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课时作业杜甫诗三首5.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011677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3.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三课时作业杜甫诗三首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必修三课时作业杜甫诗三首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必修三课时作业杜甫诗三首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必修三课时作业杜甫诗三首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必修三课时作业杜甫诗三首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必修三课时作业杜甫诗三首5.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必修三课时作业杜甫诗三首5.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必修三课时作业杜甫诗三首5.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必修三课时作业杜甫诗三首5.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必修三课时作业杜甫诗三首5.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必修三课时作业杜甫诗三首5.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必修三课时作业杜甫诗三首5.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必修三课时作业杜甫诗三首5.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必修三课时作业杜甫诗三首5.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必修三课时作业杜甫诗三首5.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必修三课时作业杜甫诗三首5.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必修三课时作业杜甫诗三首5.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修三课时作业杜甫诗三首5.docx

《必修三课时作业杜甫诗三首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三课时作业杜甫诗三首5.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必修三课时作业杜甫诗三首5.docx

必修三课时作业杜甫诗三首5

课时作业(五)

[基础演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秋兴(xìnɡ) 凋落(diāo) 阴森(shēn) 玉露(lù)

B.奔赴(bēnfù) 青冢(zhǒnɡ) 渚清(zhǔ) 巫工(wū)

C.萧瑟(xiāosè) 砧子(zhān) 千载(zài) 环珮(pèi)

D.鬓发(bìnfā) 浊酒(zhuó) 潦倒(liáo) 系舟(jì)

[解析] A.秋兴xīnɡ,阴森sēn;C.砧子zhēn,千载zǎi;D.鬓发bìnfà,系舟xì。

[答案] B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暮砧 沟壑 枫树林 荆门

B.凋伤 霜鬓 气潇森 作客

C.故圆 丛菊 兼天涌 琵琶

D.溯漠 树阴 崔刀尺 省识

[解析] B项“潇森”应为“萧森”;C项“故圆”应为“故园”;D项“溯漠”应为“朔漠”,“崔刀尺”应为“催刀尺”。

[答案] A

3.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两开:

第二次开放,这里指第二次看到。

他日:

往日。

故园:

故乡。

B.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寒衣:

指冬天穿的衣服。

刀尺:

裁剪衣服时使用的工具。

砧:

捣衣石。

C.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紫台:

紫宫,宫廷。

朔漠:

北方的沙漠。

独:

D.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万里:

指离家万里。

百年:

数量词,指很多年或很长时期。

[解析]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万里:

指远离故乡。

百年:

这里借指晚年。

[答案] D

4.下列诗句没有使用对偶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B.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C.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D.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解析] 对偶是名词,指的是修辞方式,用对称的字句加强语言的效果;对仗是动词,指的是律诗、骈文等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义的虚实做成对偶的语句。

诗词中的对偶,就叫做“对仗”。

古代的对仗是两两相对的,这便是“对仗”这个术语的来由。

一般讲的对偶,指的是上下两句的相对。

而上句又叫“出句”,下句又叫“对句”。

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首尾两联可对仗可不对仗。

杜甫的律诗首尾两联也常用对仗。

《登高》全诗四联都对仗。

[答案] A

5.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巫山巫峡气萧森 萧森:

萧瑟阴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 兼天:

连天

B.一去紫台连朔漠 去:

离开

画图省识春风面 省:

节省

C.寒衣处处催刀尺 催刀尺:

赶裁新衣

无边落木萧萧下 落木:

秋天飘落的树叶

D.艰难苦恨繁霜鬓 苦恨:

极其遗憾

潦倒新停浊酒杯 潦倒:

衰颓,失意

[解析] “省”为“曾经”之意。

[答案] B

6.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

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

A.向使六国各爱其民

B.独留青冢向黄昏

C.进不知向,退不知守

D.西伯积善累德,诸侯皆向之

[解析] B项和例句中的“向”都有“对”的意思。

A项意为“假设”,C项意为“方向”,D项意为“拥护”。

[答案] B

7.下列各句中词类活用现象与其他各句不同的一项是(  )

A.玉露凋伤枫树林

B.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C.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D.艰难苦恨繁霜鬓

