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访仙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00315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3.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访仙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江苏省访仙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江苏省访仙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江苏省访仙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江苏省访仙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江苏省访仙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江苏省访仙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江苏省访仙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江苏省访仙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江苏省访仙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江苏省访仙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江苏省访仙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江苏省访仙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江苏省访仙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江苏省访仙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江苏省访仙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江苏省访仙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江苏省访仙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访仙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docx

《江苏省访仙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访仙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省访仙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docx

江苏省访仙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

访仙中学2010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调度/宏观调控降解/降龙伏虎搪塞/敷衍塞责

B.省视/省吃俭用拓本/落拓不羁纤绳/纤尘不染

C.圈养/可圈可点喷薄/厚古薄今重申/老成持重

D.臧否/否极泰来乐府/乐不思蜀屏蔽/屏气凝神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随着全球气温升高,飓风、洪水、干旱等极端气象事件的频率和强度正在增加,气候变暖已成为全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挑战。

B.对“80后”作家来说,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要克服彼此间的同质化倾向,张扬自己的艺术个性才是他们的发展之路。

C.尽管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在蔓延,但随着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的逐步落实,中国经济出现回暖迹象,人们对经济复苏的信心开始回升。

D.由于青少年心智尚未成熟,好奇心又强,对事物缺乏分辨力,容易被大众媒介中的不良信息诱导,从而产生思想上、行为上的偏差。

3.根据下面一段文字,概括说明什么是“洼地效应”(不超过30个字)。

(4分)

区域竞争的焦点更多的集中在综合环境的竞争上。

这里的“环境”既包括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制环境、人文环境等“软环境”,也包括绿化覆盖率、空气质量、居住条件、基础设施水平等“硬环境”。

谁的环境好,“洼池效应”就明显,吸引力就强,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聚集就快,发展就快。

“洼池效应”指:

4.请在下列语段中的划线处填写恰当的内容(只填序号),使语句连贯,结构一致,文意流畅,表意清楚。

(5分)

大事难事,▲;逆境顺境,▲;▲,看涵养;▲,看智慧;是成是败,▲。

愿你拥有一切,成就精彩人生!

①看胸襟②看坚持③看担当④是喜是怒⑤有舍有得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阳人也。

安为人严重有威,见敬于州里。

初为县功曹,奉檄诣从事,从事因安致书于令。

安曰:

“公事自有邮驿,私请则非功曹所待。

”辞不肯受,从事惧然而止。

永平十三年,楚王英谋为逆,事下郡复考。

明年,三府举安拜楚郡太守。

是时英辞所连及系者数千人,显宗怒甚,吏按之急,迫痛自诬,死者甚众。

安到郡,不入府,先往按狱,理其无明验者,条上出之。

府丞掾史皆叩头争,以为阿附反虏,法与同罪,不可。

安曰:

“如有不合,太守自当坐之,不以相及也。

”遂分别具奏。

帝感悟,即报许,得出者四百余家。

建初八年,迁太仆。

元和二年,武威太守孟云上书:

“北虏既已和亲,宜还其生口①,以安慰之。

”诏百官议朝堂。

公卿皆言夷狄谲诈,求欲无厌,既得生口,当复妄自夸大,不可开许。

安独曰:

“北虏遣使奉献和亲,有得边生口者,辄以归汉,此明其畏威,而非先违约也。

不宜负信于戎狄,还之足示中国优贷,而使边人得安,诚便。

”司徒桓虞改议从安。

太尉郑弘恨之,曰:

“诸言当还生口者,皆为不忠。

”司隶校尉举奏,安等皆上印绶谢。

肃宗诏报曰:

“久议沉滞,各有所志。

盖策由众定,君何尤而深谢?

