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四平市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017686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528.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四平市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吉林省四平市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吉林省四平市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吉林省四平市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吉林省四平市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吉林省四平市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1页
吉林省四平市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1页
吉林省四平市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1页
吉林省四平市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1页
吉林省四平市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1页
吉林省四平市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1页
吉林省四平市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1页
吉林省四平市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1页
吉林省四平市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1页
吉林省四平市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1页
吉林省四平市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1页
吉林省四平市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1页
吉林省四平市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1页
吉林省四平市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1页
吉林省四平市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1页
亲,该文档总共5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吉林省四平市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

《吉林省四平市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四平市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吉林省四平市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

吉林省四平市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化学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但SO2气体可以用浓硫酸干燥

B.常温下,实验室可以用稀硝酸与铜反应制取NO气体

C.从海水中提取溴的过程中常鼓入热空气,其目的是氧化Br—

D.SiO2不仅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也能与氢氟酸反应

2.分类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物质分类错误的是(    )

A.化合物:

干冰、明矾、烧碱

B.同素异形体:

石墨、C60、金刚石

C.混合物:

漂白粉、纯净矿泉水、盐酸

D.非电解质:

乙醇、四氯化碳、氯气

3.图甲为在铜棒上电镀银的装置,图乙是在图甲装置中央放置质量相等的两个银圈,用绳子系住(绳子为绝缘体),一段时间后,两装置中铜极质量均增重1.08g。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极a为纯银

B.图甲:

若b极有标况下112mL红棕色气体生成,则电子有效利用率为50%

C.图乙:

若乙池中无气体生成,则绳子两端银圈质量之差为2.16g

D.处理银器表面的黑班(Ag2S),将银器置于盛有食盐水的铝制容器里并与铝接触,则Ag2S可以转化为Ag

4.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将可见光通过胶体出现“光路”是因为发生了光的折射

B.胶体能吸附阳离子或阴离子,故在电场作用下会产生电泳现象

C.牛奶、墨水、氯化铁溶液均为胶体

D.向沸水中逐滴加入少量饱和FeCl3溶液,继续加热搅拌可制得Fe(OH)3胶体

5.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A.过滤操作中,漏斗的尖端应接触烧杯内壁

B.向容量瓶中转移液体时,引流用的玻璃棒可以接触容量瓶内壁

C.配制5%NaCl溶液时,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是容量瓶、烧杯、胶头滴管、玻璃棒

D.分液漏斗、容量瓶及滴定管使用前都必须检漏

6.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2.0g重水(D2O)中含有的中子数为NA

B.50mL12mol·L﹣1盐酸与足量MnO2共热,转移的电子数为0.3NA

C.23g金属钠变为钠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为NA

D.常温常压下,48gO3和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3NA

7.我国科学家研制出的新型高效光催化剂能利用太阳能分解水制取氢气,主要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与电解相比,光解水过程中消耗的能量较低

B.过程I、Ⅱ都要吸收能量

C.过程Ⅱ既有极性键形成,又有非极性键形成

D.利用膜分离技术分离氢气和氧气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8.在一定的温度、压强下,向100mL

和Ar的混合气体中通入400mL

,点燃使其完全反应,最后在相同条件下得到干燥气体460mL,则反应前混合气体中

和Ar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

4B.1:

3C.1:

2D.1:

1

9.下列各组物质,不能用分液漏斗分离的是

A.乙酸乙酯和水B.溴苯和水C.苯和甲苯D.汽油和水

10.下列关于乙醇在各种反应中断裂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乙醇与钠反应,键①断裂

B.乙醇在Ag催化作用下与O2反应,键①③断裂

C.乙醇完全燃烧时,只有①②键断裂

D.乙醇、乙酸和浓硫酸共热制乙酸乙酯,键①断裂

11.下列物质与NaOH醇溶液共热可制得烯烃的是()

A.C6H5CH2ClB.(CH3)3CCH2Br

C.CH3CHBrCH3D.CH3Cl

1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油脂水解的产物中含甘油

B.塑料、合成树脂和合成橡胶被称为“三大合成材料”

C.蛋白质可水解生成多肽和氨基酸

D.医疗上用75%的酒精消毒是因为其能使蛋白质变性

13.有机物X、Y、M相互转化关系如下。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用碳酸氢钠区别X与Y

B.Y中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C.X、Y、M均能发生加成、氧化和取代反应

D.X环上的二氯代物共有11种(不考虑顺反异构)