[解析] A、B、D三项均为使动,C项为意动用法。

[答案] C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百年多病独登台B.万里悲秋常作客

C.一去紫台连朔漠D.分明怨恨曲中论

[解析] A.百年:

诗句中指晚年;今义,指很多年或很长时期,或指人的一生。

B.万里:

诗句中指远离故乡;今义:

距离远。

C.去:

诗句中指离开;今义,到、往。

[答案] D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百年多病独登台 独留青冢向黄昏

B.孤舟一系故园心 一去紫台连朔漠

C.无边落木萧萧下 巫山巫峡气萧森

D.塞上风云接地阴 接天莲叶无穷碧

[解析] A项,“百年多病独登台”的“独”,独自;“独留青冢向黄昏”的“独”是副词,只,仅仅。

B项,“孤舟一系故园心”的“一”,数词;“一去紫台连朔漠”的“一”,副词,一旦。

C项“萧萧”为落叶声,“萧森”中的“萧”有萧条之意。

[答案] D

1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所选三首诗都写于杜甫在夔州居住的两年中,都是律诗,显示出诗人非凡的艺术功力,表现出沉郁顿挫的特点。

B.《秋兴八首》写于大历元年,这组诗共八首,是在安史之乱结束,国家仍然动荡不安,诗人依旧客居他乡的社会背景下写成的。

C.《咏怀古迹》是组诗,共五首,这里选的是第三首,作者借王昭君的事迹,抒发了自己的爱国情怀。

D.《登高》写于唐代宗大历二年的重阳节,诗人登高望远,抒发自己年迈多病、感时伤世和寄寓异乡的悲苦之情。

[解析] 诗人借写昭君的怨恨暗寓了自己才能受屈,流落飘零之愤。

[答案] C

(一)阅读《咏怀古迹》(其三),完成11~14题。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11.南宋词人姜夔的咏梅名作《疏影》中这样写道:

“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珮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它是对《咏怀古迹》(其三)中哪几句从形象上的丰富提高?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12.颔联对仗很工整,怎样对仗的?

有何效果?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去”与“独留”,“一”与“独”同义互文,将昭君生前的寥落、死后的孤寂,写得入木三分。

可见,昭君是多么孤独!

“紫台”对“青冢”,一个富丽繁华,一个荒凉冷落,对比多么悬殊!

“连”对“向”,“连”字写出塞之景,“向”字写思汉之心,笔下有神。

“朔漠”对“黄昏”,“朔漠”即北方的大漠,“黄昏”一般指时间,而在这里似乎更主要指空间,即和无边的大漠连在一起的,笼罩四野的黄昏的天幕,何等的空旷凄清!

它是那样的大,仿佛能够吞食一切、消化一切,但是独有一个墓草长青的青冢,它吞食不下,消化不了,为什么?

青冢有恨啊!

一年年、一天天,向人们展示着千古的悲哀!

就这么两句工整的对偶,内涵却相当丰富:

上句写她生前的不幸与孤苦,下句写她死后的孤寂与冷落,一句话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

对比反衬:

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

13.“环珮空归夜月魂”中的“空”字如何理解?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从字面上看,作者认为,既然大错已经铸成,你的魂灵归来也是徒然的。

深入一想,昭君虽骨留青冢,但魂灵早已在月明之夜回到生她养她的父母之邦,可见其怀念故国之心是多么强烈啊!

像这样一位美女,竟然沦落到如此下场,怎不感动?

怎不伤心?

一个“空”字,将诗人的悲愤之情、伤悼之意传达得淋漓尽致。

14.《咏怀古迹》(其三)题为咏怀,可里面只写了王昭君的怨恨,并无作者个人情怀的抒发,这是不是与标题“咏怀”二字不符?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不是。

王昭君有倾城倾国之貌却无人省识,汉元帝不辨美丑,竟要靠“画图省识”;自己一片赤诚,尽忠进谏,皇帝却不分忠佞,无辜贬斥自己。

而这些都不能明说,所以只能借写王昭君的不幸来暗寓自己的不幸,故诗文与诗题是非常相配的。

(二)阅读杜甫的《登高》,完成15~18题。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5.本诗首联写登高的所见所闻,一连出现了六个特写镜头,其作用是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写登高见闻渲染烘托出秋江景物的特点,为后文抒登高所感、写内心之愁做铺垫。

