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报告编制 保障措施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015592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2.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规划报告编制 保障措施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规划报告编制 保障措施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规划报告编制 保障措施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规划报告编制 保障措施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规划报告编制 保障措施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规划报告编制 保障措施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规划报告编制 保障措施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规划报告编制 保障措施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规划报告编制 保障措施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规划报告编制 保障措施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规划报告编制 保障措施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规划报告编制 保障措施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规划报告编制 保障措施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规划报告编制 保障措施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规划报告编制 保障措施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规划报告编制 保障措施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规划报告编制 保障措施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规划报告编制 保障措施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规划报告编制 保障措施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规划报告编制 保障措施Word下载.docx

《规划报告编制 保障措施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规划报告编制 保障措施Word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规划报告编制 保障措施Word下载.docx

拓宽投融资渠道。

综合运用财政、金融、税收、价格等政策,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节水型城市建设;

通过完善财政贴息制度、扩大节水项目财政贴息的范围、延长贴息期限等措施,鼓励吸收社会力量建设经营城市供水、污水处理及回用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供水、污水处理及回收利用的产业化。

加快利用市场机制筹措资金的步伐,拓宽融资渠道,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城镇供水、工业供水、污水处理等项目的投资建设和经营管理,并给予一定优惠政策,加速培育、发展节水产业。

9.5严格绩效考核,扩大公众参与

细化落实责任,根据规划要求,制订全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方案,将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位,严格督查考核。

将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纳入年度考核范畴,由水利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成立督查组,定期开展督查考核活动,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制定严格水资源管理和“三条红线”控制的实施办法,做到能操作、可检查、易考核、有奖惩。

建立公开透明的参与机制,保证公众广泛参与各项节水工作的管理和监督。

强化舆论监督,建立节水监督举报网站,设立节水监督举报电话,舆论媒体有关部门公开曝光浪费水、破坏节水设施、污染水环境等不良行为,并进行深层次地追踪报道,抓好正反两个方面的典型事例,以引起公众的充分关注,逐步形成全民节水、人人节水、爱水、珍惜水的良好社会道德风尚。

9.6加强市场监管,严格市场准入

加强水资源论证制度及节水产品认证和市场准入制度。

把水资源管理红线指标作为水资源论证的前置性条件,上收部分高用水、高污染行业水资源论证审批权限。

在强制淘汰高耗水的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的基础上,对取用水项目节水工艺、节水技术、用水水平、排污量等方面进行合理性和节水减排配套论证,提出准入标准,适度提高准入门槛。

建立建设项目取水限批和禁批制度。

从水资源角度对产业布局、产业结构提出限制要求,探索建立工业园区、重大产业布局和城市总体规划等规划水资源论证制度,建立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后评估和责任追究制度。

9.7依靠科技进步,推广节水新技术

水资源有其自身运动规律,必须按照水的自然规律,加强科学管理与保护,真正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要加强水资源循环规律、河湖纳污能力和自我生态修复能力、河湖生态健康评价体系、重点行业节水减排关键技术等重要课题的研究,加快水资源监测体系建设,强化水质水量同步监测能力建设,不断提高科学管水、科学治水、科学节水水平。

积极开展重点节水技术研究开发项目,加强节水有关重大科学问题与宏观战略的综合研究。

积极开展节水先进生产经验和节水科学技术的学术交流活动,学习、消化和吸收国外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提高节水管理、技术人员的科技水平,推进节水技术进步。

要不断依靠科技进步研制、开发节水新技术、新产品、新途径,大力推广节水新工艺新产品,以淘汰改造老式节水器具、降低管网漏失率、提高水资源重复利用率、推广中水回用等。

加快节水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将重大节水科技创新项目列入市科技发展计划,重点围绕工业节水和城镇节水等方面,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组织开展共性和符合本地实情的节水技术科研攻关,研发经济实用和自主知识产权的节水关键技术。

积极开展建立和完善节水技术推广和服务体系,提高节水技术和服务水平。

9.8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节水意识

节约用水,应以社会节水、全民节水为目标,加强对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价值理念的传播,强化公众节水能力与意识。

