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生物学第五章练习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015444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口腔生物学第五章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口腔生物学第五章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口腔生物学第五章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口腔生物学第五章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口腔生物学第五章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口腔生物学第五章练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口腔生物学第五章练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口腔生物学第五章练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口腔生物学第五章练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口腔生物学第五章练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口腔生物学第五章练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口腔生物学第五章练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口腔生物学第五章练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口腔生物学第五章练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口腔生物学第五章练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口腔生物学第五章练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口腔生物学第五章练习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口腔生物学第五章练习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口腔生物学第五章练习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口腔生物学第五章练习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口腔生物学第五章练习题.docx

《口腔生物学第五章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口腔生物学第五章练习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口腔生物学第五章练习题.docx

口腔生物学第五章练习题

选择题

1.成骨细胞来源于下列那种细胞(B)

A.骨细胞B.间充质干细胞C.骨衬里细胞D.造血干细胞

2.下列那种基质蛋白不是成骨细胞所合成的(D)

A.骨桥蛋白B.骨涎蛋白C.骨钙素D.降钙素

目前发现的行使骨吸收功能的唯一细胞是:

B

A.成骨细胞B.破骨细胞C.巨噬细胞D.中性粒细胞E.淋巴细胞

骨髓位于较大骨骼的髓腔中,占人体体重的:

A

A.4~6%B.9~12%C.14~18%D.1~2%E.2~2.5%

1下列关于破骨细胞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B)

A.是骨组织中行使骨吸收功能的细胞

B.来源于骨膜以及骨髓中具有多分化潜能的间充质细胞

C.无固定形状,多核

D.胞质嗜酸

2.下列关于上颌窦底提升术的组织学变化,错误的是:

(B)

A.上颌窦提升2周后——形成编织骨,成骨活跃;

B.上颌窦提升4周后——大部分有新形成的编织骨,成骨细胞数量最多;

C.上颌窦提升8周后——薄层皮质骨在上颌窦侧壁和上颌窦底膜侧形成;D.上颌窦提升8周后——转变为板层骨,骨组织结构趋于成熟。

1.破骨细胞来源于(A)。

A造血系统的单核细胞B间充质干细胞C破骨干细胞D造血干细胞

2.组成骨组织的四种细胞中(A)被包埋在钙化的骨基质中。

A骨细胞B成骨细胞C破骨细胞D骨衬里细胞

1.骨组织由哪些细胞构成:

(E)

A.成骨细胞B.破骨细胞C.骨衬里细胞D.骨细胞E.以上全是

2牙槽骨的生物特征70%为矿化物质,22%为蛋白质,8%为水分。

有机基质中95%为____胶原,另外5%由蛋白糖原和多种非胶原蛋白构成。

(A)

A.Ⅰ型B.Ⅱ型C.Ⅲ型D.Ⅳ型E.Ⅴ型

E牙周膜中的重要细胞成分E:

A.成纤维细胞B.未分化干细胞C.成骨细胞D.破骨细胞E.A和B

E成骨细胞的分化成熟的阶段有哪些E:

A.前成骨细胞B.成骨细胞C.骨细胞D.骨衬里细胞E.以上都是

1、下列那种细胞是来源于血液中单核巨噬细胞(C)

A骨细胞B成骨细胞C破骨细胞D骨衬里细胞

2、以下关于机械力引起骨改建的说法那一项是错误的(C)

A应力过低,骨吸收会超过骨沉积导致骨量的丢失。

B应力水平在生理范围(200~2500με),骨吸收与骨沉积达到动态平衡。

C应力水平在2500~4000με的范围内,骨沉积不会超过骨吸收。

D应力超过4000με,可发生病理性超负荷。

1、以下哪项不是骨组织的细胞成分:

(A)

A、间充质细胞B、成骨细胞C、破骨细胞D、骨衬里细胞

2、骨改建的影响因素不包括:

(A)