16.颔联的景物描写虽然境界阔大,但也隐含着诗人的悲慨,请说出这一联的景中之情。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颔联在写景的同时,也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17.围绕诗题“登高”,简要分析本诗前两联与后两联之间的内在联系。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前两联写景,是诗人“登高”所见;后两联抒情,是诗人“登高”所感。

写景是为抒情做铺垫。

18.笼罩全诗的是一种“悲”情,请分析概括诗中哪些内容体现了诗人之“悲”。

(至少写出5项)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猿声哀婉,飞鸟徘徊;落叶飘零,万木萧疏;江水滚滚,韶华易逝;常年作客他乡;一生多灾多病;独自一人登高;时局艰难;两鬓如霜;因病戒酒。

19.填写空缺处的名句。

(1)风急天高猿啸哀,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

__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图省识春风面,________________。

千载琵琶作胡语,________________。

(3)玉露凋伤枫树林,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塞上风云接地阴。

(4)寒衣处处催刀尺,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注意:

回、萧、作客等词语的写法。

(2)句中注意“夜月”“珮”等词语。

(3)句中注意“萧森”“涌”等。

[答案] 

(1)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万里悲秋常作客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2)环珮空归夜月魂 分明怨恨曲中论

(3)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

(4)白帝城高急暮砧

[能力提升]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题。

日暮①

杜甫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②繁。

注:

①大历二年(767)秋,晚年杜甫流寓夔州(重庆奉节),写下了这首诗。

②花烬:

灯芯结花,民俗中有“预报喜兆”之意。

1.诗中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与颔联有什么内在联系?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描绘了一幅牛羊归来、柴门深闭、寂静清冷的山村日暮图景。

牛羊归来、柴门深闭则使人从寂静而冷清的村落想象到户内人们享受天伦之乐的景况。

这就隐隐透出一种思乡恋亲的情绪,为颔联发出“江山非故园”做铺垫。

2.在全诗中,杜甫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复杂情感?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杜甫在诗中表达了自己怀念故园、思乡恋亲之情,以及人至迟暮、济世渺茫的悲凉之感。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3~4题。

岁暮①

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

济时敢爱死?

寂寞壮心惊!

注:

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

②雪岭:

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

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3.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

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边境发生战争,时局艰危,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岁末暮年,漂泊异乡,政治上被冷落,孤独寂寞;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其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难以实现形成巨大反差。

4.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简要赏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借代,如“烟尘”代边境战事;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

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

(答反问、夸张也可。

5.将下列语句排列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将序号填入题后的横线上。

①杜甫的“自谓颇挺出”,是一句充满自信心的自我评价,它有着历史和现实的依据。

②杜甫对自己的政治器识和文学才华也是十分自信的,而这两点,也恰好是当时科举考试的两项重要考试内容。

③历史的是家庭的影响,现实的是个人的秉赋。

④所以,他在最早的行卷之作《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才写下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自谓颇挺出,应登要路津”的自负诗句。

顺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③②④

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我走了,你照顾好咱爸妈,我没能力。

”一名刚刚研究生毕业的小伙因求职受挫而跳楼自杀。

看到这一新闻,____①____。

或许,贴着高学历的标签却无法找到满意的工作,会让当事人感到有些沮丧和挫败。

但是,____②____。

相反,应该勇于面对一时的困难,用自己的拼博去赢得未来。

在目前的教育模式下,这些高才生,往往从小就接受书面知识的灌输,____③____,那就是生命教育。

不管是在课堂上,还是在生活中,学生们对于生命缺乏应有的认知和了解。

一旦稍有不顺,就可能想到采取极端方式来释放压力。

答:

15字

15字

15字

[答案] ①每个人都为研究生的自杀而惋惜 ②这种压力并不是选择不归路的理由 ③而往往缺少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意思对即可)

[写作借鉴]

角度1:

人物

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杜甫:

1200多年前,国家正处在战乱之中,杜甫远离家乡,一个人孤独在外漂泊。

面对万里江天,面对孤独的飞鸟,面对衰败的枯树,诗人百感千愁涌上心头: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是如此遥远又是如此逼近,是如此神秘又是如此平凡,他用悲苦结束了自己的一生,却在用诗章延续着自己的生命。