一是宣传活动上注重结合。

在抓好配合每年的“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江苏省节水宣传月”等专题宣传的同时,结合普法、科技入户等工程实施,组织开展节水宣传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等活动。

二是宣传区域上注重同步。

在农村集镇,通过悬挂跨路宣传横幅、办宣传专栏、张贴宣传标语等形式,营造节约用水的氛围,灌输节约用水的理念;

在城区,设立宣传台,面对面宣传讲解节约用水知识,发放节水倡议书和家庭节水手册引导群众“节约用水从我做起”,强化自律节水意识。

三是宣传方式上注重创新。

一方面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倡导全民节水,提高用水效率。

另一方面专门在《泰州新闻》报刊上开辟水利专版,宣传节水知识和节水常识;

利用短信向党政负责人、机关人员、企业负责人以及广大市民发送节水法规条文和节水知识,引导广大用水户从“要我节水”向“我要节水”转变。

12保障措施

12.1组织保障

水利现代化建设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涉及面广,组织协调工作量大。

必须切实加强对水利现代化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切实把水利工作摆上重要战略位置。

为保障灌南县水利现代化规划建设的顺利实施,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成立以县分管县长为组长,其它各部门通力协作的强有力的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地方责任,坚持改革创新,强化目标考核。

统筹水利现代化建设各项工作,细化各部门职责分工,分解落实水利现代化建设的各项任务和措施,协调解决水利现代化在推进过程建设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共同推进水利现代化工作全面实施。

定期评估水利现代化建设规划执行效果,监督水利现代化建设实施方案及相关专项规划的制定和实施。

12.3资金投入

水利是以社会效益、环境和生态效益为主的公益性事业,各级财政的持续政策性投入是水利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

水利现代化建设筹资需采取公共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融资的形式。

首先,政府要按照国家、江苏省相关规定,出台相关政策,明确各级政府责任,以法规形式保证政策性水利资金的投入足额、及时到位,维持水利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灌南县水利现代化现状水平偏低,现代化建设投入应尽可能取上限值,落实政府可用财力的3~4%用于水利建设的政策,收足用于水利建设和管理的各类专项资(基)金和规费等。

其次,要积极运用市场机制,多渠道筹措水利资金,为水利现代化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

抓住沿海开发的机遇,将相关水利工程纳入沿海开发实施方案,争取上级政府资金投入;

按“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通过民办公助、政府购买、委托管理等多种形式,鼓励社会投资办水利,实行水利分级建设管理;

积极稳妥地利用社会资金和外资,开拓融投资渠道。

最后,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或机制,由水利部门牵头,对灌南水利现代化投资进行整合,确保资金正确合理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12.2监督考核

继续推行监督考核机制,成立由县纪委牵头、各有关部门参与的水利现代化建设督查组织,对水利现代化建设进展进行跟踪、督查,并以多种形式及时向社会通报,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灌南县党委、政府要把水利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纳入水利局及各相关部门的目标考核内容,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考核干部政绩和工作水平的重要内容,确保水利现代化工作有序稳步推进,目标任务层层落实。

加强水利投入政策落实情况、配套资金到位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水利投入资金落实到位。

对水利专项资金监督管理,要强化财政、审计、监察部门的监督检查责任,保证水利资金的使用安全和效果。

严格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和质量终身负责制等制度,建立“项目法人负责、监理单位控制、施工单位保证、政府部门监督”体系,明确责任分工,保证工程质量合格。

规范水事行为,依法行政,依法治水,提高水利执法力度和执法水平。

12.4科技支撑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水利须与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技术更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通过科学的洪水预测预报技术与防洪抢险手段的综合运用,实施洪水科学调控;

通过对水资源优化配置理论和技术的探索与实践,实现水资源的科学管理;

通过对节水型社会建设理论和保障技术的探索与实践,提供科学支撑。

建设生态文明,应用生态、生物技术修复治理水体污染,形成利用大自然自我修复能力等治水新思路、新观念。

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及消费模式,探索水利科技在水利现代化理论和技术上的实践。

