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八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卷附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01386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1.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遵义市八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卷附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遵义市八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卷附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遵义市八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卷附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遵义市八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卷附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遵义市八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卷附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遵义市八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卷附答案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遵义市八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卷附答案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遵义市八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卷附答案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遵义市八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卷附答案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遵义市八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卷附答案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遵义市八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卷附答案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遵义市八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卷附答案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遵义市八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卷附答案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遵义市八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卷附答案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遵义市八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卷附答案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遵义市八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卷附答案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遵义市八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卷附答案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遵义市八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卷附答案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遵义市八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卷附答案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遵义市八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卷附答案解析.docx

《遵义市八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卷附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遵义市八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卷附答案解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遵义市八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卷附答案解析.docx

遵义市八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卷附答案解析

遵义市2019年9月八年级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汉字积累——下列词语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诘责(jié)溃退屏息敛声(píng)不辍劳作

B.翘首(qiáo)祖藉杳无消息(yǎo)眼花缭乱

C.凛冽(lǐn)妯娌(zhóu)殚精竭虑(dān)深恶痛疾

D.解剖(pō)镌刻(juān)摧枯拉朽(cuī)抑扬顿挫

2.词语积累——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同学们一个个正襟危坐,谈笑风生,教室里充满了欢快的气氛。

B.中国女排以锐不可当之势成功获得2020年东京奥运会参赛席位。

C.他继承了家族的企业后,白手起家,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把事业越做越大。

D.在讨论这种可行性方案时,只有他持不同意见,真是鹤立鸡群。

3.文化积累——下列有关名著和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一门父子三词客”指的是苏洵、苏轼、苏辙。

《记承天寺夜游》写出了苏轼被贬黄州时旷达乐观的胸怀。

B.《红星照耀中国》是英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经典名著。

作为第一部向世界介绍和传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历程的图书,它在西方世界获得了轰动性影响。

C.《朝花夕拾》中《藤野先生》叙述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学习经历,同时作者突出地记述了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要求严厉,性格凶横、怪异,给作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D.《名人传》的作者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作品叙述了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高尔基苦难而坎坷的一生,赞美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4.语言运用——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竹,柔韧清秀,刚健挺拔,最宜入诗入画。

②竹如谦谦君子,它有兰的优雅,松的高洁,深受古代文人的青睐。

③那成片的竹林,风过如丝弦裂帛,雨来如琴瑟和鸣,那就是一首抒情诗,一幅水墨画。

④“虚心有致,高风亮节”是文人雅士对竹的评价,“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则是活脱脱的人格写照了。

⑤郑板桥一生爱画竹,自有个中缘由;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也不仅仅是情趣使然。

A.④⑤②①③B.①③④②⑤C.①②③⑤④D.①③②⑤④

5.语言运用——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根据气象资料分析,遵义市近期以晴天为主,仅湄潭和凤冈的部分地区可能有阵雨。

B.随着音乐的响起,使整个联欢会场变得欢腾了起来。

C.孙犁写的《芦花荡》中的“老头子”智勇双全,痛打鬼子,讨还血债,显示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性格。

D.网络社交工具的广泛使用,加快了信息流通的速度和质量。

6.语言运用——下列句子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3分)

A.既然大家这么虚心地向我请教,我一定不吝赐教。

B.文明志愿者对正要闯红灯的路人说:

“为了您的安全,请不要抢这几十秒。

C.尽管咱俩十多年不见,但您的照片我一直惠存着。

D.某高校学生会提出了改善学生住宿条件的意见,并责成学校领导研究落实。

7.句子积累——按要求默写句子。

(12分)

(1)王绩《野望》:

,猎马带禽归。

(2)崔颢《黄鹤楼》:

晴川历历汉阳树,。

(3)李白《渡荆门送别》:

,万里送行舟。

(4)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5)《<论语>十二章》:

子夏曰: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6)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

