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115师暨山东军区历史概要29.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039523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4.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路军115师暨山东军区历史概要29.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八路军115师暨山东军区历史概要29.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八路军115师暨山东军区历史概要29.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八路军115师暨山东军区历史概要29.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八路军115师暨山东军区历史概要29.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八路军115师暨山东军区历史概要29.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八路军115师暨山东军区历史概要29.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八路军115师暨山东军区历史概要29.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八路军115师暨山东军区历史概要29.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八路军115师暨山东军区历史概要29.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八路军115师暨山东军区历史概要29.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八路军115师暨山东军区历史概要29.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八路军115师暨山东军区历史概要29.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八路军115师暨山东军区历史概要29.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八路军115师暨山东军区历史概要29.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八路军115师暨山东军区历史概要29.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八路军115师暨山东军区历史概要29.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八路军115师暨山东军区历史概要29.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八路军115师暨山东军区历史概要29.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八路军115师暨山东军区历史概要29.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路军115师暨山东军区历史概要29.docx

《八路军115师暨山东军区历史概要2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路军115师暨山东军区历史概要29.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路军115师暨山东军区历史概要29.docx

八路军115师暨山东军区历史概要29

 

八路军115师暨山东军区历史概要

 

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管理处编制

二0一0年三月

 

八路军115师,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三大主力师之一。

她的前身——中国工农红军有着光荣的历史,辉煌的业绩,在创建和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及长征途中,成为一支能征善战的劲旅。

抗日战争时期,115师转战山西,出师华北,挥戈齐鲁,逐鹿中原,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这支英雄的部队,成为东北、华东、中原、华北野战军的重要力量,为解放全中国、建立新中国立下了赫赫战功,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

一、共纾国难红军改编为八路军

(一)井冈山走来的红军

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发动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反动派的第一枪。

1927年9月9日,毛泽东在湘赣边领导发动了著名秋收起义。

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部到达井冈山创造根据地,后与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部队会师,共同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会师后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路军、红1军团、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中央红军)。

1930年11月至1934年9月,蒋介石对中央苏区连续发动了五次围剿,中央红军粉碎了敌人的四次围剿。

在第五次反围剿中遭到严重损失,红军于1934年10月被迫开始长征。

中央红军历尽艰难,于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吴起镇,胜利结束了长征。

(二)红军改编为八路军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由此揭开了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序幕。

中共中央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伟大旗帜,积极推进国共合作。

在全国人民一致抗日的声浪中,国民党政府同意将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后改为十八集团军。

1937年8月25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决定将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辖115、120、129三个师。

八路军115师主要由红一军团、红十五军团和陕南红军74师改编组成,辖343、344旅、独立团、教导队和四个直属营等,共1.55万人。

115师师长:

林彪副师长:

聂荣臻政训处主任:

罗荣桓

著名的三杨,杨得志685团团长,杨成武独立团团长,杨勇686团副团长(10月任政委)出自115师。

二、出师华北首战扬名威

1937年8月,115师率先奔赴抗日前线,在三晋大地上纵横驰骋,连战连捷,打的日军闻风丧胆,由此,铁壁雄师扬名海内外。

(一)出师华北

1937年8月21日,115师在陕西省三原县云阳镇举行开赴华北抗日誓师大会。

8月22日,115师率先奔赴山西抗日前线。

1.平型关战斗

1937年9月,115师利用有利地形,发起平型关战斗,首战告捷,歼敌1000余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

此役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首次重大胜利,蒋介石发点嘉奖。

由此,115师扬名海内外。

同时,打破了日军所谓战胜的神话,增强了中国人民抗战到底的信心。

平型关战斗以后,115师又乘胜收复了繁峙、灵丘、涞源、广灵等县城,扩大了战斗成果。

2.广阳战斗

1937年11月4日,115师343旅在广阳设伏,歼灭大批敌人。

此役是继平型关战斗以后取得的第二个大的胜利的战役。

(二)开辟新天地

1.开辟冀西根据地

在平型关战斗前夕,罗荣桓即率115师政治部、教导大队、骑兵营等部到达冀西阜平等地发动群众开辟根据地,经过两个月的努力,建立了最早的抗日民主政权,为创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打下了基础。

2.开辟晋西南根据地

1937年11月,罗荣桓率部进驻晋西南地区开辟根据地,在较短时间内扩军3000多人。

组建了115师补充团(邓克明任团长、符竹庭任政委)与115师第5支队(曾国华任支队长、王叙坤任政委)。

(三)连战连捷

1.午城、井沟战斗

1938年3月14日至19日,115师343旅发起午城、井沟战斗,歼敌1000余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