强化水利现代化建设规划的法律地位和作用,做好重大水利建设项目的规划论证和影响评价,加强前期工作研究,注重对建设项目的技术经济、资金筹措、环境影响、移民安置、土地利用等方面的可行性论证,完善重大水利现代化建设项目决策机制。

积极开展招才引智工作,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加大高技能、创新型、复合型和多学科人才的引进力度,切实改善人才队伍结构。

推进继续教育与人员培训,提高学历层次,不断更新知识,实行终身教育;

同时要加大水利系统内部人才的上下流动和水利局内设科室之间的人才交流。

搭建更多平台,让科技创新人才有更多施展才华的空间,得到更多学习交流的机会;

建立有效机制,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造的积极性。

12.5宣传引导

水利现代化建设,应以社会现代化为目标。

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加强宣传力度,把水利纳入公益性宣传范围,普及和宣传水利现代化建设有关水政策、水法规,提高民众的水患意识、节水意识、水资源保护意识,动员全社会力量关心支持水利现代化建设。

配合每年的“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江苏省节水宣传月”等抓好专题宣传的同时,结合普法、科技入户等活动,进行集中宣传。

加强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教育培训,组织开展保护水资源宣传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等活动。

在农村集镇,通过悬挂跨路宣传横幅、办宣传专栏、张贴宣传标语等形式,营造促进水利现代化建设的良好氛围。

及时总结发布工作进展及工作经验,凝聚全县力量,建设“绿色灌南”。

 

12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是一项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系统工程。

为了保证各项创模工作目标的如期实现,靖江市应建立一系列机制,并制订和实施相应的系列政策和管理措施。

12.1组织保障

规划的实施需要公平高效的组织保障和机构保障。

明确管理机构和管理职能,能够避免部门之间因分工不明确产生的职能冲突和利益冲突。

规划实施的组织建设应包括横向、纵向和综合三个方面,即明确横向的政府各部门之间的职能分工、纵向的市政府与镇政府的职能分工以及综合决策与管理机制。

为了强化创模工作的领导职能,将靖江创模规划纳入政府工作目标责任制也是落实创建任务的重要组织保障之一。

首先,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的任务,市政府应成立具有权威性的领导小组负责落实该项任务,由市委市政府、环保局主要领导任领导小组的组长、副组长,各有关委、办、局的领导任组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环保局,配备专职工作人员负责日常工作。

第二,层层分解落实建设任务,各级部门齐抓共管,确保把这项工作抓好、抓实。

应将创模的具体任务分解到各乡镇政府、部门及企业的任期目标责任当中,作为各乡镇政府、部门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职位升迁的重要内容,以及各个单位或企业资格认证、项目审批、融资、计划安排和评优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在原有行业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建立分层次的创建工作综合管理监督机构和可持续发展运行机制,对创建工作进行综合调控、分工负责、系统管理和长期监督。

此外,各部门、各乡(镇)都要有主要领导挂帅,组成本部门或本乡镇的创建领导小组,设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日常工作,逐层签订责任书,使全市上下形成一个高效的指挥网络,有利于靖江创建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的顺利推进。

12.2机制保障

(1)建立并实施市委把握大局、政府狠抓落实、人大监督保障、政协建言献策的工作模式。

调整和充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的创模领导小组,创模办公室正常运行,通过实施定期协调调度制度,会商、约谈、问责等机制推进创模。

建立并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联动、公众参与”的运行机制。

按照创建要求,调整市“四城同创”指挥部成员,按牵头部门、配合部门、工作目标、责任单位、责任人、完成时间等条目逐一进行任务分解,每月一检查、每季一考核。

(2)建立创建网络。

在市“四城同创”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各部门均明确一名分管负责同志具体抓,一名或几名业务骨干具体办,形成一个能办事、能协调、密切配合的创建网络。

