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生物学练习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255128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口腔生物学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口腔生物学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口腔生物学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口腔生物学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口腔生物学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口腔生物学练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口腔生物学练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口腔生物学练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口腔生物学练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口腔生物学练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口腔生物学练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口腔生物学练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口腔生物学练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口腔生物学练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口腔生物学练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口腔生物学练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口腔生物学练习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口腔生物学练习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口腔生物学练习题.docx

《口腔生物学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口腔生物学练习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口腔生物学练习题.docx

口腔生物学练习题

(名解)

生态系(ecosystem):

生物之间、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生态学(ecology):

研究生物与其环境的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科学。

微生态学(microecology):

细胞水平或分子水平的生态学。

生态连续(ecologicalsuccession):

生物体栖息在一个变化的环境中的过程。

极期群落(climaxcommunity):

生物体(或细菌)栖息在一个变化的环境中的过程称生态延续,在一个小生境中延续演化组成多种多样复杂的生物群(菌群),环境条件趋于稳定,菌属数和组成的无明显改变,这种群体称极期群落。

口腔生态系(oralecosystem):

口腔正常菌丛之间以及它们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许多正常菌丛和其宿主之间呈动力的平衡状,这种平衡状态对于保持宿主的健康是重要的。

绝对厌氧菌(obligateanaerobes):

在无氧环境中发酵生长,氧可抑制或杀灭的细菌。

兼性厌氧菌(facultativeanaerobes):

在合适的碳或其他能源存在时可在有氧或无氧中生长的细菌。

微嗜氧菌:

这类细菌的生长需氧,但所需氧的浓度比正常低,对需氧菌生长合适的浓度,对这类细菌抑制。

牙菌斑(plaque):

堆积在牙表面或其他硬的口腔结构上,不能被中度水喷冲去的细菌团块。

生物膜(biofilm):

是指微生物群落与胞外基质相互连接而在介质表面形成的生态环境

附着性龈下菌斑(attachedsubgingivalplaque):

附着于牙根面或牙结石表面,可能系龈上菌斑在龈沟或牙周袋内的延续。

非附着性龈下菌斑(unattachedsubgingivalplaque):

不附着于牙面或牙根面,却与结合上皮和龈沟上皮直接接触的菌斑。

固有菌丛(indigengousflora):

包含常以高数量(大于1%)存在于某个特殊部位上的菌属,如在龈上菌斑或舌表面。

增补菌丛(supplementalflora):

包含常居的,但是以低数量(小于1%)存在的菌属,当环境改变时可以成为固有菌。

暂时菌丛(transientflora):

是指口腔中的过路细菌。

龋病(dentalcaries):

龋病是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下,牙体硬组织发生的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它是人类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

釉质(enamel)是指被覆在牙冠表面,是一种半透明的钙化组织,呈乳白或淡黄色,是人体中最坚硬的组织,对机械磨损有较大的抵抗力。

胶原酶(collagenase):

存在正常牙龈和龈沟液中,随炎症程度加剧增加,其活性随牙龈炎症、牙周袋深度和骨丧失程度增加而增加。

组织蛋白酶(cathepsin):

是一组细胞内半胱氨酸蛋白酶,当释放入细胞外间隙能分解包括胶原在内的细胞外间质成分。

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

其活性与骨代谢和嗜中性白细胞脱颗粒密切相关。

生物矿化(Biomineralization):

是指生物体内的钙磷等无机离子在多种生物因子的调控下通过化学反应产生难溶性盐与有机基质结合,形成机体矿化组织。

生理性矿化:

机体生长发育成熟过程中,无机离子在生物调控下在机体的特定部位与有机基质中的生物大分子结合形成具有一定结构的矿化组织。

病理性矿化:

由于机体对生物矿化调控作用失衡,无机离子在不该矿化的部位形成异位矿化或异常矿化组织,或造成矿化组织矿化过度或不足。

再矿化(remineralization):

