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专业知识.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012782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48.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部分 专业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第一部分 专业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第一部分 专业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第一部分 专业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第一部分 专业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第一部分 专业知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第一部分 专业知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第一部分 专业知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第一部分 专业知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第一部分 专业知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第一部分 专业知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第一部分 专业知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第一部分 专业知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第一部分 专业知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第一部分 专业知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第一部分 专业知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第一部分 专业知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第一部分 专业知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第一部分 专业知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第一部分 专业知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部分 专业知识.docx

《第一部分 专业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部分 专业知识.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一部分 专业知识.docx

第一部分专业知识

第一部分专业知识(历年)

一、单项选择题,共40题。

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全题意,请将你认为正确的选项字母在答题卡上涂黑。

1.世界上最早的教育著作是(B)。

A.《论语》B.《学记》C.《大教学论》D.《教育学纲要》

2.我国当前教育最薄弱的环节是B

A.普通教育B.职业教育C.高等教育D.学前教育

3.教学活动的本质是(A)

A.认识活动B.实践活动C.交往活动D.课堂活动

4.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C)。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

5.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是(B)

A.各门文化课B.思想品德课C.课外活动D.少先队工作

6.备课时,教师要按顺序写出(C)三种教学计划。

A.课时计划.单元计划.学期计划B.单元计划.课时计划.学期计划

C.学期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D.学期计划.课时计划.单元计划培养

7.教育的本体功能之一是(D)

A.减少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B.促进生产发展,服务经济建设

C.对政治经济有巨大的影响作用D.加速年轻一代身心发展与社会化进程

8.综合课程论把合并数门相邻学科内容形成的综合课称为(D)

A.融合课程B.广域课程C.核心课程D.合并课程

9.衡量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标准是(B)

A.教学计划B.教学大纲C.教科书D.考试成绩

10.教学的基本任务是(A)

A.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科学基础知识B.促进学生智力与能力的发展

C.培养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D.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11.广义的教学,包括所有(A)的共同活动。

A.教与学B.教师与教师C.人与人D.学与学生

12.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C)

A.后勤工作B.管理工作C.教学工作D.科研工作

13.教师把实物.教具呈示给学生看,或者向学生作示范性实验,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从而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方法,叫做(C)。

A.参观法B.实验法C.演示法D.练习法

14.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

(C)

A.感知教材,形成表象B.理解教材,形成概念

C.知识的巩固与保持D.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15.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的(B)

A.主体B.客体C.教的主体D.学的主体

16.班主任的工作是从(C)开始的。

A.评定学生操行B.教育个别学生C.了解和研究学生D.组建班集体

17.教师罚学生抄写课后生字五遍,这时学生的抄写行为属于C

A.集中练习B.区组练习C.随机练习D.不属于动作技能的练习

18.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力是(A)

A.共同的奋斗目标B.班主任的要求C.班级内部的矛盾斗争D.共同的活动

19.一学生决心改掉迟到的毛病,遵守学校纪律,可冬天一到.他迟迟不肯起床,结果又迟到了。

对该生的教育应该培养(C)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20.建立和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关键在于(A)A.教师B.学生C.学校D.社会

21.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对特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是(A)

A.随意注意B.无意注意C.不随意注意D.有意后注意

22.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是(A)

A.感觉B.反应C.知觉D.阈限

23.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发生干扰作用而造成的遗忘是(C)

A.前摄抑制B.遗忘规律C.倒摄抑制D.接近律

24.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A)

A.概念B.思维C.想象D.语言

25.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属于强、平衡、不灵活,与其对应的气质类型是(C)

A.胆汁质B.多血质C.粘液质D.抑郁质

26.人们在各种认识心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的性格特征是(C)

A.性格的态度特征B.性格的意志特征C.性格的认知特征D.性格的情绪特征

27.“有志这,事竞成”是意志品质的(D)