2.粉碎日军九路围攻

1938年4月,日军调集三万多兵力,分九路围攻八路军总部驻地晋东南抗日根据地,115师344旅与129师密切配合,历时20多天,歼敌4000多人,收复县城18座,粉碎了日军“九路围攻”。

3.汾离公路“三战三捷”

1938年9月,罗荣桓、陈光指挥115师343旅在汾离公路薛公岭、油坊坪和王家池发起战斗,取得了三战三捷的辉煌战果。

(四)115师分家

1.“五台山分家”

1937年10月27日,中央军委决定115师副师长聂荣臻在五台山率115师独立团(团长杨成武)等部,创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成立晋察冀军区,聂荣臻任司令员兼政委,直属八路军总部指挥。

这是115师第一次分家,史称“五台山分家”。

2.115师第二次大分家

1940年2月6日,中央决定以八路军115师344旅为基础创建八路军第二纵队,左权兼任司令员,黄克诚任政委,归八路军总部指挥。

这是115师第二次大分家。

三、挺进山东创建根据地

山东,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历为兵家必争之地。

山东,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是中共党组织创建最早的地区之一。

抗战爆发后,中共山东党组织领导广大军民拿起刀枪,举行起义,建立了土生土长的抗日武装—八路军山东纵队。

但由于敌我力量悬殊,缺乏主力部队支撑,在巩固和发展抗日根据地过程中困难越来越大,形势越来越严峻,急需派主力部队到山东支持抗战事业。

为此,中央作出“派兵去山东”的重大决策。

从此,八路军115师陆续到达山东,在齐鲁大地上与山东军民同呼吸,共患难,抗敌寇,建伟业,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一)抗日烽火燃齐鲁

抗战爆发后,国民党跑了,共产党来了。

中共山东省委迅速派出大批共产党员到各地恢复组织,发动群众,领导人民拿起刀枪,与敌斗争,很快发动了冀鲁边、天福山、黑铁山、徂徕山等十几起抗日武装起义,抗日的烽火在齐鲁大地燃起,这些起义武装成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的基础力量。

1938年12月27日,中共山东分局在沂水王庄将山东各地的抗日武装力量2.45万人,统一整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组建了统一指挥的游击兵团,这支土生土长的武装力量,在中国革命史上书写了辉煌的历史。

山东纵队成立以后,从1939年2月至1942年2月,先后进行了五次整军,加强了山东纵队的正规化建设。

(二)铁流东进建伟业

1938年4月,中共山东省委书记黎玉到延安汇报工作,请求中央派干部和一个主力团到山东加强抗日力量。

毛泽东表示,看来还要多派一些。

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中央做出了“派兵去山东”的决策,从此八路军115师主力陆续开赴山东,史称“铁流东进”。

1.萧华率部入鲁

1938年6月115师第五支队和129师津浦支队,到达鲁北冀鲁边区,1938年9月27日,肖华率部到达冀鲁边乐陵城,统一将冀鲁边的部队整编为115师东进抗日纵队,下辖三个支队。

