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分数意义真假性质约分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04370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9.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分数意义真假性质约分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分数意义真假性质约分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分数意义真假性质约分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分数意义真假性质约分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分数意义真假性质约分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分数意义真假性质约分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分数意义真假性质约分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分数意义真假性质约分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分数意义真假性质约分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分数意义真假性质约分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分数意义真假性质约分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分数意义真假性质约分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分数意义真假性质约分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分数意义真假性质约分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分数意义真假性质约分教案.docx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分数意义真假性质约分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分数意义真假性质约分教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分数意义真假性质约分教案.docx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分数意义真假性质约分教案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第四单元第1课时主备人:

龚效斌投放日期2020年5月13日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课题:

分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

1.了解分数的产生;认识单位“1”,会寻找单位“1”。

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单位。

2、学生在看一看、画一画、折一折、写一写等体验中理解单位“1”,感受分数,进而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结合小组协作活动,提高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分数的意义。

2.认识单位“1”和概括分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次备课)

一、情景导入

1、把2个一样大的苹果分给两个人怎么才公平?

把1个苹果分给两个人要怎样分,两人都不吃亏呢?

(每人分得多少?

能用整数表示吗?

2、用尺子(计量单位)测量物体(黑板)的长度。

(学生实际测量)在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表示。

以前我们学过分数的初步认识,今天我们就用单位“1”来继续研究分数吧!

板书:

“分数的意义”.

二、自学质疑

仔细阅读课本第46页内容,思考:

1.怎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1/4。

2.什么可以看成单位“1”,举例说明

 

三、小组交流

用实物投影出示教材第46页情境图。

引导:

同学们,你们能在每一幅图上表示出它的1/4吗?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

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活动。

四、展示点拨

1在刚才表示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

一个图形,一个实物比较好理解,我们把它称为一个物体。

那么8块面包、4支香蕉是由许多单个物体组成的,我们称作一个整体。

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是一些物体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

这样的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l来表示,找们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2.概括分数的意义。

“1"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它既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些物体。

整体1可以很小.也可以很大,你们能尝试用文字描述一下吗?

(l)先引导学生交流:

把“谁”平均分?

它表示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数呢?

明确分数的意义。

即:

把单位l”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

强调:

必须是平均分。

2.让学生联系实际举例,加深对单位“1“的理解。

四、巩固拓展

1.让学生完成教材第46页“做一做”

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第四单元第2课时主备人:

龚效斌投放日期2020年5月13日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课题:

分数与除法

教学目标:

1、能理解和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整数相除的商。

2.进一步了解分数表示的意义,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2.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中的两种特殊情况。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次备课)

一、导入

我们通常都会用到除法。

那么同学们可以猜想一下,数和除法之间有关系吗?

如果有,会是怎样的关系?

这就是找们今天要探究的内容——分数与除法。

二、自主学习

1.出示教材第49页例1,思考:

每人分得多少个蛋糕?

2.自学例2思考:

每人分得多少个月饼?

(1)让学生独立列式。

(2)借助学具,讨论操作计算结果

3.观察你列的算式除法与算式有什么关系?

三、小组交流

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列式的方法。

2.同样都是3/4可我们发现由于分法不同,它所表示的意义也不同。

请同学们同桌之间结合刚才的分法互相说一说

3.请同学们观察这两个算式。

你能从中发现除法和分数的关系吗

 

把你的发现和同桌说一说。

先同桌之间交流互动,再全班反馈。

表示的含义。

先同桌之问交流、互动,

四、展示点拨

提问:

3 ÷4 的计算结果用分数表示是多少呢?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拿出们准备好的圆片和剪刀,把圆片当成月饼分一分.看看每个人能分到多少块?

在组内进行操作活动,并全班反馈。

根据学生的反馈,教师板书计算结果,即:

3 ÷4=3/4(块)3/既可以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4 份.表示这样的3 份的数;也可以表示把3 平均分成4 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

归纳小结:

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发现:

当整数除法得不到整数的商时,可以用分数表示除法的商

在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的商时,用除数作分母,被除数作分子,除号作分数中的分数线。

即:

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

用字母表示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先让学生试着用字母表示,再反馈,师根据学生反馈板书。

②探究b能否为0 。

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b所在的位置是除数和分母。

分母相当于除数,因为除数不能为0 ,因此分母也不能为0 .

五、拓展延伸

1 .完成教材第50 页“做一做”第1 题。

2 .完成教材第51 页“练习十二”第1、2、4题。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知识?

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第四单元第3课时主备人:

龚效斌投放日期2020年5月13日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课题: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教学内容:

课本50页

教学目标:

经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解答过程,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能运用这一关系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次备课)

谈话引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应用,这就是解决“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问题。

 

二、自学质疑,自学例3

(1)提问:

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

是什么意思?

(2)让学生列出算式解决,并说出原因。

小组交流

组织学生观察、发现,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

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借助学具操作,探究问题。

 用课件演示学生反馈的过程:

用 代表鹅的只数,用代表鸭的只数。

求“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就是求7 只是10 只的几分之几,这里把10 只看作一个整体。

为了一眼就能看出7 只是10只的几分之几,可以用7 个白圆片代替7个灰圆片,这样就变成。

从而得出的结论:

鹅的只数是鸭的10/7。

2.联系实际提出问题。

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再组织全班交流

四、展示点拨

7 ÷10=7/10,我们可以用这个算式来解决“养鹅的只数

是鸭的几分之几”这个问题

 

2.上面两个问题有什么关系?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有什么发现?