A.自觉性B.果断性C.坚持性D.自制性

28.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D)在最高层。

A.尊重的需要B.归属和爱的需要C.缺失需要D.自我实现

29.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掌握知识技能的(B)

A.多少、速度、巩固程度、能达到的水平B.方向、速度、熟练程度、能达到的水平

C.方向、速度、巩固程度、能达到的水平D.多少、速度、熟练程度、能达到的水平

30.一个人胆大好胜,自信、意志坚强,情绪易激动,这是在描述他的(A)

A.性格B.习惯C.气质D.能力

31.下列选项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是(B)

A.望梅止渴B.谈梅生津C.含梅流延D.望梅生畏

32.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是(A)

A.感觉阈限B.差别阈限C.最小可觉差D.感受性

33.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为(B)项目。

A.5-7B.7-9C.5-9D.5-7

34.学生能够做到“一题多解”的思维活动是(C)

A.再现思维B.集中思维C.发散思维D.抽象思维

35.平时人们常说“一心不能两用”,从注意品质来看“一心二用”是(D)

A.不可能的B.不良品质C.无条件的D.有条件的

36.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记忆的基本过程是(B)

A.感觉—知觉—表象B.编码—存储—提取

C.存储—编码—提取D.感觉—加工—思维

37.兴趣属于(D)

A.社会性动机B.习惯动机C.有意识的动机D.内在动机

38.下列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成分有(A)

A.能力B.需要C.动机D.信念

39.由于缺乏准备,不能处理,不能驾驭或摆脱某种可怕或危险情景时所表现的情绪体验是(D)

A.快乐B.悲哀C.愤怒D.恐惧

40.学生只根据教师对“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诗句的描述,在头脑中也会浮现出一幅草原牧区的图景,这种心理现象是(B)

A.记忆B.想象C.注意D.思维

二、多项选择题,共30题。

每题有A、B、C、D四个备选答案,其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最符合题意,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对应的字母涂黑。

41.关于赫尔巴特,下面的说法值正确的是(CD)

A.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B.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的作者

C.倡导了“教育心理学化”运动D.四段教学法的提出者

42.按教学的任务分,课的类型有(CD)

A.谈话法B.复习课C.单一课D.综合课

43.构成教育活动最基本的要素有(ABC)

A.教育者B.受教育者C.教育内容D.教育环境

44.教育目的规定着(ABD)

A.各级各类学校培养人才的具体要求.B.教育所要培养人的社会性质和方向

C.教育所要培养人的身心素质D.教育内容和方法

45.教师劳动具有下列特点(BCD)

A.复杂性B.创造性C.示范性D.长期性

46.课的类型是根据(BD)来确定的。

A.教学目的B.课的具体任务C.学科特点D.教学内容

47.学校对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是受多方面因素制约的,主要包括(AB)

A.学校工作的指导思想对学生发展直接的影响

B.学校的教育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

C.学校与社会.家庭的联系程度如何,也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

D.学校校园环境的优劣对学生的发长有直接的影响

48.下列哪些做法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ABC)

A.重视培养学生主体参与课堂,让学生获得主体参与的体验

B.在班级管理中,突出学生自主管理,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班级管理

C.采取集体教学.小组教学和个别教学相结合,尤其强调小组教学的作用

D.建立开放多元的课程系统并实施配套的多元评估办法

49.德育内容指德育活动所要传授的价值和规范,包括三个主要的层次(ABD)。

A.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教.B.公民道德与政治品质的教育

C.较高层次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教育.D.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的基础教育

50.围绕班级授课制改革的展开,又出现了哪些新的教学组织形式?

(ACD)

A.分层教学B.小组合作学习C.小班教学D.复试教学

51.暗示教学法的具体做法主要有以下哪几个方面?