(7)于古典诗文中,我们静听自然,拂拭心尘。

读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的“,”,我们感知春花的灿然夺目。

(8)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以,”两句十三个字写庭院景色,描绘出一幅月光澄碧、竹影斑驳、幽静迷人的夜景。

二、阅读(50分)

(一)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12分)

严冬,荒野,松柏

郭枫

①在黄淮大平原上,冬天,是风和雪撒野的世界。

风,从塞外卷着严寒而来,猛烈地袭击我们荒凉的小村庄,除非在落雪的时候,天地才会静寂下来,至于无风无雪而又有和煦的太阳温暖着咱们的日子,这是不多见的。

②北方冬天的风,是贼,是无孔不入的恶贼。

可恶的风,对于贫苦人家,从来不会停止无情的摧残。

走在风中,单薄而破蔽的冬衣,怎么裹紧也包不住全身发抖,凛冽的寒气,一直就吹透到骨子里去!

到了夜晚,寒风摇撼着茅屋,门窗吱吱作响,屋子颤抖着仿佛要被寒风席卷而去。

在凄厉的夜风呼啸中,屋外,不时传来树枝折断的声音,冬夜,谁知道有多么漫长?

③落雪了。

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喜欢雪花的美丽呢?

真让我们傻里傻气的庄稼人无法明白。

不错,庄稼人也喜欢冬天下几场大雪,那是为了期待,期待明春的禾苗可以长得茁壮,真正在大雪天,还是冷得使人没处躲。

尤其在化雪的天气,多少人都冻裂了皮肤,冻坏了身子!

谁还会赞颂雪花呢?

在那种年头,谁能拥有围炉赏雪的雅趣?

④不用说,在风雪的旷野里,所有的树都失去了颜色。

只有松柏,才能挺立在严寒中擎起一树蓊郁的墨绿。

可是,小时候,只记得松柏总是种在一些大户的祖茔上,每回经过,就觉得雪地里的黑松林,特别神秘,特别恐怖,黑黝黝的里面藏着什么,心里认定那些松柏不是属于我们的。

读书之后,书中有数不尽的松柏赞歌。

不管书上怎么说,我还是喜欢活在我们生活中的那些树。

我喜欢柳的娇柔、榆的粗犷、白杨的潇洒。

我喜欢槐、椿以及各种常见的树木。

我还是不喜欢松柏,总觉得松柏不是我们的。

直到我走出了家园,跋涉过千山万水,看遍了人世的冷暖沧桑,渐渐地,我才懂得,松柏,是多么可傲的树!

⑤松柏,挺立在山峦的最高处,与白云絮语,与天风唱和,在苍茫的天地之间,树立出一种生命的风范。

它站在高处,超脱于红尘之外,让群树仰望,仰望而无法企及。

松柏,虽然享有无数的赞颂,却也承担着千古的寂寞啊!

在红尘之中,那些不甘寂寞的人,却想借着松柏的风采,让自己伟大起来,崇高起来,这是何等的自私与愚昧啊!

因此,一想到老家原野上的那些松柏,被种在坟地里,我就为它们感到屈辱与难堪。

可是,我也更懂得:

为何在大风雪的旷野中,松柏要傲然挺立,擎着一树墨绿抗拒严冬的淫威了。

是的,冬天的淫威,可以让柔弱的暂时低头,却永远征服不了顽强的生命。

⑥想念北方,想念老家的那些树木,当然,我更想念老家的人,想起那劳苦而沉默的人们,许多熟悉的面孔,就浮现在我眼前!

那与我血肉相连的亲人,你们可好?

⑦想念北方,想念老家的树木,想念老家的人。

老家的人是憨厚的,可是不要以为憨厚得什么都不懂了!

那面孔,在笨拙憨厚中,也含蕴着细腻的情韵。

那心灵,在敦厚和善中,自有一份刚烈在!

