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复习笔记.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01326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10.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复习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笔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笔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笔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笔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笔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笔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笔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笔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笔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笔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笔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笔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笔记.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复习笔记.docx

《教育心理学复习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复习笔记.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育心理学复习笔记.docx

教育心理学复习笔记

教育心理学笔记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论

定义:

应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习与教学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研究内容:

教育心理学研究学与教的一般心理学规律。

发展史: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著《灵魂论》,是一本最古老的心理学著作,他认为灵魂和生命肉体不可分的观点。

夸美纽斯教育要顺应认的自然本性。

裴斯泰洛奇首先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

赫尔巴特第一个明确提出将心理学作为教育理论基础,他是德国教育家,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其著有《普通教育学》和《心理学教科书》。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写成《教育心理学》,从此西方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开始确立。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将西方科学心理学宇教育学实践的关系比作三种道路:

单向道,死胡同和双向道。

第二章学习的性质和分类

学习的定义:

在经验获得的基础上,认得能力合伙倾向的变化。

判断标准:

1.行为发生变化;2.变化相对持久;3.变化为后天习得。

学习分类

1.按照我国教育心理学家冯忠良依据教育系统中传递的经验内容不同将其分为三类:

a.知识学习(就是知与不知);b.技能学习(就是会与不会);c.社会规范的学习。

2.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a.言语信息

包括符号记忆,事实知识和有组织的整体知识

b.智慧技能

包括:

1.辨别,区分事物的差异能力

2.具体概念,识别同类事物的能力

3.定义型概念,应用概念定义对事物分类的能力

4.规则;5.高级规则

c.认知策略d.动作技能e.态度

3.奥苏泊尔的两维学习分类

根据学习方式可分为:

接受的学习和发现的学习两种。

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这的原有知识关系可分为:

机械的学习和有意义的学习。

有意义学习产生的条件为:

1.学习材料有意;2.学习者有学习心向;

两维学习框架内,他又将有意义学习分为:

1.符号表征学习;2.概念学习;3.命题学习;4.概念与命题运用;5.解决问题与创造。

第三章学习论流派及其主要争论问题

1.奥苏泊尔的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

其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泊尔提出,旨在阐明以文字符号或其他符号表征的知识学习与保持的性质,过程和受制约的因素。

2.学习的信息加工理论

其兴起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盛行于六十年代以后的认知心理学理论。

是特为解释人类大环境中给由感官觉察,注意,辨识,转换,记忆等内在心理活动,以及吸收并应用知识的过程的理论,其基本观点是,人类是信息加工者,心理是一个信息加工系统,认知是一系列信息加工过程,学习就是获得心理表征。

3.学习的图式理论

以图式的习得,精制,修改,选择和应用来解释学习的过程和条件的一种学习理论。

4.生成学习理论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维特洛克提出的一种认知学习理论。

强调理解性学习是学习者的原有知识经验与他从环境中接受的信息相互作用的过程。

5.社会认知论

在社会学习理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种人格理论,由著名学习与人格心理学家班图拉创立。

6.情景认知理论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出现的有关学习与教学的一种建构式思潮,其理论依据主要来自人类学研究,强调社会化和实践在人的学习和认知中的重要性。

他对信息加工心理学持批判的态度,由维果茨基提出

7.艾宾浩斯的记忆实验

材料:

无意义音节

发现的规律:

1.音节长度对记忆有影响;2.材料的意义性对记忆的影响无意义比有意义难得多;3.保持间隔对遗忘的影响,无意义材料的遗忘先快后慢。

艾宾浩斯的人类联想学习研究

(1)系列学习

系列较长的材料两端相对易学且保持较好,中间的部分相对难学且保持较差,即系列位置效应。

(2)配对联想学习

在学习实验中学习材料成对出现。

(3)自由回忆学习

在实验中给被试呈现许多独立的项目,在学习和回忆时,不限顺序。

相关实验

1.巴普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是一种学习现象,最早由俄国生理学家巴普洛夫发现在对狗的试验中将其分为三个阶段:

阶段

刺激

反应

条件作用前

无条件刺激

无条件反应

条件刺激

无反应

条件作用中

无条件刺激+条件刺激

条件反应

条件作用后

条件刺激

条件反应

在条件刺激出现前时或稍后呈现无条件刺激,这种无条件刺激的呈现起增强学习的作用,被巴普洛夫称为强化。

2.操作条件反应

斯金纳把动物和人的行为分为应答性行为和自发性行为。

前者是对特定的刺激的应答,具有不随意性;后者不是对特定刺激的反应而是机体自发产生的,但他们可以对环境施加影响并受意识控制,因此是操作行为,斯金纳认为操作反应实验研究的是这类行为。