14.下列实验方案中,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方案

目的

A.比较乙醇分子中羟基氢原子和水分子中氢原子的活泼性

B.除去乙烯中的二氧化硫

C.制银氨溶液

D.证明碳酸酸性强于苯酚

A.AB.BC.CD.D

1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明矾净水过程中利用了胶体的吸附作用

B.不法分子制作假鸡蛋用的海藻酸钠、氯化钙以及碳酸钙都属于盐

C.碳纤维、黏胶纤维、醋酸纤维都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D.广州亚运会火炬“潮流”采用丙烷(C3H6)作燃料,充分燃烧后只生成CO2和H2O

16.下图是铅蓄电池的工作原理示意图,电池总反应式是Pb+PbO2+2H2SO4

2PbSO4+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放电时:

PbO2做负极

B.充电时:

硫酸浓度增大

C.充电时:

B应与电源的正极相连

D.放电时:

正极反应是Pb-2e-+SO42﹣=PbSO4

17.现有下列各组物质:

①甲烷和乙烯;②乙烯和乙醇;③苯和乙炔;④甲苯和邻二甲苯;⑤丙烯和2-丁烯,只要总质量一定,各组中的两种物质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完全燃烧时生成水的质量也总是定值的是()

A.②⑤B.②③④⑤C.③⑤D.不存在这种物质组

18.苯和甲苯相比较,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都属于芳香烃

B.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都能在空气中燃烧

D.都能发生取代反应

19.(6分)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向Na2S2O3溶液中通入足量氯气:

S2O32-+2Cl2+3H2O=2SO32-+4Cl-+6H+

B.等物质的量的FeBr2与Cl2反应为:

2Fe2++2Br-+2Cl2=2Fe3++Br2+4Cl-

C.等物质的量MgCl2、Ba(OH)2和HCl溶液混合:

Mg2++3OH-+H+=Mg(OH)2↓+H2O

D.等体积、等浓度的Ba(OH)2稀溶液与NaHSO4稀溶液混合:

Ba2++2OH-+2H++SO42-=BaSO4↓+2H2O

20.(6分)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molZn与足量某浓度的硫酸完全反应,生成气体的分子数目为NA

B.84gMgCO3与NaHCO3的混合物中CO32−数目为NA

C.由2H和18O组成的水11g,其中所含的中子数为5NA

D.标准状况下,11.2L四氯化碳中含有的C—Cl键的个数为NA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1.(6分)如图,是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的装置。

a试管中加入3mL95%的乙醇、2mL浓硫酸、2mL冰醋酸;b试管中是饱和碳酸钠溶液。

连接好装置,用酒精灯对试管a加热,当观察到试管b中有明显现象时停止实验。

(1)在a试管中除了加入乙醇、浓硫酸和乙酸外,还应放入___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

(2)试管b中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球形干燥管除起冷凝作用外,另一个重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4)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反应结束后,将试管中收集到的产品倒入分液漏斗中,然后分液,得到乙酸乙酯。

三、推断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2.(8分)有机物Q是有机合成的重要中间体,制备Q的一种合成路线如下(部分反应条件和试剂略去)。

回答下列问题:

(1)Y中不含氧的官能团名称为__________,R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加热C脱去CO2生成D,D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Y→C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Q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A→B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Z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_________种(不包括立体异构)。

①能与氯化铁溶液发生显色反应;②能与碳酸氢钠反应;③含―NH2;④苯环上有处于对位的取代基

(6)已知:

―NH2具有强还原性。

参照上述合成路线,以

为原料(无机试剂任选),设计制备

的合成路线:

__________。

(格式:

CH2=CH2

CH3CH2Br

CH3CH2OH)

四、综合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20分)

23.(8分)离子晶体是常见的晶体类型。

请回答以下问题:

(1)离子晶体中阴阳离子半径之比是决定晶体构型的重要因素之一,配位数与离子半径之比存在如下关系:

已知在某AB型离子化合物中,A+离子的半径为84 pm,B-离子的半径为140 pm。

分析以上信息,与A+离子配位的所有B-离子,在空间构成的立体形状为_______。

(2)硫化亚铜和氧化亚铜均为离子晶体,其中熔点较高的为________(填化学式),原因是________。

(3)向疏酸铜溶液中加入乙二胺(H2N-CH2-CH2-NH2)溶液后,每个Cu2+可与两个乙二胺分子形成四配位离子,导致溶液由蓝色变为紫色。

该四配位离子的结构式为_______。

(4)K3C60是由足球烯(C60)与金属钾反应生成的盐。

在K3C60晶胞中,C603-堆积方式为面心立方结构,每个晶胞中形成4个八面体空隙和8个四面体空隙,K+填充在空隙中。

晶胞中被K+占据的空隙百分比为__________。

(5)H和Mg能形成一种离子型储氢材料,晶体结构如右图所示:

则该晶体中Mg的配位数是______,其化学式为________。

已知该晶体的密度为ρg·cm-3,晶胞的体积为__________(用ρ、NA表示,其中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24.(10分)已知:

CH3CH2CH2CH2OH

CH3CH2CH2CHO。

利用如图装置用正丁醇合成正丁醛。

相关数据如下:

物质

沸点/℃

密度/(g·cm-3)

水中溶解性

正丁醇

117.2

0.8109

微溶

正丁醛

75.7

0.8017

微溶

(1)实验过程中,所需正丁醇的量大于酸化的Na2Cr2O7的量,原因___________,加入药品时,应将_________________逐滴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中。

(2)为了实验的安全,还需在反应容器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过程中温度计1示数为_____℃,温度计2示数在_____时,收集产物。

(4)反应结束,为将正丁醛与水层分开,将馏出物倒入分液漏斗中,粗正丁醛从分液漏斗_____口分出。

(5)向获得的粗正丁醛中加入___________,检验其中是否含有少量水。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C

【解析】

【详解】

A.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但不能氧化SO2,所以SO2气体可以用浓硫酸干燥,选项A正确;

B.铁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铁、NO和水,因此常温下实验室可以用稀硝酸与铁反应制取NO气体,选项B正确;

C.鼓入热空气的目的是降低溴的溶解度,将溴吹出,选项C错误;

D.SiO2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SiO2+2NaOH=Na2SiO3+H2O,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反应:

SiO2+4HF=SiF4↑+2H2O,选项D正确;

答案选C。

2.D

【解析】

【分析】

A、化合物是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B、同素异形体是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

C、混合物是不同物质组成的物质;

D、非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详解】

A项、干冰是二氧化碳,明矾是十二水硫酸铝钾,烧碱是氢氧化钠,都是纯净的化合物,故A正确;

B项、石墨、C60、金刚石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结构不同,物理性质不同,属于同素异形体,故B正确;

C项、漂白粉主要成分为氯化钙和次氯酸钙,矿泉水是含有电解质的水溶液,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都属于混合物,故C正确;

D项、氯气是非金属单质,即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D错误;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物质分类,注意理解化学概念的本质是解题关键。

3.B

【解析】分析:

在铜棒上电镀银,金属银做阳极,这里就是a极;b电极是阴极,发生还原反应,Ag++e-=Ag,若生成红棕色气体NO2,则又发生了NO3-+e-+2H+=NO2↑+H2O;为处理银器表面的黑斑,将银器置于铝制容器里的食盐水中并与铝接触,该装置构成原电池,食盐水作电解质溶液,加强溶液的导电性。

以此解答。

详解:

A.根据以上分析,图甲装置为在铜棒上电镀银,电极a做阳极,应为纯银,故A正确;

B.铜极质量均增重1.08g,生成Ag的物质的量为:

=0.01mol,转移电子也是0.01mol,若b极有标况下112mL红棕色气体生成,即生成NO2的物质的量为:

=0.005mol,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005mol,则电子有效利用率为

×100%=67%,故B不正确;

C.图乙中左右各形成一个电镀池,若乙池中无气体生成,则绳子两端银圈左圈为左池的阴极,增重1.08g,右圈为右池的阳极,减重1.08g,两圈质量之差为2.16g,故C正确;

D.处理银器表面的黑班(Ag2S),将银器置于盛有食盐水的铝制容器里并与铝接触,该装置构成原电池,Ag2S作正极被还原为Ag,故D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

4.B

【解析】

分析:

A.胶体的丁达尔效应是因为发生光的散射; 

B.只有胶粒带有电荷的胶体在通电时发生电泳现象;

C.胶体是分散质直径在1-100nm的分散系,氯化铁溶液不是胶体;

D.Fe(OH)3胶体的制备方法是:

向沸水中滴加少量饱和氯化铁溶液,加热至溶液呈红褐色即可。

详解:

A.将可见光通过胶体出现“光路”是因为发生了光的散射,故A错误; 

B.胶体具有吸附性,吸附阳离子或阴离子,则胶体粒子带电,在电场作用下会产生电泳现象,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C.牛奶、墨水属于胶体、氯化铁溶液不是胶体,分散质微粒直径不同是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故C错误;