2.彭明治率部入鲁

1938年12月27日,由115师343旅685团组成的八路军苏鲁豫支队,在彭明治、吴文玉(吴法宪)、梁兴初等率领下,到达山东微山湖西的丰县。

3.杨得志率部入鲁

1938年12月,115师344旅687团和688团各一部,到达鲁西南地区。

1939年3月,与344旅代旅长杨得志率部入鲁的部队合编为冀鲁豫支队,开辟了冀鲁豫根据地。

4.罗荣桓、陈光率部入鲁

115师代师长陈光、政委罗荣桓率师部及686团等部,以东进支队名义,于1939年3月1日越过黄河,到达鲁西郓城地区。

5.陈士榘率部入鲁

1940年5月,陈士榘率115师独立支队由山西进入山东,10月到达鲁南与师部会合。

(三)鲁西根据地形成

1.樊坝战斗

1939年3月3日,杨勇率115师686团发起樊坝战斗,全歼伪军1个团,取得了进入山东后的首战胜利。

2.草桥阅兵

1939年3月8日,115师骑兵连智取草桥伪据点,俘伪军一个中队。

3.陆房战斗

1939年5月初,日军纠集8000余人,分9路向泰西根据地扑来,在极端不利的情况下,代师长陈光指挥部队在陆房连续击退了日军轮番进攻。

共毙伤日军1300余人。

这是115师入鲁后,一次以少胜多的典范战例。

4.梁山战斗

1939年8月1日至2日,115师发起梁山战斗,创造了敌我兵力相等、我军装备处于劣势的条件下,全歼日军一个大队的范例。

5.加强泰西根据地建设

115师到达泰西,一边加强军事斗争,一边加强根据地建设。

罗荣桓率领机关人员与当地党委一起不失时机的开展了建党、建军、建政工作,为巩固和发展泰西根据地起到了重要作用。

1939年3月12日,罗荣桓在东平县夏榭村召开了干部会议,提出了依山傍湖创建根据地的设想。

1939年3月20日,115师、鲁西区党委、鲁西北地委、泰西地委在常庄召开会议,罗荣桓传达了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并提出了加强建党、建军、建政的工作要求。

1939年春,经中共北方局批准,115师师部与中共鲁西区委联合组成鲁西军政委员会,罗荣桓任书记,统一领导鲁西地区的抗战工作。

6.制止湖西肃托事件

1939年8月,发生了湖西“肃托”事件,大批干部被捕被杀,罗荣桓闻讯后迅速赶到湖西,果断制止了湖西“肃托”事件,避免了革命再度损失。

“肃托”事件,是山东党的历史上一次大的教训。

四、浴血奋战旌旗遍沂蒙

根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的战略部署,115师师部及主力一部继续东进沂蒙山区,在地方党政军民的密切配合下,克服困难,浴血奋战,巩固发展了鲁南、鲁中和滨海抗日根据地,使八百里沂蒙到处飘扬着抗日的旗帜。

(一)创建鲁南抗日根据地

1939年春,罗荣桓提出了建立以抱犊崮为中心的鲁南抗日根据地的战略设想。

5月下旬,王秉璋、黄励率部以东进支队的名义,作为先头部队进入费县,随后转入抱犊崮山区。

10月,115师主力陆续到达鲁南。

1939年10月1日,经中共山东分局批准,八路军山东纵队苏鲁支队,归115师指挥。

张光中任支队长,彭嘉庆任政委。

1939年11月18日,115师参谋处长王秉璋率部攻占了鲁南兵站马头。

1940年1月26日,又克郯城,并宣布成立了郯城县抗日民主政府。

郯码战斗后,115师攻取峄县,成立了中共峄县工委和峄县抗日民主政府,由115师民运部长潘振武担任峄县工委书记和县长。

1939年11月,115师发起孔庄战斗,消灭了反动地主武装杜若堂部。

1939年12月,115师将活动在峄县运河南北两岸的部队进行整编,成立115师运河支队。

孙伯龙任支队长,朱道南任政委。

1940年2月,鲁南铁道游击队正式成立,归115师苏鲁支队指挥,洪振海任队长,杜季伟任指导员。

罗荣桓到达鲁南以后,积极开展统战工作。

1940年2月,国民党第10军团暂编第6师孔昭同所属部队参加八路军,被改编为115师曲泗邹滕费游击支队,孔昭同任司令员。

1940年3月22日,万春圃将其武装改编为115师临郯费峄边联支队,万春圃任支队长,于化琪任政治委员。

1940年5月4日,115师686团(欠第三营)、东纵第6支队第7团,改编为鲁南支队,张仁初任支队长,刘西元任政委。

1940年2月14日至3月21日,115师发起了三打白彦战斗,为鲁南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和巩固创造了有利条件。

1940年7月,115师苏鲁豫支队南下河南商丘地区及皖东北地区支援新四军,开辟苏皖、豫皖边区。

黄克诚率八路军第2纵队344旅、新编第2旅等部队1.2万人由鲁西南下安徽支援新四军。

在115师一部南下之前,1940年6月,山东纵队八路军苏皖纵队司令员江华,率陇海南进支队(司令员钟辉、政委韦国清),南下苏皖边区开辟根据地。

115师自1939年进入鲁南以后,建立了以抱犊崮为中心的鲁南根据地。

1940年5月,中共鲁南区委和专员公署成立,赵镈任书记,于化琪任专员。

桃峪会议

1940年9月16日至10月初,115师在天宝山桃峪村召开了为期3周的高级干部会议。

这是115师入鲁以后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

桃峪会议上,罗荣桓精辟地提出了“争、插、挤、打、统、反”