凡是以暴力加给我们的,我们会坚强地反击出去,这是永不屈服的族类。

⑧想念北方,想念老家的树木,想念老家的人。

⑨要是没有那茁壮的树木,那莽莽荡荡的大平原,该会多么寂寞!

⑩要是没有那劳苦而沉默的人呢,没有那广大的善良的人群,谁来撑起中国的天空!

一九八三年三月十日在台北木栅

(有改动)

8.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第⑥⑦⑧段运用了反复和排比的修辞手法,由树及人,揭示主题,表达对老家的人的想念之情,歌颂老家的人的敦厚善良的品格和永不屈服的精神。

B.作者笔下的松柏具有满树蓊郁、傲然挺立、生命力顽强的特点。

C.“北方冬天的风,是贼,是无孔不入的恶贼”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表现了风无孔不入的特点,表现了作者对北方冬天的风的厌恶。

D.作者转变对松柏的认识,是因为他离开老家,看遍了人世的冷暖沧桑,思念家乡,发现了老家的人的精神。

9.文章第①—③段写了什么内容?

有何作用?

(3分)

10.文章第④段“我”为什么反复说“松柏不是属于我们的”“我还是不喜欢松柏,总觉得松柏不是我们的”?

(3分)

11.文章第⑧段似乎就可以收束全篇,但作者又写下了⑨⑩两段,这是否多余?

请谈谈你的看法。

(3分)

(二)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12分)

合理安排休息

①为什么你睡了11个小时仍然觉得疲劳?

为什么你花了许多时间去度假,回来后依旧没有生活的热情?

这是因为你的休息方式并不能让你得到放松。

那么抛弃它,来一场休息的革命!

②休息方式有很多种,睡眠是为人们所熟知的一种有效的休息方式。

它对睡眠不足者或体力劳动者非常适用。

“疲劳”主要是由体内产生的大量酸性物质引起的。

如果十分疲劳,应采取静的休息方式。

通过睡眠,可以把失去的能量补充回来,把堆积的废物排除出去。

如果不是很累,也可以在床上先躺一躺,闭目静息,让全身肌肉和神经完全放松后,再起来活动。

但对于脑力劳动者来说,一味地补睡眠并不是最好的休息方式。

③你写了一天的文案,主持了一天的会议,当一切都结束了,你感叹道:

“太累了,今晚我要睡个好觉。

”其实这是一个陷阱。

长时间的脑力劳动使你的大脑皮层极.度.兴奋,而身体却处于低兴奋状态,对待这种疲劳,睡眠能起到的作用不大。

因为你需要的不是通过“静止”的方式来恢复体能,而是要找个事儿让精神放松下来。

这样你就会理解为什么下班后游泳半小时,你就会神采奕奕,而周末两天不出门你依旧无精打采。

④既然睡眠不是帮助脑力劳动者休息大脑的最好方式,那么什么休息方式才是行之有效的呢?

大脑皮质的一百多亿神经细胞,功能都不一样,它们以不同的方式排列组合成各不相同的联合功能区,这一个区域活动,另一个区域就休息。

所以,不必停止活动,只需改换活动内容,就能使大脑的不同区域得到休息。

比如,你星期五写了很长时间的企划案,最好第二天去给你的盆栽剪剪枝,以便使头脑清醒,而不是睡到日上三竿。

⑤当你无法选择由脑力劳动转入体力劳动时,不妨在脑力劳动内部进行转换。

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在研究学问时,用功的时间稍长一些就会感到疲倦,甚至不能连续半小时集中精力在一个问题上。

但是,他连续研究几个不同的问题,即使是不间断,他也能够轻松愉快地一个一个思考下去。

他说:

“这一个问题可以消除另一个问题所带来的疲劳,用不着休息大脑。

我在治学中充分利用所发现的这一特点,对一些问题交替进行研究。

这样,即使我整天用功也不觉得疲倦。

”所以,如果你有好多问题要处理,最好交替进行,以免过度疲劳,耗尽精力。

⑥如果你的精神超级紧张,不妨尝试去做点儿有挑战的事。

心理学家发现解除精神紧张的方法,是去处理需要精神紧张才能解决的问题。

曾经有一位精神即将崩溃的总经理找到一位医师,想获得有效的治疗建议。

结果他得到的处方是去动物园当驯狮师,一个月以后竟然完全康复。

所以压力特别大的时候,你可以为自己再找份工作,但不要和你的职业类似。

比如去孤儿院做义工,或者去一个复杂的机械工厂做学徒,或者做一道超级复杂的数学题等。

⑦可见,变换思考和活动的内容,的确是针对脑力劳动者的一种积极有效的休息方式。

它调整了我们的生活状态,让我们重新找回生活的热情和工作的动力。

(有改动)

12.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对睡眠不足者来说,睡眠是一种非常适用而又有效的休息方式。

B.大脑皮质的神经细胞以不同的方式排列组合成各不相同的联合功能区。

C.卢梭在治学中通过将脑力劳动转换为体力劳动的方式来消除疲倦。

D.当精神超级紧张时,你可以尝试再做一份与自己职业不类似的工作。

13.选文说明的中心内容是什么?

(3分)

14.选文第④段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3分)

15.选文第③段中加点词“极度”为什么不能删去?

(3分)

(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8分)

飞机上用手机:

从禁用到松绑打破空中信息“孤岛”

【材料一】

2018年1月18日零时40分,随着海南航空总裁孙剑锋亲自驾驶的HU7781次航班安全降落在北京首都机场,中国民航第一个允许乘客飞行中使用手机的航班圆满完成执飞任务。

在HU7781航班上,众多旅客纷纷拿起手机、平板电脑等机上便携式电子设备(PED)体验。

许多乘客通过机上WiFi连接互联网,第一时间用微博、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媒体晒出了自己这次旅程的惊喜。

乘坐本次航班的武先生是一名商务旅客,此次来北京是公务出差。

此前,武先生对于乘坐飞机时无法及时处理业务深为困扰。

此次碰巧遇到了国内首个开放PED的航班,武先生自然好好体验了一番这个令他兴奋不已的服务。

在此次航程中,武先生用手机连接微信处理了多项业务,并接收、发送了多封电子邮件。

对于网速,武先生也表示非常满意,他告诉记者:

“未来选择航班,是否提供机上互联网将成为选择的主要因素。

【材料二】

海南航空的HU7781航班并非孤例。

18日上午,东方航空MU5137航班上,旅客们也可以名正言顺地用手机刷屏了。

作为首家发布机上便携式电子设备使用规范的航空公司,东方航空自2017年12月开始,就启动了相关工作。

2018年1月16日,中国民航局发布了《机上便携式电子设备(PED)使用评估指南》,根据该《指南》完成评估工作的航空公司,才能开放便携式电子设备在飞机上使用。

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教授邹建军解释说:

“这意味着民航局把是否开放使用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权力下放给航空公司,但航空公司必须要在符合标准的前提下逐步开放。

出于安全和国防的考虑,飞机上曾禁用手机,但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旅客对乘机体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才对手机禁令进行了调整。

截至1月16日,东方航空已修订完成相关便携式电子设备使用规范,制定使用程序包括不正常情况下的处置程序和通报程序,并获得飞机制造厂商的技术资料,为全面推行机上使用便携式电子设备做好了充分准备。