上面两个问题都是用除法计算的。

学生谈发现后教师小结:

在解决“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这

种类型的问题时,可以直接用除法来计算。

五、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50 页“做一做”第2 题。

2.完成教材第51 页“练习十二”的第5 、6 题。

先让学生读做图,再让学生解决问题并组织交流。

3.完成教材第52 页“练习十二”第11 题。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了什么知识?

有什么收获?

(学生反馈)

 

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第四单元第4课时主备人:

龚效斌投放日期2020年5月13日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课题:

真分数和假分数

(1)

教学目标:

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掌握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特征,能辨别真分数和假分数。

教学重、难点:

1.理解真分数、假分数的概念和特征。

2.对假分数实际意义的理解。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次备课)

一、情景导入:

大家对分数的意义这部分知识学的很好,今天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分数有关的知识.好吗?

[ 板书真分数和假分数]

二、自学质疑

仔细阅读课本第53页内容,思考:

1.出示例1的三个图,让学生看图说出每个图所表示的分数,教师在图下面板书出相应的分数。

(1)这些分数比1大还是比1小?

(结合图同位说一说每个分数的意义)

(2)比较(先同位说,再提问说)

(a)每个分数中分子和分母的大小。

(b)以上分数有什么共同点?

(3)小结出这样的分数是真分数”,板书课题。

(4)谁能举出一个真分数?

什么是真分数?

(学生小结)

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2.出示例2的三副图

(1)说出每个图所表示的分数

三、小组交流

 

讨论:

这些分数比1大还是比1小?

为什么?

 

全班交流,小结出什么是假分数。

四、展示点拨

1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等于分母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同学们要特别注意的是假分数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分子比分母大(它们都大于1),另一种是分子和分母相等(它

们等于1).后一种情况往往容易被忽略.请同学们自己举出几个假分数的例子来.注意:

看看学生举例中有没有等于1的假分数例子,如果没有,则要提醒学生举出这种例子.

2.让学生联系实际举例,加深对单位“1“的理解。

四、巩固拓展

1.55页的做一做,集体订正。

2.按要求55页的1题,做后集体订正。

3.同位交流55页的2题,再集体订正.

4.判断正误

(1)小于1的分数是真分数.

(2)假分数大于1.

(3)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4)真分数小于1.

(5)大于1的分数是假分数.

(6)等于1的分数也是假分数.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了什么知识?

有什么收获?

(学生反馈)

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第四单元第5课时主备人:

龚效斌投放日期2020年5月13日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课题:

真分数和假分数

(2)

教学目标:

使学生认识带分数,学会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教学重难点:

掌握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次备课)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知识,今天继续来探索假分数的奥秘吧!

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二、自学质疑

自学课本例3

思考:

1.怎样把这几个假分数化成带分数?

你发现在什么情况下,假分数能化成整数了?

三、小组交流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

四、展示点拨

因为4个是1,而8÷4=2,所以8个是2,也就是=8÷4=2提问:

这两个结果都是什么数?

你发现在什么情况下,假分数能化成整数了吗?

小结:

当分子是分母的倍数时,假分数可以化成整数

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是什么?

(1)分子是分母的倍数时,化成整数,用分子除以分母,商是整数。

(2)分子不是分母倍数时,化成带分数,用分子除以分母,数的整数部分,余数是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

五、拓展延伸:

完成课本中的巩固练习题

六、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第四单元第6课时主备人:

龚效斌投放日期2020年5月13日

 

课题:

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内容:

课本第57页例1、例2及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分数基本性质的过程,初步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2.让学生能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圆形纸片、学习卡片。

教学过程(一次备课)

一、故事导入

有位老地主把一块地分给两个儿子。

老大分到了这块地的1/2,老二分到了这块地的2/4。

老大觉得自己很吃亏,于是两人就大吵起来。

刚好阿凡提路过,问清争吵的原因后,哈哈大笑了起来,给他们讲了几句话,两兄弟就停止了争吵。

你知道,阿凡提为什么会笑吗?

他对两兄弟讲了什么话?

让学生各抒己见,再提出问题,究竟1/2和2/4哪个分数大?

 

二、自学质疑

1.通过动手操作,谁能说一说故事的老大,老二各究竟它们谁分的多?

2.既然它们两个分的同样多,那么1/2和2/4的大小怎样?

小组交流

1.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故事中的结果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证明。

2.联系实际提出问题。

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四、展示点拨

PPT演示,让学生再次感知。

引导学生得出:

1/2=2/4=4/8

2.这三个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不相同,为什么分数的大小却相等呢?

你们能找出它们的变化规律吗?

请同学们四人为一组,讨论这两个问题。

通过从左到右的观察、比较、分析,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初步小结得出:

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那么从右往左看呢?

学生边汇报教师边PPT演示让学生再次归纳:

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3.引导学生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提问:

这里的“相同的数”,是不是任何数都可以呢?

(补充板书:

零除外).

五、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58页第1、2、3 题。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