A、胶原蛋白B、激素C、机械力D、骨改建的调节因子

1.下列哪项不是组成骨组织的细胞

A.中性粒细胞B.成骨细胞C.破骨细胞D.骨衬里细胞E.骨细胞

2.下列不是骨质疏松的致病原因的是

A.外伤B.内分泌絮乱C.钙代谢失调D.废用因素

1.以下哪项关于成骨细胞的说法是错误的D

A成骨细胞在骨基质沉积活跃的部分呈单层排列

B成骨细胞合成多种骨基质蛋白

C成骨细胞来源于多潜能的间充质干细胞

D成骨细胞最后只能退化成骨细胞

2.以下哪项关于破骨细胞的说法是错误的D

A破骨细胞常位于该花的骨基质陷窝内

B破骨细胞的皱褶缘结构是自身的特有结构

C破骨细胞来源于造血系统的单核细胞

D破骨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吸收骨和牙本质,不能吸收软骨。

1.下列哪项不是口腔常见的遗传性骨疾病(A)

A骨质疏松症B骨硬化症C成骨不全D锁骨-颅骨发育不良ECrouzon综合征

2.一个骨的机械应力(microstrain)相当于(B)

A1m长的骨组织发生1cm的形变B1m长的骨组织发生1um的形变

C1cm长的骨组织发生1cm的形变D1m长的骨组织发生1dm的形变

在牵张成骨术中骨组织行驶全部功能以完成新骨改造的改建是E

A骨切开B间歇期C签张期D固定期E改建期

1.以下不是骨组织的细胞成分的是A

A前成骨细胞B成骨细胞C破骨细胞D骨衬里细胞E骨细胞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骨衬里细胞和骨细胞被包埋在钙化的骨基质中

B.破骨细胞来源于骨膜

C.不能形成皱褶缘的破骨细胞也可以行使骨吸收功能

D.骨细胞通过其细长的细胞质突起与相邻细胞相连接

2.下列说法关于骨组织改建错误的是(C)

A.骨终身改建,一直处于骨吸收和新骨形成的动态过程

B.正常的机械负荷也可引起骨改建

C.前列腺素受体位于破骨细胞表面

D.前列腺素促进破骨细胞的产生和骨组织改建

1骨组织由(E)构成

A、成骨细胞B、破骨细胞C、骨细胞D、骨衬里细胞E、以上都是

1前列腺素受体存在于(A)表面

A、成骨细胞B、破骨细胞C、骨细胞D、骨衬里细胞

1骨髓占人体体重的B

A2%-4%B4%-6%C6%-8%D8%-10%

2以下哪种蛋白不属于非胶原蛋白A

A胶原纤维B骨钙素C骨涎蛋白D蛋白多糖

1以下关于成骨细胞的说法错误的是(C)

A.为立方状单核细胞,直径20-30μm,细胞质嗜碱性

B.前成骨细胞与成骨细胞均合成骨钙素。

C.成骨细胞来源于多潜能的间充质干细胞

D.成骨细胞能够分泌大量的胶原蛋白和非胶原蛋白

E.随着骨基质的沉积,成骨细胞最终退化为骨细胞

1以下关于骨组织改建的生物学特征不包括(B)

A.骨终生改建,一直处于骨吸收和新骨形成的动态过程

B.正常的机械负荷不引起骨改建

C.骨改建对于维持正常骨的形状和生理活动、骨折后修复都十分重要、

D.成年人每年约10%的骨骼产生骨改建

E.在出生后第一年,所有的骨骼均会通过骨改建发生置换

1、下列哪项不属于理想的骨移植材料所具备的特点(D)

A、骨结合作用B、骨传导作用C、骨诱导作用D、骨移植作用

2、下列哪项不属于种植体表面修饰方法(D)

A、化学法B、物理法C、电化学法D、生物学法

1.关于力在骨改建中的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A.骨受到的应力过小,骨吸收会超过骨沉积

B.引起骨改建的关键是力的大小

C.引起骨改建的关键是力在组织中的分布

D.机械力可通过对前列腺素的影响引起骨改建

E.细胞骨架的改变也是机械力在骨改建中的作用

2.下列哪项不是骨组织的细胞(E)