牙萌出后,在没有细胞参与调控的情况下,通过钙、磷、氟等无机离子沉积达到修复或者替代牙体硬组织的一种自然过程。

HMP:

己糖单磷酸途径,葡萄糖经磷酸化生成6-磷酸葡萄糖后,在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的催化下,脱氢、水解生成6-磷酸葡萄糖酸

EMP:

己糖二磷酸途径,葡萄糖经1,6-二磷酸果糖的降解成丙酮酸途径

刺激分泌:

又叫动态分泌,指在味觉或咀嚼等刺激下涎腺的分泌,主要由三对大涎腺的分泌组成,主要反映涎腺的储备功能,对食物的吞咽等起重要作用。

静态分泌指无刺激状态下唾液腺的基础分泌。

主要由小分泌腺分泌

均相成核:

离子结晶必须先形成晶核,初始晶核从无任何颗粒或表面存在的情况下由均匀的溶液产生,称为均相成核,羟基磷灰石作为晶核引起更多的钙磷沉淀和晶体生长,此时形成的核为均相

龈沟液(gingivalcrevicularfluid):

在游离龈与牙面之间形成一条狭窄的沟隙称龈沟,从龈沟上皮渗出的液体、蛋白、电解质构成龈沟液的主要成分,同时也是混合唾液的组成部分。

细胞内途径:

在外源性糖丰富时,将环境中的糖转化为胞内多糖(Intracellularpolysaccharide,ICP)(主要是糖原)储存于细胞内。

细胞外途径:

在细胞外,通过糖基转移酶的作用把一个糖分子从糖苷转移到另一个糖苷上,合成细胞外多糖。

牙石(calculus)钙化的菌斑,主要由大量无机物和少量的有机质组成,按其部位分为龈上牙石和龈下牙石。

晶核(crystalnucleus)是在种晶的基础上经过离子的集聚,形成的具有晶体基本结构的最初结晶体,它是指导晶体成长的基础。

基因组(genome):

基因组是指细胞或生物体的整套DNA,基因组包含整套基因的编码序列,同时还包括基因内的非编码序列及基因间序列。

这些序列也同样含有遗传指令。

基因(gene):

基因是遗传物质的基础,是DNA或RNA上具有遗传信息的特定核苷酸序列,是控制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

复制子():

一个单独的DNA复制单位称为复制子。

复制原点:

每一个复制子都含有一个复制起点序列,又称为复制原点,也常含一个末端序列,复制的过程在此终结。

半保留复制(semicoservativereplication):

DNA复制时,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断裂,两条核苷酸链旋绕松开,核苷酸链的碱基显露出来,DNA多聚酶在引物的存在下,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亲代的两条作为模版,各自合成其互补链,当合成完毕后,所形成的两个子代DNA分子分别含亲代一条DNA链和一条新合成的DNA链。

选择性剪接(alternativesplicing):

将同一基因中的外显子以不同的组合方式来表现,使一个基因在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中能够制造出不同的蛋白质。

多聚酶:

是一种复合酶,能识别DNA上特定的序列,即RNA合成起始信号。

启动子(promoter):

位于基因转录起始点上游100-200bp内的转录调控序列能与RNA聚合酶结合并相互作用而启动基因的转录。

内含子(intron):

即插入序列,它是位于基因的内部,能够被转录的一段DNA。

但在转录之后,与之相应的那部分转录产物在拼接中被去掉了。

外显子(exon):

就是基因中与成熟的mRNA相对应的DNA片段,它不仅包括为蛋白质编码的部分,而且包括5’和3’末端不翻译的前导序列和尾随序列。

质粒(plasmid):

是一种细菌细胞内独立于染色体外的环状DNA,它具有自我复制能力。

在细胞分裂时可伴随染色体分配至子细胞中去。

转化(transformation):

是指受体菌捕获和表达质粒载体DNA分子的生命过程,导入原核细胞。

转染(transfection):

