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方程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020688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9.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方程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方程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方程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方程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方程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方程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方程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方程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方程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方程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方程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方程教案.docx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方程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方程教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方程教案.docx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方程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方程教案

  第一单元方程

  第一课时

  方程的意义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的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方程的含义,知道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2、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出示例1图,提出要求:

你能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学生在本子上写。

  指名回答,板书:

50+50=100

  含有等号的式子叫等式,它表示等号两边的结果是相等的。

  二、教学例2

  学生自学

  要求:

1、学生在书上独立填写,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的质量关系。

  2、小组同学交流四道算式,最后达成统一认识:

  X+50>100

  X+50=100

  X+50<100

  X+X=100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这4道算式。

  3、把这4道算式分成两类,可以怎样分,先独立思考后再小组内交流,

  要说出理由。

  学生可能会这样分:

  第一种:

  X+50>100

  X+50=100

  X+50<100

  X+X=100

  第二种:

  X+50>100

  X+X=100

  X+50<100

  X+50=100

  引导学生理解第一种分法:

  你为什么这样分,说说你的想法。

  小结:

像右边的式子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方程,请同学们在书上找到什么是方程,读一读,不理解的和同桌交流。

  指名学生说,教师板书:

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提问:

你觉得这句话里哪两个词比较重要?

“含有未知数”“等式”

  那X+50>100、X+50<100为什么不是方程呢?

  提问:

那等式和方程有什么关系呢,在小组里交流。

  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三、完成“试一试”、“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时围绕“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进一步理解方程的含义

  四、课堂作业:

练习一的1、2、3。

  板书:

  X+50=100

  X+X=100

  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第二课时

  等式的性质

(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4页的内容,练习一的4~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2、根据等式的性质

(一)学会解决含有加、减号的方程。

  3、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3

  出示图,学生根据图独立填空。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0=20

  20+10=20+10

  X=50

  X+20=50+20

  50+a=50+a

  50+a-a=50+a-a

  X+20=70

  X+20-20=70-20

  提问:

比较两边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在小组里说说。

  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说出: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

  是等式。

这是等式的性质。

  独立完成“练一练”第1题

  二、教学例4

  学生自学,不懂的问题和同组同学交流,能解决的就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

例4中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提出来,能由学生解决的就由学生解决,

  学生解决不了的教师解决。

  一是方法:

根据等式的性质把含有未知数的这边化简成就含有一个未知数。

  二是检验:

把计算的结果代到原式,看左右两边是否相等。

  三强调书写的格式。

  小结:

求方程中未知数值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完成“试一试”“练一练”的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重点帮助有困难的学生,针对学生出错的地方及时分

  析错误原因,帮助他们弄懂。

  三、课堂作业

  练习一的第4、5、6题。

  第4、6题做在书上,第5题写在作业本上。

  板书: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这时等式的性质。

  X+10=50

  解:

X+10-10=50-10

  X=40

  

  第三课时

  练习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页的7~12题。

  教学要求: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的含义。

  2、进一步理解等式的性质,能根据等式的性质正确地解方程。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说出下面的式子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为什么?

  20+17=37

  2-y=4

  a+12=35

  21-b<14

  x=14+23

  6+a=27+b

  2、解方程

  X+125=370

  520+X=710

  X-4.9=6.4

  20-X=25

  7.8+X=2.5

  X+8.5=12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板演。

  选3题让学生说说想的过程。

  集体订正,帮有错的同学分析错误原因,使其明白。

  二、完成第6页的7~12题。

  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回答,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使学生明白:

根据等式的性质是含有未知数的一边只剩下未知数,就能很快知道

  最后的结果。

  第9题

  先由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学生说:

错在哪里,帮他分析一下,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怎样改正,我

  们在做题时要注意一些什么?

  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教师要特别关注前面解题还有错的学生,争取人人过关。

  集体订正,分析错误原因。

  第12题

  学生读题后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只要学生说出的方法是有道理的,教师都要给于肯定。

  三、课堂作业

  第6页的第10、11题。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7~10页,例5、例6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二第1~3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即在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以一个数时0除外),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的性质。

  2、使学生掌握利用相应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在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这一等式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等式的性质

  、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式的性质,谁还记得?

  2、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那同学们猜想一下,如果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所得结果还会是等式吗?

  3、生自由猜想,指名说说自己的理由。

  4、那么,下面我们就通过学习来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想。

  二、教学例五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例五图,并看图填空。

  2、集体核对

  3、通过这些图和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4、接下来,请大家要课练本上任意写一个等式。

请你将这个等式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计算并观察一下,还是等式吗?

再将这个等式两边同时除以同一个数,还是等式吗?

能同时除以0吗?

  5、通过刚才的活动,你又有什么发现?

  6、引导学生初步总结等式的性质

  7、板书出示: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8、练一练第一题

  ⑴、指名读题

  ⑵、生独立填写在书上,集体核对

  ⑶、你是根据什么来填写的?

  三、教学例六

  、出示例六教学挂图,指名读题,同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例六图

  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3、根据题意怎样列出方程?

指名口答,你是怎么想的?

板书:

40X=960

  4、在计算时,方程两边都要除以几?

为什么?

  5、生独立计算,指名上黑板。

全班核对

  6、计算出X=24后,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个数是否正确?

请大家口算检验一下。

最后将例六填写完整。

  7、小结:

在刚才计算例六的过程中,我们将方程的两边都同时除以40,这是为什么?

为什么将等式两边都同时除以40,等式仍成立?

  8、试一试

  ⑴、出示X÷0.2=0.8

  ⑵、生独立解方程,指名上黑板。

师巡视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⑶、集体核对,指名口答:

你是怎样解方程的?

