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039805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docx

《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docx

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

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

一、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认识

(一)国家领导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高度重视。

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纲要”中提出了要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加强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的呼唤,现实的需要,也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全新的课题。

1999年国家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就我国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实施途径、师资队伍、条件保障等提出了六条意见。

2002年9月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就我国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原则、任务与目标、途径与方法、以及组织实施和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等都作了明确规定,不仅具有较强的规范性,还具有可操作性。

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容易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和升学就业等方面,遇到各种心理困惑和问题,影响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发展。

在这种情形下,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对传统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二)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国与国的竞争将主要取决于人才的竞争。

因此,各个国家的教育工作者,都必然要考虑面向21世纪教育怎么办?

长期以来,关心中小学生成长的热点,大多集中在孩子的身体、学业成绩、思想品德问题上,而忽略了与每个中学生发展息息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面对中小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从教育的角度看,我们的教育任务之一应注重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也就是说,对以往只注重学生的智力素质,体力素质和思想素质进行纠正。

我们教育工作中,应认识到,心理素质是其它素质的中介,它包括认识、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的品质。

没有健康心理,人是不可能充分、全面发展的。

心理素质不仅影响人的健康和寿命,还关系到人生的成败。

不久前,有人曾预言心理疾病将是21世纪之患。

因此,心理素质是充分发掘和利用自己潜能创造人生、享受人生、提高生命价值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它与其它素质教育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共管一个整体系统中。

1999年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

“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为了切实提高中学生的整体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认真研究和大力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三)健康的含义及标准

什么叫健康?

健康不仅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患,还要是有完整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与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生理与心理都健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就是要使学生的心理功能正常,无障碍或无心理疾病,且在教育的积极影响下,个体的意向与其所处环境的限制之间能够得到良好平衡的精神状态。

人的心理怎样才算是健康的,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许多心理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对此进行积极的探索,现在,一般认为以下6个方面可作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

(1)有正常的智力;

(2)有客观正确的自我认识;(3)有健全的人格;(4)有健康的情绪;(5)有和谐的人际关系;(6)有与社会协调一致的态度和行为。

二、我国新时期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据新华社最近报道: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心理疾患发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

目前35%的中学生具有心理异常表现”。

“存在明显心理问题的学生,小学占10%,初中占15%,高中占20%。

20.5%的人有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对北京、河南、重庆、浙江、新疆五个不同地区的16472名中小学生的调查发现,小学生有异常心理问题倾向的比例是16.4%,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是4.2%,初中生有异常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是14.2%,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是2.9%,高中生有异常心理问题倾向的比例是14.8%,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是2.5%。

由此可以看出,当前我国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有资料显示,近日北京市中小学生心理咨询热线对18000个咨询电话记录进行分析,发现本市中小学生的心理疑难问题主要集中在14个方面:

交往适应、学习困难、情感挫折、娱乐限制、择业茫然、生理发育烦恼、性心理偏差、亲子矛盾、社会环境适应、理想追求、宗教影响、法律保护、行为不良、心理严重障碍等。

其中学习问题、交往问题、情感问题所占比重最大。

其比例分别为40%、35%、25%左右。

青少年成长中的烦恼集中在14岁至18岁这个年龄段,17岁的孩子烦恼最多。

(一)学习问题

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围绕着学习产生的问题占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部分,有两种现象:

1、恐惧:

目前,虽然都在谈“减负”,但学校课业任务仍旧繁重,竞争依然激烈,父母的期望值始终过高,使得学生精神压力越来越大。

2、厌学:

厌学是目前中学生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尤其是学习差的同学。

据有关资料统计:

14%的小学生、29%的初中生、26%的高中生有厌学心理,高中生愿意上大学者100%,但愿意学习者不到10%;中小学生普遍存在考试焦虑、考场恐惧和认知变态现象;这种非常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二)人际关系问题

这也是中学生中反映最多的问题之一,主要包括:

