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领导力Word文件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006623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1.2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领导力Word文件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新领导力Word文件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新领导力Word文件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新领导力Word文件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新领导力Word文件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领导力Word文件下载.doc

《新领导力Word文件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领导力Word文件下载.doc(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领导力Word文件下载.doc

管理是一门专业,是一门高超的艺术。

图1-1因时而变的四代领导

(三)第三代:

教练

接下来是教练团队,团队培养起来后,更多的领导会选择退到场外,高瞻远瞩。

,平时将公司交给CEO管理,关键时刻指引方向,成为团队的导师或精神领袖。

(四)第四代:

导师

中国企业中有很多领导人走到了这个阶段,现在可以看到,最好的领导人都是导师级别,已经不再处于一线位置,而成为企业的精神领袖,会在关键时刻指引方向。

领导的四个层面,归纳起来可以划分为:

第一层面,归纳为带;

第二层面,归纳为领;

第三层面,归纳为教;

第四层面,归纳为导。

带、领、教、导代表了四个不同层面的领导,许多老板做企业做到一定程度时便进入瓶颈难以突破,从其领导方式上就能够看出弊端:

只停留在带、领层面上的领导不会教导,常会犯后继无人、走错方向的战略性失误。

带领是基层领导的能力,教导是高层领导的能力,当然高层领导也会带领,但非常态,带领不是高层领导的主要工作方式。

高层领导的主要工作方式为教导,如果长期处于带领层面,企业就会受到限制。

毛主席被称为“四个伟大”,第一个伟大不是领袖、不是舵手、不是统帅,而是导师,伟大的导师。

导师是对领导人最尊崇的称呼,是具有最高水准的领导。

从带领到教导,意味着将跨越职业障碍,作为职业经理人要跨越职业障碍,作为领导者要带领团队跨越障碍。

许多领导者在回顾发展史时会沾沾自喜,沾沾自喜实则意味着落后,昨天的成就可能是今天失败的缘由,领导者应具备面向未来的心态。

国外称CEO为五级行政长官,最好的CEO企业做得极其高调,而个人做得极其低调,艾柯卡,克莱斯勒的风云人物也仅被评为四级长官,未被评为五级的原因就在于艾柯卡离开克莱斯勒后,克莱斯勒面临严重危机,艾柯卡的管理没有形成系统性,不能保证长治久安,个人的声名远高于企业。

其实企业才是领导者真正的作品,作家需要用作品说话,而老板要拿企业来说话。

个人高调时往往意味着企业有危险,我国的民营企业家很多时候往往由于历史经验不足,不了解很多人是因昨天的功劳而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第二讲职业领导的能力公式

中商国际管理学院与时代光华联合组建了研究中心,对领导者做调查分析。

它们调查了3500多名领导者,发现职业化的领导与非职业化的领导截然不同。

图1-2职业领导的能力公式

(一)情绪波动与环境波动

职业化的领导情绪波动小于环境波动,例如,当环境波动为3时,领导的情绪波动为1;

而非职业化的领导,当环境波动为1时,其情绪波动为3。

意志坚强的领导者宠辱不惊,“眼中形势胸中策,缓步徐行静不哗”,情绪波动远比业绩波动小得多,但一线很多领导往往容易情绪化,情绪波动远大于业绩的波动。

(二)外在评价与内在评价

领导者对自己的评价与外界的评价相差不远,可称为职业化领导,而一个非职业的领导者,往往对自己评价甚高,但外界对其评价却与其自身评价结果相去甚远。

当感觉外界对自己很苛刻时,往往由于自己所定的标准较低。

当为自身制定的标准比外界标准高时,客户就成为和蔼可亲的。

因此,好的领导者都会清楚外界对自己的真实评价。

(三)工作乐趣与工作烦恼

工作的乐趣大于工作烦恼是职业领导者的标志,领导的工作就是痛并快乐着。

1964年,彼得发表了一本名为《彼得原理》著作,美国人发现,心脏病、胃病、高血压等病症发现在领导者身上往往都是升官病,是不胜任的标志。

失眠、高血压、心脏病都与工作压力有关,病症反映了不胜任程度,并不是身体自然症状,往往是由于压力致使身体对病症的抵御能力降低而引发。

当年,彼得提出:

“不要升官,避免被提拔”,并特意提了出了装傻的技巧,让领导不能提拔你,你就能够胜任目前的工作,自然避免了病症产生,这是一种消极的方法。

那么,有没有积极的方法呢?

