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质地的概念与分类.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02165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1.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壤质地的概念与分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土壤质地的概念与分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土壤质地的概念与分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土壤质地的概念与分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土壤质地的概念与分类.docx

《土壤质地的概念与分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壤质地的概念与分类.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土壤质地的概念与分类.docx

土壤质地的概念与分类

壤质地是土壤物理性质之一。

指土壤中不同大小直径的矿物颗粒的组合状况。

土壤质地与土壤通气、保肥、保水状况及耕作的难易有密切关系;土壤质地状况是拟定土壤利用、管理和改良措施的重要依据。

肥沃的土壤不仅要求耕层的质地良好,还要求有良好的质地剖面。

虽然土壤质地主要决定于成土母质类型,有相对的稳定性,但耕作层的质地仍可通过耕作、施肥等活动进行调节。

基本概念

土壤质地是根据土壤的颗粒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

土壤质地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类,其类别和特点,主要是继承了成土母质的类型和特点,又受到耕作、施肥、排灌、平整土地等人为因素的影响,是土壤的一种十分稳定的自然属性,对土壤肥力有很大影响。

其中,砂土抗

旱能力弱,易漏水漏肥,因此土壤养分少,加之缺少粘粒和有机质,故保肥性能弱,速效肥料易随雨水和灌溉水流失,而且施用速效肥料效猛而不稳长,因此,砂土上要强调增施有机肥,适时追肥,并掌握勤浇薄施的原则;粘土含土壤养分丰富,而且有机质含量较高,因此,大多土壤养分不易被雨水和灌溉水淋失,故保肥性能好,但由于遇雨或灌溉时,往往水分在土体中难以下渗而导致排水困难,影响农作物根系的生长,阻碍了根系对土壤养分的吸收。

对此类土壤,在生产上要注意开沟排水,降低地下水位,以避免或减轻涝害,并选择在适宜的土壤含水条件下精耕细作,以改善土壤结构性和耕性,以促进土壤养分的释放;壤土兼有砂土和粘土的优点,是较理想的土壤,其耕性优良,适种的农作物种类多。

1、 单粒:

相对稳定的土壤矿物质的基本颗粒,不包括有机质单粒;

2、 复粒(团聚体):

由若干单粒团聚而成的次生颗粒为复粒或团聚体。

3、 粒级:

按一定的直径范围,将土划分为若干组土壤中单粒的直径是一个连续的变量,只是为了测定和划分的方便,进行了人为分组。

土壤中颗粒的大小不同,成分和性质各异;根据土粒的特性并按其粒径大小划分为若干组,使同一组土粒的成分和性质基本一致,组间则的差异较明显。

土粒的成分和性质的变化是渐变的。

4、 土壤的机械组成:

又叫土壤的颗粒组成,土壤中各种粒级所占的重量百分比。

5、 土壤质地:

将土壤的颗粒组成区分为几种不同的组合,并给每个组合一定的名称,这种分类命名称为土壤质地。

如:

砂土、砂壤土、轻壤土、中壤土、重壤土、粘土等。

划分标准

中国土粒分级主要有2个:

1、 前苏联卡庆斯基制土粒分级(简明系统)

将0.01mm作为划分的界限,直径1——0.01mm的颗粒,称为物理性砂粒;而<0.01mm的颗粒,称为物理性粘粒。

常见的几种分级机制

2、 科研中常用的分级标准是:

这个标准是1995年制定的。

共8级:

2〜1mm极粗砂;1〜0.5mm粗砂;

0.5〜0.25mm中砂;0.25〜0.10mm细砂;0.10〜0.05mm极细砂;

0.05-0.02mm粗粉粒;

0.02-0.002mm细粉粒;小于0.002mm粘粒。

土壤颗粒组成中,〉2mm的五砾超过1%的土壤,根据石砾含量分别定为砾质土或砾石土。

砾质土在描述土壤质地时,在质地名称前冠以某确立质土字样,如砾质砂土、少砾质砂土等。

少砾质土砾石含量1~5%;中砾质土砾石含量5~10%;多砾质土砾石含量10~30%。

砾石土。

当土壤中砾石含量超过30%以上者,按规定,不再记载细粒部分的名称,只注明是某砾石土。

其分级标准为:

砾石含量30~50%者为轻砾石土;50~70%者为中砾石土;70%以上者为重砾石土。

考试到砾石中所夹细粒部分物质情况各异,在生产上反应亦大不一样,因此,在室内测试时,仍将细粒部分的颗粒组成分别进行了测定,在总的质地命名时仍命名为某砾石土,但在括号内则注明细粒部分的质地名称。

