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学玲法制教学设计 1.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014735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罗学玲法制教学设计 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罗学玲法制教学设计 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罗学玲法制教学设计 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罗学玲法制教学设计 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罗学玲法制教学设计 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罗学玲法制教学设计 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罗学玲法制教学设计 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罗学玲法制教学设计 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罗学玲法制教学设计 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罗学玲法制教学设计 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罗学玲法制教学设计 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罗学玲法制教学设计 1.docx

《罗学玲法制教学设计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罗学玲法制教学设计 1.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罗学玲法制教学设计 1.docx

罗学玲法制教学设计1

中国的自然资源

罗学玲

【设计思路】

区域地理中的中国地理,主要复习各地理区域的位置、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因素,在学生初中已经了解的基础上,复习并进一步理解各自然因素之间的相互关联性,理解其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形成科学的人地观。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用课程标准取代教学大纲,实际上就隐含着教师要用教材而非教教材。

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更是教材的开发者和研究探索者。

因此,在教材处理时,必须冲破教材的束缚,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在教学设计上注意整合知识,突出知识的条理性。

设计了以下的学习过程:

资源的概况——资源短缺——分布不均——节约资源、保护资源。

通过图片、资料和实例吸引学生进入情景,使其触景生情,为我国资源危机而忧思,为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而出谋划策,从而培养了学生辩证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形成了一定的国情意识和环保意识,并能养成在生活中自觉形成节约的好习惯。

【教材分析】

复习的内容是《中国的自然资源》,选自《金版教程.高中同步课堂解决方案.区域地理》。

了解资源是有限的,我国资源的特点及解决资源分布不均采取的措施,是学生高中教育必需具备的基础知识。

而且本节富含智能培养因素和国情教育因素,体现着地理课程标准中的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地理的基本理念。

本节课与中国的气候、河流等知识联系紧密,老师应在关键知识点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点拨,巩固基础知识。

【学情分析】

本节复习初中已经学习过的“中国的资源”,授课对象是高二学生,但基础较差,中考没有考察地理学科,所以大部分同学在初中时不重视这门课程,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充分利用图片、资料、阅读等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读图与析图、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增加学生的间接体验,在教学过程中应紧紧围绕地图,采取提问、讨论等形式,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地图、分析地图,有利于抓住事物特征。

同时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学习主体意识的形成。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指出中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掌握我国土地资源、水资源、水能资源、矿产资源的特点及分布

2、区别水资源和水能资源,理解水资源利用的问题及解决的措施。

3、分析水能资源的分布和利用。

4、了解我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的主要分布地区

5、在地图上指出重要的煤矿、铁矿、石油、和有色金属矿产地,

6、关注中国海洋资源的概况;主要海洋水产,主要渔场和盐场的分布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指导学生看图、读图,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地理问题的能力;

2、收集地理信息,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地理问题;

3、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4、教学中联系实际,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培养学生用课本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同时教育学生树立珍惜、合理利用、倡导节约的资源观,培养资源保护意识;教育学生爱护资源、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1、自然资源是不断变化的

2、自然资源的总量巨大但人均有限。

3、土地资源空间分布不平衡。

4、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原因及解决措施

5、丰富的矿产资源

【教学方法】

为使学生自由地探究和创新,达到学会合作、学会交流、自主学习的目的,本节课采用了读图分析法、对比法、自学讨论法、计算机辅助教学和开放式教学等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

【复习过程与分析:

一、中国自然资源的基本国情:

  

总量丰富,人均不足,资源利用率低。

长期存在资源相对短缺。

思考其原因:

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迅速,资源需求不断增长;生产技术和工艺水平落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一章总则第二条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是国家的基本国策。

国家采取综合措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二、我国的土地资源:

  

1、我国土地资源现状(特点或国情)

①耕地,林地比重小,人均耕地少(人均不足0.08公顷)

②难利用的土地比重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③土地资源破坏严重,人均耕地不断减少。

2、原因:

土地遭水蚀,风蚀和沙漠侵吞;次生盐碱化;人口增长,农村住房不断扩大;城市,工交建筑用地大增。

3、对策:

加强土地资源管理与法制建设;建设上节约,少占耕地;改造中低产田,改良土壤,提高灌溉;积极稳妥地开发宜农荒地。

思考:

当今城市兴起大型广场宽阔街道之风。

  

城市建筑物高度限制的思考:

节约城市用地。

  

4、土地资源类型

①耕地:

分布:

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盆地和低缓丘陵区。

类型:

秦岭——淮河:

以北——旱地;以南——水田。

思考:

西北耕地:

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河西走廊、塔里木河流域(长绒棉)  

(主要问题:

过度引水灌溉带来土地盐碱化和荒漠化)  

东北耕地:

肥沃的黑土地,但破坏严重,同时存在水蚀,土壤肥力下降,沼泽化倾向。

  