专指受体菌捕获和表达噬菌体DNA分子的过程,导入真核细胞。

转导:

利用噬菌体颗粒为媒介,将外源DNA转移至受体菌并得到表达的生命过程。

限制性内切核酸酶(restrictionendonuclease):

是一类能识别双链DNA分子中特异核苷酸序列的DNA水解酶,根据不同的酶的差别,可分为三类,分别为Ⅰ、Ⅱ、Ⅲ型。

拟表型(phenocopy):

是指由于环境因素的作用所产生的疾病或表型与某一特定基因突变所产生的表型相同或相似的现象。

整码突变(in-framemutation):

当插入或缺失连续排列的核苷酸数目是3的整数倍时,其结果仅导致密码子的插入或缺失突变,而不引起移码突变

半不连续复制():

半保留复制时,5’→3’方向的DNA合成是连续不断的,称为引导链。

而3’→5’方向的合成是不连续的,称为滞后链。

其过程主要是引物酶在3’→5’链上隔段合成许多RNA作为引物,随后DNA聚合酶仍以5’→3’方向合成许多DNA片段(冈崎片段)。

再由DNA多聚酶Ⅰ降解RNA引物并在片段间的空隙处合成DNA,最后由DNA连接酶将各片段连接起来构成一条完整的DNA链。

多聚酶:

是一种复合酶,能识别DNA上特定的序列,即RNA合成起始信号。

口腔耐受(oraltolerance)是指机体血清免疫对经口摄入抗原的不应答性。

龋病(dentalcaries):

牙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牙釉质、牙本质或牙骨质发生的一种进行性破坏的疾病,其本质是一种细菌感染性疾病。

牙周病:

牙周病是发生在牙齿支持组织的感染性疾病,其特点是牙周韧带及牙槽骨慢性进行性破坏,并可导致牙齿丧失。

自动免疫:

人工接种方法给机体输入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增强抗病力,是 当前龋病免疫的主要方法

细胞因子:

是指由活化的免疫细胞和某些基质细胞分泌的、介导和调节免疫、炎症反应的小分子多肽,是除Ig和补体外的另一类非特异性免疫效应物质。

移植抗原:

人体组织细胞中有很多种异体抗原,其中能引起移植免疫反应的抗原称为免疫移植抗原,又称组织相容性抗原

肿瘤抗原:

细胞癌变过程中出现的抗原物质,包括肿瘤相关抗原和肿瘤特异性抗原

神经肽(neuropeptides):

受到刺激后的感觉和自主神经释放的具有生物活性的肽,它们不但可以影响神经的活性和功能,还具有血管活性。

防御素:

一类富含精氨酸的阳离子多肽,具有光谱、高效、无耐药性的抗微生物活性,此外,还具有辅助固有免疫和激活适应性免疫作用。

特异性菌斑假说(specificplaquehypothesis):

即菌斑细菌的致病能力并非均等,特异性细菌是导致牙周组织破坏的重要原因。

口腔念珠菌病(oralcandidiasis):

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口腔黏膜疾病,多见于小儿和老年人。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是以细胞免疫缺陷为主的一种继发性免疫缺陷病。

束状骨:

固有牙槽骨靠近牙周膜的表面由平行骨板和来自牙周膜的穿通纤维构成,骨板的排列方向与牙槽骨的内壁平行,而与穿通纤维垂直,这些含穿通纤维的骨板称束状骨

sealzone:

封闭区环绕皱褶缘的破骨细胞膜与骨基质紧密接触,形成一个封闭区,使骨吸收陷窝与周围骨基质相对隔离,构成骨吸收的局部微环境。

清晰区(clearzone):

指行使骨吸收功能时破骨细胞与骨表面相对的部分,在电镜下电子密度低。

皱褶缘(ruffledborder):

指行使骨吸收功能时破骨细胞与骨表面相对的部分细胞膜高度折叠形成皱褶状,这部分细胞膜上有质子泵等结构,主要承担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功能。

