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空气占据空间吗 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034067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空气占据空间吗 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空气占据空间吗 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空气占据空间吗 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空气占据空间吗 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空气占据空间吗 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空气占据空间吗 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空气占据空间吗 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空气占据空间吗 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空气占据空间吗 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空气占据空间吗 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空气占据空间吗 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空气占据空间吗 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空气占据空间吗 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空气占据空间吗 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空气占据空间吗 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

虽然看不到你,

也摸不着你,

可你自由自在的,

在世界每个角落嬉戏。

你呀,总是这么调皮。

植物说,有了你,

我们才能茁壮成长;

动物说,没有你,

我们就会停止呼吸。

你呀,就是这么神奇。

2.学生自由读一读这首小诗,并猜一猜这首小诗写的是什么事物?

有什么特点?

全班交流:

这首小诗写的是空气,空气看不见、摸不着,有调皮、神奇的特点。

3.教师引导:

同学们,在二年级的时候,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周围存在着空气,空气具有看不见,摸不着的特点,其实空气还有许多特点。

4.这个单元我们来进一步研究空气,来认识更多的有关空气的特点。

板书课题:

第一单元认识空气

二、课前小研究

1.教师出示一盒满满的粉笔,问:

同学们,老师手里的这盒粉笔,已经是满满的了,老师想问大家一下,还能往盒子里放进粉笔吗?

为什么?

说一说你的理由。

预测:

大多数同学的观点是不能放了,因为粉笔盒已经被放满了,没有地方再放粉笔了。

2.教师再出示一杯满满的水,问学生:

还能往水杯里倒水吗?

大多数同学的观点是不能,因为杯子里的水已经满了,再倒就漫出来了。

教师引导:

同学们,粉笔盒满了,就不能再放粉笔了,水杯里的水满了,就不能再加水了。

粉笔盒和水杯都是有一定的空间的,而粉笔盒和水都是占据空间的,当这个空间被占满了,就不能再往里面放东西了。

3.水和粉笔,都是占据空间的,那么,大家想过没有,我们周围的空气占据空间吗?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话题。

板书:

1、空气占据空间吗

三、研究空气是否占据空间

我们想要研究空气是否占据空间,就先动手做几个小实验。

1.实验一:

水会漏下去吗?

出示实验操作图和实验步骤,学生看一看,读一读,了解实验的材料、方法及注意点。

实验材料:

漏斗、小口瓶、橡皮泥、烧杯、水等等。

实验方法:

将漏斗插入小口瓶中,用橡皮泥封住瓶口,然后快速向漏斗里倒水。

实验注意点:

(1)要用橡皮泥封住瓶口,不能有一丝缝隙。

(2)倒水的速度要快。

(3)同学之间要互相合作,实验中要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同学们,在做实验之前,我们先来猜测一下,水会漏下去吗?

学生进行猜测,将猜测的结果填写在活动手册上面。

学生分小组实验,教师巡视,相机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实验操作,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交流实验的结果:

水不会漏下去。

引导学生将实验的结果填写在活动手册中。

同学们,假如我们把封住瓶口的橡皮泥拿掉,再做这个实验,水会漏下去吗?

请大家动手做一做。

学生把封住瓶口的橡皮泥拿掉,再动手做一做这个实验,看一看实验的结果,然后全班交流讨论。

2.实验二:

纸团会不会湿?

出示实验操作图及实验方法,学生读一读,了解实验的材料、方法及实验操作要求。

全班交流,教师强调水杯要垂直入水,不能倾斜。

同学们,在做实验之前,我们还是像上一个实验那样,来预测一下,纸团会不会湿。

学生预测实验结果,并将预测结果填写在活动手册上。

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操作,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教师巡视,相机指导学生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

纸团不会湿。

并将实验结果填写在活动手册上。

同学们,假如我们在实验过程中,纸杯不是垂直入水,而是倾斜入水,结果会怎样呢?

学生动手操作,然后汇报实验结果:

倾斜水杯入水,纸团就会湿掉。

3.实验三:

气球吹得大吗?

用以上教学步骤进行实验,然后交流实验的结果。

假如把塑料瓶钻一个洞,气球还能吹的大吗?

学生进行操作实验,然后汇报结果。

4.实验交流总结

同学们,刚刚我们做了三个小实验,按照书上要求的实验方法去做,我们发现水会漏下去吗?

(学生答:

不会)纸团会湿吗?

不会)气球吹得大吗?

吹不大)不过,当我们去掉橡皮泥再倒水,水会漏下去吗?

会)当我们倾斜水杯入水,水杯里的纸团会湿吗?

会)当我们把塑料瓶钻一个洞,气球还能吹的大吗?