管理人员的压力确实有很多,我们经常会听到很多领导后悔升官,并修改了唐诗:

“春眠不觉晓,后悔当领导,夜来风雨中,头发落多少。

”但当上了官,就承担了相应责任,担子轻易落不下来,正所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已。

从1996年到2006年,十年间中国企业家自杀的有1200人,而且都是见诸于省级以上报纸的,未上报纸的更不计其数。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人自杀的呢?

许多人认为是由于生意上或个人生活上遇到困难,但调查后发现,确实有被检察院追查的,贪污受贿的,但涉及犯罪的仅占自杀人数比例的20%,其余80%的人都是在企业经营状况良好时选择自杀。

【案例】

上海大众总经理方宏,在企业经营最好时自杀,个人经历中无任何违法犯罪行为,上海副市长致的悼词是:

“坚守原则,忠诚踏实,廉洁清正”,都是正面评价,而究其自杀的原因则在于太多的烦恼,企业效益上去了,员工对奖金不满意;

桑塔纳畅销了,朋友拿不到特批车不满意,正是越成功越烦恼。

但有一些领导,压力比我们大,烦恼比我们多,但却依然快乐地工作,领导做得轻松愉快。

在我们党领导中就有很多这样的干部,承受非常大的压力,但却举重若轻,为什么呢?

领导在烦恼的关系公式中除却压力外,还有一个可变量叫做能力。

压力是很难去除的,而且会越来越大,包括员工带来的压力,客户带来的压力,此时唯一的解决办法只有提升自己的能力,能力提升了,压力便会相对减轻。

假设压力为100,能力为1,那么烦恼就是100;

那么假设能力是100,压力仍为100,那么烦恼就变成1;

假设能力是10000,那么烦恼就变成了1%。

由此可见,降低压力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提升能力,如果用语言来诠释此公式即为:

你烦恼是因为你无能。

凡是令你烦恼的事,皆由于你的无能。

老婆令你烦恼,是由于你事业的无能;

孩子令你烦恼,是由于你教育的无能;

员工令你烦恼,是由于你管理的无能。

增强能力成为解决烦恼的唯一出路,也是最积极的方法,而并非如彼得所言的躲避。

所谓的快乐,不过是对痛苦的解决,解决了痛苦自然会得到快乐,而唯一的解决方法还是不断增强自身能力。

第三讲、领导能力的六个维度

作为领导需增强:

Æ

学习力

教导力

决断力

推行力

感召力

组织力

由于社会职责要求领导持续成长、科学决策、整合资源、达成业绩、培育团队,而这些方面与上面提到的能力息息相关。

持续成长,需要我们的学习力;

科学决策,需要我们的决断力;

整合资源,需要我们的组织力;

达成业绩,需要我们的推行力;

带队育人,需要我们的教导力;

凝聚人心,需要我们的感召力。

以上六个力的集合就组成了所谓的领导能力。

在这六个维度上,六个能力之间有何相互关系?