牙槽骨:

alveolarbone,颌骨包围牙根的突起部分,又称为牙槽突

代谢性骨病(metabolicbonedisease):

是由多种原因所致的以骨代谢紊乱为主要特征的一组全身骨的代谢性疾病,常伴有钙、磷、维生素D的代谢异常和甲状旁腺功能异常,其发病机制包括骨吸收、鼓生长和矿物质沉淀3个方面的异常。

Osseointegration:

骨结合,指埋植在体内的种植体与组织之间几乎不存在骨以外的如结缔组织等的结合。

成功的种植体与骨组织应为骨结合,即负载咬合力的种植体表面与有活力的骨组织之间存在结构和功能上直接的联系,种植体与骨组织之间不间隔任何组织

牵张成骨(distractionosteogenesis,DO)是指通过对骨切开后仍保留骨膜及软组织附着及血供的骨段,施加特定的牵张力,促使牵张间隙内新骨形成,以延长或扩宽骨骼畸形和缺损的一种外科技术。

细胞培养(cellculture)模拟体内的生理环境,在适当的条件下,使活体组织细胞在体外无菌、适当温度、一定营养环境存活、生长增殖,并维持其结构功能。

是研究机体细胞形态及功能的重要手段

细胞周期(cellcycle):

指细胞从前一次分裂结束开始至本次分裂结束所经历的过程。

悬浮型细胞(suspension-typecell):

在培养时不贴附于支持物上,而呈悬浮状态生长的细胞,如某些癌细胞和血液白细胞等

冷冻保存(cryopreservation):

将体外培养物悬浮在加有冷冻保护剂的溶液中,以一定的冷冻速率降至零下某一温度(一般是低于-70℃的超低温条件),并在此温度下对其长期保存的过程。

干细胞:

是来自胚胎、胎儿或成人的具有持久或者终身自我更新能力的细胞,它能产生特异的细胞类型,形成人体组织和器官

蛋白组学(proteome)在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空间研究一个完整的生物体(或细胞)所表达的全体蛋白质的特征,包括蛋白质的表达水平,翻译后的修饰,蛋白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等,从而1.在蛋白质水平上获得对于有关生物体生理、病理等过程的全面认识

(填空)

1.牙菌斑生物膜的形成过程是:

获得性膜的覆盖、细菌附着、菌斑生物膜成熟

2.口腔链球菌属包括:

变异链菌群、唾液链球菌群、咽峡菌群和轻链球菌菌群

3口腔四个主要生态系:

颊上皮生态系、舌背部生态系、龈上牙菌斑生态系、龈下牙菌斑生态系

4口腔生态系影响因素:

物理化学因素、宿主因素、细菌因素、宿主可控制因素

5口腔菌丛的主要成员:

微需氧菌、兼性厌氧菌、厌氧菌

6口腔菌丛的分类:

固有菌丛,增补菌丛,暂时菌丛。

7变异链球菌的胞外酶有:

葡糖基转移酶、果糖基转移酶、蔗糖酶、葡聚糖酶。

8牙菌斑包括:

龈上菌斑:

光滑牙面菌斑、点隙裂沟菌斑,龈下菌斑:

附着性龈下菌斑、非附着性龈下菌斑。

9光滑牙面菌斑中的优势均为链球菌。

1在细菌黏附和聚集中起作用的物质为细菌表面的蛋白质、多糖、脂磷壁酸。

2生物矿化的机制:

成核、晶核成长、集聚、固相转换。

3羟磷灰石的分子式是Ca10(PO4)6(OH)2

4唾液是一种复合的外分泌液,主要由三对大唾液腺包括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及小唾液腺的分泌物所组成。