”帝竟从安议。

章和元年,代桓虞为司徒。

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后兄车骑将军宪北击匈奴,安与九卿诣朝堂上书诔,以为匈奴不犯边塞,而无故劳师远涉,损费国用,徽功万里,非社稷之计。

书连上辄寝。

诸卿稍自引止,惟安独守正不移,至免冠朝堂固争者十上。

太后不听,众皆为之危惧,安正色自若。

窦宪既出,而弟执金吾景专威权,公于京师使客遮道夺人财物。

有司畏惮,莫敢言者。

安乃劾景惊惑吏人,当伏显诛,寝不报。

窦氏大恨。

但安素行高,亦未有以害之。

(节选自《后汉书·袁张韩周列传》)

[注]①生口:

指俘虏。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楚王英谋为逆,事下郡复考考:

刑讯

B.安到郡,不入府,先往按狱按:

查办

C.帝感悟,即报许报:

报告

D.公于京师使客遮道夺人财物遮:

拦阻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安为人严重有威,见敬于州里②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B.①奉檄诣从事,从事因安致书于令②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C.①理其无明验者,条上出之②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D.①众皆为之危惧,安正色自若②如姬为公子泣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楚王英阴谋叛乱,朝廷严加查处,受牵连获罪的人很多。

袁安认为他们都是因酷刑而屈招的,就不顾风险上书要求释放他们,最终使四百多家得以出狱。

B.武威太守孟云和袁安都主张对已和亲的匈奴,应当归还俘虏以示抚慰。

但公卿最初都反对,太尉郑弘甚至指责主张归还俘虏的都是不忠之人。

C.窦宪为求取功劳,北击匈奴。

袁安认为匈奴不犯边塞,却兴师远征,不是为国考虑的上策,他多次力谏,尽管奏章都被搁鼍,但他毫不动摇。

D.袁安平素行为高尚,起初任县功曹时,就拒绝了从事的私请。

后来弹劾窦景,尽管窦氏家族对他十分忌恨,但也找不出什么陷害他的把柄。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⑴如有不合,太守自当坐之,不以相及也。

译文:

⑵不宜负信于戎狄,还之足示中国优贷,而使边人得安,诚便。

译文:

⑶盖策由众定,君何尤而深谢?

译文:

三、古诗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10分)

虞美人

宜州见梅作

黄庭坚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

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

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

平生个里愿杯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

注:

①此词为黄庭坚被贬至地处西南的边地宜州后所作。

②《太平御览.时序部》:

“宋武帝女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檐下。

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

(1)这首词写梅花很有层次,请结合上阕简要分析。

(3分)

答:

(2)请简析下阕“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两句所运用的表达技巧。

(4分)

答:

(3)作者“老尽少年心”了吗?

为什么?

请结合全词说明理由。

(3分)

答: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诗经·蒹葭》)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

(3)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李白《蜀道难》)

(4)八百里分麾下炙,▲。

沙场秋点兵。

(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5)▲,佳木秀而繁阴。

(欧阳修《醉翁亭记》)

(6)横眉冷对千夫指,▲。

躲进小楼成一统,▲。

(鲁迅《自嘲》)

五、现代文阅读(38分)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23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回答11-14题。

有些人

张晓风

(一)

有些人,他们的姓氏我已遗忘,但他们,我却清晰地记得。

那一年,我读小学二年级,有一位女老师,她教过我们些什么,我完全没有印象,但永远记得某个下午的作文课。

一位同学举手问她“挖”字该怎么写,她想了一下说:

“这个字我不会写,谁会?

我兴奋地站起来,跑到黑板前写下了那个字。

那天,放学的时候,当同学们同声向她说“再见”的时候,她向全班同学说:

“我真高兴,我今天多学会了一个字,我要谢谢这位同学。

我立刻快乐得有如胁下生翅-般——我生平似乎再没有出现那么自豪的时刻。

那以后,我遇见无数学者,他们尊严而高贵,似乎无所不知。

但他们教给我的,远不及那位女老师的多。

如果她不会写“挖”字,那又何妨?

她已挖掘出一个小女孩心中的自信。

(二)

有一次,我到一家米店去。

“你明天能把米送到我们的营地吗?

“能。

”那个胖女人说。

“我已经把钱给你了,可是如果你们不送,”我不放心地说,“我们又有什么证据呢?

“啊!

”她惊叫了一声,眼睛瞪得圆突突,仿佛听见一件耸人听闻的案件,“做这种事,我们是不敢的。

她说“不敢”两字的时候,那种敬畏的神情使我肃然。

她所敬畏的什么呢?

是尊贵古老的卖米行业?