(BD)

A.在下一次课上,让学生根据记忆回答问题

B.善于激发学生动机,设置能够诱发学生学习潜力的外部环境

C.用跨学科的观点,按课题编制较大的教学单元

D.充分利用各种艺术手段

52.根据国内外有关经验,建立在学生自主性探索学习基础上的课程,具体结构以单元的形式最为适宜,在每一个单元中,至少必须包括以下几部分(BCD)。

A.练习题B.主题C.任务D.评价标准

53.班主任建立良好集体可以采取的基本手段和方法包括(BCD)。

A.善于向学生提出教育要求B.树立明确的共同目标

C.建设一支好的学生干部队伍D.培养健康的集体舆论

54.中小学教师的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要求教师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其具体表现为(ABCD)

A.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兴趣和才能是充实和丰富教育教学和提高教学水平的需要

B.教师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也是满足中小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和发展学生多方面兴趣和才能的需要

C.教师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也是指导学生课外.校外活动和生活的需要

D.教师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也能提高教师的威信,提高教育的效能

55.在教学活动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对于教师有那些基本要求?

(BCD)

A.重视理论知识的B.注重在联系实际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能力

C.联系实际应当从多方面入手D.帮助学生总结收获

56.关于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的关系描述正确的有(AB)

A.感受性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衡量的.B.感受性越高,感觉阈限就越低

C.感受性越高,感觉阈限就越高.D.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没有关系

57.以下关于记忆的说法中正确的有(BCD)。

A.个性的形成是记忆发展的前提.B.记忆就是过去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

C.记忆的内容有时可以提取有时不能.D.有了记忆才能把过去和现在的心理活动联系在一起

58.想象与表象的区别就在于(ABCD)

A.想象是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过程。

B.表象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的再现。

C.表象并没有创造出新的形象,因此它属于记忆的范畴。

D.想象是新形象的创造,所以属于思维的范畴。

59.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反映,所以它能((ABCD))

A.认识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B.认识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

C.认识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D.对没有发生的事情作出预测

60.以下关于需要层次理论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C))

A.人的需要有五个层次:

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B.无论从进化的角度还是从个体发展的角度来看,层次越高的需要出现的越晚

C.层次较低的需要直接关系到个体的生存,所以又叫生长的需要

D.层次较高的需要有益于健康长寿和精力旺盛,所以又叫缺失的需要

61.人口渴了要喝水体现的是((AC))动机。

A.生理性动机B.社会性动机C.内部动机D.外部动机

62.以下关于情绪和情感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BD))

A.以人的需要为中介,反映的是客观世界与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

B.是主体的一种主观感受,或者说是他的一种内心体验

C.有其外部表现形式,包括面部表情.身体表情和动作表情

D.都会产生生理上的激活水平,不同的情绪情感的生理反应模式是不同的

63.以下关于应激的说法正确的有((ABCD))

A.指的是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作出的适应性反应

B.在应激状态下,会引起机体的一系列生物性反应

C.应激状态的产生与人面临的情景及人对自己能力的估计有关

D.应激在某些情况下是导致疾病的机制之一

64.意志的品质包括((ABCD))

A.自觉性B.果断性C.坚韧性D.自制性

65.下面关于气质和性格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BCD))

A.气质是先天的,但是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有改变;性格是后天形成的,但是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B.相对于气质来说,性格更具有社会道德评价意义。

C.气质和性格是人格的两个不同的组成部分,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D.气质更多地体现了人格的生物属性;性格则更多地体现了人格的社会属性

66.下面关于知识.技能.能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有((BCD))

A.能力包含的是已经具备的知识和技能水平

B.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依赖于知识和技能的发展

C.能力的高低可以影响到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水平

D.从一个人的知识和技能的状况可以看出他的能力水平

67.((ABCD)是人格的组成部分。

A.能力B.气质C.性格D.意志

68.电灯灭了,眼睛里还会看到亮着的灯泡的形状,这是((BD))

A.感觉后象B.视觉的后象C.负后象D.正后象

69.以下属于联觉的是((ABC))