5釉质蛋白质的生物学作用有诱导矿化作用,脱矿调节作用,影响牙本质形成

6牙体硬组织矿化的种类包括生物矿化、仿生矿化和再矿化,其中病理状态下脱矿区再矿化的形式有

7晶体部分溶解的修复、新晶体的形成和残余晶体的生长。

8牙菌斑内细菌的糖代谢途径有EMP途径(或己糖二磷酸途径)、HMP途径(或己糖单磷酸途径、己糖磷酸旁路、磷酸戊糖途径)、ED途径、磷酸乙酮醇酶途径PK。

9非釉原蛋白包括釉蛋白、成釉蛋白、釉从蛋白、蛋白水解酶

1SIgA的功能黏膜免疫、抗原调节和免疫排斥、口腔耐受、免疫清除,免疫防御

2牙本质中心非胶原蛋白有牙本质磷蛋白、牙本质涎蛋白、本质磷蛋白、本质涎蛋白

3唾液的消化及营养功能:

协助咀嚼和吞咽,直接参与消化,维持味觉,维持口腔软硬组织的代谢平衡。

4釉基质蛋白在釉质发育中的作用:

启动釉质矿化,作为晶体生长的支持相,调节晶体生长

5牙本质细胞外基质蛋白的组成是胶原蛋白,非胶原蛋白,后者包括矿化组织特异性蛋白,牙本质特异性蛋白,其它蛋白

6牙本质特异性蛋白包括:

牙本质磷蛋白,牙本质涎蛋白。

7牙本质矿化组织特异性蛋白包括:

骨涎蛋白,骨钙素,牙本质基质蛋白1.

8蛋白质合成的步骤:

氨基酸活化,蛋白质合成的起始,肽链的延伸,蛋白质合成的终止。

9牙胚的组成有成釉器、牙乳头和牙囊

1分子克隆的主要步骤:

基因文库的建立、目的基因的筛选、目的基因的分析。

32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的三个主要步骤是变性,退火和延伸。

3点突变包括:

同义突变,错义突变,无义突变。

4用于PCR的DNA多聚酶,即TaqDNA多聚酶有如下特点:

热稳定性、高特异性、适宜较长片段的扩增。

5在64个密码子中,三个终止密码子为:

.UAAUAGUGA,启动子是AUG

6免疫应答过程大概分为三阶段,分别是识别阶段、增殖分化阶段、效应阶段

7牙周微生物的致病机制:

牙周定植、存活和繁殖,入侵宿主组织,抑制或逃避宿主防御功能,损害宿主牙周组织

8与牙周病有关的致病酶有:

胶原酶,蛋白酶,神经氨酯酶,透明质酸酶,硫酸软骨素酶等

9粘膜固有免疫系统包括:

黏膜上皮组织,口腔正常菌群,固有免疫细胞

1移植免疫反应类型:

超急性排斥反应、急性排斥反应、慢性排斥反应、初次排斥反应与再次排斥反应。

2口腔内淋巴结(口咽淋巴结)包括扁桃体,唾液腺淋巴样组织,牙龈淋巴样组织,粘膜下淋巴样组织和散在的淋巴样组织。

3牙髓组织固有免疫成分包括:

牙髓独有的免疫成分,固有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

4口腔黏膜病包括疱疹性口炎、口腔念珠菌病、过敏性口炎、舍格伦综合征等。

5SIgA是一个复合分子,它由(1个IgA双聚体分子)、(1个分泌分子)、(1个J链分子)组成。

6牙髓固有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包括牙髓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肥大细胞、中性粒细胞、神经肽、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外流的牙本质液流和管内沉积免疫球蛋白。

1.根据骨结构的特点,骨又可分为密质骨和松质骨

2.骨组织的细胞成分成骨细胞,破骨细胞,骨衬里细胞,骨细胞。

3.Onlay骨块移植的组织再生和愈合机制:

成骨细胞理论,框架理论,骨诱导理论

4.骨硬化症造成的牙发育异常主要表现为牙萌出异常、埋伏牙、牙根发育不全、釉质发育不全等。

5.牵张成骨术可分为几个阶段:

骨切开,间歇期,牵张期,固定期,改建期。

6.代谢性骨病包括骨质疏松,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遗传性骨病等。

7.破骨细胞的鉴定标准为细胞表面降钙素受体阳性、抗酒石酸磷酸酶染色阳性、可以在骨表面形成骨吸收陷窝

8.细胞工程包括细胞融合   细胞器移植  染色体工程   细胞和组织培养 

9.细胞培养的基本培养操作技术包括:

培养细胞的取材与分离,体外培养细胞的纯化,细胞的冻存与复苏。

10.常规的细胞培养法包括:

原代培养法,传代培养法。

11.细胞培养的体外生长环境:

无污染环境、基质、气体环境和氢离子浓度、液相环境。

12.口腔组织特有的干细胞:

牙髓干细胞、脱落乳牙牙髓干细胞、牙周膜干细胞、根尖牙乳头干细胞、牙囊干细胞、唾液腺干细胞。

13.组织培养细胞生命期:

①原代培养期②传代期③衰退期

14.培养细胞一代生存期:

①潜伏期(游离期、贴壁期)②指数生长期③停滞期

15.体外培养中,贴壁型细胞大致分为上皮型细胞、成纤维细胞、游走型细胞和多行型细胞。

16.组织工程三要素为种子细胞、生物支架材料、生长刺激因子。

17.红色复合体牙龈卟啉单胞菌、福赛坦氏菌和齿垢密螺旋体

(简答)【生物膜发育5个阶段】①形成条件薄膜,存有某些微生物的特异性受体,可选择性地接纳某些微生物。

②细菌分子对宿主表面的吸附;③同种细菌间的聚集和异种细菌间的共聚集;④各菌属、种的繁殖;⑤细菌从生物膜脱附着,传播或定植到其他部位。

试述成熟菌斑的标志及结构。

成熟菌斑的标志是栅栏状结构

结构分三层1.基底层为无细胞的均质结构,HE染色为粉红色,由获得性膜组成

2.细菌层位于中间,含球菌、杆菌、丝状菌,丝状菌彼此平行且与压面垂直呈栅栏状,其中堆集有大量的球菌和短杆菌

3.表层主要含松散在菌斑表面的G+或G-球菌和短杆菌,脱落的上皮和食物残屑以及衰亡的细胞

1.简述sIgA在口腔中的作用?

答:

唾液中存在能与一系列口腔细菌发生作用的分泌型IgA(sIgA),唾液中的细菌也通常被slgA包被,sIgA也是吸附在釉质表面的最早的蛋白质之一,是获得膜的正常组分,吸附的IgA保持其抗体活性,菌斑中也存在高浓度的IgA。

sIgA能通过调节口腔细菌对粘膜和牙面的附着,影响口腔细菌的清理,对口腔菌群的组成发生影响,最直接的例子是在啮齿类动物和灵长类动物用变形链球菌抗原免疫后,诱导唾液分泌特异性的sIgA,其感染变形链球菌的数量明显减少。

变链菌致病性

1.变链菌群的胞壁表面物质可以使其黏附在牙齿表面,并能促进其他细菌在牙面上的黏附和定植;

2.变链菌群可以利用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通常为蔗糖)作为底物合成葡聚糖和多糖,促进菌斑的形成;

3.变链菌群可以产酸(主要为乳酸)造成局部环境的低pH值,使耐酸性有机体在局部富集,造成脱矿

致病因子

致病作用

菌体表面蛋白、多糖、脂磷壁酸

促进细菌对呀表面的吸附和细菌间聚集

葡糖基转移酶

酵解蔗糖,合成水溶性或水不溶性葡聚糖,促进细菌黏附和菌斑形成,供给细菌营养

果糖基转移酶

酵解蔗糖,合成水溶性或水不溶性果聚糖,为细菌产酸的基质

蔗糖酶

将蔗糖水解为葡萄糖和果糖,为细菌产酸的基质

葡聚糖酶

将葡聚糖水解为异麦芽糖和葡萄糖,为细菌产酸的基质

产酸特性

通过细菌糖酵解生成乳酸,使釉质脱矿

耐酸特性

细菌能在酸性环境中生存、增殖

简述牙菌斑的形成过程

牙菌斑形成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牙面上获得性薄膜的覆盖菌斑形成的初始为牙面上覆盖一薄层来自唾液糖蛋白的薄膜。