A.成骨细胞B破骨细胞C骨衬里细胞D骨细胞E间充质干细胞

B.下列属于骨基质的成分的有E

A胶原B骨钙素C骨涎蛋白D骨桥蛋白E以上都是

C.骨基质中最丰富的非胶原蛋白是A

A骨钙素B骨涎蛋白C骨桥蛋白D生长因子

1.牙槽骨的结构不包含(B)

A固有牙槽骨B牙骨质C密质骨D松质骨

1.目前发现行使骨吸收功能的唯一细胞是(A)

A.破骨细胞B.成骨细胞C.骨衬里细胞D.骨细胞

2.成骨细胞合成与分泌的蛋白主要是(A)

A.I型胶原B.碱性磷酸酶C.骨涎蛋白D.骨桥蛋白E.蛋白多糖

一.下列哪项不属于骨改建调节因子(B)

A白细胞介素-1B干扰素C肿瘤坏死因子D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二.关于破骨细胞的描述错误的是(B)

A为多核巨细胞,胞体变异很大B细胞质嗜碱

C来源于造血系统的单核细胞D具有骨吸收功能

1.破骨细胞来源于(C)

A.骨膜B.间充质细胞C.造血系统的单核细胞

1、骨组织中行使骨吸收功能的细胞是A

A、破骨细胞B、骨细胞C、成骨细胞D、骨衬里细胞E、骨质细胞

2、牵张成骨术中技术分期中哪一期形成哈弗系统:

E

A、骨切开B、间歇期C、牵张期D、固定期E、改建期

1、下列哪种成分在骨基质中含量最大()

A、固体钙B、镁C、胶原D、锌

2、CGF是(B)所特有的

A、牙周膜B、牙骨质C、牙釉质D、牙本质

1.牙槽骨的基本结构按解剖部位可分为,以下不包括的是B

A.致密骨B.牙周膜C.固有牙槽骨D.松质骨

2.不属于遗传性骨病的疾病是D

A.骨硬化症B.成骨不全症C.Crouzon综合征D.骨质疏松

1.骨组织的细胞成分(E)

A成骨细胞B破骨细胞C骨细胞D骨衬里细胞E以上都是

2Crouzon综合征是(B)

A性染色体遗传B常染色体显性遗传C常染色体隐性遗传D多基因遗传E染色体病

1、下列关于骨组织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A)。

A.成骨细胞是骨形成的主要功能细胞,负责骨基质的合成、分泌和矿化。

B.骨细胞存在于钙化的骨表面的陷窝内,由成骨细胞退化而来。

C.破骨细胞是骨组织中行使骨吸收功能的细胞,由间充质细胞分化而来。

D.骨衬里细胞位于骨表面,高表达组织蛋白酶K。

2、下列不属于牙槽骨的生物学特征的是(A)。

A.均属于扁骨,形成方式为膜外成骨

B.具有高度可塑性

C.骨质变化活跃,与牙的发育和萌出、乳牙替换、恒牙移动和咀嚼功能均有关系

D.不同部位的牙槽骨其结构不尽相同

1.关于牙槽骨的生物特征,以下论述错误的是B

A.70%为矿化物质,22%为蛋白质,8%为水分。

B.有机基质中95%为Ⅱ型胶原,另外5%由蛋白糖原和多种非胶原蛋白构成。

C.在细胞控制下,骨的有机基质由羟基磷灰石的形式沉积。

D.骨的形态分为密质骨和松质骨。

2.破骨细胞的功能,以下论述错误的是C

A.破骨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吸收骨、牙本质和钙化的软骨.