斯金纳研究操作反应的重要工具是斯金纳箱,在此实验中,动物先发出适当的反应(如压杠杆),然后强化物出现,及强化物出现在动物的适当反应之后。

在这两个实验中都认为外部的强化是学习成功的重复条件。

3.动物学习实验研究

桑代克有关动物学习的经典实验限于条件反射亚牛两三年。

其中让饿猫学习逃出迷箱是他的经典实验之一。

他认为在相应的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巩固联系时,便产生了学习,即可以把学习看做刺激与反应的联结,S-R的联结,这就是尝试与错误说。

桑代克三大学习定律:

准备律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预备定势,属于动机范畴;练习律,一是一个的应用会增强这个联结的力量;二是一个联结的失用则会导致这一联结的减弱或遗忘;效果律,凡是导致满意后果的行为被加强,而带来烦恼的行为则被消弱或淘汰。

4.格式塔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学习不是一个刺激和反应之间逐步形成联结的过程,而是一个顿悟的过程,格式塔心理学家苛勒的黑猩猩接棒实验这一思想。

接棒实验的猩猩只有少数野生黑猩猩能完成。

5.托尔曼的认知学习理论

托尔曼作为行为主义者,接受了格式塔的学习观念,他认为学习结果不是R-S的直接联结,他主张把S-R公式改为S-O-R公式O代表有机体的内部变化。

在其白鼠学习方位的迷宫试验中,他认为动物学习结果并非是习得一连串的刺激与反应,他们学习的实质是脑内形成类似于现代认知心理学中的认知结构的认知地图。

6.信息加工理论

加涅根据信息加工心理学研究成果,提出了一个得到广泛认可的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型。

a.加工系统

由收纳器,感觉登记器,工作记忆,长时记忆,反应生成器和反应器组成。

b.执行控制系统

他不与任何一个操作成分直接相连,而对整个加工系统进行调节和控制。

其对信息加工过程的内在调节控制能力,在加涅学习结果的分类系统中称为“认知策略”。

c.期望

这是信息加工的动机系统,其对信息加工过程气定向作用。

7.有效学习条件

a.注意与预期;b.原有知识;c.新旧知识的联系与编码;d.学习策略与元认知

第四章知识的性质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1.定义:

知识指外界客观事物在人头脑中的反应方式表征。

可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机械知识和有意义知识。

广义知识学习阶段与分类模型

3.陈述性知识的心理表征

知识的心理表征,指信息在心理活动中表现和记载的方式

1.命题与命题网络理论

a.命题

命题是指语词表达的意义的最小单位

b.命题网络

命题网络就是把多个具有共同成分的命题彼此联系起来组成的

2.图示与脚本理论

图式是人头脑中关于普通事件,客体与情景的一般知识结构。

(对事物一般特征的概念)

脚本表征的事件有一定的时间顺序。

3.双编码理论

其认为陈述性知识以言语和意象两种方式表征。

4.神经网络理论

4.奥苏泊尔有意义学习理论

1.下位学习

当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包容和概括水平高于新学习的学习的知识时,所进行的学习是下位学习,有时也叫类属学习

可分为两种:

(1).派生类属过程

当新学习材料作为原先获得的概念的特例,或作为原先获得的命题的证据或例证而加以解释时。

(2)相关类属过程

新的材料类属于原有的具有较高的概括性概念中,原有的概念得到扩展,精确化,限制或修饰,新的命题或概念获得意义。

2.上位学习

当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包容和概括水平低于新学习的知识时,所进行的学习。

3.并列结合学习

当学习者的原有知识与新知识之间既不存在从属关系,又不存在总括关系,但两者在横向上存在某种吻合或应对关系是所进行的学习就是并列结合学习。

4.现代认知心理学对陈述性知识学习的认知过程的解释

选择,整合,组织和精加工。

整合过程即新旧知识建立联系的过程。

组织过程即建立新知识的内部联系,并将其连成一个整体。

精加工过程是指对所呈现的信息进行添加,补充的活动。

学习条件

外部:

教师的反馈指导。

内部:

原有知识基础,积极主动的加工过程

教学含义

1.利用学生的原有知识经验促进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2.引发与促进学生陈述性知识学习的内部过程

3.教会学生自己引发陈述性知识学习的内部过程。

第五章智慧技能的学习

一.技能的分类(程序性知识)

1.加涅的广义技能分类

在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中,广义的技能可分为三类。

(1)智慧技能,运用概念或规则对外办事的能力

(2)认知策略,学习者内部组织起来的,用以支配自己心智加工过程的技能

(3)动作技能,运用规则支配自己身体肌肉协调的能力。

2.E.D加涅的程序性知识分类

(1)一般与特殊维度

分为专门领域的程序性知识与非专门领域的程序性知识

(2)自动与受控维度

分为自动化程序性知识与受意思控制的程序性知识

二.智慧技能的分类

1.辨别

人的模式识别能力提高

2.概念

概念的形成:

从众多例子中归纳

概念的同化:

已有知识的同化

3.规则

接受式:

呈现规则→举出例子→变式练习→自动化

发现式:

呈现例子→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变式练习

4.高级规则

辨别→概念→规则→高级规则

学习条件

内部:

原有知识

外部:

例子的呈现,反馈指导

第六章认知策略的学习

一.认知策略

认知策略的知识的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程序性知识,或一种特殊的智慧技能。

元认知策略是指学习者用来设置学习目标的评估达成的进展情况选择调整其他策略运用策略。

二.分类

E.D加涅的程序性知识两维分类,认知策略可分为专门领域的和一般领域的

专门领域的认知策略是指适合特殊领域的认知策略。

一般认知策略是指跨学科领域的认知策略。

认知策略的学习过程

将认知策略描述给学生→给学生提供运用认知策略的练习→给学生提供练习

学习条件

内:

原有知识,元认知基础,学习认识观和学习动机水平

外:

例子,引导与反馈和变式练习。

第七章解决问题与创新性学习

一.问题是给定信息与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

问题的解决是学习者将原有的概念和规则加以综合,在新的情境中应用并得到新的认知成果的过程。

二.问题解决的过程

困境→理智化→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问题表征→设计解决计划→执行→检验)

心理定式也称为心向指个体经由学习积累起来的习惯倾向。

功能固着指个人在解决问题是表现出来的思想僵化的现象。

第八章动作技能的学习

一.动作技能是指以流畅合乎规则和时间上精确为特征的协调肌肉运动能力,它实际上包括两个成分:

一是描述如何经行动作的规则;二是练习与反馈逐渐变得精确与连贯的实际肌肉运动。

二.动作技能的分类

开始与结束的特征分类

连续的动作技能和离散的动作技能

执行过程中环境的稳定性

开放的动作技能和封闭的动作技能

三.熟练操作的特征

1.立即反应代替笨拙的尝试

2.利用微弱的线索

3.错误被排除在发生前

4.局部动作综合成大的连锁

5.在不利的条件下能维持正常的操作水平

四.动作技能的学习阶段

1.认知阶段

又称知觉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理解学习任务,并形成目标意象和目标期望。

2.联系形成阶段

这一阶段重点是是适当的刺激与反应形成联系。

3.自动化阶段

达到系统动作自动化。

4.动作技能习得的指标

五.动作技能的学习条件

内部:

必要性先决条件,指局部动作技能和执行性子程序。

外部:

言语指导,示范,练习的安排和反馈的提供。

练习是学习者抱着改进技能的目的而对动作进行重复。

(1)集中练习与分散练习

(2)随机练习与区组练习

(3)身体练习与心理练习

反馈可分为固有反馈和增补反馈,其影响动作技能的学习机制。

第九章原有知识与学习迁移

一.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二.迁移的分类

(1)测向迁移与纵向迁移

前者指已习得的概念和原理在新的不需要产生性概念或新原理的情境中运用。

后者指已掌握的概念和原理在新的需要产生新概念或原理的情境中运用。

(2)特殊迁移与一般迁移

前者指概念和态度的迁移,其迁移范围大,后者指具体的知识与技能的迁移,其迁移范围小。

(3)低路迁移与高路迁移

前者指经过充分练习的技能的自动迁移,不需要反省性思维后者涉及有意识的应用先习得的抽象知识与新的情境。

(4)近迁移与远迁移

迁移理论

1.形式训练说

迁移是通过对组成心的各种官能的训练,以提高各种能力如注意力,记忆力推理力和想象力等实现的,而且迁移的产生将是自动的。

2.相同要素说

以桑代克为代表,指只有当学习情境和迁移测验情境存在共同成分是一种学习才能影响另一种学习。

3.概括话说

以贾德为代表,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概括出他们的共同原理。

4.关系转换说

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学习者必须发现两个事件之间的关系,迁移才能产生。

5.学习定势说

由哈洛提出用于解释顿悟现象的一个概念。

6.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影响学习迁移的三个认知结构的三个变量:

1.原有知识的可用性;2.原有知识的巩固性;3.新旧知识的可辨别性

7.产生式迁移理论及其教学含义

其基本思想是先后两项技能学习产生迁移的原因是这两项技能之间产生式的重叠,重叠越多迁移越大。

8.认知策略迁移理论

学习者的自我评价是影响策略迁移的一个重要因素。

策略的效用自我评价。

第十一章儿童与青少年的认知发展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1.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实质上使其行为和思维不断地组织为有机的整体结构,这种结构他称之为图式。