此外,包括南方航空、厦门航空、祥鹏航空等在内的多家航空公司也已完成评估工作。

【材料三】

据介绍,目前东方航空已在74架飞机执飞的全部国际运程航线及166条国内重点商务航线上提供无线局域网。

此外,海南航空的播音787-9机队中17架客机也已全部实现空中接入互联网,旅客能够通过机上网络进行社交聊天、收发邮件或者浏览新闻。

受访航空公司表示,暂时没有收费的计划,国内航空公司在“空地互联”的运营模式上与国外航空公司不同,国内市场很难实现收费。

未来国内航空公司会摸索新的商业模式,比如与电商合作等。

开放PED,特别是融合了在线支付等服务之后,未来的航空旅客,将会有更为丰富多彩的出行体验。

【材料四】

不过,松绑“机上开机禁令”和在地面上用手机还是不一样,仍旧有所限制。

根据民航局的《指南》,在低能见度飞行阶段和飞机疑似受到便携式电子设备干扰,这些情况下,应禁止使用便携式电子设备。

至于何时能在飞机上打电话,业内人士表示可以预见,如果有较好的商业前景,随着5G移动通信在未来5—10年的普及,飞机上数据通信速率的大幅度提高,在飞机上打电话也应当会成为现实。

16.请简要概括促使飞机上手机解禁的原因。

(3分)

17.在飞机上打电话成为现实的条件是什么?

请根据【材料四】作答。

(2分)

18.下列不符合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3分)

A.随着飞机上开放PED,今后我们可以利用手机在空中进行处理包括收发电子邮件在内的多项业务。

B.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安全保障措施的不断强化,目前开放机上PED的使用条件已基本成熟。

C.海南航空是我国首家发布机上便携式电子设备使用规范的航空公司。

D.在飞机上目前还不能使用手机打电话。

(四)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12分)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乙】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①,谒妙用真人②祠。

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

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③,山脚直插江中。

议者谓太、华、衡、庐④,皆无此奇。

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⑤,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有删改)

注:

①〔凝真观〕即神女祠,在巫山飞凤峰下。

②〔妙用真人〕后世为巫山神女所加的封号。

③〔霄汉〕云霄和天河,指天空。

④〔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

⑤〔无纤翳〕没有丝毫云烟。

翳,遮盖,这里指云。

1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

(1)略无阙处()

(2)或王命急宣()

(3)谒妙用真人祠()(4)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21.【甲】【乙】两文都写到“山”,两文所写的“山”各有怎样的特点?

(4分)

(五)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6分)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2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分)

2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之远。

B.颔联叙事兼抒情,以“蓬”“雁”自比,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

C.黄河横贯大漠,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表达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

D.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三、综合性学习(10分)

为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市民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2019年9月20日,希望中学要开展一次关于“诚信”的社会实践活动。

作为中学生,我们也应积极参与到这次活动中来。

24.请你为这次活动设计一条宣传标语。

(3分)

25.八

(2)班的同学准备举行一场以“让诚信之花处处开放”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请你为本次演讲比赛写一个开场白。

(3分)

26.班上举行这次演讲比赛需要请团支部书记李老师来当评委,比赛定于2019年9月20日15:

00在学校小礼堂举行,如果你是八

(2)班的班长李雷,请提前两天给李老师写一封邀请函。

(4分)

邀请函

 

四、作文(60分)

27.根据下面的材料和题目写一篇作文。

(书写5分,作文55分)(60分)

告别幼稚、告别亲友、告别失败、告别痛苦、告别诱惑、告别黑夜、告别疾病……人生始终在告别与留恋、告别与庆幸中度过,在不断的告别中,我们逐渐长大,逐渐坚韧,逐渐强壮……

请以《告别》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完成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要有真情实感。

(3)不少于600字。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3分)【C】

解析:

本题考查字形字音。

平时多练习,正确书写,正确积累。

A项“屏”的读音应为。

B项“藉”应为“籍”。

D项“剖”的读音应为。

2.(3分)【B】

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

A项正襟危坐:

整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或

拘谨的样子。

C项白手起家:

形容原来没有基础或条件很差而创立起一番事业。

D项鹤立鸡群:

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3.(3分)【A】

解析:

本题考查名著和文化常识。

B项“英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说法有误,埃德加•

斯诺是美国记者。

C项《藤野先生》记述了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心,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

D项“作品叙述了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高尔基苦难而坎坷的一生”的说法有误,不是高尔基,而是列夫•托尔斯泰。