吹得大)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全班进行交流讨论:

这是因为空气占据空间。

第一个实验中的塑料瓶里面盛了满满的空气,水就漏不下去了。

第二个实验中,水杯里盛有满满的空气,因此,即使把水杯放入水中,水杯里的纸团也不会湿。

第3个实验中,因为塑料瓶中有空气,空气占据空间,所以气球是吹不大的。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空气占据空间。

教师板书,并引导学生填好活动手册中的我的结论。

四、空气能被压缩吗

1.教师引导:

空气都占据一定的空间,那么空气可以被压缩吗?

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2.实验:

挤压注射器里的空气。

出示课本中的实验操作图及实验步骤。

学生看一看操作图,并读一读实验步骤,了解实验的材料、方法以及注意点。

全班交流

注射器、橡皮、小泡沫。

教师特别引导学生注意实验中的注意点。

在推、拉注射器的活塞时,不要用力过大,把活塞完全拉出来。

用针筒口顶住橡皮推、拉活塞的时候,要记下活塞的位置。

推拉活塞的过程中,活塞扣都要顶住橡皮。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针筒中的小泡沫发生了什么变化,还要注意手的感觉。

这个实验可以重复多做几次。

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实验情况,并相机纠正学生操作不当的动作。

3.交流实验的结果。

针筒中的小泡沫有什么变化没有?

(泡沫被挤压)

在用手推拉活塞的过程中,有什么感觉?

推拉活塞要很用力才行,推的时候感觉很吃力,推不下去,有弹性。

拉的时候也是这样。

教师讲解: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因为像粉笔、水一样,空气也占据一定的空间,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

4.空气压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空气压缩在我们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请大家阅读课本中的一些例子。

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出示这些图片,引导学生说一说:

充气城堡、射钉枪、足球、喷水壶、轮胎、充气床垫。

引导学生挑选自己熟悉的,说一说这些东西在使用时有什么感觉?

比如说充气城堡、自行车、充气床垫、篮球、足球等等。

教师总结:

是的,这些东西在使用时,给人的感觉就是很有弹性,这种很有弹性的感觉,就是空气被压缩的结果。

其实压缩空气在生产生活中还有很广泛的运用。

学生举一举压缩空气在生产生活中运用的例子。

教师相机出示:

商场门口充气门柱广告、大型充气玩具、气枪、喷雾器、公共汽车门、水火箭等等。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研究了空气占据空间吗?

通过研究,我们知道了,空气跟粉笔、水一样,也占据一定的空间,同时空气还可以被压缩,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压缩空气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六、课后作业

1.观察周围的生活,看一看还可以从哪些地方看出空气是占据空间的。

2.观察生活中压缩空气运用的例子。

 

板书

设计

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

1、空气占据空间吗空气可以被压缩

运用广泛

11、把盐放到水里教案教学设计

11、把盐放到水里

1.探究影响盐等物质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初步学习对比实验的方法。

2.测量100毫升水中能溶解多少克盐或糖,根据实验结果归纳出与溶解度有关的结论。

3.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出水中的不溶解物质;

用蒸发的方法,分离水中的溶解物质。

通过水溶解盐或糖的对比实验,探究影响盐和糖等物质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

通过实验得出影响盐等物质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

学习用不同的方法分离水中的溶解物质和不溶解物质。

多媒体课件、沙子、水、烧杯、盐、糖、玻璃棒、镊子、滤纸、黑色硬纸、小石子、棉球、脱脂棉、矿泉水瓶等等。

观察生活中糖和盐在水中的溶解情况,思考盐和糖的溶解与什么因素有关。

同学们,你们看过爸爸妈妈炒菜吗?

在炒菜的时候,我们都要在菜里面加一点盐,最后盐到哪里去了呢?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溶解这个话题。

11.把盐放到水里

二、认识水的溶解

什么是溶解呢?

下面先请大家来做一个实验。

出示实验材料:

两个烧杯存放同样多的水、沙子、食盐、一根玻璃棒。

实验方法及步骤:

把沙子、盐分别放入两杯冷水中,并用玻璃棒搅拌,看看有什么现象发生。

学生动手实验,边实验边观察现象。

全班交流,说一说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

教师小结:

是的,正如大家看到的那样,沙子放在水中还是沙子,没有发生变化,而盐放入水中,过一会儿就不见了。

那是因为盐溶解在水中了,而沙子不会溶解。

生活中,还有什么像盐一样会溶解在水中的?

(糖、味精等等。

三、探究影响盐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

有的时候,我们发现盐在水中溶解的非常快,可有的时候我们却发现盐溶解的非常慢。

那么,盐在水中溶解的快和慢,跟什么因素有关呢?