②草地:

分布:

北方干旱和半干旱的高原(内蒙古高原东部)和山地(天山)及青藏高原区。

类型:

草原和草甸。

思考:

a、我国最大的草原:

呼伦贝尔大草原(内蒙古一中、蒙古、俄三国交界)  

b、草地的破坏与保护的思考。

  

现状(即我国畜牧业的况状):

生产方式落后,靠天养畜,对草场利用多,建设少,草场载畜量低(生产落后);过度垦殖,过度放牧,草场退化,沙化碱化严重(破坏严重)。

  

第三十一条国家保护耕地,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

  国家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

非农业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的,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由占用耕地的单位负责开垦与所占用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没有条件开垦或者开垦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应当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缴纳耕地开垦费,专款用于开垦新的耕地。

第三十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维护排灌工程设施,改良土壤,提高地力,防止土地荒漠化、盐渍化、水土流失和污染土地。

第三十六条非农业建设必须节约使用土地,可以利用荒地的,不得占用耕地;可以利用劣地的,不得占用好地。

 禁止占用耕地建窑、建坟或者擅自在耕地上建房、挖砂、采石、采矿、取土等。

 禁止占用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

对策:

  

a、按照《草原法》加强管理。

(管理)  

b、合理利用天然草场(轮牧轮流打草)。

(利用)  

c、禁止过度垦殖,过度放牧;(保护)  

d、建设“草、水、林、机”配套的人工草场,发展现代畜牧业。

(发展)  

③林地:

东北、西南和东南三大林区。

思考:

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小结)由于人口的急剧增加,与地球上有限的土地资源之间产生矛盾,造成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水土流失加重,沙漠面积扩大,耕地面积减少,土壤污染加重等等。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使我们必须要考虑的。

请你写一篇文章或画一幅漫画,以提醒人们对土地资源的现状有足够的重视或给人们发出警告,应该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

出示资料:

第三条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全面规划,严格管理,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制止非法占用土地的行为。

第四条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

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

三、我国的水资源和水能资源:

(存在的问题——对策)

1、我国的水资源问题:

①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且多洪水,利用困难):

夏秋两季多,冬春两季少;东部多,西部少,南方多,北方少,东南有余,西北不足;秦岭淮河以南有余而北方不足。

②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③水资源利用上存在严重问题;

a.缺乏节水意识浪费严重。

b.灌溉技术水平低。

c.人口增长快,经济发展迅速,社会用水紧张,同时污染严重。

d.缺乏科学的水资源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一条,为了合理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水资源,防治水害,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制定本法;第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有节约用水的义务。

2、我国水资源问题的解决办法:

①兴修水利(水库,跨流域调水)②节约用水(发展节水工业,农业,建设节水社会)

③防治水污染(治理污染严重的江河湖,加强法制)④加强水资源的科学管理。

3、我国的水能资源:

①蕴藏总量居世界第一(6.8亿千瓦),但开发程度低。

思考:

中国应大力发展水电。

  

②分布地区:

水量丰富,地势落差大。

(思考:

××区域水能丰富的原因:

a、70%在西南三省和西藏。

b、集中水系:

长江水系最多,其次是雅鲁藏布江水系。

c、黄河上游,红水河。

③了解中国主要水电站:

a、长江干流:

葛洲坝,三峡。

长江支流:

丹江口,二滩。

b、黄河:

上游:

龙羊峡,李家峡,刘家峡;中游:

三门峡,小浪底。

    c、红水河:

天生桥,岩滩。

(珠江的西江上游)

4、中国的“西电东送”思考(超高压输电技术)

   ①西电东送线路思考:

(三大通道)

北路:

内蒙古、山西   京津唐(华北):

(南水北调;西电东送)。

(西北,煤)

中路:

四川、重庆、湖北  华东(沪宁杭):

(西气东输;西电东送)。

(西南、中南水能)

南路:

云、贵、广西   华南(珠三角)

(水电、火电)

②西电东送的意义思考:

对东部a、缓解东部沿海地区电力紧张,电力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加速其经济发展和缓解其环境压力和交通运输压力。

对西部b、将西部能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还将带动电力工业及冶金,化工等产业的发展;改善西部能源消费结构,促进西部生态建设,有利于退耕还林和水土保持。

c、推进我国电力网的建设以及电力体制的改革。

③西电东送北路输电原因,方式以及意义思考。

原因:

山西,内蒙古煤炭资源丰富而华北能源不足。

方式:

将煤转化为火电输往京津唐地区。

意义:

①增加山西能源输出总量,降低能源输出成本。

②缓解我国铁路运输的压力。

③减少铁路沿线煤灰污染,减少京津唐大气污染,具有重大的环境保护意义。

④促进能源输出和输入地区的经济发展。

④、长江中上游地区水力开发对区域经济发展有何意义?

