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卫生习惯养成教育之我见.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043873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卫生习惯养成教育之我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小学生卫生习惯养成教育之我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生卫生习惯养成教育之我见.doc

《小学生卫生习惯养成教育之我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卫生习惯养成教育之我见.doc(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生卫生习惯养成教育之我见.doc

学生卫生习惯养成教育之我见

保和一中政教处

【摘要】:

在各种评价机制的引领下,学校的教育忽视了对学生德育行为的指导。

现代教育认为健全的卫生制度、良好的卫生习惯、全面健康的意识,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

基于此,班级要加强卫生管理,养成学生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卫生习惯,通过长效教育管理机制,达到学生卫生养成教育的理想效果。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是养成教育的重要内容,而养成教育又是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从小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但体现了小学生的文明素质,而且还影响他们将来的整体素质。

作为省级实验小学,处在省级文明城市创建的中心地区,是窗口学校,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任务更重,意义也更大。

小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的形成,离不开学校与家庭的配合教育。

因此,学校在这方面的教育和培养就显得义不容辞。

那么,怎样有效地开展卫生养成教育,本人结合平时对班级的卫生工作管理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强化卫生意识,实施卫生规范

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卫生习惯是保证身体健康的基本条件。

强化学生卫生意识,实施卫生规范约束时,要对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教育,如集体学习,社会调查等等。

在班级卫生管理上看到教室里有脏物时,我首先弯腰捡起,窗台上有灰尘时我亲自用抹布搽干净。

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老师无须言语,学生就能明了卫生习惯的重要性。

其次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创设情景,宣传规范,使学生从内心自觉接受。

如我班开展了“讲卫生,从我做起”小故事演讲比赛,学生情绪高涨,发言激昂有力,有讲家庭的,学校的,小区中的卫生问题以及他们的看法,虽说他们的想法有些简单且不成熟,却依然可以意识到卫生养成习惯的重要,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这样的方式自然、亲切、热烈,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为自己找到了目标,明确了要求,从而达到自觉接受规范的目的。

平时我特别注重实践指导,从小事抓起,严格要求。

我先从:

①穿戴整洁;②经常洗澡;③勤剪指甲;④勤洗头;⑤早晚刷牙漱口;⑥饭前便后洗手;⑦不随地吐痰;⑧不乱扔果皮纸屑这些小事入手,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九条内容结合晨会课,对其内容进行具体化、系列化,通过晨会课、卫生课等予以贯彻实施,采用每周、每月检查的制度对照自我提高。

最后要发挥规范的督促制约作用,经常开展卫生自查、整改、考核、评比卫生之星等活动,相互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对学生中产生不良行为要对照校规、班规及时矫正,使规范能落到实处。

二、竞选值日班长,争当卫生之星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树立班级卫生典型,是开展卫生养成教育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学生群体中树立卫生之星典型,在全班宣传,这样的典型生动、具体、贴切、零距离,更具有激励性。

再如在班上实行择优录用的“劳动班长值日制”,推选卫生习惯良好的同学担任劳动班长,竞争上岗。

要求劳动班长在值日期间,带好头,管好事,做好记录。

坚持一周一小结,一月一评比,一学期一总评。

小结时,先让值日劳动班长根据自己的工作向全班同学“述职”,要求简明扼要,多表扬,少批评,然后由班主任在同学们评议的基础上进行小结,肯定卫生个人和先进劳动事迹,给予奖励。

然后运用这些榜样,结合卫生养成教育让学生找出差距,明确奋斗目标。

在试行“劳动班长值日制”后,同学们热情高涨,干劲十足,暗中竞争,惟恐落后。

我们班有个同学是从村小学校转学过来的,刚到班里就发现他有乱扔垃圾的不良行为习惯,而且比较严重,在同学之间造成不好的影响。

有一次,放学后我组织学生检查,发现他的抽屉里满是垃圾,废纸等,同学们认真仔细地把他的座位清扫的干干净净。

第二天到校后向他讲明原委,使他深受教育。

通过“劳动班长值日制”实验,激起他的自尊心和好强心,一学期下来明显进步很多,不仅摘掉了乱扔垃圾不讲卫生的帽子,而且也担任过劳动班长。

经过努力,五年级时我班获得卫生示范班级称号,同学们在浓烈的集体荣誉意识中又进一步强化了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

三、优化班级环境,突出养成氛围

良好的卫生习惯养成,一方面靠思想教育,规范约束,实践提高,另一方面是靠优化环境和班级的感染熏陶。

因此要重视班级文化建设,使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有机结合。

(一)注重创建育人氛围

在环境布置上,注重创建优美、健康、和谐的育人氛围。

让学生随时随地、深入持久地得到感染熏陶。

教室内有“我的舞台我做主”(学生作品展),“我们的骄傲”(各类典型的表彰),“环保角”有摆放整洁的清洁用具,有由学生组稿并设计版面的每两周一期的黑板报……;同时,注重班级人文环境的建设,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注重建设,狠抓落实

狠抓班级的“两个文明”的建设,健全、完善各项卫生制度,落实班级卫生责任制,每名同学全天负责自己的座位地面及课桌凳的卫生保洁,班级有专人负责全班的卫生保洁和检查,每天记载公布。

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使学生言行、举止、学习、生活都能以集体通过的规范行为为准则。

(三)注意构建班级文化,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从班级礼仪文明的推广,到社区志愿者活动的开展;从大课间兴起,到开展体育、文艺竞赛等等,无一不体现了健康、活跃、高雅、丰富的班级文化。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学生们求知求真,教师的敬业奉献,整个民族的与时俱进对熏陶和感染每个孩子,促使其卫生习惯的养成,无疑是有好处的。

四、形成家校合力,讲求效率落实

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单靠学校是不行的,他还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关注。

学校是养成教育的主阵地,家庭是养成教育的第一课堂,社会是养成教育的熔炉。

有的学生在学校表现良好,但由于家庭成员比较随意,不注意文明卫生,这就影响了学校的教育效果。

在养成教育工作中,我们要反复抓,抓反复;小事抓,抓小事。

同时形成养成教育“三结合网络”,即:

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养成教育工作网络。

一位教育家说过:

“在孩子的心灵播种理想,就会收获行为;播种行为,就会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会收获品德;播种品德,就会收获命运。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加强学生卫生习惯养成教育是新时代教师的重大社会责任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