经调查民营企业家所绘出一个图形,假如将能力分配成:

最大的能力,如卓越;

第二层叫做优秀;

第三层叫做良好;

第四层叫做一般;

第五层为较差这样几个等级,为中国的民营企业家画一个图形,学习力、决断力、感召力达到了优秀,而在另外三个方面比较薄弱,如领导力。

领导者自己的学习能力很强,但自己的部下跟不上,不能够将能力传承;

领导决断力很强,但是部下不落实,实则并非属下执行力不足,而是领导没有推行力,单纯强调执行力是不够的;

领导的感召力很强,但组织能力与利用规则的能力、包括整合资源的能力很弱,企业中经常会出现混乱的局面。

图1-3领导能力的六个维度

我国国有企业领导人,通过综合模型分析,普遍反映为感召力弱、决断力弱、遇事不敢承担责任。

每一个人都可以依照此图为自己画一个图形,学习力叫做输入,教导力叫做输出,一入一出;

决断力叫做一思,推行力叫做一行,思考和行动;

组织力叫做一硬,感召力叫做一软,因此领导力是利用此种结构力所构成。

一入一出、一思一行、一硬一软,而这种方式正是托尼•巴赞心智图的表现。

第四讲持续成长的学习力

用冰冷的制度和强硬的权力支配部属,往往事与愿违,善用感召力,才能一呼百应。

一、领导能力的六个维度

领导能力的六个维度之间除一入一出、一思一行、一硬一软外,还有其它奥妙。

(一)递进关系

学习力与领导力是递进的关系,由学习而产生教导力,只有输入才能产生输出。

(二)互补关系

有些员工当能力不足,在短期内又没有办法改善时,会采取故意做差的对策,例如快下班时突然接到一项新作任务,客户提出新要求,需立即解决,按职责来说此任务属小王工作范围,但小王当天请假,因此临时决定由小李负责。

如果领导采用压制方式分派任务,小李可能会由于情绪较差而采取故意做差的对策:

明明能够做好,却故意将事情恶化以证明领导的错误。

因此,许多领导,尤其是民营企业的领导会运用感召力与下属沟通:

“小李,这个事情确实不应该由你来做,这本来是小王的任务,但小王临时有事情,今天大哥我遇到困难了,如果不给人家交活,那大哥脸上可不好看了,能不能帮帮我的忙,算大哥欠你一个人情,晚上帮我搞定这件事行不行?

”此种情况下小李不容易产生抵触情绪,会认为领导看得起自己而很高兴地去做事情。

领导运用个人魅力安排妥工作,弥补了能力的不足。

(三)因果关系

从领导力的六个维度上几乎能够找到企业所存在的一切问题,企业的一切问题都与领导有关。

领导不爱学习,企业很难成为学习型组织,领导的喜好很容易成为职工的喜好。

因此,学习风气不浓的企业,其领导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如果领导不思进取,组织就会得精神营养不良,但如果领导缺乏教导力,不能够指导员工,那么组织的未来堪忧。

很多领导,尤其是国有企业的领导,在任时期风风光光,但退位后问题层出不

穷,呆账、死账很多,说明领导在任时并没有注重组织的持续发展能力,不注重接班人的培养。

作为领导,未能培养出优秀的接班人,才是对组织最大的伤害。

因此,一个优秀的组织,领导人离任前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培养出优秀的接班人。

杰克•韦尔奇在退任十几年前就开始考虑培养接班人的工作,而有些企业的领导,特别是国有企业的领导,害怕培养接班人。

当然,这与我国企业的组织路线有关,但培养接班人应成为领导考核业绩的最后一条,接班人的培养对企业未来的发展举足轻重,包括对中层干部教导能力的培养,组织才能得以传承。

二、持续成长的学习力

学习力是一切能力的本源,所有的能力都由学习力而来,教导力、决断力、组织力等都由学习力而来。

领导是一门可学习的课程,在不了解管理时会觉得其难以掌握,但当我们揭开了管理的神秘面纱时,会发现管理完全是一门技术。

学习力即改变自己适应变化的能力,学习力不单纯指读书能力。

有些人书读得多,却没有融会贯通,充其量只能称为知识的存储器。

能不能改变自己、适应环境才是学习力的核心。

学习型组织并非组织大家学习,否则孔子时期都可以称为学习型组织。

孔子在世时郁郁不得志,在于其不能够适应环境,不能适应环境的人往往在世时会是悲剧,后世可能会成为英雄,谁都不会希望自己在世时郁郁不得志。

因此,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终生学习成为管理的前提。

(一)学习历程

如何最快地学习、最有效地学习、最扎实地学习?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学习的历程。