开展游击战争的六字方针。

在桃峪会议上,罗荣桓发出建设铁的模范党军的号召,制订了铁的模范党军的五项条件。

在桃峪会议上,根据八路军总部第四期整军训令,115师还对部队进行整编。

辖6个教导旅,共18个团,计7万余人。

八路军115师入鲁以后,与八路军山东纵队并肩作战,巩固和发展了山东抗日根据地。

到1939年秋,山东纵队发展了鲁中、清河、胶东、鲁东南、苏皖边抗日根据地。

到1940年底,八路军115师发展了冀鲁边、鲁西、泰西、鲁西北、湖西、鲁南抗日根据地。

(二)巩固鲁中抗日根据地

八路军第一纵队成立

为了统一指挥山东和苏北境内八路军各部队,1939年夏,八路军总部决定,八路军第一纵队正式成立,徐向前任司令员,朱瑞任政委。

山东抗日根据地严重困难的出现

抗日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以后,日军加紧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进攻,特别是进入1941年以后,连续推行“治安强化运动”,采取“分进合击”、“铁壁合围”和“拉网合围”战术,扫荡、蚕食根据地。

山东连年出现自然灾害,国民党掀起新的反共高潮,我军面临着敌伪顽的进攻和夹击。

从1941年至1943年初,是山东抗日根据地最困难的时期。

1939年至1940年日军在山东“扫荡”情况

万人以上“扫荡”

2次

千人以上“扫荡”

25次

建立伪政权

103次

修建封锁路

5000公里

修建据点

2500个

1941年至1942年日军在山东“扫荡”情况

万人以上“扫荡”

9次

千人以上“扫荡”

70次

修建路封锁路

7000公里

修建封锁沟、墙

4000公里

据点

3700个

抗日根据地比40年缩小

1/3

八路军人数比40年减员

1/4

抗日根据地人口比40年减少

37.5%

1940年至1942年日伪军增兵情况

兵力

1940年

1942年

日军

3.6万

4.7万

伪军

8万

10万

在日军加紧“扫荡”、“蚕食”、“封锁”的同时,国民党顽固派趁机反共,特别是皖南事变以后,掀起了第二次反共高潮,山东是顽固派猖狂进攻的重点地区之一。

1941年11月5日黄昏,115师、山东分局领导机关及直属单位在沂南县留田被11路2万余日伪军包围。

在罗荣桓的指挥下胜利突围。

留田突围后,日军加紧对沂蒙山区的“扫荡”,11月8日至9日,日伪军合围芦山、孟良崮等地,鲁中军区司令员刘海涛壮烈牺牲。

11月12日起,日军对蒙山区进行“清剿”,仅马牧池村被纵火三次,村内房舍化为灰烬。

11月30日,山东党政军领导机关、抗大一分校校部和地方干部群众在大青山遭日军铁桶阵围攻,经一天激战,1万多军民及115师司令部机关突出重围。

但这次突围损失惨重。

省战工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陈明、国际友人汉斯·希伯、省妇委会负责人陈若克、姊妹剧团团长辛锐等壮烈牺牲。

12月11日,在沂南田家北村突围战中,山东纵队宣传部长刘子超等40人牺牲。

在对沂蒙山区扫荡的同时,日军对滨海区进行扫荡,1941年12月11日至12日,1800多日伪军分路对莒南县马亓山区扫荡,十几个村庄全部烧毁。

1942年10月17日,日伪军5000多人分数路包围莱芜北山区茶叶口一带。

突围中泰山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汪洋等200余人牺牲。

1942年11月21日,日伪军8000余人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分11路向沂水的对崮峪地区进行合围,黎玉、王建安、江华指挥鲁中部队英勇抗击。

省战工会秘书长李竹如以身殉国,黎玉负伤。

严雨霖率特务营500余人激战,弹尽粮绝,仅剩八人跳崖生还。

壮烈马鞍山

1942年11月9日,日军在对沂蒙山区的大“扫荡”中。

1000多日伪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团团包围了对地处益临博莱一带的马鞍山。

在这里养伤的鲁中军区第二团副团长王凤麟及军队、地方部分伤病员、家属等30余人被围在山上。

山上的军民以仅有的一支德国造步枪、八支章丘造、数百发子弹和40余枚手榴弹据守天险,与敌人殊死战斗了一天一夜,击退了敌人的轮番进攻。

第二天,围攻的日伪军增至2000多人,战斗更加激烈,山上的伤病员、家属、小孩、老人,不怕牺牲,奋勇杀敌,用手榴弹、石头等阻击敌人,直到子弹、手榴弹、石头全部用光,敌人攻上山头。