A.色看起来觉得温暖。

.B.蓝色看起来觉得清凉。

C.听节奏鲜明的音乐的时候觉得灯光也和音乐节奏一样在闪动。

D.手放在温水里,开始觉得热,慢慢就不觉得热了。

70.以下反映注意分配的是((AD))

A.边听讲边做笔记B.吃完饭看书.C.自言自语D.自拉自唱

三、判断题,共20题。

要求判断所给的命题正确与否,正确在答题卡上涂“A”,错误的涂“B”。

71.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在于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

(B)

72.教师的才干不仅表现于渊博的学识,而且要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成长环境。

(A)

73.素质教育是强调以人为对象,以人自身的发展为目的的教育。

(A)

74.基础教育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始终贯彻"先破后立,边实验边推广"的工作方针。

(A)

75.基于建构主义的课程观,课程与教学个改革应基于学科又超越学科,面向真实世界;始于课堂又走出课堂,融入复杂社会。

(A)

76.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活动。

(B)

77.对话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特点,也就是说师生的问答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活动。

(B)

78.心理只能是脑的功能,脑才是产生心理的器官。

(A)

79.外部感觉包括平衡觉、运动觉、机体觉。

((B))

80.记忆是指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的重新反映。

(B)

81.在人脑中重现过去所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叫想象。

(B)

82.汽车司机在驾驶时,能熟练地做到眼、耳、手、脚并用,这种注意特性是注意分散。

(B)

83.情感的种类包括了心境、激情和应激。

((B))

84.坚强的意志是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克服困难而形成的。

(B)

85.能力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

(B)

86.教学原则和教学规则是同一概念的两种称谓,都是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的。

(B)

87.形成技能、技巧是巩固知识的中心环节。

(B)

88.教师的职责在于教书育人。

(A)

89.马斯洛认为只有低层级需要满足以后才会出现高一级需要。

(A)

90.气质类型具有稳定性,它有好坏优劣之分。

(B)

参考答案第一部分专业知识1.B2.B3.A4.C5.A6.C7.D8.B9.B10.A11.A12.C13.C14.A15.B16.C17.D18.A19.C20.A21.A22.C23.C24.B25.C26.C27.C28.D29.C30.C31.B32.A33.C34.C35.D36.B37.D38.A39.D40.B41.AB42.CD43.ABC44.BC45.ABCD46.AB47.ABC48.ABCD49.ABC.50.ABC51.ABD52.BCD53.ABCD54.ABCD55.ABCD56.AB57.BD58.ABCD59.CD60.AB61.AC62.ABD63.ABCD64.ABCD65.ABCD66.BCD67.ABC68.ABD69.ABC70.AD71.√72.√73.√74.×75.√76.√77.×78.√79.╳80.√81.╳82.╳83.╳84.√85.√86.×87.×88.√89.√9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容量平均值约为7个组块的记忆是()

A.瞬时记忆B.短时记忆C.形象记忆D.动作记忆

2.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是()

A.学校教育制度B.社区教育制度C.终身教育制度D.职业教育制度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 )的体现。

A.道德感 B.美感 C.理智感 D.热爱感

4.关于师生关系,“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

A.卢梭B.杜威C.赫尔巴特D.布鲁纳

5.下列说法中,体现行为主义学派观点的是()

A.人的心理具有整体性B.人有自我实现的倾向

C.学习就是刺激和反应间的联结D.人的心理是一个信息加工系统

6.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

A.以学生发展为本B.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C.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D.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7.鲁班因茅草划破手这一事件引发思考而发明了锯,这类创造活动的心理影响机制主要是

A.功能固着B.迁移C.定势D.原型启发

8.根据经典性条件作用论,铃声也能引发的狗的唾液分泌反应,则铃声是()