a、促进长江中上游地区航运,发电,水产,养殖,旅游业发展,增加财政收入,促进经济发展。

b、提高长江中下游地区防洪、抗旱能力,保障农业高产、稳产。

c、电站建设,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相关产业发展,拉动经济增长。

四、我国的能源:

  

1、中国的煤炭:

①主要分布:

北多南少,东多西少。

山西、陕西、内蒙古;南方:

贵州、安徽(淮南,淮北煤矿)

②解决山西煤炭外运的措施:

a、加强运煤铁路建设:

铁路电气化,复线改造;运煤专线建设:

大秦线(大同——秦皇岛);焦日线(焦作——兖州——日照);山西——黄骅港(河北省)

b、“西电东送”:

把煤变电力输往京津唐。

2、中国的油气资源:

①主要分布:

东北——大庆、辽河油田;华北——胜利,华北,中原油田;近海大陆架;西部——克拉玛依,玉门、冷湖、塔中、塔北油田、四川盆地天然气,柴达木盆地。

②我国油气开发前景:

西北——塔里木盆地、吐鲁番——哈密盆地,准噶尔盆地;近海大陆架。

③我国石油发展战略:

稳定东部,开发西部。

3、中国已迈入石油进口大国行列。

4、中国的能源消费构成特点:

以煤为主;第二石油、水能、核电;天然气比重小。

能源构成正在向多元化迈进。

思考:

①从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上看,你认为我国以煤为主好还是不好?

  

好:

a、我国煤炭:

储量大,投资少,开采基础好。

  

b、而核电、水电、油气开发需大量资金。

  

不好:

a、带来严重污染(CO2,灰尘,酸雨);b、煤炭能源利用效率低,经济效益不高;c、我国水能前景广阔,水能丰富,开发程度低。

  

②从我国的能源消费构成上分析,应如何发展我国能源工业?

说说理由?

  

a、发挥煤炭优势,大力发展煤炭工业,加强煤的液化,气化等综合利用。

  

b、加强油气的勘探与开采。

  

c、大力发展水电。

  

d、大力开发新能源,在常规能源缺乏的沿海地带发展核电。

  

(即:

充公发挥我国煤炭资源优势,实现我国能源消费构成的多元化)  

5、我国在沿海一带布局核电站的原因:

(大亚湾,秦山核电站)

①我国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常规能源缺乏。

②人口密集,经济发展迅速,能源消耗大。

③有技术,人才的优势。

④a、缓解东部能源紧张,促进经济发展;b、减少煤、石油的能源调入;c、减少铁路运输压力;d、改善东部大气环境。

6、我国为解决东部地区能源不足采取了哪些措施?

今后还应重点做好哪些工作?

①运煤专线建设(铁路,港口建设)提高能源调入能力。

②实施西气东输,西电东送。

③建设了核电站。

④a、今后应加强东部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向集约型方向转化;b、发展科技,发展洁净能源技术;c、坚持科学发展观,研发节能技术,节约能源;d、积极开发新能源:

风力发电,潮汐发电等。

7、能源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的思考。

五、我国的矿产资源:

(图中分析其位置)  

1、环渤海丰富的矿产:

(图中分析其位置)

铁:

鞍山,迁安。

煤:

阜新、开滦

石油:

辽河油田,胜利油田

2、长江流域:

铁:

攀枝花,大冶,马鞍山。

有色金属:

铜、铅、锌

3、黄河流域:

上游:

水能;中游:

水能、煤、油气下游:

石油。

4、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

我国矿产资源丰富,品种多,储量大;地区分布不均衡;铁矿贫矿多、富矿少;多伴生矿;乱采滥挖等破坏性开采现象严重。

5、我国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合理开发,综合利用,提高效益;做好矿区环保工作;研究利用新材料和新能源;加强资源调查;建立区域性的矿产基地,进行资源的跨地区调配;加强国际合作,充分利用国际资源等。

六、对我国自然资源的几点思考:

  

1、实现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措施;

(1)加强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立法与执法。

(2)发挥经济手段对自然资源利用的调节作用。

如提高水价。

(3)加紧对自然资源的核算研究,完善经济核算体系。

(4)依靠科技进步,建立资源节约型的社会经济体系(拒绝拼资源)。

(5)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合理开发和利用我国自然资源的措施。

节约用水,发展节水技术,建立节水型社会,防止水污染;

合理利用土地和管理土地,防止土地退化,维护“生态安全”;

植树造林,保护天然林,合理利用和保护草场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

节约矿产资源,走绿色矿业之路,防止“资源危机”;

发展洁净能源技术,开发可再生能源(绿色能源);

发展生态农业,维持“食品安全”、“餐桌安全”和生态平衡,防止土地退化;

实施资源的跨地区调配,如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