1、与教师的关系问题,主要集中在由于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

过多干涉学生的业余生活和正常交往而引起的困惑和烦恼。

2、与同学的关系问题。

主要集中在交友方面,因处理不好朋友之间的关系而苦恼。

3、与父母关系的问题。

主要是因父母与子女之间缺乏相互理解和沟通,或家庭关系不和谐,使学生造成的心灵伤害。

父母行为的不良,带给子女的不仅仅是厌恶、鄙视、而是更深的内心创伤。

据有关资料统计:

10%的小学生、28%的初中生、55%的高中生存在着交往上的障碍,缺乏责任意识与合作精神。

 

(三)情感类问题

据有关资料统计:

33%的小学生、41%的初中生、68%的高中生情绪波动性大,42%的小学生、51%的中学生心理脆弱,抗挫折能力差;在生活适应性方面:

相当一部分因娇生惯养致使其依赖性强、不会劳动、不会自理,缺乏自立意识和生存能力; 

三、我国新时期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1.依赖心理

当前,独生子女学生越来越多,日益成为在校生的主体。

他们有的在“糖水”里长大,从小受到父母的百般呵护、溺爱、娇宠,好比温室里的花朵,缺少独立意识,什么事情都要依赖家长。

2.自负心理

主要是由于父母的过分溺爱和娇宠,独生子女成为整个家庭的轴心,总认为自己比别人强,总想事事占先抢头,容不得别人超过自己,认识不到“山外青山楼外楼”“强中更有强中手”。

他们一旦遭遇挫折失败,受到委屈,往往意志脆弱,承受力差,痛苦不能自拔,甚至走上绝路。

 3.自私狭隘心理:

表现为心胸狭窄,自私自利,常为一点小事而斤斤计较,把个人利益看得过重,经常感到委屈,吃亏而郁郁不乐,具有较强的报复心理。

4.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是指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对自己的品质、智力、能力等感到怀疑并做出过低评价所产生的心理感受。

自卑心理一旦形成并得到发展,就会对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产生日益显著的消极影响,特别是中学生尚处于心理发展不稳定的年龄阶段,自我否定意识更容易引起情感情绪的巨大波动和思想观念的急剧变化,严重影响其学习和生活。

5.抑郁心理:

抑郁心理是中学生较常见的一种心理失调症,是中学生感到无力应付外界压力而产生的一种消极情绪。

处于抑郁情绪状态下的中学生,经常生活在焦虑的心境中,他们内心孤独却不愿向同学、老师和家长倾诉。

6、孤僻心理:

主要表现是喜欢独处,实属单飞的雁,不愿与他人接触,沉默寡言,内心产生压抑、苦闷。

这种心理往往严重影响了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以及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正常交流,造成彼此之间的心理隔膜,影响人际交往,往往使学生陷入孤独无助的境地。

7.焦虑异常心理:

焦虑心理是一种以担心、紧张或忧虑为特点的、复杂而延续的情绪状态。

当人们预期某种危险和痛苦境遇将发生时,通常都会产生焦虑反应,这种焦虑反应是带有普遍性的正常的适应性反应。

然而,焦虑的程度过于严重时,就变成了惧怕,人的主观感觉就变得紧张不安,易产生不愉快预感。

8、恐惧心理:

是指对某种特定对象或境遇产生了强烈、非理性的害怕。

而实际上这类引起害怕的对象或境遇,一般并不导致危险或威胁。

对某一特定事物或现象的特殊害怕,是中学生最为普遍的恐惧心理。

 

9.易怒心理:

所谓易怒就是指容易冲动、急躁,爱发脾气,喜怒无常,报复性强,常有干危险、愚蠢事的冲动,事后冷静下来又后悔。

现实生活中,有些中小学生常常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本来只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在别人看来不以为然,而他却犯颜动怒,火冒三丈。

 

10、逆反心理:

一些学生对外界的刺激常产生与常态相背的心理反应,与他人交往采取不合作的对抗态度,对老师、家长的教育感到厌烦甚至顶撞。

11.嫉妒心理:

这是一种恐惧或担心他人优于自己的心理状态。

这种心态重点中学的学生尤为明显。

 

12.猜疑强迫心理:

表现是遇事多疑、疑心太重。

这类同学不能与同学正常交往、和睦相处,久而久之,造成情绪上的不稳定,意志消沉,缺乏自尊自信等。

13、厌学心理:

目前中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面对升学难,就业难,出路窄的现象,深感前途渺茫,为此,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力下降,思维迟缓,害怕考试等等。

(略)

四、目前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

(一)家庭环境因素

家庭教育对于学生个性心理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引导作用。

家庭中的生活是否和谐,对自己孩子能否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能否有效的和孩子进行思想上的沟通,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和保证。

家庭因素的影响:

1.家长的期望值太高。

现在的中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父母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心切。

子女的升学、分数成为父母心理平衡的补养品。

不能客观的、实际的给孩子制定目标,也不重视实际潜能的开发,致使学生面临很大的心理压力,甚至于发生就学习问题责骂或毒打孩子,使孩子对学习产生畏惧心理和厌烦情绪。

2.家长重钱轻学的思想。

特别是个体经营或利用业余时间从事“第二产业”的父母,时常要求子女前去助工或有意无意的灌输“拜金主义”的思想,宣传学习无用。

给学生对待学习的兴趣和态度带来消极的影响。

3.家庭的溺爱。

父母的思想和文化素质偏低,并缺乏正确的、科学的教育方法。

家中两代人只有一个孩子,两代人对孩子的溺爱,尤其是隔代人的溺爱,往往会造成家庭教育的不一致性。

或不负责任的说教,或对孩子的行为听之任之,都对孩子健康心理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

4.家庭分裂的创伤。

完满和谐的家庭生活,有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

而家庭中生活不平静,经常发生家庭纠纷,甚至于相互施暴或父母离异,孩子会因缺少家庭温暖而造成心理伤害,是不容忽视的。

以上这些因素都可能会造成学生的心灵扭曲,他们在这样的家庭中会出现自私、对他人施暴、喜怒无常、性格孤僻、情绪烦躁、忧郁等不正常的心理状态。

我们的调查中显示:

“在家常感到很无聊”,“晚上看电视和玩电脑游戏,父母不加干预”的初中占51%,高中占45%;“在家中诉苦会使家人厌烦”的初中占58%,高中占48%。

“能够在家中畅所欲言”的仅占41%左右。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上家庭破裂,离婚率的上升,单亲家庭越来越多,是导致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呈上升趋势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社会环境的影响:

当今社会正处在转型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某些社会问题。

如:

贪污、受贿、假冒伪劣、卖淫嫖娼、贫困失业、抢劫、离婚率升高等。

这些社会现象的存在,使一些成人都产生了信仰危机和价值遗失,当然也会导致部分中学生思想上的混乱。

调查中显示:

“受到过骚扰”的初中占68%,高中占37%;“羡慕那些不用学习,而自由自在的人”初中占38%,高中占22%。

(三)学校教育也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个性特点的重要环节之一。

学校教育工作中的缺憾与不足,势必会影响他们健康品格的形成。

1.学校教育的误区—考试及考试成绩压倒一切

2.教师的不健康心理的影响

初中213名同学中“有想不通的问题,首先想到与老师聊聊的”只占35%;认为老师不会理解学生的却占45%;不希望老师多做家访的占65%。

高中150名同学中所占比例分别为48%,42%,64%。

.