D.以向沸水中逐滴加入少量饱和FeCl3溶液,可制得Fe(OH)3胶体,继续加热搅拌,发生聚沉,得到氢氧化铁沉淀,故D错误。

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点睛:

本题考查了胶体性质的分析应用,主要是胶体特征性质的理解,掌握基础是关键,题目较简单。

5.C

【解析】

【分析】

【详解】

A.过滤操作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漏斗颈下端口要靠在烧杯内壁。

故A正确;

B.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时,要用玻璃棒引流,玻璃棒的下端要靠在容量瓶刻度线以下的内壁上。

故B正确;

C.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是量筒、烧杯、胶头滴管、玻璃棒。

故C错误;

D.容量瓶、滴定管、分液漏斗使用前都必须检查是否漏水。

故D正确;

故答案选:

C。

【点睛】

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和配置一定浓度的溶液所需仪器不同。

6.B

【解析】A.2.0g重水的物质的量为0.1mol,而一个重水分子中含10个中子,故0.1mol重水中含NA个中子,A项正确;B.无法计算转移的电子数,因为到后来浓盐酸变稀,稀盐酸不再和MnO2反应产生氯气,B项错误;C.23g钠的物质的量为1mol,而钠反应后变为+1价,故1mol钠失去NA个电子,C项正确;D.48gO3和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3NA,D项正确。

答案选B.

7.D

【解析】

【详解】

A、根据能量守恒可知,与电解相比,光解水过程中消耗的能量相等,选项A错误;

B、过程I断裂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过程Ⅱ形成新化学键放出能量,选项B错误;

C、过程Ⅱ形成氧氧键和氢氢键,只有非极性键形成,没有极性键形成,选项C错误;

D、新型高效光催化剂能利用太阳能分解水制取氢气,利用膜分离技术分离氢气和氧气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8.A

【解析】

【分析】

【详解】

甲烷与氧气反应的方程式是CH4+2O2

CO2+2H2O,根据体积差可知,每消耗1体积CH4气体体积减少2体积,甲烷的体积是(100mL+400mL-460mL)÷2=20mL,则Ar的体积是80mL,所以二者的体积之比是1︰4,答案选A。

9.C

【解析】分液漏斗适用于两种互不相溶物质的分离,A.乙酸乙酯和水互不相溶,可用分液漏斗分离;B.溴苯和水不相溶,可用分液漏斗分离;C.苯和甲苯相溶,不能用分液漏斗分离;D.汽油和水不相溶,可用分液漏斗分离;故答案选C。

10.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烷基的影响,羟基上的氢原子变得活泼,和金属钠反应产生氢气,应是①断裂,A正确;

B、在Ag作催化剂条件下,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醛,应是①③键断裂,B正确;

C、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应是②③④⑤断裂,C错误;

D、生成酯:

酸去羟基,醇去氢,去的是羟基上的氢原子,因此是①断裂,D正确;

故合理选项为C。

11.C

【解析】

【分析】

卤代烃的消去反应的特点为与卤素原子相连碳原子的相邻碳原子上必须有C-H键;

【详解】

A.C6H5CH2Cl与NaOH醇溶液共热不能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碳碳双键,A不符合题意;

B.(CH3)3CCH2Br与NaOH醇溶液共热不能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碳碳双键,B不符合题意;

C.CH3CHBrCH3与NaOH醇溶液共热能生成CH3CH=CH2,C符合题意;

D.CH3Cl与NaOH醇溶液共热不能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碳碳双键,D不符合题意;

答案为C。

12.B

【解析】

【分析】

【详解】

A.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油脂酸性条件下水解成高级脂肪酸和甘油,碱性条件下水解成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故A正确;

B.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被称为“三大合成材料”,故B错误;

C.蛋白质可水解生成多肽,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故C正确;

D.医疗上用75%的酒精消毒是因为其能使蛋白质变性,从而达到杀菌的目的,故D正确;

故选B。

13.B

【解析】

【分析】

【详解】

A.Y不含羧基,与碳酸氢钠不反应,X含有羧基,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故A正确;

B.甲烷分子为四面体结构,Y分子中含有-CH2-,所以Y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上,故B错误;

C.X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和羧基,Y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和羟基,M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和酯基,所以均能发生加成、氧化和取代反应,故C正确;

D.采用定一移二的方法分析,X环上的二氯代物共有11种,故D正确。

答案选B。

【点睛】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掌握官能团的结构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难点是D选项,注意采用定一移二的方法分析同分异构体的种数。