在这场英勇的战斗中,我军民毙敌200余名,我守山的军民除四人跳崖被树枝拖挂生还外,其余27人壮烈殉国。

山东八路军爆炸专家王凤麟用最后一颗子弹为国捐躯。

益都县参议长冯旭臣老人将家人招集到一起,向他们讲明,宁死不当日寇俘虏,让全家跳崖。

冯老先生要抱起自己小孙女一起跳。

小孙女却坚强的说,爷爷,我自己能跳。

说完,她一双小手将眼睛蒙住,纵身跳下山崖。

随后一家人全部跳崖殉难。

鲁西反“扫荡”

115师师部转移到沂蒙山区后,指挥了鲁西、冀鲁边反“扫荡”。

1941年1月8日,115师教三旅发起潘溪渡战斗,歼日军近300人。

1941年1月15日至17日,日军7000余人、伪军3000余人,在坦克、飞机掩护下,分6路对鲁西根据地苏村一带扫荡,115师教3旅7团警卫营为掩护机关突围,营副教导员秦昌银等126人牺牲,全营仅剩10人生还。

胶东反“扫荡”

从1942年3月开始,日军集中兵力对胶东根据地进行了大规模拉网合围大“扫荡”。

在反扫荡中西海地委书记、军区政委于寄吾2000多指战员壮烈牺牲,1183名群众被害,8675名群众被抓。

英雄马石山

1942年11月8日,日军对胶东抗日根据地进行“拉网合围”。

11月23日敌人收网于马石山,约有3000群众被赶到马石山下,胶东军区16、17团各一部向敌人发起进攻,部分群众和部队突出了重围。

由于敌人围追烧杀,入夜后山上被围的群众又达到2000余人。

正当数千名群众身陷绝境之时,我军十七团三营七连、东海军分区独立团二连一排,与地方干部组成一个战斗集体,带领群众突围,十七团七连与敌人展开白刃战,在反复5次冲杀中,歼灭日军100余名,全连仅突围出5人,其余都壮烈牺牲。

独立团二连一排在许书礼排长的带领下,两次冲进包围圈,救出数百名群众。

当第三次冲进包围圈时,天已大亮,许多群众含着眼泪说:

“你们快走吧,我们死了不要紧,你们出去还可以杀鬼子,为我们报仇”,人民的子弟兵以自己血肉之躯决不放弃群众,终因弹尽粮绝,全部壮烈牺牲。

胶东行署公安局警卫连三排18名战士,在唐慈、王殿元带领下先后保护、引导7批被围群众突出重围,最后被敌人围住,他们从清晨战斗到中午,打退敌人多次冲锋,子弹打光,就与敌肉搏拼杀,最后全部壮烈殉国。

执行任务途经马石山的我军第五旅第十三团七连二排六班10名战士,在班长带领下主动杀入马石山包围圈往返三次,掩护了近千名群众安全转移,当他们第四次冲进包围圈时,日军已逼近山顶,10名战士从凌晨激战到天明,最后只剩下班长和两名战士,子弹打光了,3位英雄紧紧拥抱在一起拉响了最后一颗手榴弹,血染马石山。

战后,人们谁也说不出这10位烈士的名字,然而,他们却在群众中有一个共同的名字:

“马石山十勇士”!

冀鲁边反“扫荡”

从1941年1月开始,日军对冀鲁边进行了持续两年的大规模扫荡。

在反扫荡中,115师教导第6旅在周贯五、杨忠率领下,发起了4次南下清河军事行动,实现了战略意图,教导6旅政治部主任杨忠在作战中牺牲。

1942年6月至8月,日军2万多人对冀鲁边区进行“扫荡”。

冀鲁边第一地委书记、第一专署专员石景芳,115师18团团长杨柳新牺牲。

1943年1月至2月,日军2万多人对冀鲁边区进行“扫荡”,在反“扫荡”中,第二军区副司令员徐尚武等350余人和第二军分区副司令员李永安等400余人牺牲。

(三)发展滨海抗日根据地

随着抗战形势的变化,八路军115师司令部及山东党政领导机关,于1941年3月从沂蒙山区转移到滨海区莒南县,在发展滨海抗日根据地的基础上,指挥山东抗日根据地军民度过了最困难时期,进而进行了战略反攻,直到抗战胜利。

在长达四年半的时间,莒南一度是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心,莒南被誉为“山东的小延安”。