3.学校教育管理因素

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指导思想影响下,学校中分好、差班,考试排名次,搞题海战术,采取了一些违反学生心理健康原则的教育方法、教学手段和教育措施。

目前中学生厌学已达30%,有的地区甚至高达60%。

五、培养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对策

世界卫生组织心理卫生处指出:

“学校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最适宜的场所,学校可以教给学生一些解决问题的技巧,并通过特殊问题的干预和心理咨询,转变学生的行为。

”因此,我们应在培养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过程中,应注重采取以下对策。

1.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通过优美洁净的校园环境,达到有德的氛围、智的启迪、体的设施、美的情趣等基本要求。

2.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

对全体学生进行正面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3.在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素质的主渠道。

4、成立心理咨询辅导中心,设立心理服务室和悄悄话热线信箱,建立心理网络聊天室,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

5、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高素质的教师在教育中,能给学生创造一种和谐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兴味盎然、心情舒畅。

教师无声的语言悄悄打动学生的心,达到效仿疗法的目的。

6、兼顾对学生家长宣传和指导。

使亲子关系和谐;顺其所思,与其所需;同其所感,引其所动;投其所好,扬其所长;用其所为,促其所成。

7、心理拓展训练

基本内容:

个人及双人项目,沟通项目、破冰项目、团队协作项目

基本过程:

信赖关系的确立,目标设定、挑战压力、高峰体验、幽默与愉快、解决问题

基本方法:

从活动中进行体验和感悟

总之,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目前学校德育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高低,处事的心态平衡健康与否,将事关他们适应挑战的成败,事关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兴衰与存亡。

青少年是祖国的明天和希望,因此在学校素质教育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研究和探索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0年下学期开展文艺、体育健康教育活动总结

在教育局、学校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体育教师和各班主任的组织协调下,我校本着以“健康第一”为指导,紧紧把握提高学生体能,增强体质,促进健康成长这个核心,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2010年今年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体育课外活动,现将本学期的活动总结如下:

现将本年度体育课外活动工作总结如下:

1、政教处、艺体组制订详细的活动计划,明确职责,指定活动检查人员,在开学初召开全体教师和学生会,做好宣传工作,使教师和学生明确活动的意义。

2、严格按照活动计划和要求开展体育课外活动。

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占用学生体育课外活动时间和场地。

固定活动场地和时间,提供形式多样的活动器材。

鼓励学生利用自带器材开张丰富多彩的活动。

体育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体特性,针对性指导学生活动。

  3、加大检查力度,教务处和体育组分别安排专人检查,在检查中发现问题及时向年级组长和班主任反馈。

   4、定期组织班级间的竞赛活动,如校运会、广播体操比赛、乒乓球赛等,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使学生乐于参加体育课外活动。

5、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及时做好总结并保存相应的活动资料,以便今后不断改进和对外交流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健身和活跃学生生活,不但促进了学生体格体能的完善和发展,而且培养了体育的情趣、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社会情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通过活动的参与,使学生形成民主、公平、竞争的意识,使其不断自我发现、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

一、学生情况分析:

我们学校共有一千多名学生,小的只有六、七岁,大的有十二、三岁,他们天真、活泼好动,很喜欢体育课,喜欢各种体育活动。

要利用课外活动的有利时机,为学生身心的发展打好基础。

通过体育活动,锻炼学生的体力,开发智力,提高文化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优良品德,陶冶美的情操。

二、任务完成情况

本学期体育活动组织严密,活动有效。

严格按照学期初制定的计划,及早动手,积极筹划,使课外活动时间、地点、人员固定,保证了活动的稳定性。

另外,活动内容全面、具体,教师提前备课,活动时扎实有效。

小组成员对活动内容掌握较快,每次都达到了较好效果。

学生不仅掌握了更多的知识,而且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大大提高,自学能力也有一定发展。

二、主要经验和体会

1、每次活动体育组都会提前准备。

有班主任或任课老师负责,师生同乐。

2、内容多样化。

本学期主要以任务完成型完成,还有集体活动型,教师讲解型。

任务完成型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问题能力,集体活动型可以集中全组学生的智慧,使问题的解决更灵活、更全面。

3、针对性教育。

活动时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特长分配不同的学习任务。

发挥他们的长处,补足他们的短处,教师要分类指导,指定不同的目标,实施不同的教育。

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活动有时比较缺少目的性,学生不知如何学习。

以后要制定具体、明确的目标,严格要求和管理学生,要形成正规的管理模式,制定良好的纪律来规范学生,让学生学有所得。

虽然我校的体育课外活动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完善,争取使我校的体育课外活动开展的更加丰富多彩、更有意义。