2.认知发展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

儿童通过自己的感觉,知觉和动作来认识,理解周围环境并与之相互作用。

(2)前运算阶段

儿童不能进行逻辑转换,他的思维具有单维性,不可逆性,静止性等特性。

(3)具体运算阶段

标志是“守恒”概念的形成,儿童能认识到客体虽在外形上发生了变化,但其特有的属性不变。

(4)形式运算阶段

具有以下思维能力:

1.假设-演绎思维;2.抽象思维;3.系统思维

 缺点:

在年龄上分的太细。

 教学含义:

1.学习准备;2.教学要适应儿童的认知发展;3.教学要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

a.按动作式-图像式-符号式的顺序引导儿童的认知发展

b.对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引导他们回答和思考假象的问题来促进他们向形式运算思维发展。

c.组织学生合作,讨论,反思和促进思维发展。

3.认知发展的信息加工理论

(1)注意的发展

注意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注意的分散性降低,对注意的意识和控制能力增强等方面。

(2)记忆的发展

1.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更善于运用策略来帮助记忆。

2.元记忆能力逐渐得到发展。

3.随着年龄的增长记忆变得更富有建构性

4.工作记忆的发展

(3)规则的发展

教学含义

首先,认知的信息加工理论有助于我们根据儿童的发展水平确定教学内容。

其次,认知发展的信息加工理论为我们指出促进儿童认知发展的具体途径

4.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

认知发展涉及从初级心理机能的转化,认知发展的结果应当是高级的心理机能。

维果茨基将儿童的发展水平分为:

实际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在水平

教学含义:

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提供支架(及支架教学)

第十二章 个别差别

一.学生的个别差别

1.智力的个别差异

智力是指处理抽象观念,处理新情境和进行学习以适应新环境的能力,二产生这种适应性为的心理机制提供信息加工的反省成分,操控成分和知识习得成分的协调作用。

差异;量的差异和质的差异

加德纳认为人类具有七种相互对立的智力:

语言智力,音乐智力,逻辑数理能力,空间智力,身体运动智力,自我认知智力和人际关系智力。

2.学习方式的差异

学习风格是指学生在进行学习,解决问题和加工信息时所采取的带有个人特点的方式。

认知方式专指个体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

包括:

(1)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2)沉思型与冲动型;(3)偏爱不同感觉通道的学习方式;(4)表层加工与深层加工

3.个性的差异

(1)内控型与外控型;(2)正常焦虑与过敏焦虑;(3)学习的高坚持性与低坚持性

教学含义:

判定适应教学方式与如何判定。

第十三章 学习动机

一.动机是指驱动人和动物产生各种行为的原因。

功能:

1.唤醒与维持功能;2.指向功能

学习动机指寻求学习活动并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意义。

二.认知心理学的动机理论

1.认知学习论中蕴含的动机理论

 奥苏泊尔有意义学习三个条件就是学习动机

 一是学习材料具有逻辑意义;二是学习认知结构中具有同化新材料的原有知识;三是学生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加涅的信息加工观模型中预期指学习的动力过程,加工过程,执行控制过程和预期。

2.维纳的归因理论

 归因愿意指分析人的社会行为的原因,在动机理论中指人们对自己的成功与失败的原因的理解和所做的因果判断。

 维纳将成败的原因分为三个维度:

(1)内外维度,分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2)稳定性维度,据此可以把内部和外部原因再分为稳定的与不稳定的原因。

(3)可控制维度

 归因包括:

1.学生的归因;2.教师的归因;3.控制源与人格特征;4.教师情感与学生归因

3.激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的两个模型

(1)ARCS模型

其由美国凯勒教授提出,A代表注意R代表关联C代表信心S代表满足

(2)TARGETT模型

由卡罗尔.艾米斯提出,其中T代表任务A代表自主R代表被认可G代表分组E代表评价T代表时间

4.激发与维持内源性动机的策略

(1)培养学生关于学习兴趣与求知欲的策略

包括: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丰富材料呈现方式,利用学习动机的迁移

(2)通过归因训练式归因指导,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效能感

(3)培养学生的成就感

5.激发与维持学生外源性动机的策略

(1)及时提供反馈信息

(2)适当使用表扬与批评

(3)外部奖励的使用要适当

(4)改革学校和课堂奖励结构

第十四章

一.教师的领导方式

强硬专断型,仁慈专断型,放任自流型和民主性

二.课堂气氛

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的

注:

此笔记为中北大学2012年教育心理学考试复习笔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