王希坚(1918—1995),山东诸城,时任山东分局群委会干事,后任山东省农会宣传部长,山东省文联副主席。

忆莒南

王希坚

(一)

莒南抗日小延安,领导机关住此间。

大店筵宾十字路,洙边相邸小坊前。

减租减息忙生产,拥政拥军团结坚。

遥忆当年情不断,大山沭水梦魂牵。

(二)

老区根据地,莒南是中心。

抗战声威震,军民骨肉亲。

山川钢堡垒,河谷铁闸门。

传统扬光大,年年建设新。

1941年3月19日,115师发起青口战役。

经6天激战,解放了从赣榆到柘汪的沿海大片地区。

青口战役后,115师在滨海区东海县羽山、磨山一带发起战斗,消灭了十几股土匪,打开了陇海路北东海县的局面。

1941年4月,115师民运部和省各救会组成联合工作团,由王韬和王照华带领,到赣榆县开展工作,很快建立了赣榆行署和区乡民主政权。

1941年12月19日,1000多名全副武装的日伪军包围了沭水县渊子崖村(现属莒南县),300多名村民,用大刀长矛土枪土炮与日伪军激战一天,共歼敌112人,渊子崖村民有147人壮烈牺牲。

1943年1月19日,115师运用翻边战术,发起郯城战役,全歼守敌。

1943年罗荣桓指挥了第三次甲子山反顽作战,取得了重大胜利,此役使莒南成为由我军完全主导的巩固的抗日根据地,并从根本上扭转了滨海区被动的局面。

1943年11月19日,陈士榘、符竹庭率滨海部队发起赣榆战役,全歼伪和平建国军李亚藩部和伪保安队2000余人。

26日,日军突袭赣榆县马家旦头村,滨海区委书记、滨海军区政委符竹庭在组织部队反击时牺牲。

1943年7月,鲁中、滨海军区发起控制沂鲁山区战斗,歼伪军秦启荣、厉文礼部4个团。

1943年7月下旬,根据山东军区的部署,胶东军区参谋长贾若瑜率部执行开辟诸胶高边区任务,在滨海区主力部队的支持下,经过8个月的艰苦斗争,打通了胶东与滨海区的联系。

1942年4月,刘少奇到达滨海山东分局驻地指导工作,为山东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和加强根据地建设指明了方向。

五、全面发展开创新局面

(一)争取力量,开展统战

早在抗战初期,周恩来副主席即派谷牧等同志到国民党苏鲁战区于学忠部一一二师开展统战工作,发展万毅为中共特别党员。

罗荣桓到山东后,直接领导了对东北军的统战工作。

1942年8月3日,东北军111师师长常恩多,在郭维城帮助下,率部队2700多人,到达莒南县王家坊前山东分局所在地。

1943年3月至10月,国民党掀起了第三次反共高潮,随调于学忠部出鲁,派顽固派李仙洲部入鲁。

我军采取送于阻李的战略,打击了国民党的反共企图。

于学忠部调出后,日伪军加紧抢占其阵地。

1943年7月,在滨海军区司令员陈士榘的指挥下,占领了五莲山区,歼敌1400多人,控制了诸日莒山区。

(二)实行党的一元化领导

为战胜严重困难,巩固抗日根据地,迎接抗战重大转机,山东抗日根据地从1943年3月开始实行党的一元化领导。

从1942年春到1943年春,山东抗日根据地实施了三次精兵简政,共精简机关人员三万多人。

1943年3月,根据中央决定,八路军新的山东军区在莒南县崖子村成立,罗荣桓任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115师代师长兼师长。

山东军区直辖特务团和教导一、二团、滨海支队以及胶东、鲁中、鲁南、清河、冀鲁边、滨海六个军区。

同时,山东分局办公厅和山东军区司令部合署办公。

1943年8月朱瑞赴延安,9月罗荣桓任中共山东分局书记,至此,罗荣桓集五大职务于一身。

(三)开展整党整军运动

八路军山东部队广泛开展了整党整军运动,提高了干部战士的马克思主义水平和政治文化素质。

1943年8月,八路军山东军区在莒南县坪上召开战斗英雄、民兵英雄代表大会。

(四)发展经济,保障供给

山东军区按照毛泽东“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和“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指示,在根据地广泛开展大生产运动和节约运动,使经济困难的局面得到了改变。

(五)发动群众,加强民运

山东军区各部队根据罗荣桓主力部队地方化,地方武装基干化的要求,广泛发动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