市“四城同创”指挥部对全市创模工作统一扎口管理,具体负责创模工作的分解、督察、汇总上报、迎查等工作。

(3)建立领导定期听取创模工作汇报机制、创模工作调度会议制度、创模联络员例会制度,对创模工作进行专题研究、部署、指导、协调、督办、检查、考核和通报。

领导小组每季召开工作例会,各专业组每月召开碰头会,具体协调和指导创建工作。

(4)实施创模专项目标责任制。

按照“目标细化、责任落实、分工协作、齐抓共管、注重实效、逐步提高、全面达标”的原则,将创模工作列为每年市政府重点工作目标内容,并将创模目标与政绩、年度考核等挂钩。

(5)完善督查和考核机制。

由市政府办公室、监察局等部门组成督查监督组,负责对创模全过程的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

12.3技术保障

(1)计划保障。

根据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考核指标,客观分析靖江创模工作形势,制定年度工作方案,将任务分解细化,针对重点、难点问题进一步制定专项工作方案,将创模工作落到实处。

(2)人力资源保障。

发挥全市人力资源优势,建立健全创模工作队伍和管理队伍;

配套环保模范城建设信息网络,邀请省、市创模专家来靖指导,为创模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12.4资金保障

(1)增强综合竞争力。

对经济结构作战略性调整,使全市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高,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富裕的小康生活;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和引进高新技术,采用新工艺、新技术,生产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产品,提升产业水平。

(2)充分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吸引各方投资。

要加快建立城市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市场化运作机制,贯彻“受益者付费”的原则,减轻财政负担。

(3)按照“污染者付费”的原则,各污染企业保证治理资金的筹集和落实。

(4)设立创建基金。

计划、财政等部门和各有关单位要建立创模工作资金保障机制,切实安排好新建项目中用于污染治理设施“三同时”的资金、技术改造项目中用于污染防治的资金以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用于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和创模专项资金。

12.5宣传保障

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发动,全民参与。

在开展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同时,广泛开展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绿色学校等丰富多彩的创建活动,各种创建活动要以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为核心,为创模作贡献。

将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纳入党校和行政学校培训内容,提高全市广大干部的领导水平。

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联系群众的纽带作用。

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到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工作中来。

动员报纸、电台、电视台、网络等宣传媒介,广泛宣传创模活动的深远意义,采用建立公益广告牌、书写创模标语、设立宣传橱窗(栏)等形式,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环境教育活动,充分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站等新闻媒体,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创模的舆论宣传和科普宣传,进行全社会的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教育,及时表扬先进典型,批评、处罚消极创建或阻碍创建的行为,形成“举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共创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良好社会氛围。

九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建立涉及城市水系规划的联合评审机制。

涉及城市水系管理的各个部门在做好各自职能任务的同时,还应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联动,增强合作及应对突发事故能力,实现水源地、污染源、流域水文资料、专业规划等有关信息的共享。

继续组织技术深化,在编制各组团、各镇总体规划以及控制性详细规划时分层次具体落实城市蓝线;

在滚动编制近期建设规划时,应对城市水系近期建设提出具体措施;

在本规划所确定的原则基础上,尽快完善或修编包括供水、排水、道路交通、水运、港口、水源保护等相关专项规划涉及城市水系的内容。

城市蓝线一经批准,不得擅自调整。

因城市发展和城市布局结构变化等原因,确需调整城市蓝线的,应当依法调整城市规划,并相应调整城市蓝线。

调整后的城市蓝线,应当随调整后的城市规划一并报批。

建立健全公众参与机制,增强全体市民的城市规划和水系保护意识,使全市人民了解城市水系规划,共同保护好、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佛山城市水系。

加大对涉及城市水系保护建设的规划管理力度,强化城市蓝线管理。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服从城市蓝线管理的义务,有权监督城市蓝线管理、对违反城市蓝线管理行为进行检举。

对涉及城市蓝线的所有建设活动要按照城乡规划法和城市蓝线管理办法等,进行集中统一的规划管理并依法备案,对于破坏城市水系的违规开发建设行为依法查处。

9.1着力制度建设

建设节水型社会,重在制度建设,通过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实现水资源开发利用全过程节水。