 

健康教育活动专题之校运会

丹桂飘香送走了金秋,伴随着和煦的冬日,我校第---届冬季田径运动会圆满地落下了帷幕。

在为期一天的校运会期间,各班体育健儿顽强拼搏,奋勇争先,展现出“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

在校运会期间,各年级各班凝心聚力,团结一心,展现出空前的集体主义精神。

正是这种拼搏精神、团结精神鼓舞着运动员们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好成绩。

在校运会开幕式上,各班方阵队整齐的队形,舞动着手中的道具大踏步向主席台走来。

他们个个衣着鲜艳,面带笑容,昂首阔步,展示出青年特有的朝气与活力。

这些班级的表演各有千秋,有的队形多样,有的衣着亮眼,有的动作齐整,有的编排新颖,他们整齐划一的步伐和口号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插入方阵队照片)

比赛开始了,各班有秩序地听从大会指挥和安排,这与平时同学们严格自我约束是分不开的,女子1500米和男子3000米是最考验选手体力和毅力的项目,它虽然不如短跑那样让人兴奋,令人激动,但是绝对比短跑更加让人感动。

在比赛中,选手要面临的不仅是身体上的考验,更是心理上的考验。

参加这个项目的运动员真正体现了努力拚搏,永不服输的运动精神。

(插入比赛图片)

运动会既是检验学校体育教育的水平与质量,展示学生青春风采,考验体能与心理的具体实践,也是学校教学改革与事业发展的一次综合展演。

它锻炼的是体力,激活的是生命,弘扬的是个性和青春活力,收获的是笑脸和精神风貌。

所有选手在本届运动会上赛出了成绩,赛出了风格,发扬了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精神,在比赛中寻觅了更多的光彩和梦想,在比赛中创造了更多的美好和辉煌。

校运会结束了,同学们应该赶快从运动会上的热闹和兴奋当中走出来,但是不要忘记带上运动场上那种拼搏进取、永不言败、团结一心的精神重新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来,让这种精神激励着我们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取得更多、更大、更理想、更优异的成绩!

 

校运会总结:

(老师)(参考上一页)

前面的一段客套话我不晓得写。

⊙﹏⊙b

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方阵布置及演练:

为了开幕式方阵队的成功,班主任付出的辛勤劳动和努力是最多的,从策划到组织,经过她们精心的策划和刻苦的训练,方阵队的表演赢得了全校师生的认可,这与她们的付出是相关的。

二、在选拔运动员方面,各班班主任积极参与校运会报名工作,努力挖掘班上体育精英,甚至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训练和选拔,以求适合项目的运动员中优中选优,体现了班主任班级荣誉感强,不甘落后的精神风貌。

三、拉拉队:

比赛时拉拉队是很重要的,它能给运动员无限的力量,很多时候它能带动运动员的激情,喊加油的时候,甚至有些班主任都成了学生,与同学们一起为本班的运动健儿加油。

充分展现了各班师生团结一心的集体主义精神

四、准备工作:

本次校运会在*****老师的策划的尽心安排,---------------------为确保校运会的顺利进行,***老师做出来大量的准备工作,从开幕式节目的准备,到。

(不会写)

五、还有最重要的一个部分,那就是比赛中裁判的工作中,各岗位各部门的老师们各司其职,尽职尽责才保证了本次校运会的完美结束,老师们顶着烈日,认认真真做好自己的每一份工作,像****老师,那么大年纪了,他在担任****裁判过程中,比赛之前因为不了解比赛规则,认真积极地向组委会请教,非常不容易。

校运会告一段落,它让我看到了坪塘中学的老师们团结一心,为班级争光的精神风貌,接下来的一个星期各年级各班要认真做好各项总结工作,带领学生们争取再上一个新台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