还是“举头三尺即有神明”?

她的脸,十年后的今天,如果再遇到,我未必能辨认。

但我每遇见那无所不为的人,就会想起她——为什么其他的人竟无所畏惧呢!

(三)

有一个夏天,中午,我从街上回来,红砖人行道烫得人鞋底都要烧起来似的。

忽然,我看见一个衣衫褴褛的中年人疲软地靠在一堵墙上,他的眼睛闭着,黧黑的脸曲扭如一截枯根,不知在忍受什么?

他也许是中暑了,需要一杯甘冽的冰水。

他也许很忧伤,需要一两句鼓励的话。

但满街的人潮流动,美丽的皮鞋行过美丽的人行道,却没有人伫足望他一眼。

我站了一会儿,想去扶他,但我闺秀式的教育使我不能不有所顾忌:

如果他是疯子,如果他的行为冒犯我——于是我扼杀了我的同情,让自己和别人一样漠然离去。

那个人是谁?

我不知道,但他的痛苦却盘踞了我的心,他的无助的影子使我陷在长久的自责里。

上苍曾让我们相遇于同一条街,为什么我不能献出一点手足之情?

为什么我有权漠视他的痛苦?

我何以怀着那么可耻的自尊?

如果可能,我真愿再遇见他一次,但谁又知道他在哪里呢?

我们并非永远都有行善的机会——如果我们一度错过。

那陌生人的脸于我是永远不可弥补的遗憾。

(四)

对于代数中的行列式,我是一点也记不清了。

倒是记得那细瘦矮小貌不惊人的代数老师。

那年七月,当我们赶到联考考场的时候,只觉得整个人生都摇晃起来,无忧的岁月至此便渺茫了,谁能预测自己在考场后的人生?

想不到的是代数老师也在那里,他那苍白而没有表情的脸竟奔波过两个城市而在考场上出现,是颇令人感到意外的。

接着,他蹲在泥地上,拣了一块碎石头,为特别愚鲁的我讲起行列式来。

我焦急地听着,似乎从来未曾那么心领神会过。

泥土的大地可以成为那么美好的纸张,尖锐的利石可以成为那么美丽的彩笔——他使我在书本上的朱注①之外了解了所谓“君子谋道”的精神。

那天,很不幸的,行列式没有考,而那以后,我再没有碰过代数书,我的最后一节代数课竟是蹲在泥地上上的,事隔十多年,才忽然咀嚼出那意义有多美。

代数老师姓什么?

我竟不记得了,心里总有点内疚。

如果我去母校查一下,应该不甚困难,但总觉得那是不必要的,他比许多我记得住姓名的人不是更有价值吗?

(选自《张晓风经典散文集》,有删改)

【注】①朱注——指朱熹对《论语》的批注。

11.为什么“我”能清晰地记得“有些人”?

(6分)

____▲____

12.第二节结尾句“但我每遇见那无所不为的人,就会想起她——为什么其他的人竟无所畏惧呢!

”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和态度?

(6分)

____▲____

13.结合第三节“我”与第四节“数学老师”待人态度的描写,赏析作品的对比手法。

(5分)

____▲____

14.善于从熟悉的生活中发掘出促人深省的深意,是张晓风散文创作的特点,请结合本文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6分)

____▲____

(二)实用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5—17题。

(15分)

寂寞大师陈寅恪

1937年抗战爆发,陈寅恪短短时间内同时承受了丧父和右眼失明的痛苦。

女儿回忆,父亲放弃了右眼视网膜手术,放弃了复明的希望,因为他只想尽快离开沦陷区。

在四川李庄时,傅斯年为照顾陈寅恪,让邓广铭住他楼下,说陈先生若有事跺下地板,你就马上跑去。

每次邓广铭跑上楼看,陈寅恪都是躺在床上呻吟,说自己的身体快不行了,快坚持不住了,但是他说,“我不写完这两稿(两部中古史名著——《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和《唐代政治史述论稿》),我不死。

”流亡途中的工作条件惊人恶劣,在挡不住风雨的茅草房里,陈寅恪就着箱子,汗流浃背地坐在小凳上写文章。

1944年12月12日,陈寅恪的唐代三稿中的最后一篇《元白诗笺证稿》完成了。

就在这天早上,他起床后痛苦地发现:

他的左眼也看不清了。

他在成都的医院做了眼科手术,手术没有成功。

半年后二战结束,牛津大学请他赴伦敦治疗眼疾,数月奔波,他的双目还是没能复明。

57岁的陈寅恪由人搀扶着重回清华园,他已失去学者治学读书第一需要的双眼。

在学生们的记忆里,过去陈寅恪上课讲到深处,会长时间紧闭双眼,但他盲后,永远睁大着眼睛讲课,目光如炬。

1953年,病中的陈寅恪收到了学生蒋天枢寄来的长篇弹词《再生缘》,听后大受震动。

尚未病愈的他用口述的方式,撰写《论再生缘》,由此开始探索明清历史和文化。

当陈寅恪沉浸于新的学术领域时,中国科学院拟请他出任历史研究所二所的所长。

他拒绝了。

《对科学院的答复》一文中,起首便是:

我的思想、我的主张完全见于我所写的王国维纪念碑的碑文中(陈寅恪表达了这样的思想:

读书治学,只有挣脱了世俗概念的桎梏,真理才能得以发扬)。

他提出“不要先存马克思主义的见解,再研究学术”,在那个年代是惊世骇俗的。

《论再生缘》完成了,但无法正式出版,陈寅恪只能请人用蜡版刻印,分送友人。

他在文末题诗:

文章我自甘沦落,不觅封侯但觅诗。

这是他心境和志趣的隐喻。

1958年,陈寅恪已成学术界“拔白旗”的对象。

他不再教课。

他说:

“他们不要我的东西,不是我不教。

”他依然坚持用文言文写作,坚持用繁体字竖排出版自己的著作。

1961年8月,阔别12年的挚友吴宓来访。

陈寅恪把《论再生缘》油印本作为礼物送给吴宓,还透露了自己正在撰写的一部宏伟著作的大纲,这就是后来的《柳如是别传》。

为了这部85万言的百科全书,陈寅恪用去整整10年。

柳如是的遭际,触动了他对经历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抗日战争的家族以及自己身世的感怀。

这部“痛哭古人,留赠来者”的书,忽庄忽谐,亦文亦史,极其丰富的史料与穿插其间的陈寅恪的感悟融为一体,浓缩了他一生的学养和志趣。

也许,晚年的陈寅恪是以这种智力较量来安慰他那寂寞的心境。

1969年10月7日,陈寅恪走完了他79岁的生命历程。

弥留之际,他一言不发,只是眼角不断流泪。

陈寅恪没有留下遗嘱。

15.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最后一句“陈寅恪没有留下遗嘱”暗扣题目中的“寂寞的大师”,发人深思,同时表达了作者对他晚年生活的怅惘之情。

B.陈寅恪失明前上课,讲到深处会长时间紧闭双眼,但他失明后却“永远睁大眼睛讲课,目光如炬”,读到这样的内容令人鼻酸不已。

C.《柳如是别传》“痛哭古人,留赠来者”,涉及到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以及陈寅恪的身世,因而浓缩了作者一生的学养和志趣。

D.国学大师陈寅恪弥留之际“一言不发,只是眼角不断流泪”,表达的是他的释然还是执着,至今仍然是一个难解之谜。

16.陈寅恪在那个年代曾提出“不要先存马克思主义的见解,再研究学术”,这句话透露出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6分)?

答:

17.有人说“中国的一流文史学者(如王国维、钱钟书)走的始终是一条寂寞、坎坷的路”,陈寅恪也是这样的吗?

请具体说说理由。

(6分)

答:

六、作文(70分)

18.有人向文物专家马未都请教什么样的古董值钱。

问他:

年代越久远的越值钱?

马未都摇头。

又问:

数量越少的越值钱?

马未都还摇头。

那什么样的值钱?