B.是目前发现行使骨吸收功能的唯一细胞。

C.破骨细胞的骨吸收过程:

与骨表面附着→形成封闭区→细胞极性化→形成骨吸收陷窝→脱离骨面转移到下一个吸收表面或细胞死亡。

D.破骨细胞对矿物质的降解:

只有低pH状态可以溶解羟基磷灰石。

1.成骨细胞的作用不包括下列哪一项(A)

A.吸收B.合成C.分泌D.矿化

1.牵张成骨术中哪一期中新生的组织完全钙化(C)

A间歇期B.牵张期C.固定器D.改建期

1、成熟骨基质中主要的有机成分是(A)型胶原

AⅠBⅡCⅢDⅣEⅤ

2、当机械应力超过(D)με,可发生病理性超负荷。

A200B400C2500D4000E2000

1.进行骨吸收的主要细胞为B

A骨衬里细胞B破骨细胞C前成骨细胞D骨细胞E成骨细胞

1.骨改建中与骨吸收有关的只要细胞为E

A.成骨细胞B骨衬里细胞C前成骨细胞D骨细胞E破骨细胞

2.负责骨基质形成和钙化的细胞是(D)

A前成骨细胞B骨衬里细胞C破骨细胞D成骨细胞E骨细胞

2、进行骨吸收的主要细胞是(B)

A骨衬里细胞B破骨细胞C成骨细胞D骨细胞E前成骨细胞

1包埋在钙化的估计值中的骨细胞是(D)

A成骨细胞B破骨细胞C骨衬里细胞D骨细胞

1.骨基质中最丰富的非胶原蛋白是(A)

A骨钙素B骨涎蛋白C骨桥蛋白D骨粘连蛋白E生长因子

骨形成的主要功能细胞是()A

A成骨细胞B破骨细胞C骨衬里细胞D骨细胞E以上都不是

1以下哪项是骨改建的影响因素()E

A前列腺素B维生素DC机械力D生长激素E以上都是

1.下列哪种结构不是破骨细胞所特有的:

A

A前列腺素受体B皱褶缘

C清晰区D封闭区

2.下列那种细胞因子是目前发现最强的骨吸收促进因子:

A

A.IL-1B.TNFC.IGFD.FGF

1.介于固有牙槽骨和密质骨之间,由骨小梁和骨髓所构成A

A.松质骨B.固有牙槽骨C.密质骨D.以上都是

2.骨改建的影响因素D

A.激素B.机械力C.骨改建的调节因子D.以上都是

2.以下哪个是成骨细胞最晚表达的特征标志?

A

A骨钙素B.骨涎蛋白C.骨桥蛋白D.生长因子受体C.膜结合型碱性磷酸酶

牙槽骨是高度可塑性组织,是全身骨骼中变化最活跃的部分,其变化和以下哪项有关?

E

A牙的发育和萌出B.乳牙替换C.恒牙移动D.咀嚼功能E.以上全部

1、在成骨细胞退化为骨细胞的过程中,骨细胞失去了很多成骨细胞的特点,其中有D

A.其线粒体明显减少B.其核糖体明显增多

C.其细胞膜明显增厚D.其高尔基体明显减少

2、骨基质中最丰富的非胶原蛋白是A

A.骨钙素B.骨涎蛋白C.骨桥蛋白D.骨粘连蛋白

填空题

1.破骨细胞来源于造血系统的单核细胞,主要功能是吸收骨、降解矿物质和降解骨基质中的有机质

2.骨钙素是骨基质中主要的非胶原蛋白,目前认为是成骨细胞最晚表达的一个标志。

3.牙周膜中具有再生能力的细胞是成纤维细胞和未分化肝细胞

4.根据骨结构的特点,骨又可分为密质骨和松质骨

5.骨组织的细胞成分成骨细胞,破骨细胞,骨衬里细胞,骨细胞。

6.Onlay骨块移植的组织再生和愈合机制:

成骨细胞理论,框架理论,骨诱导理论

7.体外培养成骨细胞鉴定:

生化鉴定;形态学观察;骨形成能力鉴定

8.破骨细胞来源于造血系统的单核细胞,与巨噬细胞有共同的前体,在特定条件下融合成多核细胞

9.种植体表面修饰的方法:

化学法、物理法和电化学法。

10.牙周病的免疫学发病机制是由于牙周病原菌和宿主免疫防御系统长期相互作用所致

11.固有牙槽骨是牙槽窝的内壁,又称筛状板,围绕于牙根周围,与牙周膜相邻。

12.骨硬化症造成的牙发育异常主要表现为牙萌出异常、埋伏牙、牙根发育不全、釉质发育不全等。

13.牵张成骨术可分为几个阶段:

骨切开,间歇期,牵张期,固定期,改建期。

14.代谢性骨病包括骨质疏松,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遗传性骨病等。

15.破骨细胞的鉴定标准为细胞表面降钙素受体阳性、抗酒石酸磷酸酶染色阳性、可以在骨表面形成骨吸收陷窝

16.牙周膜中的重要细胞成分有:

成纤维细胞、未分化干细胞

17.破骨细胞来源于造血系统的单核细胞,功能包括吸收骨基质、与成骨细胞互相作用调节骨代谢、参与造血干细胞的迁移和作为免疫细胞参与炎症反应。

18.破骨细胞有两个与骨吸收功能密切相关的独特结构,即皱褶缘和清晰区

19.组化染色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呈强阳性。

20.牙周膜中存在多种胶原,目前已发现Ⅰ、Ⅲ、Ⅴ、Ⅵ、Ⅶ、Ⅷ型。

21.牙周膜中的重要细胞成分有:

成纤维细胞、未分化干细胞

22.成骨细胞的形态呈单层排列、立方状单核细胞、胞质嗜碱。

23.骨基质中的其他成分有:

骨钙素、骨涎蛋白、骨桥蛋白、骨粘连蛋白、生长因子、骨形成蛋白。

24.骨质疏松的致病原因:

内分泌紊乱、钙代谢失调、废用因素

名词解释

1.束状骨:

固有牙槽骨靠近牙周膜的表面由平行骨板和来自牙周膜的穿通纤维构成,骨板的排列方向与牙槽骨的内壁平行,而与穿通纤维垂直,这些含穿通纤维的骨板称束状骨

2.Osseointegration:

骨结合,指埋植在体内的种植体与组织之间几乎不存在骨以外的如结缔组织等的结合。

成功的种植体与骨组织应为骨结合,即负载咬合力的种植体表面与有活力的骨组织之间存在结构和功能上直接的联系,种植体与骨组织之间不间隔任何组织。

3.牙骨质:

是覆盖于牙根表面的薄层矿化组织,位于牙根部牙本质表面。

从解剖学观点来看,牙骨质是牙体组织,但从功能来看,它属于牙周组织,因为胶原纤维牢固地附着在牙骨质和牙槽骨上,使两者紧密相连。

1.牙槽骨:

alveolarbone,颌骨包围牙根的突起部分,又称为牙槽突

2.密质骨:

位于牙槽骨外层的致密骨外表面是平行骨板,深部为哈弗系统。

E.成骨细胞:

成骨细胞是城固的主要细胞,能分泌大量胶原蛋白和非胶原蛋白等骨基质成分,同时启动骨质的钙化。

F.牙周韧带:

介于牙根和牙槽骨之间的结缔组织,连接牙和牙槽骨,调节咀嚼压力具有悬韧带作用。

`1.sealzone:

封闭区环绕皱褶缘的破骨细胞膜与骨基质紧密接触,形成一个封闭区,使骨吸收陷窝与周围骨基质相对隔离,构成骨吸收的局部微环境。

2.牙周膜:

又称为牙周韧带是牙槽骨中特殊结构,牙周膜是位于牙根和牙槽骨之间的结缔组织,主要连接牙齿和牙槽骨,使牙齿得以固定于牙槽骨内,并可调节牙齿所承受的咀嚼压力,具有悬韧带作用。

6、骨硬化症:

一组由破骨细胞数目减少或功能障碍所导致的骨密度增高性疾病。

骨衬里细胞:

覆盖在骨表面的一层成骨细胞变成长梭状,彼此连接,隔绝骨与外界的直接接触。

1清晰区:

破骨细胞与封闭区相对应的细胞质内没有任何细胞器

1Howship’slacunae:

骨吸收陷窝,破骨细胞清晰区相对应的细胞膜与骨基质通过整合素紧密附着,在破骨细胞及其所附着的骨面之间形成封闭区,封闭区内通过皱褶缘进行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形成一个微环境,在酸和破骨细胞所分泌的各种酶作用下,骨质被降解,形成骨吸收陷窝。

