脱,跑跑鼠沿ABC路线以3.5m/s的平均速度拼命逃窜,抓抓猫选择AC路线同时开始追赶并恰好在C点再次逮到跑跑鼠. 问:

(1)抓抓猫和跑跑鼠何者平均速度大?

(2)抓抓猫平均速度多大?

3.(内江)如图所示,在2007年10月24日18时,我国在四川省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

“嫦娥一号”卫星经过四次变轨,于10月31日进入月地转移轨道直奔月球。

11月5日于月球“相会”并被月球所俘获,成为一颗离月球表面200km高的“月球卫星”,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的奔月梦想!

则:

(1)当北京测控站发射速度为3×105km\s的电磁波到达月球后,经过2.56s接收到反射回测控站的电磁波信号.那么,地球于月球之间的直线距离是多少km?

(2)如图所示,是某监测系统每隔2s拍摄到的关于火箭刚离开地面时作直线运动的一张照片,如果火箭的总长度为42m,质量为190t,“嫦娥一号”卫星的质量为2400kg,受到的阻力为1.2×106N,g=10N\kg.那么,火箭在从A位置到B位置的位置的过程中,火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第六讲:

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提出问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又要一起来进行科学探究了,探究什么呢?

请看大屏幕。

1、多媒体展示课本上的和下载的图片、课件(鼓面振动)等以声音创设探究环境。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你发现了什么?

你还想知道什么?

声音是怎么产生的?

声音是怎么传播的?

有了问题,我们下一步就要选择能发声的物体进行研究,探究时首先要有一个目标,即提出猜想和假设。

3、对问题提出猜想和假设

猜想也要注重依据,凭借经验、个别现象、个别实验,都可得出猜想假设。

声音的产生及传播

1、单叉振动击水实验和喇叭振动实验

2、学生动手做尺振动和橡皮筋振动实验

学生发现新问题――声音的大小与振动强弱有关,提醒学生记下来,新问题暂时可以不管留到后面再说。

教师用课件展示实验和学生的表达对照补充。

1.我们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是: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_________振动,这种振动经过_________及其他组织传给_________,_________把信号传给_________,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2.人失去听觉是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发生了障碍.

3.声音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传导方式叫骨传导.

4.人如果将双眼蒙上,靠听觉也能大致确定发声体的方位是因为______________

5、我们听到声音的两种方式是和。

6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及其它特征也就不同。

这些差异就是判断的重要基础。

这就是。

正是双耳效应,人们可以准确地判断声音传来的。

新课讲解

1、人们感知声音的方式有_____和_____两种.

2、联想课本,一般人们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是: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_____振动,这种振动经过____及其它组织传给_____,_____把信号传给大脑的神经中枢,人就听到了声音.

3、如果人耳的鼓膜或听小骨等传导系统损坏,人就不能靠人耳感知声音了,但可以通过____来感知声音.

4、__________叫骨传导.举例说明.骨传导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叫双耳效应,由于双耳效应,人可以_______.双耳效应的条件是_________.

6、人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是这样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______振动,这种振动经过______及其他组织传给_____,______再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声音了。

7、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晚年失聪,他用一根棒来听取钢琴的演奏,他把棒的一端触在钢琴上,另一端咬在牙齿中间,当琴弦发出声音时,振动就经__________传至内耳。

8、间谍在偷听隔壁房间的主人说话时,总是把一个坚硬的物体放在耳朵边,使其听得更真切一些,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

9、用手按在自行车的铜铃上,无论怎样用力敲打,铃声也不会清脆,这是因为:

()

A.手按在铃上,声音传不出来B.手按在铃上,铃根本不振动

C.手按在铃上,影响铃的正常振动D.手按在铃上,周围没有介质

10、玻璃鱼缸中盛有金鱼,若轻轻敲击鱼缸的上沿,则会看到鱼立即受惊,这时鱼接收到声波的主要途径是:

()

A.鱼缸-空气-水-鱼B.空气-水-鱼C.鱼缸-水-鱼D.水-鱼

11、有关人的耳廓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没有耳廓很难看,所以主要作用是美观

B.耳廓是为人遮风挡雨的

C.耳廓主要防止杂物进入耳道中

D.耳廓主要是收集外界声波,使人听声音更加清楚

12、对于人失去听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人只要失去听觉,就不能感知声音

B.如果因为传导障碍而失去听觉,可以通过骨传导来感知声音

C.对于因传导障碍而失去听觉的人,只要设法将外界产生的振动传给听觉神经,就可以感知声音

D.声音可以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13、当人用手指将双耳堵住后,可出现的情况是:

()

A.完全失去听觉B.对听觉没有影响

C.可以听见外界极微弱的声音D.可以听见外界较强烈的声音

练习

1、人们听到自己讲话的声音()

   A.首先是骨传导传播来的B.骨传导和空气传导同时传来的

   C.首先是空气传播来D.骨传导在先,空气传导在后,几乎是同时传来的

2、关于我们怎样听到声音的讨论,以下正确的是()