为什么可以这样做?

  9、练一练第二题

  ⑴、生独立解方程。

指名上黑板,师巡视。

  ⑵、集体订正。

  四、巩固练习

  、练习二第一题

  ⑴、请每位同学在小组里说一说每一题应该怎样解,指名口答。

  ⑵、生独立解方程。

指名上黑板

  ⑶、集体核对

  2、练习二第二题

  ⑴、指名读题

  ⑵、生独立填写,师巡视。

  ⑶、你在填的时候是怎样想的?

  五、课堂作业

  练习二第三题

  教后小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8~11页,例7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二第4~7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7

  、出示教学挂图,指导学生仔细观察题目,明确题意。

  2、题目中已知什么,要求什么?

这些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板书:

小军的成绩-小刚的成绩=0.06米

  3、小军的成绩我们知道吗?

不知道可以用什么来表示?

  4、接下来,请你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决这道问题。

(生独立解决,师巡视)指名上黑板。

  5、集体核对,(指算式)这道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6、计算完结果后,你是怎样检验的?

  7、这道题目还可以怎样列式?

(生小组内交流不同的算法,并说一说是根据什么数量关系计算的)

  8、小结:

刚才我们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决了问题,谁来说一说,用列方程解答时,我们是怎样列出方程的,解答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

  9、试一试

  ⑴、指名读题

  ⑵、题目的各个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指名口答后生集体填写在书上。

如有不同的可以书上补充。

  ⑶、请同学们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生独立解决,师巡视)

  ⑷、集体核对。

  0、练一练

  ⑴、引导学生明确条件和问题。

  ⑵、引导学生明确题目中已知量与未知量的相等关系,并将这个关系写在书上。

  ⑶、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并解答。

(生独立解决,师巡视,帮忙有困难的学生)

  ⑷、集体核对。

  二、巩固练习

  、练习二第4题

  ⑴、生独立读题,明确题意。

  ⑵、引导学生看图列出方程并解答。

  ⑶、集体核对。

请你说一说你是怎样列出方程的。

  ⑷、做完后你是怎样检验的?

  2、练习二第5题

  ⑴、指名读题,明确题意。

  ⑵、小组讨论每题的数量关系,全班交流。

生独立解答

  ⑶、集体核对

  3、练习二第6题

  ⑴、生独立完成,师巡视

  ⑵、小组内核对,同时交流讨论数量关系。

  ⑶、全班交流。

  三、课堂作业

  练习二第7题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页练习二8~12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熟练掌握等式的性质并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等式的性质

  、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式的性质,谁来说一说,等式有怎样的性质?

指名口答。

  2、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进行一些相应的练习巩固知识。

  二、练习二第8题

  、指名读题

  2、生独立填写在书上,集体订正。

  3、说一说,你是怎么填的。

(小组内交流)

  4、我们在解答方程时,要养成检验的习惯,也就是将算出的未知数的值再代入方程,看等式是否成立。

  三、练习二第9题

  、指名读题

  2、这道题目,已知哪些量,要求什么量?

  3、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有什么样的相等关系?

(多请几位同学说一说)

  4、生独立做在课练本上。

师巡视(注意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5、集体核对。

  四、练习二第10、11题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这两道题目的数量。

  2、生独立解决,师注意巡视,发现问题,个别辅导。

同时注意观察学生的不同做法,并通过板演在全班讨论。

  3、集体核对

  五、课堂作业

  练习二第12题

  第7课时

  整理与练习

(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页~13页“回顾与整理”“练习与应用”的1~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让学生把本单元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形成知识的体系,进一步理解本单元的重点和难点。

  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解方程的正确率和速度。

  3、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反思

  提问:

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引导学生说出:

方程、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方程: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作方程。

  等式的性质: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解方程:

求方程未知数值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学生独立思考问题:

  、举例说一说等式和方程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等式有哪些性质?

你是怎样解方程的?

  3、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你是怎样想的?

  小组内逐一交流这3个问题,有组长组织。

  全班交流。

  二、练习与应用

  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

  选3题让学生说出想的过程。

  帮有错的学生订正。

  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

  小组交流这4题的方程和解题过程,没有意见的就通过。

  全班交流:

  

(1)交流有困惑的地方。

  

(2)交流有不同意见的题目。

  4X=10

  .6X=5.6

  X+7=17

  X+110=250

  三、课堂作业

  练习与应用的第1、4题。

  第8课时

  整理与练习

(2)

  教学内容:

练习与应用的第5~7题,“探索与实践”的题目。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提高学生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让学生通过实践,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探索与实践

  出示第8题题目。

  指导学生理解题目:

“连续的3个自然数”是什么意思?

举个例子说说。

  学生独立思考这3个问题,在本子上适当记录。

  小组内交流,把困惑、疑点、不同意见的地方记录下来。

  

(1)a+b+c的和等于3b。

  

(2)3X=99

  X=33

  (3)5n=55

  n=11

  很多学生在做这道题时会感到比较困难,要让有能力的学生多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还要结合实际情况多举例来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补充:

依此类推,9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99,你能用方程算出中间的一个数是多少吗?

  解:

设中间一个数n。

  9n=99

  n=99÷9

  n=11

  第9题

  学生读懂题目意思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和同座位同学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

  全班交流:

(1)从第一个天平可看出,一个梨子的质量相当于3个苹果的质量。

  

(2)从第二个天平可看出,三个苹果的质量相当于6个桃的质量。

  (3)因此,一个李子的重量相当于6个桃子的质量。

  二、评价与反思

  组织学生先进行自我评价,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三、课堂作业

  练习与应用的第5~7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