在杜甫的人生之路上,忧愁、痛苦把他的人生道路弄得坎坷荆棘,但他眷念故园、心忧天下的思想感情留在文学史上的印迹却是处处充满了鲜花与赞语。

无奈、愤恨磨灭了杜甫生活的信念,但杜甫不朽的灵魂因诗而永葆青春活力。

[运用方向] “故土情怀”“漂泊”“感时伤怀”“忧国忧民”等。

角度2:

思想

漂泊的人生: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是杜甫一生颠沛流离生活的高度概括。

广阔无际的宇宙中,人只不过是匆匆的过客。

处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之外,人们常常会有孤独、漂泊、悲凉的感受,但是人不可能永远留在自己熟悉的家乡。

漂泊对于人来说是生命的常态,羁旅他乡,或为生计而奔波,或为前途而打拼,或为国事而忧心,经历漂泊的人生才会更充实,更丰盈。

[运用方向] “人生际遇”“悲欢离合”等。

[运用示例](对应角度1)

不在乎官职的卑微,不在乎房屋的狭小,杜甫在他最困难的时候,仍然没有忘记自己作为一个诗人的职责。

他的诗,不但是自己心声的反映,也是时代的写照。

他在和平之时快马轻裘,显示了诗人的浪漫;在战乱之际不忘忧国,显示了诗圣的风范。

他的伟大,不仅仅在于诗风的沉郁顿挫,也在于人格的伟大魅力。

在盛唐诗人的璀璨星空中,杜甫无疑是最闪亮的一颗!

(节选自《千秋诗圣——杜甫》)

[美文欣赏]

曲江——大唐的缩影,杜甫的哀伤

韩玉香

曾经笙歌扬扬,廊亭画舫,盛极一时的大唐都为你倾倒;为何曲江,仍是昨日的你,怎的今日如此憔悴,如此哀伤!

曲江池位于唐长安城东南,即从今大雁塔向东南约一华里左右就到曲江池西岸,今天的东、西曲江池村即为曲江池遗址。

唐代时这里为长安城最大的名胜风景区,“曲江流饮”被誉为长安八景之一。

曲江池南北长而东西短,东南西三面隆起,北面有一很窄的出水口,大致形状为一不规则的葫芦瓢样。

镶嵌在长安少陵源头突然下陷的一块低洼地域中,登临大雁塔向下俯视,犹如一颗水珠,天然成趣,自然而又壮观。

因池水“透底何澄澈,回流乍屈盘”,所以得名“曲江”。

每年仲春,这里“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林花着雨燕脂落,水荇牵风翠带长。

”正是群鸟临池飞,百花争相艳时。

到了秋季,“秋波江蓼水,夕照青芜岸”,“曲江萧条秋气高,菱荷枯折随风涛”,竟有种喧哗过后淡漠的美。

曲江是文人墨客、达官贵人眼中的娱乐极地。

“公子华筵势最高,秦川对酒如平掌,长安木瓢示真率,更调鞍马狂欢赏。

”正是莺歌燕舞,碧草萋萋的季节,杨长史在大好春光中大摆筵席,登临少陵原的最高处,俯视九转曲江,美得触目惊心。

公子翩翩风度,举起长寿木瓢向大家祝酒,宾客兴致高昂。

“阊阖晴开亦荡荡,曲江翠幕排银牓”,长安的富家子弟们成群结队来到曲江边上,翠幕罗列在曲江边上,幕上悬挂的匾牌在阳光中熠熠生辉。

“却忆年年人醉时,只今未醉已先悲。

数茎白发那抛得,百罚深杯亦不辞。

圣朝已知贱士丑,一物自荷皇天慈。

此身饮罢无归处,独立苍茫自咏诗。

”忆起往昔酒醉不醒之时,但现在还未醉就已经悲伤之情充溢心中,为什么这数根白发就抛却不去呢?

平添我的衰老。

千百杯罚酒我并不推辞,仰头一饮而尽,今日杜甫我只求一醉方休。

当此春和,一草一木,皆因秉承皇天慈悲,欣欣向荣地生长,唯独我这一贱士,玷污圣朝的恩泽。

酒罢欲还,思量之下,渺渺长安城竟连野老容身之处都没有,唯有茕茕独立对这浩浩曲江独自吟诗!