如某土壤〉2mm的砾石含量为65%,细粒部分的质地为壤质粘土,最后命名时,则定为中砾石土(壤质粘土)等。

质地分类

国际三级制

根据砂粒(2—0.02mm)、粉砂粒据.02mm—0.002mm)和粘粒(〈0.002mm)的含量确定,用三角坐标图。

简明系统二级制

根据物理性粘粒的数量确定。

考虑到土壤条件对物理性质的影响,对不同土类定下不同的质地分类标准。

在中国较常用。

中国土壤质地分类系统

结合中国土壤的特点,在农业生产中主要采用前苏联的卡庆斯基的质地分类。

对石砾含量较高的土壤制定了石砾性土壤质地分类标准。

将砾质土壤分为无砾质、少砾质和多砾质三级,可在土壤质地前冠以少砾质或多砾质的名称。

测定方法

砂土:

能见到或感觉到单个砂粒。

干时抓在手中,稍松开后即散落;湿时可捏成团,但一碰即散。

砂壤土:

干时手握成团,但极易散落;润时握成团后,用手小心拿不会散开。

壤土:

干时手握成团,用手小心拿不会散开;润时手握成团后,一般性触动不至散开。

粉壤土:

干时成块,但易弄碎;湿时成团或为塑性胶泥。

湿时以拇指与食指撮捻不成条,呈断裂状。

粘壤土:

湿土可用拇指与食指撮捻成条,但往往受不住自身重量。

粘土:

干时常为坚硬的土块,润时极可塑。

通常有粘着性,手指间撮捻成长的可塑土条。

不同的质地区分

一、 砂质土(砂粒50%)

砂质土的主要肥力特征为蓄水力弱、养分含量少,保肥能力差、土温变化快,但通气性、透水性好,易耕作。

由于砂质土壤含砂粒较多,粘粒少,颗粒间空隙比较大,所以蓄水力弱,抗旱能力差。

砂质土本身所含养料比较贫乏,由于缺乏粘粒(无机胶体)和0M(有机质胶体),保肥性差;通气性、透水性较好,有利于好气性微生物的活动,0M分解快,肥效快、猛而不稳,前劲大后劲不足。

砂质土壤因含水量少,热容量较小,所以昼夜温差变化大,土温变化快,这对于某些作物生长不利,但有利于碳水化合物的累积。

砂质土适宜种植耐旱、耐瘠、生育期短、早熟的作物。

化肥施用少量多次,后期勤追肥;多施未腐熟有机肥;勤浇水。

二、 粘质土(粘粒30%)

粘质土的主要肥力特征为保水、保肥性好,养分含量丰富,土温比较稳定,但通气性、透水性差,耕作比较困难(干时坚硬,湿时粘粒,故要在一定的含水量条件下耕作较好)。

由于粘质土壤含粘粒较多,颗粒细小,孔隙间毛管作用发达,能保存大量的水分,但是水分损失快,保水抗旱能力差。

粘质土壤含粘粒较多,一方面粘粒本身所含养分丰富,另一方面粘粒的胶体特性突出,保肥性好。

粘质土壤由于蓄水量大,热容量也较大,所以昼夜温差变化小,土温变化慢,这有利于植物生长。

粘质土壤由于土壤颗粒较细,颗粒间空隙小,大孔稀少,所以通气性、透水性差,不利于好气性微生物的活动,0M分解比较慢,有利于土壤0M的累积,所以粘质土壤0M的含量一般比砂质土壤高,肥效慢、稳而且持久。

化肥一次用量可适当增加,前期追施速效化肥;有机肥宜用腐熟度高的;湿时排水,干旱勤浇水,还可压面堵塞毛管孔隙。

改良办法

不良土壤质地的缺点

粘质土:

粘重紧实、通透性差,早春土温不易升高,称“冷性土”。

早春不利于播种出苗,在起苗时容易断根。

砂质土:

养分含量低,保肥性差,在炎热季节可导致幼苗“灼伤”、

失水,肥料浓度过高易“烧苗”O

渣砾质土壤也有严重的土壤肥力缺陷。

粘重土壤的改良

1、 掺沙子或砂土,是最根本方法。

改良前,应先测定土壤的机械组成,计算掺沙(砂)量。

河沙(0.5 0.1

毫米)最好。

风积沙,应去除>2毫米的部分。

海岸沙,应将盐分洗掉。

2、 翻砂压淤。

在冲积母质中,粘土层的下面有砂土层(腰砂),可采用深翻措施。

3、 施用膨化岩石类。

珍珠岩、膨化页岩、也备陶粒、浮五、硅藻土等。

在草坪建植中,不要用粉煤灰或炉渣(碱性)。

4、施有机肥。

施C/N高的有机物料时,应配合氮肥的使用。

砂质土壤的改良

1、 掺入粘土、河泥、塘泥等。

2、 翻淤压砂。

3、 施用腐熟的细质有机肥、泥炭。

4、 翻压绿肥。

殖砾质土壤的改良

1、 对耐旱的树木、灌木,渣砾含量〈30%时,可以不改良。

2、 栽花、种草时,大的渣砾应尽量挖走。

必要时要过筛,去除渣砾。

3、 渣砾过多如超过50%时,植物无法生长,应掺土或采用换土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