14.A

【解析】

A.通过比较钠与水、乙醇反应产生氢气速率大小,可确定乙醇分子中羟基氢原子和水分子中氢原子的活泼性大小,故A正确;B.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故B错误;C.制银氨溶液是步骤是向2mL2%AgNO3溶液中滴加稀氨水至沉淀恰好消失为止,故C错误;D.碳酸钙与浓盐酸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存在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将此混合气体通入苯酚钠溶液,氯化氢、二氧化碳均与之反应,故不能说明它们酸性的相对强弱,故D错误。

故答案选A。

15.C

【解析】

【详解】

A、明矾净水是利用铝离子水解生成的氢氧化铝胶体的吸附作用而除去水中的一些悬浮物,A正确;

B、海藻酸钠、氯化钙以及碳酸钙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都属于盐,B正确;

C、碳纤维是无机材料,不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C错误;

D、丙烷(C3H6)只含有碳氢元素,燃烧后只生成CO2和H2O,D正确;

正确选项C。

16.B

【解析】分析:

由铅蓄电池的总反应Pb+PbO2+2H2SO4=2PbSO4+2H2O可知,放电时,Pb被氧化,应为电池负极反应,正极上PbO2得电子被还原;充电时,阳极上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和放电时的正极反应互为逆反应,阴极上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和放电时的负极反应互为逆反应,据此回答。

详解:

A.放电时,Pb极即B极为电池负极,PbO2极即A极为正极,A错误;

B.充电时,发生的是铅蓄电池的逆反应,硫酸浓度增大,B正确;

C.充电时,铅蓄电池的正极的逆反应是氧化反应,应与电源的正极相连,所以B应与电源的负极相连,C错误;

D、放电时,正极上二氧化铅得电子和硫酸根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铅,电极反应式为:

PbO2+2e-+SO42-=PbSO4,D错误;

答案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原电池和电解池原理,明确正负极、阴阳极上得失电子及电极反应是解本题关键,难点是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注意原电池正负极上发生的反应为电解池阳极、阴极上发生反应的逆反应,难度中等。

17.C

【解析】

【分析】

只要总质量一定,各组中的二种物质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完全燃烧时生成水的质量也总是定值,有机物间必须满足两种物质氢元素质量分数是定值,以此解答。

【详解】

只要总质量一定,各组中的二种物质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完全燃烧时生成水的质量也总是定值,有机物间必须满足两种物质氢元素质量分数是定值,在①甲烷和乙烯、②乙烯和乙醇、③苯和乙炔、④甲苯和邻二甲苯⑤丙烯和2-丁烯中只有③苯和乙炔、⑤丙烯和2-丁烯符合条件。

所以C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

C。

【点睛】

注意有机物燃烧特点,如只要总质量一定,二种物质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完全燃烧时生成水的质量也总是定值,有机物间必须满足两种物质氢元素质量分数是定值。

18.B

【解析】

【详解】

A.苯和甲苯都含有苯环,都属于芳香烃,故A正确;

B.苯性质稳定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甲苯由于苯环对甲基的影响,使得甲基上氢变得活泼可以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故B错误;

C.苯和甲苯有可燃性,都能在空气中燃烧,故C正确;

D.苯和甲苯都能与卤素单质、硝酸等发生取代反应,故D正确;

故选B。

19.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Na2S2O3溶液中通入足量氯气,反应生成硫酸钠、氯化钠和水,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

S2O32-+4Cl2+5H2O=2SO42-+8Cl-+10H+,A错误;

B.等物质的量的FeBr2与Cl2反生成氯化铁、溴化铁和溴,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

2Fe2++2Br-+2Cl2=2Fe3++Br2+4Cl-,B正确;

C.等物质的量MgCl2、Ba(OH)2和HCl溶液混合,氢氧根离子有剩余,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

Mg2++4OH-+2H+=Mg(OH)2↓+2H2O,C错误;

D.等体积、等浓度的Ba(OH)2稀溶液与NaHSO4稀溶液混合,氢氧根离子过量,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

Ba2++OH-+H++SO42-=BaSO4↓+H2O,D错误;

答案选B。

【点睛】

由于亚铁离子的还原性大于溴离子,所以氯气先氧化亚铁离子,后氧化溴离子;所以等物质的量的FeBr2与Cl2反应生成氯化铁、溴化铁和溴,离子反应为2Fe2++2Br-+2Cl2=2Fe3++Br2+4Cl-;若加入足量的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溴,离子反应为:

2Fe2++4Br-+3Cl2=2Fe3++2Br2+6Cl-;从以上两个反应看出,反应物的量不同,生成物不完全相同,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