在牙面清洁后,唾液的一些成分会很快地吸附于其上而形成一层均匀无细胞的薄膜,厚度约1~10um,龈缘区较厚而牙尖区较薄,成分大致与唾液相似,对细菌有选择性吸附能力。

细菌附着细菌通过其表面蛋白、脂磷壁酸、多糖黏附和聚集在牙表面获得性薄膜。

菌斑成熟当纤毛菌定植于菌斑后替代了原先栖息在菌斑深层的链球菌并与牙面垂直排列成栅栏状结构,使菌斑内氧含量减少,氧化还原电势降低而更有利于厌氧菌的生长。

一般认为成熟菌斑的标志是栅栏状结构,约出现在菌斑形成的5~6天,可见谷穗样结构,在成熟菌斑内无论细菌的数量或组成比例均趋于问鼎的极期群落状态。

论述牙本质矿化的过程:

牙本质矿化的过程分为以下几个过程:

(1)成牙本质细胞分泌胶原蛋白(主要为I型胶原),形成牙本质的基质结构,为矿化作准备;

(2)成牙本质细胞合成磷蛋白并把它直接分泌在矿化前沿的胶原蛋白层上;

(3)部分磷蛋白与胶原蛋白结合,部分降解;

(4)磷酸钙的微晶或钙离子与磷蛋白结合;

(5)在结合的钙离子或晶体上形成羟磷灰石晶体,而且按胶原纤维排成有序结构。

1.简述牙釉质生物矿化的基本过程。

答:

1.在成釉细胞顶端分泌釉原蛋白和非釉原蛋白;

2.羟基磷灰石晶体开始形成,晶体被紧包在非釉原蛋白中,其外是连续性的釉原蛋白;

3.上述这些过程在釉质牙本质界处发生,而晶体长轴与釉质牙本质界呈垂直延伸;

4.成釉细胞后退,留出空隙,这些细长的空隙与基质接触;

5.釉柱在空隙中形成,长轴与空隙方向平行,组装有序化;

6.釉原蛋白减少,晶体长大成熟,最后基本只留下非釉原蛋白作为基质

釉质中的氟釉质中,氟占重量的0.005%-0.5%,其表面含氟量明显高于釉牙本质界。

其影响因素为:

①釉质蛋白②组织液③外环境④生理性磨损

唾液中的氟浓度在0.01-0.05mg/L之间。

在牙萌出进一步矿化期间,唾液中的氟可以进入牙,与牙内的羟磷灰石发生置换反应,形成抗酸力强的氟磷灰石,提高牙的抗龋力。

试述氟对牙齿发育的影响。

 

A.氟在生物矿化中的作用(增加晶体结构的稳定性)

降低牙釉质的溶解性;增加晶体结构的稳定性;改善牙的形态发育;增强釉质晶体的防龋能力;促进牙釉质再矿化;影响发育期釉质晶体的矿化;

B.氟对釉质晶体形成影响:

1、影响基质蛋白的合成、分泌

2、阻碍釉原蛋白的移除

3、干扰釉质晶体矿化

【釉质的硬度和密度】硬度:

牙萌出后硬度逐渐增加,老年恒牙硬度>年轻恒牙>成熟乳牙>不成熟乳牙密度:

①表面釉质密度最高,近釉牙本质界处最低②未萌牙的釉质密度低于已萌牙,乳牙釉质的密度低于恒牙

【牙本质和牙骨质胶原特点】①胶原原纤维对矿物盐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