4.(3分)【D】

解析:

本题考查语句衔接。

文段一般的排序类型为:

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排列;按时间先

后顺序排列;按先总述后分述的顺序排列;按空间顺序排列;按句子之间内在的逻辑顺序排列等。

基本可以断定以①句开头,⑤句中“个中缘由”“也不仅仅是情趣使然”为提示,之后还有内容对竹作进一步的阐释,所以⑤句不能作为尾句,排除B项;②句中提到竹“深受古代文人的青睐”,⑤句中举郑板桥和苏东坡的例子,所以②句后为⑤句。

5.(3分)【C】

解析:

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作答此题首先要掌握病句的几大类型:

①语序不当;②搭配

不当;③成分残缺或赘余;④结构混乱;⑤表意不明;⑥不合逻辑等,再进行分析判断。

A项表意不明,“部分地区”有歧义,可理解为湄潭和凤冈这两地各自的“部分地区”,也可理解为“凤冈的部分地区”。

B项缺失主语,应删去“随着”或“使”。

D项搭配不当,加快的只能是“速度”,不能是“质量”。

6.(3分)【B】

解析:

A项“不吝赐教”为敬辞,客套话,不吝惜(用于征求意见)。

C项“惠存”为敬辞,请保存(多用于送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所题的上款)。

D项“责成”意思为指定

(专人或机构)负责办好某件事。

一般是上级对下级。

7.(12分)

(1)牧人驱犊返

(2)芳草萋萋鹦鹉洲

(3)仍怜故乡水

(4)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5)博学而笃志

(6)一切都是瞬息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7)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8)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每空1分,如有错字、别字、加字、漏字,该空不得分)

二、阅读(50分)

8.(3分)【C】

9.(3分)

内容:

黄淮平原冬天的风雪和严寒。

(1分)

作用:

照应文章标题,并引出冬天风雪中的松柏,渲染环境的恶劣,为突出松柏在风雪中傲然挺立的形象做铺垫。

(2分)

解析: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和文段的作用。

本文是借景抒情的散文,分析第①—③段内容,可以概括出“黄淮平原冬天的风雪和严寒”。

分析文段的作用首先要考虑文段在文中的位置,开头在文中的作用主要有:

点明主旨,统领全文;吸引读者,引起兴趣;为下文埋下伏笔或做铺垫;描写环境,渲染气氛等。

分析作用时一定要结合文章内容,不能只按答题套路作答。

10.(3分)

欲扬先抑,强调不喜欢种在大户祖茔上的松柏,是为了后文更好地表现松柏的品格和具

有松柏品格的老家的人。

解析: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可以结合全文看,第④段强调不喜欢种在大户祖茔上

的松柏,后文是想表达对松柏的品格和具有松柏品格的老家人的赞美,由此判断这是一种欲扬先抑的写法,然后分析即可。

11.(3分)

不多余(1分)。

这两段由树及人,由树对于原野的意义推及沉默善良的劳苦大众对于中国的意义,热情讴歌劳苦大众是撑起中国天空的脊梁,卒章显志,升华了主题(2分)。

(意思对即可)

12.(3分)【C】

解析:

根据第⑤段“在脑力劳动内部进行转换”可知C项所说的“将脑力劳动转换为

体力劳动的方式”是错误的。

13.(3分)

变换思考和活动的内容,是针对脑力劳动者的一种积极有效的休息方式(或脑力劳动者

积极有效的休息方式)。

解析:

本题考查提取文章信息。

解答本题需整体阅读,概括说明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直接找到篇或段的中心句;提炼各段的内容,然后再综合归纳;关注开头或结尾的内容。

答题格式为“对象+方面(或中心)”。

本文从结尾就可以概括出中心内容。

14.(3分)

举例子(1分)。

具体而突出地说明了“不必停止活动,只需改换活动内容,就能使大

脑的不同区域得到休息”的观点(2分)。

解析:

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从画线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