可是这诗,有人懂否?

《乐游园歌》是杜甫在长安谋职期间写的,最令我触动的是前后的一喜一悲的情景对照,同一筵席中,有人纵情声色、乐不思蜀;有人却满腹愁肠,郁郁寡欢!

曲江虽好,却是达贵逍遥的天地,在这里一掷千金是最平常的事。

而在这里也有饥不果腹的文人停留!

落寞的孤影映照在繁华的歌舞中将是怎样一种萧瑟?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言伤多酒入唇。

”转眼已公元758年,长安早已“城春草木深”,暮色中旧地重游,曲江的繁华已早如过眼云烟,花又在眼前飘飞了,春天是不是要过去了?

风从四面八方侵袭我身,我被寒得体无完肤!

饮酒吧!

醉了就不会再想了!

可是触目的一景一物都刺痛了我的双眼: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

那些曲江边曾经的琼台玉宇现在都已成了断壁残垣了;曾经在此极尽欢娱的公卿已成这冢中鬼了!

物是人非事事休,“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醉吧!

醉吧!

不要看,不要想了!

此时安史之乱已经平息,但是长安城内满目疮痍,杜甫时任左拾遗,并不能起到拾遗补缺的作用,不过徒有虚名。

肃宗并不能举贤纳谏,本来杜甫是抱着极大的热忱与期待来投奔肃宗,但是希望落寞后还能有什么希冀?

闲居长安城中,无所事事,不经意间就走到曲江边上,这一伤心地,你以前不是极尽浮华吗?

怎么现在落魄如此,我们之间曾经隔的距离消失了,我可以随意亲近你,可是为什么离你越近,我却越悲伤?

“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

珠帘秀柱围黄鹄,锦缆牙樯起白鸥。

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独立在曲江头上,我再次为你悲伤,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以前你这里天天歌舞升平,现在……我看着你由盛转衰,为你喜过伤过!

为你耗尽毕生精力,可是你却一蹶不振,这多么令我心痛!

我的时日已经不多了,也许这是我最后一次见你,最后一次为你吟咏。

我走了,带着一颗伤痕累累的心以及苍老不堪的身躯。

但是,曲江——大唐,请记住,不是我不再爱你,是我已经承受不起。

如果可以,我愿意再为你奉献一生!

杜甫,这个迎风立在曲江边上的倔强的老头,这个悲天悯人的苦吟诗人。

如果可以,我多么希望你眉头舒展,含笑凝望曲江!

但是历史是不可以篡改的,“国家不幸,诗家幸”。

少陵野老,你是怎样在苦痛中挣扎的,一定如蚌孕育珍珠,那么痛!

[赏析] 杜甫,在诗中把曲江与大唐融为一体,用曲江的盛衰比大唐的盛衰。

将全部的哀思给予曲江这一实物,这比空泛地写大唐的兴衰形象得多。

首先,曲江前后的变化比较明显,而且曲江的兴衰是大唐导致的。

其次,可以更直接地表达出讽喻、伤感等感情,不受禁忌。

再者,大唐太抽象也太广博,极尽刻画也不能描摹冰山一角,而且会流于空泛抒情,没有任何实证寄托。

[课本习题答案]

第一题

[答案] 有道理。

律诗通常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

这首诗前两联因秋起兴,引起所咏之词。

前两联着力表现了作者眼中所见秋景,有季节的萧瑟的特点,亦有三峡的地域特征。

后两联正是在写景的基础上触景生情,秋风起便涌起了强烈的时光流逝、倍感思乡的情感。

第二题

[答案] 对王昭君寄寓了深厚的同情,也暗含了对自己怀才不遇、抱负不得施展的怅惘。

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对比和反衬的手法来写王昭君的悲剧。

这里有去与留的对比:

离开了不该离开的故国,停留在不该停留的荒漠;生与死的对比:

生时可以“识”却没能“识”,死了不能归却魂魄归来。

通过这些对比,反衬出昭君出塞的悲惨命运。

第三题

[答案] 点明登台的时间、季节——秋。

“独登台”表明诗人是独自在高处远眺。

“常作客”表明诗人漂泊不定的生涯。

“百年”此处指人生暮年。

“多病”指诗人目前的身体状况。

“悲秋”写出诗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