1、固有牙槽骨:

是牙槽窝的内壁,又称筛状板,围绕于牙根周围,与牙周膜相邻,是一层多孔的骨板,牙周膜的血管、神经通过筛状板的小孔与骨髓腔相通。

2、代谢性骨病:

是由多种原因所致的以骨代谢紊乱为主要特征的一组全身骨的代谢性疾病,常伴有钙、磷、维生素D的代谢异常和甲状旁腺功能异常,其发病机制包括骨吸收、鼓生长和矿物质沉淀3个方面的异常。

3、Microstrain:

即骨的机械应力单位,1microstrain相当于1米长的骨组织发生1微米形变。

4、骨质疏松症:

以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骨矿化成分和骨基质等比例不断减少,骨质变薄,骨小梁数量减少,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度升高为特征的一种全身骨代谢障碍性疾病。

5、牵张成骨(distractionosteogenesis,DO)是指通过对骨切开后仍保留骨膜及软组织附着及血供的骨段,施加特定的牵张力,促使牵张间隙内新骨形成,以延长或扩宽骨骼畸形和缺损的一种外科技术。

6、骨质疏松症:

是以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骨矿化成分和骨基质等比例不断减少,骨质变薄,骨小梁数量减少,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度升高为特征的一种全身骨代谢障碍性疾病。

7、皱褶缘:

指行使骨吸收功能时破骨细胞与骨表面相对的部分细胞膜高度折叠形成皱褶状,这部分细胞膜上有质子泵等结构,主要承担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功能。

8、清晰区:

破骨细胞与封闭区相对应的细胞质内没有任何细胞器的区域,在带你井下由于电子密度低而称之为清晰区。

9、Onlay骨块移植:

是将从自体不同部位获取的游离骨块固定在骨增量部位的骨膜下方,促使移植骨块与原有牙槽骨愈合的骨增量方法。

10、哈佛系统:

在内外环骨板之间有很多长柱样呈同心圆排列的骨单位称哈佛系统,是长骨中其支持作用的主要结构

11、Crouzon综合: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为颅缝早闭综合征之一,是由于颅缝过早骨化闭合引起

12、Sharpey纤维:

牙周膜内的纤维主要为胶原纤维,主纤维束一端埋在牙骨质中,另一端埋在牙槽骨中,称为穿通纤维或Sharpey纤维。

13、CAP:

牙骨质附着蛋白,一组从牙骨质中提取的活性蛋白,能显著促进牙周韧带细胞和牙龈成纤维等对根棉的附着,是目前公认的成牙本质细胞区别于其他细胞的标志性分子。

简答题

1试述牙槽骨生物学特性

骨组织是有高度特异性的结缔组织,70%为矿化物质,有机基质由钙和磷以羟基磷灰石的形式沉积骨的形态分为密质骨和松质骨牙槽骨是高度可塑性组织,也是全身骨骼中变化最活跃的部分,受压力侧牙槽骨骨质吸收,牵张侧牙槽骨骨质增生

1简述破骨细胞的功能

答:

(1)吸收骨基质:

破骨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吸收骨、牙本质和钙化的软骨,主要表现在对钙化骨基质的吸收以及有机基质的降解。

(2)与成骨细胞相互作用调节骨代谢:

成骨细胞可分泌蛋白酶消化骨表面的类骨质,使矿化的骨表面暴露,为破骨细胞的附着提供条件;成骨细胞可合成破骨细胞骨吸收刺激因子,促进成熟破骨细胞的骨吸收;

(3)参与造血干细胞的迁移

(4)作为免疫细胞参与炎症反应

一.简述破骨细胞的鉴定标准

1细胞表面降钙素受体阳性

2抗酒石酸磷酸酶染色阳性

3可以在骨表面形成骨吸收陷窝

简述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的功能

1、成骨细胞:

骨形成的主要功能细胞,负责骨基质的合成、分泌和矿化。

2、破骨细胞:

①吸收骨基质

②与成骨细胞相互作用调节骨代谢

③参与造血干细胞的迁移

④作为免疫细胞参与炎症反应

简述前列腺素与骨吸收的关系

答:

①促进破骨细胞的产生和骨组织改建;②介导其他细胞激肽、生长因子引起骨吸收。

7简述骨组织改建的生物学特征以及影响因素

答:

1)a终身改建

b处于骨吸收和新骨形成的动态过程

c骨改建对于维持正常骨的形状、骨折后修复、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都十分重要。

2)激素:

PTH,VitaminD,GH;机械力;骨改建的调节因子:

IL-1,TNF-α/β,TGF-β,IGF,FGF

7.牙槽骨的生物特征?

①70%为矿化物质,22%为蛋白质,8%为水分。

有机基质中95%为Ⅰ型胶原,另外5%由蛋白糖原和多种非胶原蛋白构成。

在细胞控制下,骨的有机基质由羟基磷灰石的形式沉积。

②骨的形态分为密质骨和松质骨。

③牙槽骨是高度可塑性组织,也是全身骨骼中变化最活跃的部分,受压力侧牙槽骨骨质吸收,牵张侧牙槽骨骨质增。

口腔常见的遗传性骨病有哪些?

答:

有骨硬化症,成骨不全,颅骨锁骨发育不良,Crouzon综合征。

论述题

试述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的关系

1.成骨细胞参与破骨细胞在骨表面附着的调节2.成骨细胞合成破骨细胞骨吸收刺激因子3.成骨细胞参与破骨细胞分化成熟的调节

1.细述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的临床应用:

答:

目前引导组织再生技术在技术治疗中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牙种植术:

牙种植部位骨高度或宽度不足、即刻种植中拔牙窝与种植体外形的不完全吻合、患牙因炎症及拔牙后骨吸收,都会造成骨量的不足。

即刻种植中应用GBR可以保存骨量,缩短拔牙窝的愈合时间,减少医源性感染。

(2)牙槽嵴水平方向、垂直向骨量不足:

使用GBR可使骨缺损严重的拔牙区获得一定的骨增量。

原有骨缺损的位点使用GBR后,同非骨缺损位点种植的效果相同。

(3)种植失败后的治疗:

种植体周围炎可导致种植体周围严重骨吸收。

在取出失败种植体清除感染组织后,应用GBR技术可以使牙槽嵴外形得以维持,缺口处可有新骨生成。

论述理想的骨移植材料应具备的特点:

(1)骨结合作用:

以化学粘附方式附着在骨表面;

(2)骨传导作用:

使骨沿其表面生长;

(3)骨诱导作用:

引导多能干细胞在其表面分化为成骨细胞;

(4)成骨作用:

由骨移植材料中的成骨细胞产生新骨。

8、论述牵张成骨术的技术分期。

答:

(1)骨切开,术中骨组织被切开分为两段,骨皮质的连续性被破坏,激活了骨折愈合过程,包括成骨细胞的聚集,骨断端形成血痂,血痂逐渐被机械强度更好的层板状骨替代。

(2)间歇期,也称延迟期,指骨切开术后到开始施加牵张力的阶段,一般为5~7天。

血管断裂形成血肿,血凝块聚集。

在骨断端出现细胞坏死,新生的毛细血管开始向血肿中侵入以恢复血供,大量细胞增殖,类似于炎症反应。

血凝块逐渐被炎症细胞、成纤维细胞、胶原和毛细血管替代。

随后进入软痂期,手术后5天在骨折线周围形成毛细血管网。

(3)牵张期,指从开始牵张到结束牵张的一段时间,时间通常为1~2周。

持续的牵张力影响到细胞水平和亚细胞水平,表现为生长刺激和塑形作用。

(4)固定期,指结束牵张至拆除牵张器的阶段。

这一期间在牵张期新生的组织完全钙化,可以见到一些独立的软骨岛及矿化的骨基质周围的软骨细胞。

(5)改建期,是指使骨组织行使全部功能以完成新骨的改建,骨皮质和骨髓腔恢复,哈弗系统形成。

新形成的骨完全改建为正常的骨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