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观察报告Word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043273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课堂观察报告Word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课堂观察报告Word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课堂观察报告Word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课堂观察报告Word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课堂观察报告Word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课堂观察报告Word下载.doc

《小学数学课堂观察报告Word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课堂观察报告Word下载.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数学课堂观察报告Word下载.doc

视角

观察点

结果统计

评价反思

准备

①学生课前准备了什么?

是怎样准备的?

准备:

铅笔、练习本、小棒(课前老师要求带的)

本班学生课前准备充分到位,他们平时的学习习惯非常好。

②准备的怎么样?

有多少学生作了准备?

准备充足,全班共32人全都准备好。

③学优生、学困生的准备习惯怎么样?

准备习惯很好,都是整整齐齐地按要求放在了课桌的左上角。

倾听

①有多少学生能倾听老师的讲课?

对哪些问题感兴趣?

全班32位同学有30位学生能认真倾听,积极回答感课堂提问。

问题要来自学生生活,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问题要简洁明了,让学生明确要完成什么样的任务。

②有多少学生能倾听同学的发言?

28位同学能倾听同学的发言,对学习的知识感兴趣。

互动

①有哪些互动行为?

学生的互动能为目标达成提供帮助吗?

采用了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互动能为目标达成提供帮助。

课堂教学需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观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在活动中发现、理解新知,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不仅要听老师讲,还要听同学讲,久而久之,就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教学效果才会更好。

②参与提问、回答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分析?

教师提出了22个提出问题,回答43人次,有26人次回答质量好,年圆满回答老师的问题。

③参与课堂活动(个人、小组)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

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有30人,学生在老师引领下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效果好,学生积极动脑,1人开小差,做小动作。

④学生的互动习惯怎么样?

出现了怎样的情感行为?

学生能在老师的要求下相互配合完成任务。

整个过程学生心情愉悦。

自主

①学生可以自主学习的时间有多少?

有多少人参与?

学困生参与情况怎样?

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8分钟,30人参与,学困生也积极参与到其中来了,比较认真地思考。

提倡课堂改革的今天,更多提倡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时间,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

②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序吗?

学生有无自主探究活动?

学优生、学困生情况怎样?

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序,学优生都进行了自主探究活动,而学困生更多时候只是倾听别人的意见。

③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如何?

学生比较善于独立思考,自主探究,而且能够发现问题的本质。

达成

①学生清楚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清楚。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目标体现了针对性,符合学生的实际,也成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行动指南。

②预设的目标达成有什么证据吗(观点、作业、表情、检测、成果展示)?

有多少人达成?

作业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一节课学生愉快兴奋,参与程度高,6道练习题,有4道学生全部做对。

③这堂课生成了什么目标?

效果如何?

这节课的目标:

1、初步了解加法的意义,认识:

“+”,会读写算式。

结果分析|:

1、吴老师设计的课堂教学活动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充满童趣。

本节课吴老师组织了三次学生的活动:

一次是复习旧知时,让孩子们根据大屏幕中出示的图中物体的数量说出对应的数字。

活动的安排在形式、内容和层次方面都符合本节课学习目标的要求,为更好地实现学习目标服务。

此次活动让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和巩固以前所学知识。

第二次活动是在使学生学习新知识时,吴老师为学生提供了自由选择的机会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养成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不刻意模仿的思维方式。

左边3个红气球,右边1个蓝气球,先看一下合在一起几个气球?

学生用接着数的方法很快说出有4个气球。

然后引导学生认识加号,用加法算式表示。

第三次是小组合作,用摆小棒的方法,让小组学员一起摆一摆写出1+1=?

,2+1=?

,2+3=?

学生动动小手,通过摆一摆很快知道了1+1=2,2+1=3,2+3=5.

2、吴老师设计的课堂提问非常适合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充满积极性。

从《提问互动评价表》中可以看出,本课共提问题22个,回答顺利20个,占总数的91%,不顺利,2次占9%。

教师参与互动8次。

吴老师设置的课堂问题情境时紧紧引导学生围绕“加法就是谁和谁合在一起。

”引导学生在新知识学习中给学生留下思考与表达的空间。

同时还以儿童化的语言----商量的语气、以平等的身份和孩子们共同交流,激发孩子们学习热情,使孩子们敢说、敢想、敢做、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乐于参与课堂学习。

3、课堂教学中关注全体学生,参与面广。

从《教师位置移动记录》、《学生回答问题参与记录》两张表中,可以观察出吴老师在课堂中的位置移动覆盖了全班,关注了全体学生,能及时的对学生进行指导。

学生共32人,主动回答30人占93.8%,被动回答,2人占6.2%。

31名学生在课堂上专心听课认真做作业,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对数学学习表现出一种积极的态度,

总的来说整节课,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教学时吴教师创设了各种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情境,通过让学生观察、动手摆等活动逐步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学会合作的学习习惯,同时重视学生获取知识过程的引导和评价,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注重运用新课改理念转变自己在课堂中的地位,真正成为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以及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

不仅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还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存在的问题1、教学设计上注意时间的安排,第二个活动设计很好,但忽视了学生对加法算式的书写。

2、练习时间少了些。

3、有的学生一节课有3次或3次以上回答问题机会,有6人一次都未回答,课堂上存在盲区。

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利用数学课堂,把它创设成充满活力、魅力无穷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地感受数学美,去追求数学美。

总之,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从生活经验入手,通过多种形式,创设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激励性的问题情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在动手实践中,学生能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