马未都说:

品质好的值钱。

振聋发聩。

马未都把鉴定古董的秘诀教给我们了。

古董的价值是这样,其实,人也是这样。

请以“品质”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宇的文章。

要求:

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访仙中学2010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语文附加题(直接答到试卷上)

学校姓名班级学号

说明:

由选考历史科目的考生解答,其他考生不做。

考试时间30分钟。

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

(10分)

19.用斜线(/)给下面划横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

(6分)

然诸子之论,各成一家,自前世皆存而不绝也。

夫王迹熄而诗亡离骚作而文辞之士兴历代盛衰文章与时高下然其变态百出不可穷极何其多也。

自汉以来,史官列其名氏篇第。

而藏书之盛,莫盛于开元。

其著录者,五万三千九百一十五卷,而唐之学者自为之书者,又二万八千四百六十九卷。

呜呼,可谓盛矣!

20.《离骚》的作者是谁?

《新唐书》的主要编纂者是谁?

(2分)

答:

21.请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2分)

答: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2.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觉新在旧家庭中是个暮气沉沉的大少爷;与觉慧等年轻人在一起时,他又是一个渴望新生活的青年。

他是封建制度的继承者,也是破坏者。

B.为了改良社会,改变国民劣根性,鲁迅作品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目的是为了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他在《呐喊》中塑造了阿Q、闰土、孔乙己等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C.王熙凤是《红楼梦》中塑造的非常成功的形象,她贪婪、凶狠、狡诈,“毒设相思局”中她设计害死试图调戏她的贾瑞;她还假意笼络尤二姐,最后借刀杀人。

在这个人身上,寄予了作者对她的谴责之意。

D.《欧也妮·葛朗台》中的欧也妮先将自己的积蓄全部送给查理,后来将母亲的遗产全部给了父亲。

她从来不把黄金放在心上。

查理的归来使充满温情和善良的欧也妮重新获得了幸福。

E.《老人与海》里的“硬汉子”桑提亚哥,好不容易捕到了一条大马林鱼,在返航途中却被鲨鱼啃光;但他凭着勇气和智慧,在艰苦的环境里实现了生命价值。

23.简答题。

(10分)

(1)读《红楼梦》判词,写出对应的人物。

(5分)

①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②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泉。

③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

可怜绮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④情天情海幻情深,情既相逢必主淫。

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⑤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答:

①②③④⑤

(2)《三国演义》塑造了不少性格鲜明的艺术形象,最突出的便是毛宗岗所说的“三绝”—奸绝、义绝、智绝。

“三绝”是哪三个人?

试选“一绝”举例说明其“绝”。

(5分)

答: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4-25题。

清华大学假日制度改革课题组新近的调查结果显示,已经实施了8年的黄金周制度,存在不少弊端。

商家为了能在黄金周期间大量销售产品,大量进货,积极促销。

各种竞争在所难免,从而降低了商家的利润空间。

而为了应对黄金周期间可能出现的各种社会公共管理问题及各种突发事件,政府不得不额外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全国各级政府也需要分派专门机构负责黄金周期间的社会监管机构,做好安全保障、信息服务、社会监管等工作,这占用了大量的政府和社会资源。

黄金周期间,消费者大量集中出行,全国各自然景观和名胜古迹的接待能力面临严重挑战。

大规模游客集中游览时,更会超出景区的负荷能力,对文化古迹的破坏力明显增强。

由于政府公务人员放假,政府的正常办公被停止,很多社会经济活动因此而中止。

当然,以上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而充分保障公民的休息权则是调整完善休假制度时必须重视的另一方面。

24.根据文意,用简洁的文字,分条概括黄金制度的四大弊端。

(8分)

答:

25.针对黄金周制度的四大弊端,请你提几条具体的建议。

(7分)

答: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B【解析】各组每对读音分别是A.diào/tiáojiàng/xiángsèB.xǐng/shěngtà/tuòqiàn/xiānC.juàn/quānbóchóng/zhòngD.pǐyuè/lèpíng/bǐng

2.C【A.极端气象事件(“极端气象事件”后缺少成分“发生”致搭配不当)B.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要克服彼此间的同质化倾向(不合逻辑,“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要克服彼此间的同质化倾向”表意费解)D.由于(滥用介词“由于”致使主语缺少。

)】

3.环境优势加速生产要素向该区域集聚从而促进发展的现象。

4.③①④⑤②

5.C(批复)