A.中性刺激B.条件刺激C.无条件刺激D.操作行为

9.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

A.德育B.教学C.考试D.学生管理

10.高中生为了考上大学,成为国家有用人才而刻苦学习,这是人的()的具体表现。

A.能力B.品质C.意志D.气质

11.能在短时间内使学生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的教学方法是()

A.谈话法B.讨论法C.讲授法D.练习法

12.对类似但不相同的条件刺激作出不同反应的是()的过程。

A.刺激分化B.刺激泛化C.获得D.消退

13.德育的实质是()

A.完善学生的道德认识

B.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C.将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转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

D.强化学生的道德行为

14.盲人失去视觉,通过实践活动反而使听觉比正常人更敏锐,这是()

A.感觉对比B.感觉适应C.联觉D.感觉补偿

15.义务教育实行___________领导,___________统筹规划实施,___________为主的管理体制。

()

A.国务院,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

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乡级人民政府

C.国务院,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D.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4分,共16分)

 

1.启发式策略

2.心理发展

3.依法执教

4.陶冶教育法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

 

1.简述思维的类型。

2.简述教学过程的结构。

3.简述教师在教育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4.简述社会对教师的角色期待。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联系实际,谈谈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

2.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

五、材料分析题(14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讲《两条小溪的对话》时,教师让学生们分角色表演。

有一位学生问:

“老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

”老师和蔼地问:

“为什么呢?

”“因为书中的原话太长,我背不下来,如果拿着书表演,又不太好。

”孩子说出了原因。

“你的意见很好,用自己的话来表演吧。

”老师温柔地抚摸了一下孩子的脑袋。

果然,这个孩子表演得很出色。

请从所学教育理论角度,评价一下这位老师的做法。

(一)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短时记忆的容量为7±2个组块,平均值为7。

2.A【解析】学校教育制度是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是国民教育制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体现了一个国家国民教育制度的实质。

3.A【解析】道德感是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人的思想、意图和言行时所产生的主观体验。

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属于道德感范畴。

4.C【解析】赫尔巴特认为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起主宰作用,强调教师的权威,形成了传统的“教师中心论”。

5.C【解析】行为主义认为学习过程就是有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系从而获得新经验的过程,强调刺激—反应的联结。

6.A【解析】我国此次实施的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的第八次课程改革,其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

7.D【解析】从其他事物上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叫原型启发。

8.B【解析】铃声单独呈现时,不会引起狗的唾液分泌反应;当铃声与食物多次配对之后,铃声也能引起狗的唾液分泌反应,此时铃声为条件刺激。

9.B【解析】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10.C【解析】意志是指自觉确定目的,根据目的有计划地调节支配行动,并克服困难以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

11.C【解析】讲授法可以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有利于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12.A【解析】只对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对其他刺激不作出条件反应,这是刺激分化现象。

13.C【解析】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质是将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转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

14.D【解析】某种感觉系统的机能丧失后,由其他的感觉系统的机能来弥补称之为感觉的补偿。

15.A【解析】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七条。

二、名词解释

1.启发式策略是根据一定的经验,在问题空间内进行较少的搜索,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

2.心理发展就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3.依法执教就是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按照教育法律、法规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法制化和规范化。

4.陶冶教育法是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

三、简答题

1.

(1)根据思维发展水平的不同,可以分为直觉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

(2)根据思维的逻辑性,可分为分析思维和直觉思维;(3)根据思维的指向性,可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4)根据思维的创造程度,可分为常规思维和创造思维。

2.

(1)激发学习动机;

(2)领会知识;(3)巩固知识;(4)运用知识;(5)检查知识。

3.

(1)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

(2)提高教育教学质量;(3)提升教师自身素质。

4.

(1)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2)行为规范的示范者;(3)班集体的管理者;(4)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5)学生成长的合作者;(6)教学的研究者。

四、论述题

1.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它的意义是:

(1)师德对教师自身的发展与提高起保证和推动作用,使教师保持良好的从业心态;

(2)教师的道德行为对学生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