   A.人们只能通过耳朵听声音B.只有失去听觉的人才能利用骨传导来听声音。

   C.人们不仅能用耳朵感知声音,而且也能利用骨传导来听声音   

   D.以上三种说法都有道理

3、动物在活动时常常忘不了竖起耳朵,并且还不时地转动头和耳朵的方向,这是因为( )

A.向其他动物示威  B.判断声源的位置C.动物的一种习惯动作    D. 赶走小虫

4、我们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我们听不到回声的原因()

A.老师讲课的声音太小。

           B.回声太小,听不到 

C.老师讲课的声音根本没有回声     D.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

5、人在闭上双眼时,仍能准确地判断出声源的方位,这是利用()

A、回声效应 B、双耳效应   C、骨传导 D、声音立体效应

6、对于人失去听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人只要失去听觉,就不能感知声音;

B.如果因为传导障碍而失去听觉,可以通过骨传导来感知声音;

C.对于因传导障碍而失去听觉的人,只要设法将外界产生的振动传给听觉神经,就可以感知声音;

D.声音可以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7、人能够听到声音所具备的条件是()

A.有振动物体就能产生声音   B.振动在入耳的感觉范围内就能听到声音

C.有声源、有声的传播物质、同时振动在入耳的感觉范围内   D.以上说法都不对

8、要想使人们在剧场里听到立体声效果:

()

A.至少要安装一个扬声器;       B.至少要安装两个扬声器;

C.至少要安装三个扬声器;       D.至少要安装四个扬声器.

9、年春节晚会上,聋哑人表演的“千手观音”震撼了所有观众。

她们是怎样训练的呢?

听不见声音,她们将身体紧贴在音箱上,感受音乐的节奏,因为声音是由          产生的。

10、在声音传递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但如果只是传导障碍,例如__________损坏,而__________没有损坏,则可以利用__________传导来听到声音。

11、音乐家贝多芬晚年失聪后,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在钢琴上来“听”自己的琴声,这是通过__________方式引起听觉的。

12、在教室里敲一下音叉,同学们能听到由音叉       而发出的声音。

在人和音叉之间传播声音的介质是      。

声音传到人耳的详细情况是:

音叉振动在空气中激起    ,传到人耳时引起耳内     振动,从而产生听觉。

13、你知道吗?

蛇是没有耳朵的。

不过,如果蛇将头贴在地面上,头中的一块骨头就会接受到正在接近它的动物活动时发出的声音,由此可知,蛇是利用_____________传声去“倾听”敌人和猎物声音的。

14、人耳听到声音的3个条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有些耳聋病人配有骨导式助听器就能听到声音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

16、如图所示,将一把金属叉子拴在一根约1m长的线的中间.把线的两端分别缠绕在双手的食指上,缠绕多圈,插入耳朵.然后让叉子撞到坚硬的物体上,等它垂下把线拉直时,你就可以听  到敲钟似的响声,通过撞击金属叉子_______发声,声音主要通过____ 传递到人耳.

17、信息1:

据说,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晚年失聪后,为了“聆听”语写的乐曲,用硬捧的一端抵住琴板,另一端咬在牙齿中间,就这样语写了不少传世之作.

信息2:

有经验的土著居民在打猎时,经常伏身贴地,他能听到一般人站立时不易觉察的动静,并且能及早发现猎物.

请综合1、2所提供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选择声音传播的特点 (   )

A.只有固体才能传声

B.固体能将声音放大

C.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比空气中更快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总评

1、教师总结探究的成果

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

固、液、气体都可传声,但传播的速度不一样,声音的速度大小与压强、温度也有关。

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耳朵听声音的过程:

声源――声波――鼓膜――听神经。

声音的反射――回声。

2、新的问题处理

回家继续研究或把问题放在班上的问题栏里寻求合作支持,对别人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3、评价

教师对这一节课作一个总体性的评价:

对科学探究态度和创新精神的评价,对不足之处的评议。

请学生来对这节课作一个评价(课后也行)

布置作业

一选择题

1(杭州)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

C.宇航员们在月球上也可以直接用口语交谈     D.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些

 

2(江苏)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A.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B.声音产生的原因

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3(太原)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声音传播的速度与温度无关D.响度大比响度小的声音传播速度大

 

4.(赤峰)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不能产生声音的是()

5(湘西)夏天,我们通常能听到讨厌的蚊子发出的嗡嗡声,这种声音是由于()

A.蚊子翅膀振动发出的B.蚊子细嘴尖叫发出的

C.蚊子小腿抖动发出的D.蚊子腹部鼓动发出的

6(梅州)据说美国研制出一种用超声波做子弹的枪。

当超声波达到一定强度时就能有较强的攻击力。

实际要阻挡这一武器的袭击,只要用薄薄的一层()

A.半导体B.磁性物质C.真空带D.绝缘物质

7 (巴彦淖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用录音机放音乐磁带不会产生噪声

C.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D.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空气中传播慢

二填空题

1(平原)如图丙所示,用硬纸片把一个喇叭糊起来,做成一个“舞台”.台上小人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这个现象说明______.

2(福州)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声势浩大的“击缶而歌”精彩绝伦,缶声是由于缶面产生的,然后通过传播到现场观众耳朵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