6.A(介词,表示被动。

B.介词,通过;介词,趁机。

C.代词,其中的,释作那些亦可;副词,表婉商。

D.介词,替;介词,对)

7.A.(“袁安认为他们都是因酷刑而屈召的”不正确,应是袁安要求将其中没有明确证据的犯人释放)

8.⑴如果有不符合实情的,我自当承担罪责,不会因此连累你们。

(每句1分,得分点为“合”“坐”“相及”)

⑵不应该对戎狄失信,放俘虏回去足以显示我们中原的优待和宽容,又使边境百姓得到安定,确实是有利的。

(每句1分,得分点为“负信”“还”“贷”“诚便”)

⑶凡政策都由众人决定,你有什么过错而深深谢罪?

(3分,得分点为“定”“尤”“谢”)

9.(10分)

(1)作者先边地宜州看到梅花含苞欲放,接着写夜晚微风中传来梅花幽香,最后写早晨梅花开满枝头。

由“梅破”到“梅香”再到“开遍”,作者很有层次地描写了梅花。

(意思对即可给分,“梅破”“梅香”“开遍”各1分)

(2)展开想像,化用寿阳公主的典故以拟人手法表现梅的姿容(意思对即可给分,“想像”“用典”“拟人”三点中答出两点即可。

(3)没有,从三方面可以看出,一是上阕传达了边地见到梅花的喜悦之情,二是下阕化用典故表现自己的浪漫情怀(寄托自己的美好理想),三是末两句主要抒发了诗人失意后的豁达之情。

(意思对即可给分,三点每点1分。

10.

(1)溯洄从之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猿猱欲度愁攀援

(4)五十弦翻塞外声

(5)野芳发而幽香

(6)俯首甘为孺子牛/管他冬夏与春秋

(全诗)运交华盖欲何求?

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11.因为“有些人”触动了“我”的灵魂,给与“我”真善美的启迪,对“我”的精神成长起着重要作用。

[6分。

答对一划线处给2分,意思对即可。

]

12.

(1)作者对卖米的胖女人很崇敬:

讲行业信誉,守做人信用。

这样一个普通人在作者心中留下很深的印象。

(2)作者抨击了那些不守规矩、无所不为和不讲道德、无所畏惧的人。

字里行间透露了作者对真善美的崇拜和追求。

(答对一方面给3分)

13.示例:

面对急需求助的中年人,“我”如众人一样冷漠;而当“我”彷徨无助时,数学老师给“我”无私的帮助,作品通过这一“冷”一“热”的对比,表达了强烈的褒贬爱憎,凸显出人应行善的思想。

[5分。

其中“分析”各得2分,“作用”1分。

]

14.示例:

本文从女教师、米店老板和数学老师等普通人常见的行为中,发掘出真诚、敬畏与无私助人等可贵品质,又从“我”对待衣衫褴褛路人的患得患失心理活动中,洞悉到人本心的迷失,作者在对凡人小事的褒扬与叩问中,表达出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从而使她的作品具有一种催人反思、促人猛醒和导人向善的力量。

[6分。

写出熟悉生活3分,发掘出深意3分。

若从某一事例发掘出深意,亦可得满分。

]

15.C(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以及陈寅恪的身世未必浓缩“学养和志趣”,应有“忽庄忽谐,亦文亦史,极其丰富的史料与穿插其间的陈寅恪的感悟融为一体”)

16.坚持原则(坚持从实际出发、执着追求真理、真理至上等亦可)(3分);自信(相信自己读书治学只有挣脱世俗概念的桎梏真理才能发扬的观点,亦可)(3分)

17.也是这样的。

不愿担任行政职务、不与当时的政治合拍(寂寞),3分;过早的失明,成为“拔白旗”对象,优秀著作不能出版(坎坷)(3分)

附参考译文:

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阳人。

袁安为人严肃庄重有威望,受到当地人尊敬。

起初任县功曹,携带着檄文见从事,从事通过袁安送信给县令。

袁安说:

“公事有邮驿办理,私下请求则不是功曹所应做的。

”推辞而没有接受,从事因害怕而没再请托。

永平十三年,楚王刘英阴谋叛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