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预测:

与温度在关,温度越高,溶解越快,温度越低,溶解越慢。

与搅拌有关,用玻璃棒搅拌,溶解的就快一些,不用玻璃棒搅拌,溶解的就慢一些。

与盐的颗粒大小有关,颗粒大的盐溶解的慢,颗粒小的盐溶解的快。

与水的多少有关,同样多的盐,水越多,溶解的越快,水越少,溶解的越慢。

那么大家的预测究竟对不对呢?

下面我们用实验来验证大家的想法。

教师指导学生以“食盐溶解速度的快慢与温度有关”这一假设为例,进行对比实验。

两杯体积相同的冷水和热水、玻璃棒、盐。

讲解实验方法:

准备两杯体积相同的冷水和热水。

同时往两杯水中放同样多的盐。

同时用玻璃棒,用同样的速度搅拌。

认真观察,比较哪个杯子里的盐溶解的快,哪个杯子里的盐溶解的慢。

讨论:

为什么要用相同体积的水和相同质量的盐?

可不可以一个杯子里的水多一点,一个杯子里的水少一点,或者一个杯子里的盐多一些,一个杯子里的盐少一些。

教师引导学生弄明白,只有控制好这些量的相同,才能比较出盐溶解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学生分小组进行对比实验,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实验情况,提醒按照步骤进行实验,并注意观察实验的现象,填写好实验记录单,另外实验中还要注意安全。

全班交流,各小组代表说一说,本小组的实验过程以及实验的结论,展示本小组的实验记录单。

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盐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水的温度有直接的关系,水的温度越高,溶解的越快,水的温度越低,溶解的越慢。

引导学生按照这个实验的方法及步骤再做一做其它实验,探究盐的溶解还与什么因素有关。

学生完善好自己的实验报告单。

四、测量100毫升水中能溶解多少克盐

刚刚我们探究了盐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那么100毫升的水究竟能溶解多少克盐呢?

下面我们来继续做实验。

引导学生预测:

100毫升的水,究竟能溶解多少克盐?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预测,并把预测的结果记录下来。

出示课本上的实验操作图及实验步骤方法和文字说明,引导学生看一看,读一读,了解本次实验的材料、方法步骤及注意点。

全班交流实验中的注意点:

在实验中我们要怎样加盐?

每次放多少盐?

什么时候才能停止放盐?

到最后怎样计算结果?

教师引导并特别强调:

每次加盐,都要加相同质量的盐,便于计算。

每次加盐,要搅拌到盐完全溶解后,再次加盐。

当盐溶解得很慢的时候,要一点一点的加,建议一次只加一克盐,当年无法溶解的时候,就要停止加盐。

计算结果的时候,注意当盐无法再溶解的时候所加的那一勺盐不能计算在内。

学生根据实验要求,开始实验,教师巡视,了解实验情况,并相机指导、纠正学生实验中的不当操作。

全班交流,各小组汇报实验情况及实验的结果。

教师在学生汇报实验结果的时候,就是要告诉同学们,因为有各种各样因素的不同,因此实验结果不可能完全一样,存在一点差异是正常的。

教师继续引导:

100克的水中,能溶解36克左右的食盐,那么100克水中,能溶解多少糖呢?

下面我们同样也来做一做实验。

学生动手进行实验,看一看100克水能溶解多少克糖。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实验情况,并相机指导。

全班交流,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小结:

一般情况下,白糖的溶解度大约为208克,也就是说,100毫升水在常温下,能溶解约208克白糖,这个数字远远超过了盐的溶解度。

老师刚刚看了你们做实验之后的杯子,发现有的小组杯子底部,还有很多的盐和糖没有溶解。

这些沉在杯底无法溶解的盐和糖,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让他们继续溶解呢?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相应的办法。

预设:

给水加热,用玻璃棒搅拌,再加水等等方法。

老师组织学生用来验证自己的方法是否有效。

实验之后学生交流,说一说自己采用哪种方法进行验证的,实验的结果怎样。

是的,要想让杯子里的盐和糖继续溶解,我们可以采用加热、搅拌或者加水的方法。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盐的溶解,知道100克的水在常温下可以溶解大概36克左右的盐,而100克的水可以溶解大概208克左右的糖,这说明糖的溶解度要比水的溶解度高得多。

同时我们还通过实验知道了,影响盐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主要有温度高低、水的多少、是否搅拌等等。

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把我们上课的实验再做一做,进一步探究盐和糖的溶解。

11、把盐放到水里

影响盐、糖等物质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

温度、水的多少等等

过滤法——分离出水中的不溶解物质

蒸发法——分离出水中的溶解物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