图2-1领导者成长的三度空间

1.基础教育

在大学毕业或研究生毕业前的学习时期都被称为基础教育时期,为就业做准备,此时期的学习更多地采用灌输的方式。

2.体验式学习

通过战争学习战争是被普遍采用学习的方式,中国的管理学未形成系统时期,领导者们都是通过自己摸索取得经验,很少得到教导。

因此,中国古话有: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

体验式学习固然是一种学习方式,但其实是最差的学习方式,从战争中学习战争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3.模拟式学习

有一种方法比通过战争学习战争而加有效,即所谓通过操场来学习。

通过操场学习的损毁率很低,比如西点军校、哈佛大学都采取模拟式学习。

在操场上训练未来的军官,在课常上训练未来的老板,在战场上身经百战、在商场上功成名就的人,并非单纯的能力奇高,多数是由于幸运,许多人并非不犯错,而是幸运地未被错误所致命。

模拟式学习能够切切实实地学习到知识,更低成本地接受训练。

职业与业余的区别就在于所接受的训练,经过三个月训练的特种兵甚至能够击毙身经百战的游击队长。

特种兵训练,新兵名为肯尼迪,经过三个月的基本训练后,开始进行实战演习。

新任务为:

拯救艾迪尔上校

据可靠消息,敌方游击队长会于某日押解艾迪尔上校经过某地,要求肯尼迪击毙对方游击队长,

解救上校。

肯尼迪收到命令后于作战地点附近部署,押解车经过后迅速击毙了游击队长,此时警铃响起,原来肯尼迪击毙的并非游击队长,而是艾迪尔上校,游击队长与艾迪尔上校交换了衣服。

有了训练时无数次惨痛的教训,在实际交战时士兵便会懂得趋吉避凶。

我们的员工是职业队还是业余队?

我们公司的培训能否为员工提供成为专业人员的可能?

这些经验单凭员工个人摸索是很难成就的。

世界一流的企业都拥有一流的人才生产线,企业未来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才生产线的完善与否。

在银行系统中,经过三个月严格培训合格的客户经理,远远比未经培训而工作三年的客户经理专业得多。

专业的客户经理在营销时了解不能过早地进入谈判,业余的推销人员往往采用死缠烂打的销售方式,不仅销售成功率低,还容易招致客户的反感,专业人士会清楚自己的角色,是产品与客户之媒,从而大大地降低销售过程中的损毁率。

客户经理是产品与客户之媒,在让客户与产品慢慢接触之前首先要分析产品与客户的适应度。

如果产品适合客户,那么经过努力可能促使销售成功,相反如果产品并不适合客户,那么再多的努力也只会徒劳无功。

有些领导很重视培训,但方法很不对路,常常请很多讲师为员工培训,培训的内容却不成系统,第一天讲师讲销售过程中细节决定成败,第二天讲师又讲并非细节决定成败,而是客户的选择决定成败,培训的结果反而令员工很迷惑。

只有专门化的训练,一环扣一环的培训,才能在市场中无往不利,企业的命运由销售部门掌握,销售人员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发展的规模,但许多致命错误却并非由销售人员所铸成,而是由于老板决策的失误。

老板没有让销售人员全副武装就冲上战场,结果损失的不仅仅是销售人员。

通过操场训练是比较好的学习方式,虽然操场上能够训练出职业队,但职业队与职业队的交锋就不仅仅是通过操场训练能够训练出来的,需要通过反思、裂变式学习,由训练到修炼。

我们知道,小和尚的修炼内容是担水、劈柴、站桩;