一是建立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

根据水资源综合规划配置的水资源总量,确定全市各区域的取水指标,并落实到各用水户的取水总量,建立和完善区域水资源分配、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指标体系,加强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管理。

二是建立科学合理的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居民生活用水逐步实行阶梯式计量水价,工业和城市公共用水实行超定额超计划用水累进加价。

加大水资源费征收力度,规范水资源费的使用。

三是建立规范的节水管理制度,严格取水许可审批、水资源论证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形成政府调控、市场调节和公众参与的节水运行机制。

9.2加强组织领导

节水型社会建设是一项全社会参与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工作涉及面广、任务重,目标明确且时间紧迫,必须加强组织领导。

一是要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成立由姜堰市人民政府主持,包括水利、计划、建设、环保、农业、林业、宣传等相关部门参加的“姜堰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分工协作,保障具体工作能真正落到实处。

二要建立起一套运转灵活、信息通畅的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机制,在纵向、横向两方面都切实做到沟通及时、工作高效。

各成员单位要结合本部门职责,科学分工,各负其责,围绕中心,集中各部门的业务专长,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

9.3保障资金投入

资金落实是节水型社会建设重要保障措施之一,节水型社会建设过程中要改变现有的主要依靠国家和地方政府投资的节水投资模式,逐步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节水型社会建设投资体制,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加大市场运作力度,充分引入外资和社会资金,全面保障各项工程和非工程措施资金的及时到位和高效使用。

加大对节水技术研究的支持,对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建设给予资金倾斜。

通过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及其他优惠措施,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支持工业企业节水改造,鼓励居民家庭更换使用节水型器具。

改革节水投入机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拓宽节水和治污投资渠道。

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对有条件的项目,经批准后可采取多种形式向社会筹集资金。

各级财政要积极支持水资源节约工作,并将节水设备(产品)纳入政府采购目录。

加大对农业节水的投入,并建立节水设施良性运行机制。

设立“节水型社会建设”专项资金,重点支持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前期规划、水资源管理设施建设以及相关工程的配套和政策支持资金。

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专项资金来源包括税收、水资源费和加价水费等。

9.4依靠科技支撑

大力开展节水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聘请省、市相关专家,组成较为稳定的专家指导委员会,为制定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总体规划、政策措施和重大技术问题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

另外,针对建设中出现的重大科技问题,积极开展相关科学研究,进行科技攻关,为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相关技术支撑。

9.5强化宣传引导

利用各种媒介、采用多种形式对节水型社会建设进行广泛、深入和持久的宣传,树立水资源和节水观念,启动一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公众参与项目。

将节水型社会教育纳入到全民素质教育、义务教育体系当中。

通过开展节约型机关(单位)建设、节水型家庭、节水型学校创建,强化机关单位、高等院校的节水工作,充分调动相关社会团体、组织和个人在试点建设中的作用。

第十章保障措施

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任务完成,还需要在规划管理、建设管理、法制保障、资金投入、实施前期准备等方面落实具体措施:

10.1组织保障

为切实保障灌南县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顺利实施,成立以分管县为组长,县发改委、财政局、水利局主要负责同志组成的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并形成组织网络,监督和检查计划完成情况,协调和解决规划实施中的相关问题。

10.2规划保障

强化水利规划的法律地位和作用,做好重大水利建设项目规划论证和有关规划,加强前期工作研究,注重对建设项目的技术经济、资金筹措、环境影响、移民安置、土地利用等方面的可行性论证,完善重大水利建设项目决策机制。

10.3制度保障

建立、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突出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严格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和质量终身负责制等制度,建立“项目法人负责、建立单位控制、施工单位保证、政府部门监督”体系,明确责任分工,保证工程质量合格。

10.4法制保障

健全水法规体系,强化依法行政。

围绕制度建设和加强社会管理,制订出台有关水利建设的土地利用、移民安置、生态保护等政策措施,促进和保障水利发展和改革。

10.4资金投入保障措施

落实预算管理科学化、精细化要求,不断提高水利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抓住沿海开发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