大和尚开始学招式,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

而道行高深的方丈则跳出了招式的束缚,需要闭关修炼,才能得到提升。

工作的时候是释放能量,思考的时候才能蓄能,因此工作一段时间后,离开岗位反思时,才会有进步。

实践出真知其实是错误的想法,实践并非能出真知,如果实践能出真知,当年发现万有引力的人就不是牛顿,而是果园老汉了,只有反思才能出真知。

反思是知识之父,对实践的思考才能真正提炼出真知,绝大多数的职业人,并非缺实践,而是缺反思,古人曰:

“一日三省吾身,”只有反思实践,才能真正进步。

(二)学习的误区

训练的练是绞丝旁,而修炼的炼是火字旁,绞丝旁像织布一样,一个经线一个纬线一针一线地织。

一般情况下,体验式与强化式学习都是日积月累而成,而修炼则是瞬间的茅塞顿开。

小进步像量变,日积月累,而大进步则像质变,达到一定的高度和温度时会豁然开朗,反思一下,任何人生的大进步都是在短时间内决定。

大进步是跳跃式的,那么如何才能跳跃呢?

只有通过反思,通过不同的方式反思,由此产生裂变。

人类对于反思的描绘是非常传神的,对于慢慢学习成长的描绘也很传神,慢慢成长被称为: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但在变更如此迅速的现代社会,铁杵磨成针的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只有通过不同的知识不断轰击现有的知识,才能够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豁然。

当其它企业还在个别培训时,建立了自己的培训生产线的企业就能够傲视群雄,立于不败之地。

领导者的成长应尽快走向第三度成长空间,十倍速成长,用新的知识来轰击已知的经验。

如何才能快速成长?

如何轰击旧知识?

其实胜利者无非是在一群肉搏的人中第一个拿起机枪的人而已,商界的胜利者则是最先拿起知识机枪的人。

图2-2学习成长的四个误区

1.学习就是进步

反思的第一个误区是认为学习就是进步,学习并不是进步,只有学得比别人快、比别人好才是进步,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在一个学习型社会中,没有比别人学得更好、没有比别人学得更精,即使天天学习,仍旧在退步。

经调查,优秀生与落后生每天花在学习上的时间不相上下,但由于学习方法的不对路,致使优等生排名在前十位,而落后生排名在最后十位。

只有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保证学习的质量。

学习过程中,可能产生后人发而先人制的局面,领导必须要做到比部下高、比敌手早。

在内部要高于部下,只有高于部下才能得到部下的钦佩;

在外部要早于敌手,占得先机。

深圳一家新成立的保险公司,从外地调来一位老总,以前从事机关管理工作,从未做过营销,员工普遍反映营销难,这位老总为服众,首先发起挑战,将目标定为一个月内拿下十个大客户,员工听后均不以为然。

这位老总发现了营销的本质,营销分为高端营销和低端营销,低端营销俗称挖地道,每天与无数客户沟通,但销售进度非常慢;

而高端营销则是让客户来找销售经理,销售与客户间是平等、互动的。

老总找到了大企业家们的活动区域,发现有几个协会活动异常频繁,并且与会的都是优质客户,于是联系到了深圳商业联合会,加入联合会成为联合会副会长,免费为常务理事讲了一堂《企业如何理财》的公开课,大企业家们听后豁然开朗,了解到原来投资还有如此多的门路,还有融资池,保险还可以作为投资,课后马上与这位老总交换了名片,这位老总在约定的时间内谈下了十几位大客户。

这位老总如果再像普通业务员一样学业务、挖地道肯定不可能完成计划,只有采取高空轰炸的方式,当你比他人高一筹、比他人进一步,站在顶峰时自然会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感觉。

2.多学即多益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营养不良是指部分营养的缺乏。

而在现代,营养不良更多地被理解为营养成份的不均衡,有些多余的营养未被合理吸收。

学习上也会产生营养不良的状况,以及学习中毒症,西方有位预言家预言,中国人将来不是死于知识的无知、知识的饥渴,而是死于知识中毒:

不分优劣什么都学,有些知识学了不但等于没学,甚至反而引起不良的反应。

一家制造企业请了一位成功学大师为员工做培训,培训后老板立即发现请错了讲师,工人原来的角色是螺丝钉,经成功学大师煽动以后,都认为自己能够成功,而不再甘于做螺丝钉。

成功学基于保险、直销行业,不注重团队成功,经过培训后每个工人都认为自己是最棒的,自己能够成就一番事业,于是产生人才流失,这位老板追悔莫及。

培训应因职施教,对于工人应给予团队成功理念的教导,不适当的教育反而会适得其反。

所谓术业有专攻,不同层次的人有不同的接受能力,老板有专门的培训重点,中层管理者有中层的管理经验,低层的员工需要学习执行力。

战士的英勇在于执行力,思考得太多反而会影响战斗,在上战场时不冲锋陷阵而考虑十五的月亮,怎么能奋勇杀敌呢?

因此,低层学执行力、中层学推行力、高层学领导力,每一个层次的人都有各自适合的教材。

很多时候老板抱怨培训无效,并非如此,乃是由于老板给员工选择的培训课程不对路。

有的企业为了成本考虑,一堂培训课老板在听、管理者在听、中层也在听,结果不仅达不到培训效果,反而容易造成人才流失。

3.内行即良师

自古学习学内行,但现代的经验告诉我们,凡是高手,都是向外行学习的,内行人员只能达到行内的中等,因此每个行业的领头军都是相对的外行。

学习执行力无过于军队;

文化无过于宗教;

训练无过于国家队,每一个行业都有其特点。

银行的服务再到位,与普通三星级宾馆相比仍显逊色。

知识的复合能够产生化学反应,一个人如果只学习自己行内的东西,最多只能做到行内的中等,若想成为业内高级人才一定要将学习的外延扩大,向其它行业学习。

宏碁电脑的负责人施振荣曾说自己的企业在电脑行业中是最小的,但为什么宏碁却成为哈佛教材中成功的案例之一?

就是由于施振荣学习了外行,用经营快餐店的方式去经营电脑。

以经营菜市场的方式经营百货,于是出现了沃尔玛;

以经营酒吧的方式经营第一流的歌剧院,于是出现了法国的红磨坊。

因此,知识的复合非常重要。

4.成长即输入

曾经的思想认为成长即输入,学习就是获得,获得就是成长。

其实不仅仅如此,输出也是一种成长方式。

佛学中讲究修行,听者,即听经、颂经是最好的修行。

但佛学的教育告诉我们,修行七分,听一讲六,即修行为七分的话,听者只得一分,而讲者却得六分,讲远远比听丰富得多。

有些东西在听的时候以为懂得了,但讲时却又模糊。

所以,真正理解一件事物,不但是听了,还要能够讲解,所谓教学相长,在讲的过程中又会加深领悟。

从佛教的教义来看,低层次的善行是财布施,即捐款捐物、支援灾区,而高层次的善行是法布施,即启迪智慧、教予方法。

佛教认为给予钱财仅供一餐,但启迪智慧却可以受用终生。

现在许多时候支援灾区是支财不支智。

因此,真正帮助员工改变,并非多给其开工资、奖金,而是传授给其知识,帮助其成长。

对于员工提供帮助,不仅仅能够提升员工的素质、培养别人对未来的希望与能力,更可以提升自身的领导水平。

现在都在号召办希望小学,其实希望小学的成就缓慢,现代社会更加需要希望大学。

如果老板们都改变了观念,将企业办得有声有色,减少失业人员,会有多少家庭得到实质帮助!

老板们的失误,会造成社会财富的浪费,员工们的生活得不到保障。

办希望大学教育老板、提高老板们的管理能力,是当代社会所忽视的重点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